《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54598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DOC 页数:28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3页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3页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3页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3页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程编号:04003101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Advanced Mathematics)适用专业:经济系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总学时:96(其中理论74学时,习题22学时) 学分:6制定单位:数学系 执笔者:王亮亮 审核人:马金亭 编写日期:2005年7月10日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微积分是高职高专经济系各专业方向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内容丰富,既要为经济类专业后继课程提供基本的数学工具,为学生进一步学好其它数学奠定基础;它又具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任务,因此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课程目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逻辑

2、思维能力和空间概念,尤其要着重培养以下三方面的能力:一是用数学思想、概念和方法消化吸收经济概念和经济原理的能力;二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三是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级数及常微分方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受到数学基本方法和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解决几何、简单经济实际问题初步训练。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业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微积分属于公共必修课,授课对象是经济系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

3、生,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学时数为每周6节,学分6分,总课时数为96学时。若教学时数有变化,则由任课教师作适当调整。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教学要求:1理解反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有界性的概念及其图形和特征。2理解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3理解函数极限及函数连续的概念。4熟练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其两个重要极限。5会用函数关系描述经济问题。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复合函数;无穷小的性质与无穷小阶的比较;极限的运算法则及两个重要极限;函数连续点和间断点的判定。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教学要求:1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

4、几何意义。知道函数可导、可微、连续之间的关系。2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导数的基本公式、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求导法和对数求导法。3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简单的高阶导数的求法。4了解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计算;求微分;微分的近似计算。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 教学要求:1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与柯西中值定理,以及定理之间的关系。2熟练掌握罗必达法则,并会用其求各种未定式的极限。3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能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能熟练求出函数的极值,并会求简单的最值问题。4能利用二阶导数确定函数图形的凹向及拐点。5会用导数关系描述边际、弹

5、性等经济概念。6了解描绘函数的图形的一般步骤。教学重点:罗必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向、拐点;描绘函数的图形;边际与弹性。第四章 不定积分教学要求:1理解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以及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2了解不定积分的经济应用。3掌握不定积分基本积分公式和不定积分的性质。4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5了解微分方程的概念,会解简单的一阶微分方程。教学重点:原函数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一阶微分方程;不定积分的经济应用。第五章 定积分教学要求: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了解其几何意义。2理解掌握定积分的基本性质。3理解掌握微积分基本定理

6、。4熟练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5理解无穷限广义积分的概念,会判断简单的无穷限广义积分的敛散性。6了解定积分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重点: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无穷限广义积分敛散性的判定;平面图形的面积;定积分的经济应用。第六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教学要求: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连续的概念。3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全微分的概念,熟练掌握求二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方法。4掌握隐函数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5理解二元函数极值的概念,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6会计算直角坐标系下的二重积分。教学

7、重点:二元函数的定义域;偏导数和全微分;复合函数和隐函数的微分法;二元函数的极值(条件极值与无条件极值);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总学时数:96学时(其中理论74学时,习题22学时),具体安排参见下表:教 学 内 容课 时 分 配课堂教学习题课合计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14418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12416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14216第四章 不定积分12416第五章 定积分10414第六章 多元函数微积分12416合 计742296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1备课: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备重点、难点、教学目的与要求,完全按照备课要求去做。2课堂教学环节的

8、要求:(1)复习及导入新课:承前启后,有利于导入新课,为导入新课做个铺垫。导入新课自然流畅,谈话之中不知不觉引人入胜。(2)授新课: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知高专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对难度较大的部分基础理论,不作过分的严密论证和推导,加强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注重基本概念的了解和基本运算的训练,不追求过分复杂的计算和变换。(3)小结:简洁、准确,使学生思路清晰,知识点明了。(4)作业:必做题占2/3(属于基本要求掌握的习题),达到掌握基本内容的要求;选做题占1/3(属于比较难度大的习题),达到巩固、加

9、强内容的目的。3课后辅导:至少一周一次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做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作业批改至少抽样批改所布置作业的1/3。4课程考核:(1) 考核形式:采用闭卷考试,以百分制评定成绩。(2) 成绩的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100%。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1先修课要求 在初等函数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2相关后续课程西方经济学、市场调查与分析、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等。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经济应用数学微积分,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参考书:1同济大学,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2年2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张金清,微积分,北

10、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胡金德,线性代数辅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5刘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与解题训练(线性代数分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6王梓坤,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科学教育出版社,1976年7林少宫,基础概率与数理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七、其它说明1若课程时数有变化,则由任课教师作适当调整。2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谬误在所难免,望老师们修改指正。课程编号:04003110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Linear Algebra)适用专业:经济系、会计电算化专业总学时:72(其中理论54学时,习题18学时) 学分:4制定单位:数学系 执笔者:马金亭 审核人:马金亭 编写日期:2005年7月10

11、日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线性代数是高职高专经济系各专业方向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内容丰富,既要为经济类专业后继课程提供基本的数学工具,为学生进一步学好其它数学奠定基础;它又具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任务,因此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是以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为主,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特别是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使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成为可能,因此本课程所介绍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与各个学科。课程目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概念,尤其要着重培养以下三方面的能力:一是用数学思想、概念和方法消化吸收经济概念和经

12、济原理的能力;二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三是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受到数学基本方法和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解决几何、简单经济实际问题初步训练。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业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线性代数属于公共必修课,授课对象是经济系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教学时数为每周4节,学分4分,总课时数为72学时。若教学时数有变化,则由任课教师作适当调整。二、课程

13、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章 行列式教学要求:1了解n阶行列式定义;2了解行列式的性质;3会计算行列式;4掌握克莱姆法则。重点:利用性质、展开法则计算行列式。难点:计算行列式。第二章 矩阵(6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矩阵概念;2了解单位矩阵、对角阵、对称阵等性质;3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及其运算规律;4理解逆阵的概念,熟悉逆矩阵存在的条件与矩阵求逆的方法;5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6了解满秩矩阵定义和性质;7熟悉矩阵秩的概念及其求法;8会分块矩阵及其运算。重点:矩阵与矩阵的乘法、逆矩阵存在的条件及其求法、矩阵的秩。第三章 向量教学要求:1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2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定义;3了

14、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重要结论;4理解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与向量组秩的概念;5了解n维向量空间、子空间、基底,维数与坐标等概念。重点:线性相关、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难点:线性相关、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教学要求:1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及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2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通解等概念及解的结构;3掌握用行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方法。重点:掌握求解方程组解的方法、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及基础解系、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第五章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教学要求:1理解矩阵的特

15、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并掌握其求法;2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和性质及矩阵对角化的充要条件,会求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阵;3会线性无关的向量组正交规范化的方法;4了解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的概念和性质。重点: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其求法,矩阵对角化及其求法。难点:矩阵对角化及其求法。第六章 二次型教学要求:1熟悉二次型及矩阵表示;2会化二次型为标准形;3了解惯性定理、二次型的秩和二次型的正定性及其判别法。重点:把二次型化为标准型。难点:把二次型化为标准型。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习题18学时),具体安排参见下表:教 学 内 容课 时 分 配课堂教学习题课合计第一

16、章行列式 846第二章矩阵828第三章 向量10414第四章线性方程组6212第五章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12412第六章二次型10212合 计541872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1备课: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备重点、难点、教学目的与要求,完全按照备课要求去做。2课堂教学环节的要求:(1)复习及导入新课:承前启后,有利于导入新课,为导入新课做个铺垫。导入新课自然流畅,谈话之中不知不觉引人入胜。(2)授新课: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知高专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对难度较大的部分基础理论,不作过分的严密论证和推导,加强与

17、实际应用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注重基本概念的了解和基本运算的训练,不追求过分复杂的计算和变换。(3)小结:简洁、准确,使学生思路清晰,知识点明了。(4)作业:必做题占2/3(属于基本要求掌握的习题),达到掌握基本内容的要求;选做题占1/3(属于比较难度大的习题),达到巩固、加强内容的目的。3课后辅导:至少一周一次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做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作业批改至少抽样批改所布置作业的1/3。4课程考核:(1) 考核形式:采用闭卷考试,以百分制评定成绩。(2) 成绩的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100%。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1先修课要求 在初等函数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

18、2相关后续课程统计学原理、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学、应用数理统计、西方经济学、市场调查与分析、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等。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经济应用数学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参考书:1胡金德,线性代数辅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刘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与解题训练(线性代数分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七、其它说明1若课程时数有变化,则由任课教师作适当调整。2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谬误在所难免,望老师们修改指正。课程编号:040031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19、总学时:72 学分:4制定单位:数学系 执笔人:王亮亮 审核人:马金亭 编写日期:2005年7月10日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基础课。它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也有积极的作用。力求以应用为目的, 努力使学生了解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2、教学目的(1)学好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

20、它的思想方法、意义和用途,以及它与其它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2)掌握基本技能。能够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能够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和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运用计算机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有关计算、查表或数据处理。(3)培养思维能力。能够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运用课程中的概念、定理及性质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对计算结果进行合乎实际的分析、归纳和类比。(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提出并解决相关学科中与本课程有关的问题。能够自觉地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提出和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3、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

21、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的的基本要求第一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定义及运算。2、掌握条件概率的定义,并能运用乘法公式, 全概率公式,逆概公式解决问题。3、掌握相互独立随机事件的定义, 并能进行可靠度计算。重点:概率的定义与性质,条件概率与概率的乘法公式,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全概率公式与逆概公式。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逆概公式以及对贝努利概型的事件的概率的计算。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

22、布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与分布列。2、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密度函数。3、熟练掌握分布函数及其基本性质。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及其性质,连续型随机变量密度函数及其性质,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及其性质,常见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难点:不同类型的随机变量用适当的概率方式的描述,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教学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离散型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2、掌握一般的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定义和性质。重点: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的概念与性质。难点:各种数字特征的概念及算法。第四章 正态分布教学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标准正态分布。2、掌握标准

23、正态分布。3、了解中心极限定理。重点:标准正态分布、一般正态分布。难点:一般正态分布。第五章 二元随机变量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二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边缘分布列、独立性。2、掌握二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密度、边缘分布密度、独立性。重点:二元离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边缘分布、独立性。难点:二元离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边缘分布。第六章 简单随机样本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的概念。2、掌握样本的数字特征。3、掌握几种常用的统计量及其分布。重点:样本的数字特征、几种常用的统计量及其分布。难点:样本的数字特征。第七章 假设检验教学基本要求:1、

24、熟练掌握u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程序。2、掌握t检验、检验、F检验。重点:u检验、t检验、检验、F检验。难点:u检验。第八章 区间估计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已知方差,估计均值的基本思想方法。2、理解置信水平、临界值和置信区间的概念。3、掌握未知方差估计均值与未知均值估计方差的基本思想方法。重点:已知方差估计均值、未知方差估计均值和未知均值估计方差的基本思想方法。难点:未知方差估计均值与未知均值估计方差的基本思想方法。第九章 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一元线形回归模型以及相关检验。2、了解最小二乘法。重点:元线形回归模型以及相关检验、最小二乘法。难点:最小二乘法。三、课程教学的的基

25、本内容和学时分配教 学 内 容授课时数习题课时数章节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基本内容:随机事件及其运算,概率的定义、性质及其运算。条件概率及三个重要公式,事件的独立性。随机事件14事件的概率1概率的加法公式2概率的乘法公式2事件的独立性1全概公式和逆概公式3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基本内容: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概念及其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常见分布,连续性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数、常见的分布,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随机变量的概念15离散型随机变量1几种常见的离散分布2连续性随机变量1几种常见的连续分布2分布函数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的基本内容:随机变量以及随机变量函数数学期望的定义及其性

26、质,随机变量方差的定义及其性质。数学期望24方差2正态分布的基本内容:标准正态分布、一般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标准正态分布24一般正态分布2中心极限定理2二元随机变量的基本内容:二元离散型、连续型随机变量联合分布、边缘分布、独立性。二元离散型随机变量22二元连续型随机变量2简单随机样本的基本内容:总体和样本以及数字特征,几种常见的统计量及其分布。总体和样本11样本的数字特征2统计量及其分布2假设检验基本内容: u检验、t检验、检验、F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程序。u检验22t检验、检验、F检验2区间估计的基本内容:已知方差估计均值,未知方差估计均值和未知均值估计方差。已知方差估计均值20未知方

27、差估计均值和未知均值估计方差2回归分析的基本内容:一元线性回归以及相关检验、最小二乘法。一元线性回归和最小二乘法20一元线性回归的相关检验2合 计 学 时5022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1、备课基本要求:要求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备重点、难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总之完全按照标准的备课要求去做。2、课堂教学环节的要求:(1)复习及导入新课:复习要求承前启后,有利于导入新课,为导入新课做个铺垫。导入新课要求自然流畅,谈话之中不知不觉引人入胜。(2)授新课:要求充分应用十大讲授法,运用恰当的比喻、比较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法,要求讲解透彻、通俗易懂、由浅入深、深入浅出。(3)小结:要求简洁、准确,使学生

28、思路清晰,知识点明了。(4)作业要求:必做题占2/3(属于基本要求掌握的习题),达到掌握基本内容的要求;选做题占1/3(属于比较难度大的习题),达到加强、巩固内容的目的。3、课后辅导:要求至少一周一次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做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作业批改要求至少抽样批改所布置作业的1/3。4、课程考核:(1)考核形式:闭卷笔试,以百分制评定成绩。(2)成绩计算:期末考试100%。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建议教材:概率与数理统计何蕴理 贺亚平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参考书目:基础论与数理统计马统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课程编码

29、:15010201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Accounting Principle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总学时:108学时学分:6学分制定单位:经济系 执笔者:李小竹 审核人:张翠平 编写日期:2005年7月10日【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低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及有关的账务处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编制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会计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课时分配】教 学 内 容学 时 分 配第一章 总论4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26第三章 主

30、要经济业务核算30第四章 会计凭证6第五章 会计账簿12第六章 财产清查8第七章 会计核算程序8第八章 会计报表8第九章 会计工作组织6合 计 108第一章 总 论【教学基本要求】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会计的特点及会计工作的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假设和会计核算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计的概念、会计职能和会计对象;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1学时)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二.会计的职能三.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特点: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核算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会计必须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作为核算

31、依据,会计具有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核算方法。四. 会计的目标五.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运用一整套科学的专门方法,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与监督,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并参与经济预测和决策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1学时)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所有者在企业

32、资产中所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6.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1学时)一.基本前提: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也称会计假设,主要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二.一般原则: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以及对会计事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

33、基本原则。主要有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1学时)一.设置账户 二.复式记账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四.登记账簿五.成本核算六.财产清查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作业基本要求】通过习题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掌握会计的概念、对象、假设及核算方法。作业布置:1.什么是会计?它有哪些特点?2.什么是会计对象?3.会计有那些基本假设,其要点是什么?4.会计有哪些一般原则?如何理解?第二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教学基本要

34、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理解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掌握账户的概念和基本结构,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以及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教学重点与难点】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下各账户结构,账户的平行登记;【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节 会计科目(2学时)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具体分类的标志或项目。二.会计科目的内容1.资产类2.负债类3.所有者权益类4.成本类5.损益类三.会计科目的级次1.总分类会计科目2.明细分类会计科目第二节 会计等式(4学时)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二.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关系收入费用利

35、润三.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第三节 账户和复式记账(12学时)一.会计账户概述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连续记录经济业务,全面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及其结果。二.会计账户的结构1.账户的基本结构2.账户的分类(1).按经济内容分类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收入类账户、费用类账户。(2).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盘存类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损益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计价对比账户、调整账户。三.借贷记账法1.复式记账法2.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按照复式记账法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二字

36、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第四节账户的平行登记(8学时)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登记结果的试算平衡【作业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熟悉账户结构和借贷记账法下的平行登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作业布置:1.什么是会计要素?分为哪几类?2.什么是会计等式?试结合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说明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3.什么是借贷记账法?有什么特点?4.什么叫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平行登记的规则是什么?5.业务题第三章 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将利用前面已经学过

37、的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等方法,来处理产品生产企业的重要经济业务。要求熟练掌握涉及的各个账户的性质和结构,熟练掌握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为进一步掌握记账凭证的编制打好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产品制造企业各个方面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生产成本”账户与“制造费用”账户运用的区别,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节 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1学时)一资金筹集业务二生产准备业务三产品生产业务四产品销售业务 五财务成果业务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1学时)一.实收资本的核算设置“实收资本”账户进行核算二.银行借款的核算设置“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账户进行核算第三节 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6学

38、时)一.固定资产购入业务的核算设置“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二.物资采购业务的核算主要设置“物资采购”、“原材料”账户进行核算第四节 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8学时)一.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内容和账户设置主要设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库存商品”等账户进行核算。二.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编制有关会计分录第五节 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6学时)一.产品销售业务核算内容和账户设置主要设置“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等账户进行核算。二.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编制有关会计分录第六节 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8学时)一.

39、财务成果确定的基本方法财务成果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取得的体现在财务上的最终经营成果,即利润或亏损,它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二.财务费用的核算应设置“财务费用”账户进行核算。三.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应设置“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两个损益类账户进行核算。四.所得税的核算应设置“所得税”账户进行核算。五.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应设置“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应付股利”等账户进行核算。【作业基本要求】本章是本门课程的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处理,即熟练编制相关会计分录,本章作业应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业务题训练。作业布置:1.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

40、段的主要核算内容是什么?2.生产准备过程应设置那些账户?如何应用?3.产品生产过程应设置那些账户?如何应用?4.销售过程应设置那些账户?如何应用?5.什么是财务成果?应设置那些账户?如何应用?6.业务题第四章 会计凭证【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计凭证的填制。【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1学时)一.会计凭证的意义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二.会计凭证的种类1.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指会计主体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

41、会计凭证,是记账的原始依据。2.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制的,作为登记会计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3学时)一.原始凭证的内容二.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四.原始凭证的审核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1学时)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二记账凭证填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四记账凭证的审核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1学时)一会计凭证的传递二会计凭证的保管【作业基本要求】通过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作业布置:1.原始凭证如何填制?有哪些要求?2.记账凭证如何填制?有哪些要求?3.实践操作

42、填制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第五章 会计账簿【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账簿的意义、种类、格式,理解账簿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掌握账簿的填制方法、错账更正方法以及对账和结账。【教学重点与难点】账簿的填制方法、错账的更正方法;错账更正方法。【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1学时)一.会计账簿的意义会计账簿是指由若干格式化、规范化的账页按一定要求和形式相互联接而成,用来序时的、分类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简称账簿。二.会计账簿的作用三.会计账簿的种类1.按用途不同,分为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三种。2.按外表形式的不同,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账簿三种。第二节 账

43、簿的设置和登记(1学时)一账簿设置的原则二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三登记账簿的程序和规则第三节 对账和结账(2学时)一对账1.账证核对2.账账核对3.账实核对二结账1.结账程序2.结账方法(1)月结(2)季结(3)年结第四节 错账的检查和更正方法(8学时)一检查错账的方法二更正错账的方法1.划线更正法划线更正法是指在错误的数字或文字上划红线来更正账户中书写错误和计算错误的一种错账更正方法。2.红字更正法红字更正法,也称红字冲销法,是指在有错误的账户中通过用红字登记来冲销原错误数据的一种错账更正方法。3.补充登记法补充登记法是指在已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账户中通过补充登记数据来更正错误的一种错账更正方

44、法。【作业基本要求】通过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错账的更正方法,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作业布置:1.什么是账簿?设置和登记账簿有哪些作用?2.登记账簿的规则有哪些?3.有哪几种错账更正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4.业务练习:错账更正。第六章 财产清查【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要掌握财产清查的各种方法,尤其是银行存款对账的方法。掌握财产物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账务处理程序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财产清查的方法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1学时)一财产清查的意义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盘点与核对,确定其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其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二财产清查的种类1按照清查的对象范围,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2按清查的时间,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程序和方法(1学时)一财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其他教案课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