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数下册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984968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175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数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五数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五数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五数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五数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小学五年级数学 2011.2.14五年级(1)班数学学科教学计划(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五(1)班现有学生73人,其中男生50人,女生23人;我班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能力较强,能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如:张幸怡、蒋炎等。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基础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形成等原因,导致成绩较差。如:汪新杰、薛兴海等。二、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旨在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在不改变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和体例的前提下,尽量体现近年小学数学

2、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新理念、新措施,以便使修订后的教科书能更好地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尽快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为全面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而努力。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数字和信息、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统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奇妙的图形密铺、解决问题的策略、圆、画出美丽的图案、整理和复习。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与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

3、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4、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2、数学思考:(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

5、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3、解决问题:(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

6、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4、情感与态度:(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

7、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五、教学措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3)课堂

8、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5、 精讲多练,熟能生巧。六、教学进度表周次时 间教学内容周课时数12、172、18方程2222212、25方程4432、2834方程2、确定位置2443、73、11确定位置1公倍数和公因数345

9、3、14-3、18公倍数和公因数3数字与信息1463、21-3、25认识分数4473、28-4、1认识分数4484、4-4、8认识分数2找规律2494、11-4、15分数的基本性质44104、18-4、22分数的基本性质44114、25-4、29分数的基本性质1统计2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4125、2-5、6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4135、9-5、13解决问题的策略33145、16-5、20圆44155、23-5、27圆44165、30-6、3圆2整理和复习24176、6-6、10整理和复习33186、13-6、17复习196、20-6、24复习206、27-6、30复习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10、教案 课 题: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方程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是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概念。小学数学中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种,这里对方程的定义采取的是属加种差定义方式: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这里,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是“等式”,种差是“含有未知数”。 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考虑到中小学学习的衔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本单元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过去那样,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

11、思想。 方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飞跃。列算式解决问题,是通过已知求出未知,已知条件作为一方,问题作为一方;列方程解决问题则是把已知和未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成地位相同的量共同参与运算。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教材用天平图、带括线的图画、线段图等方式对怎样列方程,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意思加以体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根据事情发展的线索理顺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等式的

12、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8课时修 正 栏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方程与等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教学过程:一、 教学例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 要求:1、学生

13、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50 X50100 XX=200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 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50 X50100 XX=200 第二种: X50100 XX=200 X50100 X50=15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指名学生说,教师板

14、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四、课堂作业:练习一的1、2、3。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学生体会了方程的思想,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准备。通过学习,学生自主地

15、建构了方程的模型,内化了方程的概念。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修 正 栏 让学生自己再写这样的两个等式等式和方程的关系用图表示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等式的性质(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

16、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 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

17、边是否相等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 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理解了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修 正 栏让学生说出等式中关键的词评讲时强调解方程的几个注意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

18、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解方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712题。 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重难点:理解解方程过程的简化书写,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14 x=1423 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25 7.8X=2.5 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集体订

19、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是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就能很快知道 最后的结果。 第9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改正,我 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 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肯定。 三、课堂作业 第6页的第10

20、、11题。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方程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简化的解方程的过程,同时把学生对方程的认识从整数领域扩展到小数的领域。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解方程过程的简化书写,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修 正 栏学生做错原因是解后没有检验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1、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

22、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指名读题 、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

23、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试一试 、出示X0.2=0.8 、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第三

24、组) 、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二题 、指名读题 、生独立填写,师巡视。 、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作业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使学生掌握了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修 正 栏让学生自己再写这样的两个等式两边都除以40,使等式的左边剩下x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

25、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二第4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7、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生小组

26、内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计算的) 8、小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9、试一试 、指名读题 、题目的各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名口答后生集体填写在书上。如有不同的可以书上补充。 、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集体核对。 10、练一练 、引导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 、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等关系,并将这个关系写在书上。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生独立解决,师巡视,帮忙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核对。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生独立

27、读题,明确题意。 、引导学生看图列出方程并解答。 、集体核对。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 、做完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2、练习二第5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小组讨论每题的数量关系,全班交流。生独立解答 、集体核对 3、练习二第6题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小组内核对,同时交流讨论数量关系。 、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修 正 栏还有别的等量关系式强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注意点生板演后评讲时说明列方程一般列乘法方程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练习二8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28、问题。教学重难点:培养认真审题习惯,培养思维灵活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来说一说,等式有怎样的性质?指名口答。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二、练习二第8题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小组内交流) 4、我们在解答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也就是将算出的未知数的值再代入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 三、练习二第9题 1、指名读题 2、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3、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生独立做在课练本上。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

29、的学生) 5、集体核对。 四、练习二第10、11题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道题目的数量。 2、生独立解决,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过板演在全班讨论。 3、集体核对 五、课堂作业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等习惯,进一步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修 正 栏生板演后评讲时让学生说说等量关系式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整理

30、与练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4题。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学情、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 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求方程未

31、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等式有哪些性质?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内逐一交流这3个问题,有组长组织。 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选3题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帮有错的学生订正。 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这4题的方程和解题过程,没有意见的就通过。 全班交流: (1)交流有困惑的地方。 (2)交流有不同意见的题目。 4X=10 1.6X=5.6 X7=17 X110=250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整理与练习,让学生把本单

32、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了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修 正 栏等式的性质出示让学生读一读说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注意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探索与实践”的题目。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探索与实践出示第8题题目。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

33、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学生独立思考这3个问题,在本子上适当记录。小组内交流,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来。(1)abc的和等于3b。(2)3X=99 X=33(3)5n=55 n=11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补充: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 解:设中间一个数n。 9n=99 n=999 n=11第9题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同座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全班交流:(1)从第一个天平可看出,一个梨子的质量相当于3个苹果的质量。(2)

34、从第二个天平可看出,三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6个桃子的质量。二、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三、课堂作业补充习题修 正 栏 说一说举例独立思考记录小组交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交流思考过程全班交流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完成课堂作业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题:第二单元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

35、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时安排:3课时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用数对表示位置(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难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认识数对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1)课代表坐在哪

36、里?你能用数介绍他的位置。 生可能出现:A 第3排第4个 B 第4组第3个(2)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课代表的位置呢?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3)课代表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中队长坐在哪里?(板书)2、抽象座位表,认识数对(1) 如果用下面这样的图表示同学们的座位,你能找到课代表的位置吗?师:第4列第3行,还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4,3),数学上把这一对数称为数对(板书)(2)中队长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吗?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同桌交流。小结:根据两个数组

37、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3、完成“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二、生活中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吗?独立书写,全班交流。(练习三第2题)。(2) 根据数对找位置(练习三第3题)。 学校会议室地面铺地砖,九块花色地砖分别铺在以下位置:(7,2)、(5,3)、(9,3)、(3,4)、(7,4)、(11,4)、(5,5)、(9,5)、(7,6),请你用彩笔给花色地砖涂上色。你发现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 学生操作后交流。得出:表示同一行中花砖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

38、中花砖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过渡:用数对可以很方便的表示一个人的座位,一块砖的位置,如果是一张平面图,数对能表示一个具体的地点吗? 三、全课总结。修 正 栏 思考思考回答尝试说一说说一说用对数表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观察思考独立书写全班交流找位置说一说操作交流总结说一说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 题: 用数对表示位置(2)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难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复习。什么是列?什么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建筑节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