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千岛湖为例.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982384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生态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千岛湖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生态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千岛湖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生态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千岛湖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生态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千岛湖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生态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千岛湖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浅析生态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千岛湖为例摘要:生态经济是近十几年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一种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打破常规的经济发展思路,引入生态环境这一新的元素。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主旋律。我们在调研生态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探索生态经济的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千岛湖生态经济的发展为例,展示生态经济的强大发展实力,为后来者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理念。关键词: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现状 发展路径 引言: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能力的

2、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果单用经济指标衡量社会的进步,那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应当更高。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死存亡。生态经济学应运而生我们不止要关注经济的发展,更要关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地方,由于风和水的侵蚀,目前表土的流失超过了自然过程所产生的新土壤,逐渐减少土地的肥沃程度;供应世界大部分蛋白质的牧场,也经受着过度的压力;过度耕耘及放牧所造成的沙尘暴十分严重;世界性淡水短缺也日益严重这一切让我们看到,调整全球经济使经济与它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稳定关系是多么的迫切!当人们惊讶于知识经济和

3、数字经济在一夜之间传遍九州大地的神速时;当人们陶醉于人类自身对自然资源越来越高效的掠夺成就时;当人们开始不自觉地怀念从前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时;当人们感叹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等已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时;谁也无法抵制和拒绝这样一个事实:生态经济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一个崭新的时代生态经济时代正在以她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她无穷的魅力。显然,生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性和可能性。一、 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经济。1.生态经济学1.1生态经济学的定义。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两者结合后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运动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

4、济学相结合的产物。1.2生态经济学的特征。1.2.1综合性。生态经济学是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来研究经济问题,从生态经济系统这一整体研究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1.2.2层次性。从纵向来说,包括全社会的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和各专业类型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1.2.3地域性。生态经济问题具有显著的地域特殊性,生态经济学研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情或地区情况为依据。1.2.4战略性。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要保护环境的再生能力;不仅要追求局部和眼前的经济效益,还要注重长远的经济效益,保持人们赖以生存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的研究目标是使整体效益优化,达到帕

5、累托最优,为社会经济发展指出方向,具有战略意义。1.3生态经济学主要研究内容。生态经济基本理论,包括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应等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差异,进行经济区划和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最大功能,获取最大效益,寻找最佳生态经济模型是其研究的重要课题。生态经济管理,计划管理应包括对生态系统的管理,经济计划应当是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生态经济学要为经济政策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生态经济史,生态经济问题有历史普遍性也有历史的阶段性,研究生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现实的生态经济建设提供指导作用。1.4生态经济学方程式2

6、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文章,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概念。美国的另一经济学家列昂捷夫则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科学家,他使用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将处理工业污染物单独作为一个生产部门,除了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消耗外,把处理污染物的费用也包括在产品成本之中。他在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了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为主题的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并指出,各国在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时对此要切实重视和正确对待。同时,环境规划署在对

7、人类生存环境的各种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之后,确定将“环境经济”(即生态经济)作为1981年环境状况报告的第一项主题。由此表明,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应用性的新兴的科学,开始为世人所瞩目。从此,不少经济学家开始从理论上深入探讨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根源。他们认识到,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因为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外部不经济性”,它在生产成本中不计入废料处理和污染损失的费用,其结果就是生产厂家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将大量隐蔽的污染费用转嫁给了社会,加重了社会公共费用的负担,牺牲了公众生活的环境质量。而且,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GDP和GMP都没有设立环境指标和资源指

8、标,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环境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因而,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美国学者巴克莱和塞克勒经研究之后提出了以下方程式: NSW = NNP +(B GC) AL式中 NSW = 净社会福利; NNP = 净国民生产增值; B = 未被认识的经济发展的非市场性有利条件(如知识的积累、保健的改善等);GC = 为经济发展(包括信息、管理等)、减少污染所付出的劳力和费用; AL = 环境恩惠损失(如噪声增加、烟雾增多、风景区的商业化改变等)。两位学者从中得出结论: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益的追加部分增长时,为它追加的各种费用也必须增长,而当追加费用与追加效益数量相等时,

9、这个国家就必须减缓或停止发展,否则会引起大范围环境恶化。2.生态经济2.1什么是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可承载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与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经济,即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量转换关系以及信息反馈关系,又包括结构、功能与过程的关系,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2.2生态经济的特征。2.2.1时间性,

10、是指资源利用在时间维上的持续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后代人对自然资源应当享有平等的使用权,我们当代人不应该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舒适,我们应当为后代人留下充足的生存空间。2.2.2空间性,是指资源利用在空间维上的持续性。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不应损害其他地区的利益,并要求区域间资源的共享共建。2.2.3效率性,是指资源利用在效率维上的高效性。即“低能耗、高效益”的资源利用方式。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和环境代价,来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和社会经济的支撑能力,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2.3生态经济的发展。 生态经济

11、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小层面,即单个企业层面的生态经济,简称单一型生态经济;二是中观层面,即企业之间的生态经济链,简称结合型生态经济;三是宏观层,面即社会层面的生态经济层,简称复合型生态经济。三个层面的生态型经济体现出从单一到结合再到复合,层层推进,每一次的推进,都将促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高。企业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个体,是实施生态经济的主体,也是体现生态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个体,结合型生态经济和复合型生态经济都是建立在发展生态企业这一层面之上的。只有每个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实施生态管理,实现“最佳生产、最佳经营、最少废弃”,才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4生态经济的思路 生态经济

12、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自然、社会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企业走生态之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原则的同时,坚持以绿色企业经营为根本目的,坚持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在物质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经济形式上。正是基于此,现代企业经营目标是在生态经济约束下的企业经营方式,这样才能满足各方

13、利益要求,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只有寻找到有效实现“生态管理”和“生态管理经济”的路径,才能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绿色经营管理模式,将企业真正建成生态型企业。二、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人类工业文明观的主导下,过于注重自身的发展,只认识到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存在,几乎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发展物质生产上,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忽略了资源与环境价值的存在,忽略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通常俗称两高一低),其物质流动和表现形态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在这

14、种线性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线性经济正是通过这种把资源持续不断变成垃圾的活动,通过反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最广泛的领域阐述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学科,重点在于探讨人类社会的经济行为与其所引起的资源和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是一门由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形成的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生态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系列最紧迫问题,如可持续性、酸雨、全球变暖、物种灭绝和财富的分配等。目前还没有单一的学科能涵盖上述所有问题。当

15、前得到广泛应用的环境经济学,仅是在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框架下处理自然和环境问题。生态学研究通常只处理自然系统本身的问题,很少涉及人文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经济学的研究鼓励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倡导从新的视点分析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 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是“增长型”的,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是“稳定型”的。因此在生态经济系统中,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就必然地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围绕这个矛盾来推动现代文明的进程,就必须要推陈出新,走向更加理性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

16、,也不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生态平衡模式,而是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取得这样一种共识,无疑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传统生产观的要点是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生态经济的生产观则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物质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地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2)生态经济反对过度消费,提倡绿色消费观。这种消费观要求人们走出人与自然对峙状态下的消费误区,因为大自然无法满足人们的无限欲望,人们应当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性原则下去规范消费行为,去弘扬消费道德。传统经济的消费观是只管消费,不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3)用生态经济的理念来认识经济社会

17、发展观,完全是一个不可违逆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的内在逻辑,是生态环境作为一种资本,其稀缺性由于一方面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供给减少而日益突出。这种稀缺性,是对人类全部行为的一种刚性约束,是难以移易的。人类的出路只能在于积极改变自身生产生活的行为方式,主动去适应这种约束。这无疑又是人类认识的一次飞跃,也充分展示了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三、浙江省生态经济发展现状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便利,产业环境良好,全省以第二、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实力一直稳居全国各省前列,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位居第四。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各省市都面

18、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压力,为此,“十二五”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个新突破”之一。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从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到提出建设生态省,再到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提出“生态立省”的口号,浙江省响应中央号召,大力发展省内生态经济,为我国其他省市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了取之有效的经验。近年来,浙江省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生态经济的重大举措,例如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等,这些活动在发展各地区特色生态产业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初步取得一定的成绩。例如,浙江省已在蔬菜、农

19、业生物、食用菌、水产品加工、植物病毒与组培、农产品现代物流产业等农业重点领域,组建了13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超级稻、低芥酸油菜、新品种蔬菜等一批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先后开发成功了翘嘴红鲌、红螯螯虾等10多个国内外优良高档养殖新品种。四、千岛湖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千岛湖作为浙江省内的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不仅是中国大江大河的优质水之首,而且湖区内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特征明显、生态系统完善、生态环境优良。千岛湖森林覆盖率达95%,素有“绿色千岛湖”之称,此外,湖区内水质优良、水产丰富、动物繁多,鱼类资源约有13科94种,兽类动物61种,鸟类9

20、0种,爬行类50种,昆虫类16目320科1800种,两栖类2目4科12种。正因为如此,千岛湖成为了浙江省发展复合生态系统的实验地2。由于千岛湖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以及浙江省的全力建设,近年来千岛湖的复合生态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集中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4。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施用适量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局限性,但仍保持精耕细作、使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生态农业在坚持传统农业稻田养鱼、

21、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前提下,提倡农、林、牧的结合,粮、桑、渔的结合,种、养、加的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以及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循环综合利用的模式。千岛湖结合自身生态系统的特点,以现有生态资源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实现复合生态系统模式的研究。但它却不是简单传统的农、林、牧的结合,粮、桑、渔的结合,种、养、加的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模式,而是更加系统、完善、科学的立体式复合型生态模式,具体如下:(1) 生态养殖千岛湖水质优良水产丰富,而且湖区面积大岛屿众多,有优越的生态条件发展水产养殖业。在这基础上,千岛湖既发展人工水产养殖业,同时又充分利用原生的渔业资源,做到人

22、工养殖和生态捕鱼双管齐下。在原生渔业方面,千岛湖坚持定时、定量、定序的捕捞原则,分时间、分区域、分阶段地利用千岛湖水域的原生渔业资源,既做到利益的最大化扩大,又做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在人工养殖方面,千岛湖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国现有的人工养殖技术,在千岛湖湖区水质达标的区域放养各种优质、高档的水产品种。其中,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成功开发的翘嘴红鲌、红螯螯虾等多个国内外优良高档水产新品种在千岛湖人工水产养殖业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 生态种植千岛湖雨量充足,光照适宜,气候条件非常的适合农桑作物的种植。千岛湖方面坚持原生态种植、生态化种植的原则,最大限度利用湖区中的种植条件,大力的发展生态种植业,

23、成效明显,具体如下:1)生态茶园千岛湖的水体调温效应在湖区中产生了多层次的立体型气候,使沿湖几十万公顷山坡具备了栽种茶树的优良条件。因此,千岛湖区也成为了浙江省重要的茶叶种植和加工基地。湖区附近众多的高山茶园出产了许多高品质的绿茶,如早在唐朝就被列为贡品的“鸠坑毛尖”,以及曾荣获国家部优省优产品的“千岛玉叶”。2)生态作物千岛湖为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县,它以高山、丘陵为主,因而野生果实很多,野生猕猴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为此,千岛湖方面在充分利用野生猕猴桃的前提下,又加大了人工猕猴桃的种植面积,从而为千岛湖经济提供了又一个增长点。千岛湖生态农区将千农园甜玉米进行精心栽培、科学加工,并大力在千岛湖区进

24、行推广种植。因其独特的口味和纯天然的优势,现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有效推广。此外,山核桃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的干果,千岛湖所在的淳安县的产量就大约占了全国的40%,为千岛湖经济发展的做出了重大贡献。3) 天然水源千岛湖作为中国大江大湖的优质水之冠,享有“天下第一秀水”的美誉。湖区内水质优良,是天然的高品质水源。千岛湖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水源优势,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又有了一项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天然矿物质饮用水的生产、加工和推广。因为“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一广告语而家喻户晓的农夫山泉矿泉水,就是千岛湖区的主打品牌。该品牌坚持天然、健康、环保的理念,来自千岛湖的深层活水,远销海内外,在支撑千岛湖经济发展的同

25、时取得了广泛良好的社会认可度,反过来又推广了千岛湖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2、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一词最早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千岛湖风景区群山绵延,森林繁茂,绿视率达到100%,人文、自然景观丰富,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迄今为止,千岛湖已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魅力自然生态名镇、国际花园城市等等荣誉,它在这些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千岛湖的生态优势,着力将千岛湖打造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旅游

26、胜地5,具体做法如下:(1) 森林氧吧 千岛湖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森林覆盖率,正是基于此点,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向外推出了一项全新的生态旅游景点千岛湖森林氧吧,该景点兼有千岛湖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特色,同时又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项目,推出不久后便被评为“浙江省最佳生态景点”。(2) 生态景区千岛湖作为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景区,湖区内岛屿众多,动植物资源丰富,千岛湖方面从这些旅游资源出发,在巩固传统的旅游优势的同时,全力打造人文与自然结合,旅游与生态互补的新型旅游模式,例如:1) 生态园林体验千岛湖景区内果园遍布、茶园众多,这些园林在维护千岛湖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又为千岛湖生态旅游提供了一项

27、极具吸引力的旅游方式。游客进入千岛湖景区,不仅可以游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还可以进入生态果园、茶园,采摘果实体验农家乐,或者在茶园中采茶、煎茶、煮茶、品茶,一系列全新的旅游活动项目,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千岛湖的生态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 特色岛屿旅游千岛湖景区内岛屿众多,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区内的许多岛屿,都成了动植物的乐园。为此,千岛湖根据各个岛屿中的动植物分布情况,逐一为岛屿命名,并根据岛屿中的动植物特色,制定相应的特色岛屿旅游服务。例如景区中由十数个青翠岛屿组成的“猴岛”,岛中原本就是猴群的嬉戏乐土,中国科学院采用水困法,将猴群“滞留”在岛中,使得该岛改造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猴岛。游客登岛

28、游览,一可观秀丽如画的自然景观,二可览趣味横生的猴群嬉戏。再如坐落在千岛湖中心湖区的“孔雀岛”,岛上林木葱翠,空气清新,自然景观极富特色。而且,岛中的孔雀数量众多,千岛湖为其推出了相应的特色旅游服务,以便游客在孔雀岛中能够兼得自然景观和孔雀观赏两大赏心悦事。(3) 生态旅游黄金线路除了以上微观的旅游资源开发,千岛湖还从宏观层面为千岛湖旅游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发展计划。由于千岛湖位于浙江省腹地,人口密集,人流量大,而且交通发达,周边地区的经济实力、旅游资源同样非常丰富。为此,千岛湖与西湖、黄山、太湖、武夷山等旅游胜地联合推出了生态旅游黄金线路。该线路最大化地调动了周边的旅游资源,对各地游客产

29、生了极大的旅游吸引力。2012年是新一届县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已经闭幕的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千岛湖明确了今后五年“奋战五年、蝶变淳安,为实现以湖兴县新跨越而努力奋斗”的总目标。千岛湖方面以打造“世界山水公园、东方休闲名湖”为引领,大力实施环境立县、旅游强县、转型跨越、城乡统筹、文化名县“五个战略”,着力打造生态淳安、度假淳安、创业淳安、统筹淳安、幸福淳安“五个淳安”,积极争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湖泊休闲度假、浙江生态产业融合、山上浙江城乡统筹、山水江南和谐家园“五个示范”,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为奋战五年、蝶变淳安,实现“以湖兴县”新跨越开好局、起好步。五、生态

30、经济的路径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步,但是这两个化带来了突出的生态矛盾问题。如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由于我们以前的发展是粗放型的,工业化越发达,生态破坏越严重,突出表现在大气上。比如大气里面二氧化硫超标会引起酸雨,2012年浙江的酸雨率是82.8%,现在我们沿海地区的电子工业很发达,它使用的高分子的化学物和重金属材料,造成了电子垃圾和含有剧毒的持久性的有毒物质。一台电脑需要700多个化学原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有害。那些地区的大批农民从事于电子产品的测检工作,引起了大量环境污染,更大的危害就是重金属通过土壤到生物再污染到人体。如有些地区的重金属超标在水稻上占80%,蔬菜上占60%,我们

31、知道,重金属的土壤污染,菜园土大于水稻土,水稻土大于果园土,果园土大于旱地土,为什么菜园土最严重呢?就是因为城市垃圾在菜园土里的利用,还有农药的残留也引起了毒害。我们很久以前就禁止使用农药DDT,然而最近我们在人奶里发现了DDT,其含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世界银行对我国的评估结果,他们认为中国大气跟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应该占全部GDP的35%,当然这一数字的准确度有待考证,但这种状况也的确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即单纯的经济增长,如果不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治理支出的话,那国民经济的增长是不实在的。所以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生态,要把产业调整到良性循环方向来发展,从而推进经济增长

32、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以提高资源效率、生产效率与经济的总体增长竞争力,因此考虑生态经济的路径选择也就成为我们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首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路径。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即不是救世主,一切依赖与大自然的恩赐;又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源泉。人定胜天,毫无节制地去索取、征服和对抗大自然;而应善待大自然,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科学地改造和利用大自然,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用新的自然观改变传统的依赖与对抗大自然的观点,规范人类的行为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大自然,使环境资源为人类生存已发展所永续利用。其次,以人为本的发展

33、观路径。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到底为了什么?可持续发展的实质目的,是通过在发展的过程中切实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充分地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需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正如李鹏同志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所说,如果我们的国民经济搞上去了,而环境污染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下降了,这不符合我们党的宗旨,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防止和克服与之相反的种种发展观,和行为方式,这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目的。 第三,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路径。他的基本内涵,是要求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与同步建设(以下称“三同

34、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下称“三个效益”)的统一。再计算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时,不仅要看经济发展本身的增长率,而且要看经济发展给社会尤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经过对比,扣除其外部的不经济因素,才是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和质量。这是我国正在强调的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也是一些国际组织所强调的绿色GDP的基本要求。我们按绿色GDP的计算公式,对我国近几年国民经济增长率中的外部不经济因素进行了测算,以年均增长率78为基点,分别测算出我国经济增长率中的外部不经济因素为12%、8%、4%。显然前两个概算的数据是不客观的,但在国家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十一五规划”编制时,不能不承认后一个概算数据的事

35、实。这种事倍功半状态的出现,是单纯经济效益价值观指导下,实施不规范行为方式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只有树立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坚持“三同步”和“三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才能提高经济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跟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 我国的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如果不对生态进行强有力保护,那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更大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生态价值论的观点,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资源的稀缺性、有用性,实行的是成品高价、半成品低价、资源无价的定价制度”,这种思维模式的存在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发展速度过于依赖于生态的供给乃至破坏,但生态也是无情的,你向它索取了多少,它也要向你索

36、取同等的数量,其最终的结果就是资源破坏、人与生态关系失调,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只有运用全面的观点来分析经济与生态的问题,才能从理论上、体制上和政策上真正解决生态保护问题,进而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五、结束语 面对人类自我毁灭的经济,我们应该选择调整还是选择自我灭亡?经济回归于生态是一个十分迫切而准确的理念。它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促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似乎许多人,包括为政客或商业领导人做顾问的经济学家认为这种理念太激进、不现实。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一理念是与现实结合的最好认识。现在我们不应该考虑实现经济向生态型的转化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应当考虑如果我们不实现这种转变将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37、!当然,这种转化需要政府和公众的齐心协力、相互协调。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可能使经济崩溃于没能让价格表达经济学原理,而在政府的无所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中又可能会导致经济崩溃于没能让价格表达生态学的原理。 生态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一种激动人心的前景。它意味着人类将永别“高投资、高污染、高损耗”的资源配置时代,各种高水准利用新能源的企业将取代传统企业最重要的是,我们将满足于我们走的是造福于子孙后代而不是危害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之路。1 曾刚.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 李必成.千岛湖岛屿鸟类多样性格局与海南鳽繁殖生态学研究J.杭州:浙江大学学报,20073 胡宝清等著.区域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4 沈满洪.生态经济学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5 蒋祖云.试论大千岛湖旅游与千岛湖大旅游J.杭州:旅游研究与实践,1994.6 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M.东方出版社.7 生态经济J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建筑节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