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我国煤化工发展前景.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34536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论我国煤化工发展前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论我国煤化工发展前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论我国煤化工发展前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论我国煤化工发展前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毕业论文-论我国煤化工发展前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专用纸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 目:论我国煤化工发展前景 班 级: 石化0831班 姓 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2011年5月9日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制二零一一年四月- 15 -摘要 :在国际油价急剧震荡和对替代化工原料、替代能源的需求越发迫切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已成大势所趋。在已经上报国务院待批的新兴能源产业规划中,洁净煤利用成为十个新兴能源产业之一,在诸多上市公司积极介入煤化工领域的背景下,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主要煤化工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我国甲醇产量达到1133.4万吨,今年上半年甲醇产量达到811万吨,同

2、比增长53.3%;2009年合成氨总产量达到5136万吨,今年上半年合成氨总量2649.1万吨,同比增长4.6%。此外,还有大批在建、扩产项目以及规划建设的煤化工项目。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煤化工竞争激烈。目前,我国基础煤化工产品总体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产业结构有待优化。2009年全国焦化行业关停淘汰落后小(老)焦炉产量近2300万吨,新建投产焦炉产能约3700万吨,实现了以自动化、大型化、清洁环保化的大中型焦炉产能对落后产能的置换。 关键词:节能减排 自动化 产业结构 优势 领域 目 录摘要- 1 -前言- 1 -1.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历史- 2 -2.我国煤化工行业概况- 2 -2

3、.1 煤炭焦化- 2 -2.2 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 3 -2.2.1煤气化- 3 -2.2.2 煤气化合成氨- 3 -2.2.3 煤气化合成液体燃料(间接液化)- 4 -2.2.4 煤气化其他产品合成技术- 4 -3.煤化工行业发展特点特点及前景- 5 -3.1煤化工行业发展特点- 5 -3.2煤化工行业发展前景- 6 -3.2.1高油价和石油供应的不稳定性催生煤化工的发展- 6 -3.2.2煤炭储量丰富是我国发展煤化工的现实基础- 6 -3.2.3产业政策和现实技术条件的成熟推动煤化工行业发展- 6 -4.煤化工产业发展产品的需求- 7 -4.1煤制发动机燃料油- 7 -4.2煤制乙烯、丙

4、烯类产品- 7 -4.3甲醇、二甲醚产品- 8 -4.4焦碳产品- 8 -5.煤炭企业发展煤化工技术的问题分析- 9 -5.1煤炭液化- 9 -5.2煤炭汽化- 10 -5.3煤炭焦化- 11 -5.4煤化工多联产- 11 -6.煤化工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 -6.1严峻的环境形势- 12 -6.2法制松弛、监管不力- 12 -6.3切实加强煤化工污染的防治-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前言概述了煤化工中煤焦化、气化、液化、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和多联产技术系统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煤化工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认为,通过煤化工技术,将煤转化为新的洁净高效的能源将成为今后

5、研究开发的方向,规模大、技术先进将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趋势。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它不仅是重要的工业燃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并有“化工之母”之美称。但除冶金工业和化肥工业中煤的焦化和用于合成氨的煤气化之外,煤的其他深度化学转化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实现商业运营。进入21世纪,环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洁净能源安全稳定的供应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些都为煤炭化学加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让广大读者较全面地了解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现状,组织了这期“煤化工产业”的专题文章,旨在加快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延伸煤炭产业链,为国

6、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奉献洁净、高效、可靠的能源。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工能源技术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并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历史中国是使用煤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就用煤冶炼铜矿石、烧陶瓷,至明代以用焦炭冶铁。但煤作为化学工业的原料加以利用并逐步形成工业体系,则是近代工业革命后。煤

7、中有机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以芳香族稠环为核心,周围连有杂环及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这种特定的分子结构是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热加工的催化加工,能获得固体产品,如焦炭或半焦。同时还可得到大量的煤气,以及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学品和液体燃料(如烃类、醇类、氨、苯、甲苯、二甲苯、萘、酚、吡啶等)。因此煤化工的发展包含着能源和化学品生产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促进煤炭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2.我国煤化工行业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为煤化工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煤化工产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进步,大

8、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是大势所趋,是煤炭企业往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2.1 煤炭焦化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也是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机械工业铸造最主要的辅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焦炭产量大约为3.23.4亿t/a,直接消耗原料精煤约4.5亿t/a 。受世界钢铁产量调整、高炉喷吹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产成本增高等原因影响,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炼焦能力处于收缩状态,焦炭国际贸易目前为2500万t/ a。目前,我国焦炭产量约1.2亿t/a,居世界第一,直接消耗原料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 14%。全国有各类机械化焦炉约750座以上,年设计炼焦能力约9000万t/a,其中炭化室高度为4m5.

9、5m以上的大、中型焦炉产量约占80%。中国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煤气净化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干熄焦、地面烟尘处理站、污水处理等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焦炭质量显著提高,其主要化工产品的精制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焦炭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出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1500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焦炭出口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煤炭行业的炼焦生产得到逐步发展,其中有的建成向城市或矿区输送人工煤气为主要目的的工厂,有的以焦炭为主要产品。煤炭行业焦化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采用干法熄焦、烟尘集中

10、处理等新技术少,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及现代化管理与其他行业同类工厂相比有较大差距。2.2 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2.2.1煤气化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全世界现有商业化运行的大规模气化炉414台,额定产气量446106Nm3/d,前10名的气化厂使用鲁奇、德士古、壳牌3种炉型,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产品是F-T合成油、电或甲醇等。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各种气化炉大约有9000多台,其中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近20年来,我国引进的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引

11、起国内煤炭行业的关注。“九五”期间,兖矿集团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完成了22t/d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中试装置,并进行了考核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气体成分达83%,碳转化率98%,分别比相同条件下的德士古生产装置高1.5%2 %、 2%3%;比煤耗、比氧耗均低于德士古7%。该成果标志我国自主开发的先进气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2.2 煤气化合成氨以煤为原料、采用煤气化合成氨技术是我国化肥生产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有800多家中小型化肥厂采用水煤气工艺,共计约4000台气化炉,每年消费原料煤(或焦炭)4000多万t ,合成氨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60%。化肥用气化炉的炉型以UGI型和前苏联的型为

12、主,直径由 2.2m至3.6m不等,该类炉型老化、技术落后。加压鲁奇炉、德士古炉是近年来引进用于合成氨生产的主要炉型。国外以煤为原料生产化肥的很少,一般都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国内由于行业分隔的原因以及煤制合成氨近年来市场的起伏,仅有少数煤炭集团有煤气化合成氨(化肥)企业(或生产线)。2.2.3 煤气化合成液体燃料(间接液化)20世纪50年代,南非SASOL公司开始建设煤气化合成燃料油的SASOLI工厂,70年代末、80 年代初相继建成SASOLII、SASOLIII厂,形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气化合成液体燃料企业。SASOL公司加工原料煤约4500万t/a,获合成产品约760万t/a,其中60

13、%为燃料油。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进行了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研究。8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系统地进行了铁基催化剂费托合成生产汽油的技术开发,并完成了2000t/a规模的煤基合成汽油工业实验;在钴基催化剂合成工艺开发方面,于90年代开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取得阶段性结果,开发出3种型号合成柴油钴基催化剂。针对新型浆态床合成工艺的催化剂、反应器等进行了小型试验,“十五”期间已立项正在进行1000t/a级间接液化装置的开发和试验,并研制工业级煤基合成油工艺软件包。在技术开发的同时,国内煤炭企业对引进成熟技术、建设煤间接液化工厂做了大量工作。平顶山煤业集团、宁夏太西集团就建设间接液

14、化商业化示范工厂进行了煤种评价试验和建厂预可行性研究,并就引进技术、投融资、立项等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目前项目正在论证阶段。2.2.4 煤气化其他产品合成技术煤通过气化制得合成气后,合成不同专用化学品取决于合成技术。国内外对该类技术都有较多研究、开发,有的已进入商业化运行。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作为发动机代用燃料。世界甲醇生产能力3500万t/a,产量约2900万t/a。我国甲醇生产能力约为300万 t/a,生产企业约140多家,其中50% 以上为以煤为原料的工艺。与国外相比,国内甲醇装置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特别是以煤为原料的工艺较复杂、成本偏高,因此缺乏竞争能力。山西晋中地区对甲醇汽车已

15、做了多年的示范工作。二甲醚作为另外一种代用液体燃料,其技术发展受到关注,有关研究者认为二甲醚可以作为车用柴油替代燃料,也可以替代LPG作为民用燃料。世界二甲醚产量约15万t/a ,主要由甲醇脱水工艺制得。近期技术发展是将合成原料气在一定条件下用一步法合成二甲醚。3.煤化工行业发展特点特点及前景3.1煤化工行业发展特点 众多的研究者认为:世界已进入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应根据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选择现实、优质的原料和技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和通过转化生成高效洁净能源(电力、燃料油等)的技术将与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形成并列竞争的趋势,煤化工在各成熟单项技术的支撑下,面临新的发展

16、机遇。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将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优化能源结构、特别是以优化终端能源结构为方向,通过洁净、高效的途径,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优质能源保障,其未来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除发展传统的产品型煤化工(炼焦、合成氨)以外,将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以能源转化型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建设能源转化型和产品联产型的综合煤化工厂,如煤炭液化、煤气化合成燃料与化工产品或电力、热力联产等。(2)规模大型化,采用先进技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培育世界级煤化工大型企业,建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工厂,如百万t级产品的大型煤化工厂。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现代装备,清洁生产和提供清洁产品,如现代液化工

17、程、先进的合成反应工程等。(3)在新的煤化工产业发展中,企业将成为新技术发展的主体。企业投资开发先进技术用于技术更新和技术进步,同时注重新技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商品化。(4)有利于煤炭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相关行业的技术联合,从而可拉动内需,为就业提供条件,具备先进技术的煤化工产业将获优先发展。3.2煤化工行业发展前景3.2.1高油价和石油供应的不稳定性催生煤化工的发展 进入2l世纪。石油可采资源不断减少,国际原油价格在近几年持续走高,廉价石油时代已经结束。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对外依存度高且危及安全,煤化工代油呼声极高,为煤制油、醇醚燃料、生物柴油的发展创造了机会。高位油价也使石油化学品价格居高

18、不下目前煤制化学品中某些产品已具有经济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在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替代性能源,就成为了保证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煤化工替代性能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 但应清醒的看到近几十年煤制油还只能是辅助并不能完全替代。3.2.2煤炭储量丰富是我国发展煤化工的现实基础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化工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相当可观。而政策所铸起的高壁垒,也无疑为已经能够规模化投产煤化工产品的公司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了一条持续高速发展的道路。煤制油和醇醚燃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首先,从应用领域来说,我国主要的耗能行业是交通领域,这里集中了大约40左

19、右的油品消耗量。而目前的其它替代性能源如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都不具备大规模替代交通领域油品消耗的潜力。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和产业化可行性的角度上来说,煤制油、甲醇、二甲醚就具备很好的车用油替代性,尤其是甲醇、二甲醚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已经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 其次,从现实条件来说,丰富的煤炭储量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我国的煤炭储量极为丰富,在世界已探明的储量当中,我国的煤炭储量占到大约15,而石油储量才占到27左右,这就造成了我国一次性能源中以煤为主的事实。而丰富的煤炭储量无疑为煤制油、甲醇、二甲醚、烯烃等煤化工产品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来源。 3.2.3产业

20、政策和现实技术条件的成熟推动煤化工行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我国计划打造7大煤化工产业区,分别是黄河中下游、内蒙古东部、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而为了解决这些地区的煤化工产品的运输问题,规划修建4大管线,分别是蒙东至锦西、宁东至京津唐港、伊宁至独山子、多伦至北京的管线。 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到,“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动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我国的煤化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引发了各地纷纷上煤化工项目,但是,发改委等在规划煤化工行业发展的时候,也提出了规模化的要求,强调不能一哄而上,这就为已经进

21、入的龙头型企业提供了宽松良好的发展空间。 从技术支撑产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 我国这几年的煤化工发展相当迅速,主要是一些煤气化和煤液化的工艺技术得到一些较大突破。煤制油和煤制甲醇二甲醚目前都已经具备了足够成熟的商业化运营条件。神华集团和兖煤集团等都在建设百万吨级以上的煤制油项目。也有煤制天然气、烯烃项目在建设。4.煤化工产业发展产品的需求4.1煤制发动机燃料油发动机燃料油主要指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2002年我国进口石油中,原油约占87%,汽油和柴油为净出口,航空煤油和燃料油为净进口,2003年我国油品净进口超过1亿t。交通运输是石油的主要消耗部门,国内2000年公路运输消费汽油4410万t、柴

22、油1970万t,铁路柴油消费499万t,民航油耗494万t。今后20年,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费将快速增长,且主要以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为主(预计到2020年占交通能耗的95以上)。预计到2020年,汽油、柴油、航空煤油需求量达到2.12.9亿t,约为2000年的2.43.4倍,占到石油总消费量的50以上,其中民航的航空煤油需求量将是2000年的812倍(达40006000万t)。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发动机用油将成为石油短缺的主要因素,国内市场发展的需求量巨大。4.2煤制乙烯、丙烯类产品通过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得到的石脑油是制取乙烯的优质原料,间接液化产品中还可直接和间接得到占合成产品一定比例的丙

23、烯,该类产品的未来市场需求量都很大。通过煤液化获得乙烯、丙烯或制取乙烯、丙烯的原料,不仅与获得发动机燃料油同样具有替代石油及石化产品的重要意义,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产品的进口量占需求量的60%以上,乙烯、丙烯是生产聚乙烯和聚丙烯或其它聚合物的化工原料。近年来,国内聚乙烯、聚丙烯消费的增长速度大于产量增长的速度,进口量呈不断增长趋势。2003年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净进口量合计达1071.5万t,丙烯、聚丙烯净进口量合计294.8万t,总计达1366.3万t。预计到2012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量将达到1760万t/a,同期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830万

24、t/a;2010年乙烯当量消费量将达到24002500万t/a,乙烯当量石化产品仍然短缺;到2020年,我国石化产品需求的年增长率仍至少达7.2%。专家认为,我国未来对乙烯的需求量巨大,受原材料短缺制约,开发新技术和通过发展煤化工增加乙烯产量十分重要。“九五”期间丙烯的消费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8.2%。预计今后10年仍维持这种增长势头。聚丙烯是丙烯最重要的下游产品,消费增长速度大于产量增长速度,自给率基本在50%60%之间。预测2005年我国聚丙烯需求量为580万t,2010年为785万t,届时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4.3甲醇、二甲醚产品甲醇的产量、消费量及进口量均增长较快,2002年进口量达

25、到180万t。2003年我国甲醇进口量为140万t。预计到2010年,国内甲醇需求量分别为: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方面200万t/a以上,精细化工和高分子化工原料方面约80万t/a,发动机燃料方面达200万t以上,生产甲醇蛋白100万t/a。考虑到甲醇作为替代燃料的应用和基本化工合成的发展,预计需求量将达8001000万t/a。到2020年,甲醇需求量预计达5000万t左右。目前,国内二甲醚的生产能力约为3万t/a。近年来考虑二甲醚代用LPG和发动机燃料使用,正在开发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技术,有的企业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二甲醚生产线,总能力估计在200万t/a以上。二甲醚作为替代能源使用的前景受到关注,如

26、替代LPG作为罐装民用燃料,用作燃气轮机燃料,分布式供电、供热燃料,替代柴油,其它化工原料等,有的利用方向尚在进一步研究之中。4.4焦碳产品我国焦炭产量于1997年达到1.39亿t,19982000年在每年1.21.3亿t徘徊,2002年产量回升,2003年市场出现货源紧张、价格上升的形势,估计产量超过1.4亿t。同时,2003年有大量新建机械化焦化厂开工建设或投入生产。国内焦炭市场需求与钢铁工业发展紧密相关,预计在2006年以前,市场需求将会维持在较高水平。我国焦炭出口近十几年一直呈上升趋势,是国际焦炭贸易中最主要的供应国。2003年国内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对焦炭出口起到抑制作用。预计今后出口量

27、还会逐步增加,主要市场在北美、欧洲及日本。5.煤炭企业发展煤化工技术的问题分析5.1煤炭液化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已对上百个煤种进行了煤直接液化研究,对数十个煤种进行了0.1t/d连续装置的直接液化运转试验,开发出了纳米级高分散煤直接液化专用催化剂,并在实验室成功地将煤液化粗油加工成合格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煤直接液化技术已完成基础研究,正在工程化开发之中。煤直接液化粗油中石脑油馏分约占15%30%,且芳烃含量较高,加氢后的石脑油馏分经过较缓和的重整即可得到高辛烷值汽油和丰富的芳烃原料,汽油产品的辛烷值、芳烃含量等主要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GB17

28、930-1999),硫含量大大低于标准值(0.08%),是合格的优质洁净燃料。中油约占全部直接液化油的50%60%,芳烃含量高达70%以上,经深度加氢后可获得合格柴油。重油馏分一般占液化粗油的10%20%,有的工艺该馏分很少,由于杂原子、沥青烯含量较高,加工较困难,可以作为炉窑燃料油使用。煤液化中油和重油混合经加氢裂化可以制取汽油,并在加氢裂化前进行深度加氢以除去其中的杂原子及金属盐。我国煤间接液化,先将煤炭气化成合成气,然后再通过费-托反应以及蒸馏分离得到石脑油、柴油和汽油等终端产品。另外一条煤利用途径是煤炭的直接液化工艺,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出多种直接液化工艺,原理上都比较类似:即在高温高压

29、条件下,在溶剂中将较高比例的煤溶解,然后加入氢气和催化剂进行加氢裂化反应,在通过蒸馏分离出油品。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互补极强,直接和间接一体化装置是煤化油产业化的最佳选择。在这项技术上,并无成型经验可以借鉴。出于风险考虑,发改委目前只批准了兖矿集团、神华集团和潞安集团三家企业的煤制油项目。这是由于缺乏产业化运作经验,企业技术消化和参数摸索都需要一定时间,需要样板企业去摸索产业发展之路。但经过近40年的产业摸索之路技术风险并不大。无论是引进技术还是自主开发,建设煤直接液化或间接液化工厂都需要国内有大量技术配套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再开发工作。另外一次性投资较大也是共有的特点,因此,现阶段国家部署在少

30、数条件合适的企业和地区进行的工程化和商业化示范项目,可以在技术开发、工程化推进以及商业化运作等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今后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液化技术也是当前和未来几十年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目前,国内拟建的煤液化项目多采取跨行业(如煤炭与石油、电力、化工等)、多元化联合投资和多渠道融资的方式解决资金筹措问题,这应是今后煤液化项目建设的发展方向。5.2煤炭汽化煤气化是煤化工产业的核心所在,应用广泛、发展成熟。即在缺氧条件下使煤炭不完全燃烧成为气体,该气体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等,可以用为化工原料。主要技术有壳牌粉煤气化、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和G

31、SP加压气化等。技术优势尤其是洁净煤气化技术以及先行企业优势较大。而真正降低煤化工产品成本的重中之重是获得便宜的甲醇,而具有煤炭优势和先进煤汽化技术是降低甲醇成本的主要手段。下游产品合成氨产业链中,尿素已经严重供过于求,仅靠行业成本支撑产品价格,投资前景暗淡。未来企业只有通过投资技改项目降低成本或进行行业整合来获得发展。2006年以来行业整合明显加快,如中海化学收购内蒙古天野等,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化肥行业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兼并收购案例并成为“十一五”的趋势;未来硝酸和硝铵等由于主要用于化肥和炸药生产而在尿素下行的趋势下价格将逐步走低。产业势会与氮肥趋同,同样缺乏投资理由;下游产品甲醇产业链中,由于

32、甲醇的物理性质不可能在国内大范围推广甲醇燃料,但甲醇是最重要的产出物及有机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甲醛、合成橡胶、甲胺、DMT、MMA、氯甲烷、醋酸、MTBE等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预计到2010年,全球甲醇产能将达到5099万吨,需求量约为4226万,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由于全球甲醇产能向低成本区转移,国际甲醇价格将逐步下行。国内甲醇装置以煤炭为原料占多与国际上以天然气为主的格局不同,但目前计划开工的项目在1500万吨以上,预计2006年的消费量为760万吨,正常需求增长在15%左右,到2010年开始甲醇产能面临严重过剩的压力。如果国家推广甲醇汽油、二甲醚和甲醇制烯烃项目,甲醇行业还有投资

33、机会,否则即使有成本优势,投资风险仍然过大。DME,二甲醚的成本优势来自于低成本甲醇合成,作为优秀的清洁能源,国家可能推广为车用燃料,但其配套的二甲醚站建设和车辆发动机的改造,使此需求短期内很难产生规模效应。短时间内二甲醚仅仅依赖成本优势,难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单个产品缺乏投资前景,投资者应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指向,及时跟进投资。醋酸下游需求旺盛,预计未来需求增长将保持在10%以上。Celanese南京60万吨和扬子石化与BP合资的50万吨装置,使国内产能压力在2008年显现。而2008年左右全球醋酸供应仍将保持偏紧或平衡的状况,这使的国内的一体化企业有希望利用成本优势未来逐渐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34、。MTO、MTP,由于成本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只有通过甲醇生产烯烃的工艺技术和经济性突破,打开巨大的甲醇需求空间,否则只有寄托希望于于煤甲醇烯烃一体化装置降低成本与石化产品竞争,甲醛主要用于生产树脂、胶粘剂,年需求增长率为25%左右,产能已显过剩。未来投资方向是甲醇降耗技术开发以及甲醛的下游配套产品线的纵向多元化。综合分析,煤化工产品大多进入壁垒不高,单一产品结构企业受市场价格、产能过剩等市场行情影响严重。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去除不确定的技术改良因素,煤气化多联产投资似乎是行业唯一的选择。国内目前的拟建、在建项目很大一部分是化工企业、煤矿企业在跑马圈地划分未来的利益范围,化工

35、企业有技术、人员优势;但煤矿企业却占有资源、资金优势,把握着煤化工企业的命脉低成本;而一些国际行业巨头则拥有技术优势、设备资源、资金优势及管理优势,所欠缺的是政策和资源,凭借其优势可以和我国众多的化工和煤炭企业采取广泛合作,但国家必然出于战略安全考虑限制其介入程度,这就要求我国的业内企业在加强设备、技术引进和消化的基础上,加大技术研发强度,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争取在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作强煤气化产业。5.3煤炭焦化新建煤炭焦化工程项目应立足煤炭企业原料煤特点,采用大型焦炉和能够提高焦炭质量的先进技术以及必要的环保技术,以应对未来优质炼焦煤不足、焦炭市场变化和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带来的更加激

36、烈的竞争。5.4煤化工多联产煤液化,煤基甲醇、二甲醚,煤炭焦化等煤化工技术在单元工艺(如煤气化和气体净化)、中间产物(如合成气、氢气)、目标产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研究表明:将不同的工艺(包括产品再加工,如甲醇制取醋酸等)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多联产,并与尾气发电、废渣利用等形成综合联产,有利于降低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及目标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提高整体项目的经济性和抗风险能力。因此,多联产是煤炭企业今后发展大型煤化工能源综合产业的技术方向。6.煤化工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1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环境问题的成因是综合性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特别是重化工快速发展是污染密集产生的历史阶段。此外,由于一些

37、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问题不断加剧。从环境和资源的角度看,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过程总体上具有“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特点。与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相比,环境保护的脚步似乎有些迟缓。造成严重环境问题的原因中有主客观原因,但主观因素占很大比重。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迟缓。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但进展迟缓。如果目前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不改变,环境污染严重状况就难以改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38、会写入党章。这是党和国家对我国发展方式进行重大战略调整的决断。这标志着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己成为全党和国家意志,成为发展的行动指南。6.2法制松弛、监管不力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我国环境法治工作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启动,国家己颁布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25部,在主要领域和方面都有了规定。如果按法律、规定去办,现存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应该得到基本控制。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问题十分突出。实际上一些地方把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放在了一边,甚至对依法监管进行干扰。国家对干部的政绩考核过分强调GDP的增长,没有把环保政绩与经济成绩同等看待

39、,这也是某些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作为不够的重要原因。6.3切实加强煤化工污染的防治煤是化学工业的主要能源及原料。煤是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部分组成的复杂物质。要把一个构成复杂的不清洁的物质经过多过程的物理、化学加工转化为清洁能源和化工品,必然会产生一些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表现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及土壤污染。煤炭是低效、高污染的能源。一般说来,煤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比碳氢化合物(石油、天然气)要高得多。煤化工是煤炭深加工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要发展煤化工,必须同时解决由此产生的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的产生,源于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的数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因而打破生态平衡,使自然

40、环境恶化。为此,煤化工只能在环境容量允许的条件下发展,即在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发展。煤化工可生产多种化工产品和能源化学品,其生产过程不一样,产生的污染及其严重程度亦不一样。如焦化、电石、煤气发生以及直接燃煤等过程,均存在严重污染,并且久未得到有效处理。据有关资料报道,国内某省是典型的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结构,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其可持续发展力排名全国第26位,生存支撑系统排名全国倒数第一。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枯竭已严重制约了该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该省已做出“面对工业污染防治形势和残酷的污染现实,痛定思痛,向污染宣战”的重要决策。参考文献1蒙东能源报四版20102赵跃

41、民.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高晋生、张德祥.煤液化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张玉卓.中国煤炭演化产业化示范工程进展与展望.中国煤炭(中国煤炭高层论坛文集),2002(增刊)5倪维斗、靳晖、李政等.二甲醚经济.解决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大关键煤化工,20036刘志光、龚华俊、余黎明.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的探讨,20097李好管.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20068宗言恭.油价回落煤制烯烃项目有竞争力.中国化工信息,20099张殿奎.煤化工发展方向-煤制烯烃.化学工业,200910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李琼玖

42、、申同贺、王建华等拯救中国生态环境必由之路煤炭气化加氢制甲醇的煤炭现代化利用途径,200712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3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致 谢光阴似箭,转眼间,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依依不舍之情难以言表,总结大学三年的生活,感觉获益还是颇多的,在这里需要的感谢的人很多,是他们让我这大学三年从知识到人格上有了一个全新的改变。感谢石油化学工程系的每一位老师,无论是从学识上,还是从人格上,他们都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老师不但帮助我们构建知识,更在生活上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指导我们处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是他们开启了我对石油化学知识的

43、兴趣,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同时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难能可贵的精神:认真、感恩、负责、谦和,所有这些都让我终身受益。感谢您们!感谢我的同学我的舍友在这大学三年里对我生活上、学习上的帮助。我们在一起共同经历了很多欢乐和难忘的时光:大学校园里有我们的笑声,是你们祛除了我内心的孤独,在这里我想说:“有了你们的存在,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年过去了,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这里,我祝愿我的每一位同学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一路走好!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要感谢的人太多,要说得话也太多,尽管文字很无力,但我还是想用无力的语言表达我想说的话,故借写论文致谢信之机向各位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