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文选复习资料 第1讲课 题:诗经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内容和艺术,及其在 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重点:风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教学内容:一、诗经概说 1诗集的编定与传播诗经原本称诗或三百篇,收入作品305篇,时间跨度从西周 初期到春秋中叶有5、6百年。它们作为合乐的歌辞,大致是由周朝乐师 收集保存、加工整理、最后编集成书的;后来乐章或有错乱,孔子重加 修定,并用以教育弟子。秦朝焚书坑儒,诗经只能口耳相传,到了 汉朝传授诗经的相继出现了齐诗、鲁诗、韩诗、毛诗,所谓“四家 诗”。前三家属于今文经学,毛诗属于古文经派,东汉末得到儒学大师 郑玄作笺,日渐兴盛,流传至
2、今,而其他三家诗则已亡佚。 2诗集的分类诗经作品,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按 表现方法的不同分为“赋”、“比”、“兴”三类,合称“六义”。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调,风诗160篇,采自15个地方,称为十 五“国风”,多为民歌,大都是东周作品。“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 区的乐章,分大雅和小雅,雅诗105篇,多为朝廷官吏所作,大都产生 于西周后期,“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颂诗 40篇,周颂产生于西周初期,鲁颂和商颂则产生于春秋时期。 “赋”,是对事或物直接的叙述、描摹。“比”,是形象的比喻。“兴”, 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手法,托物兴咏,兼有比喻义、象
3、征义,但又不象比 喻和象征那样落实物和所咏的关系,更多的是起到唤起感情、烘托气氛 的作用,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多用于一首或一章的开头。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作品广泛地反映了周朝的历史与现实。颂诗主要是对统治者歌 功颂德的作品,也有少数作品反映了周初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情况。 雅诗中有少数作品叙述周民族的历史,更多的是对周王朝政治的批评。 风诗保存了很多民间歌谣,它们描绘了更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民俗风情, 内容丰富,情感率真,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的表现农事耕作和农 民生活,有的表达下层民众对统治者的不满,数量最多的是写爱情和婚 姻的题材。讲解秦风蒹葭。讲解卫风氓。三、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诗
4、经在表现上广泛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形式也有鲜明的特 点:句式以四言为主;常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通过回环的韵律造成 强烈的节奏感,以达到强化感情的效果;多用双声、叠韵、叠字,以音 声和谐的语汇来描摹景物的特征,传达曲微的感情。 这些艺术特点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但诗经对后世的 影响,最大的在于文学精神和文学传统方面。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 的现实主义传统,它经汉乐府民歌得到发扬光大,历代提倡“风雅”、 “比兴”,实际上就是倡导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抒情诗 的成就远高于叙事诗,这也奠定了中国抒情文学发达的基础,同时温柔 敦厚的情感表现也影响到中国抒情文学含蓄风格的形成。第2讲课 题
5、:先秦历史散文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成就及其影响。教学重点:左传教学内容:一、先秦历史散文介绍 1尚书与春秋中国文化向来非常重视历史,早在周朝就开始有了专职的史官,他们掌 管官方文献,同时负责记录统治者的言论和重大的政事,所谓“左史记 言,右史记事”,形成了最早的历史著述。 记言的为尚书,记事的为春秋。前者即上古之书,是周朝史官 汇编的历代文献,主要记载了统治者的文诰命令、训辞誓言,也包含对 历史的片断反映。后者是编年体的史书,记载每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政 府实行的政治措施,现仅存孔子修订过的鲁国的春秋。 2国语与战国策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激烈,新旧制度的冲突交替,列国的兴亡
6、 盛衰,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政治现实需要历史借鉴,从而促使史学家 详细记录社会激烈变化的史实,藉以总结经验,这刺激了历史散文的发 展,产生了一些记述历史更为系统的新型史书,同时由于文化的下移, 这些史书多由私人编纂,没有官方意识形态的色彩,也不再象史官那样 记言、记事壁垒分明。国语和战国策都是国别体的史书。前者记载春秋时期周王朝及 鲁、齐、晋、郑、楚、吴、越各国史事,此书记事不如左传精彩, 记言较有自己的特色。后者记述战国七雄及东周、西周、宋、卫、中山 诸国之事,主要记载活跃于当时政治舞台的纵横家的言行。此书语言深 受当时游说风气的影响,铺张扬厉,辩丽雄肆,刻画人物也较为生动, 可读性很强。二
7、、左传 1左传的史学价值 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作当推左传。它是一部私修的编年体史书,原 称左氏春秋,记事年代与春秋相当,很详细地记述了各国的军 政大事,后人把它当作春秋的经解之书,遂改称春秋左氏传。 这部史书是带着接近儒家的思想倾向性来评述历史的,并以此表达对社 会发展的看法,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褒贬分明。虽然这种道德化的评 价无法揭示历史的复杂性,但此书记载详实,涉及到那个时代社会生活 的方方面面,包括典章制度、风俗民情、文化知识等,具有非常高的史 学价值。讲解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2左传的文学特性 从文学的角度看,左传又是中国第一部叙事性的长篇著述,表现出 一些非常明显的文学特性。 叙事周详曲
8、折。左传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善于抓住本质方面,叙 述得有条不紊。其写战争尤为出色,对当时诸侯争霸的背景、战争的前 因后果、有关各国关系的变化、交战双方的策略和力量对比、战斗的过 程和战术的运用等,娓娓道来,同时又避免平铺直叙。它体现了中国散 文叙事能力的长足进步。 情节细致生动。左传叙述历史,往往抓住重要的环节着意描写,其 中有些细节显然不是官方史料所记录的,而是作者根据社会的流传加以 合理的虚构,以此表现人物形象,同时表达对历史的看法,所以能把一 个事件过程写得曲折生动,饶有趣味,极富故事性;而且通过情节,鲜 明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 语言简洁精炼。左传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文辞都很简洁,又能纵
9、 横变化,表达丰富的意思,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他尤其善记外 交辞令,言辞委婉而时露锋芒,说理透辟而不失分寸,表现出当时一些 “行人”通晓各国形势、善于外交辞令的特点。 3左传对后世的影响 在史传文学方面,左传虽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但它记事、记言并 重,叙述故事,描写人物,这在当时是一种独创,并以其成就树立了史 书写作的典范,后来的纪传体史书大都效法它,注重叙事的艺术性和文 采而具有文学价值。 在散文写作方面,左传早在汉代就被人们当作优美的散文来诵读, 唐宋以后的古文家更奉之为楷模,清代桐城派认为左传最有“义 法”,刘大櫆论文偶记谓其“情韵并美,文采照耀”。 在戏剧小说方面,左传注重故事情
10、节和人物描写,包含了戏剧小说 的文学要素,它所深深影响的史记也是如此,所以后人评点戏剧小 说常用“盲左腐迁”来比;而戏剧小说的创作也多从它那儿吸取艺术经 验,并在其中挖掘到丰富的素材。第3讲课 题: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先秦诸子的流派及其思想,以及儒、道两家对中国文 化的影响。教学重点:孟子教学内容:一、先秦诸子散文的勃兴 春秋战国是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各个学派纷纷崛起,著书立说, 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散文由此蓬勃发展起来。 诸子散文虽然都是阐述各派思想的论说文,但包含了很多文学因素,而 且各有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1诸子散文的发展 春秋至战国
11、初期,是诸子散文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时的作品,如论 语、老子、墨子,基本上都是简单的语录体。这是承记言体 的历史散文演变过来的。 战国中期,是诸子散文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百家争鸣充分展开,出现了 孟子、庄子这两部足以代表诸子散文最高成就的作品。它们虽 然还存有语录体的痕迹,但据题抒论,议论纵横,富有气势和辞采,显 示了论说文渐趋成熟,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战国后期,是诸子散文发展的第三个阶段。随着天下大势趋于明朗,诸 子思想更注重切合实际,文章也讲究实用性,语言朴实简练,议论深刻 明切,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如荀子、韩非子都有完整的体 系,已完全是成熟的论说文。 2诸子散文的作品 在诸子百家中,最
12、重要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其中儒家和道家对中 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 论语是第一部儒家典籍,主要记录孔子的思想,充满了注重道德人 伦的实践理性精神。此书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质朴简明,自然晓畅, 不少文句因包含了孔子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往往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具 有格言式的警策,耐人寻味。 老子是第一部道家典籍,从作为宇宙本体的“道”出发,阐发自然 无为的政治观和人生观,旨义深邃玄奥,具有很强的哲理思辨性。此书 的语言风格表现出清远的特点,言简意赅,启迪智慧,而且大都押韵, 读起来自有一种悠扬的美感。 墨子是第一部墨家典籍,是在记录墨子言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所阐 述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平民色彩,语言
13、表达上也是质朴无华。 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作,综合以前法家的法、术、势三派思想,构 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文章具有严峻峭拔的特点,议论深刻,辞锋锐利。二、孟子 1孟子的思想内容 孟子一书主要记述孟轲的言行,是继论语之后一部重要的儒家 典籍,孟轲是战国中期弘扬孔子学说的儒学大师,主张以民为本,施行 仁政,并提出“性善论”作为其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极受宋儒的推崇 而被尊为“亚圣”。讲解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2孟子的艺术特色 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为宣传自己的学说而不得不与其他学派展开辩 论,所以行文的风格也具有纵横家雄辩的色彩。 说理严密。孟子讲究辩论技巧,优势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通过往复问 答,引导论
14、敌不知不觉地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然后用类比推理,揭出 自己的观点,层层论证,很有逻辑力量。 气势充溢。孟子论战时往往雄辩滔滔,感情激越,辞锋咄咄逼人,又多 用层层叠叠的排比句式,读之有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感,极具感染力。 语言雄肆。孟子的辩论不仅辞锋犀利,而且语言辩丽多姿,明快流畅, 行文似一气呵成,酣畅淋漓,非常雄健,显示了他的才情。第4讲课 题:楚辞和汉代诗歌教学目标:使学生从屈原身上学到爱国主义的思想及高尚的人格,了解屈原 作品的内容和艺术,以及汉代诗歌的特点。教学重点:屈骚浪漫主义的精神与风格教学内容:一、楚辞 1楚辞的产生和特征 楚辞是战国时崛起于楚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其迥异于中原文学
15、的鲜 明特征与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物产丰饶、山川迷蒙的环境,相信 鬼神、重视祭祀的风俗,以及南方乐歌的形式。 楚辞与合乐可唱的诗歌不同,又与散文有别,押韵而有强烈的节奏感, 可以说是介于诗、文之间。它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大量运用楚地的方 言词汇,多描述楚地的风土物产,乃至社会文化生活。 2. 屈原的主要作品 屈原在战国变革激烈、斗争复杂的时代登上楚国的政治舞台,由于他的 一系列的内政外交主张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而其性刚情烈的诗人气质又 难以与邪恶势力妥协,结果屡遭迫害。他在长期的流亡中,怀着对现实 的忧愤,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楚辞作品,主要有: 离骚,这部抒情长篇是屈原的代表作。前半部分反复倾诉
16、对现实的 忧愤,再三表现出忠于理想、坚持人格、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后半部 分通过神游天国,上下求索,展现作者的心路历程,最后选择以死来完 成对理想、对祖国、以至对自己人格的忠诚。 天问,是一篇很奇特的作品,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神话传说等 方面一连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表现出大胆的怀疑传统、强烈的探索真 理的精神,也反映了屈原博大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 九章,是后人辑录的一组作品,共9篇,其中4篇被疑为伪托,惜 诵、抽思、涉江、哀郢、怀沙五篇,片断式地记 录了屈原一时一地的流放生活和思想感情,风格比较朴实。 九歌,本是一种古老的乐歌,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改写成的这组 作品沿用此名,共11篇。这些
17、作品充满了楚地文化所保留的神话色彩, 并赋予神灵以人的品格,以神灵的形象表现人的情感。 3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与诗经相比,屈原的作品表现出极富个性的艺术特点,创造出一种 浪漫主义的文学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强烈的感情。屈原是个感情浓烈之人,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屈 不挠地与邪恶势力相抗争。反映在作品中,热爱祖国的深情,追求理想 的热情,对腐败政治的愤慨之情,感情喷薄而出,震铄古今。 丰富的想象。屈原在作品中借助楚地的祭祀模式,采用神话传说,遣驱 日月星辰,天国漫游,神人交通,非这些想象就不足以表现他强烈的感 情,同时也创造出色彩缤纷而奇特的艺术形象。 瑰奇的比兴。屈原发展了诗
18、经比较朴素的比兴手法,大量运用丰富 复杂的比兴形象,构成一个象征系统,并赋予这些形象人格化的内涵, 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屈原在语言运用上有高度创造力,纵横骋辞,铺排富丽的 辞藻,细致地描写想象之景,比兴之象,使作品文采绚烂,色泽艳丽, 在纯文学性上大大超过了诗经。 屈原的作品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开创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诗 经共同构成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影响极其深远。二、汉代乐府民歌 1乐府诗的产生和特点 秦汉以后,雅乐衰落,新兴的俗乐即清商乐盛行社会,由于“三百篇” 的旧歌辞已无法配乐演唱,朝廷的乐府机构便采集新的歌辞,称“乐府 诗”,其中采自民间的就是
19、“乐府民歌”。乐府诗因与音乐关系密切,在 体制上产生了一些鲜明的特点。如题目兼括歌辞和声曲,常常带有音乐 性的标记,最常见的是“行”。 2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现存的汉乐府民歌大都是东汉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尤 其是下层人民的疾苦。有的描写他们的贫困生活,有的表现他们是对社 会的抗争。此外还有抒发各种人生情感,或对家乡的思念,或对人生的 珍爱,或对生命的悲哀,表现最多的仍是爱情与婚姻。讲解孤儿行。 3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乐府民歌与诗经相比,在艺术形式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自由多样的新形式。诗经的四言体在汉代渐趋僵化,而乐府民歌根 据内容需要随意抒写,句式灵活,长短自由,并在杂
20、言体的基础上又形 成一种整齐的五言新诗体,至魏晋六朝成为最主要的诗歌形式。 质朴自然的风格。诗经的情感表现是比较克制的,而乐府民歌不管 是慷慨悲歌还是低沉哀吟,感情强烈,流露自然,而又都矢口道来, 不加雕饰,朴素真切而浑然天成。 生动的叙事手法。诗经中叙事诗寥寥几篇,艺术上比较幼稚,而乐 府民歌叙事作品约占三分之一,艺术上有很大提高,奠定了中国叙事诗 的基础。如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片断集中描绘,通过口吻毕肖的对话传 神地塑造出性格鲜明的形象,以铺陈渲染的描写增加叙述的生动性。三、汉代无名氏古诗 1文人五言诗的产生 随着民歌中五言体的流行,文人逐渐认识到这一形式在句式和节奏的组 合上奇偶相生、富于
21、变化的优越性,开始尝试五言诗的创作,至东汉末 年一些在洛阳游宦不成的落拓文人所写的无名氏古诗达到高潮。这类作 至南北朝尚存近六十首,文选收录了其中优秀的19首,即流传至今 的古诗十九首,它们代表了早期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主要抒写落拓文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种种感受,突出的是 失志伤时、相思离别。面对政治的黑暗,社会的动乱,他们失意沉沦, 迷惘困惑,重新思索人生的价值,喟叹时间迅迈、生命短促构成了作品 的主旋律。作为游子,他们又在诗中集中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讲解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古诗十九首虽和乐府民歌同来自民间,但毕竟是具有相当文化修
22、养 的文人所作,与乐府民歌相比又自成一格。 抒情伤感,真切动人。古诗十九首篇篇都是抒情,并以对人生的伤 感为基调,所抒发的情感都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坦白,人性的大胆裸露, 体现了人的觉醒的朦胧意识,在当时具有震憾人心的力量。 托物寄情,委婉含蓄。古诗十九首多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感情抒发, 尤其擅长运用比兴象征,在景物中融入丰富的感情,也使情感的表现形 象生动,从而创造出含蓄蕴藉的境界。 语言自然,浅近隽永。古诗十九首保持了民歌语言朴素的特点,并 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看似平淡无奇,却准确生动,具有一种既让人感 到亲切、又令人回味无穷的韵趣。第5讲课 题:汉代散文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汉代散文的概况,尤其是
23、史记的成就及司 马迁著述的精神。教学重点:史记教学内容:一、散文汉代散文承先秦传统,仍以实用性为主,各种应用文体相继出现并趋于 成熟;同时又创造了自己的辉煌,最突出的是政论文和史传文。 1政论文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迫切需要总结秦朝短寿 的教训以供借鉴,探索一套新的统治方略。政论文由此应运而生,乃至 蔚为大观。西汉前期的政论文最为出色,议论风发,气度恢宏,贾谊的过秦论 尚有战国纵横家铺张扬厉的遗风,晁错的论贵粟疏则开启汉代政论 文浑厚朴茂的本色。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政论文也多依经立论,一变 而为平实儒雅,唯桓宽的盐铁论较少经学气。东汉中、后期,政治日趋黑暗,政论文又是一变
24、,多指讦时政,极具批 判精神。重要的著作有王符的潜夫论和仲长统的昌言,慷慨陈 词,锋芒锐利,析理透辟,很有说服力。 2史传文汉代史传文虽不如政论文之盛,主要史书虽然只有两部,西汉司马迁的 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但都是后代史书的典范。从文学价值 来说,它们又都是叙事散文的杰作,史记的成就尤高,成为古代散 文的典范。三、史记 1史记的史学价值 “史家之绝唱” 体制的创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纪传体”的叙述框架。 识见的高卓。以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和理性批判精神“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实录的精神。不畏权势,秉笔直书,爱憎出于公心,褒贬不以私意。 2史记的文学精神“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
25、非常推崇屈原的人格品质和文学成就,并以屈原身处逆境作离 骚来激励自己发愤著书,这使史记的写作本身就带有文学创作的 动机和目的,所以能象离骚那样抒发自己内心郁结的情怀,充满现 实批判的精神。 3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在写作上采用了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追求历史真实的 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丰富多采的人物形象。史记记载了三千年历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件来刻画其典型性格,同时通过细节的描写使人物形 象真实丰厚,栩栩如生而又各具风姿;并把人物置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 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的命运变化展示了人性与现实的冲突。 生动有致的叙事方式。为了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26、,史记采用了文学 性很强的叙事方式,把历史事件的叙述故事化,在富有戏剧性的矛盾冲 突中展开,构成曲折的情节,并有声有色地铺陈故事发生的场景,让人 物在场景中演绎自己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性格。 变化自然的语言艺术。史记用简练生动、自然流畅的语言来写人叙 事,对话语言力求个性化,叙述语言极富表现力。行文纵横变化,初无 定法,文句或长或短,语调或急或缓,完全根据不同表现的需要;同时 善用虚词,使行文疏宕逸放而又一唱三叹,很有感染力。4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奠定了传记文学的基础。纪传体成为后代史书及其它各种人物传记所效 法,塑造人物形象注重历史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也为传记文学所借鉴。 沾溉了戏曲小说的创作。写
27、人叙事的艺术方法被戏曲小说加以吸收和发 展;风姿各异的人物形象也为戏曲小说提供了一批可参照的人物原型。 树立了散文写作的典范。散行单句的文章深受古文家推崇,深加摹习。 追求象史记那样文从字顺、简洁自然的美,成为创作的主流倾向。讲解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第6讲课 题:魏晋南北朝诗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概貌,以及建安诗歌所体现的 中国优秀的文学精神。教学重点:建安诗歌教学内容:一、建安诗歌 建安时,中国文学迈入自觉的时代,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开始有质的突 破,文学被认为是表现个人情感、能使个体生命不朽的艺术创造而受 到普遍重视。一些文人相互唱和,共同切磋,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个文
28、学集团,刺激了文学的兴盛。当时的诗歌创作致力于人的表现, 美的创造,形式上是“五言腾涌”,内容上是“慷慨任气”,形成一 种感情表现鲜明爽朗、语言表达质朴有力的风格,被称为“风骨”。 代表诗人是“三曹”、此外还有“七子”。 1曹操(附曹丕) 曹操现存的诗都是乐府诗,同时也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所以能真实地反映汉末的社会现实,薤露行和蒿里行被 “汉末 实录”;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政治情怀,慷慨悲歌,直抒胸臆。 从艺术风格来看,曹操诗脱胎于汉乐府民歌,语言直率古朴,同时又气 韵沉雄,显示出一个乱世英雄慷慨悲凉的个性特色,在建安诗歌中最有 风骨。讲解曹操短歌行。 曹丕对建安文学的贡献主要在理论
29、方面,其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 史上第一篇专门论文,其中“诗赋欲丽”的主张推动了文学的自觉。他 的诗多写宴游生活及男女离别之情,最出色的是燕歌行二首,也是 现存最早的独立完整的七言诗。在艺术风格上,曹丕诗与曹操诗形成鲜 明对比,语言华丽,情调婉秀,少了英雄的生气,多了文人的情致。 2曹植 曹植存诗最多,成就也最高。他的生活和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 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以才华深受曹操赏识,诗中多表现建立功业的政 治理想,及渴望辉煌的人生追求。后期他备遭曹丕迫害,政治上的压抑 使他悲愤苦闷,诗中也多表现自己悲剧性人生的思想感情。 曹植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而贯一的艺术风格,诗品概括为“骨气奇 高,词采
30、华茂”。曹操诗和曹丕诗各得风骨与词采一端,曹植诗则兼善 两者,既感情充沛,慷慨悲凉,又非常讲究艺术形式,如注重结构的按 排,突出警句的作用,讲究语言的修辞,故在魏晋六朝备受推崇。 3其他诗人 “七子”是活跃于建安文坛的知名作家,其中写诗最有成就的是王粲和 刘桢。王粲诗以七哀诗二首为代表,反映汉末动乱,抒写自己的失 志怀乡之情,词采华美,但不如曹植诗骨气奇高。刘桢诗以赠从弟 三首为代表,用比兴的手法表现自己坚贞的品性和高远的志趣,风骨刚 劲,但不如曹植诗词采华茂。 曹魏后期的正始年间,政治环境的险恶和玄学思想的渐兴是诗风发生了 变化:多表现对人生、对现实的沉重忧患和深刻思考,因不敢直抒胸臆 而形
31、成曲折隐晦、沉郁遥深的风格。这些新特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阮籍 的诗中,忧时和忧生构成其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两大主题,在 表现上又常用比兴寄托、象征寓意的手法,往往造成诗意扑朔迷离。二、两晋诗歌 1陶渊明 东晋时玄学清谈之风大盛,诗歌创作也受其影响而出现玄言诗,风靡一 时。能独树一帜而给诗坛带来生气的,唯有陶渊明。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做人真,写诗也真。他面对险恶的 政局,污浊的官场,为寻找自己生命的寄托和归宿,真心地归隐田园, 也用诗歌真心地歌咏委运自然的生活,从而开创了田园诗。他在诗中表 现饮酒采菊、读书抚琴、与农人闲话桑麻的种种情趣,抒发自己对宁静 闲逸的耕隐生活的衷心喜爱;同
32、时也创造出一种冲淡平和、萧散清远的 风格,具有返朴归真的自然美。 但陶渊明并没有真正忘怀一切,想到自己壮怀成空,将默默度过一生, 也常感到焦虑和悲凉,借酒浇心中的块垒。读山海经、杂诗之类 的诗中激荡着一股不平之气,可见他雄心未泯,这也说明陶诗并非全是 冲淡平和的静穆,还有“金刚怒目”式的感情强烈的一面,两者是统 一的,表现了一个完整的陶渊明。讲解陶渊明读山海经之十(“精卫衔微木”)。三、南北朝诗歌 1元嘉诗歌 元嘉时代是继建安、太康之后文人诗创作的第三个高潮,代表诗人有谢 灵运、颜延之、鲍照,他们的创作对整个南北朝诗歌都有很大的影响。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的新流派,也发展了相应的表现技巧。颜延之
33、则开 博用典故的风气,形成一种繁密雅丽的风格。鲍照写了大量乐府体诗, 在内容上突出表现寒士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门阀社会的抗争,在艺术上 则融合汉魏乐府的刚健骨力和南方民歌的艳俗词采,形成一种遒丽的风 格,开齐梁以下雅俗并融而笔调流畅的诗歌。 2齐梁新体诗和谢朓 齐永明年间,文人诗由追求辞藻美进而讲究声韵美,提出了“永明声律 说”, 并将这种声律与对偶结合起来运用到五言诗的创作中,形成了永 明新体诗,为唐代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新体诗的代表诗人是谢朓,他擅写山水诗,在诗中又注入仕途的忧虑、 故乡的怀念、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与谢灵运诗相比,谢朓诗画面敷色 较淡,而诗情更浓,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他的诗
34、也开了一种新风, 由富丽精工转向清新秀逸,加之声韵和谐,所以为唐人所激赏。讲解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第7讲课 题:魏晋南北朝赋与文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赋在魏晋南北朝的流变,及古代骈文的特点。教学重点:建安抒情小赋教学内容:一、魏晋南北朝辞赋 魏晋南北朝,赋的创作虽然失去了汉代鼎盛的规模,但仍产生了不少作 品,同时在体制上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其流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 期:魏晋的抒情小赋和南北朝的骈赋。 1魏晋抒情小赋 随着儒学式微,赋的创作也摆脱了侈丽弘衍、曲终奏雅的汉赋陈规,出 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题材上,取材从宫廷京都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写亲人的离别,游 子的思乡,妇女的遭遇,军旅的生活
35、等。就是咏物,描写对象也扩展到 自然万物,大至天地风云,小至草木禽兽,而且大都不带功利性的讽谏 目的。 在体制上,东汉已露端倪的短小篇幅成为主要形式,并在文人抒情诗的 影响下大大增加了抒情成分,写怀言志、悼亡伤别之类的抒情题材不用 说,就连咏物赋也不乏借景抒情的作品。从体物大赋到抒情小赋,这一 变化增强了赋的文学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建安是这一变化的首发期,作品很多,堪为代表作的首推曹植的洛神 赋和王粲的登楼赋。讲解王粲登楼赋。 西晋赋风较盛,东晋赋受玄风的影响,成就稍逊。唯陶渊明所存三篇 赋,篇篇抒情,独高一时,归去来兮辞尤为著名。二、魏晋南北朝骈文东汉以来,文章写作因在修辞上大量运用
36、对偶句,开始出现骈化的倾向, 至魏晋南北朝形成极具唯美倾向的骈文,盛行一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 文章正宗。 1魏晋文章的特点 建安时期,曹操文章一扫陈规旧矩,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辞锋犀利, 形成一种清峻通脱的风格。影响之下,文人尽力驰骋才华,同时慷慨任 气,文章注重辞采,多运用骈偶手段,又具有一种不为形式所拘的充沛 力量,表现出华丽壮大的特点。书檄章表之文尤为如此,陈琳檄豫州 文、诸葛亮出师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均为各体的名 文。曹植的文章属对精工,情调慷慨,堪为代表。讲解李密陈情表。 第8讲课 题:初唐诗歌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代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的原因,以及盛唐
37、 气象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文学辉煌。教学重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教学内容:一、唐诗概说 1唐诗繁荣的外因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黄金时代,创作空前繁荣。究其原因, 主要是: 在经济上,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一百多年间,唐朝经济持续 繁荣,民富国强,为诗歌的繁荣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在政治上,唐朝既有士族的存在,因其制约了皇权的专制而带来比较自 由宽松的政治环境,又为扩大统治基础,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中下 层文人的崛起给社会注入蓬勃向上的生气,以他们为主导力量的文学创 作也突破士族文学的樊篱,获得充分发展。 在文化上,唐朝容纳百川,民族的融合,文明的交流,南北互补,中外 沟通,促进了各
38、种文化的融汇,扩大了文人的视野,为其文学创作提供 了多样化的养料和素材。此外,统治者爱好文艺,科举以诗赋取士,也 无疑刺激了文学的繁荣。 在思想上,与多元化的政治结构和文化形态相应,唐朝对儒、道、佛各 派思想兼容并蓄,形成了一种比较自由活跃的局面,为文学创作提供了 一个宽松的思想环境。二、唐诗辉煌的内因 继承与革新。魏晋六朝诗歌积累了很多经验,特别是对诗歌本质的认识 和对艺术形式的探讨。唐人虽然不遗余力地抨击六朝诗风,但在创作上 却继承了这份宝贵遗产,并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使诗体大备;同时注 入充沛的思想感情,创造出一种雄浑健美的风格。 普及与提高。魏晋六朝的诗歌创作几乎为士族所垄断,到了唐代
39、,随着 文化的普遍高涨,写诗的人越来越多,讨论格律、摘录秀句的诗学著作 也应运而生,这对于创作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内容与形式。魏晋六朝的诗歌内容基本上局限于士族生活的狭小圈子, 而唐代诗坛增添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新生力量,他们的作品多层面地反 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大丰富了诗歌内容。多采的内容也有多样的形式 来表现,五、七言的古体近体、律诗绝句繁音会奏,浪漫主义的奔放、 现实主义的沉郁等风格也各放异彩。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唐诗取得辉煌的成就,拓展了诗歌的反映领域, 创造出完美的诗歌意境,艺术技巧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如音律的完 美,严整而富于变化;语言的凝炼,高度诗化而又生活化。这一
40、切都使 唐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初唐、 盛唐、中唐、晚唐。二、初唐诗歌 初唐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宫廷文学集团承袭六朝绮靡的诗 风,但对促进近体格律诗的成熟还是有一定的贡献,如上官仪将对偶总 结为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六种,沈佺期 和宋之问完成了律诗的体制,使五律完全定型,七律开始规范化。 二是文学新人锐意变革,先有“初唐四杰”的崛起,他们年少气盛,挑 战宫廷文学,以开阔的视野将诗歌题材从宫廷台阁拓展到社会和自然, 并在作品中注入激昂的情调,刚健的气息,同时在诗歌形式上也努力开 拓创新。 后有陈子昂抨击齐梁的绮靡诗风,提倡恢复汉魏风骨,并在诗歌创作中 以强烈的自我意识塑造新的人格,明朗刚健地表现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关 怀,以及由此激发起来的热烈情感。这为唐诗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康庄大 道,开盛唐诗歌的风骨峻爽。同时,张若虚从另一方向开拓境界:歌唱 青春,感悟人生,情深韵长,开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讲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