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史-中国部分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9671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设计史-中国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外设计史-中国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外设计史-中国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外设计史-中国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外设计史-中国部分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设计工艺名词解释1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2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3长信宫灯:东汉时期出土的文物,其设计为一个坐着的宫女全神贯注的双手执一盏灯为主人照明。以铜制而成,

2、外表通体鎏金。是汉代出土的唯一人形灯具。此煤设计精巧,全灯由头部、身躯、灯座、灯盘、灯罩等六个部件组成。烟尘可随宫女手臂通向内部。部件可以折卸清洗、重装。功能设计和造型设计兼顾。4宣德炉: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开始的一种制炉工艺,用暹逻国(泰国)进贡的“风磨铜”,另外加金、银、锡、宝石等30多种原料,按照宫中秘藏的宋代宣和博古图和考古图,以及汝、官、钧、哥、定各大名窑的器皿中款式典雅者设计而成。款式典雅精美,制作极其精良。5金银错:在青铜器上划纹,使线条细如发丝,镶嵌红铜或金银细丝,再用错石麻错平滑,称为金银错。6.陶范:铸造青铜器的陶质模型。中国古代铸造青铜器大都用陶范一般由外范内范组成。内外

3、范之间容受铜液。范上雕镂有纹饰或铭文。7.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8.涂染:直接将色素涂于被染物。9.浸染:将被染物浸渍于含染料及所需助剂的染浴中,通过染浴循环或被染物运动,使染料逐渐上染被染物的方法。10.套染:用几种含不同色素的染料分先后两次进行浸染,从而染得由这几种色素调配而成的色彩。11.媒染:利用载体使对纤维没有亲和力的染料色素染上纤维的方法。这种载体称媒染剂。我国古代常用的媒染剂有白矾(茜草染红)和涅(矿物染黑)等。12.珐琅彩: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基本为御用器,一般先在景德镇烧成白瓷,运到北京后,由宫廷画师以珐琅料

4、绘制图案,再入窑第二次焙烧。作品精细华艳,富有宫廷艺术气息。雍正、乾隆时的水平最高。13.斗彩:斗彩是以釉下青花为主与釉上彩色拼合成纹的彩瓷。是在明初青花五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先用青花原烊在胎体上勾画出花纹的轮廊线,我后上一层白釉,入窑烧成后,再于釉上沿青花勾线内填以黄、红、绿、紫釉等颜色,二次入窑低温烘烧。明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有“成化斗彩值万金”之说。是将釉上五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形成釉上、釉下彩绘相互辉映的艺术效果。14.青花五彩: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而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图案中的蓝色部分先以釉下青花描绘,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它部分,最后入炉烘烧而成。

5、盛于明嘉靖、万历时。但又与成化斗彩有明显不同,即它并不以青花为主色,只把青花作为组成整个画面的一种色彩而与红、黄、绿等色处于同等地位。15.五彩瓷:是在烧好的瓷胎上用红、黄、蓝、绿、紫等作釉上彩绘,这些彩料以铜、铁、锰等为着色剂,绘好纹饰后再入炉中二次焙烧而成,华美艳丽。16.螺钿:是一种手工艺品。用螺狮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各种有光泽的花纹和图形。也叫螺甸。17.戗金:即在器物表面先按照设计的图案阴刻出花纹,然后再在阴纹内打金胶,上金粉,使之成为金色的花纹。18.吹灰法:古代一种炼银技术,是往熔化金属液的表面吹入空气流,使铅氧化。由于银不会被氧化,因而可去除铅渣层

6、,得到纯度以上的白银。这种方法耗能大,需时较长。19.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是先用铜料制好器胎,再用铜丝在胎上焊出种种花纹,然后填以各色珐琅彩料,入窑烧制,再经过打磨,并在露出的铜丝上镀以金银而成。花纹精巧,风格富丽华贵,是明以来重要的工艺美术品种。20.纳石失:元代丝织的丝织品中以织金最有名,称之为“纳石失”。元代加金织物,有金线织出和织后加金两种。21.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22.夹缬: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丝绸等织物的印染方法。做法是,以两块图案相同的镂空花版,将按幅宽对折的织物夹住,从两面施染,花纹对称。有的

7、作品因多次施染,能形成多种彩色的图案。23蜡染: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24.纹缬:就是现代所说的扎染。先将织物用线缝扎成各种花纹,入染后打开缝结,由于松紧不一,染色也产生不同的深浅效果,有如绘画中的晕染。25.碱染:与蜡染相似,只是蜡染产生的是防染作用,而碱染则是通过碱对染料的物理或

8、化学作用而形成不同色彩和不周色调的花纹。26.雕漆:相传始于唐的漆器品类。做法是,在器胎上涂以几十道、以至上百道大漆,再于漆地上雕刻图案。分剔红、剔黑、剔犀、剔彩等多种。元以后,以剔红为典型的雕漆成为中国漆器的代表。27.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多色釉陶器。因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绘成花朵、斑点等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所谓色彩,不能理解为只是三种颜色,其实可多可少。造型与雕塑结合。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常作为陪葬明器。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28.缂丝:采用通经断纬法以平纹组织织成。织制时以本色丝作经,用小梭将各色纬线依画稿挖梭织入,最后不同色彩的纬线间出现空隙,如

9、“雕镂之状”,因此又称刻丝、克丝。缂丝技术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29分室龙窑:元末明初开始出现分室龙窑,使大批量瓷器生产成为可能。这种窑炉的特征是装窑容量大,适合于我种坯釉同时烧成,在窑室有前、中、后部不同的窑温下放置不同的产品,而且以柴为燃料,升温快,冷却也快,可以充分利用窑室内的热量。30.粉彩: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用“玻璃白”在一些装饰部位打底,以增加色彩的明暗对比,绘制图案采用渲染法,又称“软彩”。雍正、乾隆粉彩声誉最高。31.金银平脱:唐代流行的高档装饰方法,由汉代的贴金银片发展而来。做法是,将金银片剪刻成花纹,粘贴在漆地上,拼成图案,再涂漆、研磨,使图案与漆地

10、平齐。用以装饰漆器、铜镜,以至瓷器。32.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c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c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二、知识要点第一章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我国的传说中,有“神农作瓦器陶”“黄帝以宁封为陶正”“舜陶于水滨”等等。在时代的陶器,从色彩来说,有红陶、黄陶、黑陶和白陶。就装饰手法而言,有刻画、泥条堆贴、拍印、雕塑和彩绘手法。在装饰花纹上,最早是以动物为主,而后逐渐向植物纹和几何纹发展,并且图案越来越抽象化。黑陶以山东龙山文化最著名和典型。

11、类型造型装饰表现手法艺术风格距今年代半坡类型(河南渑池县)盆(圜底)鱼纹人面纹由写实到抽象直边三角形朴质约7000-6000庙底沟类型(河南陕县)鼓腹小平底钵鸟纹变体鸟纹、花瓣纹双关手法(色彩双关)曲边三角形律约6000-5000马家窑类型(甘肃、青海)罐、杯豆、勺点、螺旋纹波纹繁彩、内彩旋动、流畅约5000半山类型(甘肃宁定倒)直颈鼓腹壶漩涡纹、葫芦纹、锯齿纹多效装饰法、双关手法(形体双关)、黑彩、红彩并用秀丽精巧约4500马厂类型(青海乐都县)小口双腹耳罐、有提梁、双连、带流单把杯四大圈纹人形纹、回纹网格纹注意大效果,盛行陶衣浮雕发达、嵌骨珠刚健粗犷约4000第二章原始陶器的产生,无疑是农

12、业的出现和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引发的造物设计活动。其产生的两个条件是:其一,对于火的利用;其二,丰富的黏土资源。最能代表夏代的文化是二里头文化。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青铜器的型制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乐器钲、铙、钟、鼓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青铜器的制造工艺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周礼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中以为良”的设计观。商代青铜器典型的纹样是饕餮纹。从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青铜器纹饰中凤鸟纹大

13、量出现,有人把这段时期称为凤纹时代。西周是印纹硬陶发展兴盛的时期,主要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周代可以产是古代玉器艺术的高峰时期,佩玉之风盛行,一切服饰之物,也都由玉石所取代。第三章商代是重酒器的组合,是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周代是重食器的组合,是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组合有如钟鸣鼎食,转向日常生活用器。春秋中期,铁器开始出现。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有特色的一种陶器,与彩陶有所不同。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而彩绘陶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容易脱落。彩绘陶主要是用作明器。瓦当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在战国城邑化中大量使用。战国时期漆树大量种植,漆器兴起

14、。楚国漆器最为发达。青铜器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用蚌壳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为镙钿装饰的前身。用金银片镶嵌作漆器上的装饰,使漆器具有一种典丽之美,这种技法是唐代“金银平脱”的前身。汉代的锦是经线上起花。春秋时期的纹样设计特点是:流行意宫廷昌、家庭美满的龙凤。象征长寿的鹤、鹿。图案纹样可以根据创作意图超越几何框架的边界,灵活处理。动植物纹与几何骨骼结合。第四章秦汉代瓦当四神是青龙、白虎、玄武、朱雀。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以文害用”,孟子的“与

15、民同乐”,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汉代的石雕非常发达。分圆雕和平雕两大类。圆雕以陕西霍去病墓为代表。平雕以著名的汉画像石为代表。第五章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以浙江地区为中心。越窑最具代表性。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这个时期的陶瓷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青铜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器。六朝青瓷生产以浙江地区为中心。有瓯窑、越窑、婺窑和德清窑四大窑系。南北朝时期陶瓷造型最多的是鸡首壶、莲花尊、熏炉、魂瓶。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它预示着装饰设计从动物纹为主将过渡到以植物纹为

16、中心。白瓷在北齐墓中发现了七件。这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白瓷。第六章唐代青瓷主要产地在越窑。陆羽茶经对当时各地的瓷器进行品头论足,认为“越窑上”,因为它“似玉”“类冰”。白瓷以邢窑为代表。陆羽茶经中认为邢窑不如越窑,然而,邢瓷类银似雪,釉白而略显黄或淡青。彩釉瓷是唐人创造的一种瓷器新品,又称“花瓷”。它是在黑釉的基础上加入铜、锰、磷酸钙等物质,烧出像彩霞、浮云、树叶一类形状的彩斑,简朴自然,生动有趣。釉下彩瓷器始创于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就是釉下着彩。是在素烧或未烧的坯胎上进行彩绘,然后挂上透明釉,再入窑高温一次烧成。这为以后的青花、釉里红打好了基础。唐代陶瓷的耳不断被淘汰,这反映出当时生活方

17、式已悄然发生变化。唐代以前,人们席地而坐,器皿多放在地上,安上双耳或四耳,便于穿绳携拿;唐代以后,日常生活中家具增加了,器皿放在桌上或床上,安上把手即可直接提取。唐三彩的制作: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制作时在白色陶胎上涂上黄、绿、褐、蓝、紫等色釉,并以黄、绿、白为主,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唐三彩一般作为明器之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的。联珠纹是唐锦中比较常见的装饰纹饰。团窠纹即团花,是唐代装饰设计中新式样。唐代以前一般是经线起花,所以汉锦被人称为“经锦”,唐锦自然就是“纬锦”了。唐代印染工艺发达,其方法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唐代男女服饰的特点:唐代男子服饰以袍衫为主,袍下施一道横襕。

18、盛唐以后女子流行穿大袖衫,穿戴披帛,用于搭在双肩,盘绕于两臂。我国雕漆始于唐代。雕漆不同于以前的漆雕。漆雕往往是在器胎上雕好花纹然后再上漆,而唐的雕漆则是先在器胎上涂漆,涂上十几层,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然后就在这有一定厚度的漆面上雕刻各种花纹。可惜至今尚未看到唐代雕漆的实物。第七章宋代陶瓷概况:南北方众多名窑,各展异彩。北方地区:定窑:河北曲阳。白瓷,定器有芒,采用覆烧法。金银扣、印、刻、划花。代表作宋瓷孩儿枕汝窑:河南临汝。青瓷窑。多素器,葱绿色,天青釉,细开片。代表作汝窑三足承盘官窑:南北宋皆有。青瓷窑。粉青,紫口铁足,冰裂大纹片。代表作南宋官窑粉青葵瓣口洗钧窑:河南禹县。青瓷窑,“钧瓷无对

19、,窑变无双”。多仿古器。代表作钧窑出戟尊耀州窑:陕西铜官。以黑白为主,兼烧青瓷。多装饰,用刻、剔、印、镂空手法。磁州窑:河北邯郸、彭城一带。民间特色。黑白绘花装饰。笔力豪放简练。南方地区:哥窑:浙江龙泉。青瓷窑。釉面开片,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金丝铁线。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影青为其代表。龙泉窑:浙江龙泉一带。粉青青瓷,釉色苍翠,堆贴、浮雕装饰。建窑:福建建阳一带。兔豪盏、油滴纹为代表。吉州窑:江西吉安。民间特色。木叶、剪纸入釉,玳瑁斑。另雕版印染和刺绣也具成就。宋代缺乏铜原料,此时铜器锐少,仅用于铜镜。镜薄而花式较多。由于摹古之风的兴盛和统治阶级对金石的爱好,宋瓷中仿商周、秦汉青铜器的尊、

20、鼎、鬲、炉、壶等造型的制品。宋瓷的装饰纹样题材非常广泛,宗教意识淡薄,吉祥意味增强。在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文化自身所形成的融汇古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多文化特点,使佛教艺术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以希腊神像为范本的过渡阶段特征,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并主要体现在雕塑方面。后来,佛教艺术东渐,在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中仍可见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三国时魏国出了纺织工艺家马钧,他对提花机进行了改造。佛教艺术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今知我国最早的佛像是在四川乐山发现的东汉崖墓上的石刻浮雕佛像。魏国时期改进纺织机工艺的是马钧。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三大类。塔,也称“浮图”、“浮屠”,是寺中

21、的主要建筑,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南青北白是指南北朝朝代形成了陶瓷的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唐代时期这种局面得到明显而固定。白瓷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体系,有细白瓷和粗白瓷两种。邢窖是白瓷的代表。唐代经历着自古以来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第八章元代打开了与欧洲和地中海国家直接往来的途径,瓷器出口数以万计。大一统局面促进了元代制瓷业的发达。分室龙窑的出现使大批量瓷器生产成为可能。南方江西景德镇元代开始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元代强盛而统一。“尚武”形成粗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喇嘛教、道教盛行一时,对工艺美术也有影响。元代景德镇的成就就是青花和釉里红烧制成功,这代表着元代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

22、青花,是一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白地蓝花釉下彩瓷器,釉色清新素雅,不磨损,不褪脱,颇具水墨画之意趣,一经出现,就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主流。元代制器崇尚硕大,硕大的器皿便于在器面分割区间,然后把不同的纹饰颁在各个区间内,这样的器甲就会显得丰满而不单调、生动而不笨拙。釉里红是以铜为着色剂的白地红花釉下彩。釉里红和青花虽然同为高温釉下彩,便是铜红料对烧制过程中的气氛要求非常严格,难以掌握,所以釉里红瓷器比青花瓷少得多,纯正的红色更为难得。青花和釉里红合璧,系元代始创,谓之“青花加紫”。元代丝织品中,纳石失金锦最为著名。工艺精美,手法繁多。捻金、片金、拍金、印金、描金、点金等。在丝织业发展中,元代禁止民间

23、工艺用金。成宗元贞年间从海南岛带回一整套种棉纺织技术的是黄道婆。漆器在元代盛行,最有名的是浙江嘉兴,有张成和杨茂为当时雕漆名家。彭君宝为当时戗金高手。朱碧山的银槎杯深受历代文人士大夫的赏识和赞美,是我国古代设计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之一。第九章明人宋应星专门写了一本反映明代手工业成就的著作天工开物。斗彩是以釉下青花为主与釉上彩色拼合成纹的彩瓷。是在明初青花五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花加彩瓷器在成化以后继续发展,色彩趋于绚丽。除景德镇之外,福建德化窑亦负盛名。何朝宗为德化瓷塑名家。德化窑“象牙白”又有“何来色”的别称。紫砂陶最早出现在宋代。江苏宜兴紫砂陶在明代兴盛起来。紫砂陶里外不施釉,充分利用紫砂泥

24、的本色,显示出材料的质地美。正德年间有艺人供春,其茶壶质朴古雅,曰“供春壶”。此后,时大彬的成就极高。妆花是明代新创的一种多彩丝织物。它是将一般通梭织彩改成分段换色,用各色丝线的纬管,以通经断纬的方式作局部挖花妆彩。明代的锦缎除了妆花,还有本色花和织金银。明代最有名气的刺绣不是上海的顾绣。明代丝织生产的中心是江浙。明代嘉定的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人相继以刻竹著名,形成“嘉定竹派”,又称为“嘉定三朱”。明代以后,我国的陶瓷主要以白瓷为主。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陶瓷的中心。白瓷画花成为主要的装饰方法。吉祥图案是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表现手法有:象征、寓意、谐音、比拟、表

25、号、文字。第十章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繁缛、精巧,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清代康、雍、乾三朝的青花器各具特点。粉彩:是在白瓷上用“玻璃白”打底,或在彩料中加铅粉晕染绘画,设色上富有浓淡深浅强弱的变化,色调粉润柔和,笔力精细雅致,故又称“软彩”。软彩初创于康熙年间,雍正时期达到高峰。粉彩四绝:质白如雪;薄如卵幕;画中花有露光、虫有茸毛;题字细如蝇头,极为精美。珐琅彩又称“料彩”和“瓷胎画珐琅”,俗称“古月轩”,制作始于康熙年间,而于雍、乾时期。它是在景德镇御窑烧造的优质白瓷上,由宫迁画师用特制的彩料(珐琅彩)作画,再经烧制而成。珐琅彩瓷胎白、薄、润,有的周身布满复杂的纹饰,有的追求立体效果,画

26、工极为细腻美艳。江宁(南京)、苏州、杭州是清代丝织生产三大中心。清代刺绣水平很高,形成了不同的地方体系,有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各具特色。三、简答题:1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特点。为青铜器艺术的第二峰。不再是一种神秘的礼器,而走向了“钟鸣鼎食”的世俗化设计。成为了贵族自己身份高中、卓尔不凡的个性标志。这一时期的设计的特点是自由多变,开放张扬,复杂细腻,丰富多彩,实用性强。纹样上由蟠螭纹取代了神秘狰狞的兽面纹。铭文变体,鸟书取代庄严整饬的金文。错金技术、线刻、镶嵌、采用失蜡法的镂空技术使青铜器变得五彩绚丽。2孔子思想对于设计文化的影响。孔子思想强调礼制。推崇周代的礼制文化。“郁郁乎文哉,吾从同

27、”。同时强调艺术的教育功能。“以善为美”。对于艺术形式强调“中庸”与“文质彬彬”,强调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儒家思想衍出强调社会功能、政治功用和人性价植的设计哲学。3明代家具的特点。材料美。充分显示其材料的纹理与本色。结构美。不用钉,不用胶,应用不同的榫卯结构。工艺美。做工讲究,榫卯准确。百年不松动,打磨平整。意匠美。“巧而得宜,精而合宜。”“明代”家具艺术风格可以用“简、厚、精、雅”来概括。4.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

28、然后可以为良”。.魏晋设计文化中外来文化的表现。魏晋时期外来文化的表现主要在佛教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佛教文化表现在瓷器造型如莲花尊、服饰纹样中圣树纹、忍冬纹等外来纹样。绘画技法上的明暗法以及佛教人物雕塑造像技术。少数民数文化主要表现于服装上,如裤褶、裲裆衫、明光铠等。.明代造船业的工艺设计特点。明代漕运发达,造船业繁荣。钉接榫合技术与水密隔舱术是我国木船建造居于先进水平的保证。其次,采用绘制“船样”,即设计图纸后造船的程序,对于造船设计具有革新意义。.明代家具高度发展的原因一、生活方式的心迹,唐以前人们大都席地而坐,宋时已经垂啼而坐。二、园林建筑的兴起,空具的需要量增加。三、木材的丰富,为家具

29、设计提供了充足原料。四、木工具的发展,为家具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8.宋代陶瓷概况。陶瓷在宋代已经进入日常百姓生活。宋代陶瓷器精良,南北方众多名窑,各展异彩。北方地区主要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弟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南方地区主要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等。宋瓷设计器形秀美玲珑,装饰清新典雅,注意质地的精美,釉色的美,具有深邃、高逸、沉静、相互的审美品格。9.明代园林艺术的特点。明代出现了许多园林艺术的理论总结。有素园石谱、园冶、长物志等专著。计成撰园冶,开辟了“千古未闻见者”的园林学。明代造林风盛,仅苏州园林就有270余处,也最能代表其明代的园林精神。苏州拙政园的园林特点最具代

30、表性。10唐代美学的特点。唐代文化有朝气蓬勃的性格、自由的精神和思想高度,使唐朝的艺术具有雄浑、劲健、自然、超逸的特点。“意境”是唐朝艺术表现的中心。另外,唐朝艺术崇尚法度。正是由于这种诗化的文化,使得其设计与其他艺术一样,开始追求一种意境的表现。11.清代陶瓷概况。在造型设计上模仿多于创新。其一,模仿历代瓷器的造型,特别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其二,模仿古代铜器的造型。其三,模仿古代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器物的造型。其创新表现在追求系列化的,如攒盘。产生一些新的瓷器品种,如鼻烟壶。其风格上,康熙浑厚古拙,雍正轻巧俊秀典雅,乾隆后期多为不实用的赏玩瓷器,过多追求技术。其烧造上可分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两大类。12.秦汉时期的漆艺术的风格特点有那些?多为木胎、造型简练优美。花纹主要有几何纹、云气纹、动物人物纹,花纹的绘制有漆绘、油绘,再加针刻,有的还再用彩笔勾点。还出现镶嵌珍贵材料的装饰技法。颜色以红和黑为主,兼有黄、绿、金银色。制作时以实用出发考虑到使用方便然后考虑装饰效果。虽图案纹样形式内容多样,但能结合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设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