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3007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5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课 多功能文具盒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用线描的形式写生文具盒,并通过想象进行添加与组合,画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文具盒。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和讨论中发现不同角度文具盒的外形变化,能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能针对自己文具盒的外观和实用等方面,选择多种合适的功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结合生活经验发表自己对文具盒功能的设想,激发创意的热情和关注生活、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2 作业要求(分层) :基础层面:了解文具盒的基本功能及外形特征,能够运用流畅的线条画出打开或合拢的文具盒,并表现出一定的厚度。拓展层面:能够仔细观察并写生出不同状态、不同角度的文具盒。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

2、象,设计出自己需要的多功能文具盒。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写生文具盒并想象表现文具盒的多种功能。教学难点设计表现具有独特功能的文具盒。4 教学准备:教师 学生优秀作品、课件等。 学生 文具盒、铅画纸、油画棒、记号笔等绘画涂色工具。5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课时)一、 交流与发现:(约3分钟)1)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用品具有多种功能?多功能的事物有哪些优点? 从生活中的事物去发现,调动学生的经验体验。并在交流中扩大相互的经验范围,潜在地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2) 揭示课题二、启发与讨论:(约7分钟)1) 说一说:出示一些造型和功能比较典型的文具盒,也可以针对自己的文 具盒,平时使用文具

3、盒主要是起什么作用?文具盒的基本造型是什么?还需要增加什么功能? 还是围绕学生的亲身体验展开教学,在平时使用文具盒的过程中,能发现和感受文具盒的方便之处和不足之处,交流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为之后的表现做好准备。2) 看一看:出示图片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发现表现得更形象的方法。 出示图片观察、思考,了解添加的功能部分与文具盒的协调与趣味性要求。多组图片的观察比较,在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发表对图片的见解,从而逐渐完善思考的诸多方面,在写生加创意之前对自己的作品有比较完整的概念,表现之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3) 画一画:教师与学生合作演示,也可以请几个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绘画。 可以示范文具盒的部分,让学生

4、进行添加完整作品。不仅可以了解绘画步骤和要求,还可以发现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或者有趣的表达。 三、写生与创作:(约20分钟) 1) 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与欣赏:(约5分钟)1) 作业展示:可设计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尽量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量,让更多的学生敢于、乐于表现自己、欣赏评价他人。 2) 生生互评: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表现。3) 教师简评:依据分层的要求进行分别评价4) 课后拓展: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器物,能否添加新功能组合。第2课 写生小书包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学习用“整体局部”绘画原则画书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把观察的感受表现出来。2、教学重点:指

5、导学生观察表现物体的某些细节,同样凭感觉精细地表现出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3、教学难点:学生习“整体局部”绘画原则。4、教学教具: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教学过程:一、指导观察:1、在教坛上摆放几个书包,让学生从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由几个学生分别讲述各自位置上所见到的书包的样子。2、教师提问:“为什么各人所见都不相同呢?是书包自身的变化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3、不是书包自身的变化,而是因为作画者的位置不同,所见到的书包外形也就不同了。写生就是把自已所看到的感觉,准确地画出来,看得越细,理解越深,要画的内容就越多。4、教师提问:“除了刚才见到的外形不同,还能看出有什么特别

6、的地方?有些什么与别的物品不同的细节?” 5、待学生表述观察的感觉后出示范画,指点学生观看,教师作小结:观察能力是绘画中多种能力之一,观看时要边看边比较,加深认识和理解,把对象的形象特征、结构、色彩以及细小的地方都看透,作画时便会画得真实。要画得好,首先要观察好。所以观察能力是绘画的重要能力,要认真锻炼。此外还有一种能力与观察能力同样重要,这就是表现能力(描绘能力),它能把观察到的感觉画出来。表现能力是靠多练习而取得的,从三年级开始,绘画练习就是训练“观察与表现”的能力,只要认真学习,就会画出很好的作品。二、讲解书包结构:1、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

7、?”2、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3、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先勾出外形轮廓按照结构特点,逐步深入刻画。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分四组布置书包让学生写生。在学生绘出书包的基本形后,指导学生进出口细致观察书包的某些主要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外表的细节特征,用流畅的线条作精细的描写,如有学生愿意填上色彩,可同意并鼓励学生着色。四、讲评:根

8、据作业要求评价优劣。通过对照自己的书包写生,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书包的结构。勤思栏:第3课 我喜欢的玩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观察和分析玩具的组成部分,尝试用基本形去表现玩具的大致形体和结构,写生自己喜欢的玩具,添加自己的想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和概括,了解写生的基本方法,在观察中学会发现特征和细节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玩具的童趣,在写生和共同玩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绘画热情,增进友谊,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和想象力教学重点:画出玩具的特征和形状教学难点:把握玩具造型,细节描绘作业要求:基础层面:观察玩具并且分析基本结构,运用基本形去概括写生玩具的特征拓展层面:深入观察,画出玩具的特征,并能表现

9、玩具的色彩、小零件等细节,可适当添加相关背景教学环节:一. 感受与体验1. 将各自喜欢的玩具拿出来布置一个“玩具世界”的展台,介绍名称2. 教师简介自己喜欢的玩具(布娃娃)i. 组成部分ii. 特征iii. 功能iv. 作用或意义3. 揭示课题二. 观察与交流1. 学生仔细观察玩具i. 玩具的结构ii. 玩具的外形功能iii. 玩具的颜色iv. 玩具的材质2. 学生交流3. 教师示范写生步骤i. 摆放玩具,选择角度,仔细观察ii. 画出玩具基本结构,从最有兴趣“点”开始写生玩具,表现外形特征(边观察边画,线条慢慢走,用笔果断)iii. 注意细小部分的描绘,“找找你还发现玩具上有哪些细小的部件?

10、”4. 欣赏同龄人作品,观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来写生玩具i. 铅笔线描ii. 油画棒表现iii. 勾线涂色三. 写生与想象1. 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表现方法,写生自己喜欢的玩具2. 学生尝试写生3. 小组交流,大胆想象,为写生玩具添画背景四. 展示与评价1. “写生画廊”展示作业2. 共同欣赏,学生交流感受i. 能否画出玩具的基本结构ii. 能否画出玩具的外形特征iii. 能否细致的观察iv. 绘画方法的选择是否能表现玩具的质感v. 背景的添加是否合理vi. 色彩的运用五. 拓展与启发用纸、泥等熟悉的材料表现制作喜欢的玩具第4课 会抖动的玩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泥工、纸工多种技法,抓住

11、动物的特征,尝试制作会抖动的玩具过程与方法:通过摆弄弹簧玩具,启发创作兴趣。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和运用新材料,体验创作玩具时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体验造型游戏的乐趣,能交流和分享他人及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弹簧、彩纸、橡皮泥的连接方法作业内容:制作会抖动的玩具教学准备:学具:两头光滑的弹簧、火柴梗、彩纸、彩笔、橡皮泥和玩具等教具:同上,并准备弹簧的玩具或作业若干教学环节:一、 发现与引导1. 猜谜语导入 在一个圆上逐步添加动物的特征,请学生猜猜会是什么动物。说明添加什么会变成什么动物概括:每种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2. 揭

12、题二、 交流与认知a) 想法子,如何让这些动物象有生命力一样动起来?b) 欣赏书本玩具学生发现玩具特点:会上下左右摇晃、抖动,究其原因是因为有弹簧。c) 出示弹簧,交流弹簧的作用,摆弄弹簧进行想象可作为动物的脖子、尾巴、腿等i. 注意弹簧的安全问题,检查两头是否有尖刺ii. 保持重心的稳定,根据需要适当减小弹簧的弹性(可稍拉松弹簧)iii. 弹簧连接的各部分可用橡皮泥d) 示范制作一个会抖动的玩具i. 用橡皮泥做一个底座,能稳住整个玩具只有“头轻脚重”才能站得稳ii. 把弹簧旋转入橡皮泥中,注意不要把手刺破,注意安全iii. 制作精彩的摇晃部分,要求动物形象可爱,色彩鲜艳,能吸引人e) 欣赏同

13、龄人作品,问他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动物的?答:撕贴、剪贴、纸折、橡皮泥捏塑f) 学生交流确定自己制作的主题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可以是自己的生肖或者今年的生肖三、 选材与表现a) 提供学生材料,学生选择适合表现这一玩具的材料b) 作业要求:i.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具有不同主题ii. 根据主题用撕贴、剪贴、纸折、橡皮泥捏塑等方式制作一个会抖动的玩具四、 展示与交流a) 学生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用故事情节方式展开介绍)b) 推荐其他小组的作品,并评价c) 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五、 启发与拓展a) 欣赏民间玩具“七品芝麻官、兔儿爷”等会抖动的玩具,启发学生可用这样的方式制作其他会抖动的玩具b) 欣赏现

14、代的会抖动的玩具,启发学生寻找其他的可以制作活动玩具的材料勤思栏:第5课 鼓儿响起来1、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生活中鼓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2、技能:掌握制作纸鼓的方法和要求。3、情感: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2、教学重点:能运用撕、剪、画、印等方法制作漂亮的鼓。3、作业 要求:发现和选择恰当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双纸拖鞋。4、教学准备:1、学具:铅画纸、彩色纸,彩色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2、教具:拖鞋实物,纸拖鞋若干,课件,小奖品。3、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拖鞋带回课堂。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以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课

15、题(二)分析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探讨。1、拿实物鼓看一看,摸一摸。谈话: 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些鼓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拿出自己准备的拖鞋观讨论)2、指名提问。3、欣赏鼓(课件演示)。(1)实物:“前几天,老师也去鞋店里看了一下,找了一些拖鞋,请你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的?”(2)鼓:(课件和范作)大家想了、看了,知道鼓是由什么做成的?。下面来看一下老师制作的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样装饰的?(三)、引导探索制作方法。谈话:“大家想不想也来做一双?如果请你做,你可以分为哪几步?(四)、观摩欣赏,表演购买拖鞋的情景。1、鼓展示:小脚丫拖鞋店里纸拖鞋一只也没有,看谁最先帮老板解决困难。”指

16、名购买自己最喜欢的鼓,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和提出自己改进的办法。并发智慧星给设计者。(六)激励发散。这节课大家设计了很漂亮的纸鼓。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之后,大家能够多想办法用我们学到美术知识去打扮我们的生活,做个聪明的孩子。第6课 压印的图形教学目标:1、用硬物在泥板上压印出图形。2、初步学会物件压印不同造型方法。3、让学生感受做泥工的愉悦。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用身边各种物件,巧妙压印成机器人或其它。教学难点: 物件选择。教学过程:一、 引入1、 分发泥团,压成泥板。2、 学生在垫板上捏捏、搓搓、团团、窝窝、压压,感受一下做泥土的乐趣。3、 用带来的多种多样的东西在泥板上进行压印出来的摸,同时告诉学

17、生压印时要注意为量大小。二、新授1、 欣赏书本P18上的压印机器人,看看学生带来的东西能压印什么图形,你准备做工什么样的图形。2、 教师演示。让学生欣赏,并讲解分别用什么工具来表现某某地方。3、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巡视。a. 把泥团放在垫板上,用圆棍或铅笔压滚成一块泥板(演示一下)b. 没想要压印的图形,选用不同的东西在泥板上压印的图形的主要一部分。c. 用适合的东西印图形的细节部分完成作业。d. 同时进行学生环境整洁教育。 利用物体合理运用。 发挥想象,大胆想象。三、小结1、 把几幅较好的画系统展现。2、 让作者讲述伤口分别用什么东西压印成的。3、 回家观察家中罐子。勤思栏:第7课 塑个浮雕

18、小动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有关浅浮雕的知识,能运用已学过的泥工基本技能,尝试用浅浮雕的方法来捏塑自己喜爱的动物造型。(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浅浮雕的特点。在了解相关动物基本造型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浅浮雕的制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欣赏浅浮雕作品,感受其独特的形式美。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对浅浮雕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泥工浮雕的制作方法。(2)、难点:表现动物的造型特征。作业要求:(1)、基础层面: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泥工技能,用浅浮雕的形式制作出一个教学过程与分析:一、导入1、 观察、比较(欣赏:同一个动物的泥

19、塑作品。一件用浅浮雕来表现,一件用圆雕来表现。)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地方。2、简单介绍浅浮雕。3、揭示课题 用浅浮雕的方法来塑个可爱小动物提问:我们可以用以前学习过的哪些泥塑方法来表现这种浅浮雕?2、方法的简单演示:方法:搓圆或条-压扁-组合成形-添加完成。方法:压成一整块泥片-刻形-添加成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演示方法,边演示边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3、成形演示让学生看一个外轮廓,猜猜它会是什么动物。教师演示:根据同一个外形,进行添加后,可以变成不同的动物。三、 指导创作1、欣赏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它们的不同特征。(我们也可以对动物进行夸张、变形。)2、和自己的小伙

20、伴说说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做小动物,它的特征是什么。3、出示作业要求4、请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5、及时展示、表扬和鼓励优秀学生作品。8 色彩的搭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心对称图案的特点,选择用绘、剪、印的方法来设计制作单独花纹,通过编、串、贴完成集体作业。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比较中感受中心对称图案的秩序美。学会用米字格为骨架,以不同的点和线,进行对称描绘和涂色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制作、交流、评价、使学生拓宽视野、感受生活中的美和民族民间艺术的美,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利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设计图案。教学过程:1、打开书本,找规律。看看书上各种

21、各样的图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反复多次的对称形成了一个个如同花瓣状的造型)2、 让学生从万花筒中感受到对称图案的创意(让学生明白可以利用对称的方式创作出无穷的美丽图案):(1)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欣赏万花筒千变万化的效果。然后提问这些效果是怎样产生的?万花筒的结构是怎样的?(2) 教师解剖万花筒,说明这些镜子的作用对称让图案变得丰富而神奇。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模拟这一现象。3、 用折纸剪的方式剪出对称团花(操作的初级阶段借助中心对称剪):(1) 教师示范用对称的方式绘制图案。(2) 教师引入用纸张折叠剪的方式制作中心对称图案(示范)(3) 打开已经剪好的图案,让学生在图案中找对称。(4) 学生用剪

22、的方式进行实践。4、 将中心对称图案粘贴在画纸上,并用对称画图案的方法进行加工(操作的上升阶段徒手画出图案):把剪好的图案贴在画纸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现有对称的痕迹进行添加,将图案画完整。5、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做个别辅导。6、 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成为集体作业(展示、评析作品): 勤思栏: 第9课 剪出来的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尝试画同学或自己的影子,感受人物外形的姿态美。抓住人物的轮廓线,运用剪纸的方法剪出人物动作。过程与方法:在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和剪纸的过程中,学习概括夸张的剪纸方法,并能运用在自己的剪纸作品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剪纸的学习,了解西方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的区别,

2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人物动态的能力和剪纸的兴趣。教学重点:剪出四肢和身体的动态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简练、生动作业要求:基础层面:能剪出人物动作,把人物形象进行夸张表现,注重动态整体性。拓展层面:人物轮廓线条流畅、形象简练,粘贴时能注意色彩深浅的搭配。小组合作完成一幅有故事情节的剪纸作品。教学准备:学具:彩纸、剪刀、胶水教具:彩纸、剪刀、胶水、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与比较1、播放课件,教师简介马蒂斯,并展示他的剪纸作品。2、出示民间人物剪纸,讨论比较:马蒂斯剪纸的特点(利用轮廓,简要夸张地表现人物,色彩搭配鲜艳)。3、引出课题:剪出来的画。二、观察与尝试 1、室外游戏(水泥地上) 教师指导学生做动作,学

24、生边摆动作边观察自己的影子。要求影子形状明显反映出人物动态。2人合作:一学生做动作,一学生用粉笔描下在水泥地上的影子。共同观察影子。2、学生尝试剪剪影人物(室内) 反馈三、夸张与简化1、讨论:夸张的人物形象更生动,如何表现?2、播放课件,欣赏“美丽的影子”。让学生舍去其里,观察外轮廓,然后简化、夸张。 3、教师示范剪人物剪影。鼓励学生直接剪:大师就是直接剪的,所以他们的线条那么生动。4、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试剪。四、合作与剪贴1、展示学生的剪纸作品,构成热闹的画面。 2、教师指导学生把剪纸作品贴在彩纸上,注意色彩深浅的搭配。3、学生讨论想象:他们在干什么?定作品题目。4、学生在感受集体作业的

25、美感后,进行小组合作:有主题地剪贴一幅画。五、展示与交流1、展示小组作业。 欣赏学生作品2、小组自我表述。3、把学生作品和大师作品一起展示,肯定学生的作业,再次加深巩固对大师作品的认识。4、教师点评。10、彩纸片的组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收集彩色小纸片,巧妙利用他们的外形和颜色特点进行组合装饰。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纸片在形、色的不同特性,并学会使用废弃的纸片进行工艺制作与装饰的方法拼贴制作一只小动物。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利用身边材料美化生活的意识,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用形状各异的彩纸片组合出一只小动物教学难点:组合出有动态变化的动物教学过程一、导

26、入1、出示作品鱼缸教师提问:这是谁的作品呀?2、教师简介:马蒂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之一,他喜欢用强烈的对比色进行艺术创作。3、出示马蒂斯剪纸作品。教师提问:大师的作品你发现了哪些对比色?学: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学生回顾本单元前两节课的知识点,加强对马蒂斯的认识,有利用学生在新课程中运用已有技能技法。)二、观察与思考1.在剪出来的画中我们剩下了许多形状各异的小纸片,丢掉老师觉得好可惜呀!你们想想这些小纸片还能做什么呀?学:装饰2、看小纸片动了起来3、小纸片组合成了什么呀?5、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只小鸟呀?6、今天我们就用这些彩色的小纸片组合出一只小动物。(教师制作了2个小短片会

27、动的小纸片,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讲解,纸片是如何运动的,如:旋转,折、藏。因为学生对小鸟的形态非常熟悉,所以在第一个短片中教师把纸片组合成了鸟,同时让学生说说鸟的组成部分和纸片组合成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点。再第二个短片中教师利用同样的纸片又组合出一只截然不同的小鸟,再由学生思考发现相同纸片不同摆放能组合出不同的小鸟。通过两段小短片,让学生了解如何抓住纸片的特征来创作。)三、尝试与想象1、出示形状各异的纸片(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纸片,让学生尝试用这些纸片组成一只小鸟。在教师没有讲解的前提下让学生尝试组合,有利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在组合中学生会发现组合时先要根据纸片的形状来联想。如学生在组合

28、中出现色彩以及造型等问题时则邀请同学一起帮他完成作品。黑板作品完成后,每个人在自己桌面上组合。)2、教师示范,并讲解纸片组合的要点:(在学生的两次尝试后示范,教师把在前两次尝试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并讲解总结纸片组合的要点如:制作时图形较大的纸片可做身体;一些条状小纸片可以做小鸟的嘴巴;圆形的纸片可做小鸟的头部,梯形或不规则图形可做小鸟的尾巴。且同色系的色块应分开组合。)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有利用开拓学生的思维)4、出示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纸片拼出一只小鸟、用纸片组合出有动态变化的小鸟(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与交流1、以8人为一小组将

29、自己的作品拼贴在一个展板上展示。给作品起个名字。2、小组评选优秀作品,交流自己作品中的优缺点。3、教师选拼小结4、拓展交流,提问:除了废纸片,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废物利用?让学生珍惜身边的资源,学习如何变废为宝。勤思栏:11、装饰小夹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夹子特点,结合动物等形象,运用画、剪、贴等各种方法装饰夹子,使它漂亮又实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联想,掌握根据不同夹子造型,巧妙构思形象,装饰美化生活的表现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乐趣,发现用美术美化装饰生活的意义,欣赏体验实用美。教材重点: 利用夹子造型,巧妙装饰成动物等造型方法。教学难点:有创意又实用

30、。教学准备:学具:夹子、彩纸或废旧材料、剪刀、胶水.教具: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范作教学过程:一、 导入1、 猜谜语:小小身材本领大,一张一合夹得牢,五花八门品种多,是咱生活好帮手。(打一生活用品)2、 观察演示、启发联想。看!夹子可以一张一合,就像什么?(如像鳄鱼的嘴巴)3、师演示把夹子添加装饰成鳄鱼或其他形象。4、引导学生观看各种不同夹子的造型,并大胆的联想。 二、感受与尝试1、 出问题;如何根据夹子的造型,装饰美化。2、 互相交流,选择其中的方案,进行当场演示。3、 分步演示,提示要点。注意废旧材料的合理运用,发挥点缀装饰的效果。鼓励学生尝试操作。三、展示1、提出装饰设计的程序。(1)

31、描画出所设计的形象外形。(2) 对折,剪出相对应的两个面,再分别具体美化装饰。(3) 将剪好的形象贴在夹子上,作品即完成。3、 鼓励学生开展具体制作。2、 汇集布置作品,组成2006新品夹子展览会。3、 组织欣赏评析,并讨论作品的评价方法。4、 教师点评。5、拓展表现:思考其它材料装饰夹子的方法。12 快乐家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成员的基本特征,巧用废纸盒、空瓶子制作人物形象,并运用多种彩纸等材料装饰美化。过程与方法:掌握不同人物形象的表现方法,并能通过实践学会变废为宝的本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深入观察了解人物特征的兴趣,发现与同学合作的乐趣,体会父母的关爱,感受家

32、庭的温暖。教学重点:能巧用废盒旧瓶的外形,设计制作人物造型。教学难点:人物造型的个性化设计与装饰。教学准备:学具:空奶盒、废旧瓶子、胶水、剪刀、彩色纸,收集反映家庭快乐活动的照片资料。教具:多媒体课件、单、双面胶、彩色纸、彩色皱纹纸、范作、剪刀。教学过程:一、记忆联想1、 录像欣赏快乐一家人。2、 引导回忆自己的一家。3、 鼓励谈谈家人的基本特征。4、 形象联想。摆放空瓶、废盒,进行大小高低组合,引导将其与一家人父母小孩的外型进行联想。5、 欣赏揭题。出示范例,引导欣赏揭题。二、思考探讨1、 观察分析范例,思考头部制作的方法。2、 引导探索头部和身体连接方法。3、 引导根据人物的体形、高矮构思

33、选择合适的空瓶、空盒。探讨选择装饰的材料。三、尝试指导1、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2、 教师反馈学生尝试的结果。3、 指导学生制作头部,并与盒(瓶)子连接的方法。鼓励有个性的设计、装饰。四、制作调整1、 明确作业要求:基础层面: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人物;深化层面:独立完成人物形象,并能在人物身上粘贴细节;探究层面:能给人物制作有创意的服饰、发型等。2、 巡视指导学生操作。互相借鉴、启发,调整提高。一、 展示。勤思栏:13课 报纸变花衣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成员的基本特征,巧用废纸盒、空瓶子制作人物形象,并运用多种彩纸等材料装饰美化。2、过程与方法:掌握不同人物形象的表现方法,并能通

34、过实践学会变废为宝的本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深入观察了解人物特征的兴趣,发现与同学合作的乐趣,体会父母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二、 教法探析:1、走进孩子、引发共鸣。以孩子普遍喜爱的时装小模特玩具“巴比娃娃”做导入,会倍感惊喜和亲切。很容易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并通过服装表演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服饰的关注和兴趣,为新授打下基础。2、演示点拨,激发联想。教师出示报纸,演示披在肩上,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看看,像什么?多像披肩啊!你们还能让它进一步变成什么?一下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打开思维的闸门。 3、师生合作,教学相长。鼓励学生自告奋勇当“模特”,然后与学生一起进行

35、量体裁衣,探讨如何用报纸制作成衣的技法,通过现场让模特穿在身上,体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合作中围绕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提示,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点拨引导装饰美化的方法,如引导学生给衣服做加减法。如“减”裁剪领口、袖子等,“加”添加口袋、腰带、花纹等,用形象化的“加加减减”使学生易记易学易掌握。开展“金点子” 交流活动,进一步思考讨论用报纸美化装饰的各种方法、技巧,如卷、撕、折。体验报纸衣服的独特美感。三、 学法指导:1、尝试设计、讨论交流。开展“小小服装设计师”目标活动,每位学生用简笔画形式尝试设计描绘出服装的样式裁剪图。然后互动交流各自初步的设计方案,从中相互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进而

36、开展“金点子” 交流活动,思考讨论如何将平面的报纸制作成立体衣服,如何用报纸进行美化装饰。使得学生在尝试中激活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的潜能,获得亲身的体验;在讨论交流中促进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升华。2、小组合作、优势互补。在具体进行制作时,结合作业特点,确立以4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一项作品的形式。一人做模特,其余的一起合作动手制作,使报纸变花衣。有利于大家围绕实现的目标,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在出谋划策中体现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集体的优势。3、活动表演、体验快乐。学生完成作品后,每组推荐一位服装模特上台展示或结合服装的特点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在创设的服装设计表演赛的情景活动中,各尽其才、各显其能。

37、并进行互评,由小组代表介绍作品的构思与成功的体验。这样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成长的平台,即感受成功,体验快乐,又活跃了课堂气氛。4、多元评价、课外拓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作出综合评定。最后拓展思考:除了报纸还可用哪些材料制作?鼓励课后从材料上开发新途径,制作新型服饰。发散思维,拓展提高,体现对课堂教学的引申。第14课 小人国里大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人与物之间大小对比的表现方法,能合理安排人与物的主次,前后关系,使画面饱满。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以及创作表现小人国的故事,学会运用观察、对比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事物或想象中的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

38、欣赏名作故事,感受世界的神奇和生活的多彩,在生活中能相互帮助,关心弱小同学,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一、欣赏与导入1、 介绍拇指姑娘2、 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插图并提问:A、图上表现了什么?B、如果你是拇指姑娘或拇指男孩你会拥有哪些奇遇?C你能创造小人国的世界吗?3、 引出课题:小人国里大世界二、讨论与构思1、 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小人国的世界?(大小对比的表现方法)2、 引导学生发现还有什么可以变大或者缩小的?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些形象进行放大缩小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表现的人物是在什么位置的?大的形象应该突出什么?小人们可以干什么?三、尝试与表现1、出示星级作业:三个层次的作业要求。

39、A、能用对比的方法表现画面B、能用流畅的线条画出大小鲜明的画面。C、能画出主人公在小人国的有趣的故事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与交流引导学生相互说“画”评画:围绕三星级作业要求评价:画面是否丰富 生动,主题是否突出。表现形式是否有创意等方面评价。2、拓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休息天,让它更有意义。勤思栏:第15课 故事画里趣味多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连环画的特点和绘画方式,尝试用线描表现人物事物的方法,并设计任务的衣饰动作和背景道具。2.在连环画的过程中,学会根据故事不同情节进行画面安排,将自编的小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3.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了解故事中

40、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和做人的道理,从中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学重点: 表现连续的故事情节教学难点:构图的变化与人物形象的统一教学过程:一、提示与了解1、 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连环画2、 提问:连环画有什么特征。3、 利用实物投影请个别小组介绍一则连环画引导学生注意连环画主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特点。二、学习与发现1、 根据书本上的故事,激发学生创作欲望,请学生改编故事2、 根据学生的故事演示连画画的创作3、 运用构图方法把同一人物形象设计在不同场景中4、 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和道具5、 提问:在创作时还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连环画的创作。三、创作与调整1、出示星级作业:三个层次的作业要求

41、。A、尝试连环画的构图练习B、描绘一幅特定人物的连续动作画C、画面能表现出人物的主次、前后和背景关系。2、学生练习,教师针对性地巡视指导,并示范。四、展示与交流1、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2、小组交流故事3、请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故事4、拓展:对同一个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换一种构图再创作。第16课 画画我的休息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画面上表现人与物的主次、前后安排,根据主题安排画面,设计人物的动作与造型,以勾线涂色的形式完成作业。过程与方法:通过范例欣赏,启发引导学生的回忆,确定画面主题,学会用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42、通过欣赏与评价作品,提高对休息天有益活动的认识,增强对生活美的理解,以及自我安排和设计的能力。重点: 对画面中主次关系的表现难点:能运用道具表现人物不同的情节教学过程:一、回放与交流1、导入出示学生休息天的活动资料,以课件形式播放2、 提出目标引出课题:画画我的休息天二、收集处理信息1、 1、引导学生回忆,休息天做些什么事情?一般有些什么活动计划?又哪些开心的难忘的事情?2、 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在休息天留下的照片,激发情感。3、 欣赏学生作品4、 你欣赏哪张画?5、 你觉得有哪些不足? 教师示范并介绍构图的基本方法,尤其突出构图中的主次关系三、用已有的和新形成的经验完成一幅作品出示星级作业:三

43、个层次的作业要求。A、画面有主次B、画面内容丰富,人物动作多样C、画面内容表现生动,有个性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四、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表现出有意义的休息天的主题1、引导学生相互说“画”评画:2、围绕三星级作业要求评价:画面是否丰富 生动,主题是否突出。表现形式是否有创意等方面评价。3、拓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安排自己的休息天,让它更有意义。勤思栏:17、漂亮的“扎染”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民间扎染的工艺,尝试用简单材料(纸或布),并运用基本的扎和浸色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2.在欣赏民间扎染作品的过程中,学习运用不同的折纸方法,以浸染、点染等技法进行染纸练习,感受类似的扎染

44、效果。3.学习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作业要求:基础层面:掌握折、染的基本方法,并能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拓展层面:能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将染纸作品设计制作成小工艺品等。教学过程:一、观察与认识1、 出示扎染丝巾,学生感受扎染的美感问:请同学观察一下,这条丝巾有什么特色?概括:运用民间扎染的方法制作的。2、 欣赏民间扎染作品,简介扎染艺术(图案特点与色彩效果)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主要盛行于我们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它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捆挷、缝扎,然后放进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不同,紧皱处不能渗入色水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即可显现奇特的彩色花纹。其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3、 扎染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问:你还知道哪些用扎染进行制作的产品?生:衣服、背包、领带、桌布等概括: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似的制作方法,用宣纸进行染纸。4、 揭示课题5、 欣赏染纸作品,讨论发现染纸与扎染相似之处。二、讨论与引导1、讨论染纸图案的特点和色彩效果概括:图案复杂优美、色彩亮丽2、观察书本范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小学教案课件 > 小学二年级教案课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