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4计算机应用基础28大学英语32高等数学B34物理学C38物理学实验C40线性代数B43管理学基础46机械认知实习48工程图学A50机械CAD55理论力学 A57机械基础实验61材料力学 B68工程训练A71电工电子技术A73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77机械原理82电工电子综合实验86机械电子工艺实习87机电传动控制88液压与气压传动 B92机械设计95机械控制与测试实验102工程测试技术 B105数控技术A108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111专题讲座(
2、双语)113机械制造工程原理115林业与园林机械(双语)117名师讲堂123C语言12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129机械制造技术基础131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B133信号与系统C136嵌入式系统及机电接口应用139概率论B141电控科技创新训练143机构科技创新训练147有限元分析149金属切削机床151机器人技术154系统工程156控制工程基础161内燃机理论与构造164人机工程学169木工机械B171机械优化设计173数据库C175CAD/CAM原理179汽车构造及理论18118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英文名:Machine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3、 Automation专业代码:080301 学科门类:工学(机械类)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并具备林业与木工机械方面的专门知识和应用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在通用机械、林业机械、汽车工业等行业从事机械产品与装备研发、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与运用、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开发与应用、机械装
4、备与系统的运行管理、生产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二、专业培养方式培养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讲座、社团活动等。1、本科生应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军训及公益劳动等活动。2、通过大学美术、大学音乐、大学影视等课程学习,加强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3、强调主动学习、启发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4、培养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机械、电子、液压等知识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能力。5、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技术,初步具有现代机械制造系统如数控机
5、床、加工中心的运行和维护能力。6、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机械创新设计、“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内容,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主干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1、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力学 2、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图学A、理论力学A、材料力学B、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A、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工程测试技术B、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林业与园林机械等。四、全学程教学安排本专业全学程共计144周,用于教学安排共计7学期 112周,用于毕业论文(设计)1学期共计14周。在112周的教学周数中,理论教学93.5周,教学实习16.5周,军事教育1周,入学教育1周,公益劳动2周,教学评价1周,
6、各项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见本专业教学计划。本专业开设35门必修课,共计126.5学分,设专业选修课21门,共计49学分,学生必须从中至少选修32学分。此外,学生必须从全校公共选修课中至少选修12学分。五、主要实践环节安排本专业实践环节主要由实验课、课程设计、教学综合实践、生产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机械基础实验,机械控制与测试实验,工程训练,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子工艺实习,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林业与园林机械课程设计,科技创新综合训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下:1、工程训练A(第3学期,工学院实验实习中心,3周,3学分)实习目的
7、: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对简单零件初步具备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在主要工种上应具备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制造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劳动观念、质量和经济观念上理论联系实际。实习要求:以机械制造中的冷、热加工基本工艺以及现代数控加工实习为主,并进行操作训练。获得常用工程及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培养。并适当安排实验、电化教学以介绍新工艺、新技术等。机械类专业的实习重点是冷加工,冷加工中以车床为重点。热加工实习铸造是重点、其次是焊接。2、机械原理
8、课程设计(第4学期,教室楼,1.5周,1.5学分)设计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于机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完整的工程问题的能力。设计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规定的分析设计工作和计算说明。设计内容:(1)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动态静力学分析;(2)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以上二者任选其一。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5学期,教室楼,3周,3学分)设计目的:初步具有选用、分析基本机构和设计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设计计算方法。初步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设计要求:要求包
9、括能根据设计任务拟定总体方案,按机器工作状况分析、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力,合理选择材料,计算和确定零件的主要尺寸,考虑制造、使用和维修等问题,进行结构设计,绘制机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等。4、林业与园林机械课程设计(第7学期,教室楼,2周,2学分)设计要求与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林业与园林机械设计程序、方案确定、参数选择、图样绘制、手册及工具书使用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为毕业设计奠定一定基础。选择林业与园林机械的典型机构、工作部件,确定设计题目。5、电工电子综合实验(第5学期,森工楼,1周,1学分)实验目的:学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进行实际电子线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通过完成理论设计和实际调试
10、,加深课堂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调试电路的实践技能。实验要求:在熟练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原理的条件下,通过正确的实验技能及手段独立完成。(1)通过对实际电路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2)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电路的分部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线路以及元器件工程技术规范,能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6、机械基础实验(第2-5学期,森工楼,56学时,3.5学分)实验目的及要求: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机械专业方面的基本实验原理、基本实验方法和
11、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以及初步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实验内容:工程图学(测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课程实验。7、机械控制与测试实验(第56学期,森工楼,32学时,2.0学分)实验目的及要求:主要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实验内容: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等课程实验。8、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6学期,森工楼,1周,1学分)实验目的:(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方法。(2)掌握方案制定的方法。(3)能够在系统框架下考虑机械系统、检测系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相互关系。(4)培养在设计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2、的能力。(5)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和动手能力。实验内容:(1)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前提下,应用综合知识,按照题目要求完成系统分析和系统建模。(2)实现所要求的机械系统的选型和设计。(3)完成对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选型。(4)通过模型及程序验证设计方案。9、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第8学期,北京等地,14周,8学分)(1)培养文献综述能力。利用社会实习、调研和检索到的与设计或研究题目有关的国内外资料,初步掌握该领域的发展概况,写出设计实习报告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2)参与科研与设计实践综合训练。结合实际科研或来自生产实践的设计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和设计,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能,
13、培养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工程设计和产品等开发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六、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1、文化素质培养:选修人文类课程10学分,涵盖大学美术、大学音乐、大学影视等各类人文素质课程。2、名师讲堂:每学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设讲座。3、创新能力培养(1)数学建模(与理学院合作);(2)社会实践(在相关单位进行调查并写调查报告);(3)相关学术活动(组织参加相关学术活动);(4)机械创新设计(与团委合作);(5)课外科技制作竞赛(与团委合作);(6)“挑战杯”大学生竞赛。七、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八、相近专
14、业车辆工程 自动化 工业设计九、毕业合格标准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2、毕业的最低学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合格。总学分:187.5学分理论教学学分:153学分(2448学时)必修课学分:109学分(1744学时)选修课学分:44学分(其中公选12学分 专选32学分)实践必修环节学分:34.5学分(包含名师讲堂1学分) 必修课 机械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周)总学分各学期学时分配承担单位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讲座讨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z07a0007t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3200002.0 32人文院s07a0004t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
15、30180003.0 48人文院m07a0083t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9660360006.0 96人文院m07a0082t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30180003.0 48人文院j08a0005t1计算机应用基础4832160003.0 48信息院t21a0001s1-2体育565600003.5 2828体育部d09a0001t1-4大学英语200200000012.550505050外语院g11a0004t1-2高等数学B144128016009.0 7272理学院w11a0022t1物理学C484404003.0 48理学院w11a0023e1物理学实验C320
16、320002.0 32理学院x11a0024t1线性代数B322804002.0 32理学院g06a0108t1管理学基础322800042.0 32经管院j10a0008p1机械认知实习0.50.5 (0.5)工学院g10a0001t1-2工程图学A11270308047.0 8032工学院j10a0019p1机械CAD11.0 (1)工学院l10a0022t1-2理论力学A8056020225.0 4832工学院j10a0020e1-4机械基础实验560560003.5 8161616工学院c10a0039t1材料力学B645604224.0 64工学院g10a0080p1工程训练A33.
17、0 (3)工学院d10a0053t1-2电工电子技术A136106300008.5 5680工学院g10a0074t1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484600023.0 48工学院j10a0108t1机械原理645604044.0 64工学院j10a0108p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51.5 (1.5)工学院d10a0057p1电工电子综合实验11.0 (1)工学院j10a0101p1机械电子工艺实习1.51.5 (1.5)工学院j10a0098t1机电传动控制403802002.5 40工学院y10a0187t1液压与气压传动B403602022.5 40工学院j10a0104t1机械设计64560
18、4044.0 64工学院j10a0104p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33.0 (3)工学院j10a0103e1-2机械控制与测试实验320320002.0 248工学院g10a0076t1工程测试技术B322802022.0 32工学院s10a0164t1数控技术A4838000103.0 48工学院s10a0164p1数控技术A(实习)11.0 (1)工学院j10a0099t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42400001.5 24工学院j10a0099p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11.0 (1)工学院z10a0210t1-2专题讲座(双语)8000800.5 44工学院j10a0109t1机械制造
19、工程原理484600023.0 48工学院j10a0109p1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设计)11.0 (1)工学院l10a0129t1林业与园林机械(双语)322800222.0 32工学院l10a0129p1林业与园林机械(双语)(课程设计)22.0 (2)工学院m10a0206t1名师讲堂1.0 工学院必修课学时合计17441352268701440310366378306184116840必修课(理论)学分109选修课学分44入学教育及军训22.0 (1)(1)大学英语自主听说12030303030外语院形势与政策2044444工学院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88招就处就业指导88招就处公益劳动(
20、周)22.0 (1)(1)教学评价(1-7学期末)11.0 第二课堂I44.0 实践环节(周)(教学实习、课程设计)16.516.5 (0.5)(1)(3)(1.5)(5.5)(2)(3)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周)148.0 (14)工学院全学程教学学时、学分244839.5187.5 选修课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周)总学分各学期学时分配承担单位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讲座讨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c08b0015t1C语言5640160003.556信息院h10b0094t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242000041.524工学院j10b0110t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403600042.540工学
21、院w10b0172t1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B404000002.540工学院w10b0172p1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B(课程设计)11(1)工学院x10b0183t1信号与系统C242400001.524工学院q10b0152t1嵌入式系统及机电接口应用241680001.524工学院g11b0086t1概率论B32280400232理学院d10b0212t1电控科技创新训练404000002.540工学院d10b0212p1电控科技创新训练(实习)22(2)工学院j10b0213t1机构科技创新训练16160000116工学院j10b0213p1机构科技创新训练(实习)22(2)工学院y10b0
22、188t1有限元分析2410120021.524工学院j10b0124t1金属切削机床4030100002.540工学院j10b0100t1机器人技术2412120001.524工学院x06b0258t1系统工程32300200232经管院k10b0125t1控制工程基础32264200232工学院n10b0136t1内燃机理论与构造4026100222.540工学院n10b0136p1内燃机理论与构造(实习)11(1)工学院r10b0154t1人机工程学32320000232工学院m05b0153t1木工机械B242400001.524材料院j10b0107t1机械优化设计242400001
23、.524工学院s08b0025t1数据库C4030100002.540信息院c10b0027t1CAD/CAM原理242400001.524工学院q10b0143t1汽车构造与理论403240222.540工学院q10b0143p1汽车构造与理论(课程设计)11(1)工学院合计67256086841474905624801202081840最低选修学分专业选修课32学分,公共选修课12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dern History of China课程代码:z07a0007t1学 时 数:总学时32(理论32实验0习题0讲座0讨论0实习0) 学 分 数:2课程类别:必修 开课学期:1主讲教师
24、:金鸣娟 于延周 傅洁茹 赵亮编写日期:2007年11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学校所有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理论6学时)教学内容:(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基本要求: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
25、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懂得只有首先争取民族独立,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创造前提。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了解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2、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2)洋务运动的兴衰(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基本要求: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治者实
26、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都是近代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3)辛亥革命的失败基本要求: 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分析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与结局,认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正确
27、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4、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的原因,了解他们在十月革命以后怎样经过比较、探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巨大而深远的意义。了解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它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联系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特别是大
28、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5、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基本要求:了解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内外政策及其统治下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懂得进行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学习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领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理论6学时)教学内容:(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4
29、)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基本要求: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懂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懂得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是必须打败、同时也是能够打败的。认识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了解国民党以及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打败日本侵略者必须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纲领与方针、政策以及敌后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懂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
30、因和基本经验,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7、为新中国而奋斗 (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4)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基本要求: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这一政权遭到广大人民反对并迅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了解“第三条道路”幻想破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
31、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基本要求: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懂得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认识中国要实行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懂得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的历史性选择。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认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2、。9、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理论4学时)教学内容:(1)良好的开局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基本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寻找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果。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的20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的20年里,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取得的重要的理论成果。10、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理论4学时)教学内容:(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33、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基本要求: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中国由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了解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认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以及两种创新的关系。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意义。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在讲授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穿插进行参与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并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型、直观型教学方法,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是本科生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是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基础。四、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