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创新科技+山水文脉城市规划设计.pdf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1096642 上传时间:2024-04-25 格式:PDF 页数:222 大小:49.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创新科技+山水文脉城市规划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2页
现代创新科技+山水文脉城市规划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2页
现代创新科技+山水文脉城市规划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2页
现代创新科技+山水文脉城市规划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2页
现代创新科技+山水文脉城市规划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6方案成果文本,包括:说明书、图纸、基础资料汇编投标人名称:联合体牵头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单位: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城市设计总平面图17总体鸟瞰图18中央服务区鸟瞰图19沿天府大道鸟瞰图20创谷活力带鸟瞰图21兴隆场镇鸟瞰图22站前商务区鸟瞰图23Contents目录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策略与愿景总体规划设计空间形态格局景观风貌体系重点区段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导控体系基础资料汇编24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Background&Basic Research25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1 上位及相关规划四川省成都

2、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确立了天府新区发展规模和方向 天府新区和成都整体格局:“一核两区双中心”天府新区空间结构:“一城六区”用地布局规划图123规划范围:1578平方公里涵盖:3市7县(市、区)37乡镇规划城镇建设用地:650平方公里确立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定位及规模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26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1 上位及相关规划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产城单元的划分 天府新区分区规划用地布局图 天府新区分区规划产城单元分布

3、图21确立了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的三个产城一体单元2个创新研发单元+1个航空航天单元平均每个产城单元用地在10-30km2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27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1 上位及相关规划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总体城市设计(2012-2020)确立了在2012年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分区规划指导下的总体城市设计 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用地布局图 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总体城市设计总平面21确立了以兴隆湖为核心区,其余部分为外围区的基本格局500kV高压线从用地范围中部穿过,尚未落实迁改规划确定

4、每个产城单元相对独立的功能特点初步规划设计产城融合指导思想下的功能融合单元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28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1 上位及相关规划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5年版)规定天府新区规划范围及协调管控范围关系,调整二者功能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图(2015年版)规划范围:1578平方公里,涉及成都、眉山、资阳三市所辖7县(市、区)37个乡(镇、街道),地域面积1578平方公里。协调管控范围:眉山、资阳两市临天府新区的24个乡镇,地域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创新研

5、发产业功能区更名为成都科学城。规划建设用地调整至50平方公里。环兴隆湖片区主要发展企业总部、科技研发、孵化中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功能。围绕天府铁路新客站主要发展商务办公、商业展示等功能。深圳路以南各组团,整合布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商业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和居住用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园区。成都科学城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29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1 上位及相关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大视野 从国家中心城市到世界城市当前成都正从区域中心城市上升为国家中心城市,加

6、之随着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协同发展,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天府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天府国际机场和空港经济区等加快建设,简阳市代管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区建设持续推进,成都在发展能级、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以及与周边城市的空间联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格局 全面打造网络城市大都市区优化市域空间结构上,将上一轮总规“一区六廊”的走廊式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双核一区、三带多网”市域空间结构,其中“双核”为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核心区,“一区”为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三带”为西部田园特色、中部优化提升和东部功能拓展等三条城镇发展带,“多网”为功能、交通、信息、生态、文化等

7、复合网络。未来成都中心城区将进一步强化金融商务、总部办公、文化创意、国际交往等功能。成都天府新区则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大网络 高铁、市域铁路、地铁“三铁融合”对外交通方面,将深入实施“蓉欧+”战略,着力建强“三网两港一枢纽”,打造国际区域性枢纽城市。着力构建多层次、高标准、大容量、无缝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此外,围绕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核心区,规划中还将构建相对独立的“环+放射”高快速路网,形成半小时高快速路交通圈等。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30土木铺淘宝店:https:/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

8、&Basic Research1.1 上位及相关规划“一业定乾坤”“天际轮廓线”“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三个关键词深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3+N”工业布局体系,规划建设龙泉山东侧工业走廊,打造“大创造”、“大智造”、“大车都”工业板块。打造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天际轮廓线,严格控制主要廊道,预留都市核心区重要开敞空间龙门山、龙泉山脉特别是西部雪山的视线廊道,为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胜景提供空间条件。在市域内构建“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生态安全格局;加强通风廊道建设和保护,在都市核心区内划定两级城市通风廊道,努力

9、缓解因常年静风造成的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31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1 上位及相关规划成都市工业发展空间布局(2015-2030年)强化天府新区作为“大创造”和“大车都”的产业功能成都科学城:以科技创新、设计研发和高端制造为主,重点发展工业前段研发和创新转化。天府新区工业空间布局体系 成都市“3+N”工业空间布局体系21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32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

10、rch1.1 上位及相关规划成都科学城起步区城市设计组团布局、宜智创造之城 成都科学城起步区组团分布图 成都科学城起步区用地布局图21“科学城是城市,不是产业园区”科学城起步区定位:重要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国家校院地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再造一个产业新成都的高新技术引擎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33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1 上位及相关规划小结:进一步明确成都科学城定位01将成都市城市性质中“科技创新中心”提升为“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实“双核共兴”发展要求02目前的“天府新区核心区”范围南北

11、延伸过大,难以聚集发展形成核心效应,而且与中心城区之间距离过近,容易粘连发展。应将成都科学城(包含天府商务区)直接定位为“天府新区核心区”。根据“大创造”工业布局规划完善直管区产业功能03利用成都市“大创造”工业板块核心的有利契机,产业发展类型中增加“高端制造业”。成都科学城2016年天府新区管委会方案版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34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1 上位及相关规划小结:形成特色化的城市形态04采用组团式布局,建设用地与生态廊道相互交融。形成TOD交通站点、居住、产业用地、公服配套、公共绿地、

12、商业休闲等融合的产城融合的科创单元。轨道线网进一步凸显枢纽地位05形成以成都科学城核心区+秦皇寺商务中心核心区的内部环状轨道交通。加强科学城轨道交通的对外联系,共规划10条轨道交通(其中远景线1条)天府新区直管区轨道线网规划图1.1 Master And Related Planning35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2 现状分析高程地貌特征:河谷、丘陵、台地相对高差约70米左右高程分析1.2 Situation Analysis36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2 现状分析坡度坡度主要为5%

13、-25之间,坡度大于25区域主要分布于规划区域西北与中部丘陵地区。坡度分析1.2 Situation Analysis37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2 现状分析林地密度分布情况林地密度分布林地以经济林与果林为主,分布东部的丘陵与低山区域规划已定防护绿地成自泸高速两侧各200m防护绿地铁路线两侧防护绿地东风渠支渠水系两侧防护绿地。1.2 Situation Analysis38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2 现状分析河流水体湖泊:兴隆湖为成都市区域内最大人工湖,面积约3平方公里。河流:鹿溪河

14、作为兴隆湖主要水源,水质较好。沟渠:东风渠支渠与宝水沟均为农灌渠。塘:规划区域内丘陵台地上分布众多的洼地,多为小型的池塘、湿地,其中规模10000平方米以的水体约20处。河流水体分布情况宝水沟鹿溪河兴隆湖东风渠支渠 兴隆湖 鹿溪河 东风渠支渠 现状水塘42311.2 Situation Analysis39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2 现状分析现状建设在建区:现状在建区主要为兴隆湖周边,以企业办公与研发用地为主。现状建设:主要集中在煎茶镇与兴隆镇,出少量新建安置小区,多为老旧建筑;其余现状建设均为农村自建房。兴隆镇煎茶镇 兴隆湖周边在建区

15、兴隆湖周边在建区 场镇现状建设4231兴隆湖周边在建区5 新建安置区 场镇现状建设1.2 Situation Analysis40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2 现状分析小结现状地形为浅丘地形,山脉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场地内部最高点海拔526m,最低点海拔448m,相对高差78m。尊重地形,突显山势,采用低地低建,高地高建策略,展现原有地形特征。识别地形沟壑,沿沟壑构建绿廊,对接起步区,串联片区绿地系统。坡度分析1.2 Situation Analysis41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2

16、 现状分析小结坡度较大区域作为生态绿地保留。陡坡分布较稀疏区域,可结合地形做低强度开发。缓坡作为开发建设区。坡度分析坡度25%的用地占50%以上,保留为生态绿地坡度25%的用地占30%50%,作为低强度开发区,做少量开发大部分用地坡度15%,做大量开发1.2 Situation Analysis42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round&Basic Research1.2 现状分析小结识别汇水线和汇水分区选取位置适中的集中水体,城市单元围绕展开,构建环境良好的单元中心其他水体作为街坊内部环境打造坡度分析1.2 Situation Analysis4301 背景解读与基础研究 Backg

17、round&Basic Research1.2 现状分析小结微地形处理方式展现地形特征低地低建,高地高建,突显原有地形特征低地高建,高地低建,抹灭原有地形特征以水为核心构建以水为核心的功能中心,公共空间围绕水体展开,生态绿廊渗透串联各个水体1.2 Situation Analysis444546474849策略与愿景Strategy&Vision5002 策略与愿景 Strategy&Vision2.1 规划定位2.1 Planning Positioning重要的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西部创新第一城四川天府新区的核心引擎成都市“双核共兴”的新核心以“创新为魂,

18、科技立城”为理念,以山水文脉为基底的成都科学城51建设成为一座山水相依、疏密有度、创新创业的“宜智创造之城”汇流成海,创智兴隆发展新科学打造一流的基础科学研究基地New Science汇聚前沿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塑造创新城市新功能新形态创造新技术New Technology培育新产业New Industry建设新城市New City02 策略与愿景 Strategy&Vision2.2 规划愿景2.2 Planning Vision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总体规划设计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690

19、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1 规划布局规划结构一核、两轴、六廊、多组团以科学城起步区为核心,基于生态优先、产城一体、快慢相宜三大策略,规划形成“一心、两轴、六廊、多组团”的总体规划结构。3.1 Layout兴隆湖核心区天府大道城市百里中轴产城组团产城组团产城组团产城组团天府新站站前商务区产城组团产城组团沿天府大道中央商务区703.1 规划布局用地布局规划B 商业商务用地A+B1B2+B29 公共服务、商业及创新研发混合用地B+R2 商住混合用地R2 二类住宅用地R1 一类住宅用地B29 创新研发用地M1 一类工业用地B/R 商业或一类住宅G 公

20、园用地E 河流规划用地平衡表分类代号用地性质方案用地面积(hm2)占比例(%)R居住用地1016.0124.14%R1一类居住用地184.79R2二类居住用地831.22B+R商住混合用地383.669.12%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09.914.99%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592.2314.07%B1商业用地198.2B2创新研发用地394.03M工业用地168.564.01%M1一类工业用地168.56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932.5322.16%S1城市道路用地893.98S3交通枢纽用地38.55G绿地与广场用地905.4921.52%H城市建设用地4208.39100.00%E非建

21、设用地501.98E1水域501.98规划总用地面积4710.37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1 Layout71城市设计总平面图723.1 规划布局区域产业研究科学城产业定位:“大创造”版块的智力核心根据全市工业发展空间布局,强化天府新区作为“大创造”和“大车都”的产业功能,其中在大创造板块中。成都科学城:以科技创新、设计研发和高端制造为主,重点发展工业前段研发和创新转化。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1 Layout733.1 规划布局区域产业研究科学城起步区产业布局科学城起步区产业已经形成以

22、信息网络、军民融合、川法合作、中德合作、创意设计、生物医药、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转化等基础。溪鹿河鹿溪河兴隆湖鹿溪河湿地天府大道益州大道梓州大道南宁路中德合作川法合作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转化军民融合创意设计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1 Layout743.1 规划布局以成都市产业布局规划为指导,结合科学城起步区的产业基础,形成四大产业类型。信息安全区域产业研究科学城产业类型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生命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网络通讯大数据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精准医疗健康产业国际会议现代物流文化创意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23、 Layout Optimization3.1 Layout753.1 规划布局区域产业研究产业空间布局模式TOD为核心/产业集中、集聚,发挥功能集合效应2.5产业用地泛研发功能纯研发产业产业用地纯产业用地的一类工业用地纯研发产业的划拨型用地企业型用地泛研发功能的行政办公用地2.5产业用地的产业+研发用地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1 Layout纯研发企业的研发中心、企业总部泛研发功能的行政办公及服务2.5产业用地的产业+研发用地纯产业用地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76纯研发产业的划拨型用地企业型用地泛研发功能的行政办公用地2.5产业用地的产业+研发

24、用地3.1 规划布局区域产业研究产业空间布局模式TOD为核心/产业集中、集聚,发挥功能集合效应泛研发功能纯研发产业2.5产业用地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1 Layout纯研发产业的划拨型用地企业型用地泛研发功能的行政办公用地2.5产业用地的产业+研发用地773.1 鸟瞰效果图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783.2 综合交通系统大区位交通对接双机场(双流机场、成都新机场)国际和国内中转,急需快速轨道中转双流机场成都新机场高铁距离48.9km28.6km高铁时间15分钟8分钟地铁距离36.8km28

25、.8km地铁时间(大站车)52分钟34分钟2号线广兰路转接浦东机场磁悬浮距离29.8km磁悬浮时间8分钟地铁距离23.6km地铁时间(大站车)36分钟案例:上海虹桥机场与浦东机场中转国际与国内机场转换需要高效快捷的转乘系统,天府新站应发挥中间承接地位优势。建议改造货运外绕线,连接至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案例:东京成田机场和羽田机场直达线、普通线成都科学城对外联系大通道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793.2 综合交通系统大区位交通地铁的对外对接19号线:对接成都新机场和成都市市中心。20号线:连接科学

26、城和成都东客站。25号线:连接科学城和双流(双流机场大站线)。11号线:连接科学城和黄龙溪、市中心。远期南向11号线连接至眉山15号线:连接科学城和双流(双流机场小站线)21号线:连接科学城与新津12号线:连接科学城与黄甲26号线:连接科学城和正兴南,形成天府新区核心区内部环线。至市中心19202511至眉山15212612区域性地铁网规划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803.2 综合交通系统交通规划体系标准成都科学城交通规划体系标准类别指标本次规划指标卫星城规划指标国标(宜居)国际经验公共交通公交

27、分担率50%50%大于35%公交站点300m覆盖率80%80%大于10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比重50%50%50%接驳方式公交站点与地铁车站换乘距离小于100米,公交站点之间换乘距离小于50米公交站点与地铁车站换乘距离小于100m,公交站点之间换乘距离小于50m零换乘道路交通道路密度12km/km12km/km2大于15km/km通勤时间半小时半小时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813.2 综合交通系统道路交通体系依山就势,适应微地形的内部道路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微地形,建立依山就势的内部道路。避免大挖

28、大填,形成特色。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823.2 综合交通系统长距离交通以高、快速路为主,对外区域性主干路为辅,形成2横4纵的高快速路网跨产城单元出行交通以交通性主干路和生活性主干路共同构成跨产城单元出行的主通道。跨街区出行交通以次干路网为主、内部主干路网为辅:产城单元内部构建一个串联各街区中心的次干路网作为跨街区出行的主通道。产城单元之间两两之间保证至少一条主干路和一条次干路联系高速路快速路对外主干路交通性主干路生活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组团联系性干道生活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组团联系性干道道路规

29、划布局图道路规划组团联系示意图道路交通体系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833.2 综合交通系统道:承担快速通行功能,道路宽度较宽,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界面;1.建筑退让:由于道路及绿化空间尺度较大,退让绿线5m,通过内部空间解决消防问题;2.绿地空间:保留现状绿地的低丘形态,结合建筑人退让增加通道及休憩空间;3.天际线控制:通过不同建筑高度的控制,形成富有韵律与变化的大道建筑轮廓线,展示城市形象;道路交通体系构建“道+路+街+巷”分级道路体系:对外主干道步道绿化带非机动车道辅道侧分带主道中央绿化带

30、主道侧分带辅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步道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843.2 综合交通系统路:城市主要道路,宽度为3060米,服务范围广,主要以交通作用为主,是对外大通道的快速体现。强调快速到达的贯通通过“道”与“路”的功能区分,将综合性、生活性为主的功能和交通性为主的功能进行分开,实现快慢分离,提高道路系统的运行效率。道路交通体系构建“道+路+街+巷”分级道路体系: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组团联系性道路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

31、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853.2 综合交通系统街:城市街道,宽度为20-30米,用以组织城市生活与商业服务的主要道路;在街道空间的总体格局上,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窄断面的形成进行组织规划,提高道路的整体运行效率,增强各个住区的可达性,增加沿街面以提升土地的价值;采用底层架空、骑楼等形式,形成室内外空间的过渡,打造生活界面与商业界面;道路交通体系构建“道+路+街+巷”分级道路体系:生活性主干道、贯通性次干道、支路开放街区:小街区、密路网、窄断面沿街建筑街道平台人行道车行道人行道街道平台沿街建筑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

32、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86沿街住宅住区步道车行道住区步道沿街住宅3.2 综合交通系统巷:没有严格的人车分行的街道,宽度较窄,主要为住区内部服务,是主要的生活性场所,承担着满足居民日常活动与交往的职能;创造“无意识进入”:不同形态的街区通过各个空间层次的街巷连通,通过对地下层、地面层以及屋顶层进行不同方式的利用与处理,使得整个街巷空间完整连续,实现在街巷中的“无意识进入”。尽量将道路宽度与建筑高度的D/H比控制在12的范围内,以保证宜人的空间尺度,带来舒适的空间感受;沿街面在统一中进行变化,将城市中多元的公共生活内涵注入到街巷体系之中;道路交通体系构建“

33、道+路+街+巷”分级道路体系:部分支路和内部通道人车混行道路街边停车露天平台步行街道地下层:下沉广场、地下车库地面层:步行小街、街边广场屋顶层:屋顶平台、空中连廊多层街区高层街区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873.2 综合交通系统根据规划用地对轨道站线进行调整,使之串联产城单元中心,形成最大程度上连接各中心的大运量通道。轨道交通体系以TOD为导向,串联单元中心,组织相对紧凑的用地开发和高质量的公共空间。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2 Traffic

34、&Transportation普通地铁站地铁换乘站原轨道交通规划图轨道交通规划图普通地铁站地铁换乘站88普通地铁站地铁换乘站普通地铁站地铁换乘站300m,500m,800m范围轨道交通规划图3.2 综合交通系统全区形成“四横五纵”的轨道网结构,城镇建设区轨道密度为0.90公里/平方公里。(轨道长度42.94km)规划区域内共设置16处轨道站点,其中换乘站8处。轨道交通体系以TOD为导向,串联单元中心,组织相对紧凑的用地开发和高质量的公共空间。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893.2 综合交通系统形成

35、以轨道交通为骨架覆盖全域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公交城市。构建环线有轨电车环,串联各产城单元及起步区,形成大运量有轨电车环路。在有轨电车环的基础上,增加“两横三纵”的放射性的大运量公交线路,形成科学城内部环放公交结构。组成每个产城单元内部的常规公交环,解决内部交通。公共交通体系有轨电车BRT大运量公共交通常规公交环公共交通规划图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903.2 综合交通系统建立游憩型绿道和慢行出行通道的结合。游憩绿道网沿绿地系统、湿地公园设置,形成围绕科学城兴隆湖核心区的放射型游憩绿道网络慢行出

36、行通道(1)生活性主干道上的较宽的慢行道串联各个产城单元中心,与公共交通体系实现有效接驳,形成连续的慢行系统(2)产城单元内部慢行优先道产城单元内部慢行优先,与生活气氛慢节奏相适应的慢行道路。慢行交通体系慢行交通规划图生活性主干道(较宽慢行道)游憩绿道网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内部慢行优先道913.2 综合交通系统慢行交通体系慢行交通规划图慢行主导发展区慢行优先发展区平衡发展区慢行分区类型用地发展策略规划指标慢行主导发展区以公共服务商业核心区、交通枢纽地区、集中性公园绿地为主。包括重点商务中心

37、,高铁站点区域和公园。保障慢行优先,实施机动车与慢行交通运行空间分离。区内提供高密度慢行网及便利的慢行设施,加强公交与慢行交通衔接。有条件的设置步行街区和专用自行车道。慢行出行比例70%;慢行路网密度12;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50m半径覆盖范围80%。慢行优先发展区以商住混合区、居住区为主。区内提供较高密度慢行网及便利的 慢行设施,鼓励慢行及公交和慢行 组合方式出行,提供良好的休闲慢 行网。慢行出行比例50%;慢行路网密度10;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50m半径覆盖范围75%;公交线路网密度3。平衡发展区以工业用地为主。慢行与公交结合,优先发展公共交 通,慢行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 与完善。慢行+公交

38、出行比例50%;慢行路网密度6;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50m半径覆盖范围20%;公交线路网密度2。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2 Traffic&Transportation923.3 生态绿化系统核心引领 空间渗透 价值提升以兴隆湖为生态绿心,结合现状河流水系及地形特征,构建生态绿廊,通过指状绿廊渗透整个科学城片区,提升区域土地价值。兴隆湖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3 Ecological Green System933.3 生态绿化系统一核多廊 汇流成海以水为脉,网络渗透,构建与自然相融合的生

39、态绿地系统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3 Ecological Green System943.3 生态绿化系统绿化空间轴线沿漉溪河及现状主要河流水系为绿化廊道,构建区域开放空间廊道。重点绿化节点结合现状水系及水塘,局部放大,形成放大的湖面公共空间,融合周边产业,植入全新功能,打造特色化的公共绿化空间。绿化空间体系结合道路绿化及城市公园,形成绿化网络体系,构建网络化的公共空间。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3 Ecological Green System953.3 生态绿化系统03 总体布局优化

40、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3 Ecological Green System963.3 生态绿化系统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3 Ecological Green System973.3 生态绿化系统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3 Ecological Green System983.3 生态绿化系统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3 Ecological Green System993.4 地下空间体系地下空间需

41、求量(1)类比平衡法:根据国内外地下空间建成案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量一般为地面建设量的 10-50%,根据城市区位的不同,取相应的数值。地下空间需求总量为580万m2;即5.8km2地面总建设量为5800万平方米,取地下空间开发量占地面建设量的10%;A=S*S1 综上两种预测方法,本案采用了类比平衡法、人均面积法对地下空间需求进行预测,两种方法互为校核,取二者平均值,确定区域合理的地下空间建设规模为6.5km2。(2)人均面积法:规划研究区域人口为S万人。人均地下空间面积为S1=810,得到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为 A=S*S1 万。地下空间需求总量为720万m2;即7.2km2按照总规,20

42、30年,总规确定人口60万人;A=S*S1 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4 Underground Space100地下空间设置判定3.4 地下空间体系轨道交通根据TOD相关理论模型,结合轨道站点的影响范围(R=300/500/1000),距离地铁站点越近越有利于开发地下空间的原则,对不同地块进行评价。轨道站点按服务半径进行适宜性分级服务半径R(m)3005001000其他一般站点(得分)321枢纽站点(得分)4321低度适宜(1)适宜(1-2)比较适宜(2-3)非常适宜(3-4)轨道交通评价图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43、Optimization3.4 Underground Space101地下空间设置判定3.4 地下空间体系公共空间商业根据人群活动的行为规律,按照不同用地开发地下空间的适宜性,遵循商业性综合性越强越有利于聚集人群活动的规律,对中心城区商业用地分级进行评估。商业按照能级进行适宜性分级城市级商业中心片区商业中心一般商业中心商业空间评价图类型城市级商业中心片区商业中心一般商业中心商业(得分)4321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4 Underground Space102地下空间设置判定3.4 地下空间体系公共空间绿地/广场根据人群活动的行为规律,按

44、照不同用地开发地下空间的适宜性,遵循商业性综合性越强越有利于聚集人群活动的规律,对中心城区商业用地分级进行评估。绿地广场按照能级进行适宜性分级临交通枢纽临商业区一般区域绿地广场空间评价图类型临交通枢纽临商业区一般区域绿地、广场(得分)4321注:规模小于0.3公顷的街头绿地和河岸防护绿地按、不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4 Underground Space103地下空间设置判定3.4 地下空间体系绿地一般开发区重点开发区次重点开发区一般开发区地下空间综合评估在地下空间可开发用地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开发因素的分析,确定了规

45、划区的地下空间评估等级。评估等级用地面积(km2)主要分布区域地下开发意向重点开发区1.64(包括0.40高铁站)高铁站点、天府大道商务中心等结合高铁站点建设,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片区,重点开发,打造精品次重点开发区1.61地铁枢纽站、高铁站前轴线、老场镇公园因地制宜,结合地面建筑,适度发展地下空间一般开发区3.71各组团中心、一般商业区结合需求开发地下空间,主要以配建为主灵活开发区10.58城市工业区、防护绿地、市政设施等区域区域地下空间需求不高,重点发展人防、地下仓储、地下交通等功能。+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4 Underground

46、 Space104重点开发区地下利用3.4 地下空间体系天府大道中央横轴1.地下一层主要依托规划商业用地文化设施用地规划地下商业综合体;2.结合规划公园,规划地下商业街,通过步行通道和垂直交通联系地铁口及商业空间;3.预留轨道交通接口,加强站点与商业街、商场及地下面公园的联系。4.地下二层及局部三层为地下配建停车。地下车库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车库商业/商住商业/商住开放空间市政道路市政道路地下文娱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配建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铁站点地下商业街地下一层功能布局地下配建地下配

47、建地下配建地铁站点地下商业街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地下二层功能布局地下配建地下配建天府大道横轴地下空间开发图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4 Underground Space105重点开发区地下利用3.4 地下空间体系天府大道中央横轴建设意向地块商业天府大道中央横轴道路转换空间轨道交通站点地块商业地面联系通道地下商业空间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4 Underground Space106重点开发

48、区地下利用3.4 地下空间体系天府新站高铁枢纽站1.枢纽各区域以站场用地地下空间为核心转换层;在地面搭乘高铁;2.地面有联系通道至南北长途客运枢纽,同时结合广场,设置公交车站,出租车停靠设置在地下一层;3.地下一层结合地面用地性质,布置商业用地;天府新站地下空间开发图地下配建铁路站场地下配建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商业地下一层广场地下商业地下商业高铁枢纽站的地下空间开发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4 Underground Space107地下开发强度分级3.4 地下空间体系 重点开发区 设置连片的地下商业街,和多层

49、地下开发集中在天府大道横轴商务空间,和天府新站高铁站点。进行集中的地下商业街大区域开发,和多层立体式互换交通功能。集中多种功能于一体综合性地下空间开发。次重点开发区 毗邻地铁站点区的一般商业和公园区域;主要为毗邻地铁站点的一般商业和公园区域。应重视地下商业与地铁出入口的充分对接,实现“无意识进入”。一般开发区 主要为各个一般组团中心,结合需求建设地下配建为主。灵活开发区 根据具体需求确定主要为工业区、市政设施用地等作为灵活开发地块等,根据需求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强度。重点开发区多层空间转换示意图1FD12F商业地铁地下商业、地铁入口、行人通道商务绿地地下停车场D3F1FD1F地下停车场商业商务绿地

50、附属商业附属商业次重点开发区利用示意图一般开发区利用示意图03 总体布局优化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3.4 Underground Space108mmmmmmmmmmmmmm交通性干道综800m综800m综800m综800m综800m综800m综800m综800m综800m综800m综800m综800m综800m综800m综800m综公共中心体系3.5 公共设施规划按照“产城单元级-功能单元级-社区级”三级层级体系。围绕科学城起步区形成片区15个功能单元级服务中心,每个功能单元设置多个社区级服务中心,构建便捷的“10分钟公共服务圈”体系。设施级别设置形式具体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