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题目(中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英文)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ase 学 院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分析与设计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除此之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目 录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I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II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一引言1二教学设计简介32.1教学设计概论32.2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趋势32.3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模式42.3.1物理概念教学设计42.3.2物理规律教学设计82.3.3物理实验教学设计9三. 物理实验教学的案例设计与研究 103.1.1力学部分 惯性113.1.2热学部分 比热容123.1.3电学部分 影响电阻的因素133.1.4光学部分 光的折射14参考文献 15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直观地
3、反映出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在物理教学的各个基本模式中,无论是物理的概念教学,规律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一些演示实验,甚至是学生实验,可见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研究的物理教学模式中的实验教学。通过对国内外的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现状的了解研究,和目前物理实验教学案例的分析,吸取它们先进的物理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并将学习研究和的成果和感想应用自己的教学案例设计中去。自己实验教学案例要根据目前二期课改的理念和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理念进行设计。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以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动手实验为主,演示实验通过自己制作的一些简易实验仪器模拟一些生活中
4、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实验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完成实验,搜集实验的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在学生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能力。关键词: 初中 物理实验 教学设计Abstract Physics i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of natural science. Experiment can intuitively reflect some physical phenomena and laws, in physics teaching of the basic mode, regardles
5、s of whether they are physical concept teaching, rul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re or less involve some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and even students experiment, experimen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hysical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physics teaching mode of experime
6、nt teaching. Based on th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 case study and the current phys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learn their advanced ideas and methods of physics teaching, and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research and
7、achievements and thoughts to themselves to the teaching case design. His second cas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urriculum idea and requirements,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teacher as a guiding idea for design. In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is given priority to wi
8、th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e teacher or student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through some simpl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simulating make some physical phenomena in the lif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Students to complete experiment by stu
9、dents themselves design experiment, experiment, collect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analysis data and the experimental conclusions. In the process of experiment teaching, raises students beginning ability, scientific method,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ability.Key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ex
10、periment The teaching design一 引言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所以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验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物理现象,规律的了解和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小组实验的过程中相互合作,互帮互助。这也符合二期课改的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过程至少与科学知识的掌握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实验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其所需的机会发展他们的科学理解和探究能力。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试验,通过分析,综合,推理,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地
11、研究物理学习和探究的科学方法。在国外,近些年来,中学物理探索性实验的开发研究发展迅速,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注重应用现代的实验手段进行物理实验研究,然而趣味的物理实验也是重要的方向之一,在我国仅仅是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具有有限的实验设备。国外的物理教学改革采用形式多样的课程设置,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重视物理实验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及与现代科学的结合,努力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正确地判断和理解能力,采用目标教学,探究教学,行为引导教学等多种方法1。其基本特征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课题。英国课程标准规定了科学研究和实验应该交
12、给学生的内容,即实验的设计,获取证据,分析证据得出实验结论,考虑实验证据的有效性,考虑改进试验的方法等。英国重视多样化的科学实践活动,注重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物理课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动手实验或者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自己从实验室两旁的仪器架上选取实验仪器,自己动手安装,自己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并完成实验报告。英国物理教学着重学生的实验设计,组织和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及综合应用。日本从2003年开始,其教学观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注重学生的“生存能力”。新的教学目标保持原有的教学结构,在内容上保留原有的目标,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培养能力,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将知识与
13、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初中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要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观察和实验,并在各领域目标,通过分析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表达能力。同时,从科学,自然,人类的角度,重视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综合见解和思考的方法,更多地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方法,是否获得了情感体验,是否具有了相应的行为能力。在中国,国内的物理教育改革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比价全面地研究了国外的物理教学情况,对美,日,德,俄等国家进行比较,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教育思想和理论,逐步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国内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主要有:应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模拟物理现象,进行仿真实验通
14、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科学素养和创造能力通过改变实验方法,实验装置,自制实验仪器来改进实验效果物理实验教学体会现代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现在国内的物理教学还在不断的变革和发展,在这次对国内外物理教学现状,发展趋势和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中,能学习到一些比较先进前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日后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得物理知识会有所帮助。不仅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获得知识,还能过获得学习的科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二教学设计简介2.1教学设计概论什么是教学设计呢?教学设计又可以称为教学系统设计,它是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
15、环节的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环境的的系统“过程”或“程序”,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学习2。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一门技术。为什么要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呢?第一、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有效地系统的教学环境,教师通过这个人为设计的系统,将若干个教学内容科学地组织起来,构成科学的教学结构来达成教学任务,帮助学习者掌握教学目标。第二、 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和完善教师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优化知识结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丰富教学设计。第三、 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帮助教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使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更加愉快流畅。2.2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及
16、未来的趋势教学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受到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影响。教学设计作为一门专业的研究领域,与教学设计理论相关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有关学习与记忆的一些基础认识由后来的13世纪的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进行拓展,在他的论述当中就蕴含着教学设计的思想。20世纪开始,随着心理学的蓬勃发展,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建立了科学模式。20世纪7080年代,教学设计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学设计的发展进入了蓬勃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学设计的发展进入到了转型期,并持续至今,随着计算机进入到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将注意力转向了计算机辅助教学。20世纪90年代,建构
17、主义教学的兴起向传统教学发起了挑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研究,创建了许多新的学习模式,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基于目标的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抛锚式的教学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设计从理论走向实践,再从实践反馈的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思考教学设计在未来的发展。在我国,国内的教学设计也必然会随着技术形态的迅速变化而发生显著的变化。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几个方面:1.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要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迁移和应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观就是给学生创
18、造一个开放的,和谐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注意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使学生的学习不偏离教学目标。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各种模拟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知识,更加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总结”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提供学生开放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思维,创造和表达的手段,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和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关注如何创设以信息为支撑的新型学习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3. 学科之间的整合。在过去,教学设计总
19、是一般模式,无论什么学科运用的都是一个教学模式,反而忽略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科有其不同的教学设计。学科教学是教学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各个学科教学的影响因素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发展研究现况: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根据二期课改的理念,该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们应该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以学生接受能力为线索,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拓宽知识面,增强趣味性。教材注重知识、技能、智力的和谐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20、体的教学思想。1).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具有创新精神为前提的,而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进行训练,使“创新”成为一种行为习惯。首先,科学而巧妙地设问,训练学生不依常规。“思维永远是从疑问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并设置适当的障碍,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求、去解决,并勇于创新。其次,适当要求学生讨论,开拓学生思维。课堂上的讨论以至争论,是让学生积极思维,开拓思路,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也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再次,充分发挥学
21、生的想象力,对学生形成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对事物的大胆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想象,经常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或“别出心裁”,从而增进他们的创新技能。总之,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反复多次激励学生,使之经常处在“愤”、“悱”状态,使学生常有超越自我的表现,并时常处于“创新”的氛围之中,久而久之,创新便成为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2)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是在课堂上
22、主要由教师操作,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的实验教学方式。这时,教师是实验的主体,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是观察的主体,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要发掘物理演示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培养迁移能力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所有的概念、公式无一没有迁移的作用,只有通过迁移,才能使已有知识的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并不能保证他们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用于解答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迁移以便排除干扰,促成知识、技能的迁移。
23、2.3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模式着眼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设计,站在教师的角度,体现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从教师向学生直接传递学科知识转为师生探究的场所。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加强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最终用科学的课堂教学培养时代所需的创新性人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物理可称中将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新物理课程希望通过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过程,养成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24、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目前,物理的教学设计有这几个模式:2.3.1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科学体系的基石,构建科学的物理概念对物理学习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对规律与方法的掌握和学习。科学有效地物理概念教学及其设计必须以促进学习者的概念转变为首要目标。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条件和知识主动构建的过程,其实质在于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来发展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不仅要运用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一致的部分,还要看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不一致,甚至是相冲突的部分,帮助学习者们分析,比较综合,对新旧知识做出必要的改造,从而达到巩固的作用。在中学物理的概念教学与设计中,要想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不
25、能无视学生已有的概念,简单机械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概念的灌输,而应当把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从原有的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子概念概念”模式:物理概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组成了一个体系。一个物理概念的获得有时建立在另一个概念(子概念)的基础上。牢牢抓住“子概念”进行教学,然后由子概念引出新的概念。抓住概念之间的这种构建关系,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理论生成”模式这种模式不用归纳与抽象,而是根据物理量之间的逻辑的内在关系,从某些已知的理论模型中自然生成新的概念。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概念的获得。“实验探究”模式有些物理量,是根据例外两个量之比定义的,而且这
26、些量比较容易测量,如密度,电阻等。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实验为基础,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跟重要的是通过测量的手段,是学生认识到从定性到定量。“类比迁移”模式类比就是人们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类比使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促进作用,这就是知识的迁移。如力与电的类比,电与磁的类比,声与光的类比等。(5) “甄别归纳”模式 认识事物的能力就是从不断的比较和辨别中发展的。如瞬时速度,加速度,浮力,向心力,功,热量等,引入后容易在理解上引起偏差或者与以前学过的概念混淆或者与生活经验相冲突。2.3.2
27、物理规律教学设计: 物理规律兼有陈述性和程序性两种属性。由于一些列物理规律的发现,人们获得了物理现象和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也知道了许多概念之间的联系。物理规律大致地分为3种类型:实验规律,理论规律,理想规律2。 实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而后又经历了实践检验而确立的,这些规律又可以称之为定律。如阿基米德定律,欧姆定律等等。理论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依据,根据一些定律或者理论运用数学方法推倒出来的。例如:定能定理就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倒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理论规律的学习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想规律是物理学中一些
28、无法直接用实验或者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的,但是它们却具有足够数量的实验事实来保证其可靠性。把这些事实进行整理和分析,抓住主要因素,去掉非次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从而总结出来的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物理规律教学的设计主要经过4个阶段:创设情境,探索规律,讨论规律和应用规律。1)创设情境:教师要设计好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情境。创设的情境一般是联系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者借助于演示实验,或者让他们自己亲身经历实验,让他们置身于物理环境当中,获得感性的认识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做好铺垫。2)探索规律:基于之前创设的物理情境,设计相应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自己自主独
29、立地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经历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对自己的猜想制定计划并且设计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搜集相关的证据,并对搜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与论证,尝试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并能够发现为解决的矛盾或者是新的问题,最后学生之间交流。教师要注意的是要给必要的知识铺垫和点拨。3)讨论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和实验数据深入分析和处理,探讨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公式中各字母表示的物理意义,各物理量的单位,物理规律使用的范围和条件。在具体的讨论当中,要注意针对学生容易理解或运用错误的地方进行重点讨论,以便使学生对物理规律又比较正确地理解。4)应用规律:教师给
30、出典型的问题,教师示范或者师生共同讨论,是学生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深化,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渐渐领会实际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3.3.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手段,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常见形式。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探究性教学则是物理探究性教学的最常见形式。传统的物理实验,是在课堂上主要由教师操作,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的实验教学方式。这时,教师是实验的主体,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是观察的主体,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相比,探究性教学模式更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更能遵循学生的学习物理
31、的心理规律,更加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创设的物理情境,提出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设想实验方案,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以学习新知识的心态通过设计实验,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相关的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2)猜想与假设: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或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和假设
32、。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其所需要的器材。4)进行实验和搜集证据: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搜集证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5)分析和论证: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证据进行简单的比较,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6)评估: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或新发现的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尝试改进探究方案。7)交流与合作: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考别人的意见从而能改进自己的方案3。三物理实验教学的案例设计与研究目前,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了新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科学探
33、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实现学习方式根本变革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参与课堂活动实践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作者的巧妙之处却是将学生的思维放活,让学生的课堂活动成为了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整个课堂贯彻自然、社会和自我有机统一的原则,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也是我们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的地方,让学生能更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3.1力学部分惯性教学分析本节学习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运动、力的后续内容,也是高中学习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的基础。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34、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二力平衡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固体有惯性、气液体没有惯性。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而且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维持运动需要力吗?运动和力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呢?通过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维持运动不需要力。在伽里略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再塑造一个理想过程伽里略的理想实验,最后建立起牛顿第一定律,学生领略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魅力。本节课的教学要
35、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建立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尤其是“理想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惯性。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纠正对惯性的一些错误认识,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前辈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懈的探究历程,领略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魅力,感悟科学道路的艰辛曲折。(2)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讨论,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3)
36、通过了解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头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宝贵,体会尊重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及内容。难点: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装有水的烧杯、装有肥皂水的烧杯、吸管、惯性大小演示器、小车、木块、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等。2、演示实验器材:演示实验纸飞蛋落(瓶、纸板、鸡蛋)、装有沙子的小桶、小球、伽里略斜面等。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新课教学引入1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片段,提出问题“发现冰山、泰坦尼克号为什么不能马上停止前进?”引出课题“惯性”。2同桌交流
37、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乘公共汽车突然刹车时的感觉;百米赛跑到终点后要继续向前冲等。完成活动卡P62画情景。新课3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1)问题 轮船有惯性、汽车有惯性、人有惯性,液体、气体也有惯性吗?你能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吗?”(2)学生实验1 利用给定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液体、气体也有惯性:手拿装满水的杯子突然向前;手拿装满水的杯子向前突然停止;用吸管吹肥皂泡、用可乐瓶吹烛焰等。利用给定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运动物体有惯性,静止物体也有惯性:小车上放木块、小车突然运动、小车突然停止运动;纸飞蛋落(该实验也可教师演示)。(3)大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演示实验,并说明各实验分别表明了什么。
38、结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4 物体惯性的大小(1)问题物体惯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演示实验2教师演示如图沙桶实验,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3)学生实验2做法:在光滑的木板上安装如图所示导轨,两导轨之间分别放置一号和五号电池,尽可能匀速拉惯性大小演示板前进,然后突然停止。观察:不同质量的干电池在板上通过距离的大小。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3)阅读教科书P82。知识应用5应用 (1)问题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我们利用惯性,哪些地方我们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例举说明惯性的利弊。安全带、教科书P81安全气囊和头枕。
39、(2)运用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解释教科书上图3-6-4相扑图片和活动卡上P64的漫画图片。(3)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行驶中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车内的乘客倒向车行驶的方向;要想击中地上的目标,飞机飞到离目标上空一段距离提前投弹;离开枪口的子弹失去了推力,还能继续前进。(4)归纳解释顺序:研究对象和相关物体原来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于惯性,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仍将怎样? 分析:本节课“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第一节课时,为下节课的知识做铺垫。然而惯性在日常生活当中十分的常见,但是学生不一定能留意到。所以他这节课的引入是以电影泰
40、坦尼克号的片段“装冰山”。这部电影学生有可能都看过,他们往往关注的是电影的情节和结果,但是他们不会留意到这个地方为什么船不能马上停止前进,最后发生悲剧呢?提出这个问题引起他们对此的思考。通过电影的形式引入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提高他们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和上课效率。通过对生活中的生活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们感受到惯性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物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还能够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本节课的学生实验有两个:第一个是学生自己探究除了运动的物体,静止的物体是否有惯性。这个实验学生自己利用给定的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交流总结。这样学生自主地学习到了知识同时
41、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第二个是在探究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在做实验之前,学生要对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进行了猜想。然后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当中体会控制变量法的这个科学方法。通过这个探究实验,让学生经历这个探究过程,知道探究活动的构成7个要素及目标要求。3.2热学部分比热容教学分析本节学习热量、比热容。热量是物理学中为了衡量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而引入的一个概念。比热容是描述物质热学方面特性的物理量,是本章节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而在教学中伴随出现的“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同时还涉及到Q、m、T和c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将为以后学习密度的知识
42、奠定基础。学习本章节内容,在知识上要以温度、温标,以及热传递为基础,研究方法上要以控制变量法为基础,学习物质在热学方面的本质内容。本节以图片为情景,激发学生对“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合理猜想与假设,然后以“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为主线,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讨论等这一系列的科学探究环节,感受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建立比热容的物理概念。最后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生活或自然现象。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经历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感受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
43、段。学生通过真实体验探究过程,感悟到合理假设与探究过程是一个艰辛的历程,懂得尊重实验事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3)会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经历和实例的分析、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感悟合理猜想的必要性。(2)经历研究物体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之间的关系,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与收集数据、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养成质疑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
44、较大这一特性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四、教学资源1、器材:铁架台、两只小烧杯、水和煤油、两支温度计、酒精灯、火柴、钟表。2.课件:自制PPT幻灯片和视频。新课教学引入情景:夏天,沙滩上的温度比海水的温度要高,这是为什么?模拟情景:用酒精灯分别对液体和沙子加热问题:物体在温度升高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生活经验: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猜想:还可能与物体的种类有关。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讨论方案(1)探究物体吸收热量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讨论1】实验中应观察比较的是什么?【讨论2】实验中通过记
45、录加热时间来比较液体吸热多少的。如何确保两杯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2)如果要探究物体的质量或升高的温度是否对物体吸收热量有影响,又该选择怎样的液体进行实验?6、学生实验A组:同时对40克的水和煤油进行加热,当温度计示数达到30C 时开始计时,分别记录当温度升高2.5C、5C和7.5C所需的加热时间。并将实验数据填在活动卡上。B组:同时对80克的水和煤油进行加热,当温度计示数达到30C 时开始计时,分别记录当温度升高2.5C、5C和7.5C所需的加热时间。并将实验数据填在活动卡上。7、讨论交流【结论1】分析A组或B组实验结果可知: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越多,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吸收的热量不同。【提问】观察A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又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结论2】分析A组和B组实验结果可知: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8、教师对学生得到的实验结论进行小结,并加以理论的推导。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不仅得到了上述实验,还得出: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成正比。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和物体的质量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