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建设工程项目贷款申请报告.doc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048401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建设工程项目贷款申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中学建设工程项目贷款申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中学建设工程项目贷款申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中学建设工程项目贷款申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中学建设工程项目贷款申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总第一章 总 论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简介:1、项目名称:某某县紫港中学建设工程2、承办单位:浙江省常山县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3、项目地点:县天马镇外港大弄口北侧、320 接线南侧。4、学校性质:国有公办普通高级中学1.1.2 承办单位及学校概况1、承办单位概况常山县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从事该县教育发展建设项目投资、教育后勤服务等。是整合教育资源,加快县域教育设施建设的主要实施单位。具有丰富的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2、学校概况常山县紫港中学由常山县教育局根据该县新一轮的教育发展调整计划,撤消常山二

2、中、四中、城关中学等高中部,将其33个班级的办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由政府投资建设一个具有60个班级办学规模的高级中学。办学目标: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标准,60个普通高中班1级规模,学生规模3000人,教职员工 240 人。1.2 项目概况1.2.1 建设地点:常山县天马镇外港大弄口北侧、320 接线南侧。1.2.2 建设规模和目标建设规模:根据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和省教委(95)158 号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标准,结合常山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常山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2004-2020),根据常山县人民群众对高中段教育的需求,常山县紫港中学建设总规模为 60个普通高中班,其

3、中一期工程 48个班。学校总占地 146000m2(合 219 亩),其中代征村镇公共道路及公用工程 29000m2(合44亩),项目实际用地 117000m2(合175 亩)。学校建筑面积72400m2,其中一期工程53800m2,二期 18600m2。项目总投资 10805 万元,其中一期工程 8247万元,二期2558万元。建设目标:常校作为常山县普通高级中学,争取经过5-8年的努力建成省一级示范中学。1.2.3 主要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符合常山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是常山县农村普通高中撤并建设的需要。学校的生源和师资力量有保证。项目建设得到省、市、县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项目实施地的各项

4、公共配套条件符合学校建设和教学的需要;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建设的各项技术方案切实可行;项目环保及安全设施措施合理;2项目建设用地符合常山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浙江省学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项目建设符合目前国家经济和投资政策;项目筹资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主要建设条件具备。1.2.4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常山县紫港中学工程建设总投资10805 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 8247万元,二期投资 2558万元。紫港中学项目建成后能较好地改变常山县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布局,改变原有学校布置散乱、教学水平低、办学条件差、学校不能体现规模效应的局面,能较大地提高常山县普通高中的

5、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也为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布局调整提供便利。项目建成后不但满足了常山县人民群众对高中段教育的需求,而且能在较长的一段时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普通高中办学的要求,因此项目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常山县紫港中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值其中备注一期二期一建设用地指标1.1用地总面积m2146000合 219亩31.2代征城市道路及公用工程用地面积m229000合44亩1.3实际用地面积117000合 175亩1.4学校建筑总面积m27240053800186001

6、.5建筑物占地面积m2192701464046301.6运动场面积m237000370001.7文化广场面积m2420042001.8绿化总面积m2446941.9容积率0.62-1.10建筑密度%16.471.11绿化率%38.21.12生均占地面积m2/人391.13生均绿化面积m2/人15二办学规模2.1班级数个6048122.2在校生总人数人30002400600三投资指标3.1项目总投资万元10805824725583.2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0805824725583.3生均投资万元/3.64人四经济指标4.1项目资本金万元4805224725584.2项目资本金率%44.4727.2

7、51004.3贷款偿还期年4.974.4培养一名高中生社会需支付的费用万元0.732五建设期年2.51.2.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2、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0-2020)浙委(2002)8 号3、浙江省等级重点普通高中评估操作标准浙教督(2003)148 号4、衢州市教育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2003年-2010 年5、常 山 县 教 育 发 展 总 体 规 划 与 实 施 纲 要(2004-2020)(初稿)6、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7、财政资金承诺书8、银行意向书59、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抄告单10、环评意见11、用地预审意见12

8、、常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建设常山县紫港中学项目建议的批复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1.3.1 项目提出的理由实施科教强国战略,优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国家在未来世界科技经济发展上处于有利地位的需要。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科技兴省”战略,要求在 2010年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衢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强教育名市建设,到 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将全市文化基础水平底线从初中拉到高中。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发展规划的需要。项目建设是常山县“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龙头项目,是常山县“教育强县”关键之举,也是常山县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

9、,提高高中段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满足常山县人民群众对高中段教育的需要。1.3.2 项目提出的过程 新建常山县紫港高级中学,是常山县教育局根据常山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提出的。是常山县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校规划布局调整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经县政府批准6已列入常山县重大前期项目。实施本项目对优化整合常山县普高教育资源,缓解日益严重的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难的矛盾,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项目选址和资金筹措已初步落实,并进入项目前期准备阶段。1.3.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与建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浙江省、衢州市的教育发展规划,适应常山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优化整合普高教

10、育资源,对提高高中段教育质量,普及高中段教育,缓解初中升高中“升学难”矛盾,具有积极意义。本项目经常山县政府批准,已列为常山县重大前期项目,项目选址在常山县天马镇大弄口村,建设资金已初步落实,场址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优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三校”撤离整合,师资条件基本具备,生员充足,项目建设条件具备,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建议项目业主抓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项目审批,土地征用,设计,工程施工,资金筹措,学校撤并工作。严格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加强组织管理,争取早日开工,早日建成使用,发挥作用。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提

11、出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用“第七篇”的篇幅阐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7力强国战略”突出的战略位置。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全民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本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国务院启动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各级政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将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现代化建设开发人力资源,积累后劲。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投资方向。浙江省委、省政府为争取在 2020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

12、代化,深入实施“科技兴省”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纲要提出加快发展高中段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在2005年基本实现高标准“普九”,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2010年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衢州市属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在积极争取2020年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在衢州市教育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2003-2010年)明确提出:到 2010年衢州市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 40%的目标。到 2010年高中教育发展总体目标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

13、教育,进一步扩大现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将全市文化基础水平底线从初中拉到高8中。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求学需要。要重点办好一批省、市级重点中学,加强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建设。衢州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指标衢州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指标目 标指 标2005 年2010 年提高初中升学率,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098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普、职招生人数比5:5与省同步调整扩大高中整体规模,提供充足教育资源校均规模(人)班均规模(人)150050200045提高高中办学水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省 级 重 点 高 中(所)全 国

14、示 范 性 普 高(所)12218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学历合格率(%)高学历率(%)90599152.2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是常山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常山县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交通便利,“山海协作”工程启动较早,发展较快,引进项目较多,签约率和履约率较高。国民经济连续几年保持13%左右的增长速度。县域总面积91099.1平方里,人口 32.2万人,人口密度 293.1 人/平方公里。人口压力较大,教育事业发展比较快。但其教育发展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大专及以上学 历 占总 人口 1.77%,高 中(含 中 专)占 8.85%,初

15、中 占30.03%,小学占 44.48%,文盲占 14.87%,其中劳动力年龄总人数平均受教育年限仅6.31年。总人口平均文化水平状况不容乐观。项目建设是调整常山县学校布局,改变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据2003年常山县教育局年度统计资料表明,常山县全县现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 7 所,办学规模 107 个班级,容纳 5350名学生,而常山县全县共有初中学校 23所,办学规模 291 个班级,可容纳 14550 名学生,相比之下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存在着初、高中办学规模失调,初中升高中升学难的社会问题。若不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势必影响省、市在2005年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目

16、标的实现。从常山县高级中学的分布、规模、结构上分析,存在较多的不科学和不合理的现象。在四所高级中学中,常山县第一中学是比较规范的省级重点中学,其余三所中学一是办学规模偏小(常山二中13个班,常山四中 6 个班,城关中学 14个班,三个学校合计只有33个班);二是布局分散,分别分布在招贤、白石、天马三个镇;三是初、高中混合型学校,不利于高标准九年义务教育的建设;四是办学力量分散,师资匮乏。为了改变不合理的现状,必须按照国务院提出“以县为主”建立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要10求,按照省、市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目标,撤并上述三所学校的高中部,重新选择场址建设具有 60个班级规模,符合浙江省一级重点高级中学

17、评估操作标准的常山县紫港中学,适应常山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项目建设是满足常山县人民对高中段教育的需要常山县目前有人口 32.22 万,初中在校学生 13704 人,按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和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1:1 的招生比例,每年基本上有 2284名初中毕业需要进入普通高中。2005年度初中毕业生实际数 4532人,需要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为2266人。目前常山县现有的常一中、常二中,常四中和城关中学普通高中段年招生能力 27个班,只可招收 1350人。目前的常山县普通高中的招生能力已不能满足常山县初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和加快常山县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常一中争取在48

18、个班的基础上投资扩大招生能力,达到60个班的办学规模,同时根据国家和省、市政府的高中段教育向县城集中的原则,再新建一个 60个班级规模的普通高中势在必行。为此,将目前的常山二中、常山四中、城关中学三个高中进行合并,按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标准建设一所高标准的普通高中,这样一方面使高中教育集中在县城所在地,便于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降低办学成本,同时合理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使乡镇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11第三章 生源分析与建设规模第三章 生源分析与建设规模3.1 生源分析3.1.1 学生生源生成环境条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状况,常山县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教育资金投入逐

19、年增加,社会不断进步,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详见下表:十年来常山县国民生产总值、教育资金投入十年来常山县国民生产总值、教育资金投入变化情况统计表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序号年 份国民生产总值(万元)教育资金投入(万元)教育资金投入占 GDB值%备 注11993 年7377136850 521998 年1584452344 31 4832003 年25419776263 0042004 年31000096103 5052005 年367000112633 1212学龄人口自然变化趋势分析: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014岁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21.44%,1990年 014 岁学龄人口占总人口

20、比例为 23.32%,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该县总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约为 5.4。因此常山县学龄人口数由于计划生育宏观政策调控,基本上是一个变化不太明显的常数。未来10年常山县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设定条件:常山县 2002年总人口为 32.22 万人,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4;常山县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1.44%,按1990年2000年总体下降1.88推算,年均下降1.88。未来未来 1010年总人口和学龄人口数预测年总人口和学龄人口数预测序号项目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1常山县人口数(万人)32.3632.5132.

21、6632.8132.9633.1133.2633.4133.5633.2133.8734.022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2521.0620.8820.6720.5020.3120.1219.9419.7519.5619.3719.18133学龄人口数(万人)6.8776.8476.8196.7826.7576.7256.6926.6626.6286.55946.5616.525家庭人口数和人均收入发展趋势分析:2005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2767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56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1.9%和9%。全县总人口 32.22 万人,共有 98047 户家庭,平均3.2

22、9人/户,与十年前的平均 3.59人/户相比,日益显现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三口之家的明显特征。这种家庭模式,非常重视子女教育,教育消费必将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生源生成的环境条件分析,常山县学生生源总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将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但教育必将成为家庭的第一需要,教育消费将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内容,学生生源生成的环境条件将越来越好,必将出现振兴和发展教育事业良好时期。3.1.2 高级中学生源总量分析按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014 岁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 21.44%,平均每年从初中升入高中段学习的毛人数约为4931人,按照普职比例 5:5 测算,升入普高生源2

23、466人。按照常山县教育局 2003-2005 年度统计资料分析,2003年初中毕业生 4568人,2004年初中毕业生 4919人,2005年初中毕14业生4532人,平均每年由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学习的生源为4673人,其中升入普高的2337人。按照 85%的升学率,每班按 50人计算,应有 80个班3972人的招生能力,才能满足高中段就学的要求,其中普高须40个班。3.1.3 常山县高中段办学能力现状分析:常山县现有高中办学能力一览表常山县现有高中办学能力一览表序号学校校名校 址规模(班级)平均每年招生数备 注1常山一中天马镇36600普通高中2常山二中招贤镇13550普通高中3常山四中白

24、石镇6普通高中4城关中学天马镇14普通高中5实验中学教育园区23400职业高中6定阳中学天马镇6100职业高中7浙西计算机学校天马镇9150职业高中8合 计-1071800其中普高1150 人现有招生能力每学年最多只可招收1800名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段学习,其中普高招生能力为1150人,差距很大。3.1.4 常山县实施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后,高中段扩招能力预测:根据常山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高中段学校全部集中到常15山县城区。撤销常山二中、常山四中高中部,分离城关中学高中部,建设紫港中学。对其他各学校进行扩招改造,扩大招生能力:常山一中实施第三期工程,将规模扩大到 60个班;紫港中学 60个班,第一

25、期48个班;常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6个班,定阳中学 12个班,浙西计算机学校18个班。扩招改造后,2007年后高中段办学能力和招生能力预测:常山县扩招改造高中段招生能力预测常山县扩招改造高中段招生能力预测序号学校校名规模(班级)每学年平均招生数备 注1常山一中6010002紫港中学6010003职业中专366004定阳中学122005计算机学校183006合 计1863100其中普高合计12020003.1.5 常山县高中段学校经过整合,扩招改造后,办学能力达186 个班级,每个学年招收新生能力 62个班级,计 3100人,其中普高办学能力 120 个班,招生能力 2000人。和社会需求相比

26、,差距 872 人,考虑省、市等重点学校的招生名额约为200 人,初中16毕业生升高中段的压力得到较大缓解,但生源还是充裕的。3.2 建设规模3.2.1 前提条件:根据常山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经过学生生源预测分析,为确保常山县高中段普高教育在2020年之前,集中在常山县城关区,集中在常山县一中和紫港中学二所省一级重点高级中学完成,确保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和将文化水平底线从初中段提高到高中段水平,基本与全省、全市同步完成的前提条件,设定紫港中学的建设规模和等级,确保常山县2004年2020年教育总体规划设定的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3.2.2 建设规模根据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和浙

27、江省等级重点普通高中评估操作标准,结合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发展需要,参照当前有关同类学校的建设情况,常山县紫港中学建设规模第一期建48个班,第二期建 12个班。每班额定人数50人。建设等级标准: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级中学。规划用地总面积 146000m2(合 219 亩),其中代征村镇公共道路和公共工程面积 29000m2,实际规划用地 117000m2(合175 亩)。总建筑面积 72400m2,其中第一期建筑面积53800m2,第二期 18600m2。投资总额 10805 万元,其中第一期投资8247万元,二期172558万元。设 400 米环形跑道,建篮(排)球场15

28、个。生均单位用地面积 39m2/生。容积率0.62。学校建成后每年招收新生1000名,生源有保证。师资队伍来源三个方面:一是常二中、四中、城关中学撤并高中部后,全部高中部师资调入紫港;二是向社会招聘、引进优秀教师;三是接纳大学应聘应届毕业生。不断对在职教师进行进修,专修和培训,形成一支240 人左右的科研型、学者型的师资队伍,其中 30-40 岁的中、青年教师和中、高级资质的教师比例保持在60-70%左右。第第四四章 项目选址和主要建设条件章 项目选址和主要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1、场址地点:常山县 外港天马镇大弄口 北侧、320 国道南18侧。2、地理位置:项目场址在常山县城北郊,离县城中

29、心区 3公里。场址北侧紧靠 205 国道,东面和杭金衢高速公路连线邻近,南面即为通向常山县城的道路,既与喧闹的城市商贸区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保持了一定距离,又紧靠城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3、土地权属类别:土地权属为乡镇集体用地。根据常山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学校建设用地。项目批准立项后由常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征用。4、场址占地面积:146000m2(合 219 亩),其中代征乡镇公共道路和公用工程29000m2,项目建设用地 117000m2,合 175亩。4.2 场址主要建设条件4.2.1 地形地貌常山县位于钱塘江上游。地处浙江西部,与江西玉山交界、杭金衢高速公路、320 和 20

30、5 国道穿境而过,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本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在天马镇 外港大弄口村,场址地势平坦,地形规则,呈长方形,环境清幽,交通便利,场址内有二个天然水塘可作规划保留,对美化校园,美化环境,具良好的作用。4.2.2 气象水文 常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主要气象水文资料如下:19年平均温度:17.8年极端最高气温:39.5年极端最低气温:-10.4年平均降水量:1661.4mm年无霜期:254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主导风向:东北风年平均风速:1.8 米/秒最大风压值:0.4KN/m2最大雪压值:0.5KN/m2最大地震烈度:6 度场址土壤类别:类海拔高程86-8

31、7m(黄海高程)无洪涝资料记载4.2.3 工程地质 常山县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高程为52-64m(黄海高程),县域全境横跨北东西南向的江山绍兴深断裂,分属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形态多样,地层及岩浆发育良好。项目区域属河套冲击层,地基承载力可达 15-20 吨/平方米,是较为理想的项目建设用地。4.3 基础设施配套条件4.3.1 供水 目前,常山县市政给排水管网已铺入城北,通过主干道供20水管道和排水管道分别快速 接常山县紫港中学的供水管支管 和排水支管,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及项目建成后学生教师的用水需要和学校生活污水排放要求。4.3.2 供电常山一中供电

32、由城区变电所供电,由35KV供电所与10KV供电专线向学校供电,学校设变配电房,能满足项目施工需要和学校教学用电需要。4.3.3 交通 常山县城北大道从学校门口通过,城市交通极为方便,205、320 国道及“杭金衢”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构通常山县境内外,学校与境外的交通十分便捷。4.4 社会经济条件常山县总面积 1099.1平方公里,人口为 32.22 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常山县社会经济发展较快,2005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36.10 亿元,城镇职工人均收入 2767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9元。常山县是浙江西部的主要门户,当地有比较厚重的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之后,常山县委、县政府在制订

33、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时,把科教兴县战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县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政策,资金等的多方支持,县政府非常重视常山高中段教育的发展,把建设常山县紫港中学作为政府2004年重点前期工程项目,现已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214.5 土地使用条件 项目建设用地已通过常山县国土资源局预审,符合常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学校规划建设方案各项指标符合省政府学校建设用地“双控”指标。4.6 政策法律条件:常山县紫港中学建设项目是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投资政策;符合省、市、县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常山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符合建设用地各项

34、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配套设施条件,政府部门重视、支持,资金有保障、技术有依托,项目的各项建设条件具备。同时,常山县紫港中学建设在常山县城北与常山县城南的常山一中遥相呼应,分布合理,故本项目场址选择不作多方案比选。22第第五五章 建设方案章 建设方案5.1 设计依据1、场址规划红线图2、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标准3、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4、砼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8、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J140-905.2

35、基本要求1、建筑等级:二级,耐用年限50年;2、结构形式:框架结构;3、耐火等级:二级;4、用电安全等级:二级;5、寄宿生比例:100%。5.3 功能分区:常山县紫港中学为寄宿制高级中学,其校舍建筑工程按三个功能区即教学科研区、生活区、运动区进行布置。235.4 建筑工程方案5.4.1 教学科研区:教学科研区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科研场所,是学校的主体,核心建筑。主要建筑物有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行政办公大楼。其功能构成如下:1、教学大楼教学大楼包括普通教室 65个,专用教室 16个组成。建筑面积10100m2,其中一期 7800m2,二期 2300m2。框架结构,四幢(四层)。教学楼功

36、能建筑面积构成表教学楼功能建筑面积构成表 单位:m2项目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辅助用房公共面积合计数量(个)651632单位面积909042合计面积5850144013441466101002、实验大楼由理化实验室、语言教室、电化教室、史地教室、阶梯教室、计算机教室、天文、天象馆及辅助用房组成。框架结构,3 幢(5 层)。总建筑面积 10400m2,其中一期7300m2,二期 3100m2。实验大楼功能建筑面积构成表实验大楼功能建筑面积构成表单位:m224内 容理化生实验室语 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史地教室阶 梯教室电 化教室劳 动技 能教室公共设施面积合 计建 筑面积数量(个)40662122建筑面积4

37、35054654620228620861258112610400说明:理、化、生实验室由 18个实验室、3 个实验演示室、3 个生物标本室、18个储藏室组成。电化教室由 2 个大型阶梯教室和电教器材储藏室(兼放映室、演播室、监控室、附属用房(兼讲师休息室、编辑室)组成。劳动技术教室包括教室、教具室、科技活动室组成。3、图书馆根据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图书馆藏书按学生人数每生 50册计算,学校藏书量为 16.5万册,其中闭架书占 30%,开架书占 70%。学生阅览室座位数按学生数的20%配置,座位为 600 个。教师阅览室座位数按教师数的40%配置,座位为 100 个。另外再设声像阅

38、览室座位 100 个。25图书馆内设藏书库、声像阅览室,普通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分类陈列室,配置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按学生总规模3000人,教师 240 人的标准建设,1 幢(3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3800m2,一期建成。4、艺术楼21世纪的教育将是人才和素质教育。艺术楼是全校师生的第二课堂,满足学生学习唱、跳、演、奏、弹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陶冶情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学生活动中心和综合艺术场所。包括音乐教室,乐器演奏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和舞蹈房等,一幢(3 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3500m2,二期建成。5、行政办公楼行政办公

39、楼包括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会议接待室,校史德育室,社团办公室,广播室,卫生保健室,办公用品贮藏室。一幢(4 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3300 m2,一期建成。行政办公楼建筑面积构成表行政办公楼建筑面积构成表单位:m2序号用房名称间数每间面积建筑面积备 注1行政办公室25307502教师办公室6030-6020003会议接待室32004校史德育室1150265社团办公室230606广播室120207卫生保健室230608办公用品贮藏室230609合 计33005.4.2 生活区生活服务用房包括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食堂及附属用房。1、学生宿舍:充分考虑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居住空间,为

40、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每幢宿舍安装磁卡公用电话,设公共厕所和盥洗间。学生宿舍按生均6m2指标,4 幢(4 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18000m2,一期建成。2、教师宿舍教师宿舍按教师总数的20%住校和 10%的值班教师配备,人均为 12m2,1 幢(4 层),框架结构,建 筑面积 1100m2。一期建成。3、食堂及附属用房学生食堂就餐容纳能力 3000人,设固定就餐座位 2000个。教师食堂就餐能力为 240 人。生活 附属用房包括商店、书店、洗衣店、浴室、邮政、储蓄、电脑房和其他服务用房。食堂及附属用房 1 幢(3 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10500m2,其中一期建27800

41、0m2,二期建 2500m2。5.4.3 运动区运动区建设体育馆 1 座(3 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5700m2,一期建 4500m2,二期建 1200m2。建设室外游泳池,健身房,乒乓球房,体操房,体育器材贮藏房。建筑面积5700m2,其中一期 4500m2。建设室外 400 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内设标准足球场,单双杠、跳远、跳高场地和投掷类的田径场地,以及篮、排球场15个。运动场总面积 37000 m2体育用房建筑面积构成表体育用房建筑面积构成表单位:m2序号用房名称一期二期合 计备 注1体育馆430043002健身房3003003乒乓球房1004005004体操房3003005体育器

42、材储藏房1002003006合 计4500120057005.4.4 建设教学辅助用房 2 幢(4 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000m2,二期建成。5.5 建筑工程特征 建筑工程特征一览表建筑工程特征一览表28单位:m2.m序号建筑物名 称建筑面积合计建筑占地面积合计建筑特征一期二期一期二期结构幢数层数1教学楼780023001010019505752525框架442实验楼730031001040014606202080框架353图书馆3800-38001267-1267框架134艺术楼-35003500-11671167框架135行 政 办公楼3300-3300825-825框架146学 生

43、 宿舍 180006000240004500-4500框架447教 师 宿舍 1100-1100375-375框架148食 堂 及附属800025001050026678333500框架1329用房9体 育 用房45001200570015004001900框架1310教 学 辅助用房60006000-15001500框架2411合 计53800186007240014640463017739-第第六六章 总图布置与公共工程章 总图布置与公共工程6.1 总图布置6.1.1 总图布置原则严格执行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严格贯彻执行浙江省学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节约用地。总图布置应因地制宜

44、,合理利用地形、地貌,适度超前。学校主要出入口位置不宜紧靠城市主干道,便于学生就学和人流迅速疏散。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园内建筑与校园外相邻建筑之间30的间距应符合城市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规定。校园布局应整体性强,建筑组合应紧凑、集中,力求具时代特色。校园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各区之间联系既方便又互不干扰。水、燃气、电力、通讯等敷设地下管线,按防火规范设置室外消防栓供水接口。校园绿化、美化应和建筑物协调统一。6.1.2 总体规划构思常山县紫港中学的总图布置,在总体规划设计上要充分体现现代化、生态化、人性化,充分体现尊师重教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学生好好学习,知荣耻,树新风,德、智、体全

45、面发展氛围,力求建设一个优良的集 文化素质,道德观念,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长于一体的校园环境。6.1.3 总体布局设想常山县紫港中学按照一次总体规划,一次性征用土地,分期建设实施的原则,学校总体建设规模60个班,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48个班,二期12个班。校园总体布局,按功能分区布置;教学区、运动场地区、生活服务区三个区块,形成校园内功能清晰,布局合理,整齐划一,安全整洁的基本格调。6.1.4 总平面布置常山县紫港中学校址北面临205 国道,西临城市规划道31路,均为城市主要干道,人流车流密集,不宜设置学校大门。学校的主出入口和次出入口设在地块的南侧的次干道上。主、次出入口设置缓冲带。学校四周

46、设置透式格栅围墙,良好的通透格调,给城市街道营造了良好的街景环境。透式格栅围墙的基本色调与街面建筑一致,与街景协调统一。学校临205 国道,设置 40多米宽绿化隔离带,保证校园环境安静。校园规划区原有水塘2 个,规划保留并修建荷塘,砌筑假山、石径,栽绿树,形成小桥、流水的优美校园环境。学校主入口处设置醒目、精致的校名牌;由主入口进入,为校园文化广场;校园主干道贯穿教学区、运动场、生活服务区;主次出入口均安装不锈钢伸缩门。在学校标志性的主题建筑文化广场上建设旗台和旗杆。教学区设在 校园中部,沿文化广场三侧分布。文化广场东侧,规划建设 3 层体艺楼和 1 层风雨操场;文化广场北侧,为5 层长条形实

47、验楼;文化广场西侧,布置4 层教学楼 4 座,行政办公楼和图书馆各 1 座。各大楼环抱学校旗台、旗杆,面对面建设,又将旗台、旗杆紧紧环抱一体,使人感到紧凑、亲切。机动车停放于行政办公楼前广场,机动车停车位24个。自行车停车位设2400个,停放于学生宿舍周边,棚架结构,对保持校园文明、整洁,发挥一定的作用。运动场地规划布置在校园东侧。400m标准跑道田径场和篮、排球场的布置方向以其长轴为标准,其长轴布置为南北方向。区块内,50米标准游泳池、羽毛球场等有序布置,体育室内用房32亦建设在该区块内,便于集中管理。生活服务区布置 在紧靠城市规划道路的校园西侧,并排建造 4 幢学生宿舍,与宿舍并排建造三层

48、 楼的食堂,将教工、学生餐厅、厨房、锅炉房、浴室、公共厕所和车库,全部包囊其中,便于管理,克服了分开建设浪费土地,规划凌乱的现象。6.1.5 竖向布置校园道路:为 保证学校安静环境,校园路网设计应按统一,安全、便捷、简洁、通畅的原则,遵循交通组织,合理分区,建设景观,营造绿化环境四统一 要求运行。本项目道路较为简洁、便捷。人流从学校主出入口进校,即可用最短的行程,分流将自行车送达车库停放,然后依次进入教室。学生上体育课,离开教室进入主干道即可直达运动场。学生上专业课或就餐、入寝,均可通过次干道,在较短的距离内,到达实验楼、食堂和宿舍。教师由次干道进入校园,即可进入办公楼。校园内的相互往来,其道

49、路距离,均为100m之距。室外管线布 置:校园内的水、电、燃气、通讯、信息、网络,均按地下管网设计。雨水、污水排放管道分别布置。在主干道北侧布置给水管道和供电电缆,主干道南侧布置通讯电缆和信息网络线路。燃气管道经次干道北侧直接接入食堂。绿化:学校的绿化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在校园的围墙内侧,主次干道两侧,三个功能区块四周,房屋四周和少量空地充分布置绿地,种植各种常青乔木、灌木、花木、草皮和各种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学习性的植物,让整个校园郁郁葱33葱,充满生机。师生们在一片绿色之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房屋朝向安排南北朝向,房屋间的间距应满足日照,采光要求。校园内道路应按无障碍设计。校园内

50、标高与周围建筑物现状和规划控制高程有合理的衔接。6.1.6 总图指标总图布置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备 注1项目规划用地面积m2146000合219 亩2代征城市道路及公共工程用地m229000合 44亩3实际用地面积m2117000合175 亩4总建筑面积m272400其中一期53800 m2,二期 18600m25建筑物总占地面积m219270其中一期14640 m2,二期4630m26运动场地面积m2370007绿化面积m2446948文化广场面积m242009道路面积m2483610车库、自行车库m2400011容积率0.6212建筑密度%16.473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资料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