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论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7633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论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设计)-论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设计)-论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设计)-论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设计)-论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初稿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初稿题 目 论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运用姓 名 教育层次 本 科 学 号 省级电大 山 东 电 大 专 业 土木工程 分 校 威 海 电 大 指导教师 教学点 文 登 电 大 目 录1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的现状1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概述52.1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定义52.2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52.3 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63 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运用83.1 PDCA循环模式的基本原理83.2 PDCA的基本内容84 实例PDCA循环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104.1

2、工程概况104.2 PDCA循环方法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10 1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的现状自1949年至1977年,我国所实行的质量管理基本上处于质量检验阶段。1958年我国曾开始在个别企业中推广使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管理,并取得过一些成绩。1978年开始,我国向日本学习全面质量管理,1979年成立了中国质量管理协会。1980年3月,国家经委正式颁发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大大加快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步伐。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成立了国家技术监督局。改革开放后,国家重视产品质量法制的建设,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8年又实施了建筑法。这些法

3、律的颁发,使我国质量管理法律体系逐步趋于完善。 目前,我国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方法非常丰富,可以分成四大类:第一类是一般技术管理方法,包括图纸会审、编织施工方案(即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复核等。第二类是试验方法,包括材料试验、施工试验、结构与构建试验等。第三类是检查验收方法,包括预验收、隐蔽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材料验收、设备验收等。第四类是管理技术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法、图表方法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等。以上各类方法如(图11)所示。表11 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阶段质量检测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时间20世纪2040年代20世纪4060年代20世纪60年代后主要特征

4、把关型挑出不合格产品预防型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攻型以防为主管理质量因素管理职能质量检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管理重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序质量工作质量管理对象检验能力工序能力工作能力管理范围管理生产的结果管理存在的质量问题管理质量的因素质量控制方法管理技术方法检查验收方法试验方法一般技术管理方法图纸会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技术复核预验收隐蔽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构建结构试验施工试验材料试验TQC方法图表法数理统计法优选法图11 质量方法控制系统图1979以来,我国建筑业取得很大发展。但是,我们要看到工程质量仍是薄弱环节,特别是集体建筑企业和农村建筑队,多是在国家建设规模膨胀期间陡然崛起的。即使全民所

5、有制大中型企业,由于用工制度改革,农民合同工和计划外农民工己占企业职工人数的一半左右。这些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国营企业中的农民工中间,质量意识普遍不强,技术水平一般不高,队伍素质较低。虽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建筑企业也推行了一定的质量管理工作,比如ISO9000质量体系的建立,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只重视书面资料的齐备,造成管理工作与实际效果的严重脱节。ISO9002标准在我国贯彻、执行已多年,近年来己有不少施工企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但一些施工企业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突出表现为:质量体系的运行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施工质量管理还在老模式下徘徊,工序质量管制不严,过程管理不规范,监督检查不

6、到位。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工程质量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质量通病屡禁不止,ISO9002质量保证标准未能真正贯彻。建筑企业质量体系在多数项目上未能得到真正有效运行,程序文件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正从传统的质量控制向全面的质量控制过渡,还没有摆脱传统的质量控制模式的束缚,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1)对质量的认识是狭义的质量概念,认为质量只是工程产品的“符合性”,即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程度,质量管理只是着眼于施工生产过程的“成品检验”和“中间检查”,忽视对建筑产品形成全过程的管理,缺乏抓控制、抓提高的具体手段。(2)质量职能和职责只有质量检验部门和少数技术员执行,缺乏

7、全企业的管理网络。对广大职工的质量教育只停留在口头质量动员上,只是领导者在安排工作时讲几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头禅。这样的口头禅年年都讲,但大多数群众很少去考虑本职工作和施工质量的联系。甚至至今大多数施工企业,特别是地方建工企业,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仍是“质量检验科”,没有一个抓广义质量的部门,召开“质量工作会议”,也仅局限于就工程质量谈工程质量。从管理的职能上,如何发挥政工、后勤、辅助部门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传统的质量管理无能为力。(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欠明确,质量工作存在盲目性。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便会互相推诿,设计部门说是施工部门的问题,施工部门又说是建设单位的问题,建设单位再

8、说是建材生产部门的问题,结果是一场踢皮球游戏;或只局限于处理现场的表面问题,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各部门都忙于“救火”,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或对己做过的事,时过境迁则无从谈起,今天发生在甲身上的质量事故,虽经过废品分析会、工程质量会等,形式上似乎对甲做到了“三不放过”,但过了一段时间类似的质量事故又在乙身上发生了。(4)管理部门缺少协调,强调纵向分工,忽视横向协作。表面看似乎“职责分明”,实质上是互相扯皮。这种现象在技术部门之间、技术与生产部门之间、技术与质量检验部门之间常常更为严重。例如:一次工程出了质量事故,设计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质量检验部门和材料供应部门都到了施工现

9、场,经过一场“舌战之后”,如果是其中一方面的问题,其他部门便都认为与己无关而自动退场,留下这个部门或者再加上一个技术部门收摊。这种在处理问题时把质量这个有机整体肢解的后果是:有些问题年年出现、年年研究、年年组织攻关讨论,但年年解决不了。(5)由于对工程质量的理解只是“符合性”,管理的结果只是维持质量,而不能提高质量。因此,我国的工程质量控制水平与世界上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应努力把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水平,从而使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2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概述2.1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定义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管

10、理的重要部分,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质量形成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所有偏离质量规范的现象,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通过检测特定的工程项目成果,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同时消除引起不利后果的原因。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是工程分项多、工程庞大、条件多变、原材料有多样性以及生产周期长,其实施过程具有:程序繁多、涉及面广和协作关系复杂等技术经济特征,故工程项目质量具有以下特点:(1)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复杂。项目建设过程就是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因而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对工程项目质量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2)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多。由

11、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必然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地质条件、设计、材料、设备、施工方法、管理、工人技术水平诸种因素,均会造成工程项目质量变异或事故。(3)工程项目质量水平波动性大。由于条件多变和施工材料的特性,使其生产过程不易控制,生产活动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故工程项目质量水平很容易产生波动。(4)影响工程项目质量隐患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和隐蔽工程多,只有严格控制每个工序和中间产品质量,才能保证其最终产品质量。(5)工程项目质量评定难度大。工程项目建成以后,不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可以拆卸开来检查其内在质量,如若在项目完工后再来检查,又只能看其表面,这样很难正确判

12、断其质量好坏。因此项目质量评定和检查,必须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否则就会产生项目质量隐患。2.2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和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施工质量控制必然是项目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环节。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就是按照项目施工顺序,制定工程项目质量规划, 运用PDCA循环方法,以及相应工程项目监控手段,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行控制。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13、。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2.3 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在工程项目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事前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严格予以控制,是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关键。2.3.1 人的因素人,是指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直接或间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都将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人,作为控制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

14、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在工程质量控制中,对人力资源的使用,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诸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2.3.2 材料的因素为杜绝不合格建材危害工程质量,要坚持材料准用制度。业主、承包商、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材料检验、监测人员都应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坚决堵死伪劣建材的销路,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所有工程用料、构配件均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现场各类材料应合理堆放、隔离、搬运和保管,以确保其适用性,保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标识,以确保对原物质质量状况的可追溯性。施工过

15、程中的半成品、成品的防护工作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搞好半成品、成品的防护与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将会大大减少施工故障,避免不必要的质量缺陷和经济损失,以及不必要的翻修,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2.3.3 机械的因素(1) 设备购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设备购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点:必须按设计的选型购置设备;设备购置应向质量管理人员申报,经审核后方能订货;优选订货厂家;签订订货合同;设备制造质量的控制;购置的设备在运输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包装和固定措施,防止碰撞损伤;加强设备的贮存、保管,避免配件、备件的遗失,设备遭受污染、锈蚀和控制系统的失灵。(2) 设备进场要按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

16、量的清单逐一检查验收,关键性大型设备,一切随机的原始资料、自制设备的设计计算资料、图纸、测试记录、验收鉴定结论等应全部清点,整理归档。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在安装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在设备安装检验合格后,必须进行试压和试运转,这是确保配套投产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3) 机械设备的选择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适用上安全、操作和维修上方便等原则。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要能满足施工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4) 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进

17、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2.3.4 方法和施工工艺的因素施工工艺和方法是进行科学施工的措施和手段。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施工工艺技术,包含施工项目整个周期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验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施工方法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18、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2.3.5 环境的因素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比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技术环境;施工现场作业面大小、劳动设施、光线和通讯条件等作业环境;以及邻近工程的地下管线、建筑物周边环境等。环境条件往往对工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对材料和构配件、设备辅以良好的保护措施,有利于保证工程的文明施工以及保护产品。恶劣的气候条件,将使保证工程质量增加许多困难。例如,地下水位高的地区,若在雨季进行基坑开挖,遇到连续暴雨或排水困难,会引起基坑塌方或地基受水浸泡影响承载力等;在未经干燥的条件下进行沥青

19、防水层施工,容易产生大面积空鼓;冬季寒冷地区工程措施不当,工程会受融冻而影响质量。因此,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的保证。3 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运用3.1 PDCA循环模式的基本原理3.1.1 PDCA的概念PDCA是英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总结处理)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有个设想,根据设想提出一个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一步一步地提高水平,把工作越做越好。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一般规律。PD

20、CA循环过程如(图31)所示。PDCA计划循环法,是美国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来的,称为“戴明循环管理法”。五十年代初传入日本,八十年代传入我国,开始运用于全面质量管理,现在已推广运用到全面计划管理,它适用于各行各业的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并逐步推广应用到工程质量管理。计划执行总结检查PCAD图31 PDCA循环过程3.2 PDCA的基本内容PDCA循环划分为4个阶段8个步骤,其基本内容为: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这阶段的具体工作步骤可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这一步要有重点地进行。首先,要分析

21、企业范围内的质量通病,也就是工程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次,要特别注意工程中的一些技术复杂、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项目,以及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材料等项目的质量分析。要依据大量数据和情报资料,用数据说话,用数理统计方法来分析、反应问题。第二步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这就是要召开有关人员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会议,绘制因果分析图。第三步是从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和图表;二是由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工人讨论确定或用投票的方式确定。第四步是针对影响质量主要原因或因素,制定改善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提出执行措施的计划,并预计

22、效果。在进行这一步时要反复考虑明确回答以下5W1H的问题:(1)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计划,采取这样的措施?为什么要这样改进?回答采取措施的原因(Why);(2)改进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What)?(3)改进措施在何处(哪道工序、哪个环节、哪个过程)执行(Where)?(4)计划和措施在什么时间执行和完成(When)?(5)由谁来执行和完成(Who)?(6)用什么方法怎样完成(How)?:PACD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拟定措施,制定计划执行计 划执行措 施调查效 果检查工 作标准化固定成绩遗留的转入下期图32 PDCA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

23、D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定的计划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认真贯彻执行。这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五步,即执行措施和计划。如何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认真贯彻执行呢?首先要做好计划措施的交底和落实。落实包括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和物质落实。有关人员还要经过训练、实习、考核达到要求后再执行计划。其次,要依靠质量体系来保证质量计划的实行。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将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哪些做对了?哪些还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这是管理循环的第六步,即检查效果,发现问题。第四阶段是处

24、理阶段(即A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阶段分两步,也就是管理循环的第七、八步。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上一步检查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修改相应的工作文件、工艺规程,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把好的经验总结起来,把成绩巩固下来,防止问题发生。第八步是把遗留问题,转入到下一个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PDCA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如(图32)所示。4 实例PDCA循环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4.1 工程概况该工程造价3342万元,为框架剪力墙结构,8层,主要设有变配电间、消控、监控室等。A公司承揽的工程项目主要有:土建工程、及排水、电气、

25、暖通、消防、电梯及相关的设备安装等。4.2 PDCA循环方法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建筑物的安危与寿命息息相关。因此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显得格外重要,采用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进行严格质量的控制,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下面以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为例说明PDCA循环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4.3.1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1) 混凝土质量改进控制过程如(图44)所示。P阶段比较成效C阶段分析原因发现质量问题实际情况制定措施和计划实施措施D阶段A阶段图44 混凝土质量改进控制过程图(2) 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目前使用

26、的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工艺设备先进的搅拌站生产的预拌混凝土。一些混凝土用量少或一时无条件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工程,才使用现场拌制混凝土。第一次PDCA循环第一阶段Plan(计划)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混凝土拌合物松散,保水性差,浇筑时难以振捣密实,容易产生离析现象。步骤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混凝土配合比没有经过认真测量、适配,材料配比不当,水灰比大,石子多,砂子少;使用的原材料不符合施工配合比的设计要求,水泥受潮,活性下降;骨料继配不符合要求;杂质多;搅拌用水不符合要求;砂、石中的含水率未被扣除或含水率测量不准;材料用量未经称重或称量器具未校正,误差大,导致材料用不符合配合比要求;外加剂称量不准,

27、添加顺序有误;质量管理不严,混凝土拌合时间不够,未搅拌均匀,造成混凝土匀质差,性能达不到要求。温差过大,现场混乱。如(图45)所示。混凝土不符合要求材料的因素人的因素操作水平差管理不严水泥质量不合格砂、石粒径不合格混凝土配合比不合格环境因素方法因素机械因素温差过大现场混乱水灰比有误外加剂掺量有误搅拌机出问题称量器具未校正图45 混凝土不符合要求步骤3:找出主要原因混凝土的质量在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配料计量三个环节的控制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原料质量的好坏,配料计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步骤4:针对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和计划)混凝土配合比应该认真设计和适配,以达到设计强度

28、和性能要求以及施工使用的和易性要求;确保混凝土搅拌的原材料质量,所有材料进场前必须出示合格证;水泥应有质量证明文件;砂,石级配要符合要求,含泥量应符合要求;堆场时应将场地基地清理干净,防止杂草、树根等杂物混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进料前要严格控制进料比例;外加剂用量必须严格按照经检验合格石块的掺用量加入,并按规定顺序及时间加入;严格保证搅拌时间,以使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混凝土运输时必须采用不易使混凝土产生离析、漏浆的运输工具。第二阶段Do(执行)步骤5:执行措施和计划,解决问题按照P阶段中的各项要求以及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流程进行施工。每道工序或分项工程均需按照PDCA循环进行管理,通过环节的质

29、量控制,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不断修正施工计划,使工程始终在工程管理的控制下。第三阶段Check(检查)步骤6:检查措施核计划的执行效果实行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及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各班组长带头进行自检自检不合格,不得转入下一道工序。班组长完成本班组任务后提供自检结果给项目部,并对本工序每步操作的自检记录存档。每一工序结束之后,由施工员和技术员组织相关的专业班组长对各工序进行互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填写互检记录存档。互检合格后,各班组与班组、工种与工种、工序与工序之间须按时进行交接。执行交接制度,明确责任。在各工种交接时,采取“工序交

30、接”制度,交接双方对上道工序的成品和设备须进行检查并实行书面移交手续。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发放下道工序材料制度,和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执行旁站制度和巡查制度质检员要求对重点工序的施工实行旁站制度和全天候巡视施工现场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协助本班组长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项目经理带领班子成员,每天下班前对工地当天工程全部巡视一次,发现问题填写“施工检查记录”;然后要求班组长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记录存档。对工程重要部位、施工容易形成质量缺陷的部位,技术组和质检部要进行全过程监督,轮值当班。保证本工序一次成功。第四阶段Action(总结处理)步骤7:总结经验,并整理为标准巩固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

31、,配料计量等环节都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对这些环节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搅拌的原材料质量,所有材料进场前必须出示合格证,注意施工现场的材料保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进料前要严格控制进料比例;混凝土配合比应该认真设计和适配,以达到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以及施工使的和易性要求。步骤8:提出执行对策中不成功或遗留问题转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经过第一次PDCA循环找到了混凝土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工程质量有所提高。通过这一次总结,巩固工程的质量,纠正了工程中存在的差错,改正了工程中的错误。但还遗留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其中浇筑后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就比较严重。第二次PDCA循环第一阶段Pla

32、n(计划)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浇筑后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步骤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工人操作错误材料用量用体积比代替重量比,导致材料用不符合配合比要求;称重工具使用前虽然经过计量部门检验,但使用中没有定期进行校核。混凝土浇灌地点没有检查坍落度。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有所损失,没检查到达浇灌地点的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振捣人员为经过专业培训,不能控制振捣棒插入、拔出的速度。浇筑后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室外温度过高。步骤3:找出主要原因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振捣过程中的漏振、过振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离析等现象;养护不好的混凝土强度低、抗裂性差;坍落度的检查不足等直

33、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步骤4:针对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和计划)材料的用量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严禁用体积比代替质量比。称重工具使用前要经过计量部门检验,使用中要定期进行校核。尤其骨料的含水率(特别是砂子)要经常测定,雨天施工更要增加测定次数,及时对水量做出调整。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用水量,在混凝土浇灌地点应检查塌落度,每班不少于两次。预拌混凝土要考虑在运输过程中的坍落度在设计值允许偏差之内。严禁在混凝土生产或使用过程中随意加水。加强混凝土振捣人员的培训,各部位要定人、定位。混凝土浇筑完工后,立即设棚罩防止曝晒开裂或雨淋失浆、待初凝后收浆后在覆盖洒水养护。夏、秋季节气温高于30时,混凝土施工

34、宜在夜间进行,以防止混凝土水分散发,使混凝土表面过早呈塑性状态。如(图46)所示。混凝强度不足材料的因素人的因素质量责任制没有落实质量意识不强水泥质量标号不够砂、石含水量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合格环境因素方法因素机械因素室外温度过高温差过大浇筑过快用体积比代替质量比搅拌机出问题称量器具未校正养护不够图46 混凝土强度不足第二阶段Do(执行)步骤5:执行措施和计划,解决问题按照P阶段中的各项要求以及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流程进行施工。在施工现场落实具体细节,确保准确执行计划内容。施工过程中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对人、机、料、法、环等因素进行控制,确保按照技术规范执行,确保各环节都合格才能转入下一个环节。针对现场

35、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不断修正施工计划,使工程始终在工程管理的控制下。第三阶段Check(检查)步骤6:检查措施核计划的执行效果实行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执行旁站制度和巡查制度第四阶段Action(总结处理)步骤7:总结经验,并整理为标准巩固加强人员的培训,明确责任,实行奖惩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加强管理,对加强质量意识;从原材料质量,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混凝土浇捣和养护的错误行为等几方面来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总之,通过第一次PDCA循环,我们认识了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整改,但是经过第一次PDCA后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我们进行了第二次PDCA循环,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解决。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通过两次PDCA循环不断向前推进,使工程质量得到提高,从而确保工程质量。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设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