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025021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 页数:223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技术系大纲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211005总学时数:51(理论34、实验17)总学分数:2.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技术系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课程性质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不仅在大、中、小、微各种机型上都配有数据库管理系统,而且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乃至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系统也大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因此数据库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建立关系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学会应用Access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二、基本内容和要求:1、关系

2、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基础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 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3 领会开发实例CMMIS教学内容: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 数据库应用系统3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4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概念5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实例CMMIS重点: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系统的组成、开发的一般方法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基础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Access的基本概念2 掌握数据库Access的基本对象和功能选项设置教学内容:1 关系型数据库Access2 Access的基本对象3 Access的功能选项设置4 理解Access的数据库

3、对象5 应用Access实现的CMMIS重点: Acces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构成,基本对象及其相关概念。3、Access数据库中的表对象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Access数据库中的表对象结构2 掌握Access数据库中的表对象属性设置,关联设置3 领会开发实例CMMIS中的表对象教学内容:1 Access数据库中的表对象创建及其结构设计2 表对象间的关联设定3 CMMIS数据库中的表结构设计示例4 在数据表视图中进行数据编辑、检索5 Access数据表数据的导入、导出重点: Access数据表各项属性的含义,数据表之间关联的含义。4、Access数据库中的查询对象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

4、1 了解Access数据库中的各种查询对象结构2 掌握Access数据库中的查询对象创建、属性设置3 领会开发实例CMMIS中的查询对象教学内容:1 设计选择查询2 选择查询的应用设计3 设计交叉表查询4 生成表查询、更新、追加、删除查询重点: SOL语言的基本知识, Access查询对象的创建与设计方法。5、Access数据库中的窗体对象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Access数据库中的窗体对象结构2 掌握Access数据库中的窗体对象创建、属性设置3 领会开发实例CMMIS中的窗体对象教学内容:1 窗体基本控件及其应用2 在窗体设计视图中设计窗体3 Access数据库中的图表窗体设计4 C

5、MMIS数据库中的其他窗体设计5 在窗体视图中操作数据重点:建立窗体的方法,窗体控件的作用及其设计。6、Access数据库中的报表对象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Access数据库中的报表对象结构2 掌握Access数据库中的报表对象创建、属性设置3 领会开发实例CMMIS中的报表对象教学内容:1 报表设计向导的应用2 报表设计视图3 报表基本控件及其应用4 在报表设计视图下设计报表重点:报表视图中可以完成的各种设计操作,报表控件的作用及其设计7、Access数据库中的页对象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Access数据库中的页对象结构2 掌握Access数据库中的页对象创建、属性设置3 领会开

6、发实例CMMIS中的页对象教学内容:1 利用页设计向导创建简单页对象2 页对象中的基本控件及其应用3 在页设计视图中进行页对象设计4 Microsoft脚本编辑器简介5 CMMIS数据库中的数据访问页设计重点:创建数据访问页的方法。8、Access数据库中的宏对象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Access数据库中的宏对象结构2 掌握Access数据库中的宏对象创建、属性设置3 领会开发实例CMMIS中的宏对象教学内容:1 Access支持的基本操作2 宏对象设计3 宏对象的编辑与修改4 宏对象的调试与执行5 宏对象的其他应用重点:宏建立、修改方法,宏在其他数据库对象中的调用方法。9、Access

7、的编程工具VBA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VBA程序设计基础2 掌握VBA程序程序流程控制3 领会开发实例CMMIS中的VBA对象教学内容:1 VBA程序设计基础2 程序流程控制3 VBA编程环境4 模块、函数与子过程5 调试与出错处理重点:程序设计语言基础,学会VBA结构控制语句。10、Access应用程序设计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常规算法程序设计2 掌握标签、文本框控件、命令按钮控件对象编程教学内容:1 常规算法程序设计2 标签、文本框控件对象编程3 对命令按钮控件对象编程4 对窗体对象编程重点: VBA结构控制语句实现常规算法,常用控件的基本属性和常用过程。三、实践环节和要求:1、创建数

8、据库表对象要求:练习各种创建数据库表对象的方法,编辑表对象的内容,确立表之间的关系,设立表视图的格式,进行数据排序和筛选。2、数据库查询对象设计要求:设计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生成表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删除查询3、数据库窗体对象设计要求:分别利用设计向导和设计视图进行窗体对象的设计和子窗体对象的设计,窗体控件的应用,练习利用窗体进行数据查看、修改、增加、删除、排序、筛选等操作4、数据库报表对象设计要求:分别利用设计向导和设计视图进行报表对象的设计和子报表对象的设计,报表控件的应用,熟悉报表预览、打印方法5、数据库页对象设计要求:分别利用设计向导和设计视图进行页对象的设计,页对象控件的应用

9、。6、数据库宏对象设计要求:宏对象设计、编辑、调试、运行。利用宏生成VBA程序代码。7、VBA编程与调试要求:熟悉VBA 编程环境,编写结构话代码和格式化代码。8、应用程序设计要求: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循环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对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控件、窗体对象进行编程。四、教学时数分配:关系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基础知识(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 基础知识(2)Access数据库中的表对象(2)Access数据库中的表对象(2)Access数据库中的查询对象设计(2)Access数据库中的查询对象设计(4)Access数据库中的窗体对象设计(4)Access数据库中的窗体对象设计(

10、6)Access数据库中的报表对象设计(2)Access数据库中的报表对象设计(4)Access数据库中的页对象设计(2)Access数据库中的页对象设计(2)Access数据库中的宏对象设计(2)Access数据库中的宏对象设计(2)Access的编程工具VBA(4)Access 的编程工具VBA(2)Access应用程序设计(3)Access应用程序设计(4)五、其它项目:无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本课程属考试课,考试方式为闭卷。2、习题:(1)在关系数据库中何谓数据元素?何谓数据元组?何谓关系?(2)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观点解释以下术语:对象、类、属性、事件、方法。(3)说明Ac

11、cess数据库对象中可以直接包括的Access基本对象以及这些对象的基本用途。(4)说明Access数据库对象结构组成中最主要的五个属性。(5)叙述Access查询对象的作用及其与Access表对象的差别。(6)列举Access窗体对象的三类显示特性,并分别说明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7)在报表对象中上设定“图片”属性的意义何在?3、能力培养要求:本门课程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综合实践,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的数据库理论和Access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4、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

12、:高等数学、VB程序设计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教育信息处理基础、信息系统设计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5、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数据库应用技术 李禹生、向云桂编著(2)主要参考书目:范国平 陈晓鹏.Access2002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2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211905总学时数:34(理论34)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课程性质心理学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来提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课

13、程的基本任务本课程旨在教授心理学研究中的一般性的知识和规律,传授增强心理素质的基本技能,以便为学习后续的相关课程打下基础,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心理学素养,而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从而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 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中的一般理论知识,包括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程序、研究方法,掌握心理与脑的关系,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以及人际交往心理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和特点,学习用心理学知识指导专业素质的提高,学会用心理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二、基本内容和要求:1、现代

14、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基本内容:1心理与心理学2心理学的流派3心理学的研究教学目的和要求:说出心理学的界定及其具体研究对象,了解心理学的流派、代表人物及基本理念,明确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叙述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及难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及基本理念。2、脑与心理基本内容:1脑的结构与功能2脑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认知、情绪、行为和人格)3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依据和途径教学目的和要求:基本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明确脑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密切关系,能举例说明脑与认知、情绪、人格以及行为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锻炼、睡眠、营养、烟酒、疾病、学习与记忆

15、在保护和利用大脑中的正副方面的作用。重点及难点:脑与认知、情绪、人格以及行为之间的关系,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依据和途径。3、行为动力基本内容:1需要2动机3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需要的含义,了解其特征、分类。记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并能做出简要评价。掌握动机的含义、功能和分类。记忆理解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基本含义。简述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简述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动机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本观点。重点及难点: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动机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本观点。4、认知过程基本内容:1

16、认知过程概述(注意)2感知觉3记忆教学目的和要求:知道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的基本观点;能说出注意的概念及其特征;领会影响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因素,并与课件设计密切相连。了解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掌握影响遗忘的因素,并能将增进记忆的方法有效地运用学习之中。重点及难点:领会影响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因素,影响遗忘的因素,记忆术。5、情绪基本内容:1情绪与认知2情绪与行为3情绪的调控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情绪的概念,了解情绪的分类;列举情绪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掌握情绪与认知、情绪与行为的关系;能简述健康情绪的主要条件,明确不良情绪的主要表现形态,学会情绪调控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情绪与认知、行

17、为的关系,情绪调控的方法。6、智力与创造力基本内容:1智力及其理论2智力测验3智力开发4创造力的培养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智力的概念,掌握主要的智力理论。能利用多元智力理论解释智力和个体事业成功的关系。了解智力测验的方法和智力测验结果的含义。明确智力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掌握智力开发的内容和主要方法。理解创造力的概念,明确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营造有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育人环境。重点及难点:多元智力理论解释智力和个体事业成功的关系,智力开发和创造力培养的方法。7、人格基本内容:1人格及其结构2人格的形成3健全人格及其培养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人格的界定,三种人格物质论,了解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掌握几种主

18、要的人格理论的要点,包括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个体建构论、社会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理解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的人所具备的人格特征和罗杰斯的人格理论观点;认识几种主要的人格测验。重点及难点:人格的概念和结构,健全人格的特征,健全人格的培养方法。8、个体心理发展基本内容:1心理的发展及其主要特点2认知和语言的发展3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4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教学目的和要求:能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能举例说明关键期的含义,阐述四个主要学派对心理发展的基本看法,重点掌握记忆、思维、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能举例说明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两者的辩证关系。重点及难点:关键期,个体心理发

19、展的特点,记忆、思维、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9、人际交往心理基本内容:1人际沟通2人际认知3人际关系4人际互动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人际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含义,记忆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简要说明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列举人际认知的主要内容,记忆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能举例叙述印象形成的主要心理效应。了解人际关系的内涵,叙述人际关系需要和基本人际关系倾向,能举例说明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掌握有人际关系测量法测量人际关系状况。能解释社会助长、社会惰化产生的原因,论述从众行为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明确心理暗示产生的影响因素,掌握形成合作与竞争关系的主要条件。重点及难点: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印象形成的主要心理效应

20、,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四、教学时数分配:1、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4)2、脑与心理(2)3、行为动力计(4)4、认知过程(4)5、情绪(4)6、智力与创造力(4)7、人格(4)8、个体心理发展(4)9、人际交往心理(4)五、其它项目:无六、有关说明: 1、教学和考核方式:本课程属考查课,考核方式为开卷。2、 习题:通过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自身的学习的生活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身心理素质。3、能力培养要求:本课程旨在教授心理学研究中的一般性的知识和规律,传授增强心理素质的基本技能,一方面使学生增强心理学知识的素养,另一

21、方面学习用心理学知识指导专业素质的提高,学会用心理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4、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学与教的基本理论、视听心理学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教育技术学导论5、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心理学基础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2)主要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认知心理学,John B.Best著,黄希庭主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人格心理学,Burger,J.M.著,陈会昌主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发展心

22、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211001总学时数:51(理论34、实验17)总学分数:2.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课程性质摄影技术与艺术是根据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专业所必备的摄影技艺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摄影技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合理地运用于摄影实践中。同时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要求摄影技术与艺术所涉及的理论和技巧十分广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使学生

23、在掌握摄影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充实数码摄影新理论、新方法。由于摄影技艺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实验课密切配合方能取得较好效果。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具有一般性、规律性的知识的归纳和讲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对新设备、新技术的适应是大有帮助的。二、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摄影镜头与成像教学目的与要求:着重阐述照相机镜头的成像原理,并且从多个方面介绍镜头的基本技术参数和与其相对应的图片质量的关系。1 掌握焦距的实用定义2 明确决定视角的主要因素以及与视域、比率、透视和景深的关系3 掌握标准、广角和长焦镜头拍摄画面的特点4 掌握不同画幅相

24、机间的镜头视角的差别5 按拍摄要求确定镜头参数和拍摄方案教学内容:1 焦距、视角和景深的概念 2 视角成像规律以及与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3 镜头的视角分类与换算重点:如何根据拍摄要求,选择适当的摄影镜头。(二)照相机的结构与分类教学目的和要求:着重阐述单反照相机的基本构成部分,并且分别对各部分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讲解。1 熟练掌握相机各装置的特点及调整方法。2 了解各种相机的特点。3 掌握常规的相机检验方法。4 熟练掌握正确的持机方式、胶片的装卸及相机的日常维护。教学内容:1 相机的主要装置、使用和检验 2 相机的分类 重点:如何对照相机各个部件进行调整,按照拍摄要求进行参数的设定。(三)数码

25、摄影系统教学目的和要求:着重阐述数码摄影系统与光学摄影系统的异、同之处。在光学摄影系统基础上,如何调整数码摄影的各项参数。1 掌握数码摄影系统与光学摄影系统的区别2 熟练掌握决定数码相机图片质量的主要因素3 熟练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教学内容:1 数码摄影的概念 2 数码相机的使用 重点:如何对数码相机各个部件进行调整,按照拍摄要求进行参数的设定。(四)感光胶片教学目的和要求:着重阐述了胶片的基本构成、照相性能以及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1 掌握胶片的使用特性2 掌握胶片的分类;明确色温对照片色彩的影响所在;3 掌握感光度、颗粒度、解像力、反差、宽容度等的基本含义和相互关系。4 掌握特性曲线,初步

26、学会分析胶片的特性5 熟练掌握在相机上装卸胶卷的基本技能。教学内容:1 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2 胶片的照相性能及内在规律3 胶片的使用重点:如何按照拍摄要求来选择胶片。(五)摄影用光教学目的和要求:着重阐述摄影用光的基本原理、灯具的特性以及光线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1 明确摄影照明的目的是为满足摄影的技术和艺术要求2 熟练掌握光的软、硬、方向等基本性质以及照明反差的控制。3 掌握光的六个基本因素的概念4 熟练掌握基本的布光要求及光比的计算5 熟练使用闪光灯教学内容:1 摄影用光的基本目的 2 光的性质与照明反差3 摄影用光的六个基本因素 4 三点式布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 闪光灯使用技法重点:摄影

27、用光的基本原理和调试方法。(六)摄影曝光控制教学目的和要求:阐述在摄影时的曝光控制。通过分析举例使得学生熟练掌握曝光量的调整原理和基本方法。1 掌握景物亮度和影像亮度与反差的关系。2 熟练掌握曝光与影像质量的关系;充分理解影响曝光量调节的主、客观因素。3 初步掌握室内、室外的曝光量的估算方法。4 熟练掌握机内测光系统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条件;掌握测光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 亮度和反差的概念 2 曝光的概念、曝光量的估算和测光系统 重点:在各种照明条件下,应当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来进行曝光参数的调整。(七)彩色摄影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阐述在摄影中常常用到的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在拍摄过程中,

28、如何利用现场条件进行创作。1 充分了解物体的色和光源的色的产生理论,掌握原色光和补色光的定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 熟练掌握色彩三要素的定义以及他们对图像的影响。3 熟练掌握不同色温照明条件下的图像色彩白平衡的调节方法及原理。4 能够在实际拍摄中充分应用色彩在不同组合条件下的表现能力,完成较高质量的图片创作。教学内容:1 光、色与彩色摄影原理2 光源色温与感光特性3 色彩的表现力 重点:根据掌握的色彩的基本知识,完成较高质量的彩色图片创作。(八)摄影构图教学目的和要求:阐述了在摄影中如何应用相机镜头的成像特性和摄影造型手段来构成一定的画面,以揭示一定的内容。使得拍摄的照片具有吸引力、耐看、能够

29、充分表达作者的表现意图。1 充分了解摄影构图中的分离与合成的概念。2 熟练掌握点、线、面、形状、影调、色彩这六个基本元素在摄影构图中的实际含义以及如何处理好这六者的相互关系。3 熟练掌握摄影构图中主体、陪体、背景、前景的处理方法和位置关系。4 能够熟练的灵活的利用所学知识,处理拍摄对象,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教学内容:1 摄影构图的基本元素2 摄影画面的构成和摄影构图的基本方法重点:在各种条件下,应当如何灵活利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摄影作品的创作。(九)暗房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作为选学内容。着重阐述了在摄影的后期处理中,黑白胶片的冲洗原理和方法以及黑白照片的放大处理方法。讲明了在冲印过程中,多

30、种因素会对冲印的结果造成极大的影响。1 深刻理解影响显影效果的四大因素及改善方法2 熟练配制所用的药液3 熟练掌握冲洗工具的应用4 熟练掌握底片冲洗和鉴定方法5 熟练掌握黑白相纸种类及特性6 熟练掌握放大机的使用要领7 熟练掌握相纸冲洗和鉴定方法教学内容:1 黑白胶片的冲洗技术2 黑白照片的印放技术重点:重点:根据掌握的冲洗和印放技术,完成较高质量的黑白摄影作品的创作。三、实践环节和要求:实验一 照相机的使用与维护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单反相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2 熟练掌握数码照相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3 熟练掌握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光圈、快门的参数调整与曝光量的关系。4 学会熟练的装卸胶卷。

31、5 学会常用的相机保养方法。实验二 人像的三点式布光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人像的三点式布光的方法。2 熟练掌握轮廓光、主光、辅助光的光比调整方法。3 熟练掌握常用灯具的特性。4 熟练掌握曝光参数的测定方法。实验三 翻拍摄影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平面素材的翻摄方法及要求。2 熟练掌握翻拍架的结构和使用方法。3 掌握正确的翻拍摄影曝光参数测定。实验四 彩色风光摄影实践实验目的1 掌握日光下的彩色摄影技术2 充分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使得作品从构图、曝光、用光、色彩及还原等各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实验五 黑白负片冲洗(选做)实验目的1 掌握黑白负片的盆洗方法及操作要领。2 通过实验理解四大因素对冲洗的影响实验

32、六 黑白照片的放大处理(选做)实验目的1 掌握放大机的使用方法。2 掌握放大时的曝光量的测试方法。3 掌握相纸显影、定影的要素四、教学时数分配:镜头与成像(3)照相机的结构与分类(3)相机的检验与使用(2)感光胶片(2)数码相机及数码摄影系统(4)单反、数码相机的使用(实验一)(4)摄影照明(5)人像三点式布光(实验二)(4)摄影曝光控制(6)彩色摄影基础(美术教育、艺术设计不讲)(4)摄影构图(6)翻拍摄影(实验三)(3)彩色风光摄影实践(实验四)(6)学生作品点评(3)五、其它项目:实践教学周教学安排摄影技术基础理论复习(3)现场命题拍摄及指导(5)现场命题拍摄及指导(5)平面图形处理软件

33、PHOTOSHOP(3)作品讨论(2)作品分析、点评(2)(现场命题拍摄及指导分为:建筑摄影、人物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和纪实摄影)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本课程属考试课,考核方式为闭卷。实验10%作品10%期中30%期末50%。2、习题:以实验报告,拍摄、冲洗、放大后的摄影作品为主。每章节留有部分复习题。3、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摄影技艺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能够在作品中体现出一定的艺术和技术水平。4、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影视文学与创作、视听教材设计与编辑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艺术基础(美术)5、教

34、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摄影技艺教程 颜志刚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2)主要参考书目:影视摄影技术(毕根辉 袁佳平著)摄影构图(郭艳民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下 中国摄影出版社拍摄技术百科 孟春 齐稚忠译 孟祥琳校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摄影爱好者实用指南 呈玉 著 中国物资出版社自然风光摄影指南、人物肖像摄影指南韩丛耀编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教育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211002总学时数:34(理论34)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技术系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教育技术学是在视听教育和程序教学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科的一个

35、新兴分支学科。它是信息科学技术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应用学科。它主要研究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有关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领域。课程的基本任务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入门性质的基础课,着重阐述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学科的性质和范畴,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等,目的使学生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框架有一个基本认识,并对该领越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准则等有一个基本了解。它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的基本要求a理解与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学科的定义及其特点;b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c基本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思想及研究方法。d掌握

36、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框架。e培养学习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兴趣和树立学习的信心。二、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体系基本内容: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2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知识体系3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规格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的涵义及其关系;基本理解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研究范畴;了解教育技术学的知识结构及学科的性质;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规格。重点及难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是教学重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是教学难点(二)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内容:1教育技术发展之概述2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

37、点且理解其对视听教育发展的意义;了解“程序教学”基本思想并说明它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意义;理解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轨迹;知道“电化教育”名称的由来;了解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重点及难点:重点:程序教学思想及国外教育技术发展轨迹(三)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1技术哲学基础2学习理论基础3教育传播理论基础4教育技术学的后现代观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基本了解教育传播的过程与要素;基本理解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的协调关系。重点及难点:重点:技术哲学基础和学习理论基础难点:后现代性(四)学习资源基本内容:1学习资源2媒体资源3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教学目的和要求:

38、了解学习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学习媒体的含义与分类;理解学习媒体的特性;掌握媒体选用的一般原则;了解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资源的含义和分类、教育信息资源(五)教学系统设计基本内容:1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和本质2教学设计观3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本质;了解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演变;了解教育技术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过程。重点及难点:重点: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和本质难点:课程设计(六)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基本内容:1教育媒体技术概况2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概况3信息技术教育概况4现代远程教育概况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

39、未来趋势;掌握教育软件的概念和类型;了解教育软件设计的基本流程;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史;能阐述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基本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领域。重点及难点:难点: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七)教育技术与知识管理基本内容:1知识和知识管理2知识管理原则与工具3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知识和知识管理的含义;了解知识管理的原则;了解概念地图且学会绘制概念地图;了解知识管理在教育技术领域的运用与意义。重点及难点:重点:知识的含义与知识管理的含义;概念地图难点:知识管理在教育技术领域的运用与意义(八)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基本内容:1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40、的发展前沿2教育技术研究热点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目前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基本了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前沿。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四、教学时数分配: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体系 (4)2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4)3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4)4学习资源 (2)5教学系统设计(4)6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8)7教育技术与知识管理(4)8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4)五、其它项目:无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本课程属考查课,考核方式为开卷。平时60%,期末论文 40%。2、习题:习题在于促进学生对教育技术问题的理解而非机械记忆,且锻炼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习题布置每人23篇小

41、论文,小组报告23个专题。3、能力培养要求:该课程在传达基础知识和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应逐步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信息能力;并培养他们对专业领域的兴趣点,以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4、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5、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教育技术学 何克抗 李文光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1版(2)主要参考书目:尹俊华等.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版(美)巴巴拉西尔斯等.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乌美娜等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南国农

42、,李运林.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章伟民,曹揆申.教育技术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传播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211006总学时数:34(理论34)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作为一门边缘学科,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传播技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问世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传播学,如今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传播理论是构成其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基本任务传播学原理

43、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将关于人类传播的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技术实践领域及促进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同时为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a、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传播、系统、信息、符号与意义、媒体 、环境等;b、了解传播学的发展历程;c、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d、对几种主要的传播模式进行述评;e、阐释几种基本传播类型;f、了解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g、初步培养学生将传播理论应用于教育技术实践的能力;h、培养从事传播理论本土化探究的兴趣。二、基本内容和要求:(一)绪论基本内容:1传播的含义与类型2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3传播学发展历程4传播

44、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传播基本概念和类型;了解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基本了解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了解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施拉姆对传播学所做的贡献;理解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重点及难点:重点:传播的含义与类型难点:传播学四大先驱和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二)信息、符号与意义基本内容:1信息的概念2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3符号与意义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信息、符号和意义的含义;掌握象征符的特性;基本了解信息化社会的特征;掌握人类语言符号的基本特性及语言的误用;了解非语言符号的在人类交流中的作用。重点及难点:重点:符号的含义;人类语言符号的基本特性及语言的误用(三)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基本内容:1传播过程要素分析2经典的传播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资料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