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黄土高原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模式 摘要:定西市土地资源类型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域类型。从定西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现状以及近年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变化分析,近年来,以农业用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耕地、未利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逐年外流, 耕地每年外流的幅度最大; 林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迅速增加, 林地每年的增加幅度最大;园地和牧草地的变化不明显. 据此认为, 定西市在今后的土地利用过程中, 应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耕地数量减少, 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保持或增加现有林地, 适当供应建设用地.关键词:定西市 土地利用模式 模式变化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
2、会生产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问题,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 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状况,对具有类似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地区也有借鉴意义。同时一定时间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区域空间上的置换与更替, 是实现土地利用动态优化配制的重要前提与途经。 然而在近年来,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兴起, 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 使得对土地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利用的逆转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 严重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因此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
3、化是研究一个地区自然条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结构及其优化配制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区域产业布局、土地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一、定西市概况1、地理概况定西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取“安定西边”之意,是一片古老、广袤、神奇的土地。全市总面积2.033万平方公里,现辖安定区及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1区6县,119个乡(镇),常住人口293.51万人。总耕地面积770.2万亩,农民人均2.9亩。全市海拔14203941米,年降水量35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7,无霜期140天。定西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是黄河上游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
4、和辛甸文化。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同时还是甘肃省会兰州市的东大门,距兰州市仅98公里。陇海铁路和310、312、212、316国道穿境而过,特别是近年来,宝兰铁路复线的建成和兰定、兰临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定西“兰州门户”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由于气候比较干旱, 水资源比较欠缺, 定西市经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进入21 世纪后, 定西市根据其独特的气候和自然条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 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 再加地处南北交通运输的必经之地, 近年来又被纳入了兰州市都市圈, 这些都为定西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也使本区域内的经济结构发
5、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定西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2、土地利用概况 从图1 可以看出: 到2007 年底定西市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达到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1. 63% , 未利用地为18. 37 %. 在已开发利用的土地中, 耕地面积最大, 为669 661 hm2 ,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 09 %;其次为牧草地和林地, 面积分别为502 780 hm2 和338 545 hm2 , 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5. 59 %和17. 23 %; 园地面积最小, 为1 609 hm2 , 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 08 %.图1 2007 年定西市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 由于生态环境所
6、限,定西市土地的利用任以耕地为主。主要原因有:1、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气候干燥,经济不发达,其他类型的用地开发不完善;2、自然条件不很适合农作物生长,耕地质量差,粮产量极低,需要用大量的耕地播种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同时,相比其他黄土高原区,这里的自然条件更加恶劣,土地利用率极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退化的问题日益困扰着定西经济的发展。二、定西市土地利用变化1、定西市1998-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表1. 1998- 2007 年定西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地区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居民点工矿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用地安定区1. 514 0.00
7、0 - 13.836 0.644 - 0.047 - 0.334 0.712 1.398通渭县1. 013 -1.930 - 9.108 -0.103 - 0.004 - 0.405 0.664 0.185陇西县1. 062 -0.020 - 23.684 1.413 - 0.133 - 0.659 0.418 0.076渭源县0. 881 0.000 - 2.163 -5.658 - 0.242 - 0.042 0.234 0.240临洮县0. 464 -0.484 - 8.017 1.397 - 0.304 - 1.744 0.632 0.740漳县 1. 823 0.017 - 1.30
8、0 -0.306 - 0.110 - 0.005 0.040 0.030岷县 1. 922 0.000 - 3.771 0.000 - 0.111 - 0.192 0.031 5.201注: 数据来源为1998- 2007 年定西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统计数据. 表中数值为正表明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负则表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流向该土地利用类型.2、定西市安定区2005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2、 2005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表单位:公顷地类2005年现状面积占面积比例2009年现状面积占面积比例农用地耕地152494.2254.36%162356.359.72
9、%园地75.660.03%18.940.01%林地66261.4923.62%77032.9128.34%牧草地26144.129.32%2773.611.02%其他农用地35535.4912.67%29673.6610.92%合计280510.98100.00%271855.42100.00%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9444.5983.97%13388.9284.03%交通水利用地1358.4312.08%1800.8011.30%其他建设用地445.153.96%744.574.67%合计11248.17100.00%15934.29100.00%其他土地水域2487.283.45%1946.
10、362.53%自然保留地69655.3196.55%74856.3197.47%合计72142.59100.00%76802.67100.00%全区总面积363901.73-364592.38-数据总结 定西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与差异对比:(1)农用地耕地:其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使耕地减小所致。由于2009年全国二次土地调查时对耕地的认定口径较原来不同,导致从2008年到2009年耕地突然增加。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田坎系数的减小造成耕地面积增大。园地:减少的原因是:由于干旱不适宜果树的生长,部分枯死。二是由于品种单一、产量不高,农民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发生经济转型。林地:其增加
11、原因:主要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大面积荒山造林所致。牧草地:其减少原因:主要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地类分类不同,部分转为林地、自主开发等。其他农用地:2005年变更调查面积为35535.49公顷,2009年变更调查面积为29673.66公顷,减少面积为5861.83公顷。主要原因是田坎系数的减小所造成。(2)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城镇用地增长较快。(3)其他土地2005年变更调查面积为72142.59公顷,2009年变更调查面积为76802.67公顷,增加面积为4660.08公顷。其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对地类分类不同,使自然保留地增加。三
12、、小结1、定西市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引导和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影响下, 其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林地面积迅速增长, 居民点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也不断增加, 耕地和未利用地逐年减少, 并且减少幅度较大, 园地、牧草地、水利设施用地变化微略.2、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近几年,定西市的退耕还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但由于耕地向其他用地流出的程度较大, 因此, 在今后的土地利用过程中, 必需严格控制耕地数量不再减少, 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保持现有林地, 暂缓实行退耕还林,适当供应建设用地, 不能以盲目的扩大建设用地的增量来换取经济发展的低水平、粗放性增长.3、今后在开展土地利用研究时, 应充分考虑行政区划变动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对定西市土地利用的影响。4、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在保证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