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980589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经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被批准为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编号为201112189。课题主持人为罗润芝,系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专任教师,高级工程师、讲师。自课题立项以来,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工作,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向各位领导、专家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述(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选择课题的背景和动因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技

2、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的使命,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质的训练,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2002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

3、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研究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互利共赢,共育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值得研究。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并且也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成效。但是本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可谓“叫得响,落不实”,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不能积极参与,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状况;合作只是停留在文件协议上,企业全程参

4、与人才培养不够,校企合作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对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作用有限;合作程度不高,停留在表层,合作模式单一,缺乏长远规划和深度合作内容,这些问题反映出在我国高职教育中,还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很多研究者引介推广国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先进经验,但是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地区差异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不能照搬照抄。所以深化和完善符合本地区和本校特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产生于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其研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多

5、年以来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因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教育的使命出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职业教育冲破了校园的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产生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为学校、企业以及政府

6、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更加广泛、 深入、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联系,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讲,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如果得到应用,将产生如下的积极意义:(1)促进校企合作有效机制的建立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从本课题研究成果中,选择适宜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建立更加有效地校企合作机制,营造良性、稳定、可持续的校企互动环境,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实现校企双赢。 (2)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本课题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要求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聘请企业

7、领导、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交流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校企对接,这将大大促进高职课程教学的改革,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育价值和效率。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率的提高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将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些工作实践经历使毕业生真正能适应企业

8、需求,成为企业乐于接收、愿意重用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在人才市场上占据优势,帮助他们顺利就业。(4)缩短人才的培养周期随着校企合作的开展,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真对性更强,实现了供给与需求、培养与就业的统一,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情况下,大大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如有些专业采取定岗实习实训,学生经过两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训课程培养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水平非常认可,第三学年学生便可上岗工作,享受见习期工资待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与考核,可使学生将学习与实习在学习期间一并完成,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二)课题研究概念的理解与研究的依据1、概念的界定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其特点是以适应社会

9、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的内容体系,以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为主导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类别与层次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也就明显不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于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 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它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也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中心”培养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0、“校企合作”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它利用校企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广义的校企合作包括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而本课题研究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即合作教育,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中进行的合作,研究围绕合作教育进行,即如何构建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落脚在人才培养,体现的是教育价值,不把

11、关注点放在为经济利益而驱动的校企合作。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它实际上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办学的一种发展样式,是在社会教育和培训合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2、课题研究的依据(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双元制教育理论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最早产生于19 世纪末

12、的德国,1897 年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形成年,由于这种双元制的实质就是校企合作教育。到上世纪中叶,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高效率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各国纷纷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并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晰学校与生产部门合作中,各自必须例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从而使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法律责任。众所周知的德国“双元制”,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德国工业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根本内涵与精髓是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成长。而校企合作是目前实现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最好途径。高职院校展开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应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状况,按照企业部门和学校的安排

13、实施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操作培训的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一般学术型教育的核心特点。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职业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职业院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必须自觉地将校企合作列入学校的办学方针,扎扎实实地开展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拓展校企合作之路,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劳动

14、结合得更为紧密。(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依据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和职业院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一直是我院办学的重要理念之一,我院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教职成【2011】12号文)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我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各系部都积极探索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活动,并成为对专业部、教研室、老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15、这样既保证了我们选题的正确性,又保证了研究方向的正确性以及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成果的可靠性。本课题有足够的研究人员和研究力量,课题负责人罗润芝和主研人员王景慧、刘英梅已完成了“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作用与影响研究和高职院校学生化工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等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材料,他们取得的科研成果在社会上得到了良好的评价。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成员都是多年从事一线高等职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3人,所有人员年龄均在45岁以下,是一支年富力强的科研队伍,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团队半数以上为双师型教师,课题组负责人罗润芝是

16、高级工程师,曾在企业工作多年,有参与校企合作的实际经验,王景慧、刘英梅等课题组核心成员有很强的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能力,在工作中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在推进全校的课程改革和校企合作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研究成果。(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1、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要构建起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

17、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课题组将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的深入调查,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实际,提出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提供解决方案,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互相联系的4个方面:(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

18、方面的调查,了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中的原因(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针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思考,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对于政府、学校和企业提出对策和建议(4)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在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探讨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组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以及对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对校企合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校企合作实践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如下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

19、国家教委、教育部及劳动部相关文件进行广泛的收集,从图书馆、 电子期刊及互联网上对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有关文献进行查阅、收集、分析、综合、加工、整理。2、调查研究法 本课题通过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数值上的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3、比较研究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参考有关行政管理学、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探索规律、借鉴有益经验。为本课题研究的深化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4、案例研究法 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企业合作教育

20、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总结归纳,从而进行模式构建。5、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中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撰写有关论文,提升到理论,揭示规律,深化研究,指导实践。(五)课题研究的过程(1)选题,查阅国内外有关校企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资料;(2)研究设计和制定研究计划;(3)对国外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比较研究;(4)调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5)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5)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对策,并撰写相关论文;(6)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一份研究报告;(7)提交结题申请。具体步骤如下:(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1进行前期论证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学习,成立课

21、题研究小组,拟定方案,确定任务分工;2、撰写开题报告。(二)实施方案阶段:(2012年1月至5月)1、依据课题的总体构思和各自承担的任务,具体实施;2、撰写阶段实验报告、经验论文、个案分析。(三)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6月至7月)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2、收集、编印成果材料,邀请专家鉴定。二、研究取得的成果 为了解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施情况,课题组成员做了广泛的调研工作,选择了河北地区开展校企合作具有示范作用的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和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高职院校以及河北省内2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布于沧州、唐山、衡水、保定及石家庄等地

22、区)作为调研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对校企合作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与分析。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目前校企合作基本现状,找出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与方案。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对这些学校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有密切关系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办学理念 在办学理念方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手段,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理念;唐山工业

23、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唐山工职院)以“融入曹妃甸,服务新唐山”为办学理念;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的办学理念;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融于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以“学以进德,工以养技”为办学理念;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以“工学结合,厚德强能,根植一线,服务社会”作为办学的理念。从上可以看出,这些院校的办学理念无一不从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通过对于学校有关领导和师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显示: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部分受访者对学校的重要意义比较了解,绝大

24、部分受访者认为高职校企合作更能给高职发展带来许多现实利益。在回答“您认为校企合作制度能否给高职院校带来现实的好处”这个问题时,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非常赞同”“比较赞同”和“赞同”,仅有不到5的受访者认为“不太赞同”和“很不赞同”。这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识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回答“您认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否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最主要的发展动力之一”的问题时,有91.5的受访者选择“是”。 这都体现出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的普遍重视。 2、专业建设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适应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并且依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确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25、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河北省以钢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产业群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进行专业设置,形成以工为主,工、管、经、文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机制灵活,为适应唐山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由最初的9个专业发展到目前招生专业36个,形成了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市场变化”,建设了依托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29个专业,其中,装潢艺术设计和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农业技术类、畜牧兽医类、艺术设计与传媒类、自动化类、机械制造类、汽车类为骨干的12个专业群近50

26、个专业;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遵循工学结合和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教育规律,建设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建筑技术、信息与软件开发、生物制药、动漫与艺术设计、经贸管理、服务类等21个专业群。在专业建设方面,这些院校依托多年办学过程中积累的优质资源,优化整合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相适应的高职专业结构,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这些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初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坚持“引培并举”的原则,高级职称比例达到

27、42.1,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49,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84,外聘兼职教师101人,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库。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拥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校外与企业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实训基地100余家。学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和完善人才引进(聘用)工作的决定,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尤其注重引进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学院担任专任教师,先后聘请了118名既有实践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一线教学。增加双师素质教师数量,具有“双师”素

28、质的专业教师占87%。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重在培养,积极引进,改善结构,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以建立高素质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双师”比例达到73.24,建立了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库,拥有长期稳定的兼职教师515人,专兼职教师比例1:0.698。衡水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内培养和校外引进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兼职教师和双师教师比例逐年提高。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2003年以来,学院出台了师资引进暂行规定、关于教职工进修的管理规定、专业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和骨干教师选拔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有关文件,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的“外引内培”工作的力度。经过

29、多年的努力,学院已经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队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了“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初步建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截至2011年9月,学院双师素质教师290人,75.9%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 4、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对此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为表述方便,把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称为“一类”院校,把河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称为“二类”院校,把已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其他院校称为“三

30、类”院校。现将调查结果简要汇报一下:表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统计 院校类别合作方式一类(%)二类(%)三类(%)“订单”培养 90.6 88.675.4共建校外实习基地86.880.273.5产学研结合60.848.436.8引企入校40.233.420.2合作建立校内职工培训基地40.233.320.2其他(如集团方式等)10.69.38.2表1数据显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以“订单”培养和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为主,其中产学研结合即发挥学院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参与中小型企业科研课题研发,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专业技术难题和引企入校、合作建立校

31、内职工培训基地的实践欠缺一些。表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情况评价 院校类别合作评价一类(%)二类(%)三类(%)关系紧密,成效明显 376 23.316.5关系一般,主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43.238.2403有名无实、无实质性合作5.620.123.4合作艰难,企业无积极性13.618.419.8表2数据显示,目前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整体情况,一类院校校企合作情况好于其他两类院校。表3目前企业与职业学校已经开展的合作有(可多选),该项调查是对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内容的调查,调查了21家大中小型企业。合作内容合作数量合作内容合作数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基地18为学校提供先进设施和设备1为教师提供

32、实践机会4与学校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技术咨询2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3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0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4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5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8企业为学校师生做专题讲座5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2暂时没有建立任何合作关系1向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1空选0另外还对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企业接收高职生顶岗实习实训做法一项中,6家空选。在其余14家企业中,选择学生顶岗,师傅指导的10家,选择学生旁观为主,师傅操作示范的10家,选择接纳学生实习,随意安排的3家,选择学生顶岗,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的1家;同时选择、的各2家,选择的1家。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

33、、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课题组了解到这几所院校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和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各个专业都推行了“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特殊“定制”的规格,一定的数量,提前预订毕业生,企业出资用于学生的学费补贴、奖学金等,并参与课程的共同开发和教学管理,多家企业出资设立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如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与河北华晨药业公司、河北冀春集团、唐山三友集团联合培养,选拔并组建了“华

34、晨班”、“冀春班”和“三友班”,像这样的班在全院已达20多个。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级高职骨干院校,办学实力雄厚,校企合作成绩斐然。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由学院领导与多家骨干企业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并牵头成立了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积极推进以“双证制”及“定单培养”等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主要培养模式有:“订单”培养: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实现招生、实习、就业联体同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专业课由学院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

35、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实现“走岗认识实习、贴岗专业实习、顶岗生产实习”,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实践机会,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引企入校:引进企业到学院建设生产车间,学院在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等方面给予支持;学院借助企业生产环境和技术指导,组织专业实习,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 教师与师傅合一, 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使学生提前接触生产过程,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河北省化工医药

36、职业教育集团,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创新为牵引,探索创建“三对接,五段式”、“工学交替,产学一体”、“工学合一,学做一体”、“三对接,三段式”等多种特色鲜明,充分体现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是省级高职教育示范校,大胆探索校企合作的实现方式,实行了“引企入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人在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办急需专业,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

37、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是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类、自动化类、汽车类等专业群校企共办长城汽车订单班,并面向其它专业开设长城汽车辅修专业,校企融合共育人才。5、实训基地建设对六所学校的调查显示,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这些院校在“十一五”期间成果丰硕,形成了校企投资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各系分别建有综合实训基地、机电实习厂、数控实训中心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了“前校后厂,产学一体;贴近区域,开放办学”的集团化办学特色。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的“厂内基地”已达6

38、0余家,其中2个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化工行业高级技能人才实训基地,8个专项技能培训基地,21个实训中心,111个实训室,1个河北省高校生物反应器与蛋白类药物开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校外与企业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实训基地377家。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现有71个各类校内实训基地(实习车间、实训室),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70个。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与300余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建设了保运集团驾校、鸿运汽车维修厂、旭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兽医院、植物医院、锦

39、程酒店等“校中厂”,在长城汽车、中铁生态园、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建设了“厂中校”,与中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中铁生态园的协议,依托中铁生态园1000亩土地及其产业化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公共实训基地。 沧州和衡水两家职业技术学院也都建立了多家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调查发现,由于不同的高职院校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各自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也不相同。有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又有学校主导的实训基地和企业主导的实训基地及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不同形式的培训基地优势互补,不可替代。(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虽然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0、但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现将存在的问题简要归纳如下:1、合作层次不高,深度不够被调研的高职院校,都与企业开展了合作教学,有的学院校企合作的企业数目达数百家,但是这些合作大多处于较浅层次。一些院校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意识淡薄,没有把它上升为一种学校办学模式的高度来认识,合作的意识不强,合作的诚意不足,合作的力度不够。常见的表现为“以工代学”,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校企合作”,最常见是“放羊式”的顶岗实习。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往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只对能立即带来利益的成熟技术感兴趣,没有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

41、价值链中,不能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任务。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和义务,仅止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捐赠、赞助等层面上,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大多数企业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派出少数实训指导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大多仅限于对企业设备和流程的认识与熟悉,不正式顶岗工作,现场实习、实训时间短。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体现优势互补、紧密合作的“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需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校内外生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基地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校外培训基地学校参与不够,完全是企业主导,许多合作企业由于各种考虑,不支持学校派出人员深入

42、生产车间,最多也只是在相关人员的引导下对企业有关技术进行了解,对于专业教师技能的提高并无多大裨益。 而校内培训基地,企业参与不够,企业全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不够。校企相互合作,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师资交流、实训实习的长效深层合作还相当欠缺。校企合作大多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达不到“校企共育人才”的要求。顶岗实习虽在某些院校已有开展,但力度仍然不够,过程监控性不强。同时顶岗实习工种较为单一,技术含量不高,顶岗实习内容与培养目标要求不相符合,实效性不强。2、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长效合作机制(1)缺乏法律和政策保障。国家虽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但地方政府并未在

43、职业教育法允许范围内制订具体实施条例,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对企业的利益保护不够。缺失强制企业参与教育的相关法律,校企合作处于教育主管部门倡导、高职院校自发的状态,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的多,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减少部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分解办学成本,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一些,而企业为校企合作要分担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政府又没有强制要求,参不参与关系不大,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也得不到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激励。,校企合作缺乏激励政策和法律保障。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缺乏激励政策,在当前人才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被调研的高职院校目前进行校企合作大都是

44、学院自己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寻求教育合作伙伴,从企业方面分析,多数企业只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注重人才培养,他们更看重与普通高等院校特别是名牌院校的合作,由于技术引进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与名校合作带来的声誉度。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缺乏动力,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投资,使许多校企合作项目成为学校的“一头热工程”, 校企合作“叫得响、落不实”。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缺乏长效机制。(2)政府宏观调控不力。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角色定位不明确,组织协调职能发挥不到位。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宏观调控(包括组织、领导、保障

45、与统筹规划、监督方面)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目前,各级政府尚未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造成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协调,校企合作主要靠“关系和信誉”建立、维系,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3)校企合作缺少组织和领导保障。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领导,没有建立合作指导和管理机构,没有成立由学校和企业领导共同参加的校企合作委员会。由于缺乏组织上的保障机制,各系部、各处室就不能按照学校统一布署,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从建立符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以及项

46、目评估和反馈体系。3、校企合作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用有限高职院校虽然对校企合作持积极态度,但很多学校缺乏战略眼光,看重的是企业的资金投入以及合作所带来的招生宣传效应。部分院校在校企合作对象的选取上没有结合自身专业设置的实际仔细考虑,有些企业在提供实习岗位方面,多属于技术含量低的“劳力型”岗位,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型”岗位则很少提供,在实践经验传授方面,缺乏师傅的真传,多数学生在实习之后,对岗位技能只能达到肤浅了解的程度,实习难以达到真正锻炼专业技能的预定目标。目前很多的校企合作中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和交流不够,教师很难深入到企业生产现场,企业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很少,对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47、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指导和参与缺失。这样校企合作就很难起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应有作用。4学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缺陷高职院校难以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主要原因还是高职院校自身实力不强,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不明显。学校自身的科研能力比较弱,专业建设缺乏内涵,对市场发展的信息不够通畅,师资水平不高,教师专业知识不能适应技术发展,教材内容落后,从而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人才培养水平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开展。(1)专业设置和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不少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不紧密,高职培养的毕业生,高

48、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特色不明显,还体现不出不可替代性。(2)课程开发多数还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高职课程的改革要体现职业知识的科学性、专业性、发展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真正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实训条件仍需改善。实训基本条件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只有部分专业能做到“边做边学、学做合一”。实训场地不足,无法满足生产性实训的需要。具有生产性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功能的设备不足,不能吸引企业来校开展合作,这也是当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层次普遍偏低、深度不够的重要原因。(4)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虽然调研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已占很高的比率,但其中很多是仅参加一次培训、考取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就成为“双师”的,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建筑节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