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979127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件2 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二一四年六月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I编辑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发展背景2第一节 发展现状2第二节 发展环境2第二章 总体思路4第一节 发展思路4第二节 主要目标6第三章 空间布局与分类推进8第一节 空间布局8第二节 分类推进9第四章 发展导向及建设重点10第一节 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10第二节 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14第三节 现代物流集聚区21第四节 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24第五节 新型专业市场(群)25第六节 其它类型集聚区28第五章 扶持政策31第一节 财政政策31第二节 投融资政策32第三节 税费政策32第四节 用地政策

2、33第六章 规划实施保障34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I编辑前 言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是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技术和模式,促使同类或相关服务业企业在一定空间区域内集聚互动,形成具有较好资源整合、服务共享性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服务业企业集群,具有布局相对集中、要素资源集聚、服务功能集成、产业特色鲜明等特点,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组织方式。加快推进集聚区建设,有利于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扩大服务业产业规模,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整合产业发展资源和优势,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集约化、

3、高效化利用;有利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阶段,对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推进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主战略和“5个100工程”的顺利实施,也有着极为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省集聚区建设,走出一条符合省情实际具有贵州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发展和后发赶超之路,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29号)、贵州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第一章 发展背景第一节 发展现状“十二五”以

4、来,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强省、城镇带动战略的强势推进和“5个100工程”的深入实施,在我省区域性大中城市和重点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等区域,初步呈现服务业加快集聚发展态势,为推进集聚区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小孟工业园、安顺夏云工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研发、检测、培训、数据服务等相关生产性服务企业和机构;贵阳清镇、兴义顶效、遵义虾子等地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集聚效应的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等;贵阳市观山湖区、白云区、花溪大学城等区域,金融商务会展中心、动漫基地、研发基地和软件产业园初具雏形;在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等资源富集区,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保

5、健疗养、运动康体等业态具备了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和规模,以生态文化旅游和健康服务产业为主的特色优势服务产业正在逐步集聚形成,并呈加速发展态势。第二节 发展环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集聚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国际国内资本流动与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为集聚区发展获得更多的投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人才和产品市场等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大主战略的强势推进、“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重点发展平台的加快构建等,将有效推动产业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提速,促进城市能级提升,为集聚区发展创造更大需求空间;交通、通信及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为加快集聚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

6、和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集聚区发展提供了必要依据和良好环境。同时,推进集聚区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影响,我省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迟缓,集聚发展的市场需求总量偏小,内生动力不足;服务业产业层次低,市场主体少、规模小、分布散,融合发展和集聚发展能力弱。此外,发展理念滞后、调控手段缺乏、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也影响和制约了服务业的集聚发展。第二章 总体思路第一节 发展思路全省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实施

7、和“5个100工程”建设需要,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按照“资源整合、产业集聚、服务共享、辐射带动”的总体要求,以集约化、规模化、体系化和特色化发展为导向,以特色优势服务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领域,以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成为路径,加快形成符合省情实际具有鲜明贵州特色的集聚区发展体系,促进服务业发展总体质量水平的快速提升,推动全省服务业跨越发展。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灵活采用“园中园”、“园边园”或独立集聚的形态,重点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为主的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和以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新型专业市场(群)、金融商务会展及其它类型(包括大数据服务、研发创

8、意、软件园、综合保税区)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把集聚区打造成为我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集聚发展引领区和产业发展创新区,为加快促进服务业质量水平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在推进集聚区建设发展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营造集聚区良好发展环境。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集聚区建设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其建设积极性与创造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深化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强化对外开放和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加快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

9、科学规划、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把集聚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与城镇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相结合,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统筹安排,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组织实施。需求牵引、突出重点。立足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需要,有重点地抓好特色优势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并坚持以重点突破牵引全面发展。利用存量、集约发展。结合城区改扩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等工作,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现有废旧厂区(厂房)建设集聚区,通过资源整合和利用,实现服务业的高集聚、高产出、高效益发展。第二节 主要目标总体目标:2014年至2020年,规划建设和培育各

10、类集聚区160个以上。到2020年,力争建立100个省级集聚区(含示范区),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0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00万人以上,各类集聚区总量指标在相关服务业领域占比显著提高,并基本形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重点突出、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较强的集聚区体系。近期目标:“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50个集聚区建设。到2015年,力争建立30个以上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基本确立各类集聚区建设发展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认定设立省级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10个、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3个、现代物流集聚区3个、新型专业市场(群)9个、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2个,大数据服务产业基地、研发创意园、综合保税区等

11、其它类型集聚区3个;努力形成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集聚区2个、100亿元以上集聚区4个、50亿元以上集聚区7个、10亿元以上集聚区10个左右;培育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左右,亿元以上企业60家以上,5000万以上企业100家左右。中期目标:到2017年,力争设立省级集聚区60个左右,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60万人以上,各类集聚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保障能力初步形成。认定设立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20个、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10个、现代物流集聚区9个、新型专业市场(群)13个、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5个,大数据服务产业基地、研发创意园、综合保税区等其它类型集聚

12、区5个左右;努力形成营业收入500亿元以上集聚区1个、300亿元以上集聚区3个、100亿元以上集聚区6个、50亿元以上集聚区10个、10亿元以上集聚区20个左右;形成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左右,亿元以上企业80家左右,5000万元以上企业140家左右;形成全国知名品牌20-30个、在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5个左右。远景目标:到2020年,认定设立100个左右省级集聚区,其中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30个、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15个、现代物流集聚区15个、新型专业市场(群)20个、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10个,大数据服务产业基地、研发创意园、综合保税区等其它类型集聚区10个左右,集聚区营业

13、收入、带动就业人数和体系建设目标达到总体目标要求;努力形成营业收入500亿元以上集聚区3个、100亿元以上集聚区10个、50亿元以上集聚区15个、10亿元以上集聚区30个左右;形成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30家左右,亿元以上企业100家左右,5000万元以上企业200家左右,形成30-50个全国知名品牌、10个在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第三章 空间布局与分类推进第一节 空间布局根据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基础和规划布局,结合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推进特别是“5个100工程”建设的需要,紧扣“以贵阳市和贵安新区为重点、以遵义等其他8个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区域次中心城市及重点镇为重要节点”的全省现

14、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按照“统筹规划、体系构建,需求牵引、重点打造,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对全省集聚区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努力形成与我省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集聚区发展布局。围绕上述集聚发展规划布局考虑,重点推进6大类型160个集聚区的建设和培育。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布局建设32个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重点文化旅游景区和健康服务产业资源富集区,布局建设56个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和重要交通枢纽、通道、节点,布局建设27个现代物流集聚区;依托贵阳市、贵安新区和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的商务基础和生态优势等,布局建设10个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依托重点产业园区、重要特色产业基地和

15、大宗商品集散地,布局建设25个新型专业市场(群);依托贵阳市、贵安新区、遵义市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布局建设10个大数据服务、研发创意、软件园、综合保税区等其它类型集聚区。第二节 分类推进根据集聚区的现有基础和成长性,按照加快推进、规划培育两大类型分类推进建设。加快推进类集聚区。主要考虑基础条件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区域辐射效应和带动能力,发展趋势好、潜力较大,通过加快基础建设和加大优质资源的引进,能较快完善主要功能和相关辅助功能,较短时间内发挥集聚效应,并在相关行业和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集聚区域。近期,重点推进50个集聚区建设,其中: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6个、特色优势服务产

16、业集聚区18个、现代物流集聚区11个、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2个、新型专业市场(群)9个、其它类型集聚区4个。规划培育类集聚区。主要考虑区域服务需求潜力大,已有一定现实基础,未来成长性好,通过加强要素资源引进和平台建设,可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集聚效应明显,并可在规划区内不断发展壮大,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集聚区域。重点规划培育110个集聚区,其中,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26个、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38个、现代物流集聚区16个、金融商务会展集聚区8个、新型专业市场(群)16个、其它类型集聚区6个。第四章 发展导向及建设重点第一节 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

17、集聚区是依托开发区、产业园区等,立足园区主导产业需求,引进研发、金融、物流、信息、检验检测、人力资源等相关服务企业及机构入驻,逐步形成集产品研发和展示、包装设计、检验检测、广告宣传、咨询、物流、信息、金融、保险等各种生产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服务平台。通过合理设置服务功能及功能分区,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体系,逐步建设成为服务业与工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平台和产业创新发展核心区,有效增强对产业园区及区域发展的支撑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园区产业链拓展和产业集群构建,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主要采用“园中园”和“园边园”的形式,在省级及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内或附近布局建设。专栏1 综合型生产性服务

18、业集聚区建设重点(32个)一、加快推进类(6个)贵阳高新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金阳)。主要依托技术研发、创业孵化、资本运营、软件信息、科技商务等“五大中心”建设,结合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继续大力推进高新技术服务及相关企业和机构集聚,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创业孵化、商务服务、信息软件、资本营运、技术检测等服务平台的建设,推进功能系统集成,打造西南一流和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核心集聚区。贵阳小孟工业园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根据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继续推进相关服务企业和机构集聚,建立健全工业设计、物流、技术检测、孵化器、成果转化、包装设计、人力资源

19、等公共服务平台,并加快推进功能系统集成,打造西南一流的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示范区和创新区。仁怀名酒工业园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含仁怀中国酒类交易大市场)。围绕打造国内重要的名优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加快推进酒类产品研发、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人力资源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国内重要的名优白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西部茶城)。围绕打造西部主要的名优绿茶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建立茶类产品研发、检验检测、物流、展销、技能培训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建成国内重要的名优绿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引领省内绿茶产业发展。安顺夏云工业园综合型生产性服务

20、业集聚区。围绕园区主要生产性服务需求,以及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交易基地(贵州旅游商品城)的产销需求等,以中小企业孵化园为基础,积极推进金融、物流配送、职业培训、研发设计、公共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打造贵阳-安顺产业带重要的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瓮安-福泉磷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打造千亿级园区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商务、培训、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规划培育类(26个)贵阳乌当医药食品工业园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园区内的生物制药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其他支柱产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康心物流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逐步形成省内

21、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集散地。继续推进中国西南工业总部基地二期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工业设计等相关企业和机构集聚。积极引进金融、第三方物流等企业和机构入驻,打造成为集孵化创新研发、金融服务、现代物流配送、产品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内重要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修文工业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含物流板块)。围绕钢铁、橡胶制品、医药等主导产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商务、培训、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乌当羊昌)。围绕花卉、中药材、生态蔬菜、精品水果、生态草畜和农业观光六大产业生产性服务重大需求,推进园区服务和管理中心、

22、科研机构实验室、技术交流培训中心、信息处理服务中心、农产品展销及期货拍卖中心、旅游参观接待中心、农用地流转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建成省内最重要、辐射带动全省的现代农业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息烽工业园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化工等主导产业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商务、培训、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遵义汇川机电制造工业园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高新技术核心产业生产性服务需求,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促进、引领黔北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遵义南部工业集聚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湘江、和平、苟江三个工业园区,围

23、绕锰钛铝新材料、精密铸造、特色食品、电子信息、汽摩配套、包装等产业生产性服务主要需求,统一布局一个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钟山水月工业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煤钢电等主导产业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六盘水红桥经济开发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围绕矿山机电装备等重点产业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盘县两河新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以规划建设的中小企业孵化园为基础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企业孵

24、化、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构建原材料、零部件、附件到飞机整机研发生产全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技能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西秀经济开发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绿色食品、民族制药、旅游产品、来料加工和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生产性服务主要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验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镇宁轻工产业园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轻工等主导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求进行构建。重点推进研发、信息、检测、人力资源服务、电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毕节

25、经济开发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园区汽车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其他先进制造产业、纺织业等行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织金经济开发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煤磷电化一体化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金沙经济开发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经济开发区、石材产业园、生态观光农业科技园等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物流、信息、培训、检验检测等服务平台建设。铜仁大龙工业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锰系新材料和钡化工等主导产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引进技术服务中心和

26、研发中心等企业和机构,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引领园区乃至黔东区域相关制造业发展。铜仁大兴工业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围绕打造黔东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万山工业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产业转型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验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松桃工业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围绕以锰深加工为主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检测、物流、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凯里经济开发区综

27、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医药科技产业园、港深科技园、电梯工业园和汽车工业园等五大“百亿产业园”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技能培训、物流、检测、商务、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凯里炉碧工业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相关研发和其他生产性服务需求,在炉山镇区域集中布局。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岑巩工业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主导产业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都匀甘塘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毛尖茶、辣椒等特色食品产业及其它重要产业的生

28、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验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贵定昌明经济开发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主导产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兴义郑鲁万产业园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主导产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在郑屯镇布局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兴仁工业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主导产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进行建设。重点推进研发设计、物流、检测、商务、培训、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第二节 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 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是立足于生态文化旅游和健康服务产

29、业发展需求,以重点风景名胜区、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休闲度假区、保健疗养和体育运动基地等为依托,挖掘和开发自然生态、民族民间文化、民族医药等优势资源,强化旅游、健康服务和文化展示等功能,建设发展的集旅游开发、保健疗养、休闲养老、体育运动,以及民族民间文化展示、旅游商品研发与交易、特色餐饮、金融和信息等相关服务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集聚区建设和发展,促进特色优势服务业与相关工业、农业和民族民间文化的融合互动发展,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对区域生态文化旅游及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具有较大带动提升作用的集聚区,并打造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先行区、民族文化保护示范区、健康服务发展引领区,促进文化旅游和

30、健康服务产业加快扩张和转型升级。主要布局在区域中心城市、重要风景名胜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专栏2 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56个)一、加快推进类(18个) 贵阳多彩贵州城。按照集聚区发展要求,以创意设计、休闲文化产业等为主,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并加紧抓好研发创意、文化展演示、信息、电商、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构建。 贵州文化广场。依托贵州文化旅游资源,在河滨公园、筑城广场区域构建集民族民俗文化观演、论坛交流、旅游商品交易、文化创意、商务会展、休闲养生和群众体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重点集中打造文化旅游展示体验、创意设计、高端娱乐消费、民族工艺品展销、信息、电商、金

31、融等平台。 花溪青岩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托花溪公园、十里河滩、天河潭、青岩古镇、高坡红岩峡景区、花溪大学城校园影城、公共文化体育中心、高坡苗族风情、旅游商品产业园区,在青岩古镇-青岩堡布局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体育运动、休闲养老产业,重点推进相关展示体验、信息、电商、金融等服务平台建设。 遵义中心城区红色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遵义会议会址等红色文化基地进行规划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休闲养老等产业。重点推进相关展示体验、信息、电商、金融等平台建设。 赤水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休闲集聚区。依托丹霞、竹海等景观和红色文化,在市区或重点景区附近布局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服务

32、、水上运动等产业。重点推进相关展示体验、信息、电商、金融等平台建设。黄果树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托黄果树、龙宫等周边景区,在黄果树新城布局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休闲养老等产业,集中打造文化旅游展示体验、民族工艺品创意设计和展销、信息、电商、金融等平台建设。 百里杜鹃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休闲集聚区。继续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推进相关功能区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体育运动等产业,加快推进相关展示体验、民族工艺品商品展销、信息服务、电商、金融等平台建设。 大方慕俄格古城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慕俄格古城建设,在毕节大方古彝文化产业园基础上,完善功能,打造中国彝族历史文化古城、中国古彝

33、文化交流和研究基地。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体验、民族工艺品研发设计及商品展销、信息、电商、金融等平台建设。织金官寨古镇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织金洞、水西古彝重寨“那威洛姆”彝族古寨、“苗族跳花节”等,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在官寨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体验、民族工艺品研发及展销、信息、电商、金融等平台建设。 石阡温泉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以县城温泉群为核心,适度拓展空间,将茶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增加到集聚区中,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休闲养老等产业,推进温泉文化展示体验、旅游商品展销、信息、电商和金融等服务平台建设。 梵净山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江口)。主要依托梵净山景区、太

34、平河风景名胜区、佛教文化苑、生态植物园、云舍民族村寨等重点景区景点,按集聚区发展要求在江口县规划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医疗保健、休闲养老、体育运动等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传承与展示、民族工艺品研发及展销、信息、电商、金融等服务平台建设。 凯里文化旅游集聚区。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凯里民族风情园、中心商务区、凯里嘉瑞禾度假酒店等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服务等产业。有重点地推进文化展示、创意研发、信息、电商和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台江施洞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国内最大的苗族银饰饰品、刺绣传统工艺加工基地和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施洞镇镇区规划建设民族特需商品集散交易中心

35、、民间工艺品展示和销售区、“非遗”文化展示区和传承基地、工艺创意设计平台等。重点推进苗族文化旅游展示体验、民族工艺品研发及展销、信息、电商、金融等平台建设。黎平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当地侗族文化、肇兴侗寨、“黎平会议”红色文化等品牌,灵活采取“一区多点”的形式,以翘街为主,以肇兴侗寨为辅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展示、创意研发、信息、电商和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雷山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托当地苗族文化旅游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完善功能,提升品牌。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等产业,推进文化展示、创意研发、信息、电商和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镇远古城文化旅游集聚区。

36、依托古城文化旅游资源,按照集聚区建设要求,完善功能,提升品牌,重点推进文化展示、创意研发、信息、电商、金融、餐饮住宿和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荔波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围绕把荔波建设成为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国际生态康体休闲旅游度假区目标,依托樟江风景名胜区、茂兰自然保护区、红色文化及布依、水、苗、瑶少数民族文化,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水上运动、健康养老等相关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民族文化展示、创意研发、信息、金融、电商和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兴义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托马岭河、万峰林、万峰湖等当地丰富的文化旅游和健康服务资源禀赋,结合文化艺术中心、艺术交易展示中

37、心、创意设计大厦及艺术教育中心、奇石文化园、兰花文化园、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园等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运动、健康养老等产业。重点推进相关展示体验、创意研发、信息、电商等服务平台建设。 二、规划培育类(38个)修文阳明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休闲集聚区。依托阳明文化产业园(规划中)、森林野生动物园、桃源河漂流、沙溪温泉度假中心等,在修文县城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运动体验、信息、电商和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贵安新区文化旅游集聚区(麦坪)。以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为主,在麦坪规划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运动体验、信息、电商和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乌当温泉旅游体育运

38、动休闲度假集聚区。依托泉城五韵、香纸沟森林温泉、水田国际文化城、贵阳影视文化旅游基地、老贵阳古城文化,以水东路沿线温泉度假为主,拓展其他服务功能,辐射开阳片区。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运动体验、信息服务、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和金融等服务平台建设。清镇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休闲集聚区。依托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暗流河风景名胜区、红枫湖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等,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运动体验、信息服务、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和金融等服务平台建设。开阳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托南江大峡谷、清龙十里画廊、白马峪温泉、马岔河等景区,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

39、水上运动等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展示、水上运动体验、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息烽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托息烽风景名胜区及温泉、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健康养生体验、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习水土城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习水风景名胜区和土城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及县域文化旅游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红色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绥阳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休闲集聚区。依托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水晶温泉、东汉名儒尹珍讲学遗迹和“诗画之乡”,在温泉镇布局建

40、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休闲养生、运动展示与体验,以及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务川仡佬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世界仡佬之源九天母石、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潭仡佬古寨等区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在大坪镇区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遵义新蒲沙滩文化旅游集聚区。按既有规划设计要求,结合集聚区建设要求,加快推进。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余庆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飞龙湖旅游景区、大乌江风景名胜区和“四在农家”文化、龙文化、土司文化、苗族风情等,在构皮滩镇区规划建设。重点发展文化

41、旅游、水上运动产业,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桐梓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托黄莲山峡高山生态旅游区及其他文化旅游资源,结合面向四川、重庆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等市场需求,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钟山凤凰文化旅游集聚区。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在凤凰山片区规划建设,提升“凉都”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服务等产业。重点推进相关展示体验、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安顺多彩万象旅游城。依托黔中文化旅游资源,在西秀区打造集高品质文化音

42、乐广场、酒店集群、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影视娱乐等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重点推进文化展示、信息、金融、电商等服务平台建设。 紫云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休闲集聚区。依托格凸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民族文化旅游、山地户外运动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攀岩及山地户外运动体验、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威宁草海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铜仁大明边城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十里锦江、水晶阁、龙舟基地等相关文化旅游资源,结合集聚区发展要求加快推进

43、建设,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水上运动,推进龙舟文化展示体验、信息、电商和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铜仁民族风情园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铜仁民族风情园及其它黔东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功能分区。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德江傩文化旅游集聚区。主要依托中国傩城、隋唐扶阳古城、大龙阡傩文化旅游区、枫香溪红色文化旅游区、乌江古航道旅游区、泉口洋山河石林生态旅游区等景区景点,以中国傩城为核心,适度拓展。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松桃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豹子岭寨英风景名胜区和苗王城民俗旅游景区及民族文化

44、旅游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沿河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印江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木黄风景名胜区及当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麻江下司文化旅游体育运动休闲集聚区。巩固提升急流回旋基地、体育训练基地,规划建设体育文化村、民族民间运动竞技场,打造休闲观光娱乐园、瓮港狩猎园、世界名犬观赏园、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

45、博览园、下司特色饮食文化园等休闲度假产品,发展海航模型竞赛、攀岩训练、龙舟等特色专项运动基地,配套开发度假酒店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水上运动产业,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运动体验、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天柱三星岩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北侗民族文化、家祠文化、遗址文化、奇石文化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区域特色旅游品牌,在天柱三星岩文化园基础上,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剑河温泉特色优势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托温泉品牌,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在县城至温泉一带布局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保健养生、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产

46、业,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施秉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杉木河云台山黑冲旅游景区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榕江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古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从江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侗文化产业园七星侗寨旅游区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黄平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旧州古城、浪洞温泉等景区景点

47、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研发及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都匀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贵州南部区域中心作用和连接“两广”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平塘文化旅游集聚区。借助平塘县喀斯特地质奇观旅游资源和国家自然遗产地的有利条件,以“天眼”探秘、“天坑”寻幽、“天书”奇观为特色主题,依托大窝凼、掌布“天书”景区、甲茶景区、天坑景区、古冰川遗迹冰臼群等景区和毛南族文化,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在县城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贵定音寨文化旅游集聚区。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布局建设,提升“金海雪山”、“布依第一寨”品牌。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加快推进相关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建设。 三都文化旅游集聚区。围绕提升三都水族文化品牌,依托都柳江区域旅游资源,按集聚区建设要求,在县城布局建设。重点推进文化旅游展示、信息、电商、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建筑节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