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经管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论文).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82103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经管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试论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经管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试论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经管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试论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经管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试论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经管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试论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摘 要 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范围上,都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都外经济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许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踏上国际化的道路,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却面临着各种阻力,了解决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陈述我国对外投资所表现出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对外投资所存在的问题,揭示对外投资面临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关键词:对外投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1.1 对外直接投资概念简称FDI,是指企

2、业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转移。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到1979年的改革开放初期,才对外直接投资,相比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滞后了一个多世纪。但经过这3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较快,总体来看的话仍然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1.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 通过在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收购企业或购买股份,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管理,可以吸收其中的先进技术,

3、学习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 近几年来,中国一些传统加工产业的国际市场已面临饱和,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不仅可以避开一些国家对中国产品所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带动国内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套设备的出口,而且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准确的国际市场行情,减少出口中的盲目性。 通过投资于国外资源性行业,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自然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2.1 企业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缺乏 从整体上看,我国派往境外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少

4、从事跨国经营所必备的,既有专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又通晓国际商务惯例,国际营销知识和外语水平的跨国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我国企业缺乏一整套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许多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本观念,对人才资源管理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人事制度管理的层次上,导致外派人员专业能力和积极性都不高,远远不能适应跨国经营对人才需求的竞争需要。 2.2 是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与前些年相比,尽管近几年中国海外投资质量和档次有所提高,出现了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项目,还有一些高科技企业积极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建立独资或合资的研究机构和技术中心,但总体来说对外直接投资过分偏重初级产品

5、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仍然偏小。如在非贸易性海外投资项目中,近40%属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项目(资源开发及初级加工等)。由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类似产品的竞争,这类项目拓展海外市场的前景不甚乐观。2.3 是企业对外投资地区结构不尽合理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46.8%在港澳地区;其次是北美,占13.7%。从整个海外投资布局来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仍明显偏少,从而影响了中国对外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2.4 是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海外企业中赢利的占55%,其中多为非生产性企业。收支平衡的占28%,亏损企业占17%,其中以生产性企业居多。

6、这与国际上工业类企业在跨国公司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和巨大规模形成鲜明对比。2.5 企业品牌意识薄弱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很多只做“贴牌”生意,企业缺乏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的品牌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品牌相比,其品牌价值的差异十分悬殊。如 年我国品牌价值最高的海尔的品牌价值 亿人民币,而排名世界品牌价值第一位的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是 亿美元,是海尔品牌价值的 倍多。同时,我国企业品牌保护意识薄弱,很多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被国外的公司抢先注册,失去了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另外,还存在监管体制不畅、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等应对策略引导企业科学地制定自己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对外投资企业要科学地制定自己长期的发展战略,

7、首先,必须充分掌握同行业的国际生产经营信息。在对本行业世界市场行情、各国生产经营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领域,对企业的对外投资进行准确定位。其次,要分析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投资能在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上产生怎样的优化组合效果。分析时要具有全球化的观念,应注重总体的对外投资效益,而不能只看投资于某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可能投资于某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益并非理想,但却能为其他投资项目带来更新的技术和更科学的管理。因此,在规划中,要合理确定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投资战略,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战略,大处着眼,总体布局,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对外投资工作有条不紊地长期发展下去。2.6 市场信息

8、掌握不充足,缺乏对投资项目的深入了解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其他国家的投资环境,市场供需情况,行业竞争程度以及政府政策等等方面。如果我们没有深入了解,考虑全面,那必将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许多麻烦。例如,收购法国的汤姆逊彩电业务后,在对公司的整顿时需要辞退 多名员工,但因此举违反了雇员方面的法律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得不将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电视机利润补贴到汤姆逊的业务中。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宏观环境分析3.1 总体规模明显偏小,在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偏低目前中国境外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15%。据统计,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

9、为1:1.14,发展中国家为1:0.13,而中国仅为1:0.09。发达国家单一目的跨国投资的平均金额是以 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为 万美元,而我国境外企业中方投资 万美元以下的占 , 万美元以上的只占。这种投资规模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目前我国的境外企业除了海尔、华为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跨国经营企业投资规模过小,缺乏国际经营经验,因而在经营中常常因资金、技术的缺乏而失去竞争力和投资机会,势单力薄难以抵御风险。3.2 对外投资未形成规模优势 一直以来受国家政策的限制和传统的投资经营模式的限制,中国的对外投资被认为是有国家主导的政治行为,而不是市场主导的经济行为。

10、对外投资结构不合理。首先,中国对外投资结构没有形成合理产业结构布局。由于历史的经济发展原因,以及国内经济结构和企业的国际地位等原因形成了我国对外投资的特点。我国的对外投资一方面集中于初级产品。3.3 对外投资缺乏有效的国家宏观指导对于一个国家的对外投资来说,国家需要进行明确的投资指导,不是象计划经济时期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整体的对外投资进行管理,而是以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对投资的方向、产业、国别进行有效的引导。而中国对海外投资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也没有具体的引导管理部门。能够对海外投资进行管理的部门过于繁杂,政出多门,审批程序过于复杂。一般要经过4 到5 级的审核批准,在现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条件

11、下,已经远远的落后于同类国际投资企业。3.4 对外投资缺乏风险保障机制国际投资行为是有一定风险的资本运营行为,其容易受到各种金融风险、国家风险、商业风险等各类风险的袭扰。首先,国家缺乏健全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在对外的经济往来和风险发生时用以保护中国对外投资的合法权益。其次,中国缺乏对外投资的经济保障体系。对外投资的强国,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有完备的经济保障体系。3.5 对外投资缺乏管理经验 对于中国来说,对外的大型投资管理、国际的大型投资资本运作都是缺乏经验的。既缺乏整体的企业模式运营经验,又缺乏掌握这些经验的人才。由于中国绝大多数的对外投资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是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而中国的市场是

12、不同于国际市场的改革中的过渡型不成熟市场经济雏形,所以中国的对外投资企业都处于适应调整的过程中。 4 中国对外投资的国外环境分析4.1 世界投资资本的竞争压力 中国的对外投资活动不是孤立于世界经济存在的,所以其必将受到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的对外投资活动会受到国际投资环境的制约。20世纪80 年代以来, 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趋活跃,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进入90 年代以后, 国际资本流动有增无减, 并以更迅猛的态势得到长足进展, 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量为例,在70 年代,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量是100200亿美元, 约占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

13、值的1%。到1997年, 发展中国家资本净流入量已达到2800亿美元,约占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4% 。从1991年起到2006年, 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公司和投资司连续发表了16部世界投资报告 , 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世界投资流量和结构的变化, 也说明了存量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存量形式的多样化存在。对中国来说就对外可投资的资本总量来说,排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就对外投资的国际研究以及战略研究来说,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也就是说,我们空有巨大的资本优势但是没有运作的技巧。长此以往这些资本优势不但不能转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反而会吸引大量的国际投资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投机活动。4.2 通过立法明文

14、限制中国外资进入印度将中国列入“外国直接投资存在安全风险的国家”名单,日后来自中国的投资皆不能通过“自动审批”程序获得批准,且对来自中国的外资实施更为复杂的审查程序与严格的审核标准。中国资本此前多次遭到印度政府的政策歧视,目前,中资公司在印度设立办事处程序繁琐,最少要耗时两三个月以上,时间长的要6个月至1年。根据印度The Finance Times2010年7月的报道,印度情报部门将25家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列入黑名单,华为、联想集团、中兴通讯、UT斯达康等知名企业均榜上有名。4.3 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在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存在着一些领土争议及纷争,以日本为例,在国内有一股“抵制日

15、货”的潮流,这与中日争议的“钓鱼岛”问题有着必然的联系,日方不顾历史事实,单方面划分经济专属区侵占我方领土,势必引起民愤,这对中国队日投资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据印度时报2008年2月报道,印度基于国家安全考虑,计划在诸如中印边境印方所称“阿鲁纳恰尔邦”、查谟以及克什米尔等“敏感”地区,设立所谓“安全禁区”,禁止中国能源设备制造商赴当地投资,或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不仅如此,甚至于印度国内若干特别经济区的投资建设,也将加强针对中国厂商的项目安全制度审查。4.4 金融危机滋生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印度金融、钢铁、汽车、金融外包服务、奢侈品、航空业也遭受沉重打击,仅纺织业,在短短四个月

16、间岗位锐减百万。而另一方面,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下降了38.7%,发展中经济体下降了34.7%,但中国只微降了2.6%,且从2009年8月起,中国利用外资更连续保持增长态势。可见两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不相同。为推动出口、稳定就业、保护本地市场,印度也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由此也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投资的限制。4.5 打击中国企业投资热情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投资者投资信息大减,对外投资下降,为刺激外资,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鼓励外资进入本国市场。而西方国家却在此时对中国投资实行差别待遇,将中国列入“外国直接投资存在安全风险的国家”,将中国诸多知名电信企业列入投资“

17、黑名单”,极大地打击了中国企业投资西方国家的热情。同时,也不利于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长期战略部署。4.6 媒体过分的渲染以日本为例,轰动一时的“毒饺子”案告破,犯罪嫌疑人被拘捕。但这段历时两年的疑案对中国输日食品造成了很大的信任危机。日本媒体对“毒饺子”轰炸式的报道使得中国的优势产品无法在日本市场“立足”。而此前,日本对蔬菜、禽肉、水海产品等农产品进口设置“肯定列表制度”等技术壁垒,直接导致了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由增转降。4.7 国际社会的牵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十分重要的一极,也是衔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的一环。中国对外投资直接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根

18、据2011年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达经济体由于面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国内需求下降、产量过剩等问题,复苏仍将缓慢;而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及土耳其将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由此可见,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友好经济合作关系直接牵制着全球经济的复苏。4.8 贸易逆顺差统计结果 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日贸易一直呈现逆差,除2005年略有起伏外,总体呈现逐年扩大态势。2006年逆差额达到24.4亿美元,是2002年逆差额的近5倍。2007年110月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逆差额26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2.9亿美元,已超过2006年全年对日逆差水平。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日方统计则出现相反的结

19、果,日方在双边贸易中一直逆差。其中,机电产品是主要的逆差来源,110月逆差额为258.4亿美元,几乎与中国对日贸易逆差总额持平。 5 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5.1 要进一步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中国在更高层次上实行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需要,同时也是中国推进产业升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需要。一国的产业升级虽然可以在本土范围内进行,但回旋余地一般较小。从国外有关经验来看,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就是在全世界范围进行的,它把一些传统的“夕阳”工业和一些“朝阳”产业中的“夕阳”环节,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如波音飞机的所有

20、零部件分别都放在包括中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中生产。与此相反,英国过去为了淘汰纺织工业而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仅局限于英国本土,结果造成大量失业,付出了沉重代价。5.2 建立与完善政策体制在宏观上,要加强调控对外投资的力度,健全对外投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应加强有关对外投资的立法。在微观层面,对外投资企业则要大力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从而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完善境外投资绩效评价与联合年检制度,及时掌握境外企业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加强对境外投资效果的检测。探讨对境外投资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制定与完善对外投资国别产

21、业导向目录;加强对企业以收购兼并、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跨国投资的政策指导与规范。5.3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确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和基本类型从国际比较来看,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阶梯中总体上处于中游地位:相对于更低阶梯国家而言,中国某些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相对于更高阶梯国家而言,学习和赶超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主要任务。中国在国际分工阶梯中的特定位置决定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同时存在。一类是优势型的对外直接投资,迄今为止,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虽然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在纺织、食品

22、、冶炼、化工、医药、电子等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有近500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其中许多产品在技术水准和质量档次方面都要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此外,中国还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如家用电器、电子、轻型交通设备的制造技术、小规模生产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和相应的产品已趋于标准化,并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阶梯度较小,易于为它们所接受。另一类是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即以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为目的向更高阶梯国家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如为了培养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核心能力,海尔集团在美国和德国

23、建立了以研发和技术转让为主要目的的海外企业,并在美国洛杉矶、硅谷,法国里昂,荷兰阿姆斯特丹及加拿大蒙特利尔设立了6个产品设计分部。另一方面,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海尔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拉美的国家都设立了海外企业,从而走出了一条学习型和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的道路。5.4 调整中国对外投资的多元化除中国已进行投资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以外,从中近期来看,发展中国家(包括经济转轨国家)中的印度、巴基斯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家,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庞大的消费群体,经济增长较快,并且中国许多产业相对于其国内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是许多

24、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理想的目标国。另外,周边国家如东盟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接近,又有“10+1”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更可成为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伙伴和对象。综合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行,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可以以湄公河次区域为考虑的重点。交通的便利减少了运输成本,经济合作推行的领域为投资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从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来看,中国愿与次区域各国共同努力,建立次区域贸易和投资信息服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为贸易商和投资者提供服务,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终形成。5.5 建立与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系统,提供技术、快捷的信息服务。建立企业投资业务数据

25、库,充实与完善境外投资环境信息库、外国吸引外资项目信息库、外国中介机构信息库、中国企业对外合作项目意向库等子库,为企业提供境外经营环境、政策环境、项目合作机会、合作伙伴资信等信息。5.6 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建立知名品牌国际竞争最终是规模和实力的竞争,大规模跨国企业是国际竞争的主体。为适应这一国际竞争规律,中国企业应先在国内的同一产业内形成内聚力强大的产业集团,改变以往小规模、分散化的局面,通过企业间的兼并、收购和控股等市场行为,构建具有资本、生产和技术规模优势于一体的跨国投资主体跨国集团。跨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也可以积极对国外中小企业实行分合并购之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规模优势、生产能力或者是

26、当地企业的品牌资源。5.7 大力培养对外直接投资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源是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的核心资源。目前,在竞争激烈的国际人才市场上,中国企业处于劣势位置,外面的人才引不进来,而自己培训的人才又不断流失。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企业在加大力度吸纳国外优秀人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注重自身人才队伍的培养。这就要求企业站在核心员工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了解企业员工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采取物质留人、感情留人和事业留人“三步走”的人才战略,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发挥员工的专长和优势,使之为企业所用。5.8 增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有特色的资源配置与社会市场现实需求长期统一而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是一

27、个企业核心层面所具备的超越其他企业的优势。它可以是技术,是销售能力、营销策略,也可以是组织文化和经营理念。企业经营价值链上任何一环均可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国门,进行海外跨国经营,必须选择并培育与自身跨国经营战略相匹配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一步步走向扩张和发展。只有构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走出国门,立足于国际市场。5.9 实施文化融合战略跨国企业要变文化冲突为文化融合须采取有效的文化融合战略。首先要进行文化差异识别,寻找文化差异的范畴所在,是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还是技术规范,不同规范的文化造成文化冲突的程度和类型是不同的;其次要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

28、应能力,进行文化敏感性训练,促进不同背景的企业员工间的沟通和相互了解;最后企业应致力于建立共同的组织文化,使员工个人的思想、行为与组织目标有效地统一起来,避免一片散沙局面的出现,增强跨国企业应付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参考文献1 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2 后小仙,丰景春我国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3 张钢,段澈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方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欧阳志刚我国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5 张汉亚.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现

29、状问题与策略J.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6 张素芳.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7 张德军,杨丽光.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8 吴文君.于飞.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展望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3).9 魏浩我.国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10 刘阳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8(3):17.11 何骏.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4):11.12 徐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分析J.商业时代,2007.(19).13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经济信息部.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EB/OL,2009.14 郑显华,王海英.并购与新建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