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合学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78750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牙合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牙合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牙合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牙合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牙合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牙合 学第一章一、何谓支持尖与引导尖及其解剖特点是什么?支持尖:下后牙颊尖和上颌后牙舌尖对于咬合高度具有决定意义,通常被称为支持尖。引导尖:而下后牙舌尖和上后牙颊尖的主要作用,一般被认为是在咀嚼过程中引导下颌运动,因此被称为引导尖。1、 从牙冠的颊舌向测量,支持尖较大,约占颊舌径的55%-60%,有利于咬合力通过牙体长轴。2、 支持尖的外斜面大于引导尖的外斜面,其尖较引导尖圆而短。引导尖的外斜面不与对颌接触,其尖常较支持尖高且锐。二、为什么说尖-窝三点接触是最稳定的接触形式?1、颊舌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A 、B、C接触点):从冠状面观察,牙尖交错位时,上颌颊尖舌斜面与下颌颊尖颊斜面的接触点,

2、命名为A点;上颌舌尖颊斜面与下颌颊尖舌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B点;上颌舌尖舌斜面与下颌舌尖颊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C点。当A、B点接触C点无接触,或B、C点接触A点无接触时,由于接触点上所承受的咬合力方向有明显的夹角,使得整个牙的接触比较稳定,咬合关系比较稳定,而当A、C接触B点无接触时,咬合关系不稳定。因此B点的接触十分重要。ABC接触点为颊舌向的稳定点。2、近远中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终止点和平衡点):近远中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又称为闭合的终止点和平衡点。上颌牙的远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近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闭合终止点;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平衡点。如果在闭合时

3、,平衡点与闭合终止点同时接触,则闭合的力相等而方向相反,达到稳定;若平衡点先于终止点接触,平衡点则成为闭合的偏移点。三、试述下颌运动中咬合的接触特点?咀嚼运动咬合期的牙合接触是以ICP为中心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且接触时间很短每天上下牙平均接触时间仅为17分钟左右。咬合动态接触的主要特征是有咬合面的引导作用,除尖牙保护牙合者的引导作用外。其他多个牙的引导,通常在建牙合初期,机体可通过一定的生理性磨耗,来建立这种一致的咬合引导模式。1、 前伸牙合接触特征:前伸咬合运动主要由切牙引导,咬合接触的部位位于下颌切牙切缘唇面及上颌切牙舌面切道范围内2、 后退牙合接触特征:后退咬合运动主要受后牙牙尖斜面的

4、引导,从ICP向后退,上颌后牙牙尖的近中牙尖斜 面与下颌后牙牙尖的牙尖的远中牙尖斜面相接触。正常情况下该接触应双侧对称,其引导的后退运动光滑、均匀。3、 侧向牙合接触特征:侧向咬合运动中工作侧接触部位为下颌尖牙唇侧,上颌尖牙牙尖的舌侧。由于ICP时下颌尖牙位于上颌尖牙的近中,所以上颌尖牙的咬合接触范围位于其牙尖舌面的近中。六、试述牙合的分类?1、形态学分类狭义的错牙合概念包括个别错位、牙列异常、咬合关系异常等。广义的错牙合畸形概念还包括了颅面关系不协调引起的各种畸形,与之相对应的正常牙合则是指没有相应错牙合表现的咬合关系。2、功能分类目前关于病理牙合的定义仍局限于理论水平,是指那些具有病理性牙

5、合因素的咬合。病理牙合主要包括前伸牙合干扰、侧向牙合干扰以及CO-CR牙合干扰。3、临床分类(1)适应牙合 是指功能正常的咬合,这类咬合可以有病理性牙合因素的存在,但是并没有表现功能出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机体对于所存在的病理性牙合因素具有较好的适应或代偿能力,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2)不适应牙合 这种咬合包括着病理性牙合因素,而且机体不能适应之,临床上表现出明显的功能紊乱症状或体征。七.论述下颌三个基本颌位之间的相互关系?(1) 1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 牙尖交错位和后退接触位之间主要表现为前后方向的关系。从牙尖交错位向后下退约lmm左右即可到达后退接触位。从后退接触位向牙尖交错位的移动

6、范围内,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称为长正中(10ng centric)。长正中使下颌在进入牙尖交错位时的冲击力得到一定的缓冲,有利于口颌系统组织结构的健康。(2)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主要表现为垂直方向的关系。从下颌姿势位开始,下颌向上运动l3mm,并略向前移动,即达到牙尖交错位。当开口后再闭口时,下颌随升颌肌作用的方向而运动,其运动轨迹被称为肌力闭合道,肌力闭合道的终点为肌接触位(muscular contact position,MCP)。正常情况下,肌力闭合道的终点与牙尖交错位一致,称之为肌接触位和牙位一致,表明牙尖交错位与升颌肌功能相协调。在移动过程中

7、,如向上的距离小于1 mm,或有向后移动或过度的向前移动,以及出现左、右方向的移动时,表明可能存在颌位或肌功能的异常。八.简述牙合、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之间的关系1.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1)解剖位置关系牙尖交错牙合确定着牙尖交错位,而牙尖 交错位包含着髁突位置的内容。下颌骨前端下牙列相对于上颌骨前端上牙列的关系确定后,下颌骨后端髁突相对于上颌骨后方颅底关节窝的位置便被确定下来。(2)功能关系 颞下颌关节生长发育的时间,相对滞后于咬合。其他动关节表面覆盖的是透明软骨,而颞下颌关节骨关节表面覆盖的是纤维软骨。纤维软骨相对于透明软骨具有较强的改建能力,这是其适应咬合变化而进行功能改建的组织学基础。

8、2.牙合与咀嚼肌的关系(1)解剖学联系当下颌处于某一位置进行咬合时,该处作等长收缩的肌纤维长度也同时被确定。当某颌骨肌出现痉挛等异常收缩时,下颌便被确定在由该肌长度所确定的颌位关系上,由异常肌收缩所确定的咬合常常不紧密,表现为错位咬合或异常磨耗。(2)生理学联系 牙的感受器感受表面感觉和深感觉等刺激,并通过一定的传导-传入中枢神经传出相应的指令,调节肌收缩强度和收缩类型,从而产生相应的力或运动。咀嚼肌具有较强的适应或代偿能力,当咬合异常时,咀嚼肌的收缩活动将进行相应调整,对咀嚼肌的神经反馈调节作用会增加肌的功能负荷,这种刺激具有一定强度或持续一定时间,导致咀嚼肌对疲劳、疼痛等刺激敏感。3.颞下

9、颌关节与咀嚼肌的关系关节运动系统中肌与关节非常密切,肌收缩运动的动力,而关节则是运动的重要结构基础。咀嚼肌收缩需要颞下颌关节的支持才能完成升、降下颌等功能运动,因此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时,会通过神经反射机制对肌的收缩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翼外肌收缩与关节盘及髁突的运动有密切关系,翼外肌上、下头收缩活动不协调,被认为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等功能障碍有关。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时,不光滑的关节表面以及变形的关节盘,将导致颞下颌关节运动障碍,翼外肌的收缩活动将因局部疼痛、关节内机械阻碍等而改变,位于关节囊、关节韧带以及颌骨肌内的感受器,对肌的收缩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9.简述牙合的检查方法(一) 临床检

10、查 1问诊 人的牙可以感觉出0.02mm的咬合高度变化,目前检测手段还达不到这一精度,因此临床上应认真询问患者的感觉,以便判断咬合接触是否均衡。2视诊 牙合型,缺牙及修复情况,磨耗情况。异常的磨损为判断磨牙症、牙合干扰以及长期偏侧咀嚼习惯提供依据。3听诊 检查叩齿音是否清脆可以帮助诊断咬合稳定性,稳定的牙合关系,叩齿时声音短促,而不稳定的牙合关系,叩齿时声音拖沓。4扪诊 用手指轻按于牙唇(颊)面颈部,嘱患者作叩齿、前伸、侧牙合运动,感觉牙的动度,帮助诊断在各种咬合运动中牙的接触情况。5咬合纸检查 (1)为避免咬合纸因被唾液浸湿而影响牙齿咬合接触部位的着色效果,应注意隔湿,尽量保持检查处干燥;(

11、2)注意牙合面放置的咬合纸不能影响患者动作的准确性;(3)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咬合纸检查不同动作的咬合接触情况;(4)咬合纸可有不同厚度、长度、宽度等规格,使用时可酌情选择。6咬合蜡片及硅橡胶咬合材料检查 咬合蜡片的蜡凝固后脆性较大,所记录的咬合关系不如硅橡胶容易保存;而使用硅橡胶时,首先需要将糊状硅橡胶材料堆积在牙列上,操作相对复杂,容易影响咬合动作的准确性。7 咬合线检查 用以检查局部是否有咬合接触,例如平衡侧咬合接触等。用持针器将牙线作成圈形,套在一侧下颌后牙区,患者对刃咬合时,牵拉牙线,如果牙线不能自由拉出,则表明有牙合干扰存在。 8研究模检查 临床上所进行的口腔内咬合常规检查,只能观察到

12、唇、颊面咬合接触情况,取研究模检查,可以观察到唇、颊、舌面等各个角度的咬合接触情况,对后牙接触的观察更加全面、准确、客观。(二)仪器检测 1牙合架检查 多采用全可调式牙合架,主要用以检查在模拟的非正中咬合运动中咬合接触情况。2 T-Scan咬合检测仪 可以记录到咬合接触点的具体部位、范围以及各咬合接触点处咬合力的大小。3光咬合分析 经咬合后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在偏振光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因形变导致折光率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颜色差异,根据一定的换算关系可以推算出不同颜色区域所承受咬合力的大小。4计算机咬合印记图像分析 采用硅橡胶印模料记录咬合关系,通过比较透光程度判定咬合接触的特征部位、范围、密合程度等

13、。通常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识别、判定和系统分析。5咬合音图仪 特点是通过两个拾音装置,在双侧颧突处将受试者用力叩齿时产生的声音记录下来,根据音波的幅度、频率、时程、双侧对称性等特征,分析咬合接触情况。正常咬合的正中咬合音为撞击音,提示咬合接触短促有力,咬合稳定;若为滑走音、辗轧音或分散音,则说明闭口咬合时存在咬合接触不一致或咬合不稳定的情况。6辅助手段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该仪器可以通过咀嚼运动等轨迹的记录,间接检查咬合情况,推测咬合特征。肌电图仪(EMG):咬合接触时会有明显的肌电活动,通过检查肌电活动强弱,可以推测咬合接触情况。第二章2.简要描述关节盘的生物力学特征1.由于

14、关节内的应力值从青少年到成人呈递增趋势,关节盘的厚度也相应发生增龄性改变,盘厚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则缓冲应力的能力下降,甚至不再具有缓冲应力的功能。2.关节盘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对压缩载荷的反应与关节软骨并不相同。与髁突软骨相比,关节盘对蠕变过程并不表现出量的依从性,对持续性或间断性压缩载荷的增加,蠕变量并无明显改变。 3.关节盘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渗透性较低,随压应力水平增加,压缩刚度增大,渗透性下降。4.对压缩刚度和渗透性的调节可能是盘组织内部缓冲应力的两种主要方式。 5.不合理的受力方式,如咬合创伤,夜磨牙症,髁位异常等会改变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破坏盘表面的正常结构,使关节的润滑和承力功能下

15、降,关节面间的摩擦将增大,造成关节组织的磨损。3.简要描述盘后组织的生物力学特征颞下颌关节盘的后附着部分可分为上层和下层两部分。上层和关节窝后壁相连,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可以限制关节盘过度向前并在闭口时依其弹性回缩机制辅助关节盘向后复位。下层和髁突后份相连,主要由致密胶原束组成,在闭口相牵引关节盘复位。盘后区组织是具有高度顺应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包括弹性纤维网状系统、细小疏松的胶原纤维、散在的弹力纤维、小动脉和大量静脉窦网、淋巴、脂肪以及丰富神经末梢等,是滑液产生的主要来源。应力松弛程度较关节盘大,盘后组织的渗透性在关节软组织中相对较高,是因为组织中含有大量的液体。盘后组织的被动变形很大,所以盘后

16、组织牵引关节盘后移的能力有限。临床考虑,盘后组织的低抗拉强度和较高的被动变形特性,可能与关节盘前移位和盘后区多发穿孔有关联。由于盘前移承受持续的拉伸载荷,导致组织的改建或异常改建,久之易造成盘后组织变薄、破坏或穿孔。4.简要描述颞下颌关节硬组织的改建。颞下颌关节硬组织改建中,关节软骨下骨的改建是发生较早的一种改建形式。其常见改建形式有以下几种:1. 关节软骨下骨的微损伤是负重关节最容易出现的病理变化之一,最常表现为骨小梁的微裂。微裂的形成导致骨小梁断裂崩解,使得相邻的骨髓腔彼此融合,甚至形成假囊肿。2. 软骨下骨在生长期功能运动下会发生增生,导致骨-钙化软骨界面的重建,同时可有血管组织侵入软骨

17、层,严重的时候关节部位可见光滑的骨密质裸露,质地坚硬反光,形成所谓的骨质象牙化。3. 软骨基部的钙化也是颞下颌关节软骨下骨改建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学者认为这是软骨基部钙化现象向关节软骨推进的结果,这可能导致关节软骨的厚度变薄,从而发生衰退性萎缩。第三章4 试述咀嚼肌收缩特性与下颌功能运动的关系。咀嚼肌通过肌纤维的收缩既改变了长度,又改变了张力。在开口,前伸,侧方以及从开合到闭合的运动,其相应咀嚼肌的活动以长度缩短为主,张力变化不大,即以等张收缩为主。而在牙尖交错位紧咬牙时,闭颌肌张力增加,长度没有明显变化,属于等长收缩。第四章1.下颌运动的感觉传入和运动传出途径是什么?下颌运动的感觉传入途径:口

18、腔黏膜与口周围组织的感受器接受的浅感觉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核对侧丘脑外侧核三级神经元中央后回下部传出途径:皮质脑干束内囊膝部中脑脑桥两侧的神经核2.下颌有哪些反射活动?牵张反射:下颌姿势位维持是持续缓慢牵拉肌腱时发生的肌紧张,称为紧张性牵张反射。不仅下颌,而且头颈姿势也通过这一机制而维持。伤害性反射:也叫开颌反射。咀嚼系统受到伤害性刺激,下颌都会反射性地张开。开颌反射较牵张反射涉及众多的肌群,是多突触反射,在开颌反射过程中,闭口肌群的活动受到限制,而二腹肌和翼外肌的活动则增强。逆转牵张反射:在咀嚼系统中,当下颌闭合到正中位时,闭口肌长度即不再改变,由此开始的逆转牵张反射可抑制闭口肌群

19、活动而有利于控制牙合力,并为下一次开口运动做好准备。 牙周膜反射:牙周膜反射有一定的特异性,牙周膜反射的意义在于,低位中枢即可根据咀嚼食物的性质,或随着咀嚼过程中食物硬度和弹性的变化,通过肌活动模式的相应改变而调节加于上下颌牙齿的咀嚼压力。卸载反射:当用力咬时,对闭口肌的阻力突然消失,闭口肌的收缩会急剧减弱而开口肌群(二腹肌)的活动迅速加强,咬穿食物的上下牙列不致因大力咬合到一起而导致创伤。这种反射活动称为卸载反射。腭黏膜压迫反射 :在开口时牵张反射的作用逐渐增强,闭口时施加于牙周组织和腭黏膜的压力又使闭口肌的神经元转为抑制,使开口末的牙合接触避免创伤性牙合力的冲击,同时开口肌群活动逐渐增强而

20、为流畅平滑地转向开口运动做好准备。 肌紧张:肌紧张为肌对牵张的阻力。4.下颌的基本运动有哪些?他们和边缘运动是什么关系?下颌的基本运动有:开口运动、闭口运动、前伸运动,后退运动、侧方运动。边缘运动是指下颌向各个方向所可能做的最大限度运动,代表了颞下颌关节、肌、韧带等组织结构在下颌运动方面的功能潜力。一般认为,下颌可以向侧方运动约10mm,开口约5060mm,前伸约9mm,后退约1mm。5.你了解哪些下颌运动记录方式?解剖学方法,X线方法,机械描记仪方法,磁共振成像,电子测量方法(电子描记仪,光电技术描记仪,磁电技术描记仪,超声波技术描记仪)。7.研究下颌运动的意义?A认识下颌运动规律,做到使(

21、牙合)的形态与运动相协调。对牙列形态的任何改变(都必须考虑到下颌运动的因素。因此必须考虑到下颌运动这一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掌握每一个体下颌运动的特征,以免在治疗过程中造成医源性疾病。B研究下颌运动规律有助于改进(牙合)架。根据下颌运动的一般规律可以设计制作牙合架或正确评价使用牙合架;通过转移关系,利用牙合架及个体的下颌运动的特征可以在体外分析咬合关系,对口颌系统病变作一定的分析诊断及判断治疗效果;根据下颌运动的个体特征设计制作修复体。C下颌运动可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下颌运动中出现的某些异常现象,经过治疗后再观察下颌运动并与术前比较,可作为判断疗效的客观依据。D研究下颌运动有助于认识人体运动的控制

22、机制。下颌运动的研究无疑有助于认识人体运动的控制机制,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对某些口颌系统疾病如牙合创伤、咀嚼肌痉挛、肌筋膜疼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等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第五章2.可能造成前伸牙合干扰的原因有什么? (1)上颌前牙排列不齐 如上颌侧切牙舌向位,下颌做前伸运动时,上颌侧切牙早接触,其它前牙无接触,形成前伸牙合前牙牙合干扰。 (2)后牙Spee曲线曲度过大 下颌前伸时,后牙可能接触,形成前伸牙合后牙牙合干扰。(3)上颌前牙过度前倾,前牙覆盖过大 下颌前伸时,下前牙失去上颌前牙舌面的接触,后牙接触,形成前伸牙合后牙牙合干扰。(4)下颌第三磨牙伸长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后,如果上颌第三

23、磨牙缺如、低位萌出或未及时萌出,未与之形成良好的接触,导致下颌第三磨牙过度萌出,高出牙弓牙合平面,下颌由牙尖交错位前伸时,形成前伸牙合,后牙牙合干扰。3.侧方牙合干扰产生的原因有哪几方面? (1)上颌后牙排列过度颊向倾斜,造成牙列的横牙合曲线曲度过大,下颌在做侧方运动时,工作侧下颌牙失去上颌牙尖斜面的引导,接触与支持,形成非工作侧支持尖早接触。 (2)下颌最后磨牙的远中尖位于上颌最后磨牙的远中,形成远中错颌,在侧方运动中容易产生非工作侧牙合干扰。 (3)医源性因素 (4)精神因素第六章2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 肌源性痛 (2)关节源性痛(3)关节杂音(4)下颌运动异常(5)关节

24、绞锁3.产生颞下颌关节杂音的可能因素有哪些(1)关节盘移位(2)可复性盘脱位(3)不可复性盘脱位(4)关节骨质增生破坏伴关节盘穿孔撕裂(5)滑膜病变 (6)翼外肌上下两头功能紊乱 4.如何区别肌源性和关节源性疼痛?肌源性痛分为保护性肌僵直、局限性肌痛、肌筋膜痛、肌痉挛、慢性肌炎而关节源性疼痛来源于关节区。关节源性的疼痛来源于关节及周围的软组织,包括关节盘的附着、盘后组织、关节囊,这些结构内有丰富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可以产生疼痛。疼痛的性质是持续性和钝性,下颌运动时疼痛加重,而且受限。5.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原则:正确的治疗程序应该是先从温和的、保守的、可逆性治疗开始,逐渐作对

25、症处理,然后作对因治疗,如仍不能解决问题,最后采取不可逆性治疗,因此手术常在保守治疗无效时采用的。方法:1物理疗法u 热疗:用热毛巾湿敷痛区。 冷疗:将氯乙烷喷雾剂呈线状细柱喷向痛区皮肤。喷l3次,活动下颌后重复喷射。适用于咀嚼肌紧张、痉挛引起的局部疼痛及开口受限。 超短波电磁疗法: 经皮电刺激治疗: 激光治疗 此外,针灸、红外线、直流电离子透入疗法、磁疗,均有镇痛消炎及消肿作用。2药物治疗 3肌封闭疗法4关节腔内注射 5.暂时性牙合治疗 6.恒久性牙合治疗7.外科治疗第七章1 磨牙症主要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有哪些?主诉症状:一是父母夜间听见儿童在睡梦中磨动牙齿;二是患者被同室居住者警告,入睡以后

26、自动磨牙,声音嘈杂,影响别人人睡;三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到口腔医院诊治紧咬牙是磨牙症的一种,可以发生在白天或睡眠中,由于紧咬牙不磨动牙齿,没有明显的声音,故容易被忽视,但其危害性甚至大于磨动型,因此,在临床上一定要注意询问有无紧咬牙情况 。危害 (1)对牙体组织的损害,前牙牙冠切缘被磨成尖锐的边缘,牙尖磨平,牙冠变短;后牙上牙颊尖斜坡磨成平面,咬合面比正常明显增宽,严重者咬合垂直距离降低;牙齿严重磨损则可导致牙齿对冷、热、酸、甜的过敏、穿髓、牙髓炎等。 (2)对牙周组织的损害,牙周组织对侧向咬合力量的耐受性最差,导致牙周创伤,牙周膜腔增宽、组织坏死、非特异性龈炎等,引起牙周萎缩、

27、牙槽骨吸收,牙齿移位或松动等。 (3)对颌面肌的损害 ,由于神经肌肉交互作用的结果,磨牙症患者常同时感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肌发生相似的症状,如颈背部的肌痛等。研究表明,76的磨牙症患者伴有其他肌的反射痛。2 磨牙症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哪些?(1)咬合板目前,咬合板仍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阻断磨牙症,降低升颌肌特别是咬肌的紧张度,以及避免牙咬合面磨损和对牙周组织的创伤。 (2)调牙合 牙合面的高尖陡坡不仅阻碍下颌的侧向运动,而且可能造成牙尖、牙冠折裂,也应给予调整。调牙合作为治疗磨牙症的一种方法,其效果不一定是永久性的 。(3)肌松弛治疗 肌松弛治疗的方法较多,如理疗、咀嚼肌局部喷雾、肌痛

28、点封闭、生物反馈、药物治疗等。(4)心理治疗 部分患者存在忧虑、担心、恐惧心理,应细致观察,慎重判断,通过对患者进行宣教和交谈,与其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多种方法使其摆脱心理压力,解除顾虑,降低精神紧张,从而缓解肌紧张和磨牙症 。第八章1、叙述咬合板的种类及其临床应用范围?答:(一)稳定咬合板:适应证 :稳定咬合板通常用于治疗肌功能亢进、肌痉挛以及颌位关系的调整;也可以用于减少与压力有关的副功能活动如紧咬牙与夜磨牙等。(二)松弛咬合板 :主要用于牙合与颌位关系的不稳定、由牙合状态的突然改变所造成的肌功能紊乱,如张口受限、咀嚼肌痉挛、下颌偏位等的治疗,也可以用于副功能活动的控制,如紧咬牙、夜磨牙、咀

29、嚼肌震颤患者以及深覆牙合等的治疗。(三)再定位咬合板 :主要用于治疗盘突关系紊乱,也可用于慢性或间断性关节弹响患者的治疗,对盘后组织的炎症也有一定疗效。(四)后牙咬合板:通常制作在下颌后牙区,咬合板覆盖后牙,通过舌杆相连,使上颌后牙与咬合板相接触,保持平坦而稳定的咬合接触区。(五)枢轴咬合板 :主要用于不可复性关节盘脱位伴有张口受限或闭口绞锁症状的患者,也适用于对骨关节炎的对症治疗。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1周 。(六)软弹性咬合板 :是用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弹性义齿材料在真空压膜机上制作而成,戴在上颌或者下颌使用,要求达到与对颌牙均匀同时接触。 (七) 牙合调位性咬合板:主要用于颌位调整后的咬合重建或

30、者作为全牙列咬合重建前肌关节适应性能力判断试验的依据。戴用咬合板后逐渐调改其高度直至肌关节症状消失,一般需要13月的时间2、叙述调牙合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答:调牙合的适应证:(1)为减小牙合因素对咀嚼系统任何部分的损伤:1)引起原发性和继发性牙合创伤的咬合因素;2)导致TMD和磨牙症的牙合因素;(2)产生错牙合、由不均匀磨耗导致食物嵌塞或影响修复治疗的撞击尖和楔形牙尖,存在锁结效应、影响颌骨向前或者向侧方自由运动的牙尖和斜面。(3)巩固正畸、修复和义齿修复治疗的效果,达到稳定的牙合接触关系。(4)美观需要。 调牙合的注意事项:(1)明确肌功能状况 。(2)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3)在确定调牙合的治疗结果有困难时,可以取研究模型,在牙合架上进行分析。调牙合的范围应尽可能局限在牙釉质范围内,严重时调牙合必须结合相应的修复与正畸治疗措施。(4) 调牙合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征 :1)消除早接触和牙合干扰;2)达到持久稳定的牙合关系;3)增进咀嚼系统的功能;4)有利于神经肌肉的各向功能运动。最后还要明确的调改部位,是选择上颌还是下颌。 (5)由于调牙合所需要的精确性,仔细控制下颌的位置和牙齿的接触关系至关重要。因此,调牙合应该在咀嚼肌放松的状态下,在一个相对平静、祥和的气氛下进行。(6)注意调牙合应少量多次进行,不能减少牙齿的咀嚼功能面积,不能降低咬合垂直高度,调牙合后牙合力应趋于轴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资料 > 口腔科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