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分册口腔颌面部损伤诊疗指南.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66655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162 大小:67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科分册口腔颌面部损伤诊疗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口腔科分册口腔颌面部损伤诊疗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口腔科分册口腔颌面部损伤诊疗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口腔科分册口腔颌面部损伤诊疗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口腔科分册口腔颌面部损伤诊疗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临 床 诊 疗 指 南口腔科分册 目 录口腔颌面外科部分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1 第一节 软组织损伤1 第二节 硬组织损伤3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感8 第一节 智齿冠周炎8 第二节 眶下间隙感染9 第三节 颊间隙感染10 第四节 颞间隙感染11 第五节 颞下间隙感染11 第六节 咬肌间隙感染12 第七节 翼下颌间隙感染13 第八节 舌下间隙感染14 第九节 咽旁间隙感染15 第十节 下颌下间隙感染16 第十一节 颏下间隙感染16 第十二节 口底多间隙感染17 第十三节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18 第十四节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19 第十五节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21 第十六节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22 第十七节 面

2、颈部淋巴结炎23 第十八节 面部疖痈25 第十九节 颌面骨结核26 第二十节 颌面部放线菌病27第三章 唾液腺疾病31 第一节 唾液腺炎症31 第二节 舍格伦综合征35 第三节 涎瘘36 第四节 唾液腺瘤样病变37 第五节 涎液腺肿瘤40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44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44 第二节 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48 第三节 恶性肿瘤57第五章 颞下颌关节疾病70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70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脱位72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强直74第六章 神经疾病77 第一节 三叉神经痛77 第二节 面神经麻痹78第七章 先天性唇、腭裂80 第一节 唇裂80 第二节 腭裂80口内部分第一

3、章 牙体组织病82 第一节 龋病82 第二节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83第二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94 第一节 可复性牙髓炎94 第二节 不可复性牙髓炎94 第三节 牙髓坏死96 第四节 根尖周炎96第四章 牙周组织疾病100 第一节 龈病100 第二节 牙周病103第五章 口腔粘膜病107 第一节 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107 第二节 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110 第三节 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111 第四节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116 第五节 唇、舌疾病119口腔修复、正畸部分第一章 口腔修复123 第一节 牙体缺损123 第二节 牙列缺损127 第三节 牙列缺失133第二章 口腔正畸137 第一节 正

4、畸治疗总述137口腔颌面外科部分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第一节 软组织损伤一、定义颜面部软组织创伤包括擦伤、挫伤、刺伤、切割伤、撕裂或撕脱裂伤及咬伤等,可发生在口腔及颜面任何部位即唇、额、舌、腭、脸、鼻及腮腺等部位。颜面部为人显露部位,创伤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外形及功能;此处血运丰富,组织抗感染及愈合能力强,有深部骨组织腔窦创伤者易感染;邻近呼吸道的创伤可引起呼吸障碍,眶下,颏部及耳前腮部软组织损伤可同时发生眶上,颏及面神经创伤。擦伤二、诊断1. 主要在颜面部突出部位,如颧、鼻、额、耳及颏等,可与挫伤同时发生2. 创面不规则,有点状、片状出血,表面渗血或渗液常附有泥沙等异物3. 疼痛明显,常伴烧灼感

5、4. 有与粗糙物摩擦致伤史5. 皮肤创伤局限在表皮或真皮的,有渗血及血浆,组织液渗出三、治疗1. 用生理盐水或1.5%过氧化氢清洁表面2. 涂以消毒药物或抗生素油膏任其暴露,多自行干燥结痂愈合3. 若创面感染,可用10%高渗盐水、抗生素液等感染控制后再暴露创面挫伤一、诊断(一)临床表现:1. 局部皮肤有瘀斑,肿胀及疼痛2. 组织疏松部位肿胀明显,组织致密部位疼痛明显3. 伤及深部部位可发生相应症状(1)伤及颞下颌关节或嚼肌时可伴张受限或错牙合(2)伤及眼球出现视力障碍(3)伤及切牙时出现牙及牙槽骨创伤症状(二)诊断要点1. 有钝器打击成硬物撞击史2. 受伤局部肿胀,皮下淤血3. 局部疼痛或同时

6、有颞下颌关节、眼或牙及牙槽骨相应症状4. 必要时可行X线摄片必要时可行CT检查,检查是否有深部骨创伤二、治疗1. 挫伤早期局部冷敷,加压包扎,后期以热敷,理疗促进吸收为主2. 血肿较大可在无菌下穿刺抽吸后加压,血肿如有感染并影响呼吸或进食应予以切开,并清除脓液及腐败的血凝块,建立引流。3. 应用抗生素4. 颞下颌关节挫伤可采用关节减压法;关节腔内渗血肿胀者,可穿刺抽血5. 对有视力障碍,牙及牙槽突创伤者,应及时行专科处理。刺伤一、诊断(一)临床表现1. 一般伤口小面伤道可以比较深,也可是贯通伤2. 可同时发生邻近器官的创伤,如眼、耳道、鼻腔、牙、腮腺、舌及口底等创伤、有的可伤及颅底(二)诊断要

7、点1. 有尖锐物体的外伤史2. 可见皮肤或粘膜小伤口3. 局部疼痛4. 行X线摄片或B超,检查有无骨创伤或异物存留二、治疗1. 伤口一般开放2. 小伤口不作缝合处理,较大伤口 清创后,初期缝合放量引流;超过48小时或污染严重者清创后放引流3. 深在伤口应用1.5%过氢化氢,抗生素液反应冲洗4. 若有异物残留,原则上应取出。如位于深部,且与主要组织有关,则应权衡弊考虑5. 应用抗生素6. 常规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u切割伤一、诊断(一)临床表现1. 伤口边缘整齐,多较清洁且无组织缺损2. 伤口深度不一,如切断血管可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如创伤及面神经可出现面瘫,伤及舌神经可出现舌感觉功能障碍;如腮

8、腺受损可发生腮腺延瘘3. 眼睑损伤可波及眼球(二)诊断要点:1. 有刀或利刃器致伤物外伤史2. 可见整剂刀割样伤口3. 有明显出血4. 摄X线片,检查有无骨损伤二、治疗1. 用3%过氧化氢及大量生理盐水交替冲刷2. 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U3. 创面可用抗生素湿敷。全身应用抗生素4. 伤口小可开放不缝合,用碘仿或消毒抗菌沙布覆盖,大伤口可行缝合5. 如有组织缺损可采用皮片或皮瓣修复;若污染严重可延期修复6. 舌体断裂离体者可成行原位再植,或待伤口愈合后再延期修复7. 如有面神经损伤,清创时应注意探察面神经分支,并行面神经吻合术。8. 如有腮腺导管断列,清创时可行导管吻合术或导管改道术。第二节

9、 硬组织损伤牙槽突骨折一、概述牙槽骨骨折,主要发生在前牙区可单独发生,也可与颌面部其他损伤同时发生。治疗以恢复牙及正常咬牙合关系、形态、美观和功能为原则二、诊断(一)临床表现1. 常伴有唇和牙龈撕裂、出血或肿胀及牙松动、牙折或牙脱落。2. 可触及黏膜下骨台阶及咬牙合紊乱(二)诊断要点1. 数个牙联体松动2. 拍X片确定骨折线三、治疗1. 在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基础上复位固定,固定时间不少于4 周2. 撕裂的牙龈应缝合,伴牙折者应同时处理上颌骨骨折一、概述上颌骨位于面中部,左右各一,两侧上颌骨在中线连接。其上方与颅骨中的额骨、颞骨、筛骨及蝶骨相连。在面部与颧骨、鼻骨、泪骨和腭骨相连。上颌骨骨折严重

10、时可并发颅脑损伤与颅底骨折。二、诊断(一)临床表现1. 骨折局部肿胀、淤血,张闭口运动受限或异常2. 咬合关系错乱,合并颅脑创伤,伴昏迷、呕吐及头痛史,并可伴脑脊液鼻漏耳漏。3. 眼部损伤伴“眼镜症状”,眼球移位则伴复视(二)诊断1. 上颌骨骨折分型(1)Le fort 型:骨折线自梨状孔底部,牙槽突及上颌结节方向两侧水平延伸至翼突(2)Le fort 型:骨折线过鼻骨,沿眶内侧壁斜向外下到眶底,再经上颌缝到翼突,还涉及筛突,额窦及颅前窝,并可伴脑脊液鼻漏(3)Le fort 型:骨折线横过鼻骨,经眶尖,颧额缝向后达翼突根部,造成颅面分离,伴颅脑损伤,颅底骨折,眼球创伤2. 有骨块移位 咬牙合

11、错乱,上颌骨骨折常向后下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开合,面中1/3变长3. 颅脑损伤或眼球创伤可伴瞳孔散大4. 影像学 多用华特位,头颅后前位,或CT(三维CT重建)等三、治疗1. 首先抢救生命2. 软组织损伤应先清创,关闭伤口。注有脑脊液鼻漏者禁鼻腔填塞局部,全身应用抗生素3. 尽早复位固定,不超过3周4. 复位固定:以恢复正常咬合关系为标准,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及切开复位;复位后可采用医用钢丝,牙弓夹板或钛板固定或石膏帽作颅颌固定,一般固定需3-4周(1)手法复位(2)牵引复位(3)颌间牵引(4)颅颌牵引(5)切开复位下颌骨骨折一、概述下颌骨位于面下1/3及两侧面中1/3的一 部分,位置

12、突出,易受损伤而致骨折发生率高。所发生的骨折称为下颌骨骨折。下颌骨按部位可分为颏部、体部、角部、支部及髁状突部骨折,好发颏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及髁突颈部等部位;可单发,多发或呈粉碎性骨折;分开放性或闭合性骨折二、诊断(一)临床表现1. 骨折处软组织肿胀,压痛、皮下淤血2. 伴张口受限,咬牙合关系错乱及下唇麻木。3. 面部畸形,不对称4. 骨折部位可触及台阶状,骨擦音(二)诊断5. 依骨折部位方向等出现不同骨折类型,正中联合部位骨折颜孔区骨折、下颌角骨折急髁状突骨折。 6. 拍X线片三维CT片三、治疗1. 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1)复位以恢复伤前咬合关系为标准。无牙颌以恢复全口总义齿的正常咬牙

13、合 关系为标准(2)骨折线上的牙原则上应尽量保留,如明显松动折断者除外。(3)骨折部位应有足够软组织覆盖 2. 复位方法(1)手法复位:适于早期,单纯线形骨折(2)牵引复位:用于多发骨折或已纤维愈合者(3)手术复位:用于开放性骨折,错位愈合的陈旧线形骨折3. 固定方法(1)单颌牙弓夹板固定:用于无明显移位或线形骨折(2)颌间固定:用于骨折后咬合关系不稳定者(3)骨内固定:用于复杂骨折,开放性骨折或错位愈合的陈旧性骨折4. 髁突骨折(1)骨折处无明显移位及张口受限者,可行颅颌强力绷带制动2周(2)儿童囊内骨折及髁突移位角度不大时保守治疗(3)成人髁突囊外骨折及骨折角度过大行手术治疗颧骨、颧弓骨折

14、一、概述颧骨与上颌骨、额骨、蝶骨和颞骨相联结,常伴发上颌骨骨折,颧弓较细,更易骨折。二、诊断(一)临床表现1. 颧面部塌陷 受伤初出现,肿胀后不明显,但肿胀消退后又显现塌陷畸形2. 张口受限3. 眶周及结膜下淤斑4. 复视 眶外侧及眶底下移,及眶内容物嵌入骨折线所致。骨移位者明显5. 神经症状 眶下神经出现眶下区麻木,累及面神经颧支出现眼脸闭合不全(二)诊断要点1. 颧面部外伤史2. 局部压痛3. 局部塌陷4. 影像检查华特位颧弓切线位及三维CT扫描三、治疗1. 骨折如移位不明显,面部无畸形又无张口受限,复视等,可不作复位;有功能障碍或有明显畸形者应及时复位2. 复位固定(1)中钳、单齿拉钩牵

15、拉法(2)口内切开复位法:适于单纯性颧骨颧弓骨折(3)颞部切开复位法:适于单纯性颧骨颧弓骨折(4)上颌窦填塞复位法:适于颧骨粉碎性骨折或合并上颌窦前壁骨折(5)面部切开复位法(6)头皮冠状切口复位法:适于错位明显,多发性骨折,陈旧性骨折(7)眶底植骨复位法(8)神经松解鼻骨骨折一、概述鼻骨是突出于面中部的菲薄的骨块,易遭受损伤而发生骨折,多见双侧粉碎性骨折可单独发生,亦可并发颅面骨折。二、诊断(一)临床表现1. 鼻梁有塌陷或歪斜畸形2. 鼻腔出血,鼻骨骨折伴有鼻腔黏膜撕裂3. 鼻呼吸障碍:可因骨折移位,鼻黏膜水肿,鼻中隔断裂,移位或血肿而引起鼻阻塞4. 鼻根部及眼脸内淤血5. 脑脊液鼻漏:伴颅

16、底或筛骨骨折时伴发(二)诊断要点1. 鼻部外伤史 2. 鼻外形畸形、出血、鼻阻塞3. X线:头颅正侧位片,三维CT片三、治疗1. 闭合性骨折(1)鼻外复位:适于侧方移位的骨折(2)鼻内复位:适于内陷骨折2. 开放性骨折 清创同时将骨折复位3. 陈旧性骨折 鼻骨骨折应及早复位,由于血运丰富,易错位愈合,采用手术复位4. 术后固定(1)外固定:用印模膏作成外鼻型夹板,用胶布固定1周(2)内固定:用碘仿油纱条填塞鼻腔,1周后抽出,脑脊液鼻漏者禁用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感第一节 智齿冠周炎一、定义为牙萌出期或阻生而引起的牙冠周围软组织的炎症,临床上多见于下颌第三磨牙。二、临床表现及分型多见于青年人,尤以1

17、830岁最多见,常有全身诱发因素(月经来潮、过度疲劳等)或反复发作史。 (一)亚急性期1. 患处局部胀痛不适,咀嚼、吞咽时疼痛加重。2. 无明显全身症状。3. 临床检查时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或垂直阻生、或前倾阻生,冠周有一盲袋;局部牙龈稍有红肿、触痛。(二)急性期1. 患牙冠周肿痛加重、面部肿胀,疼痛向耳颞部放射。可伴有不同程度张口受限、咀嚼、吞咽困难。2. 一般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头痛、影响睡眠等。3. 局部检查可见智齿冠周牙龈红肿明显,龈瓣边缘糜烂,触痛明显,可见龈瓣下有脓液溢出。4. 多伴相应面部软组织肿胀,有时盲袋内有脓液或形成冠周脓肿。患侧下颌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5. X线片示

18、下颌第三磨牙可有各种类型的阻生。(三)慢性期多无自觉症状,仅局部偶有轻度肿胀,压痛,长期多次冠周脓肿,可在咬肌前缘和颊肌后缘间形成皮下脓肿,也可穿破皮肤出现经久不愈的面颊瘘。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可反复急性发作。三、诊断1. 病史(1)局部检查可探及未完全萌出或阻生的牙冠,X线片可发现智牙的存在。(2)冠周红肿、触痛、盲袋内可有脓性分泌物,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3)下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4)患者体温可升高、白细胞记数可增加。2. 可推荐检查 (1)血液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2)影像学检查:可帮助了解未萌出或阻生牙的生长方向、位置、牙根的形态和牙周情况。 四、治疗(一)急性

19、期1. 局部治疗 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龈袋,拭干后龈袋内置入碘酚或碘甘油,如有冠周脓肿形成则应切开引流。2. 药物治疗 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病员全身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必要时全身输液和支持疗法。3. 物理疗法 局部红肿、疼痛、张口受限时可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 (二)慢性期 根据智牙的生长情况进行处理,如牙位置不正不能萌出时应择期拔除智牙;如为正常萌出期智牙,有足够位置萌出,且上颌有对应正常牙时可行冠周龈瓣切除,以消除龈袋,避免冠周炎再次发生。 第二节 眶下间隙感染一、定义发生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的蜂窝织炎及脓肿。感染多来自上颌尖牙及第一前磨牙和上颌切

20、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和牙槽脓肿,也可因上颌骨骨髓炎的脓液穿破骨膜或上唇底部与鼻侧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至眶下间隙引起。二、临床表现:(一)眶下区肿胀常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肿胀区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二)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内病源牙的根尖部前庭龈颊沟处常有明显肿胀、压痛、极易扪得波动。(三)感染向上可形成眶内蜂窝织炎,也可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四)病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诊断1. 病史(1)以眶下区为中心肿胀、压痛、可出现上下眼睑水肿,眼裂变窄,睁眼困难,鼻唇沟消失。(2)病原牙的根尖部前庭沟红肿、压痛、丰满,触有泼动感时可穿刺

21、抽出脓液。(3)患者可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2. 可推荐检查(1)影像学检查:多有根尖病变。(2)血象检查:白细胞记数升高。四、治疗1. 全身支持疗法及应用抗生素,增强机体抵抗力,控制感染。2. 脓肿形成时从口内病原牙根尖部前庭沟最丰满处及时切开引流,排出脓液。3. 待炎症控制后应立即处理病灶牙。第三节 颊间隙感染一、定义 为颊部皮肤与颊黏膜之间颊肌所在部位潜在间隙的蜂窝织炎和脓肿。感染来源常见于上、下颌磨牙的根尖脓肿或牙槽脓肿穿破骨膜侵入颊间隙;也可因颊部皮肤损伤,颊粘膜溃疡继发感染,或颊、颌上淋巴结的炎症扩散所致。二、临床表现 1. 感染在颊黏膜与颊肌之间时,磨牙区前庭沟红肿、触痛明显,

22、皮肤红肿较轻。 2. 感染在颊部皮肤与颊肌之间时,颊部皮肤红肿严重、发亮。3. 红肿压痛的中心一般以面下部为重。4. 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可穿出脓液。5. 病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6. 如感染波及颊脂垫时,则炎症发展迅速,肿胀范围波及整个颊部,并可向相通间隙扩散,形成多间隙感染。三、诊断1. 病史(1)以颊肌所在位置为中心红肿、压痛,可有凹陷性水肿及张口受限。(2)脓肿形成时可穿出脓液。(3)患者可有发热、白细胞升高。2. 可推荐检查(1)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颊间隙软组织内有液体集聚影。(2)血象检查:白细胞记数升高。四、治疗1. 抗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2. 脓肿形成后,应按脓肿部位决

23、定口内或面部做切开引流。3. 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对病灶牙进行处理。第四节 颞间隙感染一、定义发生于颞肌深浅层之间及颞肌与颞骨鳞部之间的蜂窝织炎和脓肿。感染由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颊间隙感染扩散引起,也可因耳源性感染(化脓性中耳炎、颞骨乳突炎、颞部疖痈)以及颞部损伤继发感染波及而引起。二、临床表现1. 单纯颞间隙感染,炎症仅局限于颞部区域。颞肌部位肿胀、疼痛。2. 病变区表现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3. 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4. 病员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颞深间隙感染时更为明显。三、诊断1. 病史(1)有颞顶部皮肤的感染、外伤、上后牙牙源性感染史

24、;颞深间隙感染也可能与耳源性感染、全身菌血症、脓毒血症有关。(2)颞肌部位肿胀、疼痛、张口受限。(3)有脓肿形成时,颞浅间隙可有凹陷性水肿,可触及波动感。而颞深间隙感染由于颞肌间隔,波动感不明显,主要靠全身感染体症,局部持续肿痛 ,经穿刺抽出脓液证实。有条件的可经细胞体辅助诊断。(4)患者高热、头痛、白细胞总数升高,颞肌间隙感染者更为明显。2. 可推荐检查(1)B超、CT可见颞部间隙有液体积聚影像。(2)穿刺:有脓液。(3)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升高。四、治疗1静脉给予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全身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2浅部脓肿可在颞部发际内作单个皮肤切口即可;3

25、深部脓肿可做两个以上与颞肌纤维方向一致的直切口;4当疑有颞骨骨髓炎时,可沿颞肌附着做弧形切口,切开颞肌附着,由骨面翻起颞肌,使颞鳞完全敞开引流第五节 颞下间隙感染一、定义发生于颞肌深浅层之间及颞肌与颞骨鳞部之间的蜂窝织炎和脓肿。感染可以由翼下颌等间隙相邻感染扩散而来;也可因上颌结节、卵园孔、圆孔阻滞麻醉时带入感染;或由上颌磨牙的根周感染或拔牙后感染而引起。二、临床表现1. 颧弓上、下及下颌升支后方微肿,有深压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2. 常存在相邻间隙的感染,伴有颞部腮腺咬肌区、颊部和上颌结节区的肿胀, 3. 合并间隙感染的相应症状时,临床表现有同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水肿、头痛,

26、恶心等症状。三、诊断1. 病史(1)有牙源性感染或局部注射史(2)临床表现有张口受限,患侧上颌结节黏膜转折处红肿、压痛,颧弓上下及颌后靠上部肿胀、压痛;脓肿形成时可穿出脓液;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头痛。2. 可推荐检查(1)影像学检查 CT检查可见颞下区肿胀,边界不清,脓肿形成时可有局限低密度区。(2)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四、治疗1. 抗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全身给予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及支持疗法。2. 经口内或口外途径穿刺有脓时应及时行切开引流。单纯颞下颌间隙脓肿,可经上颌结节外侧切开。口内在上颌结节外侧前庭沟黏膜转折处切开,以血管钳沿下颌支喙突内侧向后上分离直至脓

27、腔;口外切开多用沿下颌角下做弧形切口,通过下颌支后缘与翼内肌之间进入脓腔。伴有翼下颌间隙感染时,由下颌下切开贯通翼下颌及颞下间隙,达到有效引流;如同时伴有颞间隙感染应由颞上线切开颞肌达颞下间隙直至下颌下缘的上下贯通引流。3急性期过后治疗病灶牙。第六节 咬肌间隙感染一、定义发生于咬肌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之间的蜂窝织炎和脓肿。感染主要来自下颌智齿冠周炎,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牙槽脓肿,也可因相邻间隙如颞下间隙感染的扩散而来。偶有化脓性腮腺炎波及者。二、临床表现1. 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红肿、变硬、压痛,明显张口受限。2. 脓肿形成,不易扪到波动感,有凹陷性水肿,穿刺有脓液。3. 病员可伴有发

28、热等全身症状。三、诊断1. 病史(1)常有下颌智齿冠周炎病史。(2)临床可见以咬肌为中心的红肿、跳痛、压痛、张口受限严重;脓肿形成时有凹陷性水肿,穿刺抽出脓液可证实诊断。2. 可推荐检查(1)穿刺:可抽出脓液。 (2)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3)影像学检查:可有下颌支边缘性骨髓炎表现。四、治疗1. 早期;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可用物理疗法或用外敷中药治疗。2. 晚期 脓肿切开(1)口内从翼下颌皱襞稍外侧切开,分离进入脓腔引(2)口外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 CM处切开,切口长约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颈阔肌以及咬肌,在下颌角区的部分附着,用骨膜分离器由骨面推起咬肌,进入脓腔引出脓

29、液。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3炎症缓解后治疗病灶牙。第七节 翼下颌间隙感染一、定义 发生于翼内肌与下颌升支内侧壁之间的蜂窝织炎和脓肿。感染常见为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牙根尖周炎扩散所致;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或拔下颌智齿时创伤过大也可引起。此外相邻间隙炎症波及,如颞下间隙、咽旁间隙等。二、临床表现:1. 病史 (1)常先有牙痛史,继而出现张口受限,咀嚼食物及吞咽疼痛。(2)翼下颌皱襞处粘膜水肿,下颌支后缘稍内侧轻度肿胀,深压痛。(3)5-7日病程以上常有脓肿形成,可由下颌角内侧穿刺出脓液。(4)重者,炎症可向临近间隙扩大,形成颞下、咽旁、颌下多间隙感染。(5)患者可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升高。

30、2. 可推荐检查(1)穿刺检查:可抽出脓液。(2)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三、治疗1. 初期大剂量抗生素,控制炎症扩散。2. 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1)口内切开因张口受限较少采用。(2)口外切口与咬肌间隙感染相类似。在分离暴露下颌下缘时,在其内侧切开部分翼内肌附着及骨膜,分离剥开翼内肌后,进入间隙,引出脓液,用生理盐水或1%-3%的双氧水冲洗脓腔,放置橡皮引流条引流。(3)炎症缓解后治疗病灶牙。第八节 舌下间隙感染一、定义位于舌下口底区的蜂窝织炎和脓肿。感染可由下颌牙的牙源性感染,口底粘膜损伤、溃疡及舌、颌下腺导管的炎症而引起。二、临床表现1. 一侧或双侧的舌下肉阜或颌舌沟区口底肿胀,粘膜充

31、血,舌体抬高向健侧。舌体运动受限,语言、进食、吞咽困难、疼痛。2. 感染向口底后份扩散时,可出现张口受限和呼吸不畅。3. 脓肿形成后在口底可扪及波动。4. 腺源性感染,颌下腺导管口可有脓液排出。5. 病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三、诊断1. 病史(1)一侧舌下肉阜区及口底颌舌沟黏膜水肿,舌下皱襞肿胀,舌体抬高,舌体移向健侧,扪诊压痛明显。下颌下淋巴结可肿大压痛,下颌下腺体受炎症激惹可肿大、变硬、压痛。(2)患者进食、讲话困难、语言不清,重者表现呼吸不畅。(3)脓肿形成时口底可扪及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2. 可推荐检查 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升高。四、治疗1. 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并增强机体抵抗力

32、。2. 切开引流时,与下颌体平行切开黏膜钝分离进入 脓腔,注意勿伤舌神经,舌动脉,颌下腺导管。对已溃破者,沿溃破口稍扩大,置入橡皮引流条即可。3. 炎症消退后治疗病灶牙。4. 消除口腔损伤、溃疡等病灶。第九节 咽旁间隙感染一、定义发生于咽腔侧方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及腮腺深叶之间的蜂窝织炎和脓肿。感染多为牙源性,特别是下颌智齿冠周炎以及腭扁桃体炎和相邻间隙感染的扩散,偶由腮腺炎、耳源性炎症及颈上深淋巴结炎继发感染所致。二、临床表现1. 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突出,肿胀可波及同侧软腭、舌腭弓、咽腭弓、悬雍垂推向健侧。2. 局部疼痛剧烈,吞咽、进食、呼吸困难,张口受限。伴有喉头水肿时可出现声音嘶哑,进食呛

33、咳。3. 颈部舌骨大角平面肿胀、压痛。4. 重者致肺部感染,败血症及颈动脉血栓性静脉炎。三、诊断1. 病史(1)有急性冠周炎、急性扁桃体炎、或有邻近间隙感染史。(2)咽侧壁红肿,局部疼痛剧烈,吞咽、进食时更甚。(3)颈部舌骨大角平面肿胀、压痛,下颌下及颈深上淋 巴结肿大、压痛。(4)张口受限。(5)脓肿形成时,可穿出脓液。(6)患者呈急性病容,发热,严重时可出现语言不清、呼吸急促、脉搏浅快。2. 可推荐检查(1)影像学检查: 咽旁间隙软组织肿胀,边界不清,脓肿形成时可见局限性密度减低区。(2)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升高。(3)穿刺检查: 可穿出脓液。四、治疗1. 全身抗感染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

34、。2. 切开引流,咽旁间隙位置深在,脓肿形成与否一般采用穿刺方法确诊。穿刺经翼下颌皱襞内侧进入咽上缩肌与翼内肌之间,抽出脓液后立即行切开引流。张口无明显受限时,可在翼下颌皱襞稍内侧纵形切口,钝分离,进入脓腔。黏膜切口不宜过深,以防误伤大血管及神经。3. 炎症控制后治疗病灶牙。第十节 下颌下间隙感染一、定义发生于下颌下三角内的蜂窝织炎和脓肿。感染来源多见于下颌智齿冠周炎,下颌后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牙源性感染或下颌下淋巴结炎的扩散。化脓性下颌下腺炎有时亦可继发下颌下间隙感染。二、临床表现1. 下颌下区丰满,淋巴结肿大、压痛。如波及舌下间隙可出现同侧口底肿痛体症。2. 下颌下缘轮廓消失,皮肤紧张、

35、按压有凹陷性水肿。3. 脓肿形成后,中心区皮肤充血,可触及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三、诊断 1. 病史(1)有下颌磨牙的化脓性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 牙周炎或下颌下淋巴结炎史。(2)下颌下三角区肿胀、压痛。2. 可推荐检查(1)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2)穿刺检查 可抽出脓液。四、治疗1. 抗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全身给予大计量,有效抗生素。2. 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切口部位、长度应参考脓肿部位、皮肤变薄的区域来决定。一般在下颌骨体部下缘以下2cm做与下頜骨下缘平行切口,切开皮肤、颈阔肌后,用血管钳钝分离进入脓腔。如系淋巴结内脓肿应分开淋巴结包膜,同时注意多个淋巴结脓肿的可能。术中应仔细检

36、查,分别予以引流。3. 急性炎症控制后治疗病灶牙。第十一节 颏下间隙感染一、定义 发生于颏下三角内的蜂窝织炎和脓肿。感染多来自颌下,颏下淋巴结炎感染,下唇颏部、口底、舌下肉阜、下颌前牙及牙周组织的淋巴回流。可直接汇入颏下淋巴结,故以上区域溃疡、损伤等均可引起颏下淋巴结炎,然后继发颏下间隙感染。二、临床表现1. 可有下前牙、口底、下唇、颏部的损伤、溃疡、炎症表现或原有颏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的慢性病史。2. 早期,仅局限于淋巴结的肿大,临床症状不明显。3. 淋巴结炎症扩散时,可引起颏下三角区弥漫性肿胀,皮肤充血,发红,有压痛。4. 脓肿形成后,局部皮肤紫红,扪压有凹陷性水肿及波动感。三、诊断1. 病

37、史(1)颏下区肿胀、压痛、皮温升高。(2)局部有泼动感时穿刺可抽出脓液。(3)病员全身可发热。2. 可推荐检查(1)B超检查 (2)穿刺检查 可抽出脓液。(3)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四、治疗1. 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及必要的支持疗法,增强机体抵抗力。2. 脓肿形成后,可在颏下肿胀最突出区做横行切口,分开颈阔肌达颏下间隙建立引流。第十二节 口底多间隙感染一、定义指口底舌下、颏下及双侧颌下间隙同时受累的广泛蜂窝织炎和脓肿,可扩展到会厌及下部。其来源于下颌牙的根尖周炎、牙周脓肿、骨膜下脓肿、冠周炎,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扩散,或颌下腺炎,淋巴结炎、急性扁桃体炎,口底软组织和颌骨的损伤等。二、临床表现

38、1. 化脓性病原体感染,早期一侧颌下或舌下肿胀,晚期扩散至整个口底时,双颌下,舌下口底均有弥漫性肿胀,常伴有呼吸困难,张口受限。2. 腐败坏死性病原菌感染,软组织广泛性水肿,上及面颊下至颈部锁骨水平,颌周自发性剧痛,灼热感,肿胀区皮肤充血,凹陷性水肿,无弹性,深层有波动感,皮下捻发音。切开后有大量咖啡色、稀薄、恶臭,混有气泡的液体。肌组织呈现棕黒色,结缔组织呈灰白色,无明显出血。口底粘膜水肿,舌体抬高,僵硬,运动受限,语言不清,肿胀发展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发绀、甚至“三凹征”。1. 全身症状较严重,高热,寒战,体温可达3940以上,呼吸短浅,脉搏频弱,继之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三、诊断

39、1. 病史(1)局部表现为下颌下、口底和颏下广泛、弥漫性肿胀,压痛明显。(2)病情的发展迅速,红肿范围可短期内波及颈部、上胸部和面部。(3)全身症状严重,发热、寒战、烦躁不安或嗜睡,体温可高达3940以上,全身抵抗力下降时,体温可不升高,但全身中毒症状明显。2. 可推荐检查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B超检查 弥漫性软组织肿胀脓肿形成区可见液体腔影。四、治疗1. 及时掌握患者生命体征、水电解质状态及重要脏器功能,警惕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发生,及时给予大剂量有效抗菌素,全身支持疗法、输液、吸氧,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和补充蛋白质。2. 有呼吸困难或窒息者,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通畅。3. 早

40、期行切开减压及引流术,腐败坏死菌感染者用3%双氧水或1/5000高锰酸钾反复冲洗。4. 肿胀范围广泛,或有呼吸困难现象时,则应做广泛切开,其切口可在双侧颌下、颏下作于下颌骨相平行的“衣领形”或倒“T”型切口,以保证充分引流。5. 对腐败坏死性病菌感染者,可在引流术后辅以高压氧治疗。第十三节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一、定义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于牙源性感染,多在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脓肿的基础上发生。炎症先在骨髓腔内发展,再由颌骨中央向外扩散,可累及骨密质及骨膜。二、临床表现及分期1. 多见于青壮年,一般以1630岁发病率最高。多发生在下颌骨,按临床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一)急性期1. 病

41、变区牙疼痛剧烈,向半侧颌骨或三叉神经分支区放射,可有下唇麻木。2. 病源牙可有明显叩痛、松动及伸长感。牙龈明显肿胀充血、可有脓液从牙龈袋流出。相应面部可有肿胀、压痛。3. 病变波及下颌支可激惹下颌肌群引起张口受限。4. 全身发热、寒战、疲倦无力,食欲不振。5. 局部有剧烈跳痛,口腔粘膜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充血,可继发颌周急性蜂窝织炎,6. 一周后X线片可见病变区骨质疏松或不规则破坏(二)慢性期1. 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腔内或面颊部可出现多数瘘孔溢脓,肿胀区牙松动。如有大块死骨或多数死骨形成,在下颌骨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咬颌错乱与面部畸形。 . 全身症状轻,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3. 全身消瘦,

42、贫血,机体呈慢性中毒消耗症状,病情发展缓慢。4. X线显示骨质破坏。同时存在骨膜增生及硬化,骨膜反应明显;可见死骨形成或病理性骨折。三、诊断(一)急性期1. 病史(1)常有牙痛史。(2)病变区有多数牙松动、叩痛,牙龈红肿,牙周溢脓。(3)下唇麻木。(4)全身感染症状严重。(二)慢性期1. 病史(1)在急性期2周后,口腔内及颌面部皮肤可形成多个瘘管,长期排脓,有时排出死骨片。病变区牙松动、叩痛。(2)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致咬合关系紊乱,面部畸形。(3)X线片显示颌骨骨质破坏及骨膜增生、硬化,可见死骨形成或病理性骨折。(4)全身情况较差,可有贫血和消瘦表现。2. 可推荐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急性

43、期可见病变区骨质疏松或不规则破坏;慢性期显示颌骨骨质破坏,同时有骨膜增生及硬化,可见死骨形成或病理性骨折。(2)血象检查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升高,粒细胞增多。四、治疗:(一)急性期: 1. 全身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全身支持疗法。 2. 一旦判定骨髓腔内有化脓病灶,应及早拔除病灶牙及相邻的松动牙,建立引流。必要时应考虑凿去部分骨外板,以达到敞开髓腔充分排脓,迅速解除疼痛的效果。(二)慢性期 1. 死骨分离后,施行死骨摘除术。 2. 病灶清除术。第十四节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一、定义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是指继发于骨膜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性病变,常在颌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下颌骨为好发部位,其中以咬肌

44、间隙和翼下颌间隙感染引起的下颌支和下颌角部边缘性骨髓炎居多。很少波及下颌体。二、临床表现及分类(一)按疾病过程分类 1. 急性期(1)与颌周间隙,如咬肌间隙、翼颌间隙感染表现相似。(2)多有不同程度张口受限、进食困难(3)压痛点局限或有凹陷性水肿。(4)患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2. 慢性期(1)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症状逐渐加重。(2)局部弥散性肿胀,组织变硬,轻微压痛,无波动感。(3)不同程度张口受限、进食困难。(4)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二)按病理及影象学分类1. 骨质增生型 (1)多发生于青年人、身体抵抗力强,致病的病原菌毒力相对较弱时。(2)患侧下颌支及咬肌区肿硬,皮肤无急性炎症。(3)局部压迫有不适感或轻微疼痛。(4)X线见下颌支外侧骨皮质明显的骨膜增厚或骨质增生,呈致密影像。2. 骨质溶解破坏型(1)本型多发生在急性化脓性颌周间隙蜂窝织炎之后。(2)病程长,皮肤遗留瘘孔长期不愈,反复溢脓。(3)X线片上可见病变区骨密质破坏,骨质疏松脱钙形成不均匀的骨粗糙面。三、诊断1. 病史(1)有下颌智齿冠周炎或咬肌间隙感染史,表现咬肌区急性或慢性肿痛。(2)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资料 > 口腔科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