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论文.doc

上传人:管** 文档编号:858997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一 引言- 1 -二 中西文化的差异- 1 -1.心理差异- 1 -2.行为方式差异- 2 -3.自我表现差异- 2 -4.人格特征的差异- 3 -三 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4 -1.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 4 -2.克服文化差异,力求文化信息的对等- 5 -三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 6 -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一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我们应该了解,在文化背景相同的范围内,人们共处时很少产生交往沟通上的障碍;但若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时,往往会出现误解或发生冲突,影响到交往与沟通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商务英语翻译是在持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进行商业交流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商务英语的翻译必须了解掌握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同时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再现。二 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交往沟通中的差异是各种各样的,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其中有几个方面如心理、行为方式、自我表现和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差异最为显着,下面进行分别阐述与分析。1.心理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际交往,由于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

3、对于了解对方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稳私主要包括如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如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个人行为动向如去什么地方、与谁交往等,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当然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四种。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亦即人际心理卷入度高。我们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中国少男或少女挽臂亲昵而行,而在西方则很少见到。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过于亲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远,

4、是不友好的表现。如果中国人发现交际对方的衣服上有根线头,他会很自然地帮助对方摘掉;而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不礼貌之举。中国人看到朋友穿了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会上前摸一摸,询问价钱或质地;而西方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们更多的是羡慕,并直接赞美。 上述都是中西方文化观念差异所致。东方人非常重情重义,西方人则崇尚个人独立。西方人在空间距离上也很在意。即使在公共场所,大家都十分自觉地为对方留出一定私人空间。比如,排队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中国人在此类情况下习惯于人挨人、人挤人,视为正常1。 了解了这种差异,我们在与西方人交往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卷入度不要过高,以免引起误解而造成沟通的障碍。

5、2.行为方式差异 在沟通的方式上,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习惯委婉迂回。“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中国人大多不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而是采用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人际交往中这种传统方式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倾向直接提出他的观点,甚至用辩论的方式来交流。在会议结束后双方不影响相互情谊。可是在东方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倾向于间接婉转及话中带话、旁敲侧击的方式沟通。另外,在双向沟通中,形体语言、表情动作是最重要的讯息。若是在沟通中表情严肃,沟通的氛围让别人感觉是在被训斥、责备,则更易

6、引起对方的抗拒。 西方人好偏激性思维,一种思维、观点,总是先全盘否定前人的,提出自己“全新的”,一鸣惊人,在争论中再逐渐纠正自己的偏激之处,最后被人们接受,成为流行的新理论新观点,存在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等等,莫不如此。他们在创立理论的过程中(特别是初期),往往好走极端且有意言过其实,尤其喜好只“击”一点不及其余。待理论建立起来后,再来进行修正。如是有新精神分析学派,新行为主义,如此等等,反正不新不“偏”的东西是没有市场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凡事必弄个是非曲直,绝不含糊。在国际关系中也如此,经常使用偏激语言或偏激行动2(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可为典型事例)。 在与人相处时,我

7、们总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比如,主人问客人想喝点什么,客人一般会说“我不渴”或“不用麻烦了”;主人在餐桌上为客人斟酒,客人总要加以推辞,说“够了,够了”。而事实上,客人并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气而已。所以,称职的主人不会直接问客人想要什么,而是主动揣摩客人的需求,并积极地给予满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热烈:一方不停地劝,另一方则不停地推辞。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当

8、客人上门了,主人会直截了当地问对方“想喝点什么”;如果客人想喝点什么,可以直接反问对方“你有什么饮料”,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饮料;如果客人确实不想喝,客人会说“谢谢!我不想喝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劝吃请喝。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喜欢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提一些友好的建议和劝告,以示关心和爱护。但中西方人在提劝告和建议的方式上却有很大区别。中国人向朋友提建议和劝告的时候,往往都非常直接,常用“应该”、“不应该”,“要”、“不要”这些带有命令口气的词。比如,“天气很冷,要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路上很滑,走路要小心”等。西方人在向亲朋好友提劝

9、告和建议的时候,措词非常婉转,比如,“今天天气很冷,我要是你的话,我会加件毛衣”;“你最好还是把胡子刮了吧”。一般来说,双方关系越接近,说话的语气越直接。但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之间,也不会使用像我们那样的命令语气。否则,会被认为不够尊重自己独立的人格。 最耐人寻味的是,最近西方的研究显示,长期旅居东方的西方人和移居西方的东方人,在心理实验中的表现都介于中西方之间,并没有显示西方人或东方人的行为特征。这预示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人文思想上或许会出现新气象3。 3.自我表现差异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的是,中国文化则

10、提倡谦虚谨慎,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无论任何时候谦虚都是一种美德。 一般来说,中国人大多反对或蔑视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这在中国人看来当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而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可见,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我们一直视谦虚为美德。不论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成绩,总是喜欢自谦。如果不这样可能会被指责为“不谦虚”、“狂妄自大”。比如,中国学者在作演讲前,通常会说:“我学问不深,准备也不充分,请各位多指教”;在宴会上,好客的主人面对满桌子的菜却说:“没有什么菜,请随便吃”;当上司委以重任

11、,通常会谦虚地说:“我恐怕难以胜任。”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没有自谦的习惯。他们认为,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承认,首先必须自我肯定。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成绩总是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宴请的时候,主人会详尽地向客人介绍所点菜的特色,并希望客人喜欢;而被上司委以重任的时候,他们会感谢上司,并表示自己肯定能干好。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自己为自己负责。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正由于以上两点,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往往就成为令人难堪

12、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的利他主义。在中国,主动关心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而这在西方则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4.人格特征的差异 中西方的人格差异在儿童期就有显着差异。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

13、人,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理。而中国家长受封建社会意识的长期影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懂事”、“无责任感”的,家长对孩子负有全面的责任,所以自然就以孩子的“主人”自居,而且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极大地束缚了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 从人格发展方面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体系使中国人更内向、抱负水平较低、依赖性强、笃信权威、求同、保守等不足,但相对地比较能吃、任劳任怨、忍受能力强等优点;西方人明显地更加外向,抱负高,从小注重雄心壮志的培养,具有较好的独立性、主体性、创造性、求新求异性,但责任感略差,忍受力较差。中国由于生产力低下,老人们靠人抚养,故衍

14、生了长辈的绝对权威观念,子孙们绝对服从长辈。中国文化上的这种“长上文化”严重阻碍后代人独立、健康的发展,挫伤青年人的蓬勃锐气。 从做人做事风格来说,在古代中国,无论做人做事都带有表演性质。中国人发明“做人”一词一向很绝妙。它意味着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做出来的,而且是做出来给人看的。中国人生活得比较封闭,人际交往圈子小,所以非常注重选择交往对象的品质,总想和人品好的人交朋友,故有时显得很孤僻。从人格方面来讲现代社会的中国人与古代差别并不太大。西方人做人做事都比较直接(国际关系除外),内外基本一致,生活态度开放,交往圈子大,不拘小节。 西方人办事有计划性,时间观念强。他们认为。工作时间就应该拼命干,

15、休闲时也应尽情潇洒。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美国人在休闲时从不谈工作。在工作中,经理与下级保持一定的等级距离,对下级的工作过错极为认真与严肃。但在休息时,下班后或一起在酒吧、高尔夫球场时,上级和下级之间毫无等级距离,关系融洽,热情友好,经理也会虚心地向下级讨教经验。这说明西方文化有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分。在私人空间里,无人可以入侵。在公共空间里,每一成员应受公共空间区域的限制。但如果再中外合资企业中,中方经理如没有认识到美国的这种文化。而是以中国的文化来对待美国的文化,就会产生冲突4,5。 三 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1.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 中西方文化意象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文化意象是凝聚在

16、各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中的结晶。在中国文化中“龙”备受推崇,与龟、凤、麒麟合称四录,龙代表帝王,象征吉利的动物,如:“龙眼识珠,凤眼识宅”、“龙投大海,虎奔高山”。西方人却认为dragon(龙)是邪恶的象征,认为龙是凶残肆虐人的动物,应予消灭。龙被称为怪物,恶龙。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特别小心。东亚韩国、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四小龙”,将其翻译成英语Fou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有人建议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文化信息的

17、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某种可怕的动物。 众所周知,在西方,“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避免使用“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三”没有这种文化含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因为与“久”同音,所以“九”经常用来表示“长久”的意思。例如,我国历史中,皇帝都崇拜“九”,希望其天下长治久安。因此,我国便有“999”药品。英语中的nine没有这种含义。但不要把用“666”作商标的商品出口到英国,因为“666”在圣经里象征魔鬼6。 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差

18、异对翻译的影响。中国文化以人文为中心,是一种人本文化,即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思维方式。西方文化则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比较偏重于对客体的研究和观察,习惯于本体思维的中国人,在描述或记录动作或事件发生或演变的过程时,观察或叙述的视点往往落在动作的发出者,并以动作的发出者作为句子的主语,因此,汉语中主动语态使用频繁,而习惯于客体思维的西方人却常把观察或叙述的视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上,,并以此作为句子的主语,因此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广泛,翻译时,应该根据语义逻辑改换或增添句子的主语,相应调整句子语态,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7。如: (他们) 结婚六年没有儿子,然而妻子却

19、出人意料地给丈夫生了一对双胞胎。 翻译为英文为:After six years of married childlessness , the father was suddenly presented by his wife with a pair of twins. 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对翻译的影响。英语中出现的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圣经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之相应的是在我国影响极为深远的佛教文化。两种文化在思维习惯上、语言表达形式上,词汇意象和含义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故翻译时特别要引起注意。例如Hawkes把红楼梦中的“阿弥陀佛”竟然译成“God bless my

20、 soul”,把上帝拿来代替佛教的无量寿佛,这很可能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这样的译文大大地削减了中国文化内涵8。语言表达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同的语言有自己的表达习惯和各自的词汇体系,相互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如汉语中的“三角债”,若商务英语翻译成“Triangle debt”,外方会不知所云,因为英语中经常用“chain debt”来表达此意。再如商务英语翻译“文物保护单位”这个词组,如把它译成“a cultural unit”,英语国家的人会把其理解成“一个文化单位”,这就是由于把汉、英词语一一对应造成的语用失误,正确译法应当是“a historic relic”。 2.克服文化差异

21、,力求文化信息的对等 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它不仅包括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涉及不同商业文化之间的沟通。文化信息的传递是完全可能的,主要是通过翻译了解他国文化。文化信息的对等也是可能的,我们可以遵循奈达先生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这里的“对等”不能理解为数学意义上的等同,只能是近似的等同,即以功能对等接近程度为依据的近似。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应该是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内容 、说话方式、文体、文风、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为了达到这些对等,必须在翻译中进行调整。 探究词语的历史、社会背景意义及文化内涵,准确把握文化信息的对等 。文化翻译既要考虑历

22、史、社会背景,又要注重那些有同有异,大同小异,同中有异的词语,译者要保持清晰的思维,既要注重文化深层的蕴含,又要了解语言表层含义的异同之处。 不要给“洋人”穿上“长袍马褂”,原汁原味地体现文化。鲁迅先生在谈翻译时特别强调要注意异国情调,也就是所谓的洋气。此处“洋气”是指保存原语所蕴含的异域文化特色,不要使英语说法带上特有的中国色彩。例如:英语成语(a region)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来自圣经,牛奶和蜂蜜是西方人熟悉的食品,这一成语如译成汉语的“鱼米之乡”,虽然意思相近,但未免有些不伦不类了。故还是译成“物产富饶之地”比较合适。 恰当使用汉语中的习语和规范

23、语,以最佳的方式展视文化信息。文化翻译实践的过程,可以说是对原语文字与文化内容进行深刻剖析,得其义,悟其神,然后用锤炼过的译语文字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译语不仅要保持前面所说的“原味”,而且必要时还要具有“本土味”,即采用规范的汉语和被中国人接受的习惯表达方式,否则同样也达不到“传真”效果9。三 总结 商务英语翻译应置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去深入探讨。研究商务英语翻译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要准确地进行翻译,就必须考虑不同语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各民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东西方人有不同的哲学 、文化传统,所以,文化差异就必然存在。此外,差异的原因还在于东西方民族地理、历

24、史等的不同。正是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文化翻译的可译性受到限制。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些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多方面进行研究比较,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使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和强大。参考文献 1 敖登.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J. 前沿, 2005年第10期2 郑晓辉. 论中西方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的差异J.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7年第5期3 徐晓丹. 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其融合趋向J. 理论探讨, 2005年第3期4 代俊艳. 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刍议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 韩梅.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A. 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C, 2005年6李 平.国际经贸英语教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7王学文.新编经贸口译教程.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8蒋晓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3.(05). 9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一一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外文翻译(毕业设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