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中国古代史学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文字产生以前,口耳相传的传说,乃文字产生以前,口耳相传的传说,乃史学的源头。史学的源头。结绳记事结绳记事甲骨文、金文,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甲骨文、金文,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的历史记载。的历史记载。继甲骨文、金文之后,继甲骨文、金文之后,尚书尚书中中记载了殷、商王朝的大事,它是中国记载了殷、商王朝的大事,它是中国最早的文献总集。最早的文献总集。诗经中大雅诗经中大雅的一些诗篇如公刘、绵等的一些诗篇如公刘、绵等反映了周王朝某些历史
2、发展阶段的传反映了周王朝某些历史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以视为汉族史诗。说和历史,可以视为汉族史诗。尚书尚书、诗经诗经的事件记载,如的事件记载,如牧誓牧誓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下移和私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下移和私学的兴起,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春秋战国的兴起,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限的史著主要有两类:时期限的史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记事一类是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史书,为主的编年体史书,如春秋、左传如春秋、左传、世本、竹书纪年。、世本、竹书纪年。另一类是另一类是以记言为主的记言体史书,以记言为主的记言体史书,如国语、如国语、战国策等。战国策等。总之,先秦是中国史学的总之,先秦是中
3、国史学的奠基时期。奠基时期。孔子的孔子的春秋春秋就是就是以鲁国以鲁国国史编国史编撰而成。撰而成。它的出它的出现具有现具有划时代划时代的意义。的意义。战国时期出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左传左传、国语国语、战战国策国策等等 两汉是中国史学的两汉是中国史学的确立时期、成长确立时期、成长时期。时期。西汉武帝时,伟大的史学家司西汉武帝时,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写成我国历史上马迁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纪,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纪元。鲁迅赞美史记为元。鲁迅赞美史记为“史家之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唱,无韵之离骚。”秦汉时期是中国史学成长时期,司马迁与秦汉时期是中国史学
4、成长时期,司马迁与史记史记为纪传为纪传体通史,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体通史,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东汉时,班固沿用史记的体例,东汉时,班固沿用史记的体例,编修成编修成汉书汉书,(即前汉书),(即前汉书),此乃此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史史记与汉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记与汉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史记为响,史记为通史通史的开山,汉书的开山,汉书为为断代断代的初祖。的初祖。班固的班固的汉书汉书为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皇为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皇朝史撰述的先河。朝史撰述的先河。魏晋南北朝,私家修史之风盛行,史书极其繁复,史学摆魏晋南北朝,私家修史之风盛行,史书极其
5、繁复,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而蔚为大观。脱了经学附庸而蔚为大观。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史学的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史学的大发展时期大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1 1)史著数量大为增加。)史著数量大为增加。据学者据学者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著作较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著作较以前增加了四十多倍。范烨的后汉以前增加了四十多倍。范烨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皆成书于这书,陈寿的三国志皆成书于这一时期。一时期。(2 2)史著种类繁多。)史著种类繁多。从记事时限上从记事时限上看,有通史,有断代史;从题材上看,看,有通史,有断代史;从题材上看,纪传体的地位得到巩固,编年体蓬勃纪传体的地位得到巩固,编年体蓬勃发
6、展,人物传记,史译史注,地理方发展,人物传记,史译史注,地理方志等类史籍也大量涌现。志等类史籍也大量涌现。(3 3)这一时期,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这一时期,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在学术领域里,的地位。在学术领域里,成为一门独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学科。南朝刘宋时,国家设置四种专南朝刘宋时,国家设置四种专科学校,以史学为专科之一。科学校,以史学为专科之一。“史学史学”一词也出现于这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一词也出现于这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图书四部分类法将历史著作独立为专的图书四部分类法将历史著作独立为专部,并形成部,并形成经、史、子、集经、史、子、集的次序。的次序。隋唐是我国古代史学的隋唐是
7、我国古代史学的繁荣时期。繁荣时期。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1 1)史书)史书数量数量有了更大发展。有了更大发展。新唐书新唐书艺文志称艺文志称“藏书之盛,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莫盛于开元。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有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有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2 2)正史编撰成绩斐然。唐开国)正史编撰成绩斐然。唐开国后,统治者十分重视史书的编撰,后,统治者十分重视史书的编撰,中央设中央设史馆专司修史。史馆专司修史。隋唐五代,完善了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绩斐然,二十四隋唐五代,完善了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绩斐然,二十四部正史中有八部完成于唐初。部正史中有八部完成于唐初。(3 3)官
8、修史书制度正式确立。)官修史书制度正式确立。隋文帝曾下令:隋文帝曾下令:“人间有撰集国史人间有撰集国史者,皆令禁绝。者,皆令禁绝。”贞观三年,唐太贞观三年,唐太宗设史馆于宫中,专修国史。宗设史馆于宫中,专修国史。(4 4)出现了史学理论专著。)出现了史学理论专著。唐代著名史学家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所著刘知几所著史通,史通,是我国历史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部史学理论专著。(5 5)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典制通史。)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典制通史。唐人唐人杜佑通典杜佑通典,是我国历史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第一部专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史著作。变迁的通史著作。杜佑
9、杜佑通典通典为史学开辟了新路。为史学开辟了新路。宋元时期史学成就:宋元时期史学成就:(1 1)正史的编修取得了一定的成)正史的编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一时期修成的正史有:宋代就。这一时期修成的正史有:宋代薛居正的五代史薛居正的五代史(即旧五代(即旧五代史),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和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和新唐书。新唐书。(2 2)产生了带有)产生了带有总论性总论性的三部通的三部通史巨著,即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史巨著,即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临、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的文献通考。司马光与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宋元时期,尤其两宋,史学发达,堪称盛世,史体广泛,宋元时期,尤其
10、两宋,史学发达,堪称盛世,史体广泛,应有尽有。应有尽有。(3 3)南宋)南宋袁枢撰通鉴纪事本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末,首创纪事本末体,为我,首创纪事本末体,为我国史苑又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国史苑又增添了一个新品种,这是中国历史编纂法的一个重这是中国历史编纂法的一个重要创造。要创造。袁枢新创纪事本末体袁枢新创纪事本末体 (4 4)宋代的)宋代的“金石学金石学”独具特色,独具特色,成绩斐然。所谓成绩斐然。所谓金石,金指铜器和其金石,金指铜器和其它金属器物,石指石刻等它金属器物,石指石刻等。古代专修国史,表明皇家对修史古代专修国史,表明皇家对修史的垄断,私修之风受到扼制。这一做的垄断,私修之风受到扼制。这
11、一做法为后世各朝所效法,影响深远。法为后世各朝所效法,影响深远。明清时期史学特点明清时期史学特点 (1 1)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私人修史之风兴私人修史之风兴盛。盛。明代著名思想家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著李贽著藏书藏书、续藏书续藏书,对历史人物重新对历史人物重新分类评价。分类评价。(2 2)明清两代,)明清两代,类书、丛书类书、丛书的编的编修达到了高潮,明永乐大典、修达到了高潮,明永乐大典、清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清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都代表了类书,丛书的最高成就。都代表了类书,丛书的最高成就。(3 3)清代的)清代的考据学考据学在校、勘古籍、在校、勘古籍、考证史实等方面,都取得了超越前考证史实
12、等方面,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果。重要的著作有钱大昕的人的成果。重要的著作有钱大昕的廿二史札记等。廿二史札记等。清代学风,以考据为盛。清代学风,以考据为盛。(4 4)明代史学,方志、稗史增多,经济史撰明代史学,方志、稗史增多,经济史撰述繁富,史学通俗化和历史教育广泛展开。述繁富,史学通俗化和历史教育广泛展开。方志编修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数量之多、方志编修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亦为前代所不及。范围之广,亦为前代所不及。(5 5)史评史史评史论论在在明清时期在在明清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以清代以清代章学城的章学城的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成成就最大。就最大。(6 6)明清两代
13、的官修史书,不论在)明清两代的官修史书,不论在数数量量上还是在上还是在种类种类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个时期。官修正史有元史和明史。其它官修正史有元史和明史。其它重要的官修史书有大明会典、明重要的官修史书有大明会典、明实录、清实录、实录、清实录、清会典、清会典、“清通清通”(清文献通考、清通典(清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等。乾隆年间官刻、清通志)等。乾隆年间官刻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二、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二、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发达;史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发达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发达”(
14、梁启(梁启超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传统目录学的发展是中国传统目录学的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状况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状况的反映。反映。隋志隋志著录文化成果,著录文化成果,四部分书,确定四部分书,确定经史子集经史子集的顺序,由此直至清代编的顺序,由此直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史书,史书一直位居第二位,这一点一直位居第二位,这一点足可看到史学在传统文化足可看到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中的地位。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 (1 1)中国史学在古代学术领域中)中国史学在古代学术领域中地位崇高,成就巨大。构成了传统地位崇高,成就
15、巨大。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本内容之一。文化的主干和基本内容之一。(2 2)我国古代史著的)我国古代史著的数量数量相当可观,相当可观,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系统完整的记载。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系统完整的记载。(3 3)中国古代史著是)中国古代史著是传统文化的主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要载体,历史著作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著作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的方方面面。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具有记载、保存、传播文化成果的,它具有记载、保存、传播文化成果的重要功能。中国古代史学无异于一座蕴重要功能。中国古代史学无异于一座蕴含着历代文化精品的宝库。含着历代文化精品的宝库。此外,史学之
16、求真、经世的传统还此外,史学之求真、经世的传统还影响着儒家经学。影响着儒家经学。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就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 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多样的表述形式之结合,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多样的表述形式之结合,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内容上全面地、连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内容上全面地、连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比如,二十四史是一部完整的历史巨进程。比如,二十四史是一部完整的历史巨著,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明朝著,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明朝末年长达末年长达40004000年的历史,其
17、中包括了中华民年的历史,其中包括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氏族公社制、奴隶制和封建制族发展史上的氏族公社制、奴隶制和封建制几个阶段,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几个阶段,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大事,以及济、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大事,以及成千上万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阶级阶层、成千上万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阶级阶层、官制。官制。从形式上来看,中国古代史学形从形式上来看,中国古代史学形式多样,品种齐全、呈现出百花争式多样,品种齐全、呈现出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初唐时的艳、万紫千红的景象。初唐时的隋书把史书分为隋书把史书分为1313类,清朝乾类,清朝乾隆时期编的四
18、库全书总目,将隆时期编的四库全书总目,将史部书籍分为史部书籍分为1515类。类。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正史:纪传体正史:纪传体古史:编年体古史:编年体杂史:记帝王之事,但内容杂杂史:记帝王之事,但内容杂霸史:特指十六国的记注霸史:特指十六国的记注起居注:记录君主言行举止起居注:记录君主言行举止旧事、职官、仪法、刑法:有关旧事、职官、仪法、刑法:有关制度制度杂传:世俗、佛、道人物传记杂传:世俗、佛、道人物传记地理:州郡、山川、物产、风俗地理:州郡、山川、物产、风俗谱系:纪姓氏谱系:纪姓氏簿录:著文献目录簿录:著文献目录正史正史编年编年纪事本末纪事本末别史别史杂史杂史
19、诏令奏议诏令奏议传记传记史抄史抄载记载记时令时令地理地理职官职官政书政书目录目录史评史评十五类:十五类:二、贯通古今的编年史二、贯通古今的编年史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是中国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它以时间为中心,依照年月顺序记述史事。以时间为中心,依照年月顺序记述史事。春秋春秋是我国现存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最早的编年史。孔子修春秋体现了他的政治立场,达到“惩恶扬善”之目的,这就是“寓褒贬、别善恶”的春秋笔法。鲁国太史左丘明撰成的鲁国太史左丘明撰成的左氏春秋传左氏春秋传(简称(简称左传左传),这是继),这是继春秋春秋之后产之后产生的又一部重要的生的又一部重要的编年史编年史,其体
20、例更加完备,其体例更加完备,记事更为详实,文字更加优美,代表了先秦记事更为详实,文字更加优美,代表了先秦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水平。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水平。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值。荀悦荀悦汉纪汉纪是关于西是关于西汉的编年体汉的编年体断代史。断代史。袁宏袁宏后汉纪后汉纪为东汉编年为东汉编年体断代史。体断代史。两两汉纪汉纪完备完备了编年史体的规了编年史体的规模。模。到了宋代,司马光撰到了宋代,司马光撰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使,使编年史得到飞跃发展。编年史得到飞跃发展。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代表代表了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了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问世问世以后备受世人推崇,自宋以后,代有
21、续作。以后备受世人推崇,自宋以后,代有续作。编年史形成了一个世代相继、贯通古今的编年史形成了一个世代相继、贯通古今的庞大史书体系。庞大史书体系。司马光司马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上起战国,下终五代,按年记载,上下贯通,下终五代,按年记载,上下贯通,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著。著。毕沅毕沅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为上自为上自建隆元年(建隆元年(960),下至元顺),下至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帝至正十三年(1370)的宋)的宋元编年史。元编年史。从从春秋左传春秋左传到到明通鉴明通鉴,形,形成了自春秋至明末成了自春秋至明末2400多年前后衔接多年前后衔接的编年史。的编年史
22、。三、列朝相承的纪传史三、列朝相承的纪传史纪传体,纪传体,“纪”是指皇帝的传记,按年编写;“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记。按这种体裁写的史书称纪传体史书。一般包括纪、表、志、传一般包括纪、表、志、传四体,纪、传为其主体。四体,纪、传为其主体。纪传体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分为纪传体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史记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史记创立的这种体例,以纪传为主,表、书为创立的这种体例,以纪传为主,表、书为辅,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故后人称之为纪辅,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故后人称之为纪传体。史记问世之后,成为史家竞相学传体。史记问世之后,成为史家竞相学习、仿效的楷模。
23、习、仿效的楷模。东汉班固著汉书,沿用史记体东汉班固著汉书,沿用史记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书”为为“志志”,并,并“世家世家”入入“列传列传”,分为纪、表、志、传四,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专记西汉一代历史。部分,专记西汉一代历史。纪传体与纪传体与“正史正史”有密有密切的关系。切的关系。“正史正史”就是就是最重要,最正规,据群最重要,最正规,据群史之首的史书。史之首的史书。今天我今天我们说的们说的“正史正史”是特指由是特指由清乾隆帝诏订的二十四清乾隆帝诏订的二十四史,二十四史都是纪传史,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体。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首首先以先以“正史正史”之名概况之名概况纪传史。
24、纪传史。史记史记(汉(汉司马迁)司马迁)汉书汉书(汉(汉班固)班固)后汉书后汉书(南朝宋(南朝宋范晔)范晔)三国志三国志(晋(晋陈寿)陈寿)晋书晋书(唐(唐房玄龄等)房玄龄等)宋书宋书(南朝梁(南朝梁沈约)沈约)南齐书南齐书(南朝梁(南朝梁萧子显)萧子显)梁书梁书(唐(唐姚思廉)姚思廉)陈书陈书(唐(唐姚思廉)姚思廉)魏书魏书(北齐(北齐魏收)魏收)北齐书北齐书(唐(唐李百药)李百药)周书周书(唐(唐令狐德棻等)令狐德棻等)隋书隋书(唐(唐魏征等)魏征等)南史南史(唐(唐李延寿)李延寿)北史北史(唐(唐李延寿)李延寿)旧唐书旧唐书(后晋(后晋刘昫等)刘昫等)新唐书新唐书(宋(宋欧阳修、宋祁)欧
25、阳修、宋祁)旧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宋薛居正等)薛居正等)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宋欧阳修)欧阳修)宋史宋史(元(元脱脱等)脱脱等)辽史辽史(元(元脱脱等)脱脱等)金史金史(元(元脱脱等)脱脱等)元史元史(明(明宋濂等)宋濂等)明史明史(清(清张廷玉等)张廷玉等)我国古代所谓我国古代所谓“二十四史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都是纪传体史书。从从史记史记到到明史明史,总共,总共4000万字左万字左右,右,3249卷,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明朝卷,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明朝末年(末年(1644年)共年)共4000多年的历史。多年的历史。四、典章制度的渊海四、典章制度的渊海 在史学界,一般把在史学界,一般
26、把以事为中心以事为中心,记,记述述典章制度典章制度的史书叫政书。综述典章的史书叫政书。综述典章制度的典制通史创始于唐代杜佑的制度的典制通史创始于唐代杜佑的通典通典。通典通典统括历代各种典统括历代各种典制于一书,分类编述,这样完善编纂制于一书,分类编述,这样完善编纂的体例,开我国典制通史之先河。的体例,开我国典制通史之先河。四、典章制度的渊海四、典章制度的渊海唐唐 杜佑杜佑通典通典为我国第一部为我国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章制度沿革的专史。史。宋末元初人马端临仿通典体例,宋末元初人马端临仿通典体例,撰成文献通考,记事自上古至南宋撰成文献通考,记
27、事自上古至南宋宁宗时期。宁宗时期。通典、通志、文献通考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后人合称为后人合称为“三通三通”。清乾隆年间,。清乾隆年间,诏修诏修“续三通续三通”和和“清三通清三通”。清代官。清代官修修“六通六通”与与“三通三通”合称为合称为“九通九通”。19351935年,商务印书馆将民国初年刘锦藻年,商务印书馆将民国初年刘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与旧有的的清朝续文献通考,与旧有的“九九通通”合印,称为合印,称为“十通十通”。南宋南宋 郑樵郑樵通志通志二十略二十略宋末元宋末元初初 马马端临端临文献文献通考通考通典通典、通志通志、文献通考文献通考合称为合称为“三通三通”续通典续通典、续通志续通志、续
28、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合称为合称为“续三通续三通”清通典清通典、清通志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合称为合称为“清三通清三通”“三通三通”“续三通续三通”“清三通清三通”及及清朝续文献通清朝续文献通考考合称为合称为“十通十通”“十通十通”卷帙浩瀚,共卷帙浩瀚,共2660卷,贯通中国几千年的卷,贯通中国几千年的文物制度历史,实为典章制度的渊海。文物制度历史,实为典章制度的渊海。典制断代史典制断代史主要有主要有“会要会要”和和“会会典典”二类。二类。会要会要为分立门类记载典制的史书,多为分立门类记载典制的史书,多为私人撰修。为私人撰修。会典会典也是记载一代典章制度的史书,也是记载一代典章制度的史书,但
29、它将一代典制分记于各有关官衙之但它将一代典制分记于各有关官衙之下,而且多为官修。下,而且多为官修。五、纪事本末与史评五、纪事本末与史评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有头有尾、有本有末、完整叙事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本书将资治通鉴加以整理,按时间顺序,区分事目,将每一历史事件独立成篇,标以相应的题目,每篇按年月日顺序述其始末,能完整地叙述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南宋南宋 袁枢袁枢通鉴纪事通鉴纪事本末本末,将,将通鉴通鉴中千余年史迹,按时中千余年史迹,按时间顺序,分编为间顺序,分编为239239个个题目。题目。自袁枢首创此体起,后世史家纷自袁枢首创此体起,后世史家纷纷仿效,上接下
30、续之作不断问世。纷仿效,上接下续之作不断问世。绎史绎史(远古至秦末)(远古至秦末)左传纪事本末左传纪事本末(春秋)(春秋)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战国至五代)(战国至五代)续通鉴纪事本末续通鉴纪事本末(北宋至元(北宋至元末)末)宋史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清史纪事本末清史纪事本末 史评史评指评论史事指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或史书的著作。史评体著作按其史评体著作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种:内容可分为两种:一是史书评论,一一是史书评论,一是史事评论。是史事评论。批评史书者批评史书者,指对史家、史书或某,指对史家、史书或某一种史学现象、史学思想的评论。一种史学现象、史学思想的评论。这种
31、史学评论,司马迁的这种史学评论,司马迁的太史公太史公自序自序是开端,是开端,汉书汉书司马迁传司马迁传是是其发展。南朝刘勰在其发展。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文心雕龙中中立立史传史传篇,专门评述史学著作。篇,专门评述史学著作。批评史事者批评史事者,指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指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加以评论。人物加以评论。司马迁的每文之后司马迁的每文之后“太史公曰太史公曰”,开,开了个头,为后世所沿袭。西汉贾谊的了个头,为后世所沿袭。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是较早的史论专篇。之后,过秦论是较早的史论专篇。之后,史论专著不断出现。史论专著不断出现。唐唐 刘知己刘知己史通史通宋宋 郑樵郑樵通志总序通志总序 清清 章学诚章
32、学诚文史通义文史通义三大史评著作三大史评著作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良传统一、学兼天人,会通古今一、学兼天人,会通古今董狐董狐章学诚章学诚 历史上的史学家都是通才,政治、经济、历史上的史学家都是通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无所不通,人事、天事无所不军事、文化无所不通,人事、天事无所不晓。此谓学兼天人。会通古今,重视通史晓。此谓学兼天人。会通古今,重视通史著述,是中国史学的又一优良史学优良传著述,是中国史学的又一优良史学优良传统,从西周元年(公元前统,从西周元年(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年)起,中国就出现了编年史。从此以后,中国历史便就出现了编年史。从此以后,中国历史
33、便有了持续不断的记载,上下五千年,几乎有了持续不断的记载,上下五千年,几乎每年都有史可查。这是中国史学家重视通每年都有史可查。这是中国史学家重视通史著述,力求贯通古今的结果。史著述,力求贯通古今的结果。二、以古为镜,经世致用二、以古为镜,经世致用 在中国历史上,以史为鉴的思想由来已在中国历史上,以史为鉴的思想由来已久。久。战国策战国策中指出:中指出:“前事之不忘,前事之不忘,后世之师。后世之师。”这是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十这是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借鉴历史经验。汉高祖刘邦为了谋分重视借鉴历史经验。汉高祖刘邦为了谋求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就让一些谋士总求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就让一些谋士总结秦王朝
34、短命的原因,于是贾谊写了结秦王朝短命的原因,于是贾谊写了过过秦论秦论。中国古代史学家以中国古代史学家以“经世经世”为治史目的来为治史目的来回答和解决社会提出的重大问题。孔子作回答和解决社会提出的重大问题。孔子作春秋是为了正世风,救乱世。春秋是为了正世风,救乱世。三、求实直书,书法不隐三、求实直书,书法不隐史学是一门求真、求实的学问。据实直书,史学是一门求真、求实的学问。据实直书,不隐恶,不溢美。将历史事实真实的记录不隐恶,不溢美。将历史事实真实的记录下来,是史学家必须具备的品质。为了使下来,是史学家必须具备的品质。为了使史官能够据实直书,中国古代还形成了君史官能够据实直书,中国古代还形成了君主
35、不观当代国史的制度。主不观当代国史的制度。四、德识为先,才学并茂四、德识为先,才学并茂 史学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又是一史学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又是一门对政治、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学问。史门对政治、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学问。史学本身的这些特点,要求治史者具备很高学本身的这些特点,要求治史者具备很高的多方面的素养。的多方面的素养。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对此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对此十分重视。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见解。十分重视。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见解。唐代刘知几认为,史家必须兼有唐代刘知几认为,史家必须兼有史才、史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学、史识三长。才才指史家撰写史学作品的表达能力;指史家撰写史学作品的表达
36、能力;学学指史家掌握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资指史家掌握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资料;料;识识指史家明是非别善恶、观成败的能力。指史家明是非别善恶、观成败的能力。章学诚在充分肯定刘知几史家三长说的章学诚在充分肯定刘知几史家三长说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提出同时,进一步明确提出史德史德,从而把史家,从而把史家三长说发展为史家三长说发展为史家四长四长说,四长之中,德说,四长之中,德识尤为重要。识尤为重要。衡量史学家的衡量史学家的“识识”、“德德”的标准是儒家的的标准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伦理道德观。中国古代史学不可避免地包含有一些思中国古代史学不可避免地包含有一些思想糟粕,表现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历史局限想糟粕,表现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历史局限性。性。思考题1 1、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史学是一座瑰丽的宝、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史学是一座瑰丽的宝库?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史学家和史学库?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史学家和史学名著?名著?2 2、中国古代史学有哪些优良传统?、中国古代史学有哪些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