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doc

上传人:芳黎 文档编号:1117505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5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具备高中文化水平的各级各类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后备人才。(二) 业务范围本专业面向专业运动队、社会优秀运动队和需要高水平运动员的工、矿、企事业单位。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一)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二)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基本掌握中等学校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基础

2、理论和专业知识。(三) 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技能和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能力。(四) 具有一定的组织体育活动和指导专项运动技术训练的能力。(五) 掌握主修项目的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以及其他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六) 掌握主修项目的裁判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国家三级裁判员水平。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本专业的课程可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两大类。(一) 文化基础课程(必修)1. 德育(176学时)(1) 哲学基础知识(48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

3、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2)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64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3) 法律基础知识(32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

4、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4)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2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

5、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2. 语文(285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

6、的审美情趣。3. 数学(285学时)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4. 英语(285学时)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

7、,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5. 计算机应用基础(150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6. 综合文科(136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历史、地理及人口、环境、资源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基本掌握观察社会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增强适应社

8、会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7. 综合理科(136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的基本内容,了解力、热、光、声、电和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生命的本质和运动以及生命与环境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科学地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二) 主干专业课程(必修)1.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68学时)学生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功能的学习,了解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从而掌握科学运动训练的方法,找到提高自身运动训练效率的最佳途径。掌握人体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生理机能,以及体育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2. 运动心理学基

9、础(51学时)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入手施教,使学生了解运动心理的变化过程及在体育训练、竞赛中的作用,从而初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提高竞技应变能力。同时,本科目也是运动员由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3. 社会体育学基础(51学时)了解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及社会进步对体育的要求,进一步了解社会不同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对体育的不同需求。了解社会体育的活动方式、组织方法和场地、器材、设施的要求及体育与娱乐活动结合的特点。了解作为大文化一部分的社会体育的社会功能、动作规律和作为一名社会体育工作者必需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4. 运动训练学基础(51学时)运动

10、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在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并归纳而上升为理论的学科,它吸收和反映了国内外运动训练基本理论及相关学科的新的研究成果。本学科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学生通过学习,应了解运动训练的过程、规律、并能将其运用到训练实践中。5. 专项训练(1710学时)专项训练包括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摔跤、柔道、击剑、举重等项目,学生应选修其中一项。本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以实践课为主。通过理论学习和训练实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体育事业拼搏、奉献的精神;并使学生获得在本专项上继续发展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及掌握本专

11、项的基本理论知识。经过三年学习,学生应达到要求等级以上的运动员水平(各项目的具体等级要求另定)。五、时 间 分 配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02号)精神,中等职业学校3年制运动训练专业总的教学时间为106111周,总学时约为30003300,由于运动训练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故总教学时数约为3700学时,周学时数为3439学时。学校还可以灵活安排36周的教学或活动时间。复习考试时间为12周,寒暑假2426周。教学实习及毕业或综合实习每周可安排25学时。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约为46,其中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比例应大于50%。毕业或综合实习安排7

12、周。具体教学活动时间与课时安排范围见表1和表2。各地可参照执行。表1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供参考)学年课堂教学实 习复习考试入学、毕业教学机 动假 期全年周数教学实习综合实习一3414121052二342421052三277412445总计9537122624149表2 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基本框架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开设形式学时学时数及占总课时数比例文化基础课程1德育必修176145339%2语文必修2853数学必修2854英语必修2855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1506综合文科必修1367综合理科必修136专业必修课程8运动人体科学概论必修68207956%9运动心理学基础必修5110社会体育学基础必修

13、5111运动训练学基础必修5112专项训练必修1710专业选修课程13体育产业与经营选修3214体育管理学选修3215社会体育指导员选修3216艺术选修3217创新创业指导选修2018专业实践必修1751755%合 计3707注:本专业的特点是以运动训练为中心,特别强调专项技能水平在反复练习基础上的提高,因此在时间安排上“专项训练”时数所占比例为46%。为了保证学生具备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素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适当降低了选修课程比例。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表3 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供参考)课程类别年级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总学时周数171717171710文化基础课程哲学基础知识2148

14、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2264法律基础知识1132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1232语文333333285数学333333285英语333333285计算机应用基础22222150综合文科2222136综合理科2222136专业必修课程运动人体科学概论2268运动心理学基础1251社会体育学基础1251运动训练学基础2151专项训练1818181818181710专业选修课程体育产业与经营332体育管理学232社会体育指导员232艺术1132创新创业指导220专业实践7周175周课时373837383934392934三年总学时35593707注:1. 专项训练可在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

15、乓球、摔跤、柔道、击剑、举重等项目中安排一项。2. 主干课程为必修课,学校应在三年中安排。3. 选修课可根据学校情况进行调整,应选两门以上。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运动人体科学概论教学基本要求(68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运动中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初步掌握其生理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运动医务监督方法、运动伤病的防治及按摩手法在运动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应用到运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增强运动训练效果,达到学习专业基础理论、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16、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了解运动中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运动中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特点和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掌握医务监督方法和运动伤病防治的有关知识。(二) 能力培养目标能用简单的医学检查方法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医务监督。初步掌握按摩手法、常用穴位、止血法和绷带包扎法。掌握按摩手法在运动中的应用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三)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树立爱岗敬业、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崇高理想。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的概念、意义、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细胞的组成;了解组织、

17、器官和系统的概念;了解新陈代谢、应激性和兴奋性以及适应性;初步掌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二) 运动与人体的调节体系1. 了解神经系统的作用及组成;初步掌握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2. 了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和建立条件反射的条件。3. 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和促进运动技能形成及发展的因素。实践内容:反应时的测定(三) 运动与人体的执行体系1. 了解骨的主要构造和功能、人体运动主要骨骼的位置和名称;初步掌握少年骨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关节的主要构造和辅助构造、人体运动主要关节的位置和名称;初步掌握关节的运动及影响因素;掌握少年关节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

18、题。了解肌肉的大体构造和辅助结构、肌肉的物理和生理特性和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初步掌握主要运动肌群的名称、位置、主要功能和训练方法;掌握少年肌肉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了解体育运动对骨、关节、肌肉的影响。2. 了解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学基础;初步掌握少年力量素质发育特点。了解决定速度快慢的生理学基础;初步掌握少年速度素质发育特点。了解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初步掌握少年耐力素质发育特点。了解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初步掌握少年灵敏素质发育特点。了解柔韧素质的影响因素;初步掌握少年柔韧素质发育特点。了解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和达到最高水平的年龄。3. 了解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影响因素;掌握

19、调整赛前状态的方法。了解准备活动的作用;掌握如何做好准备活动。了解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初步掌握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定义、特点。初步掌握判断疲劳的方法。了解恢复过程的阶段性;掌握消除疲劳的方法。实践内容:了解主要骨、关节、肌肉的名称;观察主要骨、关节、肌肉的形状、位置;肌力的测定。(四) 运动与人体的保障体系1. 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生理特性、血管的机能以及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掌握少年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2. 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了解肺活量、无效腔、摄氧量、氧债的概念和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掌握少年呼吸系统的特点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

20、题以及运动时合理的呼吸方法。3. 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营养素的种类、营养的重要意义、少年的膳食要求、体育运动对消化机能的影响;掌握运动员对营养和膳食的要求、比赛期的营养和运动与饮水。实践内容:脉搏、血压、肺活量的测定。(五) 生长发育与女子体育卫生1. 了解生长发育、青春发育期、第二性征以及女子解剖生理特点。2. 掌握少年一般体育卫生要求、女子一般体育卫生要求和月经期体育卫生要求。(六) 运动医务监督1. 掌握体育活动的禁忌症和自我监督的内容与方法。2. 掌握使用脉搏进行医务监督的方法;初步掌握比赛期间的医务监督。3. 了解兴奋剂的概念和危害以及含兴奋剂成分的常用药物。掌握抵制兴奋剂

21、的方法。4. 了解烟酒对人体的危害。实践内容:填写并分析自我监督表(七) 运动按摩1. 了解按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2. 初步掌握按摩手法。3. 初步掌握按摩常用穴位。4. 掌握按摩在运动中的应用。实践内容:按摩手法、按摩常用穴位、按摩在运动中的应用(八) 运动伤病的防治1. 了解过度紧张、晕厥、运动性贫血、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中暑、冻伤的病因和征象;初步掌握上述运动性疾病的处理和预防方法。2. 初步掌握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原则3. 了解出血的分类和特点;掌握止血法、绷带包扎法;了解骨折的临时固定、脱臼急救和溺水急救。4. 了解冷疗法、热疗法的适用范围;掌握闭和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及伤后锻炼

22、应注意的问题。实践内容:止血法、绷带包扎法和脱臼的临时固定。四、学时分配建议序号教学内容讲授实践考核机动学时数(一)概念和基础知识11(二)运动与人体的调节体系415(三)运动与人体的执行体系19423(四)运动与人体的保障体系10111(五)生长发育与女子体育卫生11(六)运动医务监督213(七)运动按摩246(八)运动伤病的防治617考 核44机 动77总 计45124768五、说 明(一) 考核1. 内容和比例理论:60%;实践操作:20%;平时:20%。2考核方法理论:期中和期末闭卷考试(或部分口试)。实践操作。平时:作业、提问等。 (二) 教学建议1. 突出应用学科的特点,密切联系体

23、育运动实践,选择适当教法,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 注意选择直观性教学手段(演示、挂图、投影、录像、光盘等),扩大视野,提高兴趣;同时,加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动心理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51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心理活动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有助于运动训练的心理学知识,提高运动心理素质,培养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了解心理活动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掌握与运动训练相关的运动心理学基础知识

24、。(二) 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初步具备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运动员拼搏进取、为国争光的精神,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体育职业道德。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心理学的对象与心理的实质 1. 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如认知过程、情感、意志、个性等。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定义。2. 掌握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和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等性质。(二) 个性与自我修养1. 掌握气质的定义;了解气质受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所制约。掌握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类型的主要特点及气质的自我修养与要求,并能有目的地完善自我。2. 了解性格与

25、气质的关系和影响良好性格形成的因素。掌握性格的自我修养与要求并能有目的地发展自我。(三) 少年期年龄特征1. 了解年龄特征。初步掌握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掌握少年期自我意识、思维、情感方面的心理年龄特征与少年运动员成长的关系。2. 掌握良好的认知状态、良好的意志品质、深刻丰富的情感状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的年龄特征。(四) 少年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心理1. 了解身体训练的心理学意义和运动员身体训练前的心理准备。2. 了解速度素质的分析。初步掌握影响少年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相关的心理因素。掌握发展与速度素质训练相关的心理需要。3. 了解力量素质的分析。初步掌握影响少年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心理因素。掌握发展与

26、力量素质训练相关的心理需要。4. 了解耐力素质的分析。初步掌握影响少年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的心理因素。掌握发展与耐力素质训练相关的心理需要。5. 了解灵敏素质的分析。初步掌握影响少年运动员灵敏素质训练的心理因素。掌握发展与灵敏素质训练相关的心理需要。(五)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1. 初步掌握动作阶段的心理特征。掌握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的心理特征。掌握动作协调、完善阶段的心理特征。2. 掌握认知因素的影响、心理定向的影响、情感和意志因素的影响及个性因素的影响。3. 初步掌握“高原现象”的定义。掌握“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高原现象”突破的方法。4. 了解想象的定义。初步掌握想象在运动技能形成中

27、的具体作用。(六) 运动战术的心理训练1. 掌握战术意识的定义、内容。掌握培养少年运动员战术意识的意义及方法。2. 掌握战术心理手段的运用。掌握战术心理变化的对策。(七) 比赛状态心理分析1. 初步掌握运动员赛前常见的心理表现及调节。掌握运动员赛中常见的心理表现及调节。掌握运动员赛后常见的心理表现及调节。2. 了解心理适应调节法、心理诱导法和颜色调节法。初步掌握音乐调节法、暗示调节法。掌握表象调节法、表情调节法、活动调节法、呼吸调节法、注意调节法、鼓励调节法和排尿调节法。(八) 体育运动中人际关系的优化1. 初步掌握人际关系的定义。了解人际关系的优化与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关系。2. 掌握调节认知

28、结构的方法、克服人际偏见的方法和增强运动群体的心理相容性的方法。掌握与队员、教练员交往的技能。掌握情绪的自我调控。3. 掌握正确对待被队友嫉妒、背后议论及不公平的心理策略。四、学时分配建议序号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考试机动学时数(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心理实质33(二)个性与自我修养415 续表序号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考试机动学时数(三)少年期年龄特征55(四)少年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心理617(五)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66(六)运动战术的心理训练44(七)比赛状态心理分析516(八)体育运动中人际关系的优化516考 试44机 动55总 计3844551五、说 明(一) 考核1. 考核内容和比例理论:60

29、%;平时:20%;讨论:20%。2. 考核方法理论:期中闭卷考试;期末闭卷考试。平时:作业。讨论:根据课堂发言与自我小结。(二) 教学建议1. 教学中结合少年运动员的学习水平,既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又做到通俗易懂。2. 讨论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社会体育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51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社会体育的分类、服务的基本要素,及社会不同群体对体育的不同需求,初步掌握社会体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从事社会体育实践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全面了

30、解社会体育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理论及指导社会不同群体科学开展体育活动的专业知识。(二) 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初步具备社会体育活动的管理、组织、指导等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开展社会体育的实践意义,培养从事社会体育活动指导工作的责任心。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社会体育学基本知识1. 了解社会体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2. 了解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二) 社会体育的概述1. 了解社会体育的基本性质,包括分类和特点。2. 了解社会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从现代社会生活、现代社会经济和现代社会文化看社会体育的地位和作用。3. 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三)

31、 社会体育服务的基本要素1. 了解社会体育的设施服务,包括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商业体育设施服务和单位体育设施服务。2. 了解社会体育的指导服务,包括社会体育活动计划服务、方法服务和处方服务。3. 了解社会体育的信息服务,包括社会体育活动信息的服务、知识的服务和信息交流的服务。(四) 按人群分类的社会体育1. 初步掌握青少年儿童体育,包括青少年儿童的社会特征、青少年儿童体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及指导方法。2. 初步掌握中老年人体育,包括中老年人的社会特征、中老年人体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及指导方法。3. 初步掌握妇女体育,包括妇女的社会特征、妇女体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及指导方法。4. 残障人体育,包括残障人

32、的社会特征、残障人体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及指导方法。(五) 按目的分类的社会体育1. 了解保健体育,包括健身、养生体育;医疗、康复体育;形体、健美体育。2. 了解休闲体育,包括娱乐体育;社交体育;自然体育;极限体育。3. 了解竞技体育,包括锦标体育;运动竞赛。(六) 按组织分类的社会体育1. 了解家庭体育,包括家庭体育的功能、内容和指导。2. 了解企业体育,包括企业体育的功能、内容和指导。3. 了解社区体育,包括社区体育的功能、内容和指导。4. 了解俱乐部体育,包括俱乐部体育的功能、内容和指导。四、学时分配建议序号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考试机动学时数(一)社会体育学基本知识325(二)社会体育概述44

33、(三)社会体育服务的基本要素88(四)按人群分类的社会体育12315(五)按目的分类的社会体育66(六)按组织分类的社会体育66考 试22机 动55总 计3952551五、说 明(一) 考核内容和比例理论:80%平时:20%。(二) 考核方法理论:期末闭卷考试。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实践操作。运动训练学基础教学基本要求(51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基本知识、优秀运动员特征及其对运动实践的重要意义;初步掌握运动训练的过程、基本规律和运动训练原则;掌握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技战术和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

34、手段和基本要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了解运动训练学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初步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竞技训练的作用、意义。掌握运动训练的主要方法、手段和基本要点,少年女子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训练日记、训练总结的内容、方法及要求。(二)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指导和总结运动训练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训练计划、训练意图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拼搏进取、爱岗敬业、为国争光的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5、的精神。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 了解竞技体育的概念、特点与意义。2. 了解运动训练的概念,初步掌握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3. 了解运动训练学的概念与基本内容,初步掌握运动训练学基础的意义。(二) 优秀运动员特征1. 了解优秀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状态。2. 了解优秀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高水平的身体发展基础、高超的技战术能力及高智能发展水平等特征。(三)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 初步掌握运动训练原则的基本概念。了解遵循训练原则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 初步掌握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系统训练、适宜负荷、适时

36、恢复等原则的基本知识。3. 掌握运用运动训练原则的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4. 掌握过度疲劳的基本概念,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四) 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1. 初步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意义。了解各类运动项目训练、比赛的少年年龄组别划分及各类运动项目达到世界水平的年龄范围和所需训练年限。2. 初步掌握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的释义和在提高竞技水平中的作用。3. 初步掌握各项运动素质平衡发展与优先发展、侧重发展的关系和意义。4. 掌握少年时期各项运动素质训练的基本要点、负荷强度、训练方法和手段及训练中的注意事项。(五) 少年运动员技术、战术训练1. 初步掌握运动技术形成的基本规律和少年

37、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特点。2. 了解影响运动技术形成的主要因素。掌握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的主要方法、手段和基本要求。3. 了解竞技战术释义和影响战术能力的因素。初步掌握少年运动员战术能力训练的主要方法与基本要求。(六) 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1. 初步掌握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 初步掌握一般心理训练法、赛前心理训练法、比赛心理训练法。3掌握少年运动员几种心理现象对训练、比赛的影响及克服方法。(七) 少年女子运动员训练特点1. 掌握少年女子运动员月经周期的训练特点和运动负荷安排的原则。2. 掌握少年女子运动员月经周期运动训练和比赛的注意事项。(八)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日记1. 了解运动

38、员状态诊断的重要意义。 2. 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的主要内容与方法。3. 了解训练日记的重要性,掌握写训练日记的内容、方法及要求。4. 初步掌握训练日记内容归类和基本统计方法。5. 了解运动员训练日记范例。(九) 运动训练计划与训练总结1. 了解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性,掌握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和基本内容。2. 初步掌握基本期、比赛期、赛前训练计划及恢复期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与运动负荷安排的特点。3. 掌握训练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4. 初步掌握训练总结的重要性,掌握其内容、方法及要求。5. 了解训练总结范例。四、学时分配建议序号教学内容讲授讲座观摩训练录像教学机动考核总时数(一)竞技体育

39、与运动训练22(二)优秀运动员特征112(三)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55(四)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62210(五)少年运动员技术、战术训练5229(六)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325(七)少年女子运动员训练特点213(八)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日记33(九)运动训练计划与训练总结44考 核33机 动55总 计31845351五、说 明(一) 考核1. 考核内容和比例理论:60%;平时:40%。2. 考核方法理论:期终闭卷考试(60%)。平时:课堂提问和书面作业(10%);观摩课体会(15%);专题训练总结(15%)。(二) 讲座讨论课可请有经验的教练员讲课、研讨或请著名运动员结合其成长过程座谈研讨。(三)

40、观摩课要有针对性选题和有效组织。(四) 指导学生做好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题总结。专项训练教学基本要求(1710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体育事业奉献、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专项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初步掌握专项训练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使学生具备辅导专项运动训练的技能。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专项训练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初步掌握专项竞赛组织和裁判方法,及竞赛场地、器材和设备的有关知识。(二)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技能和从事专项运动训练实践的能力;

41、具备一定的辅助指导专项运动训练的能力;初步具有从事专项运动竞赛的能力;达到国家三级裁判员水平。(三)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理论教学(一) 专项训练基础理论与训练方法1. 掌握专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分析的方法。2. 掌握专项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训练方法。3. 掌握专项技术训练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训练方法。4. 初步掌握专项战术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训练方法。5. 了解专项心理训练的基本知识。(二) 专项竞赛组织和裁判方法1. 了解专项竞赛组织方法。2. 初步

42、掌握专项竞赛主要规则和裁判方法。(三) 专项竞赛场地、器材和设备1. 初步掌握专项竞赛场地的规格和要求。2. 初步掌握专项竞赛器材和设备的规格和要求。实践教学:(一) 身体训练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二) 技战术训练1. 加强专项基本技术训练,掌握和不断完善专项完整技术。2. 初步掌握专项主要战术的运用,不断提高实战能力。(三) 心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断提高专项心理和比赛的心理素质水平。(四) 比赛参加各级各类专项比赛,不断提高比赛能力,争取获得优良成绩。四、学时分配建议教学内容学时数学期教学时数分配一二三四五六理论教学专项训练理论知识与训练方法164444专项竞赛组织和裁判知识44专项竞赛场地、器材和设备44实践教学专项训练实践1516272272272272272156机 动170303030303020合 计1710306306306306306180注:第一至五学期每学期为17周,每周专项训练课为18学时。五、说 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其他考试资料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