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7第五届中国(上海)第五届中国(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大会地下空间开发大会新时代军民融合战略指引下城市人防与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发展同济大学 束 昱2017-11-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意
2、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
3、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新征程交交 流流 内内 容容PARTPART-1:1:新时代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赋予城市人防及地新时代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赋予城市人防及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发展使命下空间利用的创新发展使命PARTPART-2:2:新时代军民融合战略中城市双修与人防及新时代军民融合战略中城市双修与人防及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发展国际视野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发展国际视野PARTPART-3:3:新时代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中城市人防及地新时代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中城市人防及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发展建言下空间利用的创新发展建言PART-1:新时代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赋予城市人防及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发展使命一一、军民融合深度发
4、展国家战略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的目标与措施目标与措施二、军民融合战略赋予城市人防及地下空间利用二、军民融合战略赋予城市人防及地下空间利用的的新使命新使命2017年年6月月20日和日和9月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主持召开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分别主持召开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二次全体会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提二次全体会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提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命题: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命题: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既是兴国之举,兴国之举,又是又是强军之策。
5、强军之策。一、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目标与措施习近平指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5方面重点:1 1必须立足国情军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路子,把军必须立足国情军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路子,把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民融合发展理念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全领域全过程。2 2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本出路在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改革创新。3 3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善于,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推动工作。4 4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
6、须向,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5 5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强化,必须强化贯彻落实。贯彻落实。习近平谈军民融合:努力形成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格局努力形成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格局要统筹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强军的统一。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的发展格
7、局。20132013年年3 3月,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月,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目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目标第一目标第一目标:强军梦!:强军梦!最高目标:最高目标:强国梦!强国梦!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发布时间:2016-08-11 来源:军民结合推进司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明确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
8、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安全和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之路,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防实力显著增强。但也要看到,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和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有共识难落实等突出问题,军民融合整体效益与巨大潜力亟待挖掘和进一步发挥。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站在发展战略全局高度,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进一步把国防和
9、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水平。意见明确,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深化改革,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创新发展模式,提升融合水平,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全
10、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使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到2020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融合取得重大进展,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国防动员体系。意见提出,加强基础领域统筹,增强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整体支撑能力。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军地需求,综合运用重要资源。地方交通运输建设要按照
11、突出重点、经济有效的原则,强化政府主体责任,贯彻好国防要求。优化空域结构,推进空域分类管理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立空域动态管理、灵活使用机制。加强交通领域军地资源、信息、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共享与协作,积极推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统筹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力度。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军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优化总体布局。统筹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地理信息资料成果定期汇交和位置服务站网共享机制。统筹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军地气象整体布局。统筹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建立标准化军民融合长效机制。强化应急和公共安全统筹,提高军地协同应对能力。加强军地
12、应急力量建设,健全军地应急行动协调机制,调整优化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结构,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增强国家卫生应急保障能力。统筹推进军地应急保障装备设施建设,明确军地应急保障装备设施合作途径及任务分工,改善军地应急力量训练条件,加强人才队伍、科技研发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力量的应急作用,建立健全应急动员响应机制,强化综合防护措施建设。意见要求,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加强统一领导,搞好军地协调。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共同责任。加快建立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健全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13、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军地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纳入国家规划管理体系和军队建设规划计划体系,搞好军地相关规划计划协调衔接。加强重大事项会商,及时通报情况,协商解决问题。规范需求对接,促进资源共享。按照研究提出、分析论证、归口上报、综合平衡、审核确定、落实反馈的程序,建立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军地双方要明确需求报送归口部门,规范对接内容和程序,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军地业务主管部门共同拟制发布资源共享目录,制定资源共享办法,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军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完善政策
14、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要按事权划分,落实军民融合发展资金保障,健全完善配套政策。军地联合组织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的重大工程,着力推出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和举措。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新路径新模式,促进国防经济和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健全法规标准,加强监督评估。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综合性法律立法,清理现行法规制度,修订完善交通、信息、测绘基础设施等领域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完善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防范和控制国家安全风险。加强
15、考查督导,建立问责机制,加大规划实施、政策落实、项目建设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规划、项目、投资、绩效评估体系,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二二、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赋予人民防空事业的使命: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融合发展赋予地下空间利用的使命: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新型城市化建设是:“人民防空及地下空间利用融合创新、深度发展”的大舞台、新天地。PART-2:新时代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中城市双修与人防及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发展国际视野城市双修热点领域-1综合管廊热点领域-2海绵城市热点领域-4地下空间热点领域-3轨道交通热点领域-5智慧城市中国国情:新时代我国城市创新发展的热
16、点领域城市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城市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单核单核-多心多心平面平面-立体立体地上地上-地下地下线形线形-网络网络低碳低碳-生态生态数字数字-智慧智慧融合融合-永续永续Vertical Planning纵向规划Ref:URA,2015城市地下空间是新型的国土资源PART-2:军民融合战略中城市双修与人防及地下空间利用的融合创新国际视野一、城市双修的目标战略二、城市双修与综合管廊三、城市双修与海绵城市四、城市双修与轨道交通五、城市双修与人防及地下空间六、城市双修与智慧城市一、城市双修的目标战略1、城市双修的兴起2015年6月10日住建部下发文件,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城市双修)”的
17、首个试点城市起,“城市双修”已经从星星之火开始在全国燎原起来,进入公众视野。2016年12月10日住建部日在三亚市召开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现场会。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说,我国要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风貌,促城市转型发展。2017年3月6日,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安排部署在全国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目标,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2、指导意见的内容体系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1759号 2017-03-06一、总体要求(一)指导
18、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任务目标。二、完善基础工作,统筹谋划“城市双修”(一)开展调查评估。(二)编制专项规划。(三)制定实施计划。三、修复城市生态,改善生态功能(四)加快山体修复。(五)开展水体治理和修复。(六)修复利用废弃地。(七)完善绿地系统。四、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八)填补基础设施欠账。(九)增加公共空间。(十)改善出行条件。(十一)改造老旧小区。(十二)保护历史文化。(十三)塑造城市时代风貌。五、健全保障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十四)强化组织领导。(十五)创新管理制度。(十六)积极筹措资金。(十七)加强监督考核。(十八)鼓励公众参与。3、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指导意见要求,2
19、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完成一批有成效、有影响的“双修”示范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指导意见从4个方面对推动“城市双修”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一是完善基础工作,统筹谋划“城市双修”。二是修复城市生态,改善生态功能。三是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四是健全保障制度,完善政策措施。4、城市双修任务目标指导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目标是:2017年,各城市全面启动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力争完成重要区域、地段、街道的规划设计,制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计划,推进一批富有成效的示范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在全国各市、县全面推开,通过开展“城
20、市双修”,使城市病得到有效缓解,城市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城市功能和景观风貌明显改善;2030年,全国“城市双修”工作要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城市向内涵集约发展方式的转变。5、城市双修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1)城市修补: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填补基础设施欠账:-城市交通(地铁、地下道路、地下停车、地下公共步道)+市政公用(综合管廊、市政场站)+城市公服(地下商业、地下文体)城市防灾(抗震、防涝、人防)-促进多功能城市人防及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2)生态修复:修复城市生态,改善生态功能山体修复+水体治理和修复+修复利用废弃地+完善绿地系统-促进海绵城市及地下空间设施建设。二、城市
21、双修与综合管廊城市双修进一步强化综合管廊创新发展19世纪看欧洲:1833年法国巴黎,1861年英国伦敦,1893年德国汉堡20世纪看日美:日本1926年的东京,美国1971年的纽约等21世纪看中国:大陆:1959年的北京,1994年的上海;2015全国试点台湾:1980年代研究,1990年代试点建设;2000年颁布法规看什么?=速度、规模、科技、创造、创新、体制、机制、法制全国开建/规划和在建综合管廊现状统计开工建设:2005km/2016年计划开工:2000km/2017年规划建设:约10000km/2020年中国已经世界城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大国,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
22、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城市综合管廊的体系建构-干线体系城市综合管廊的体系建构-缆线体系城市综合管廊的创新发展-市政系统再造东京都临海副都心共同沟东京临海副都心是东京七大副都心之一,位于东京港区,包括青海区、有明区、有明北区和台场区,共4.42km2。临海副都心的市政基础设施比较齐全,上下水、供电通信、燃气、冷暖气和垃圾收集系统连接到每座建筑,市政管线有10种之多。为实现市政管道的高效运行,除雨水管道外其余9种管线的干管都被纳入地下管线共同沟。该管线共同沟的断面规格、共同沟长度和所铺设管线的数量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总造价为32亿美元,年维修管理费高达370万美元,是一项高投入工程,但是共同沟的作
23、用、效能巨大,安全可靠性也非常高。城市综合管廊的创新发展-整合同步建设共同沟与地下街、地铁的整合建设B1 人行通道(联系人行通道(联系地铁与各楼宇配套商地铁与各楼宇配套商业)业)B0.5 综合管综合管廊廊F1 地面地面B2 机动车配套环机动车配套环B3 综合管综合管廊廊B4 停车及人防停车及人防区区B5 停车及人防区停车及人防区B1 人行通道(联系人行通道(联系地铁与各楼宇配套商地铁与各楼宇配套商业)业)城市综合管廊的创新发展-体系再造与综合防灾三、城市双修与海绵城市城市双修进一步丰富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六字方针渗-土 壤-地 下滞-设 施-地 下蓄-设 施-地 下净-土 壤-设
24、 施用-设 施-地 下排-设 施-地 下国际趋势与借鉴-政策法规引导德国 通过制定各级法律法规引导水资源保护与雨水综合运用 积极推广三种雨水利用方式 采用经济手段控制排污量 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立法严控雨水下泄量 强调非工程的生态技术开发与综合应用 发挥规划和社会组织作用 注重雨水调蓄设施的多功能应用 加大雨水利用的政府补助美国日本瑞士:雨水工程 民众参与新加坡:疏导有方 标准严格国际趋势与借鉴-废旧矿穴利用巴黎地下雨水调储池国际趋势与借鉴-德国慕尼黑地下储水库地下总长2434公里的排水管网中,有13个地下储存水库,总容量达70.6万立方米。国际趋势与借鉴-德国慕尼黑地下储水库国际趋势与
25、借鉴-维也纳下水道的文化创意维也纳下水道内景英国电影第三人投影在维也纳下水道墙上赫尔辛基Viikinmki污水处理厂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Viikinmki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27万吨/日,是一座建在山洞里的污水处理厂。国际趋势与借鉴-赫尔辛基Viikinmki污水处理厂国际趋势与借鉴-地下污水处理厂国际趋势与借鉴-雨水地下收储体系-日本国际趋势与借鉴-停车场+广场地下雨水存储-日本国际趋势与借鉴-洪涝灾害与防御-日本东京首都圏外郭放水路全景图用盾构刀盘制作的时钟地下隧道(内径10m总長6.3km)第4工作井工程用自动升降机调压水槽177m78m18m支柱59处(500t)2006年竣工国际趋势与借
26、鉴-地下河川-日本东京上海苏州河深隧上海苏州河深隧针对苏州河深隧系统工程,从关键性细针对苏州河深隧系统工程,从关键性细节节点技术与工程的角度,开展苏州河节节点技术与工程的角度,开展苏州河区域特征水质调研分析、浅层系统截流、区域特征水质调研分析、浅层系统截流、深隧入流水预处理及隧道淤积控制等方深隧入流水预处理及隧道淤积控制等方面的基础与技术研究,形成深隧系统关面的基础与技术研究,形成深隧系统关键性节点技术与设备体系,键性节点技术与设备体系,为确保苏州为确保苏州河深隧系统工程建设前后的安全运行与河深隧系统工程建设前后的安全运行与效益发挥提供技术支撑。效益发挥提供技术支撑。工程服务范围:工程服务范围
27、:2525个排水系统共个排水系统共57.92km257.92km2建设目标:建设目标:三大目标同步实行:三大目标同步实行:1 1、苏州河沿线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达到、苏州河沿线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达到5 5年一遇(年一遇(1h1h););2 2、有效应对、有效应对100100年一遇降雨(年一遇降雨(1h1h,不发,不发生区域性城市运行瘫痪,路中积水深度生区域性城市运行瘫痪,路中积水深度不超过不超过15cm15cm););3 3、22.5mm22.5mm以内降雨泵站不溢流(以内降雨泵站不溢流(P=1P=1年),基本消除工程沿线初期雨水污染年),基本消除工程沿线初期雨水污染。四、城市双修与轨道交通轨道交通
28、-是城市双修的引擎和战场中国已经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第一大国(3000+3000+3000)国际趋势与借鉴-全球城市纽约 纽约地铁的发展:复杂高效的地铁系统 洛克菲勒中心:典型地下步行系统 纽约地下空间的竖向布局:直至地底深处的科学开发国际趋势与借鉴-全球城市伦敦 伦敦轨道交通:最古老又最先进的建设与管理模式 金丝雀码头:城市复兴的典型代表 地下邮政轨道运输系统:隧道式地下物流系统的先驱国际趋势与借鉴-全球城市巴黎 列阿莱区域的再开发: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的典范 卢浮宫的扩建:诠释地下空间在历史保护与再开发中的价值 拉德芳斯新城的建设:“双层立体化城市设计”的成功实践国际趋势与借鉴-
29、全球城市东京 东京道路地下的综合利用规划指引:规划控制引导的大楼地下空间资源科学开发 中央环状新宿线:东京首条地下高速路 新宿副都心的更新改造:立体化开发利用模式 国立过会图书馆:公共服务设施的地下化发展典型实例 神田川地下调节池:最宏伟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日本东京城市更新日本东京城市更新-地面铁路地下化小田急线地面铁路地下化小田急线东北泽东北泽世田谷代田世田谷代田(1.6km1.6km)、)、20042004年年9 9月月开工开工、20132013年年3 3月月完完成在来线的地下化成在来线的地下化国际趋势与借鉴-全球城市香港 轨道站周边城市空间和功能设施的整合开发:整合空间,“轨道+物业”建设
30、模式 九龙站的项目开发:地铁站域的地上地下整合开发 赤柱污水处理厂:岩洞地下空间开发的典型案例五、城市双修与人防及地下空间城市双修与既有地下空间(军工设施)的再利用城市双修与既有地下空间(民防工程)的再利用城市双修与既有地下空间(国防工程)的再利用品川駅前高知工科大学京都駅前京都駅施工前基台施工中内部品川站站前城市双修与地下机械式自行车库50台基城市双修与地下机械式机动车库上海北横通道上海北横通道起于北翟路长宁路,止于周家嘴路起于北翟路长宁路,止于周家嘴路越江隧道,是越江隧道,是上海东西走向的第二条大上海东西走向的第二条大动脉动脉。北横通道是北横通道是上海上海市内环内市内环内“三横三横三纵三纵
31、”“”“井井”字形通道的一部分,也是字形通道的一部分,也是上海骨架性主干路网的中原组成部。上海骨架性主干路网的中原组成部。北横通道规划范围西起中环北横通道规划范围西起中环(北北虹路虹路),东至周家嘴路越江工程,采用,东至周家嘴路越江工程,采用地面、地下及少量高架的组合形式,全地面、地下及少量高架的组合形式,全长约长约19.4km19.4km。沿线经过。沿线经过长宁区长宁区、静安区、静安区、普陀区、普陀区、闸北区闸北区、虹口区和、虹口区和杨浦区杨浦区六个六个行政区。全线设置行政区。全线设置12.512.5对匝道、对匝道、3 3处管处管理用房、理用房、6 6处风井。处风井。设计车速为设计车速为60
32、km/h60km/h,黄兴路以西地下道路双向黄兴路以西地下道路双向4 4车道,地面车道,地面道路双向道路双向6 6车道,黄兴路以东地面道路车道,黄兴路以东地面道路双向双向8 8车道。车道。1.1.城市双修中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城市双修中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6 6大功能”大功能”(1)城市交通设施-综合化地下化;(2)市政公用设施-集约化与地下化(3)城市防灾设施-地下化与一体化;(4)城市公服设施-地下化与综合化(5)城市仓储物流设施-部分地下化;(6)城市生产能源环保设施-部分地下化2.2.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多规合一”“多规合一”(1)建构“多规合一”平台;(2)做
33、好“四个统筹“协调;(3)结合“6大功能”设施;(4)完善“专项规划”衔接。城市双修与地下空间=6大功能+多规合一PART-3新时代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中我国城市人防及地下空间利用的融合创新发展建言一、关于我国人防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言1、创新人防权属管理,盘活人防存量资产,充分发挥城市人防的经济社会防灾环境效益;2、创新人防工程增量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强化与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融合持续发展模式;3、创新人防工程信息共建、安保与分享机制,创建“智慧人防”系统及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4、创新人防工程平时功能的多样化,强化与他项地下空间设施的整合建设、互联互通与功能转换,实现人防工程资
34、源价值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5、创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人民防空专项规划修编及工程技术标准优化升级。二、关于地下空间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言1、进一步研究挖掘地下空间资源的防护潜能,开拓创新综合防灾和提振经济的新型功能;2、进一步研究修编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融合规划、创新发展“多规合一”、立体管控;3、进一步研究集成创新绿色地下空间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工法;4、进一步研究创建TOD2.0及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地上地下协调融合发展的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新模式;5、进一步研究创建城市地下空间信息数字化、大数据化、三维可视化、智能化运营维护管理平台。谢谢聆听谢谢聆听欢迎交流指正欢迎交流指正束束昱昱Shu YuShu Yu联系方式:13917075598;同济大学/同济地下空间研究院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全球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会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88号19F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