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规考试_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资料.docx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1088122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X 页数:156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规考试_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注规考试_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注规考试_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注规考试_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注规考试_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保 存打 印关闭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1讲讲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建筑的分类第一章建筑学 第一节复习指导按建筑的实质性质来分,分为两大类,即生产性建筑与非生产性建筑。其中生产性建筑包括 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应试考生应熟悉公共建筑与 居住建筑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要点,并了解下业建筑的总平面设计要求。(一)熟悉公共建筑的功能组合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 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 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

2、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 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例题:中小学校的行政办公室属于(A) A 主要使用空间;B 次要使用空间; C 交通联系空间; D 办公空间。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例如走道。 水平交通空间按使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下列几种情况:(1)完全为交通联系的需要而设置的过道和通廊。如旅馆等的安全通道等是供人流集散时使 用的,一般不包括再安排其他功能要求的内容。(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或通廊。如医院门诊部的过道,

3、可兼供 候诊之用。(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如某些展览陈列性质建筑的过道,观众可边看边走。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 数量相适应。(1)楼梯楼梯是公共建筑中常用的垂直交通联系手段。楼梯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功能要求和防火规 定,安排在各层的过厅、门厅等交通枢纽或靠近交通枢纽的部位。 楼梯的组成包括:梯段、栏杆和休息平台,可分为如下几种:1)直炮楼梯;2)双跑楼梯;3)三跑楼梯。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需设置两部楼梯(出规范有特殊要求)。(2)坡道 有的公共建筑常用坡道解决垂直交

4、通问题,常应用在交通类建筑和医疗类建筑中。坡道的坡度一般为815,人流比较集中的需要平缓一些,常为1012。此外,坡道设计还要考虑防滑设计,因为坡道所占面积通常为楼梯4倍,一般室内较少采用。(3)电梯 当公共建筑层数较多或某些建筑虽然层数不多但因有特殊需要(如医院),除布置一般楼梯 外,还应布置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问题,布局中要考虑以下几点: 1)在设置电梯的同时,必须按防火规定的要求,配置辅助性的楼梯,供电梯发生故障时使 用; 2)每层电梯出入口前,应考虑有停留等候的地方,并需让出一定的交通面积,以免造成拥挤 和堵塞。 3)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电梯宜与楼梯

5、靠近布置 或安排在同一个楼梯间内,以相互协助。 4)在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可考虑成组的安排在电梯厅 内,一般每组电梯不超过8部,并与电梯厅的空间处理相适宜。 5)因电梯本身没有采光要求,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灵活布置,通常可布置在建筑的中心地 带。(4)自动扶梯 自动扶梯因具备连续不断地乘载大量人流性能,因而适用于具有这种人流特点的大型公共建 筑,如大型商场等。 自动扶梯在建筑中可以单独布置成为上行或下行的,也可布置成为上下行并列的。一般自动 扶梯的坡度较为平缓,通常300左右。自动扶梯还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1)使人们可以随时上下,不必象电梯那样需要一定的等候时间,

6、这样自动扶梯就具有连续快 速疏散大量人流的优越性; 2)自动扶梯不需要在建筑顶部安设机房和在底层考虑缓冲坑等,比电梯占用空间少。3)发生故障时,自动扶梯可做一般楼梯使用,而不象电梯那样在发生故障时,产生中断使用 的弱点; 当然,自动扶梯的行使速度缓慢是一个缺点。其次自动扶梯对于那些年老体弱及携带大件物 品者也是不方便的,故在公共建筑中,在安装自动扶梯的同时,仍需考虑装设电梯或一般性 楼梯,作为辅助垂直交通工具。例题:为了布置紧凑,使用方便,自动扶梯(A)布置。 A 单向布置;B 交叉布置; C 转向布置;D 跃层布置。3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

7、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 造。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 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二是空间处理方面 的要求。保 存打 印关 闭保 存打 印关闭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2讲讲义(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与人流疏散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加以组合、划分;功能分区的原则是: 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

8、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 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三)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人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 间,计算通行能力。公共建筑室的内空间组织、群体组

9、织3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组织(1)走廊式:用走廊将各个房间联系起来的方式。 特点:各使用空间相对独立,保证各房间有比较安静的环境。多见于办公建筑、医院等公共 建筑。(2)单元式:将内容相同、关系密切的建筑组成单元,再由交通联系空间组合在的方式。特点:功能分区明确,同类型房间可以构成不同结构单元并与其他单元有不同功能联系,布局整齐,便于分期、分段建造。多见于学校、幼儿园、图书馆等建筑。(3)穿套式: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贯通的联系方式。 特点:交通空间与使用空间和并在一起,房间之间联系紧密,但互有干扰。有串联式和放射式两种形式,常见于展览馆、博物馆建筑。(4)大厅式:以大型空间为主体穿插辅助空间的联系方

10、式。 特点:主体空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辅助空间都依附子主体空间,多见于会堂、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5)分割式:大空间分割组织各部分空间的形式。 特点:自由灵活,空间简单。常见于大型商业建筑、展览建筑、办公建筑等。4公共建筑的群体组织要点(1)要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分区;(2)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创造完整统一的室内外空间环境;(3)运用绿化及各种手段丰富群体空间;(4)群体组织类型:分散式布局和集中式布局。(二)熟悉住宅建筑的功能组合 1功能构成住宅建筑的功能组合住宅的组成规律是由行为单元组成室,山室组成户。户分为居住、辅助、交通、其他四 大

11、部分。从空间的使用功能来分,包括居室、厨房、卫生间、门厅或过道、贮藏空间、阳台 等。其中居室为户内最主要的房间。应试考生应熟练掌握各功能用房的具体作用。2住宅类型(1)按国家现行住宅建筑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住宅类型分为四类 1)低层住宅:13层。 特点:适应性强,方便,环境好,接近自然,造型灵活,结构简单;但占地面积大,经济性差,设施使用率低。平面组合形式有独院式、双联式、联排式。 2)多层住宅:46层。 特点:平面组合借助于楼梯解决垂直交通,比低层住宅节省用地,比高层住宅造价低;但交通联系不如低层住宅方便。设计原则:套型恰当,使用方便,交通便捷,经济合造型美 观。平面组合形式有梯间式、外廊

12、式、内廊式、跃层式、集咔3)中高层住宅:79层。介于多层与高层之间,但难以协调经济性与舒适性之间的关系。 4)高层住宅:1030层。 特点:节约用地,节省市政投资,可以争取较多的公共绿地和场地,丰富城市景观;但用钢量大,远离地面,对人们心理、生理有不良影响。平面类型:单元组合式、长廊式、塔 式、跃廊式。设计原则:套型恰当,使用方便,经济合理,造型美观。(2)按分布区位不同分三类 1)严寒地区的住宅:主要解决防寒问题,包括采暖与保温两方面,有效措施是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朝向应争取南向,利用东向、西向,避免北向。 2)炎热地区的住宅:应尽量减少阳光辐射及厨房的热量,组织夏季主导风人室,自

13、然通风,获得较开敞与通透的平面组合体形;朝向依次为南向、南偏东向、南偏西、东向、北 向,尽量避免西向。3)坡地住宅:应结合地形、等高线布置,综合考虑朝向、通风、地质条件。平面组合有 错替、跌落、掉层、错层几种形式。(三)熟悉工业建筑的功能组合工业建筑的功能组合1与其他类型相比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特点(1)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2)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3)单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4)多学科、多下种密切配合。 2功能单元组织的依据(1)依据功能单元千艺流程要求;(2)依据物料与人员流动特点,合理确定道路断面与其他技术要求;(3)依据功能单元相连最小损耗的原则;(4)依据功能单

14、元的环境要求与环境区别对待;(5)依据功能单元发展可能与需求。保 存打 印关 闭保 存打 印关闭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3讲讲义二、建筑场地设计要求(一)熟悉自然环境条件 1气象条件自然环境条件-气象(1)太阳辐射:其强度与日照串在不同纬度地区存在差异,会影响建筑物的日照标准、间 距、朝向,其中日照间距直接影响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用地指标等。(2)风象:对场地的影响,以风向、风速及污染系数三个参数表示。风向是从外围吹向中心的方向,通常用风向频率玫瑰图表示一地区的风向;风速大小决定风力,通常用平均风速玫 瑰图表示;从水平性质说,下风向受污染程度与该方向风向频率成正比,与风速大小成反 比。(3)气

15、温:指高出地面15m高处测得的空气温度。考生要掌握的资料:常年绝对最高气温 和绝对最低气温,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等资料。(4)降水量:指落在地面上的雨、雪、冰雹等水质物,未经蒸发、渗透等损耗,聚积在水平 面上的厚度,单位:mm。考生要掌握的资料:平均年降雨量,暴雨持续时间及最大降雨量。 初终雪日期,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资料。2地形地貌自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1)类型:宏观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类。进一步划分为山谷、山坡、山丘、冲沟、盆 地、河漫滩、阶地等。(2)对场地设计的影响:场地的地形地貌直接影响场地没计的布局与竖向设计,体现在总体 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上,并且

16、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 面坡度,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3)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要求:一层建筑60l00kPa;二、三层建筑 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当地基承载力小于l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城市规划对设计的要求-用地、红线(二)熟悉城市规划对设计的要求 1用地控制城市规划对建设项目用地有严格的控制,这些控制通常是借助于几种特定的控制线来完成 的。(一)征地界线与用地红线征地界线就是土地使用者所征用土地的边界线,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划定。 征地界限内的土地并不完全归土地使用者所有,而是包

17、含着一部分城市公共设施用地,例如 代征城市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等。 用地红线是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它是指在征地范围内实际可供 土地使用者用于建设的区域的边界线。(二)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划定,并在用地条件图中明确标注。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之 间的用地均为城市道路用地,不得随意占用。建筑物一般不得超出道路红线建造。(1)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等关系有如下几种: 第一,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重合,表明场地与城市道路相连。这是场地与城市道路之间最 常见的一般关系。 第二,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相交,表明城市道路穿过场地。此时,场地中被城市道路占用的 土地屑城市道路用地,

18、不能用于场地内建设项目的建设使用;场地的建设使用范围以道路红 线为界限。第三,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分离,表明场地与城市道路不相连。这时,场地必须设置通路 与城市道路相连,通路的最小宽度除应满足场地的使用功能要求还应满足不小于4mX4m的消防 要求,并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2)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的建筑突出物为: A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 池等; B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 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人口、集水井、采光井等; c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

19、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3)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a)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 5m; b)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lm,并不应大于3m; c)30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 d)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6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的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c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d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直接

20、排泄雨水、空调冷凝水及从其他设施排出的废 水。(4)用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另行划定建筑控制线时,建筑物的基底不应超出建筑控制线,突出建筑控制线的建筑突出物和附属设施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5)属于公益上有需要而不影响交通及消防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公共电话亭、公共 交通候车亭、治安岗等公共设施及临时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经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批 准,可突人道路红线建造。(6)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的建造不应影响交通及消防的安全;在有顶盖的 否共空间下不应设置直接排气的空调机、排气扇等设施或排出有害气体的通风系统。(三)建筑控制线城市规划对设计的要求-控制线、

21、绿线、紫线建筑控制线也称建筑红线,是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构筑物(如外墙、台阶、橱窗 等)靠临街面的界线,沿街建筑不得越过建筑红线。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是道 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某些公共建筑和住宅 适当退后布置,留出的地方,有利于人流或车流的集散,也可以进行绿化,美化环境。在建 筑红线的控制下,前后错开布置沿街建筑,既可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又可避免城市景观的 单调感,使城市建筑群的体形和街景富于变化。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对相邻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的关系有如下规 定:(1)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

22、留出空地和道路。当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 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线两边的建筑可毗邻建造。(2)本基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不得影响基地或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3)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贴基地用地红线建造的建筑物不得向相邻基地方向 设洞口、门、外平开窗、阳台、挑檐、空调室外机,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四)城市绿线 城市绿线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一般会对建 设用地提出明确的退让绿线要求。 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 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

23、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五)城市紫线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 史文化街区和保护范围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物 的保护范围界线。 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19号令)中,对城市紫线有以下规定:(1)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A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 B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 C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D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

24、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E,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 F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2)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确定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先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依据保护规划进行审查,组织专家论证并进行公示后核发选址意见书。(3)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新建或者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对规划确定保护 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进行修缮和维修以及改变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应当依 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4)城市紫线范围内各类建设的规划审批,实行备案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25、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 街区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5)在城市紫线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 法律、法规的规定。保 存打 印关闭 保 存打 印关闭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4讲讲义(六)蓝线城市规划对设计的要求-蓝线、高程、安全蓝线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确定的需要长期保留的城市河道规划线,沿河道新建的建筑物均应 按规定退让蓝线,以便保证河道运输、防洪抢险及水利规划的正常实施。 相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是水利工程的组成

26、部分,土地所有权属 国有,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使用。河道蓝线内侧和河道管理范围外侧之间的土地、构筑物权 属及其使用权不变,树木的所有权性质不变。蓝线管理范围内的用土应严格控制,总的原则 是不得减少水域、陆域,不得对现有构筑物擅自进行改建、扩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七)基地高程 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对基地的地面高程有如下规定:(1)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制定的控制标高设计;(2)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相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3)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八)基地安全 基地如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可能时,

27、应有安全防护措施。2场地出入口交通控制对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及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应符合规范规定: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 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最边缘不应小于5m;距 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l0m;距公园、学校、儿童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应小于 20m;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有其他特 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3建筑限高建筑限高、控制指标当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时,应按规划要求限制高度;保护区范围内、风景区范围内的建筑, 市、区中心的临街建筑物航空港、电台、电信、 当城市总体规划有要求时,应按

28、规划要求限制高度;保护区范围内、视线景观走廊及风景区 范围内的建筑,市、区中心的临街建筑物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 地面站、军事要塞千程等周围的建筑物均应考虑高度限制。 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在城市般地区可不计入控制高 度;在保护区、控制区内应计入高度。4控制指标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m2)基地总用地面积(m2),这是一个无量纲的参数,与其他指标 配合使用,控制建筑形态往往与平均层数结合使用: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建筑密度()建筑总基地面积(m2)基地总用地面积(m2)X100,表达了基地内建 筑直接占用土地面积的比例 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

29、(m2)基地总用地面积(m2)X100 绿地率()各类绿地覆盖面积之和(m2)基地总用地面积(m2)X100 人口毛密度(人hm2)总居住人口数(人)居住用地总面积(hm2) 人口净密度(人hm2)总居住人口数(人)住宅用地总面积(hm2)(三)熟悉建筑布局 1功能分区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就是确定场地或建筑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位置。应根据项目的生产 流程,使用的先后顺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将性质相同、功能接近,并且联系密切, 对环境要求致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分成若干组,结合基地内外条件,形成合理功能分 区合理使用土地。一般以道路、河流、绿化带作为边界。 例题:住宅居室的主要功能是

30、满足用户(ABCD)要求A集中与分散活动; B娱乐;C睡眠; D团聚。2建筑朝向与间距(1)建筑朝向 影响建筑朝向的主要因素是日照和通风。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因此大部分地区最佳的建筑 朝向为南向,适宜朝向为东南向。(2)建筑间距 影响建筑间距的主要因素有日照、通风、防火,防噪、卫生、通行通道、工程设施布置、抗 震要求。住宅应每户至少有1个居室,宿舍应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 不少于1小时: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 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获冬至日满窗口照不少于3小时。 要求熟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民用建筑防

31、火设计规 范。民用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 四级 防火间距(m)一、二级679三级7810四级81012高层建筑物的防火间距(m)建筑类别 防火间距(m) 高层民用建高层民用建筑其他民用建筑 主体建筑附属建筑耐火等级筑主体建筑1313131518附属建筑136679一、二级三级四级3建筑布局原则 建筑布局方式:形体组合关系的集中式、分散式、组群式;组合手法的规整式、自由式、混 合式。要求:(1)与场地取得适宜关系;(2)充分结合总体分区及交通组织;(3)有整体观念,统一中求变化,主次分明;(4)体现建筑群性格;(5)注意对比、和谐手法的运用。 4外部空间设计(1)类型 以人

32、的视觉感受为依据,以人的视线与围合外部空间界面构成夹角为界限,将外部空间划分为三种:180以下为开敞空间;180一450时为围合空间;450以上时为封闭空间。(2)处理手法 对比与变化、渗透与层次、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空间序列等。(四)熟悉竖向设计 1任务竖向设计、场地排水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结合用地的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研究建筑物、构筑物、道 路等相互之间的标高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方量,经济、合理地确定建筑物、道路 等竖向位置。2设计地面的形式 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为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为台阶式;平坡与台阶混合使用为混合式。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时,虽然自然地

33、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3、设计地面形式的选择(一)设计地面形式将自然地面加以适当改造,使其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地形,称做设计地形。设计地形按其整平 连接形式,可分为三种形式:(1)平坡式。把用地处理成一个或几个坡向的整平面,坡度和标高均无大的变化。(2)台阶式。由几个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连接而成,连接处设挡土墙及护坡。(3)混合式。即平坡和台阶混合使用。(二)设计地面连接形式的选择 选择设计地面连接形式,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2)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3)场地面积大小;(4)土石方工程是多少等。 一般情况下,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宜选用平坡式,自然地形坡

34、度较大时,则采用台阶式, 但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时,虽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4、设计标高的确定影响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有;(1)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除,设计标高至少要高出设计洪水位05m。(2)考虑地下水位及地质条件的影响。(3)考虑场地内外道路连接的可能性。(4)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量。 5、建筑物之间的详细竖向布置建筑物之间的详细竖向布置要求是:避免室外雨水流人建筑物内,并引导室外雨水顺利排 除;保证建筑物之间交通运输有良好的联系。 建筑物至道路的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l3之间,一般允许在05一06范围内变 动。建筑物的进车道,应由建筑物向外倾斜。 建筑

35、物室内地坪应略高于道路中心的标高。建筑物有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一股为015m,当无进车道时,只考虑行人要求,一般室内 外高差可在045060m,允许在0309m范围变动。 一般情况,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6、通则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对竖向的规定如下。(1)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 坡; b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 段可不大于11,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

36、 横坡坡度应为12; c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l00m;横坡坡度应为l2; d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坡 度应为12;e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7设计标高确定的一般要求(1)室内外高差 当建筑有进车道时,高差一般为015m;无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为04506m,室内地 坪比室外地坪高可以在0309m内变动。(2)建筑物与道路道路中心标高一般比建筑室内地坪低0.250.3m;道路最小纵坡为0.3。(五)了解场地排水 1场地排水形式:暗管排

37、水、明沟排水。其中明沟排水坡度为03一05。 2坡度场地最小坡度为03,最大不大于8,以便于排水。例题:场地自然坡度为16%时,室内应选择(C)设计场地连接形式 A混合式;B平坡式; C台阶式; D陡坡式。保 存打 印关闭 保 存打 印关闭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5讲讲义三、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一)了解建设程序建设程序(1)建设周期较长,物质消耗很大;(2)涉及面很广,协作配合,同步建设,综合平衡问 题复杂;(3)建设地点固定,不能移动;(4)建设过程不能间断,有连续性;(5)建设项 目都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2基本步骤(1)项目建议书阶段;(2)可行性研究阶段;(3)设计文件阶段;

38、(4)建设准备阶段;(5)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 3项目建议书是项目法人在项目周期内的最初阶段,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行业 规划和建设单位所在城镇规划的要求,根据本单位的发展需要,经过调查、预测、分析,以 提出一个轮廓设想来要求建设某一具体投资项目和作出初步选择的建议性文件。国家据此来 进行项目的立项批准。项目建议书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宏观上考察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国家长远规划、宏观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初步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初步分析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等建设条件的可能性与具备程 度;(2)对于批准立项的投资项目即可列入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开展可行性研究

39、工作;(3)对于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项目建议书还应从宏观上论述合资、独资项目设立的必要性 和可能性。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项目前期工作中最重要容,是 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和阶段。 一般来说,项目可行性研究指的是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项目法人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咨 询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做多方案的比选,得出结意见和 重大措施建议,作为决策部门最终决策的依据。因此,它的内容应能满足作为项资决策的基 础和重要依据的要求。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深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

40、的区别如下: 我国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研究范围和内容结构上基本相同, 但因二者所处工作阶段的作用和要求不同,研究的目的和工作条件也不同,因而在研究的重 点、深度和计算精度上也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一)研究任务不同 项目建议书阶段的任务属于初步可行性研究,其目的只是初步选择项目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 下一步工作,所以主要是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和建设条件是否具备,是从大的方面考虑有无可 能;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则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论证,作多方案比较,推荐最佳 方案,或者提出充分理由否定该项目,为最终的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二)基础资料和依据不同

41、在项目建议书阶段所做的初步可行性研究,由于缺乏详细的设计资料和论证材料作为研究工 作的基础,其基本依据是国家的长远规划、行业及地区规划、产业政策,与拟建项目有关的 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布局状况,项目主管部门的有关批准文件,以及初步的市场预测资料 等;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除了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初步可行性研究作为依据外,还具有 详细的设计资料和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掌握的比较详实确凿的数据与资柑阶依据。(三)内容繁简和深浅程度不同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所做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不要求也不可能做得很详细,只要求有大致的 轮廓,因此其内容较为概略和简洁;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则要求尽可能详细人,从工艺流 程到主要

42、设备选型等都要涉及,同时也要作出详细的动态分析评价。(四)投资估算精度要求不同在项目建议书阶段所做的项目总投资,一般都是根据国内外类似已建工程的相关数据程生产 能力进行测算或对比推算得出的,因此与实际发生的投资额有较大的差距(允许误差控制在士20%以内);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则必须对项目所需的各项投资费用固定资产;资、流动 资金、建设期贷款利息、投资方向调节税和物价因素影响的投资等分别进行详细的精确计 算,其误差控制在士10%。(二)了解建设项目策划 1基本文件资料(1)经过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计划部门批准的立项文件;建设项目策划(3)国土部门和规划部门划定的土地征用调查蓝线图及建筑用

43、地红线图;(4)规划部门同意的规划要点及安委、交警、人防、环保、劳动等职能部门提出的要点批 示;(5)地质勘察部门提供的该地基础钻探资料;(6)供电、供水、供气、通信及交通情况;(7)气象、水文地质情况及风玫瑰图。 2工作内容(1)提出项目构成及总体构想;(2)工程投资估算;(3)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召开方案评审会。(三)了解我国房地产开发的基本程序 开发建设程序包括:投资决策分析;建设前期工作;拟定设计任务书;编制设计文件;建设实施工作。(四)熟悉我国的设计程序 1设计工作程序我国的设计程序(1)建设项目决策;(2)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3)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4)工程总 结。2各阶段设计

44、文件的要求和深度(1)初步设计深度 1)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确定;2)确定土地征用范围;3)进行主要设备、材料定货;4)提供 项目投资控制的依据;5)能进行施工图设计的编制;6)能进行全场性的准备工作。(2)施工图设计深度 1)能安排材料、设备的订货,非标准设备的制作;2)能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3)能进行土 建施工和安装;4)能作为丁程验收的依据。 例题:下列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属于初步设计深度的是:(CD) A能安排材料、设备的订货,非标准设备的制作B能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 C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D提供项目投资控制的依据低层、多层建筑结构选型四、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一)了

45、解建筑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1低层、多层建筑结构选型(1)砖混结构 1)纵向承重体系: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是:板梁纵墙基础地基。 特点: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是满足房屋空间刚度和整体性要求,横墙间距可以较大,利于形成较大空间,利于使用上的灵活布置;纵墙上开门,开窗的大小和位置都要受到一定限 制;墙体用量较少。适用:使用上:要求有较大开间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食堂、工业厂房等。 2)横向承重体系: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是:板横墙基础地基。 特点:横墙是承重墙,纵墙起围隔作用,对纵墙上开门、开窗限制较少,空间刚度很大,整 体性很好。适用:房间开间尺寸较规则的宿舍、住宅、旅馆等。 3)内框架承重体系: 适用:教学楼、旅馆、商店、多层千业厂房等。(2)框架结构 可以建造较大的室内空间,房间分隔灵活,便于使用;工艺布置灵活性大,便于设备布置;抗震性能优越,具有较好的结构延性等优点。 使用:不宜超过10层的建筑。保 存打 印关闭 保 存打 印关闭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6讲讲义2大跨度建筑结构选型(1)平面体系大跨度空间结构大跨度建筑结构选型1)单层刚架:可达到76m,结构简单。2)拱式结构: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适宜跨度为4060m。3)简支梁结构:跨度在18m以下的屋盖适用。4)屋架:所有杆件只受拉力和压力,常适用于2436m跨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