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概述第一章 城市概况亳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药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酒基地,省际边境地区的商贸中心,皖西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一、地理位置亳州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安徽省西北部。全境跨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市域北、东北、西三面与河南省接壤;北连商丘市、虞城县,东北邻永城市,西接郸城县、鹿邑县,西南面为本省的太和县,南面为本省的颖上县、凤台县,东面为淮北市、怀远县。详见附图一:区域位置图二、行政区划亳州市现辖谯城区(原亳县)、涡阳县、蒙城县和利辛县。1986年原亳县撤县改县级市,1998年2月14日,经省政府批复,亳州市由省直接管辖,2000年5月
2、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地级亳州市,同年9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涡阳、蒙城、利辛三县由阜阳市划到本市。三、人口、面积、人口密度2008年末,亳州市域户籍总人口588.7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65.06万人,农业人口523.72万人,国土总面积837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03人/平方公里资料来源于亳州统计年鉴-2009。亳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8.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0.5平方公里;蒙城、涡阳、利辛三县县城人口分别达到18.5万人、17.5万人、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分别达到19.2平方公里、18.6平方公里、12.5平方公里。四、市域城镇化水平现状据统计,亳州市域2008年底现状城镇人口
3、160.45万人,以常住总人口511.0万人计算城镇化水平为31.4% 资料来源于亳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五、市域资源1、历史文化资源亳州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孕育了道教鼻祖老子、圣哲庄子,魏武三曹、医圣华佗,道教至尊陈抟、悯农诗人李绅、捻军首领张乐行等。悠久的历史给亳州大地留下众多的古迹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亳州现存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其中省级以上保护单位22处。2、矿产资源亳州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金刚石等矿产资源。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境内己探明煤炭储量57亿吨。3、农业资源主要农产品资源有:小麦、水稻、大豆、玉米、著菜、花生、棉花、油菜、芝麻;经济作物类有中药
4、材、泡桐树、蔬菜(以涡阳苔干最出名)、果类(以亳州核桃较有名气)、烤烟、蚕桑。亳州市是我省最重要的圈养型畜牧业基地,以牛、羊、猪、兔家庭饲养为主。本市中药材、畜产品资源优势具有全国影响力。4、水资源亳州市地处湿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光热水组合条件较好。境内河网分布适度,降水充沛,地下水较丰富,水资源总量34.1 资料来源于亳州统计年鉴-2009。亿立方米。市域重要河流有:涡河、淝河、茨淮新河。涡河水质已污染,属劣类水体,已不能作为饮用水,西淝河及茨淮新河水质属轻度污染,谯城区的洺河是唯一基本未受污染的支流水体。市域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目前城市用水基本完全取用地下水,并
5、以中深层、深层水为主。但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城市增大,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被列为全国缺水城市之一,敲响了亳州因水而困的警钟。5、土地资源亳州市地势平坦,蒙城、涡阳两县境内有零星低山残丘。市域土壤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大,2008年末全市耕地总面积60.03万公顷,人均1.72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23716.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7.48%;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24517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106192公顷。六、国民经济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4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部财政收入24.1亿元,增长2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6亿元,增长22.4%;城
6、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4元,分别增长13%和19.5%。在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亳州市实现了人均生产总值首超1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9.530.340.2,二产比重首超一产,进出口总额首超1亿美元三大突破,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第二章 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一、主要经济目标实施情况指标2000年2010年2020年2008年现状GDP(亿元)160367792404.2人均GDP(元)30476219123986865.1产业结构41.4:26.0:32.6-29.5:30.3:40.2(1)现行总规实施以来,GDP2001-200
7、5年平均增长速度7.5%,2006-2008年平均增长速度11.6%,现状2008年404.2亿元已经提前实现2010年中期目标367亿元。(2)2008年人均GDP6865.1元,提前实现现行总规2010年中期目标6219元。(3)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7.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二、城市人口规模增长情况指标2000年2010年2020年2008年现状市域人口规模525.5569598588.78市域城镇化水平(%)18.1375031.4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万人)24457038.8(1)2008年现状市域户
8、籍总人口588.78万人,比2000年增长63.2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4%,超过2010年中期目标569万人。(2)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18.81%发展到2008年的31.4%,年均增长1.57%。(3)2008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8.8万人,比2000年增长14.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6.19%。 数量年份常住人口(万人)暂住人口(万人总人口(万人2000年22.02.024.02010年41.04.045.02020年64.06.070.02008年现状25.912.938.8(4)2008年中心城区建成区常住人口25.9万人,比2000年增长3.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
9、.06%。2008年中心城区建成区暂住人口为12.9万人,比2000年增长10.9万人,远远超过2010年中期目标4.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6.24%。三、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增长情况指标2000年2010年2020年2008年现状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k)22.9744.87040.5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95.7100.0100.0104.38(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增长17.5平方公里,年均增长2.2平方公里。(2)2008年,亳州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38.8万人,建设用地面积40.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4.38平方米。中心城区2000年与2008年建设用地构成对比表(单位:公
10、顷)序号用地编码用地名称2000年2008年1R居住用地1063.41868.22C公共设施用地355.3596.2C1行政办公用地82.763.9C2商业金融用地165.4266.7C3文化娱乐用地26.428.1C4体育用地2.82.8C5医疗卫生用地4.157.6C6教育科研用地53.1169.3C7文物古迹用地4.44.4C9其它公共设施用地-3.43M工业用地245.8386.14W仓储用地8592.35T对外交通用地115.3115.36S道路广场用地302.6652.2S1道路用地640.8S2广场用地11.47U市政设施用地32.261.58G绿地114.8264G1公共绿地4
11、7.352.2G2防护绿地211.89D特殊用地2.7614.6合计城市建设用地2296.84050.4第二部分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第三章 市域人口规模预测一、市域人口统计口径统计范围:亳州市辖区,包括一区三县(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总面积8374平方公里。详见附图二:市域人口统计范围图统计口径: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亳州市域内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二、市域人口现状亳州市一区三县的市域户籍人口,2008年末为588.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65.06万人,农业人口为523.72万人,非农人口比重11.05%,现状城镇人口160.45万人。2
12、008年亳州市一区三县总人口、非农人口统计表县区名称总人口(万人)非农人口(万人)谯城区155.5320.56涡阳县148.1315.31蒙城县131.1515.29利辛县153.9713.90全市合计588.7865.06三、市域人口变动趋势分析1、2001-2008年人口变化分析2000年成立地级市以来,亳州市域户籍总人口至2008年底为588.78万人,比2000年净增63.23万人,户籍总人口呈增长趋势,并具有如下特征。(1)自然增长平稳2001年至2008年,年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72%-0.91%之间,年均自然增长率为0.8%。(2)综合增长和机械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2001年至20
13、05年,人口增长趋势平稳,净增人口24.58万人,年均净增人口4.84万人。年综合增长率保持在0.81%-1.18%之间,年平均综合增长率为0.92%。年机械增长率保持在0.09%-0.36%之间,年平均机械增长率0.15%。进入2006年以后,人口增长加快,至2008年,净增人口38.65万人,年均净增人口12.88万人。年综合增长率保持着2.05%-2.56%之间,年综合平均增长率为2.29%,主要源于机械增长率相对较高,年机械增长率保持在1.14%-1.70%之间,年平均机械增长率为1.42%。据亳州市统计局分析,机械增长率变动原因主要包括:随着亳州市经济发展吸引周边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大
14、中专院校、职业学校的招生和入校新生;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和技校毕业生;接收的军队专业干部及随调(牵)家属,接收安置的复员退伍军人及志愿兵;金融保险等垂直单位不断调入的人员;许疃、涡北和刘店煤矿建立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员流入。详见附件七:亳州市机械人口增长率变动的原因亳州市统计局市域总人口及其变动情况表 单位:万人年份总人口增 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率(%)综合增长率(%)2000.00525.554.480.750.100.852001.00530.024.470.780.060.842002.00534.844.820.760.140.902003.00539.234.390.730.080.8
15、12004.00545.676.440.820.361.182005.00550.134.460.720.090.812006.00561.6511.520.911.142.052007.00576.3814.730.861.702.562008.00588.7812.400.861.242.10平均增长率0.800.551.35资料来源:亳州统计年鉴(2001-2009)亳州市域2000年至2008年人口增长曲线2、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判断在国内宏观发展环境及亳州市自身加快发展的共同作用下,未来20年亳州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有以下变化趋势:(1)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判断2008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6、0.51%,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5%,亳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0.87%,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执行,将持续控制人口的出生率,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将影响亳州市民生育观念,这两方面原因将促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根据安徽省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研究,预测安徽省域总人口自然增长率2007-2010年控制在0.6,2010-2020年控制在0.5,20202030年控制在0.4。(2)人口机械增长变化趋势判断亳州市未来依托中药材和边境区位的商贸服务业发展,以及煤炭产业的发展,新型能源城市地位的逐步确立,亳州市经济将持续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持
17、续吸引外来人口,但2006年至2008年人口增长率的阶段性突变不能判断为长期的变化趋势;中、远期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平稳,由外来人口构成的机械增长将逐步趋缓。四、市域总人口预测方法方案一:综合增长法以国民经济为依据,对人口增长采用综合增长率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为:规划期市域人口=市域现状人口(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规划年限根据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判断,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机械增长率持续一段时期较高水平后趋于平稳。规划预测:自然增长率,从2009年到2015年,市域人口自然增长率将继续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平均为0.7%;参考安徽省平均水平,中期从2016年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
18、所下降,预计平均为0.5%,远期2021年至203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进入平稳阶段,预计平均为0.4%。机械增长率,根据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判断,预计从2009年到2015年,将延续2006-2008年高增长率态势,但阶段性突变不能判断为长期的变化趋势,机械增长率应低于2006年至2008年平均机械增长率1.42%,而高于2001年至2005年低平均机械增长率0.15%,预计平均为0.3%,中期从2016年到2020年,机械增长率逐步趋于平稳,预计平均为0.2%,远期2021年至2030年,机械增长率预计平均为0.1%。则亳州市域人口规模: 2015年:588.78(1+0.7%+0.3%)7=6
19、31.25万人2020年:631.25(1+0.5%+0.2%)5=653.66万人2030年:653.66(1+0.4%+0.1%)10=687.09万人方案二:时间序列相关回归预测法根据2000-2008年市域总人口资料进行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拟合曲线:图中 y预测人口数;x年份;R2拟合优度。由线性方程得出,2015年为633.5万人,2020年为年为671.6万人,2030年747.7万人。根据2000-2008年市域总人口资料进行对数回归预测,拟合曲线:预测得2015年为638.9万人,2020年为年为659.4万人,2030年708.7万人。根据2000-2008年市域总人口资料进行
20、多项式回归预测,拟合曲线: 预测得2015年为655.4万人,2020年为年为723.6万人,2030年842.3万人。五、市域人口规模预测结论由于预测中的数据问题以及统计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是2006年至2008年人口增长突变造成时间序列相关法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与人口的变化趋势在拟合中存在较大差距,而人口增长在时间上存在相对稳定的规律,综合增长率法对人口预测相对准确。因此,推荐方案以综合增长法为准,时间序列相关法予以适度校准。各种方法预测市域总人口综合比较 单位:万人预测方案现 状(2008年)近 期(2015年)中 期(2020年)远 期(2030年)综合增长法588.78631.2
21、5653.66687.09时间序列相关法线性回归633.5671.6747.7对数回归638.9659.4708.7多项式回归655.4723.6842.3推荐方案630 650690综合以上预测结果,规划期末亳州市域总人口690万人,规划期内,市域总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0.72%。近期2015年630万人,中期2020年650万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亳州市域常住人口507.5万人,户籍人口525.5万人,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18.0万人,到2008年市域常住人口511万人,户籍人口588.78万人,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77.78万人,常住人口的增长由2000年的507.5万人增加到
22、2008年的511.0万人,仅增长3.47万人,用常住人口的按近年的增长率预测城镇化水平的科学性将受到挑战,因此参考安徽省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研究,利用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一定比例来进行校正,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亳州市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转移,外出人口数量将趋于稳定,市域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将稳步增加。在安徽省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研究报告中预测安徽省域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方案如下表:省域人口预测方案汇总表 单位:万人预测指标预测方案2007年20102015年2020年2030年以户籍人口为指标指数法6676680671087414.5802
23、2综合增长法6684685570267312时间序列法6834711874037971推荐方案68006900700071007200730075007600以常住人口为指标推荐方案611862006300635064506550665068006900根据上表计算2015年、2020年、2030年安徽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为0.9:1。亳州市域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相应年份参考全省这一比例进行计算。则亳州市域常住人口2015年、2020年、2030年分别为567万人、585万人、621万人,这一结果将作为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的市域总人口基数。第四章 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一、城镇化水平统计口径2
24、008年底,亳州市域现状城镇人口160.45万人,按市域常住人口511万人计算城镇化水平为31.4%。本报告以市域常住人口为基数预测城镇化水平。二、城镇化发展趋势判断1、城镇化速度加快从国际城镇化发展的S型发展模型看,亳州市跨过了城镇化30%的发展门槛,将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规划期内是亳州市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是城镇化的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的幅度较大(一般可达1.5个百分点)。发展模型工业化与城镇化阶段性对应关系图摆脱贫穷,达到温饱(人均3008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人均8003000美元)进入现代化社会(人均30005000美元) 城镇化水平曲线 城镇化第三阶
25、段 60 工业化率曲线 城镇化第二阶段 前期 后期 40 后工业化时期 城镇化第一阶段 20 工业化后期 工业化中期阶段 10 工业化初期阶段 2、城市空间格局表现为极化格局,中心城区和主要城镇发展迅速根据对亳州市城镇发展的现状特征分析,亳州市城市发展模式还处于集聚发展阶段,没有在整个市域均衡发展的能力。从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以及规模、集聚效应考虑,建议采取集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和县城,远期逐渐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三、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为了保证预测结果的科学性,本报告采用3种方法进行预测,通过对各方案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今后亳州市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方案一:城镇化水平平均增长法中国社科
26、院发布城市蓝皮书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城镇人口突破6亿,城镇化水平达到45.7%。与2000年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9.46百分点,年均提高1.18百分点。2008年安徽省城镇化水平达到40.5%,根据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至2020年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2-1.4个百分点。近年来亳州市经济发展情况和趋势都较好,在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导向下,城镇化发展将维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因此,近期和中期亳州市的城镇化发展递增速度按TA=1.5个百分点预测,远期2020-2030年按1.2个百分点预测。亳州市2008年底城镇化水平为31.4%,则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41.9%,中期
27、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49.4,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61.4%。方案二:城镇人口平均增长率法亳州市人口统计资料显示,20002008年以来,城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25%。随着亳州市经济的发展,乡村劳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将持续很长一段时期。2009年至2015年按年平均增长率6%预测,2016年至2020年按年平均增长率4%预测,2021年至2030年按年平均增长率3%预测。2008年城镇人口数为160.45万人。计算得:2015年城镇人口=160.45(1+6%)7=241.26万人 2020年城镇人口=241.26(1+4%)5=293.53万人2030年城镇人口=2
28、93.53(1+3%)10=394.48万人前文预测亳州市域常住人口2015年、2020年、2030年亳州市域户籍人口分别为567万人、585万人、621万人则:2015年城镇化水平=241.26万人/567万人=42.55%2020年城镇化水平=293.53万人/585万人=50.18%2030年城镇化水平=394.48万人/621万人=63.52%方案三:联合国法联合国法是根据已知的两个时间点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求得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在预测期保持不变,外推求得预测期末的城镇化水平,其关键在于确定规划期的城乡人口增长率差(URGD)。城乡人口增长率差的计算公式如下:URGD=LnPU2/(1-
29、PU2)/PU1/(1-PU1)/n上式中,URGD:城乡人口增长率差PU2 :二期城镇化水平PU1 :一期城镇化水平n:二期距离一期的年数 采用上式计算根据下式预测各期城镇化水平PU1,如下表所示。PUt/(1-PUt)= PU1/(1-PU1)e (URGDt)上式中,t: 距离一期的年数亳州市2000年至2008年间的URGD的平均值约为7.28%,预测2009年至2020年内城乡人口增长率差为6%左右,远期2020年至2030年城人口增长率差趋于平稳,为5%左右。年份2015年2020年2030年城镇化水平(%)42.11%50.92%61.99%四、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根据城镇化的理论
30、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实践表明,当城镇人口比重处于30%-70%的水平时,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年均上升0.71.5个百分点较常见。亳州市域人口基础较大,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逐步增大,故亳州市域城镇化增幅相比国际经验指标取高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客观上存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可能性。同时,规划期亳州市正面临战略性发展机遇,国民经济增速加快,城市二、三产业呈快速发展趋势,近期城镇化发展速度应取较高值,远期中心城区继续集聚,市域城镇化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各种方法预测市域城镇化水平综合比较方案预 测 结 果2008年2015年2020年2030年平均增长法31.4%41.9%49.
31、461.4%城镇人口增长法42.55%50.18%63.52%联合国法42.11%48.92%61.99%推荐方案42.0%49.561.5规划期内,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37个百分点。规划期末,将有7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通过异地城镇化形式变为省外的合法城镇居民。五、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分析城镇化的动力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变化的,因此城镇化水平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动力机制。亳州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主要包括农业的发展、产业的空间集聚与结构转换、城乡发展差距、技术的进步和政策因素等。1、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初始动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
32、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未来农村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亳州市是全国的农业大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年外出务工人口近百万。应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农业和农村的生产力水
33、平的提高,农民(剩余劳动力)将逐步从农村释放出来,走向城市,为亳州市城镇化建设提供初始的动力。2、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一般发展规律研究表明农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和重要前提条件,而工业化则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而随着工业化步入现代化阶段,第三产业开始崛起,逐渐替代工业成为大城市的后续动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所形成的合力,将大力推动城镇化的进程。新工业建立建设更好的基础设施税收增多消费品工业与服务业发展就业增加人口增多城市扩大对外贸易扩大地方财富增加 工业增长与城市发展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图亳州市2000年至2008年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显著,三次产业比重由41.4:26.0:32.6调整至29
34、.5:30.3:40.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7.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亳州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以中药材交易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城镇化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二、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城镇化进程新的主要的推动力。3、城乡发展差距是城镇化发展的原生动力对更好生活的追求是每个人的内在的需求,城乡间的这种巨大差距形成了“引力”与“推力”这对力偶,两者共同作用造成乡村人口源源不断地流向城镇,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4、科学技术进步是城镇化的源动力技术进步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深厚而久远,是城镇化发展归根结蒂的源动力。在
35、当今世界,科技技术进步尤其是运输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经济的空间转移和扩散,促进产业结构转换与演进,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未来亳州市应致力于提高各产业中的科技含量,通过优惠的创业政策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吸引广大科技人员,促进工业及第三产业水平的提高,扩大规模,从而吸引更多的就业人口,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5、政策因素是城镇化的外在动力各种政策对城镇化发展均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尤其是长期实行的某些政策对城镇化作用是相当巨大而且深远的。如建国以来的人口户籍管理政策和积极发展小城镇政策等都对亳州市人口城镇化以及城镇体系的形成产生
36、过巨大的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必将对我省城镇化的进程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以户籍改革为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一论断,也为户籍改革指明了方向。6、基础设施是城镇化的重要承载动力基础设施对城镇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交通网络的促进作用尤其明显。具有优越区位条件的城镇,往往发展比较迅速,而区位状况又与交通网络的便捷程度、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息息相关。经济要素、人口等往往向基础设施条件好、尤其是交通便捷的地区聚集,因此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往
37、往能带动整个区域的城镇发展。因此,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仍将是促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六、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受亳州市中心城区和县城规模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对市域经济辐射能力尚弱,处于集聚发展阶段,因此规划期内城镇化发展战略为:优先发展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县城、积极培育扩权强镇镇,建立合理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1)优先发展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县城理论和实践证明,大中城市比小城市具有更高的集聚效益,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科技效益也更高。要使亳州市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必须有重点地发展区位优势大、功能完善、发展条件良好的中心城市和县城,形成若干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节点,通过能源、医
38、药等大产业和城市大建设,促进城市人口的大量集聚。(2)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积极培育扩权强镇镇随着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等战略的实施,一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向二、三产业。城镇是资源集合中心和区域经济增长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重点发展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规模优势明显的扩权强镇镇、中心镇,带动周边镇,以推动整个小城镇全面发展,在小城镇的建设中,既要注重量的扩张,更要重视质的提高。亳州市2030年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城镇等级城镇类别城镇数量(个)城镇人口(万人)城 镇 名 称一级市域中心城市1100亳州市中心城区二级市域次中心城市35
39、0-60涡阳县城50-60蒙城县城45-50利辛县城三级扩权强镇540-50古井镇、十八里镇、高炉镇、许疃镇、张村镇四级中心镇1020-30谯城区:双沟镇、古城镇、大杨镇涡阳县:义门镇、青疃镇蒙城县:岳坊镇、双涧镇、楚村镇利辛县:江集镇、阚疃镇五级一般镇6650合计382第五章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城市本身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逐步扩展,使城市表现出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功能,而经济发展又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合理的城市规模应与社会经济的载体功能及发展趋势相适应。一、城市人口统计口径城市人口是指占用城市生活空间,并享受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人口
40、群体。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建办规函(1996)140号文件的要求,城市人口的规模必须反映城市中实际的人口状况;在确定城市的用地规模、设施能力和环境容量时,应以实际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数量为依据。因此,城市人口规模是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之和,应包括:(1)建成区内的非农人口;(2)建成区内的农业人口;(3)建成区内暂住期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亳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包含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两大部分。其中,常住人口主要包括建成区内户籍非农人口和农业人口,以及实际居住在建成区内的未转户人口;暂住人口包括:建成区内外地学生(含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普通中学的外地学生)及其陪读人口
41、二、三产业外来务工人口外来经商人口(持续经商人口、流动经商人口常年保有量)。按照相关城市规划编制的实践经验,流动人口一般不统计在城市人口中,但对于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容量预测及单项建设用地规模确定时,应当把流动人口按不同的折减系数考虑到暂住人口之中,根据亳州市省际边境地区城市,以中药材为主的商贸业发达的特征,本报告引入流动经商人口的概念。建成区现状城市人口统计范围:薛阁、花戏楼与汤陵街道办事处全部;十八里镇包括园区新村、杨庙村、园区社区;十九里镇包括刘阁、杨新、前楼、汤庄、姜屯和十九里村。详见附图3:建成区人地关系对应图附图4:建成区人口统计范围图。二、城市人口现状1、现状基本情况2008年,亳州建成区城市总人口为38.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5.9万人(包括户籍非农人口16.8万人、农业人口7.6万人和未转户常住人口1.5万人),一年以上暂住人口12.9万人。2、城市人口分类统计(1)常住人口统计依据亳州市公安局谯城区分局和十八里镇统计资料,建成区内非农人口16.8万人。建成区内非农人口统计表统计单位非农业人口城里派出所30245北关派出所18212水上派出所6974涡北派出所15502汤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