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监理规范(061218).ppt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010676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5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测、监理规范(06121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监测、监理规范(06121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监测、监理规范(061218).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监测、监理规范(061218).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监测、监理规范(061218).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崩塌崩塌滑坡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泥石流监测规范1 范 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 则5 基本要求6 滑坡与崩塌监测7 泥石流监测8 资料整理1 1 范范 围围本规范规定了滑坡、崩塌变形与泥石流活动的本规范规定了滑坡、崩塌变形与泥石流活动的本规范规定了滑坡、崩塌变形与泥石流活动的本规范规定了滑坡、崩塌变形与泥石流活动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以及变形破坏或活动预报等技术要求。整理,以及变形破坏或活动预报等技术要求。整理,以及变形破坏或

2、活动预报等技术要求。整理,以及变形破坏或活动预报等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已经发生过且可能继续或再次发本规范适用于已经发生过且可能继续或再次发本规范适用于已经发生过且可能继续或再次发本规范适用于已经发生过且可能继续或再次发生变形破坏和活动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生变形破坏和活动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生变形破坏和活动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生变形破坏和活动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以及有可能发生崩滑的自然的或人工的斜坡和泥以及有可能发生崩滑的自然的或人工的斜坡和泥以及有可能发生崩滑的自然的或人工的斜坡和泥以及有可能发生崩滑的自然的或人工的斜坡和泥石流活动的沟槽(或斜坡)的监测。石流

3、活动的沟槽(或斜坡)的监测。石流活动的沟槽(或斜坡)的监测。石流活动的沟槽(或斜坡)的监测。本规范以专业监测为主,部分内容可供群测群本规范以专业监测为主,部分内容可供群测群本规范以专业监测为主,部分内容可供群测群本规范以专业监测为主,部分内容可供群测群防监测参见。防监测参见。防监测参见。防监测参见。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4、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5、本适用于本标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准。准。准。DZ/T0218 DZ/T0218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0220 DZ/T0220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3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3.1 3.1 变形监测变形监测 deformation supervision 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土体与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土体与其上

6、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移、沉降、隆起、其上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移、沉降、隆起、倾斜、挠度、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一倾斜、挠度、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周期性的或实时的测量工作。定时期内进行周期性的或实时的测量工作。4 4 总总 则则 4.1 4.1 监测任务监测任务 a)a)a)a)监测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变形变形或活动特征及相关要素。或活动特征及相关要素。b)b)b)b)研究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地质环境、类型、特征,分研究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地质环境、类型、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活动方式和诱发其变形破坏或活动的主要析其形成机制、活动方式和诱发其变形破坏或活动

7、的主要因素与影响因素,评价其稳定性,因素与影响因素,评价其稳定性,为地区经济开发规划和为地区经济开发规划和建设计划提供资料,促进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建设计划提供资料,促进经济建设顺利进行。c c c c)研究和掌握滑坡、崩塌变形破坏与泥石流活动的规律及研究和掌握滑坡、崩塌变形破坏与泥石流活动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其发展趋势,为灾害防治提供资料,并指导防治工程设计、为灾害防治提供资料,并指导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检验防治工程效果,保证防治工程质量和效益。施工,检验防治工程效果,保证防治工程质量和效益。d d d d)研究、制定滑坡、崩塌变形破坏判据和泥石流活动判据,研究、制定滑坡、崩塌变形破坏判据和泥

8、石流活动判据,及时地按程序进行预报。及时地按程序进行预报。预报灾害发生、发展及其时间、预报灾害发生、发展及其时间、空间和强度(量级),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不空间和强度(量级),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断提高预报准确率。4 4 总总 则则 4.2 4.2 专业监测专业监测 专业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应是专业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应是不不不不稳定稳定的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滑坡、崩塌与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按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划分为专业监测站(点)按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划分为四级,见表四级,见表1 1。4.3 4.3 群测群防监测群测群防监测 列入群测群防监

9、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一般列入群测群防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一般列入群测群防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一般列入群测群防监测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一般是潜在是潜在是潜在是潜在不稳定不稳定不稳定不稳定的和受威胁的人数、潜在造成的经济损的和受威胁的人数、潜在造成的经济损的和受威胁的人数、潜在造成的经济损的和受威胁的人数、潜在造成的经济损失均较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失均较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失均较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失均较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4 4 总总 则则1.1.表表1 1 监测站(点)分级表监测站(点)分级表监测站(点)站(点)分分级所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位置的重要性失失稳或活或

10、活动的的危害危害性性出出现滑坡、崩塌滑坡、崩塌变形破坏或泥石流形破坏或泥石流活活动时受灾害威受灾害威胁的人数(人)的人数(人)出出现滑坡、崩塌滑坡、崩塌变形形破坏或泥石流活破坏或泥石流活动时潜在可能造潜在可能造成的成的经济损失失(万元)(万元)级特特别重要重要(县级和和县级以上城以上城镇等)等)特大特大100010001000010000级重要重要(重要集(重要集镇、重要工、重要工矿企企业和重要交通和重要交通设施等)施等)大大10001000500500100001000050005000级较重要重要(集中居民点、一般工(集中居民点、一般工矿企企业等)等)中中50050010010050005

11、00010001000级较重要重要(居民点、一般工(居民点、一般工矿企企业等)等)小小100100100010005 5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5.1 5.1 对确定进行监测的滑坡、崩塌和泥石对确定进行监测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必须有相应的地质调(勘)查等资料流,必须有相应的地质调(勘)查等资料做依据。这些资料包括:做依据。这些资料包括:a a)地质勘查报告(或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勘查报告(或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1 1)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包括:水文气象,地形)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和新构造运动,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和新构造运

12、动,水文地质条件等。水文地质条件等。2 2)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特征与成因,包括: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特征与成因,包括:规模、类型和一般特征,形成条件和发育过程,变形模、类型和一般特征,形成条件和发育过程,变形或活动特征等。参考附录或活动特征等。参考附录A A至附录至附录DD。5 5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3 3)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岩土)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岩土)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岩土)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稳定性计算、试验成果和综合评价,物理力学参数,稳定性计算、试验成果和综合评价,物理力学参数,稳定

13、性计算、试验成果和综合评价,物理力学参数,稳定性计算、试验成果和综合评价,进一步变形破坏或活动的方式、规模和主要诱发因进一步变形破坏或活动的方式、规模和主要诱发因进一步变形破坏或活动的方式、规模和主要诱发因进一步变形破坏或活动的方式、规模和主要诱发因素与影响因素等。滑坡、崩塌稳定性野外评价参考素与影响因素等。滑坡、崩塌稳定性野外评价参考素与影响因素等。滑坡、崩塌稳定性野外评价参考素与影响因素等。滑坡、崩塌稳定性野外评价参考附录附录附录附录C C,发育阶段分析参考附录,发育阶段分析参考附录,发育阶段分析参考附录,发育阶段分析参考附录DD。b b)滑坡、崩塌与泥石流所在地区和影响范围内的社)滑坡、

14、崩塌与泥石流所在地区和影响范围内的社)滑坡、崩塌与泥石流所在地区和影响范围内的社)滑坡、崩塌与泥石流所在地区和影响范围内的社会会会会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规划资料,包括人口、直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规划资料,包括人口、直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规划资料,包括人口、直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规划资料,包括人口、直接经济价值等。接经济价值等。接经济价值等。接经济价值等。c c)能满足监测点、网布设的地形图、地质图(含平)能满足监测点、网布设的地形图、地质图(含平)能满足监测点、网布设的地形图、地质图(含平)能满足监测点、网布设的地形图、地质图(含平面图和剖面图)和附近建设现状与规划图。面图和剖面图)和附近建设现状与规

15、划图。面图和剖面图)和附近建设现状与规划图。面图和剖面图)和附近建设现状与规划图。5 5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5.2 5.2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监测站(点)布设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监测站(点)布设之前,应有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下达的任务之前,应有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下达的任务书,监测单位根据任务书编制监测设计书。书,监测单位根据任务书编制监测设计书。监测设计书的内容包括:任务来源和监测的重监测设计书的内容包括:任务来源和监测的重要性,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滑坡、崩塌与泥石流要性,自然条件和地质环境,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特征、成因和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成果,监测精度的特征、成因和稳定性分析的主要成果,监测精度

16、要求,监测内容论证和确定,监测方法选定,监测要求,监测内容论证和确定,监测方法选定,监测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变形破坏或活动判据和点网布设,监测资料整理,变形破坏或活动判据和预报方案,监测经费预算。预报方案,监测经费预算。监测设计书应通过下达任务的上级部门或委托监测设计书应通过下达任务的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的审批。单位的审批。5 5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5.3 5.3 监测内容依据下列因素确定:监测内容依据下列因素确定:a a)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赋存条件、地质特征和变形、)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赋存条件、地质特征和变形、活动的主要因素与相关因素。活动的主要因素与相关因素。b b)滑坡、崩塌变形破

17、坏的可能方式和泥石流活动的可能)滑坡、崩塌变形破坏的可能方式和泥石流活动的可能方式。方式。c c)滑坡、崩塌变形阶段、变形量和泥石流发育阶段、活)滑坡、崩塌变形阶段、变形量和泥石流发育阶段、活动频率。动频率。d d)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稳定性评价的需要和预报模型、)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稳定性评价的需要和预报模型、预报判据的需要。预报判据的需要。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II II级监测站(点)的监级监测站(点)的监测内容应尽可能齐全,并随其发展过程和稳定状况增加测内容应尽可能齐全,并随其发展过程和稳定状况增加或减少监测项目,完善监测内容。或减少监测项目,完善监测内容。群测群防

18、监测应重点监测相对位移和变形、活动的主群测群防监测应重点监测相对位移和变形、活动的主要相关因素。要相关因素。5 5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5.4 5.4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方法,应在监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监测方法,应在监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其重要性和危害性、监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其重要性和危害性、监测环境优劣情况和难易程度、技术可行性和经测环境优劣情况和难易程度、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本着先进、直观、方便、快速、济合理性等,本着先进、直观、方便、快速、连续等原则确定。连续等原则确定。I I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级监测站(点)和有条件的II II级监测站(点)应级监测站(点)应尽可能采用

19、多种方法和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监测,形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和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监测,形成合理的监测方法的组合。多种方法监测所取得的数成合理的监测方法的组合。多种方法监测所取得的数据、资料,互相联系、互相校核、互相验证,并做出据、资料,互相联系、互相校核、互相验证,并做出综合分析,取得可靠的结论。综合分析,取得可靠的结论。群测群防监测,一般采用简易方法进行监测。群测群防监测,一般采用简易方法进行监测。5 5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5.5 5.5 5.5 5.5 监测仪器、设备,应能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精确可靠;监测仪器、设备,应能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精确可靠;监测仪器、设备,应能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精确可靠;

20、监测仪器、设备,应能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精确可靠;能适应环境条件,抗腐蚀能力强,受温度、冻融、风、水、能适应环境条件,抗腐蚀能力强,受温度、冻融、风、水、能适应环境条件,抗腐蚀能力强,受温度、冻融、风、水、能适应环境条件,抗腐蚀能力强,受温度、冻融、风、水、雷电、振动等作用影响小,支架焊接徐变变形小;能保持雷电、振动等作用影响小,支架焊接徐变变形小;能保持雷电、振动等作用影响小,支架焊接徐变变形小;能保持雷电、振动等作用影响小,支架焊接徐变变形小;能保持仪器和传输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性,故障少,并便于仪器和传输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性,故障少,并便于仪器和传输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性,故障少,

21、并便于仪器和传输线路的长期稳定性与可靠性,故障少,并便于维护和更换。维护和更换。维护和更换。维护和更换。5.6 5.6 5.6 5.6 在经济、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监测数据在经济、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监测数据在经济、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监测数据在经济、技术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监测数据采集自动化和实时监测。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应有自采集自动化和实时监测。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应有自采集自动化和实时监测。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应有自采集自动化和实时监测。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应有自检、自校功能,没有自检、自校功能时应至少每三个月进检、自校功能,没有自检、自校功

22、能时应至少每三个月进检、自校功能,没有自检、自校功能时应至少每三个月进检、自校功能,没有自检、自校功能时应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人工检查、校正,确保长期稳定。在自动化监测的行一次人工检查、校正,确保长期稳定。在自动化监测的行一次人工检查、校正,确保长期稳定。在自动化监测的行一次人工检查、校正,确保长期稳定。在自动化监测的同时,仍应适当地进行人工监测,保证在自动化仪器、设同时,仍应适当地进行人工监测,保证在自动化仪器、设同时,仍应适当地进行人工监测,保证在自动化仪器、设同时,仍应适当地进行人工监测,保证在自动化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观测数据不致中断。备发生故障时,观测数据不致中断。备发生故障时,观

23、测数据不致中断。备发生故障时,观测数据不致中断。5 5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5.7 滑坡、崩塌变形监测精度,根据其变形量确定。滑坡、崩塌变形监测精度,根据其变形量确定。监测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监测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1/51/10。5.8 应及时进行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研究。应及时进行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研究。有条件的专业监测站(点)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有条件的专业监测站(点)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行监测资料的编录、整理和分析研究。5.9 及时进行滑坡、崩塌变形破坏预报和泥石流发及时进行滑坡、崩塌变形破坏预报和泥石流发生、发展、爆发预报。预报分为中长期、短

24、期和生、发展、爆发预报。预报分为中长期、短期和临灾预报。临灾预报。5 5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a a)中长期预报中长期预报,指,指一一年以上的危险性预报。包括滑坡、年以上的危险性预报。包括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划和易发区的圈定。崩塌与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划和易发区的圈定。b b)短期预报短期预报,指在一年到几天内将要发生的预报。,指在一年到几天内将要发生的预报。c c)临灾预报临灾预报,指在几天,指在几天到几十分钟到几十分钟到几十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将要发生的预报。内将要发生的预报。长期和中期的预报,在月报、季报、年报中提出;长期和中期的预报,在月报、季报、年报中提出;短期和临灾预报,随时出现随时

25、提出,以专报形式提短期和临灾预报,随时出现随时提出,以专报形式提交。交。5.10 5.10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经治理或受自然环境影响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经治理或受自然环境影响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经治理或受自然环境影响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经治理或受自然环境影响已处于平稳状态时,经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批准后可已处于平稳状态时,经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批准后可已处于平稳状态时,经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批准后可已处于平稳状态时,经上级部门或委托单位批准后可以结束监测。以结束监测。以结束监测。以结束监测。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6.1 6.1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6.1.1 滑坡、崩塌监测的内容,分

26、为变形监测、滑坡、崩塌监测的内容,分为变形监测、相关因素监测、宏观前兆监测。相关因素监测、宏观前兆监测。6.1.2 滑坡、崩塌变形监测。一般包括位移监测滑坡、崩塌变形监测。一般包括位移监测和倾斜监测,以及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和倾斜监测,以及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a)位移监测。分为地表的和地下(钻孔、平硐内等)的绝对位移监测和相对位移监测,是监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1)绝对位移监测。监测滑坡、崩塌的三维(X、Y、Z)位移量、位移方向与位移速率。2)相对位移监测。监测滑坡、崩塌重点变形部位裂缝、崩滑面(带)等两侧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包括张开、闭合、

27、错动、抬升、下沉等。b)倾斜监测。分为地面倾斜监测和地下(平洞、竖井、钻孔等)倾斜监测,监测滑坡、崩塌的角变位与倾倒、倾摆变形及切层蠕滑。c)与滑坡、崩塌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一般包括地应力、推力监测和地声、地温监测等。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6.1.3 6.1.3 滑坡、崩塌形成和变形相关因素监测。一般包滑坡、崩塌形成和变形相关因素监测。一般包滑坡、崩塌形成和变形相关因素监测。一般包滑坡、崩塌形成和变形相关因素监测。一般包扩下列内容:扩下列内容:扩下列内容:扩下列内容:a a)地表水动态。地表水动态。包括与滑坡、崩塌形成和活动有关的地表包括与滑坡、崩塌形成和活动有关的地表水的水

28、位、流量、含沙量等动态变化,以及地表水冲蚀情况水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等动态变化,以及地表水冲蚀情况和冲蚀作用对滑坡、崩塌的影响,分析地表水动态变化与滑和冲蚀作用对滑坡、崩塌的影响,分析地表水动态变化与滑坡、崩塌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进行地表水与坡、崩塌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进行地表水与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b b)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动态。包括滑坡、崩塌范围内钻孔、井、洞、坑、包括滑坡、崩塌范围内钻孔、井、洞、坑、盲沟等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盲沟等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泉水的流量

29、、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土体含水量等的动态泉水的流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土体含水量等的动态变化。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其与地表水、大气降变化。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其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进行地下水与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水的关系,进行地下水与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析。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c c)气象变化气象变化。包括降雨量、降雪量、融雪量、气温等,。包括降雨量、降雪量、融雪量、气温等,进行降水等与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进行降水等与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相关分析。d d)地震活动地震活动。监测或收集附近及外围地震活动情况,

30、。监测或收集附近及外围地震活动情况,分析地震对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地震对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e e)人类活动情况人类活动情况。主要是与滑坡、崩塌的形成、活动。主要是与滑坡、崩塌的形成、活动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包括洞掘、削坡、加载、爆破、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包括洞掘、削坡、加载、爆破、振动,以及高山湖、水库或渠道渗漏、溃决等,并据以振动,以及高山湖、水库或渠道渗漏、溃决等,并据以分析其对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其对滑坡、崩塌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6.1.4 滑坡、崩塌变形破坏宏观前兆监测。一般滑坡、崩塌变形破坏宏观前兆监测。一

31、般包含下列内容:包含下列内容:a)宏观形变。包括滑坡、崩塌变形破坏前常常出现的地表裂缝和前缘岩土体局部坍塌、鼓胀、剪出,以及建筑物或地面的破坏等。测量其产出部位、变形量及其变形速率。b)宏观地声。监听在滑坡、崩塌变形破坏前常常发出的宏观地声,及其发声地段。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c)动物异常观察。观察滑坡、崩塌变形破坏前其上动物(鸡、狗、牛、羊等)常常出现的异常活动现象。d)地表水和地下水宏观异常。监测滑坡、崩塌地段地表水、地下水水位突变(上升或下降)或水量突变(增大或减小),泉水突然消失、增大、变混或突然出现新泉等。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6.1.5 滑坡、崩塌都

32、应进行绝对位移、相对位移、宏滑坡、崩塌都应进行绝对位移、相对位移、宏观变形前兆监测和主要相关因素监测。监测的具体观变形前兆监测和主要相关因素监测。监测的具体内容应根据滑坡、崩塌特点,有针对性的确定。内容应根据滑坡、崩塌特点,有针对性的确定。6.1.6 不同类型和特点的滑坡、崩塌,其相关因素监不同类型和特点的滑坡、崩塌,其相关因素监测的重点内容是:测的重点内容是:a)降雨型土质滑坡,应重点监测地下水、地表水和降水动态变化等内容;降雨型岩质滑坡、崩塌,除监测上述内容外,还应重点监测裂缝的充水情况、充水高度等。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b)冲蚀型及明挖型滑坡、崩塌,应重点监测:前缘的冲蚀

33、(或开挖)情况,坡脚被切割的宽度、高度、倾角及其变化情况,坡顶及谷肩处裂缝发育程度与充水情况,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态变化。c)洞掘型滑坡、崩塌,应进行洞内、井下地压监测。包括:顶板(老顶)下沉量及岩层倾角变化,顶板冒落、侧壁鼓出或剪切,支架变形和位移,底鼓等。有条件时应进行支架上压力值的监测。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6.2 6.2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 滑坡、崩塌变形监测方法,分为地表变形监测、滑坡、崩塌变形监测方法,分为地表变形监测、地下变形监测、与滑坡、崩塌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地下变形监测、与滑坡、崩塌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监测和与滑坡、崩塌形成、活动相关因素的监测等,测和与滑坡、崩塌

34、形成、活动相关因素的监测等,方法很多(参考附录方法很多(参考附录E),应根据滑坡、崩塌特点,),应根据滑坡、崩塌特点,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用。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用。列为群测群防监测的滑坡、崩塌,宜用地表变形列为群测群防监测的滑坡、崩塌,宜用地表变形监测中的简易监测法和宏观变形地质监测法监测。监测中的简易监测法和宏观变形地质监测法监测。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6.3 6.3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 正常情况下每15天一次,比较稳定的可每月一次;监测在汛期,雨季,预报期,防治工程施工期等情况下应加密,宜每天一次或数小时一次直至连续跟踪监测。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6.4 6.4

35、 监测点网布设监测点网布设 6.4.1 滑坡、崩塌变形监测网,应根据滑坡、崩塌滑坡、崩塌变形监测网,应根据滑坡、崩塌的地质特征及其范围大小、形状、地形地貌特征、的地质特征及其范围大小、形状、地形地貌特征、视通条件和施测要求布设。监测网是由监测线视通条件和施测要求布设。监测网是由监测线(即监测剖面,以下简称测线)、监测点(以下(即监测剖面,以下简称测线)、监测点(以下简称测点)组成的三维立体监测体系,监测网的简称测点)组成的三维立体监测体系,监测网的布设应能达到系统监测滑坡、崩塌的变形量、变布设应能达到系统监测滑坡、崩塌的变形量、变形方向,掌握其时、空动态和发展趋势,满足预形方向,掌握其时、空动

36、态和发展趋势,满足预测预报精度等要求。测预报精度等要求。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6.4.2 6.4.2 滑坡、崩塌变形测线,应穿过滑坡、崩塌的不同滑坡、崩塌变形测线,应穿过滑坡、崩塌的不同滑坡、崩塌变形测线,应穿过滑坡、崩塌的不同滑坡、崩塌变形测线,应穿过滑坡、崩塌的不同变形地段或块体,并尽可能照顾滑坡、崩塌的群体性变形地段或块体,并尽可能照顾滑坡、崩塌的群体性变形地段或块体,并尽可能照顾滑坡、崩塌的群体性变形地段或块体,并尽可能照顾滑坡、崩塌的群体性和次生复活特征,还应兼顾外围小型滑坡、崩塌和次和次生复活特征,还应兼顾外围小型滑坡、崩塌和次和次生复活特征,还应兼顾外围小型滑坡、

37、崩塌和次和次生复活特征,还应兼顾外围小型滑坡、崩塌和次生复活的滑坡、崩塌。测线两端应进入稳定的岩土体生复活的滑坡、崩塌。测线两端应进入稳定的岩土体生复活的滑坡、崩塌。测线两端应进入稳定的岩土体生复活的滑坡、崩塌。测线两端应进入稳定的岩土体中。纵向测线与主要滑坡、崩塌变形方向相一致;有中。纵向测线与主要滑坡、崩塌变形方向相一致;有中。纵向测线与主要滑坡、崩塌变形方向相一致;有中。纵向测线与主要滑坡、崩塌变形方向相一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变形方向时,应布设相应的纵向测线;两个或两个以上变形方向时,应布设相应的纵向测线;两个或两个以上变形方向时,应布设相应的纵向测线;两个或两个以上变形方向时,应布设相

38、应的纵向测线;当滑坡、崩塌呈旋转变形时,纵向测线可呈扇形或放当滑坡、崩塌呈旋转变形时,纵向测线可呈扇形或放当滑坡、崩塌呈旋转变形时,纵向测线可呈扇形或放当滑坡、崩塌呈旋转变形时,纵向测线可呈扇形或放射状布设。横向测线一般与纵向测线相垂直。在以上射状布设。横向测线一般与纵向测线相垂直。在以上射状布设。横向测线一般与纵向测线相垂直。在以上射状布设。横向测线一般与纵向测线相垂直。在以上原则下,测线应充分利用勘探剖面和稳定性计算剖面,原则下,测线应充分利用勘探剖面和稳定性计算剖面,原则下,测线应充分利用勘探剖面和稳定性计算剖面,原则下,测线应充分利用勘探剖面和稳定性计算剖面,充分利用钻孔、平洞、竖井等

39、勘探工程。充分利用钻孔、平洞、竖井等勘探工程。充分利用钻孔、平洞、竖井等勘探工程。充分利用钻孔、平洞、竖井等勘探工程。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测线确定后,应根据滑坡、崩塌的地质结构、形成测线确定后,应根据滑坡、崩塌的地质结构、形成机制、变形特征等,分析、建立沿测线在平面上、垂机制、变形特征等,分析、建立沿测线在平面上、垂向上所表征的变形地段、块体及其组合特征。向上所表征的变形地段、块体及其组合特征。6.4.3 6.4.3 测点应根据测线建立的变形地段、块体及其组合测点应根据测线建立的变形地段、块体及其组合测点应根据测线建立的变形地段、块体及其组合测点应根据测线建立的变形地段、块体

40、及其组合特征进行布设,在测线上或测线两侧特征进行布设,在测线上或测线两侧特征进行布设,在测线上或测线两侧特征进行布设,在测线上或测线两侧5m5m范围内宜布设。范围内宜布设。范围内宜布设。范围内宜布设。以绝对位移以绝对位移以绝对位移以绝对位移测点测点测点测点为主,在沿测线的裂缝、滑带、软弱为主,在沿测线的裂缝、滑带、软弱为主,在沿测线的裂缝、滑带、软弱为主,在沿测线的裂缝、滑带、软弱带上布设相对位移带上布设相对位移带上布设相对位移带上布设相对位移测点测点测点测点,并利用钻孔、平洞、竖井等,并利用钻孔、平洞、竖井等,并利用钻孔、平洞、竖井等,并利用钻孔、平洞、竖井等勘探工程布设深部位移勘探工程布设

41、深部位移勘探工程布设深部位移勘探工程布设深部位移测点测点测点测点。每个测点,均应有自己。每个测点,均应有自己。每个测点,均应有自己。每个测点,均应有自己独立的监测、预报功能。独立的监测、预报功能。独立的监测、预报功能。独立的监测、预报功能。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测点测点不要求平均布设不要求平均布设。对如下部位应增加测点和。对如下部位应增加测点和监测项目:监测项目:a a)变形速率较大或不稳定块段与起始变形块段(滑)变形速率较大或不稳定块段与起始变形块段(滑坡源、崩塌源等)。坡源、崩塌源等)。b b)初始变形块段(滑坡主滑段、推移滑动段、松脱)初始变形块段(滑坡主滑段、推移滑动段、

42、松脱滑动段等)。滑动段等)。c c)对滑坡、崩塌稳定性起关键作用或破坏初始块段)对滑坡、崩塌稳定性起关键作用或破坏初始块段(滑坡阻滑段、崩塌锁固段等)。(滑坡阻滑段、崩塌锁固段等)。d d)易产生变形部位(剪出口、裂缝、临空面等)。)易产生变形部位(剪出口、裂缝、临空面等)。e e)控制变形部位(滑带、软弱带、裂缝等)。)控制变形部位(滑带、软弱带、裂缝等)。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6.4.4 滑坡变形监测网型,有如下几种:滑坡变形监测网型,有如下几种:a a)十字型十字型。纵向、横向测线构成十字型,测点布设在。纵向、横向测线构成十字型,测点布设在测线上。测线两端放在稳定的岩土体

43、上并分别布设为测线上。测线两端放在稳定的岩土体上并分别布设为测站点(放测量仪器)和照准点。在测站点上用大地测站点(放测量仪器)和照准点。在测站点上用大地测量法监测各测点的位移情况。这种网型适用于范围测量法监测各测点的位移情况。这种网型适用于范围不大、平面狭窄、主要活动方向明显的滑坡。不大、平面狭窄、主要活动方向明显的滑坡。当设一条纵向测线和若干条横向测线,或设若干条当设一条纵向测线和若干条横向测线,或设若干条纵向测线和一条横向测线时,网型变成纵向测线和一条横向测线时,网型变成“丰丰”字型、字型、“卄卄”字型或字型或“卅卅”字型等,均根据需要确定。字型等,均根据需要确定。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

44、坡与崩塌监测 b b)方格型方格型。在滑坡范围内,多条纵向、横向测线近直交,。在滑坡范围内,多条纵向、横向测线近直交,组成方格网,测点设在测线的交点上(也可加密布设在交点组成方格网,测点设在测线的交点上(也可加密布设在交点之间的测线上)。测站点、照准点布设同十字网型。这种网之间的测线上)。测站点、照准点布设同十字网型。这种网型测点分布的规律性强,且较均匀,监测精度高,适用于滑型测点分布的规律性强,且较均匀,监测精度高,适用于滑坡地质结构复杂,或群体性滑坡。坡地质结构复杂,或群体性滑坡。c c)三角(或放射)型网三角(或放射)型网。在滑坡外围稳定地段设测站点,。在滑坡外围稳定地段设测站点,自测站

45、点按三角形或放射状布设若干条测线,在各测线终点自测站点按三角形或放射状布设若干条测线,在各测线终点设照准点,在测线交点或测线上设测点,在测站点用大地测设照准点,在测线交点或测线上设测点,在测站点用大地测量法等监测测点的位移情况。对测点进行三角交汇法监测时,量法等监测测点的位移情况。对测点进行三角交汇法监测时,可不设照准点。这种网型测点分布的规律性差,不均匀,距可不设照准点。这种网型测点分布的规律性差,不均匀,距测站近的测点的监测精度较高。测站近的测点的监测精度较高。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d)任意型。在滑坡范围内布设若干测点,在外围稳定地段布设测站点,用三角交会法、GPS法等监测

46、测点的位移情况。适用于自然条件、地形条件复杂的滑坡的变形监测。e)对标型。在裂缝、滑带(软弱带)等两侧,布设对标或安设专门仪器,监测对标的位移情况,标与标之间可不相联系,后缘缝的对标中的一个尽可能布设在稳定的岩土体上。在其他网型布设困难时,可用此网型监测滑坡重点部位的绝对位移和相对位移。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f f)多层型多层型。除在地表布设测线、测点外,利用钻孔、平洞、。除在地表布设测线、测点外,利用钻孔、平洞、竖井等地下工程布设测点,监测不同高程、不同层位滑坡竖井等地下工程布设测点,监测不同高程、不同层位滑坡的变形情况。的变形情况。无论采用那种网型,测站点、测线、测点的数量

47、均应无论采用那种网型,测站点、测线、测点的数量均应根据需要确定或调整。可同时采用二种网型,布成综合型根据需要确定或调整。可同时采用二种网型,布成综合型网。网。测站点、测点(含对标点)、照准点,均应设立混凝土测站点、测点(含对标点)、照准点,均应设立混凝土桩。桩的桩。桩的结构和结构和埋深埋深见附录见附录I I。必要时设保护桩和负桩,。必要时设保护桩和负桩,防止测桩遭受自然或人为因素破坏。防止测桩遭受自然或人为因素破坏。6.4.5 6.4.5 崩塌变形监测网形可根据崩塌体所处的地形与地崩塌变形监测网形可根据崩塌体所处的地形与地崩塌变形监测网形可根据崩塌体所处的地形与地崩塌变形监测网形可根据崩塌体所

48、处的地形与地质条件参考质条件参考质条件参考质条件参考6.4.46.4.4布设。布设。布设。布设。6 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6.5 6.5 变形破坏预报变形破坏预报 6.5.1 分级分主次确定滑坡、崩塌变形破坏的预分级分主次确定滑坡、崩塌变形破坏的预报对象。报对象。监测对象可以是但不一定全是主要预报对象,尤其监测对象可以是但不一定全是主要预报对象,尤其是对大型滑坡、崩塌或崩滑群。一般情况下,主要预是对大型滑坡、崩塌或崩滑群。一般情况下,主要预报对象是:报对象是:1 1)变形速率大的地段或块体。)变形速率大的地段或块体。2 2)产生严重危害的地段或块体。)产生严重危害的地段或块体。6

49、6 滑坡与崩塌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6.5.2 正确确定崩滑灾害范围。正确确定崩滑灾害范围。a a)灾害范围应包括)灾害范围应包括:1 1)滑坡、崩塌自身的范围。)滑坡、崩塌自身的范围。2 2)滑坡、崩塌运动所达到的范围。)滑坡、崩塌运动所达到的范围。3 3)滑坡、崩塌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如涌浪、堵江、)滑坡、崩塌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如涌浪、堵江、堵河、堵渠和在暴雨条件下滑坡、崩塌迅速转化为堵河、堵渠和在暴雨条件下滑坡、崩塌迅速转化为泥石流等)的危害范围。泥石流等)的危害范围。4 4)地震、暴雨等其他灾害条件下放大效应所波及)地震、暴雨等其他灾害条件下放大效应所波及的范围。的范围。6 6 滑坡与崩塌

50、监测滑坡与崩塌监测 b b)确定灾害范围时,应考虑下列条件)确定灾害范围时,应考虑下列条件:1 1)滑坡、崩塌运动的规模、范围、形式和方向。)滑坡、崩塌运动的规模、范围、形式和方向。2 2)滑坡、崩塌运动场所内的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条)滑坡、崩塌运动场所内的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条件。件。3 3)滑坡、崩塌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在峡谷区产生气垫)滑坡、崩塌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在峡谷区产生气垫浮托效应、折射回弹及多冲程的可能性。浮托效应、折射回弹及多冲程的可能性。4 4)次生灾害产生的可能性和波及的范围。对于涌浪、堵)次生灾害产生的可能性和波及的范围。对于涌浪、堵江、堵河、堵渠等,应对不同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工程监理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