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早期识别教学课件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的作用下,因为发生增生与分化异常所形成的新生物。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占全部死因的第1或第2位。在我国的恶性肿瘤中,消化系统肿瘤占60。按性别统计,男性患者肺癌
恶性肿瘤Tag内容描述:
1、恶性肿瘤靶向治恶性肿瘤靶向治 疗的进展疗的进展 依据已知肿瘤发生中设及的异常分子和基因,设计 针对这些特定分子和基因靶点的药物,选择性杀伤肿瘤细 胞。
这种治疗方法称为肿瘤药物的分子靶向治疗(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药物靶向治疗的效果取决于靶向药物的自身特性和肿 瘤内是否存在靶向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及其异常状态。
肿瘤靶向治疗的基本概念肿瘤靶向治疗的基本概念。
2、率。
全科医 生作为基层医务人员,在恶性肿瘤的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作 用。
定义 恶性肿瘤的病因 目前恶性肿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 ,认为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占重 要地位,机体的内在因素也有重要作用。
(一)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 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包括致癌因素和促癌因素2种。
大多数 的肿瘤的发生都与环境和行为因素有关。
大气污染、接触放 射性物质及吸烟可导致肺癌的发病率增高;营养不良、微量元 素缺乏可增加食管癌的患病率;EB病毒感染则与鼻咽癌的发生 有关,HPV感染与子官颈癌关系密切。
常见的环境和行为因素与肿瘤的关系 因素 发生肿瘤部位 接触石棉、沥青 肺、皮肤 接触煤烟 皮肤、阴囊 吸烟 肺、口腔、胰腺等 亚硝酸盐 胃、肝 高脂饮食 结肠、胰腺、前列腺等 病毒 鼻咽、子宫颈 放射线 皮肤、造血系统 (二)内在因素 遗传、免疫机制在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 癌的发生中。
3、口腔面恶性肿瘤C00.400 下唇内面恶性肿瘤C00.401 下唇内面颊侧面恶性肿瘤C00.402 下唇内面系带恶性肿瘤C00.403 下唇内面粘膜恶性肿瘤C00.404 下唇内面口腔面恶性肿瘤C00.500 唇内面恶性肿瘤C00.600 唇连合恶性肿瘤C00.800 唇交搭跨越恶性肿瘤C00.900 唇恶性肿瘤C01.x00 舌根恶性肿瘤C01.x01 舌根背面恶性肿瘤C02.000 舌背面恶性肿瘤C02.100 舌缘恶性肿瘤C02.101 舌尖恶性肿瘤C02.200 舌腹面恶性肿瘤C02.201 舌系带恶性肿瘤C02.300 舌前三分之二恶性肿瘤C02.400 舌扁桃体恶性肿瘤C02.800 舌交搭跨越恶性肿瘤C02.900 舌恶性肿瘤C03.000 上牙龈恶性肿瘤C03.001 上颌软组织恶性肿瘤C03.100 下牙龈恶性肿瘤C03.101 下颌软组织恶性肿瘤C03.900 牙龈恶性肿瘤C03.901 颌软组织恶性肿瘤C04.000 口底前部恶性肿瘤C04.100 口底侧部恶性肿瘤C04.800 口底交搭跨越恶性肿瘤损害C04.900 口底恶性肿瘤C05.000 硬腭恶性肿瘤C0。
4、的药物。
,3,概 述,肿瘤的发病情况目前治疗措施:化疗、放射、手术、中医、免疫疗 法、基因治疗、肿瘤疫苗、抗体,4,5,药理学基础,6,一、抗肿瘤药作用机制,(一)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细胞生物学机制,肿瘤细胞的特点:,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控制的无限增殖状态。
,7,1、增殖细胞群-治疗靶向 增长迅速的肿瘤,其GF较大,对药物敏感。
2、非增殖细胞群,肿瘤细胞的组成:,包括静止期细胞、无增殖力细胞(已分化 细胞)和死亡细胞三部分,其中静止期细 胞对药物不敏感,是肿瘤复发的根源。
,GF (growth fraction) 生长比率: 增殖细胞群在全细胞群中的比率。
,8,增殖周期中的细胞分期: 1.DNA合成前期(G1期):DNA的合成准备时期 2.DNA合成期(S期):DNA复制的时期 3.DNA合成后期(G2期):为有丝分裂作准备 4.丝状分裂期(M期):细胞一分为二,9,细 胞 增 殖 动 力 学,10,(二)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1.干扰核酸的生物合成:通过阻止DNA合成,抑制细胞分裂增殖,而使肿瘤细。
5、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利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将具有放射性核素直接插植到肿瘤靶体积内或肿瘤周围,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
原理:碘125粒子发出 射线,该射线可以破坏肿瘤细胞核的 DNA 双链,导致DNA 分子链的单链断裂或双键断裂,使肿瘤细胞失去繁殖能力; 射线还可以使机体内的水分子电离,产生自由基,该自由基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持续照射肿瘤细胞,使肿瘤的氧增比减少、乏氧细胞比例减少,不断地消耗肿瘤干细胞而使肿瘤细胞死亡 。
,碘125粒子物理特性,粒子长4.5mm,直径0.8 mm,内为吸附125I的银棒,外壳为0.05 mm厚的钛金属 1/2: 59.6 平均光子能量:28kev 穿透距离1.7CM 半价层:0.025 mm铅 活度:0.50.75MBq 发射低能射线和特征性X射线。
,外 放 疗 与粒子的比较,技术难点: 1)无法避开肿瘤周围正常组织。
2)靶区确定困难。
3)剂量提升困难。
放射性粒子的优势: 局部剂量高。
正常组织损伤小。
图像引导(IGRT)。
微创。
治疗周期短。
价格低于外放疗(25粒以内),Principl。
6、tive )和分布异常(altered distribution,常见于充血性脾大或低体温) 。
,Hospital-acquired thrombocytopenia. Hosp Pract , 2014 Oct;42(4):142-52.,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多样,涉及多个学科,常规检查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特异性检查受到技术条件和标准化的制约难以开展,导致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
同一病因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时间、程度个体差异大,发生严重出血受到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心、肝、肾等)和有创操作等的影响,及时评估、干预非常重要。
,相关病史(基础疾病、药物史、出血事件)查体(出血倾向、 肝脾淋巴结、免疫相关疾病、 皮肤巩膜黄染),外周血涂片,EDTA抗凝剂导致的血 小板 聚集(clumping),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中血小板计数下降,称为假性血小板减少(pseudothrombocytopenia)人工计数或枸橼酸抗凝可以识别,裂红细胞(破碎红细胞),球形红细胞,骨髓涂片/活检,了解巨核细胞系(巨核细胞数量及产板情况),还可发现粒系/红系异常,破坏增多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加。
部分 ITP可见巨核。
7、 (1分 )1 (1分 )2 舌癌的远处转移最多见于 ( ) A、脑部 B、肺部 C、肝部 D、消化道 E、骨组织 (1分 )3 以下关于 舌癌 (如图 )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以鳞状细胞癌多见 B、多发生于舌缘,恶性程度高 C、常发生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 D、舌根部癌可向茎突后及咽后部的淋巴转移 E、转移途径多为直接浸润和种植转移 (1分 )4 易复发可恶变的颌骨囊肿是 ( ) A、根端囊肿 B、始基囊肿 C、含牙囊肿 D、角化囊肿 E、外渗性囊肿 (1分 )5 最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是 ( ) A、鳞状细胞癌 B、基底细胞癌 C、淋巴上皮癌 D、腺上皮癌 E、未分化癌 (1分 )6 颈淋巴转 移率最高,且早期转移的肿瘤是 ( ) A、舌癌 B、唇癌 C、颊癌 D、牙龈癌 E、上颌窦癌 (1分 )7 最不宜行活检的恶性肿瘤是 ( ) A、舌癌 B、唇癌 C、肉瘤 D、恶性淋巴瘤 E、恶性黑色素瘤 (1分 )8 对放射治疗不敏感的恶性肿瘤是哪种 ( ) A、尤文肉瘤 B、恶性淋巴瘤 C、未分化癌 D、。
8、性膀胱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 阿霉素(THP)主要毒性:心脏毒性、骨髓抑制和脱发、消化道反应 长春新碱主要毒性:四肢麻木疼痛等神经症状、脱发、胃肠道反应、静脉炎 氟尿嘧啶(5-FU)主要毒性:胃肠道反应、严重者有血性腹泻、骨髓抑制;局部刺激:注射部位可引起静脉炎,可引起局部皮肤红斑、水肿、破溃、色素沉着,脱发、皮炎、甲床变黑等。
依托泊苷主要毒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护理要点,1.心理护理 2.饮食护理 3.管道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原则: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微量元素清淡易消化饮食,管路护理,1.化疗前应为患者长期治疗考虑,使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左右臂交替使用。
根据患者情况,建议患者留置PICC管。
2.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推药前要抽回血,以确保针在血管内。
3.根据血管直径选择针头,针头越细对血管损伤面越小,针头斜面应向上,进针角度15-3 4.注射前后都要用NS冲管。
,化疗的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2.骨髓抑制 3.粘膜、皮肤反应 4.泌尿系统毒性反应 5.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恶心,呕吐: 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呕吐是患者最恐惧的不。
9、常用于已有淋巴结转移(超过3枚)的病例。
,乳腺癌 术后辅助化疗,方案4:ACMF,这是一个疗效好、耐受性好、被高度重视的方案。
主要治疗3个以上淋巴结阳性的病例。
,乳腺癌 术后辅助化疗,方案5:ACP,该方案建议用于7个或10个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方案1:FAC/CAF,用于局部晚期(AB期及炎性乳腺癌)。
术前化疗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
该方案有效率为70%。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方案2:NA,该方案有效率82%,其中CR12%。
2周期后可考虑放疗。
必要时G-CSF支持。
,乳腺癌 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一线化疗,方案1:FAC/CAF,须确认ADM 450 mg/m2,EPI 1000 mg/m2 为累积量上界。
,乳腺癌 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一线化疗,方案2:PA,PCT和ADM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都是最强的药物,2药合用总有效率为94%,CR41%。
需注意国人PCT剂量的承受能力。
,乳腺癌 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一线化疗,方案3:NFL,该方案是一个既有效,毒性又相对小的选择,对于不愿使用ADM的情况可以考虑。
总有效率53%,。
10、万人口以上,估计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者约100万120万人,现有恶性肿瘤患者约300万人,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在城市为128.03/10万,在农村为112.36/10万,其中以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最为多见,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0%80%。
,(二)流行病学,目前在我国过去高发的食管癌和宫颈癌有了明显下降,胃癌的发病和死亡趋于稳定,而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一些在欧美国家高发的癌种在我国有了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6,7,恶性肿瘤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有多种可能致癌的因素,但常不是必然的直接致癌因素。
外源性的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因素刺激,内源性的机体内部结构改变和功能的失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在某种条件下和一定强度下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恶性肿瘤患者中“生活方式癌”所占比例高达80%。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8,关于肿瘤的发生机制,虽经过大量的研究,但还未充分解决,目前提出的有关肿瘤形成的基本理论有肿瘤是多步骤发生、多基因突变的演进性疾病;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癌基因激活和。
11、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及淋巴瘤等。
,一,什么是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肺癌细胞,晚期肝癌细胞,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 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癌细胞吞噬血细胞,三,致癌因子:,1,物理致癌因子:辐射 如核辐射,热辐射,紫外线,X射线等,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某些金属,如铬、镍、砷等也可致癌。
有机化合物:联苯胺,烯环烃,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氯乙烯 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塑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
大鼠长期吸入氯乙烯气体后,可诱发肺、皮肤及骨等处的肿瘤。
通过塑料工厂工人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氯乙烯能引起肝血管肉瘤,潜伏期一般在15年以上。
,黄曲霉菌 广泛存在于污染的食品中,尤以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类中含量最多。
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可引起人和啮齿类、鱼类、鸟类等多种动物的肝。
12、常用于已有淋巴结转移(超过3枚)的病例。
,乳腺癌 术后辅助化疗,方案4:ACMF,这是一个疗效好、耐受性好、被高度重视的方案。
主要治疗3个以上淋巴结阳性的病例。
,乳腺癌 术后辅助化疗,方案5:ACP,该方案建议用于7个或10个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方案1:FAC/CAF,用于局部晚期(AB期及炎性乳腺癌)。
术前化疗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
该方案有效率为70%。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方案2:NA,该方案有效率82%,其中CR12%。
2周期后可考虑放疗。
必要时G-CSF支持。
,乳腺癌 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一线化疗,方案1:FAC/CAF,须确认ADM 450 mg/m2,EPI 1000 mg/m2 为累积量上界。
,乳腺癌 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一线化疗,方案2:PA,PCT和ADM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都是最强的药物,2药合用总有效率为94%,CR41%。
需注意国人PCT剂量的承受能力。
,乳腺癌 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一线化疗,方案3:NFL,该方案是一个既有效,毒性又相对小的选择,对于不愿使用ADM的情况可以考虑。
总有效率53%,。
13、疾病的根源基因治疗就这样应运而生。
它把医学科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并为疾病的治疗开拓了广阔而美好的前景。
随着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已成为当前临床肿瘤研究的新热点。
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开展将近20年,迄今有近1000个项目已经或正在开展,涉及多种基因、多种载体以及绝大多数肿瘤类型,相对应的治疗方法也不胜枚举,现对其中几种较有影响力的治疗方法作简要的阐释与说明。
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基因治疗的策略取决于疾病的种类,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基因置换用正常的外源基因替换产生疾病的基因,使致病基因得到永久地更正。
这是最理想的基因治疗方法。
基因修正因为单基因遗传病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基因内部的单个碱基发生突变而引起的,其他核苷酸序列均是正常的,因此只要将突变的单个碱基予以更正就能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而不必将整个基因进行置换。
基因修饰将目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其他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补偿致病基因的功能,致病基因本身并没有得到改变。
由于已经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可以将目的基因导入真核细胞,并获得表达,因而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
基因抑制导入外源基因去干扰,抑制有害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