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1)教育与教育学简答:数学教育中应该进行德育吗?(1)教书育人(2)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1,认知阶段首先认知动作技能的结构,对动作系统有初步认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用表象调节动作,掌握分解动作2,联结阶段把分解动作联结成程序动作,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熟练,表象调节和有意识控制相应减少、3,自动化阶段肌肉骨骼动作实现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意识的参与减少,只在出现动作偏差时才起作用。活 动 课 程 的 内 涵 及 特 征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以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
2、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其主要特点有:1,以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2,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进程的编制3,主张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2)教育与社会发展政 治 对 教 育 的 制 约 作 用p191政治制度决定着领导权(法令/任免/经济)2。教育管理体制3。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4。教育标准和教育内容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3)教育与人的发展为何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p27(1)目的性明确(2
3、)专业性和系统性(3)基础性(4)较强的选择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不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阶段5)教育目的智育就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并不单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认知因素的能力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之间的关系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3,社会分工制约人的发
4、展现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要求类全面发展的,并提供可能性4,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5,教育与生产劳动想结合是实现X的唯一方法它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它,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目的。6)其他白 板 说 属 于 外 铄 论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我国古代的苟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辨析题: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
5、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教育不仅与生产力,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等关系密切,而且还具有相对独立性。新课程强调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老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生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教 育 目 的 对 整 个 教 育 工 作 的 指 导 意 义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教育行动的指南。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并且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教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对受教育者来说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
6、未来发展的期望,具有目标导向性和一定的理想性,它对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它一方面激励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把教育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激励受教育者积极参加教育活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懈努力。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行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2.中学课程7)课程概述教学大纲也叫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
7、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构成1)说明部分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教材选编原则,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体系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以及教学法的原则性建议等。2)文本部分 确 定 社 会 主 义 教 育 目 的 的 理 论 基 础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关 于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学 说这是对一门学科讲授的基本内容所作的和视听教材以及规定学生的试验、实习作业,参观等内容8)课程理论流派简 述 布 鲁 纳 认 知 - 结 构 学 习 理 论 的 学 习 观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
8、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建构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知识。(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不能只着眼于一门学科的事实和技巧的掌握,学习一门学科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哪些核心的、基本的概念、原理、态度和方法,
9、抓住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系,并将其它知识点与这些基本结构逻辑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9)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错,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老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考试不是学习的目的,它作为评价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辨 析 : 素 质 教 育 就 是 什 么 都 学 , 什 么 都 学 好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10、的误解。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考试本身没错,但不能把考试当成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评价功能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鉴定,监督,调节,诊断功能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1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我认为老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应该以“教师爷身份居高临下地去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播学生。教师尽量站在学
11、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如当学生不好意思与老师打招呼时,老师应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这体现出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如我需要占用学生时间时我首先与学生商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我国古代哲人对此早有深刻认识:“亲其师,信其道”,即是对师生关系巨大作用的高度概括。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理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3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师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
12、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3.中学教学10)教学概述 教 学 的 基 本 任 务、教学的一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知识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提供条件。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现代教学要自觉发展学生的智能,创造才能和体力,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力是保证.培养审美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13、11)教学过程教 学 过 程 的 基 本 规 律 特 点 : 5 8(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3)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4)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简答: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教学工作基本环节(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三种计划:学期、单元、教案(2)上课: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基本功扎实;效果好(3)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布置要遵循的要求:内容符合新课标和教科书要求;分量适当,难度适中;形式多元
14、化,有趣味性;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强化)(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观察/测验/调查/自我评价教师如何写好教案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选 择 与 运 用 教 学 方 法 的 基 本 依 据 是 什 么 ?12)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量,得到他们的同意后我才占用,这体规定。规定教材编写顺序,章,节,日,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主要内容。1,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
15、性充分而自由的发展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标题,内容要点,授课时数;作业、考试、测验的要求和时数;3)其他部分有些课程标准还列出老师的参考用书,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现了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2建立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13)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优点:P83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不利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
16、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贝尔-兰卡斯特制(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别人4.中学生学习心理14)中学生心理的认识过程结合记忆和遗忘规律如何提高记忆效果?(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先多花时间后少花时间(3)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先把不会的知识回忆,然后再对这些知识反复识记(4)复习的方法要多样(5)应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复习:视觉、听觉(6)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a.保护
17、好奇心b.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e.提供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与假设训练c.头脑风暴训练高创造性者的特征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容忍模糊和错误喜欢幻想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关系:联系:创造力的发展要以问题解决为前提,问题解决过程中蕴涵创造力区别:问题解决是指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新情境中,以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种高级认知加工过程;创造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
18、问题解决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分段性,而创造力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创造力的参与,如常规性的问题使用现在的方法就能解决。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1)先低级后高级(2)儿童到成人的发展也按“先低级后高级”的规律发展(3)把需要分成两类:基本需要(前四种)成长需要:15)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其产生条件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内: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2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
19、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这是有意义学习的目的)。16)学习动机简 述 怎 样 激 发 中 学 生 的 学 习 动 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究还表明,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力求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在机械的水平上进行。(5)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动机越强,则获得好成绩时的自豪感就越强,而获得不良成绩时的受挫感或厌恶感也
20、越强。学生希望被同辈群体接纳和尊重的动机越强,则属于某一群体会使他们感到欣慰,而被排斥于某一群体之外则会使他们感到痛苦。简言之,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某种结果得到强化而趋向它,因某种结果受到惩罚而避开它。(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这是上述各种作用的最终体现,良好的、适当的学习动机最终将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提高学习能力。影响学生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内因: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特点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5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因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2老师的榜样作用简述奥苏伯尔学习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一是认知
21、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的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耶基斯-多德森定律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一种学习起积极作用)和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互相干扰)按方向: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续
22、学习的影响)和逆向迁移。倒摄抑制既符合时间上的倒序性,又符合消极影响,因此属于逆向负迁移。18)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特征1.主动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的使用的。2.有效性,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过程性,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程序性,是由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规则和技能构成的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倚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2内化性原则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3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同样一个策略,年长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用起来的效果就
23、不一样。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习策略的层次,必须给学生各种各样的策略,不仅有一般的策略,而且还要有非常具体的策略。4生成性原则学习者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这需要高度的心理加工5控制性原则教学生何时、何地与为何使用策略是非常重要的6激励性原则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学生应当清楚地意识到一份努力一份收获。5.中学生发展心理1)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青 少 年 心 理 发 展 的 阶 段 特 征1)少年期:有强烈的好奇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11、12岁到14、15岁,是个体从相童有 结 构 问 题 与
24、无 结 构 问 题具有独立性在学习较容易的课题时,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紧张一点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4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年期向少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当于初中阶段.两者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前者的解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成倒U型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独立性和过程有两个环节:理解问题和搜寻解法。后者解决注重“设计”过程,而不是在一定的逻辑结构中进行系统的“解法搜寻的”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
25、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实际教学与研究发现,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发现,优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经验显著地多于差生。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3)定势与功能固着。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使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学
26、习活动,改变学习策略,为取得更好成绩或避免犯错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 习 动 机 的 作 用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具有某种动机的个体经常自己设定某种目标,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这些目标。动机促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影响着作出何种选择,比如是玩游戏还是做作业。(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动机决定了个体在某一活动中所投入的努力、热情的多少。动机越强,努力越大,热情就越高。(3)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研究表明,动机决定了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并坚持下去。学生更愿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并能克服某些困难坚持完成。(
27、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动机影响着加工何种信息以及怎样加工信息。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而注意在获取信息以进入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起着关键作用。另外,该类学生在,必要时更易于通过其他多种途径来促进对某一任务的完成。研17)学习迁移迁移的作用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对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学习迁移:p1221)精选材料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2)合理编制教学内容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
28、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学习内容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最好相似,有助于学习的迁移5)传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教授各种学习方法,同时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从迁移的性质来看,倒摄抵制属于逆向负迁移。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内容对先学习的内容的阻碍和干扰作用。按影响效果: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外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型错综交杂。抽象逻辑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思维。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少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独立意识强烈。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2)青年初期:14、15岁到17、18岁
29、,相当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方面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意志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2)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各种感知运动图示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3)具体运算阶段(7-11):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儿童已有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关系
30、。(4)形式运算阶段(11-15):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该理论是划分学制的基础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绪和情感丰富热烈:昂扬向上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主旋律,他们需要宣泄和表达,情绪活动强烈,一点小事就可以让他们燃气激情,也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备受打击(2)情绪和情感容易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3)情绪和情感
31、的心境化和纹饰现象: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4)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中学生情绪的两极性:容易冲动爆发,但是还是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初中: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则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强烈地意识到现代人的健康不仅是躯体无病,体格健壮,更
32、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更关注如何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在成为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之前,会经历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人生课题,因此他们迫切需要教师在尊重他们独立性的前提下,给予他们真诚的指导和帮助。(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育原则的含义以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
33、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有的教师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往往是因为不能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长善就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为教育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根本的一点在于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巩固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长足的进步。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学生的进步,固然需要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他们长善救失,但主要靠他们自我教育、自觉
34、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8.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1)课堂管理主体作用的生源性、双向作用的师生性、具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举措是:一、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意识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艺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都对营造班集体心理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提高教师心理教育理论修养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三、建设班集体文化。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四、发展学生个性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宗旨。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
35、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4)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力1、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在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记录或报告。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班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5、在观察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觉器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高中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3)中学生情人格发展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
36、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四个指标,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3.同辈群体同父母的关系相比,中学生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6.中学生心理辅导1)心理健康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方面正确,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健康教育有别于学校其他教育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是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
37、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7.中学教育1)道德发展理论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及其培养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1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思维水平,道德观念程度2道德情感发展:道德情感形式,道德情感的社会性3道德意识行为的发展:意志行动水平和言行关系2)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的规律:1)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觉悟高低和道德主管理,目标管理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一)教师的领导风格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
38、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二)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可能越大。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也就越高。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三)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良好的班级可以形成一种融
39、洽、和睦、积极向上的群体心理气氛,这有利于课堂管理。2)课堂纪律官参加。6、在观察教程中要有言语活动参加5)教师的心理健康如何维护老师的心理健康1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努力工作,学会休闲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5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6保持健康的身体7学会调控职业压力8避免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9.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心智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2)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能力。(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
40、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加涅认为,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语言表达出来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好坏的重要标志,是其在一定道德认识、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能。归纳起来,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的心理状态2)心理辅导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其根据是: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奖励法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
41、强化失效。3行为塑造法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5惩罚法情感、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2)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3)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活动和同伴交往是道德发展的主要环境,儿童只有通过活动和实践,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获得道德认识,调节道德行为,并在活动中培养尊重、关心、合作等品质4)渐进性与反复性辨析: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的形成过
42、程?错误,是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3)中学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试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1)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适应不良、厌烦情绪、挫折与紧张、困扰情绪的宣泄、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以及性别差异等。(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威信等。(3)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的物理环境等。3)优秀班集体的培养班集体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措施有哪些答:营造
43、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是通过三原性的。即:主导作用的师源性,不必用外部语言将每个动作展现出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由于形成了的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头脑中,由此模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活动模式的过程。探索专家的心智活动模型的方法有两种:分析专家的口语报告;进行“心理模拟”。用模拟法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一般分为两步进行: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训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
44、效性,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学科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要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错,它是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它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的问题卢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正确,卢梭是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教育家,主张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错,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
45、,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老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同父母的关系相比,中学生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格式塔学派的主要观点答:认知学习理论包括格式塔心理学的早期研究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是产生于德国的一种心理学流派,被誉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苛勒、考夫卡、魏特海墨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完形顿悟说是由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的理论。苛勒在德国对黑猩猩学习和解决问题进行研究后提出的。(1)苛勒的实验实验开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打开迷箱的实验。箱子内的饿猫因碰巧的正确反应的逐渐巩固,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刺激反
46、应联结,学会打开迷箱。因此,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即试误。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他认为,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个观点是他超越巴甫洛夫的地方)。据此,桑代克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