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b级) 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这个社会子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 【d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组织形式d.教育影响2.我国的学校产生于 【 b】a.夏朝b.商朝c.秦朝d.唐朝3.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的 【b 】a.论语b.学记c.孟子d.中庸4.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体价值,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价值 取向属于 【c 】a.伦理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5.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 【c 】a.政治思想的教育b.政治立场的教育c.思想道德的教育d.健康心理品质的教
2、育 7.历史上通称的“六三三”制即是 【 b】a.壬寅学制b.葵卯学制c.壬子葵丑学制d.壬戌学制8.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 【a 】a.有目的的培养人b.有专职教师c.有专门的教学场所d.有特定的教学对象9.教师形象的核心是 【 a】a.文化形象b.道德形象c.蜡烛形象d.人格形象10.最早采用“课程”一词的是 【d 】a.古德b.赫钦斯c.巴格莱d.斯宾塞11.从教学理论角度考察,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回答“是什么”问题的知识是【a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学科知识12.社会学在解释学生失范行为时的“过程模式”研究取向主要代表是 【c 】a.失范说b.目标
3、说c.控制缺乏说d.标签论13.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 【c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14.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的 】a.调查b.实验c.经验总结d.个案研究15.在教育研究中,结构性观察也称为 【啊 】a.参与式观察b.变换式观察c.定性观察d.定量观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有 【abcd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e.地理起源说17.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bc 】a.正向功能b.个体功能c.显性功能d.社会功能e.隐性功能1b.制约教育
4、制度的社会因素主要有 【bcd 】a.思想b.政治c.经济d.文化e.体育19.实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主要可以通过 【acd 】a.师范教育b.家庭教育c.新教师的入职辅导d.在职培训e.自我教育20.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包括 【abcde 】a.独立性b.选择性c.调控性d.创造性e.自我意识性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显性教育功能22.教育目的23.义务教育24.课程标准25.操行评定评价法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第小题6分,共36分)26.简述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之间的关系。27.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主要有哪些?28.简述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发展方
5、向。29.学生的失范行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0.简述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1.试述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32.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d】教育子系统的三个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2.【b】我国的学校产生于1000多年前的商代。3.【b】此题属于记忆考察题,正确答案应为b。4.【c】考察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5.【c】参考德育的含义。6.【ade】教育制度的特征包括: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此题不应出现在单项选择。7.【d】“六三三学制”即是我国
6、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8.【a】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9.【a】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10.【d】记忆考察题,答案为d。11.【a】参考陈述性知识的含义。12.【d】过程模式主要是以“标签论”为代表。13.【c】参考信度的概念。14.【a】调查是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15.【d】参考定量观察的含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abcd】参考教育起源的几种学说。17.【bd正向功能是按作用的方向划分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是按作用的呈现形式来划分的。18.【bcd】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
7、化三方面。19.acde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示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自我教育。20.【abcde】参考学生主体性的内容。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行由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隐性教育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22.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盼要求和指向。23.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
8、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24.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25.操行评定评价法: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平时对被评价者的观察和了解,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被评价者品德发展的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26.答: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
9、、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27.答:(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传咨询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3)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28.答:(1)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味。(2)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3)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4)在课程
10、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5)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新取向。(6)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29.答: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与违法行为两类。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的行为。学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当前,学生的失范行为尤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欺侮现象日渐增多。(2)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4)青少年学生违法行为的新倾向。30.答:(1
1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3)建立班级管理 指挥系统。(4)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1.(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教育是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无论哪一类文化的保存,都离不开教育对人的培养。教育成为文化保存的主要手段。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文化为中介,客观上起着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普及作用。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进行文化选择的标准通常是:首先,选择有价值的文化精华,剔除文化
12、糟粕,传播文化中的真善美;其次,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再次,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再对这些文化进行教育学意义的改造。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总体上有吸收和排斥两种。选择文化是教育的应有之意。教育选择文化不只是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更重要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能力,以优秀的人类文化精华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文化选择过程,已经暗含了教育以“善”的标准对现实文化的批判,实现了对文化发展的正确引导。(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从两个方面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方面,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
13、异域的文化进行判断、选择,对本土的文化进行变革、改造,进而整合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就是实现文化的创新。首先,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其次,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教师的科研活动、研究性 教学、师生的创作、科研论文的指导与撰写等都直接创造着新的文化。再次,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32.答: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我们必须从日益知识化、科学化、智能化
14、、审美化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看到人的全面发展是何等的重要。缺乏全面发展的观念,甚至忽视全面发展,都不能培养和造就出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观对搞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尤为重要。因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向都说明,基PPPPP础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标志。要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就应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全面发展教育。首先,这是由我国的教育目的决定的,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从历史发展看,我国既有全面发展教育的正面经验,也有忽视全面发展教育的反面经验。再次,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等
15、均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的生理与心理、智力非智力、知识与能力、才能与品德等诸方面在构成完整、完美个体中的相互联系性和制约性。这些都从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基础上证实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四川省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综观全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不包括【d】a.内容趋于集中b.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c.注重学校教育实践d.认知研究大行其道2.桑代克提出的主要的学习律不包括【d】a.效果律b.准备律c.练习律d.迁移律3.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不包括【a】a.海德b.韦特海默c.苛勒
16、d.考夫卡4.元认知结构中不包括【b】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情感c.元认知体验d.元认知监控5.提出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的心理学家是【c】a.沃尔夫b.高尔顿c.桑代克d.斯金纳6.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d】a.单因素论b.二因素论c.群因素论d.三维结构理论7.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设计者是【a】a.比奈b.高尔顿c.推孟d.韦克斯勒8.柯尔伯格研究道德所采用的方法是【b】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投射法d.问卷法9.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组成部分不包括【b】a.认知的内驱力b.情感的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的内驱力10.1968年提出个人化教学系统
17、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维果斯基c.凯利d.凯勒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11.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包括【abde】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认知过程d.动作再现过程e.动机过程12.布鲁纳认为,人类成功地理解知识的手段有【cde】a.联想表象b.思维表象c.动作再现表象d.图像再现表象e.符号再现表象13.对学习内容的直观形式包括【abd】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图形直观d.言语直观e.动作直观14.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评价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指标是思维的【ade】a.流畅性b.稳定性c.变通性d.包容性e.新异性15.根据维纳的观点,影响学生学习成败的主要因素包括
18、【abcd】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易e.教师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处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6.1877年,卡普捷列夫_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17.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_华生_。18.奥苏贝尔强调,有接受学习意义的_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19._安德森_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20.1969年,加涅和他的同事一起第一次正式提出_教育心理学_的概念。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21.
19、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2.野外考察是一种模象直观形式。【P】23.动作技能的练习中往往会出现高原现象。【P】24.教师期待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P】25.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随教龄的增加而下降。【O】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7.简述发现学习的概念及其优点。28.简述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29.简述高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征。30.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l0分,第32小题15分,共25分)31.试述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3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
20、程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2.【d】3.【a】4.【b】5.【c】6.【d】7.7【a】8.【b】9.【b】10.【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a、b、d、e】12.【c、d、e】13.【a、b、e】14.【a、c、e】15.【a、b、c、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卡普捷烈夫】17.【霍尔】18.【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9.【安德森】20.【教育心理学】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22.【】23.【】24.【】25.
21、【】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答:教育心理学的指导思想与其他心理学分支一样,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中关于普遍联系、动态发展、矛盾统一以及质量互变等基本观点对开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都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基本原则为:(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育性原则。27.答: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就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者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发现学习具有如下优点:(1)发现法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2)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3)有利于培养学生
22、发现的技巧。(4)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28.答:(1)促使学生形成逻辑的、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2)使学生认识到材料上的知识的实践价值。(3)通过问题的解决而亲自独立地发现的新知识、新规律记忆得更牢固,检索得更方便。(4)在紧张的智慧活动中获得的喜悦和满意等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树立信心。(5)能使学生形成探索性地研究问题的心向,并获得一定的探索经验。(6)能促进学生发展对一般学科和某一学科的良好态度和兴趣。29.答:(1)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灵活,喜欢钻研一些抽象问题。(2)自信心强,看问题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满足于书本知识和教师讲解。(3)独立性强,常独立从事活动,对自己的事有较
23、大责任心。(4)有较大的主动性和较少的禁止性,对新信息的接收较少防御。(5)有较大的坚持性和恒心。(6)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与抱负,希望面对更复杂的工作,能摆脱传统和习俗,不怕风险和压力。30.答: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服从和惩罚定向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2)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阶段。(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共25分)31.答:(1)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
24、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注重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强调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尽量创设能够表征知识的结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社会化的、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结构不良领域中进行学习的重要意义,认为结构良好领域不能提供生动性、丰富性,只能使学生获得较低级的、单一的知识。注重协作学习。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的标准的理解。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建构主义主张设计好教学环境,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各种信息条件。(2)建构主义提倡的主要教学设计:随机通达教学设计。试着让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途径、不同方
25、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支架式教学设计。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抛锚式教学设计。也称情境性教学设计,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完成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
26、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32.答: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不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了解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逐步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的责任感,将祖国和社会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要求,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熟悉和生疏、新知与旧知、现在与将来、自己与别人,及学生地位变化的不确定,来激发动机。(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7、。(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为使评定对学习动机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要教育学生对评定抱正确态度,评定应该客观、公正、及时,赞许的肯定评定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评定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评定要赋有指导性和激励作用,评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生动机,但应当注意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不可过分依赖竞赛活动。(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8)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课程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需要做些什么,偶尔做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事。四川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b级)一、单项选择
28、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霍尔提出的心理发展理论是【a】a.复演论b.生活教育论c.成熟论d.发生认识论2.班杜拉认为,模仿的形式不包括【b】a.直接模仿b.间接模仿c.综合模仿d.象征模仿3.托尔曼的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c】a.rsb.src.sord.ros4.元认知策略不包括【d】a.计划监控b.策略监控c.领会监控d.目标监控5.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不包括【b】a.认知阶段b.练习阶段c.联系形成阶段d.自动化阶段6.在学习迁移的理论研究中,提出三维迁移模式的心理学家是【d】a.贾德b.里德c.奥苏贝尔d.奥斯古德7.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b】a.单因素论b.多重
29、智力论c.三维结构理论d.层次结构论8.提出“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c】a.高尔顿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9.皮亚杰研究道德所采用的方法是【a】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投射法d.问卷法10.就智力而言,男性不占优势的方面是【b】a.数学推理b.言语能力c.空间知觉d.机械操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奥苏贝尔认为的教学基本原则包括【bd】a.整体性原则b.逐渐分化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整合协调原则e.适应性原则1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abcd】a.问题情境b.定势c.功能固着d.知识经验e.动机水平13.道德认知的教育干预方法包括【abc
30、d】a.短期训练法b.课堂讨论法c.人格发展法d.学业课程法e.价值观辨析法14.库珀史密斯提出培养自尊心的先决条件包括【abd】a.重要感b.成就感c.胜任感d.有力感e.自信感15.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的主要表现包括【abd】a.处事热情b.情绪稳定c.才思敏捷d.待人亲切e.关爱学生三、填空题16.首次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是我国古代的著作_学记_。17.环境决定论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的_白板说_。18.我国学者冯忠良提出了_结构-定向_教学理论。19.1971年,韦伯提出了_一致性分析_的教学模式。20.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_领导方式_。四、判断改
31、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观察学习的代表人物是华生。【错】22.模象直观往往能突出事物本质特征。【对】23.概念同化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对】24.先行组织者包括说明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和解释性组织者。【错】25.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错】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7.简述发现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28.简述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9.简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30.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共25分)3
32、1.简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32.结合实际,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并指出相应的教育措施。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解析霍尔提出心理发展的复演论。2.【b】解析班杜拉认为,模仿有四种不同的方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3.【c】解析托尔曼的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sor。4.【d】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控、领会监控、策略监控、注意监控。5.【b】解析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6.【d】解析三维迁移模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古德。7.【b】解析多重智力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
33、首先提出。8.【c】解析提出“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推孟。9.【a】解析皮亚杰研究道德采用的是对偶故事法。科尔伯格道德研究采用的是道德故事两难法。10.【b】解析智力而言,男性不占优势的方面是言语能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b、d】12.【b、c、d】13.【a、b】14.【a、b、d】15.【a、b、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学记】17.【“白板说”】18.【“结构一定向”】19.【一致性分析】20.【领导方式】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22.【】23.【】24.【】25.【】五
34、、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答:(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5)心理发展各个反面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6)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27.答: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1)鼓励学生有发现的信心。(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求知欲。(3)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的经验的联系。(4)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6)启发学生进行对比。可见,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对其发现技巧与方法的培养,而不
35、是直接去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28.答:(1)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2)问题的难度要适当。(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对问题归类的习惯。(5)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29.答:(1)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3)鼓励学生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4)积极开创创造性活动。(5)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30.答:(1)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3)心理辅导员。(4)班集体活动领导者。(5)教育科研人员。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
36、,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共25分)31.答:(1)动机化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明确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2)复述策略。教师讲授新课时,让学生复述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可以保证在新知识学习时,旧知识能顺利激活,合理利用。(3)组织者策略。应用先行组织者可以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4)多通道策略。所谓多通道策略是指教师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建立通往新知识的途径和通道,使新知识利于提取的线索更多,可供精加工的角度和信息更广泛,保持得更全面、更完整。(5)多表征策略。它是指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具体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个命题。
37、(6)复习策略。复习是防止遗忘和深化精加工的必要手段。(7)系统化策略。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存储、提取和建构都依赖于命题网络的良好组织和结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组织和系统化才能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构建出最优化的命题网络。32.答:(1)品德不良的原因:1)客观原因: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学习教育的失误。2)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2)矫正和教育: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品德不良的学生常受成人和教师的斥责、惩罚和同学的耻笑和歧视,常常比较心虚、敏感,常以沉默、回避、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老师
38、和同学。因此教师应设法改善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提高道德认识,消除意义障碍。中小学生受认识水平所限,往往会按似是而非的理解来领会道德要求,但不一定立刻接受它们,甚至于拒绝这些道德要求,可以通过启发、讨论使青少年学会分辨是非、好坏、美丑。重新激起上进心。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青少年产生不良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意志力薄弱造成的。因此,在矫正初期,加强管理,切断不良诱因是必需的。发现积极因素,多方法协同进行,促进转化。善于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择善去恶,使其自身逐渐增长起克服缺点或错误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这是最有效的教育措施。四川省2010年4月高等
39、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b级) 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1.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d 】a.公元前1000年左右b.公元前1500年左右c.公元前2000年左右d.公元前2500年左右2.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 b】a.理想国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爱弥尔3.我国现行学制属于 【c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阶梯型学制4.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b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和隐l生功能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5.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价值取向属
40、于【 a】a.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政治本位论d.经济本位论6.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a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三轨学制d.多轨学制7.从学生的社会地位来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处于 【c 】a.从属地位b.主导地位c.主体地位d.边缘地位8.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大体相同,这说明其身心发展具有 【a 】a.顺序性的特征b.稳定性的特征c.差异性的特征d.不均衡性的特征9.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是 【a 】a.教学策略b.教学设计c.教学思想d.教学模式10.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的课程
41、类型属于 【d 】a.活动课程b.校本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11.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 【b 】a.23人为宜b.58人为宜c.10人以上为宜d.20人以上为宜12.因为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被称为 【d 】a.目的型失范行为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c.情感型失范行为d.传统型失范行为13.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a 】a.“道尔顿制”b.“哈利斯制”c.“巴达维亚法”d.“特朗普里制”14.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 【c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15.班级组织的发育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 】a.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的矛盾b.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c.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d.团体要求与团体文化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学校教育的失误问题集中表现在 【bce 】a.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