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试题(60套)及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5913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416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试题(60套)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6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试题(60套)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6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试题(60套)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6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试题(60套)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6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试题(60套)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试题(60套)及答案第一套一、单项选择题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2.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A.个体知识经验B.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C.个体需要兴趣D.情绪状态3.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A.勒温B.苛勒C.华生D.斯金纳4.学校的产生,一般地说,是在()。A.原始社会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5.()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A.加强和改

2、进师德建设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C.加强和改进硬件建设D.加强和改进道德建设6.5岁的玲玲想吃糖,她认为自己的玩具娃娃也想吃糖,这说明其思维具有什么特征?()A.属单维思维B.不可逆C.自我中心D.具体逻辑推理7.“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霍尔C.高尔登D.洛克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A.学记B.论语C.孟子D.中庸9.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说明其思维具有()。A.指向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10.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教师为人师表内容可以概括为()。教师的行为示范教师的语言示范

3、教师的衣着、仪表示范教师的举止示范A.B.C.D.11.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等概念时,各种概念的相互影响称为()。A.水平迁移B.正迁移C.顺向迁移D.一般迁移12.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13.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14.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依法确定。A.损害程度B.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C.行为后果D.损害过程15.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教育的是()。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

4、自我教育16.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模仿性和()。A.复制性B.新颖性C.创造性D.具体性17.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校应当()。A.让司法机关代劳B.让居委会、村委直接负责C.让政府部门开展D.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的教师18.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19.35岁的儿童的言语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往往优于成年人,这表明儿童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20.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概念,再去学习新概念“鲸”时,很快予以接受。这一掌握概念的形式是()。A.概念同化B

5、.概念形成C.概念顺应D.概念类比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的特质至少有哪几方面?()A.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B.教育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D.教育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E.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有()。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3.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A.问题的呈现方式B.功能固着C.知识储备D.反应定势E.认知特性4.课程的基本类型有()。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潜在课程E.核心课程5.王

6、刚英语考试得了90分,他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持久努力的结果,这种归因是()。A.可控的B.不可控的C.稳定的D.内部的E.外部的二、填空题1.小学生的思维以()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教学原则的依据。2.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和()。3.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提出健康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健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反映的教学原则是()。5.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和。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1.隐性课程2.课程资源3.程序教学4.道德修养四、简答题1.简述用教材教

7、学有哪些策略。2.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3.简述课堂气氛的类型。4.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五、案例分析题1.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2.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六、论述题1.教学互动常见的形式有哪些?试作简单评析。2.教师指

8、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略。2.B解析在教学中,初入学儿童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刺激物只要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3.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最早研究群体动力、场理论和力学概念,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4.C解析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商代。5.A解析略。6.C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等特征。认为其他人或物的思维与自己的一样是自我中心的表现。7.C解析“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高尔登,他的典型论调是:“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

9、,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8.B解析略。9.C解析思维的特点有流畅性:个人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10.D解析略。11.A解析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12.A解析略。13.C解析

10、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14.B解析略。15.B解析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16.A解析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模仿性和复制性,创造加工的成分不多。17.D解析略。18.A解析感知就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各种事物的直接认识。19.C解析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在

11、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20.A解析略。二、多项选择题1.ADE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的活动。2.ABC解析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3.BCDE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包括(1)功能固着:是指人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2)反应定势:它

12、是指人们由于先前影响,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3)知识储备:有效的问题解决是以某一问题领域的丰富的知识存储为基础的。(4)智慧水平:解决问题的成败常常决定于智慧水平的高低。(5)认知特性:认知上的许多特性都明显地影响问题解决的进行。4.ACDE解析学科课程:学生在原来具备的一定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借助书本知识,通过概念和推理来掌握前人留下的间接经验。活动课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大量的直接经验。潜在课程:是指学校教育的总体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

13、学习内容。5.AD解析一般从三个纬度对归因进行归类:内在性(内部和外部因素),稳定性(稳定和不稳定因素),可控性(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二、填空题1.具体形象直观性2.启发式注入式3.心理道德4.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5.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三、名词解释1.隐性课程:一般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培养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的统称。2.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

14、学的直接因素来源。3.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程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4.道德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为磨炼自身、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求外”与“省内”相结合的活动。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2)还原把抽象的教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5

1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2.答案要点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2)观察结果难以重复。(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3.答案要点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4.答案要点(1)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2

16、)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五、案例分析题1.答案要点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2.答案要点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的行为,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

17、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常见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1)双向型。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2)多向型。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有: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3)网状型。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位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

18、,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教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2.答案要点(1)当学生对人名、地名等事实性的问题不能理解时,教师可以给以直接指导,将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依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2)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以提供间接指导,即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励学生自己进一步推理而求得答案。(3)在进行间接方式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19、对能力强、个性独立的学生,给以较少指导;对能力较弱、个性依赖的学生,给以较多指导,直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题及答案第二套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前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2.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A.89岁B.910岁C.1011岁D.1112岁3.“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培养人的社会

20、实践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4.儿童道德性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是在()。A.25岁B.67岁C.810岁D.1112岁(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5.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6.概念的结构不包括()。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征D.概念水平7.“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的观点。A.布鲁纳B.克伯屈C.赞科夫D.怀特海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知识B.开发智力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9.柯尔伯格道德

21、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A.惩罚和服从定向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C.社会契约定向D.普遍道德原则定向1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A.教师角色认知B.教师角色体验C.教师角色期待D.没有正确答案11.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有()。A.比奈智力测验B.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12.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A.桑代克B.苛勒C.纽厄尔和西蒙D.布鲁纳13.小学生的思维()。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14.学记中提出的“杂

22、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1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C.不为金钱,自甘寂寞D.自强不息,无私奉献16.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C.1986年4月2日D.19

23、95年9月1日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A.14周岁以下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1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2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A.司机负责B.某寄宿学校负责C.司机和某寄宿学

24、校共同负责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得分评卷人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A.群众性活动B.以学生为核心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E.班级授课制2.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民事法律责任B.行政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责任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A.教育的自身状况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C.家庭环境D.社会发展的状况E.气候条件4.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A.连续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

25、别差异性E.不均衡性5.品德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分别是()。A.道德意识B.道德动机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E.道德行为方式部分试题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依法治校2.课外活动3.精细加工策略4.教学5.学习迁移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简要回答学校的法定义务。3.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有哪些?4.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有哪些?5.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

26、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2.请分析下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27、。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略。2.C解析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即有一个过渡的转折期,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1011岁)。3.C解析略。4.A解析儿童(2岁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阶段;(3)可逆阶段(910岁),又称自律阶段;(4)公正阶段(1112岁)。5.C解析略。6.D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和概念实例等四个主要成分。7.A解析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

28、论的基本要点是:第一,“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要领、基本原理。第二,“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第三,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8.C解析略。9.D解析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1)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主义阶段;(2)第二水平:习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定向阶段;(3)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

29、段。10.A解析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角色认知。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2)角色体验。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3)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11.D解析略。12.A解析桑代克以猫为对象,通过猫走迷宫的方式研究问题解决,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试误说”,认为人与动物一样,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的。13.C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0、阶段。14.B解析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为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故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15.A解析略。16.B解析教育法第73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7.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

31、,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18.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19.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

32、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20.B解析略。二、多项选择题1.ACD解析课外活动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2.ABCD解析在法律实践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法律责任的类型所作的分类,即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四种。3.ABCD解析略。4.ABCDE解析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5.BE解析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联系。为了实现某一

33、种动机,一个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同样,一种行为方式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也可能是由不同水平的动机引起的。四、名词解释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3.精细加工策略: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4.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5.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

34、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2.答案要点(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3.答案要点(1)深度

35、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4.答案要点(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答案要点(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六、案例分析题1.答案要点(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

36、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其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的问题;(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教师要长期不懈,坚持长期抓、反复抓。2.答案要点(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37、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名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

38、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第三套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2.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B.个人主观努力C.学校D.社会3.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A.国家干部B.专业人员C.公务员D.自由择业者4.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创造性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5.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以下不属于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是()A.听取校长

39、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D.罢免校长6.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7.“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8.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A.比较信息过程B.整合信息过程C.组织信息过程D.概括信息过程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实践锻炼法10.以

40、下情况学校不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11.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A.1岁B.3岁C.5岁D.7岁1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13.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2岁B.4岁C.6岁D.8岁14.“酒逢知己千杯少”,反映了人际吸引中的()条件。A.互补性B.接近性C.熟悉性D.相似性15.学校对高中生不可以进行以下何种

41、处分?()A.警告B.记过C.送劳动教养D.开除学籍16.提出“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的文件是()A.儿童权利公约B.未成年人保护法C.义务教育法D.教师法17.口渴会促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18.我国颁布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六三三学制D.壬戌学制19.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20.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形式存储

42、。A.视象代码B.声象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二、判断题1.教育必然促进儿童的发展。()2.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4.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5.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6.学生只要动起来就是自主学习。()7.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8.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9.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10.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11.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

43、物是班杜拉。()12.“人逢喜事精神爽”,说明了情绪对人的言行总是起积极的作用。()13.情感伴随认识过程而产生,但它会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成为认识过程的动力或阻力。()14.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进程上遵循先慢后快的规律。()15.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1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17.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既是意义学习,也是有指导的发展学习。()18.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9.有信度一定有效度。()20.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

44、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三、简答题1.教学包含哪些方面?2.简述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3.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4.如何才能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四、论述题1.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学习。2.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五、写作题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记忆时参与程度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2.C解析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职业资格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