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989021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微生物学》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环境微生物学》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环境微生物学》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环境微生物学》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环境微生物学》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绪论:微生物的分类:从大到小按 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微生物的命名: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词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 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达,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结构体系,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细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真核微生物:

2、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其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其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其进行有丝分裂,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细菌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极小,比表面积大 分布广,种类繁多 繁殖快,数量大,易培养 易变异,有利于应用第一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只具简单的独特结构,可通过细菌过滤器病毒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除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类脂质和多糖病毒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

3、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病毒粒子有两种 不具被膜的裸露的病毒粒子 在核衣壳外面由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病毒的特点: 不具细胞结构 只有核酸和蛋白质成分 核酸只能是DNA或RNA两者之一 体积小,需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专性寄生病毒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宿主细胞裂解和成熟噬菌体粒子的释放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病毒在液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后敏感细菌均匀分布在

4、培养基中而使培养基浑浊 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形成噬菌斑病毒培养基:要求苛刻,专一性强,其敏感细胞要具备如下条件 必须是活的敏感动物或是活的敏感动物组织细胞 能提供病毒附着的受体 敏感细胞内没有破坏特异性病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病毒进入细胞可生长繁殖植物病毒的培养基:与植物病毒相应的敏感植株和敏感的植物组织噬菌体的培养基:与噬菌体相应的敏感细菌,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用大肠杆菌培养第二章细菌的细胞结构:基本(不变)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部分细菌有特殊(可变)结构:芽孢、鞭毛、夹膜,黏液层、衣鞘及光合作用层片等。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 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的破裂

5、 维持细菌的固定细胞形态 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 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细胞壁化学组成的细微差异可使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致病性、对噬菌体等感染的敏感性细胞质内含物:核糖体、内含颗粒(多聚磷酸盐颗粒、聚羟基丁酸、硫粒、淀粉粒、糖原、磁小体等)、拟核(DNA和少量RNA、蛋白质组成)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即菌落特征,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菌落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表面特征边缘特征纵剖面特征。 菌苔是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不同属种细菌的菌苔形态是不同的细菌在

6、明胶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用穿刺接种法将某种细菌接种在明胶培养基中培养,能产生明胶水解酶水解明胶,不同的细菌将明胶水解成不同形态的溶菌区,根据不同形态的溶菌区或溶菌与否可将细菌分类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穿刺接种技术)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鞭毛有无,能否运动。判断呼吸类型:如果细菌在培养基的表面及穿刺线的上部生长者为好氧菌,沿着穿刺线自上而下生长者为兼性厌氧菌或兼性好氧菌,只在穿刺线的下部生长者为厌氧菌。判断细菌是否运动:如果只沿着穿刺线生长者为没有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如果不但沿着穿刺线生长而且沿着培养基扩散生长者为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有

7、的细菌使培养基浑浊,菌体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有的细菌互相凝聚成大颗粒沉在管底部,培养基很清;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是分类依据之一细菌的染色原理(便于细菌形态观察):细菌菌体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由于菌体与其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菌体的形态和结构。用染色液染菌体,以增加菌体与北京的反差,在显微镜下则可清楚看见菌体的形态。 分为简单染色法和复合染色法革兰氏染色: 固定 初染(草酸铵结晶紫染色) 媒染(碘碘化钾溶液) 脱色(乙醇或者丙酮)复染(番红染液)革兰式阳性菌仍为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染色的机制: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等电点学说)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渗透学说)、(革兰式阳性

8、菌脂质含量很低,肽聚糖的含量高;革兰式阴性菌脂质含量高,肽聚糖含量低,乙醇既是脱色剂又是脱水剂)革兰式阳性菌含特殊的RNAMg2+盐与革兰式染色有关(化学学说)细菌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污(废)水生物处理的关系:细胞质的多相胶体性质决定细菌在曝气池中吸收污(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速度细菌表面解离层的S型或R型决定其悬液的稳定性,即决定其在沉淀池中的沉淀效果比表面积的大小决定其吸附、吸收污染物的能力及与其他微生物的竞争能力细菌的带电性与它吸附、吸收污(废)水有机污染物的能力,与填料载体的结合力有关,还与絮凝、沉淀性能有关密度和质量与其沉淀效果有关放线菌菌丝体:营养(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9、:放线菌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气生菌丝的上部分化出孢子丝。孢子丝的形状和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随菌种不同而异,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分生孢子的颜色是分类的依据之一第三章原生动物:是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全动性营养:全动性营养的原生动物以其他生物为食。绝大多数原生动物为全动性营养植物性营养:有色素的原生动物(绿眼虫、衣滴虫和植物类似)在有光照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自身营养腐生性营养:指某些无色鞭毛虫和寄生的原生动物,借助体表的原生质膜吸收环境和寄主中的可溶性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原生动物的胞

10、囊:胞囊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所有的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都起指示生物的作用,一旦形成胞囊,就可判断污水处理不正常轮虫: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少,多为孤雌生殖,个体或群体,自由或固着。轮虫是寡污带和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由于它们吞食游离细菌,所以可起到提高处理效果的作用,一旦它们大量繁殖会将活性污泥蚕食光,造成污水处理失败线虫:有腐食性、植食性和肉食性三种营养类型,线虫有寄生和自由生活的污水处理中出现的线虫多是自由生活的,生殖为雌雄异体,卵生,有好氧和兼性厌氧。可同化其它微生物不易降解的固体有机物,是污水处理程度差的指示生物寡毛类动物:营杂食性,主要食污泥中的有机碎片和细菌,夏

11、秋两季水体的环境条件适合寡毛类动物生长,其生长温度为20,6以下活动力下降,并形成胞囊,是河流、湖泊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浮游甲壳动物: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等淡水水体及海洋中,以淡水种为最多。它们是水体污染和水体自净的指示生物(剑水蚤、水蚤)营浮游生活,摄食方式滤食性、肉食性水蚤:血液含血红素,水体中含氧量低,水蚤的血红素含量高;水体中含氧量高,水蚤的血红素含量低,由于在污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清水中的含氧量高。在污染水体中的水蚤颜色比在清水中的红些,利用这个特点,可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苔藓虫:(可提取抗癌物质)喜欢在清洁、富含藻类、溶解氧充足的水体中生活,能适应各地带的温度,有一定的生物吸附作用

12、,并吞食水中微型生物和有机杂质,对水体的净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大量繁殖,会降低水流速度,给工程运行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群体生活,固着在其他物体上,雌雄同体,既无性生殖(内出芽和外出芽生殖)也可有性生殖酵母菌与污废水:在炼油厂的含油、含酚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假丝酵母菌和黏红酵母菌可起到积极作用。淀粉废水、柠檬酸残糖废水、油脂废水和味精废水均可用酵母菌处理,既处理了废水,又得到酵母菌体蛋白,用作饲料还可用酵母菌监测重金属第四章酶:由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类酶和核酸类酶酶的组成:分单成分酶和全酶,前者只含蛋白质,全酶一定要在酶蛋

13、白和辅酶同时存在时才起作用酶的功能:酶蛋白起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加速进行的作用,决定其专一性,辅基和辅酶起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作用;金属离子除传递电子外还起激活剂的作用。酶的活性中心: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酶活性中心的功能:一是结合部位,一定的底物靠此部位结合到酶分子上,决定酶的专一性;二是催化部位,决定了酶的催化速度。酶的活性中心对催化作用至关重要,其他部位也很重要,他们在维持酶的空间构型、保持酶的活性中心和催化作用等方面都起着不同作用酶的催化特性:1.具有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不改变平衡点,酶在参

14、与反应前后,无性质和数量改变。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结构专一性(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有关酶作用专一性的假说(锁钥假说、三点附着假说和诱导楔合假说) 3.酶的催化反应条件温和 4.酶对环境条件变化极为敏感 5.酶的催化效率极高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温度、pH、激活剂(无机离子激活剂、有机化合物)、抑制剂【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微生物的营养:水、碳素营养源、氮素营养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碳氮磷比:根瘤菌碳氮比为11.5:1;固氮菌碳氮比为27.6:1;霉菌碳氮比9:1;土壤中微生

15、物混合群体碳氮比为25:1;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好氧微生物群体(活性污泥)要求碳氮磷比为BOD5:N:P=100:5:1,;厌氧消化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群体对碳氮磷比为BOD5:N:P=100:6:1;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发酵的碳氮比为30:1,;碳磷比为(75100):1.培养基的种类:1.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合成培养基: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用已知的化合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天然有机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复合培养基:是一类既有已知的化学组成物质,同时还加有某些天然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2. 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是不加凝固剂的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

16、量凝固剂(琼脂是最优良的凝固剂,还有明胶、硅胶等),一般每升培养基中加35g琼脂,即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更多的凝固剂,一般每升培养基中加1520g琼脂,即成固体培养基3.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和用途:基础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配制的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鉴别培养基。加富(富集)培养基:由于样品中细菌数量少,或是对营养要求比较苛刻不易培养出来,故用特别的物质或成分促使微生物快速生长,

17、这种用特别物质或成分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加富培养基。营养物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1.单纯扩散:物理过程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 非特性异性 不需要消耗能量2. 促进扩散:被动的运输过程 依靠浓度梯度驱动 不消耗代谢能量3. 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 需要渗透酶和消耗能量(渗透酶起改变平衡点的作用)4. 基团转位:特异性的 需要消耗能量ATP的生成方式:1.基质(底物)水平磷酸化: 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可形成多种含高自由能的中间产物,ADP磷酸化而生成ATP,此过程中底物的氧化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生成ATP,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2.氧化磷酸化:微生物在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

18、,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的过程为氧化磷酸化 3.光合磷酸化:光引起叶绿素、菌绿素或菌紫素逐出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产生ATP的过程叫光合磷酸化微生物发光机制与其应用:发光细菌含两种特殊成分:(虫)荧光素酶和长链脂肪族醛(如月桂醛),发光过程包括电子传递和能量转移。发光细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存在时才发光,它对氧却是很敏感的,即使氧的含量极微量,发光细菌也能发光第五章分批培养:分批培养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结果出现微生物的数量由少变多,达到高峰后又由多变少,甚至死亡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微生物的生长曲

19、线细菌生长繁殖期可细分为6个时期:停滞期、加速期、对数期、减速期、静止期及衰亡期 1.停滞期:细胞特征:细胞代谢活力强;细胞中RNA含量高;嗜碱性强,对不良环境条件较敏感;呼吸速率、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速率接近对数期细胞,并开始细胞分裂。 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接种量、接种群体菌龄和营养 缩短停滞期的措施: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停滞期缩短;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大;适当扩大接种量 2.对数期(代谢能力最强,几何级数增加,代时最短,生长速率最大)细胞特征:细胞代谢活力最强,合成新细胞物质的速率最快,细菌生长旺盛;对不良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强;群

20、体中的细胞化学组分及形态、生理特性都比较一般。 影响因素:菌种、营养成分、营养物浓度、培养的温度 3、静止期: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对菌体本身产生毒害,pH、氧化还原电位等均有所改变,溶解氧供应不足;静止期新生的细菌数和死亡的细菌数相当,细菌总数达到最大值,并恒定维持一段时间。 延长静止期:补料、调pH和温度等 4.衰亡期:细胞特征:进行内源呼吸;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形,有的产生芽孢。死亡率增加,活菌数减少;活菌数在一个阶段以几何级数下降连续培养: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 1.恒浊连续培养: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2.恒化连续培养:维持进水中的营

21、养成分恒定,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产物,使细菌处于最高生长速率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细菌生长曲线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的微生物,包括减速期、静止期的微生物 生物吸附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静止期)的微生物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上升阶段(对数期)和生长速率下降阶段(减速期)的微生物 延时曝气法处理,即利用内源呼吸段(衰亡期)的微生物处理为什么常规活性污泥法不利用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而利用静止期的? 虽然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快,代谢活力强,但相应要求进水有机物浓度高,则出水的绝对值也相应提高,不易达到排放标准 沉淀性能差,致使出水水质

22、差 处于静止期的微生物最大特点是微生物积累大量贮存物,在二沉池中泥水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用延时曝气法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时,不用静止期的微生物而用衰亡期微生物的原因:由于低浓度有机物满足不了静止期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处理效果不会好。若采用延时曝气法,延长水力停留时间,适当增大进水量,提高有机负荷,满足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从而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有竞争和互助不同的种间关系:1.竞争关系:指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对食物等营养、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要求的物质互助竞争,互相受到不利的影响。2.原始合作关系:是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

23、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受益,当两者分开时各自可单独生存。3.共生关系:是指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各自执行优势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上互为有利而所组成的共生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叫共生关系。4.偏害关系:共存于同一环境的两种微生物,甲方对乙方有利,乙方对甲方无任何影响。(非特异性偏害和特异性偏害) 5.捕食关系:有的微生物不是通过代谢产物对抗对方,而是吞食对方,这种关系成为捕食关系。6寄生关系:一种生物需要在另一种生物体内生活,从中摄取营养才得以生长繁殖,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关系。第六章DNA的存在形式:真核生物:DNA和组蛋白等组成染色体,染色体呈丝状结构,细胞内所有

24、染色体由核膜包裹成一个细胞核。原核微生物:DNA只与很少量的蛋白质结合,没有核膜包围,单纯由DNA细丝构成环状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因子):基因是一切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基因是具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的核苷酸或密码的线性序列。基因按功能分三种: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或酶的结构 操纵区,操纵三个结构基因的表达 调节基因,控制结构基因DNA的变性:当天然双链DNA受热或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两条链之间的结合力被破坏而分开成单链DNA,即称为DNA变性DNA复性:变性DNA溶液经适当处理后重新形成天然DNA的过程叫复性,或叫退火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即微生物的DNA被某种因素引起碱

25、基的缺失、置换或插入,改变了基因内部原有的碱基排列顺序,从而引起其后代表现型的改变定向培育和驯化:定向培育是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将他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的变异现象很多:有营养要求的变异;对温度、pH要求的变异;对毒物的耐毒能力的变异;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的变异及代谢途径的变异等。杂交:是通过双亲细胞的融合,使整套染色体的基因重组;或者是通过双亲细胞的沟通,使部分染色体基因重组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来自研碎物),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里,从而获得了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

26、状的现象,称为转化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作用,把供体细胞内特定的基因(DNA片段)携带至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质粒育种简介:质粒在原核微生物中除有染色体外,还含有另一种较小的、携带少量遗传基因的环状DNA分子,称为质粒,也叫染色体外DNA。质粒的特点:易发生质粒丢失或转移 丧失质粒但菌体不死亡 质粒可诱导产生 有的质粒可携带供体的一部分染色体基因一起转移质粒育种举例:多功能超级细菌的构建 解烷抗汞质粒菌的构建 脱色工程菌的构建 Q5T工程菌PCR技术的操作步骤:加热变性、退火、延伸、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基因工程操作步骤:先从供体细胞中选择获取带有

27、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将目的DNA的片段和质粒在体外重组 将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 重组体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与提纯土壤的生态条件:营养 pH:土壤pH范围在3.58.5之间,多数在5.58.5之间 渗透压:土壤的渗透压通常在0.30.6MPa之间 氧气和水:土壤具有团粒结构,有无数小孔隙为土壤创造通气条件 温度 保护层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称土壤自净土壤自净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土壤结构、通气状况等理化性质;吸附、过滤和生物降解

28、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土壤修复: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恢复土壤的天然功能。土壤生物修复的工作步骤:调查污染地的本底资料,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结构如孔隙率和渗透率、含氧量和温度等,“土著”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等。 制定治理方案,进行适当的可行性试验 技术实施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微生物种、微生物营养、溶解氧、微生物的环境因子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固体法(平皿落菌法、撞击法、过滤法)、液体法水体自净:河流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的、化学的和水生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因素的综

29、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这叫水体自净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P/H指数(P:光能自养型微生物、H:异养型微生物)、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和氧垂曲线、BIP指数(无叶绿素的微生物占所有微生物的百分比)、水体外观、细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数、指示生物污化系统:当有机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在排污点的下游进行着正常的自净过程。 1.多污带:水呈暗灰色,很浑浊,BOD高,溶解氧极低,为厌氧状态,有大量寡毛类(颤蚯蚓)动物,无显花植物,鱼类绝迹 2.中污带:水为灰色,溶解氧少,BOD下降,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多,细菌数量较多 3.中污带:BOD和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浓度升高,细菌数量减少,藻类大

30、量繁殖,水生植物出现 4.寡污带:有机物全部无机化,H2S消失,细菌极少,溶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指示生物有:钟虫、变形虫、水生植物及鱼大肠菌群被选作致病菌的间接指示菌的理由是:数量最大,对人较安全;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与致病菌相近;检验技术相对简便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大量进入水体,使得水藻类等浮游生物旺盛增殖,从而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的现象。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水体外观呈现颜色,浑浊,影响景观;水体散发不良的气味;水中溶解氧量下降;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毒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源水引起水厂滤池的堵塞,影响出水质量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观察蓝细菌和藻类等指示生物 测定生物的现存量 测定

31、原初生产力 测定透明度 测定氮和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AGP即藻类生产的潜在能力:把特定的藻类接种在天然水体或污(废)水中,在一定的光照度和温度条件下培养,使藻类增长到稳定期为止,通过测干重或细胞数来测其增长量。第九章(整章都为重点)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厌氧微生物)与污废水中有机或无机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绒粒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质:各种活性污泥有各种颜色,含水率在99左右 相对密度为1.0021.006,具有沉降性能 有生物活性,有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呈弱酸性(pH约6.7),当进水改变时,对进水

32、的pH变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绒粒大小为0.020.2mm,比表面积20100cm2/mL菌胶团:好氧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称为菌胶团好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和数量:好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常用1L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含有多少毫克恒重的干固体即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包括无机的和有机的固体)表示,或用1L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含有多少毫克恒重、干的挥发性固体即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即代表有机固体微生物)表示。MLVSS与MLSS的比值以0.70.8为宜,MLSS保持在20003000mg/L,1mL好氧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有107108个。活性

33、污泥比化学混凝剂优越:好氧活性污泥的净化作用类似于水处理工程中的混凝剂的作用,有“生物絮凝剂”之称,能自我繁殖,有生物活性可以连续反复使用,故优越好氧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机理:分三步:在有氧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的絮凝性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 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被另一群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 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吸收或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及游离细菌。好氧活性污泥的几种处理工艺流程: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稳定法、分段布水推流式活性污泥

34、法、氧化沟式活性污泥法广义菌胶团:在水处理工程领域内,则将所有具有荚膜或黏液或明胶质的絮凝性细菌互相絮凝聚集成的细菌团块也称为菌胶团,这是广义的菌胶团菌胶团的作用: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的栖息场所 具有指示作用:通过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指示作用:根据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演替以及活动规律判断水质和污废水处理程度,还可判断活性污泥培养的成熟程度 根据原生动物种类判断活性污泥和处

35、理水质的好与坏 根据原生动物遇恶劣环境改变个体形态及其变化过程判断进水水质变化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净化作用 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间歇式曝气培养和连续曝气培养间歇式曝气培养:菌种来源(活性污泥、下脚污泥、河流淤泥)、驯化、培养好氧生物膜: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黏附在生物滤池滤料上或黏附在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黏性、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好氧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群及其功能:普通滤池内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有:生物膜生物、生物膜面生物及滤池扫除生物。功能:生物膜生物起净化和稳定污废水水质的功能;生物膜面生物起促进滤池净化速度、提高滤池整体处理效率的功能;滤池扫除生物起去除

36、滤池内的污泥,防止污泥积聚和堵塞的功能。好氧生物膜的结构:若把生物滤池分上、中、下3层,则上层营养物浓度高,生长的多为细菌,有少数鞭毛虫。中层微生物得到的除污废水中的营养物外,还有上层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的种类比上层稍多,有菌胶团、浮游球衣菌、鞭毛虫、变形虫、豆形虫、肾形虫等。下层有机物浓度低,低分子有机物占多数,微生物种类更多,除菌胶团、浮游球衣菌外,还有以钟虫为主的固着型纤毛虫和少数游泳型纤毛虫好样生物膜的净化作用机理:生物膜在滤池中是分层的,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膜生物(絮凝性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和生物膜面生物(固着型纤毛虫、游泳型纤毛虫)及微型后生动物吸附污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水解

37、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生物膜生物吸收溶解性有机物和经水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进入体内,并进行氧化分解,利用吸收的营养构建自身细胞。上一层生物膜的代谢产物流向下层,被下一层生物膜生物吸收,进一步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滤池扫除生物(轮虫、线虫等)吞食好氧生物膜的培养方法:自然挂膜法、活性污泥挂膜法和优势菌挂膜法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由于丝状细菌极度生长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称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成因:主导(微生物)因素:丝状微生物过度生长。环境因素:温度、溶解氧(DO)、可溶性有机物及其种类、有机物浓度(有机负荷)、pH值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机理:表面积与体积比假说(丝状菌表

38、面积与容积比大于菌胶团细菌)丝状细菌和絮凝性菌胶团细菌的优势竞争表现在如下方面:对溶解氧的竞争;对可溶性有机物的竞争;对氮、磷的竞争(活性污泥分子式求出BOD5:N:P=100:5:1);有机物冲击负荷影响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对策:控制溶解氧、控制有机负荷、改革工艺。早期的方法:采用药剂杀死丝状细菌、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密实性、加大回流污泥量 甲烷发酵理论与机制:四阶段发酵理论:第一阶段:水解发酵:将复杂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等水解为单糖后,再酵解为丙酮酸,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脱氨基成有机酸和氨,脂质水解为各种低级脂肪酸和醇;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和产

39、乙酸细菌群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进一步分解为乙酸和氢气;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专性厌氧产甲烷菌群,一组是将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或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烷,另一组是将乙酸脱羧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或利用甲酸、甲醇及甲基胺裂解为甲烷;第四阶段:为同型产乙酸阶段,是同型产乙酸细菌将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酸的过程 产甲烷菌产生甲烷的机制如下:由酸和醇的甲基形成甲烷 由醇的氧化使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及有机酸 脂肪酸有时用水做还原剂或供氢体产生甲烷 利用氢使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 在氢和水存在时,巴氏甲烷八叠球菌与甲酸甲烷杆菌能将一氧化碳还原成甲烷厌氧活性污泥的菌种来源:牛、羊、猪、鸡等禽畜粪便含有丰富的水解性细菌和

40、产甲烷菌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 同类水质处理厂的厌氧活性污泥厌氧活性污泥: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与污水中的有机杂质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颗粒污泥。 良好的颗粒厌氧活性污泥是以丝状厌氧菌为骨架和具有絮凝能力的厌氧菌团粒化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污泥厌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水解细菌 发酵细菌 氢营养型和乙酸营养型的古菌 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的古菌 厌氧的原生动物厌氧活性污泥的功能:生物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絮凝作用,有一定的沉降性能 污废水厌氧消化处理的效果好坏,取决于厌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组成、结构及污泥的颗粒大小单相厌氧消化法的厌氧活性污泥:良好的颗粒厌氧活性污泥是以丝状的

41、产甲烷丝菌为骨架,与其他微生物一起团粒化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污泥。颗粒的结构和微生物的分布于处理污废水水质、消化罐的构型、进水方式、罐内的水力条件与状况等有关两相厌氧消化法的厌氧活性污泥:第一相中,兼性厌氧和专性厌氧的水解发酵性细菌和少量的专性厌氧的产甲烷菌;第二相在绝对厌氧条件下,有少量产氢产乙酸的细菌,绝大多数是专性厌氧的产甲烷菌含硫酸盐废水的厌氧微生物处理:高浓度的硫酸根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同时存在条件下,两者会同时争夺氢作供氢体,往往硫酸盐还原菌优先获得氢气。产甲烷菌得不到氢气,无法还原二氧化碳为甲烷第十章污水一级处理:除去水中的沙砾及大的悬浮固体 二级生物处

42、理:去除水中可溶性有机物水中氮磷过多,危害极大,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毒死鱼虾等水生生物和危害人体健康。天然水体中氮、磷的来源:城市生活污水 农肥(氮)和喷洒农药(磷)等 工业废水:如化肥、石油炼厂、焦化、制药、农药、印染、腈纶及洗涤剂等生产废水,食品加工废水及被服洗涤服务行业的洗涤剂废水 禽、畜粪便废水脱氮原理:脱氮是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气转化为NO2-和NO3-。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NO2-(经反亚硝化)和NO3-(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硝化作用段的微生物:氧化铵的

43、细菌:好氧氨氧化细菌 厌氧氨氧化细菌 厌氧氨反硫化细菌 氧化亚硝酸细菌硝化过程的运行操作:泥龄(即悬浮固体停留时间SRT,用表示) 要供给足够氧 控制适度的曝气时间(水力停留时间) 碱度:在硝化过程中,消耗了碱性物质NH4+,生成HNO3,水中pH下降成酸性,对硝化细菌生长不利 温度 聚磷菌:某些微生物在好氧时不仅能大量吸收磷酸盐合成自身核酸和ATP,而且能逆浓度梯度过量吸磷合成贮能的多聚磷酸盐颗粒于体内,供其内源呼吸用,这些细菌称聚磷菌微生物除磷原理:聚磷菌在厌氧时能释放磷酸盐,在好氧条件下充分地过量吸磷,通过排泥从污废水中除去部分磷达到减少污废水中磷含量的目的聚磷细菌:好氧异养菌、厌氧异养

44、菌、兼性厌氧菌、不动杆菌(莫拉式菌群、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和费氏柠檬酸杆菌)聚-羟基丁酸(PHB)除磷的生物化学机制:厌氧释放磷的过程:产酸菌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将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三类可快速降解的基质(甲酸、乙酸、丙酸等低级脂肪酸;葡萄糖、甲醇、乙醇等;丁酸、乳酸、琥珀酸等)。聚磷菌则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ATP,利用ATP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产酸菌提供的三类基质进入细胞内合成PHB。同时释放出磷酸 好氧吸磷过程: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机体内的PHB和外源基质,产生质子驱动力将体外的磷酸根输送到体内合成ATP和核酸,将过剩的磷酸根聚合成细胞贮存物

45、:多聚磷酸盐(异染颗粒)处理微生物污染水源水的工艺均采用生物膜法处理: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等人工湿地净化污(废)水的基本原理:投放到人工湿地的污(废)水被着生在基质中的水生植物根系吸收,将污(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无机化,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由水作供氢体,还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构成自身细胞;放出的氧气供其自身根系的呼吸和根际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需,;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矿化成的无机物(其中的氮和磷是植物首要的营养元素)由植物根系吸收。在经过土壤、沙石的过滤作用,最终使水质得到净化基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是人工湿地的3种重要元素,3者

46、合理搭配共同营造了一种生态环境,协同完成降解污染物质的作用,缺一不可。而降解、去除污染物的关键因素是根际和根面微生物的活性和它们的数量基质:多为当地的土壤;或土壤上铺沙、砾石、煤渣、矿渣等基质的作用: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附着基质,为湿地植物提供载体、扎根的温床和营养物质;对污染物还应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水生植物分类:浮水性、挺水性、沉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吸收氨氮,沉水性主要吸收磷,去除污染物作用的水生植物多为挺水性人工湿地植物共同特点:具有发达的根系,直接吸收污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作营养湿地根际和根面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决定因素:湿地植物根系分泌的种类和数量 污水和废水的种类 水中溶解氧的含

47、量:好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或厌氧微生物、或三者兼而有之湿地根际微生物种类:细菌(好氧细菌、厌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反硫化细菌、磷细菌、纤维分解菌和固氮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第十一章堆肥法:农村将秸秆、落叶、禽畜粪便及尿等一起用土坑堆积,依靠现存其上的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发酵,腐熟后施用于农田。其产品即称堆肥。堆肥化: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好氧堆肥处理的物料:垃圾 垃圾和粪水 垃圾和脱水污泥 脱水污泥垃圾的化学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好氧堆肥机理:好氧堆肥是在通空气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大分子有机固体废物为小分子有机物,部分有机物被矿化成无机物;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5065,如果不通风,温度会升高到8090。这期间发酵微生物不断地分解有机物,吸收、利用中间代谢产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生长繁殖;以其更大数量的微生物群体分解有机物,最终有机固体废物完全腐熟成稳定的腐殖质。好氧堆肥发酵微生物:初期:中温好氧的细菌和真菌、好热性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中后期:嗜热高温细菌和放线菌有机堆肥好氧分解要求条件:碳氮比在(2530):1时发酵最好 堆肥湿度要适当 氧要供应充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建筑节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