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0.2万亩茶叶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981949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0.2万亩茶叶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0.2万亩茶叶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0.2万亩茶叶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0.2万亩茶叶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0.2万亩茶叶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省*地区*县0.2万亩茶叶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论- 4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4 -1.2 项目基本情况- 6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8 -1.4项目效益- 8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9 -1.6综合评价- 10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12 -2.1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12 -2.2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13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7 -3.1 建设地点选择- 17 -3.2 建设条件- 18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22 -4.1 市场分析- 22 -4.2

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 25 -4.3 市场风险分析- 26 -第五章 建设方案- 28 -5.1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28 -5.2 建设规划和布局- 28 -5.3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29 -5.4 技术(工艺)方案- 30 -5.5 设备选型方案- 36 -5.6 主体工程方案- 37 -5.7辅助工程及其它工程方案- 38 -5.8 实施进度安排- 38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减排措施- 39 -6.1 环境影响- 39 -6.2 节能减排措施- 40 -6.3 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 42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42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42 -7.2 劳

3、动定员- 44 -7.3管理措施- 45 -7.4技术培训- 47 -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8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50 -8.1 投资估算依据- 50 -8.2 投资估算- 51 -8.3 资金来源- 53 -8.4 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 53 -第九章 财务评价- 54 -9.1 财务评价依据- 54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54 -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55 -9.4 财务效益分析- 56 -9.5 不确定性分析- 56 -9.6 财务评价结论- 58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59 -10.1 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 59 -1

4、0.2 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分析- 59 -10.3 带动基地分析- 59 -10.4 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效果分析- 60 -10.5 带动就业分析- 60 -10.6 对比分析- 60 -附 录- 62 -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 概况*省*银辉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是一家以茶叶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采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专门带动农户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茶叶种植的民营股份制企业,股东由自然人卢银辉、田琼组成。公司现有员工58人(其中:管理人员13人,加工人员45人),季节性用工300人以上,常年聘请2名高级农艺师,4名农艺师为公司的技

5、术顾问,公司人员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公司主导产品为“梵净山翠峰”、“梵净山绿茶”,两个产品质量标准已获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作为省级地方标准发布,获省地方标准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参加全国各类各级茶叶展览评比多次获得大奖:公司前身湄溪茶场产品1995年荣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1998年被认定为中国梵净山国际旅游节指定产品,1999年、2000年、2001年相继获得湘、鄂、黔、渝武陵山区名茶评比一等奖,2004年被省、地消协推荐为信得过产品,2005年、2007年连续获得全国“中茶杯”一等奖,“梵净山翠峰”于2009年荣获*省“十大名茶”称号,并荣获北京茶叶博览会金奖。2006年,公司主

6、持实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县无公害绿茶基地及配套加工建设项目”于2007年4月底全面竣工,该项目总投资313.53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为:新苗圃基地10亩、新茶园476亩,中低产茶园改造643亩;保鲜库、检验室及其附属设施602.8平方米;加工配套设备13台(套)、保鲜库设备1套、检测设备1套;改造自来水、输电线路及相关附属设施;举办无公害茶叶技术培训500人(次)。2007年8月17日至18日经省验收组实地检查验收,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验收标准,同意通过省级验收。近年来,公司重点发展生态茶产业,新建2000多亩生态茶园,通过茶叶基地的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和销售,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良

7、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外,公司每年在茶叶基地的中耕、施肥、剪枝、采摘、加工等过程中,都要招收季节工二、三百人,多时达五、六百人,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1.1.2 财务状况2007年资产总额549.83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35.67万元、流动资产81.08万元、负债总额255.81万元、所有者权益294.02万元、实收资本51万元、营业收入505.85万元、净利润16.84万元、净资产收益率5.73%、投资报酬率3.06%、资产负债率46.53%。2008年资产总额766.71万元、固定资产净值666.39万元、流动资产67.24万元、

8、负债总额249.19万元、所有者权益517.53万元、实收资本51万元、营业收入469.72万元、净利润10.04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94%、投资报酬率1.31%、资产负债率32.50%。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有较强的盈利能力。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公司法定代表人卢银辉,男,45岁,中共党员,中专学历。1994年曾在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学习茶叶专业知识,1995参加了中国茶科所在*举办的培训班。先后担任梵净山茶场场长、湄溪茶场场长、*梵净山茶叶公司副经理等职,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省*银辉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现兼任缠溪镇湄坨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在带领农户发财致富、捐赠贫困群众和无偿资助

9、失学儿童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公司董事长分别于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8年被评为缠溪镇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县优秀共产党员、*地区优秀共产党员,并在2002年被选为中共*自治县第十届党代会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候选人。2008年获得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曾得到温家宝总理和林树森省长的亲切接见。公司法人代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无破产、银行欠资记录,具有较好的诚信度和社会形象。1.2 项目基本情况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地区*县0.2万亩茶叶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建设性质:扩建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自治县缠溪镇湄坨、冷水溪、打

10、杵坳三个村。1.2.2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1、建设规模本项目拟在现有3000亩茶园的基础上,扩建2000亩优质绿茶基地(包括配套农业设施),购置项目实施所需设备及机具206台(具)。2、产品方案项目将按中高端市场需求,年生产优质茶叶250吨,其中优质梵净山绿茶200吨,梵净山翠峰茶50吨。 1.2.3技术、设备、建筑物1、主要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项目建设所需的茶园建设与管理、茶叶采摘和茶叶加工等技术是在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中国茶叶研究所和*省茶叶研究所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项目建设单位已完全掌握了的成熟可靠的自有技术。2、主要设备名称、数量双人采茶机3台、单人采茶机3台、农残速测仪3台、修枝剪20

11、0具、农用运输车2台。3、主要建筑物类型、面积修建蓄水池48个,其中200 m3 1个、80 m3 7个、20 m3 10个、10 m3 30个;修建简易道路15 km(宽4m)、人行便道(带排水沟)6km(宽1.5m左右)。4、建设期限建设期1年(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1.3.1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为541.8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539万元(2000亩茶园种植360万元; 配套农业设施119.8万元;设备和机具9.67万元;幼龄茶园管护10万元;基本预备费24.73万元;技术培训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8万元),新增流动资金2.8万元。1.3.2资金筹措项

12、目申请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6万元,企业自筹资金(自有资本)380.8万元。1.4项目效益1.4.1经济效益实施本项目,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760万元,年总成本1522.8万元,年上交税金59.3万元,年利润177.9万元。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25.77%、财务净现值854.65万元、投资回收期4.1年。1.4.2社会效益实施本项目,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4.3生态效益本项

13、目通过扩建优质茶叶种植基地,带动广大农户种植茶树,绿化荒山,增加绿色植物覆盖。实施本项目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因此,项目建设有利于实现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改善生态的战略目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生态建设的需要。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4、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5、国家农发办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6、中共*省委

14、、*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7、省财政厅关于编制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黔财农发200973号)8、中共*地委、*地区行署关于发展生态茶叶的意见(铜党发200717号);9、中共*自治县委、*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印府发200723号);10、*自治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1.6综合评价1.6.1必要性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

15、迫切需求;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项目建设是很有必要的。1.6.2可行性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省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和*省生态立省的总体要求,必将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项目产品有广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建设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建设单位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因此,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1.6.3风险评估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成熟可靠,不存在政策风险和技术风险。项目的风险因素主要为市场风险。市场价格波动和销路受阻是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本项目通过提高茶叶品质和产品质量安全

16、水平,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项目建设单位将通过创立优质茶叶品牌,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确保产品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应对可能出现的销路受阻的风险。同时,公司通过建立风险基金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最大程度地保护广大茶叶种植农户的利益。1.6.4带动作用项目建设可以直接带动缠溪镇湄坨村、打杵坳村、冷水溪村等3个村的农户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建设。本项目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可以带动项目区1000多个农户6000余人通过发展生态茶园建设增加收入脱贫致富。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1.6.5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项

17、目区现仅有茶园面积3000亩,还有7000多亩适宜种茶的土地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目前的生产规模小、带动辐射能力不强。本项目通过扩建茶叶种植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并逐步实现茶叶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生产,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不仅能够提高公司的自我发展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由于现有部分茶园管理粗放,有的甚至处于只采不管的自然生长状态,造成树势衰退,产量和质量下降。本项目除了扩大茶叶种植基地规模而外,还要加强茶园管理,建立完善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1.6.6结论与建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资方向;是增加农民收

18、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求;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合理,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和成熟可靠的技术来源,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因此,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建议给予批准立项。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县辖9镇8乡,居住有汉、苗、布依、回等18个民族。2008年全区总人口43.0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23%,农村人

19、口39.5万人。全区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85万亩(田21.23万亩,地17.6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15%;林地面积86.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15%;草地面积85.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04%。*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200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14.5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83%。全县粮食总产量13.9万吨,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352公斤,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迫切希望寻求一条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民稳定增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县农业适用技术普及率逐年提高

20、,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开始起步。农业适用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掌握应用,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技术推广面逐年增大。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和茶树良种化程度的提高,为*县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与农民增收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茶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了把茶产业培植成为后续支柱产业的思想。良好的基础条件、干部群众认识上的深化和广大农民强烈的致富欲望,形成了全县茶产业长足发展的动力。2.2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

21、来一直把茶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现已建成优质茶园8万亩,2008年生产优质茶2100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开发的“梵净翠峰”、“梵净雪峰”产品质量标准已作为省级标准发布,作为省地方标准原产地域保护。为了提高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1993年起,县政府聘请中国茶叶研究所作为全县发展茶叶的技术依托单位。2007年,*县成立专门从事茶叶生产管理的政府工作部门茶业管理局。到2008年,全县从事茶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20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0多人。通过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农民技术骨干达8万人(次),已获得绿色证

22、书的有2500余人。目前,全县有近1万人正在从事茶叶生产、加工、营销和管理。*县已经编制了20万亩优质绿茶基地发展规划(20082015年)。规划把*茶区分为东南部生态观光茶叶产业带和西北部优质茶叶产业带。规划的茶叶种植基地林木苍翠,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具有天然的隔离屏障。规划区远离城镇居民区和工业污染源,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环境优美,符合建设优质绿茶基地的要求。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

23、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因此,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农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实施本项目,以建设优质茶叶示范基地为核心,带动周边地区农民发展优质茶树种植,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县茶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3.2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得*县具有典型

24、的传统农业的特点,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粮为主的产业结构,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业集约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不高,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如何结合当地实际,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县人民面临的主要难题,由于茶叶产业经济效益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而*县的水源、土壤、空气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生态环境良好,是发展茶产业的理想区域,因此,*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施本项目,通过引进良种,引入新技术、新观念,带动广大农户发展优质茶园建设,促进茶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

25、将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3.3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 人们的饮食观念也更加理性, 饮食要讲究营养、美味、健康、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正在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另外,从2000年起,少数发达国家对我国茶叶出口设置了更为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使我国茶叶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影响了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项目根据当前的市场消费需求特点和国际产业贸易的要求,致力于生产优质安全的茶叶产品,符合当前茶产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有利于打破少数发达国家对我国茶叶出口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有效提高

26、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3.4是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求由于受地质、地貌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群众的生存基础受到了严重威胁,如果不对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进行重点治理,就会出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境。本项目从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出发,以建设优质茶叶生产基地为核心,带动*县农民种植茶树,绿化荒山,能有效增加植被覆盖,拦截降雨,储蓄水分,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项目建设是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求。2.3.5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27、经营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条件,农业产业化经营反过来又能促进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目前,由于公司茶叶种植规模不够大,已建成的部分茶园管理粗放,产量和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实施本项目,通过引进良种,扩大优质茶园种植规模,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可以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企业得以发展壮大。通过建立规范化的优质茶叶种植基地,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生产组织形式,成立有企业、茶叶种植农户、技术人员参加的优质茶叶协会,通过协会对茶叶种植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提高茶叶种植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

28、大型的专业生产群体和稳定的优质茶叶种植基地,有利于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1 建设地点选择3.3.1选址原则1、交通便利,水、电供应有保障;2、土壤条件和自然环境适合茶树生长;3、农村劳动力富余。4、远离城镇居民区和工业污染源。3.3.2选址依据根据上述的项目选址原则,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自治县南部的缠溪镇的湄坨、冷水溪、打杵坳3个村。项目区内水源、土壤、空气基本上没

29、有受到污染,生态环境良好;303省道、铜遵公路和建设中的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县最大的水库湄坨水库位于项目区内,水资源丰富;全县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电力供应充足;拟实施本项目的 3个村农村人口6000余人,农业劳动力2300人,有富余的农村劳动力。因此,项目区是建设茶叶种植基地的理想区域。3.2 建设条件3.2.1 自然条件*自治县位于*东北部,东与松桃、江口县毗邻,南与石阡县相连,西与德江、思南县接壤,北与沿河县相接。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是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公布的六个“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之一,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县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

30、2493.7米,最低海拔377米,大部分地区海拔8001200米。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受梵净山原始森林植被的影响,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 年均降雨1000-11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9%。年日照时数1297小时,太阳辐射年平均88千卡/cm2,无霜期299天,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少,相对湿度大,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其中黄壤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0.52%。PH值在4.56.5之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气候和土壤,形成了*县独特的

31、名山出好茶的自然特征。*县水资源丰富,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总长223公里,年径流量达12.5亿立方米,县境内山峦叠嶂,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极为丰富,达5.87万千瓦。有地下热水泉4处,露天泉井水163处。项目区内有全县最大的水库湄坨水库,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3.2.2 政策、资源、科技支撑条件1、政策环境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小康建设,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根据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县立足县情,大力发展茶产业,提出了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

32、投产茶园面积达到14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利税9000万元的战略目标。针对这一目标,*县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印党发200723号)和关于2009年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印党发20097号),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发展茶产业和开拓茶叶产品市场的政策,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资源优势*县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少,相对湿度大,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全县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其中黄壤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0.52%。pH值在4.56.5之间。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形

33、成了*县独特的名山出好茶的自然特征。项目区所在的缠溪镇宜茶地面积达4万亩以上。依托*县的资源优势,项目建设单位前身湄溪茶场生产的“梵净山翠峰”于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1997年第三届、1999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称号,在“中茶杯”名茶评比中多次获奖。自1995年以来,“梵净山翠峰”多次荣获各级各类茶叶博览会、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奖项,曾作为建国50周年大庆农业成果展在人民大会堂展出,产品的标准已作为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正在申报国家特色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在*举办的梵净山春茶展期间,200克“梵净第一春”拍出了16.8万元

34、的高价,2009年被评为*省“十大名茶”,极大提高了“梵净山翠峰”的知名度,品牌优势明显。*县组建的梵净山茶艺表演队多次到上海、广州、贵阳、遵义、*等大中城市表演并获得一致好评。*文化之乡,书法之乡,土家风情,长征红色文化也给茶文化增添无穷的色彩,对项目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科技开发能力公司在多年的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公司是中国茶叶协会科技协作单位,公司茶园基地是中国茶叶协会的科技示范茶园基地。*县茶叶栽培历史悠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中国茶科所、*省农业厅、省茶科所等单位、培养了一大批从事茶产业开发的专业

35、技术人才。现全县从事茶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有280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80人,高、中级茶叶技工人员90多人。通过县职业技术学校、新寨农中、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及星火项目培训的茶叶生产、加工、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农村乡土人才达万多人(次),已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技术人员有4500多人。目前,全县有近万人从事茶叶管理、生产、加工和营销。现有的技术人员和茶产业从业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茶树种植、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的实践经验,完全能够保障大面积茶园种植的生产需要。3.2.3 基础设施条件*自治县位于*东北部,铜遵公路和建设中的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县17个乡镇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

36、。项目建设地点已接通了灌溉用水和自来水,可保种植基地规范建设和生产的需要。项目建设地点已接通了220伏照明和380伏动力电网,可保种植基地用电需要。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全部乡镇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通信,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以上基础设施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和生产的需要。公司已建成茶园3000亩。通过实施200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县无公害绿茶基地及配套加工建设项目”,已建成保鲜库、检验室及其附属设施602.8平方米;购置加工配套设备13台(套),保鲜库设备1套,检测设备1套;完成输电线路及有关加工附属设施改造。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 市场分析4.1.1 市场供求现状及

37、前景分析1、市场供求现状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内含物极其丰富,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作用,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天然饮品的需求日趋旺盛,茶的生产和消费量在三大饮料中所占的份额将稳步增长。2006年,世界茶叶种植总面积约为290万公顷(每年增长3%),其中260万公顷获得了丰收,亚洲(包括近东地区)占了收获面积总数的89%,非洲占9%,其余为大洋州(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占0.4%,拉丁美洲(主要是阿根廷、巴西和厄加多尔)占1.6%。2007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161.33万hm2,达116.55万t,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08年,中国茶叶产量已达到120万吨,茶叶出口8.9万吨

38、,出口金额6.08亿美元。*生产的茶叶主要有绿茶、红碎茶、砖茶、茉莉花茶等品种,但以生产绿茶为主,约占全国绿茶产量的9%,占*茶叶总产量的90%以上。 目前,饮茶者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饮茶人数达30亿人,世界人均消费量为500克,但从各进口国来看,爱尔兰人均消费量为2.78公斤,英国为2.46公斤,香港特别行政区为1.12公斤,日本为1.08公斤,中国为0.35公斤,茶叶需求量较大。我国茶叶年消费量占年生产总量的70左右,用于深加工的茶叶数量仅占生产总量的6。近年来,我国茶叶的消费递增量为3%,2007年已达80万t,从消费种类来看,绿茶消费量比重最大,占国内消费总量近一半,而

39、且每年的消费量还在逐年递增,红茶、花茶的消费量下降明显,乌龙茶、普洱茶消费量增长较快。 2、市场前景分析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的茶叶需求总量达480万吨,实际贸易量为270万吨,占56%,其中无公害茶需求量200万吨以上,实际生产能力仅6万吨,货源紧缺,供不应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需求增长速度。由于茶叶具有解暑、降压、助消化和抗白血病的功能,常饮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是人类健康饮料首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国际国内市场对无污染、纯天然的优质茶的消费将稳步增加。因此,项目建设生产的优质茶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4.1.2项目产品市场竞争优

40、势分析1、气候资源优势项目区具有独特的低纬度高海拔亚热带气候,使茶园的开园时间处于四川和浙江两省之间。项目区的气温、雨量、相对湿度、日照都非常适宜于茶叶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春茶销路优势明显。同时,茶叶采摘期一般可达78个月,比江浙一带茶区长。茶园封园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10月初,为项目产品提供了市场竞争优势。2、质量和品牌优势*是我国茶叶主产地之一,原料茶叶具有良好的品质,内含物丰富。项目产品的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等内含物丰富,具有香高馥郁、滋味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的独特品质,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县具有茶树良种和品牌基础,*县有近2000年的茶叶生产历史,拥有丰富的茶叶品种资源;公司生产的“

41、梵净山翠峰”被评为全省十大名茶之一。“梵净山翠峰”既保持了*历史名茶的特色风格,又是无污染的健康饮料。因此,项目产品具有质量和品牌优势。3、生产成本优势项目区廉价的农村劳动力是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具备的优势条件。我国原来的一些主要产茶大省如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由于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土地、水电能源及农村劳动力等成本大幅上升,致使这些省份的茶园被压缩,茶叶生产逐步向以云、贵、川、渝为主的西南片区转移。因此,项目产品价格竞争优势明显。4、 区位和交通优势项目区所在的缠溪镇是*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南大门”之称,交通便利。省道303公路穿境而过,东接从*过境的渝怀铁路,西连乌江航道,南通石阡

42、。产品向*市及周边邻近地区销售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全县17个乡镇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客车。项目产品的销售运输条件极为方便。4.2 营销策略、方案、模式目前,项目建设单位采取的营销策略主要是价格策略和多渠道营销策略,营销模式是直销、代销和经销,销售渠道主要是销往省内的贵阳市、遵义市、*地区、安顺地区等25个地(市、县)。项目实施后,将在继续巩固加强现行的营销策略、模式和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品牌策略,拓宽上海、北京等地的销售渠道。4.3 市场风险分析4.3.1 市场风险因素分析由于市场的消费热点转向绿茶,大量茶叶生产企业纷纷转向绿茶生产,许多茶叶销售公司集中开发和拓展绿茶市场,缺乏总体规划

43、和宏观调控,导致国内茶叶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的混乱状态,各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者知名品牌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均不到2%,一旦绿茶市场发生逆转或者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整个茶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一些类似于项目建设单位这样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将有被淘汰出局的风险。4.3.2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为了扩大消费群体,扩展市场份额,项目将采取以下措施防范和降低市场风险:一是打造“梵净山翠峰”品牌。从市场发展看,茶叶销售今后必须走复合道路,除了传统营销模式外,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也将被应用到茶叶销售中来,这对企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来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须

44、积极宣传推介“梵净山翠峰”茶叶品牌,延伸企业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具有个性化产品和品牌。加大对“梵净山翠峰”茶叶品牌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原产地产品保护的力度,每年投入资金进行打假,净化梵净山茶叶产品市场,切实维护梵净山绿茶的品牌形象,提升梵净山茶叶的品牌知名度。二是发展名优茶,兼顾大宗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打造名优茶品牌将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名优茶已经遇到了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不少地区已经出现采茶工不足的问题。名优茶的发展日益受到限制。由于在产品质量上过分注重外形,不仅给采摘带来困难,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这也是名优茶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

45、采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名优茶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有机茶发展已经使部分消费者改变对茶叶品质的判别标准,从外型转向内质,而且逐渐把安全、好喝作为判断品质的标准。随着QS制度的全面实行,茶叶销售逐渐要从散装茶销售转向包装茶销售,这将会为众多品牌企业带来机会,应该通过包装和品饮方式的创新来促进饮茶方式的改变。今后,茶叶还面临进入超市销售的问题,大宗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急需发展中低档品牌的包装茶叶。三是发展茶产品深加工。我国茶叶产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产,我国茶叶产量将远远超过目前的水平。因此,通过发展茶叶深加工,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提高茶叶的消费量,也是茶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利

46、用绿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使绿茶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以增强产品及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延伸茶产业生产链。*县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且有着独特的民族饮茶习俗,提供了十分广泛的茶文化宣传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茶产业作为*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引擎,以茶文化为题材开发梵净山的旅游业、影视业、出版业、艺术品经营业,推动茶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茶产业市场抗风险能力,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五章 建设方案5.1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5.1.1建设规模本项目拟在现有3000亩茶园的基础上,扩建2000亩优质绿茶基地(包括配套农业设施),购置项目实施所需

47、设备及机具206台(具)。5.1.2产品方案项目将按中高端市场需求,年生产优质茶叶250吨,其中优质梵净山绿茶200吨,梵净山翠峰茶50吨。5.2 建设规划和布局5.2.1项目规划扩建茶园选址在四周生态环境较好、无污染源、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所开垦茶园集中连片,每片茶园面积一般要求100亩以上,以便于标准化管理,茶园周围要有较好的植被,充足的水源。5.2.2项目布局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自治县南部,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接壤,距县城50公里。扩建基地涉及湄坨、冷水溪、打杵坳3个行政村,扩建的2000亩茶园分别布局在湄坨村的土坪300亩、曾家坳300亩;冷水溪村1000亩;打杵坳村400亩。利用不宜种植粮食油料作物的坡地和退耕还林地及荒坡荒地,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主要内容:1、土地开垦,建成高标准茶园;2、完善道路、排灌系统等配套设施;3、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定植无性系茶苗,科学规范管理。5.3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5.3.1建设标准茶园建设严格按照DB52/T 47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茶叶和DB52/T 47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肥料使用准则标准要求进行。5.3.2产品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建筑节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