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碱金属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978888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碱金属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碱金属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碱金属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碱金属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碱金属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高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碱金属教学设计一学习者特征分析1.一般特征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其基本思维特点是: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占据了优势。具体表现为:(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学生能够按“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抽象思维来解决问题。(2)认知发展阶段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了“假设演绎”思维和系统思维。(3)思维活动中自我监控能力强,学生能够对自己智力活动过程进行控制,使思路更清晰判断更准确。(4)思维更加开阔,能跳出传统模式进行创造性思维,在思考过程中追求新颖独特的因素追求个性,并且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2.学习风格分析学习风

2、格的认知方式有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对于理科生来说绝大多数是属于场独立性。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能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学生留一部分空间采用发现教学。如在讲授钠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相关只是点。再如 Na K分别与水反应,可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反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现象所反映出来的性质规律。另外,高中生的思维已渐渐趋向成熟,大部分学生是属于沉思型学习。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应注意培养直觉思维,大胆假设的意识能力。如

3、在学习碱金属的性质规律时,在学习过Na K等代表性元素后鼓励学生大胆地推测碱金属的性质规律。3.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1)预备技能分析本单元学习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等内容在初中自然科学中已有涉及,这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在初中化学启蒙教学中,通过自然界中最常见化合物的学习,引出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本书第一章又在原有基础上对相关的理论做了深化,这些都为本章进一步认识物质奠定了基础。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但是学生对于观察与思考的结合、比较的条件控制,归纳的思维严密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4、。在初中阶段虽然学习了一些化学的基本知识,但是学生还没有涉及到化学物质结构的学习。在通过本章碱金属性质和结构的学习后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让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2)目标技能分析本章涉及了不少以前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有关实验操作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扩展和加深。(3)学习态度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上课积极性高;同时学生对于动手性的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二.学习目标分析1. 认知目标(1) 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初步知识来推断他们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为第五章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好基础。 (2) 使学生掌握焰色反应,并能

5、利用焰色掩映检验Na K及其化合物。2. 动作技能目标(1) 能够模仿教师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2) 能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思考对碱金属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3) 能够利用焰色反应检验Na K及其化合物3. 情感目标(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2)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教给学生初步研究化学的一般方法(3) 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 对学生进行化学药品使用的安全教育及节俭药品教育三.学习需要分析1. 学习者现状分析(1)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元素和化合物(2) 对本章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各类忽而

6、物基本性质呵呵有关实验操作在初中学习中已有涉及(3) 在中学学习中学生并没有涉及到物质结构的学习,对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思想并不理解(4) 虽然已具备较好的观察能力,但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还不强(5) 对于利用实验法研究物质性质这一过程并不十分了解2. 学习期望分析(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碱金属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2) 能运用初步的原子结构知识来了解碱金属元素性质上的差异及递变规律(3) 使学生产生“族”的观念,为第五章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做准备(4)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及实验现象分析能力(5)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四.学习内容分析1. 教材分析编写特点:(1) 绪言

7、:将化学放入人类发展进步的背景下进行介绍,在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如何学习有更深刻的理解。(2) 教材第一章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体现了教材与初中化学的合理衔接。本章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作为重点,这些内容即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在回顾初中化学知识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认识水平发展(3) 本教材十分注重理论引出的基础。在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理论基础上“第二章”和“第四章”着重介绍了“钠”和“氧”的性质。然后由个别到一般归纳出“碱金属、卤素”性质,得出“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的相似性质和递变性(4) 教材第六章及第七章则充分

8、发挥了理论引导作用,采用一般到个别的研究方法由氧族、碳族性质的比较来探究硫、硅等元素的性质(5) 教材还较好的处理了难点分散的问题。在第三章“物质的量”中侧重于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计算,而将难度较大的有关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的计算编排在第四章。这样在分散难点的同时使化学计算逐步深化 2. 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1) 教学目标分析: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初步知识来推断他们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为第五章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好基础。 使学生掌握焰色反应,并能利用焰色掩映检验Na K及其化合物。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以及

9、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教学生初步的研究化学的方法(2) 内容分析:本章研究模式为:单质(钠)化合物(钠化合物)元素族(碱金属元素)。通过本章学习仅要为第四章卤素的学习提供感性材料留下伏笔,而且本章的研究模式也为“卤素”的学习提供了样本。教材将“碱金属”放在第二章,主要是考虑初中化学中已介绍了“铁”等金属并对NaOH、Na2CO3、NaCl等化合物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为碱金属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从教材内容前后衔接需要考虑碱金属一章所包含的化学反

10、应类型较全面,对于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吸热放热等内容在第二章中体现地更完美,使第一章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对于这一章的教学可采用边讲解边实验的方式,这一章一共有11个演示实验,突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总结、归纳等得出有关钠的性质。在本章学习中教材在介绍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时注意突出“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想为后续卤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3. 教学媒体实验演示工具药品、ppt、黑板4. 课堂教学过程第一节 钠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钠的物理性质;理解和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

1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德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教给学生初步的研究化学的一般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复习回顾讲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化学中都接触过哪些金属他们都有什么性质。回忆,回答听讲采用提问讲授法,对金属的知识进行复习, 导入新课讲述 很好,那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类特别的金属“碱金属元素”放映PPT第二章 碱金属听讲通过回忆讲、授引出新课新课讲授讲述 首先我们来学习碱金属中的代表“钠

12、”放映PPT第一节 钠演示实验21用镊子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表皮。观察钠的颜色。注意事项:(1)、取用钠时,打开瓶塞闻一下瓶中液体的味道(是煤油)。问题:钠为什么不暴露在空气中? (2)、用镊子夹取钠。问题:为什么不能用手拿? (3)、在玻璃片上切割时镊子要夹紧,刀不要切手,余下的钠放回瓶中,切下的钠用滤纸吸干煤油。问题:大块钠切割时能看到什么现象和得出什么结论?(特别注意钠块断层的变化)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依据现象,得出钠主要的物理性质有哪些?放映PPT 金属钠 质软 ,具有 银白色的金属。钠是 热和电 的良导体,密度比 水 小,熔点较低。讲述好的刚才同学们

13、已经把钠的物理性质都进行了归纳总结,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化学性质,首先来观察一下纳的原子结构图放映PPT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提问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放映PPT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该电子。因此,钠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于氧气、非金属以及水反应。演示实验2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讲授并放映PPT实验(2-1)现象:切开表面变暗。反应方程式:4Na+O2=2Na2O (白色,不稳定)实验(2-2)现象:发出黄色火焰,产生淡黄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2Na+O2 点燃Na2O2(淡黄色,稳定)总结实验22后演示实验23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讲授并放映PPT 钠与

14、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1)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 2)钠块熔化成明亮的小球。(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 3)小球四处游动,且发出嘶嘶的声音。(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4)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有碱性物质产生(NaOH)。)学生练习,标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还原剂 讲解 从氧化还原角度看,在上述反应中,钠均失去电子做还原剂,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具有强还原性,也能和其它氧化剂,如氯气,硫反应。提问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为何能保存在煤油中? 学生讨论回答:钠易与空气中的O2,H2O反应,所以应将金属钠与空气隔绝:因为钠比煤油重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保存在

15、煤油中。讲述在了解了钠的化学、物理性质后让我们来看看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主要用途。讲述并放映PPT 1: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二种形态,一种是 单质 叫做 元素的游离态 ,一种是 化合物形式 ,叫做 元素化合态 。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约为 3 。2钠的主要用途(1):钠钾合金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Na熔点为98、沸点为883,具有较长的液态温度范围。钠不俘获中子,因此钠用于核反应堆的载热剂。(2):做还原剂冶炼金属。如钾、锆、铌、钛、钽等。 (3):光源。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能够穿透云雾,常用作道路和广场的照明,而且在不降低照度水平的情况下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逐渐在取代高压汞灯。Se

16、e.P94钠灯还可以用于洗相的暗室,因为这种黄光不会使像纸暴光。 (4):医药:24Na用来诊断和治疗某些白血病。 (5):制备氰化钠;钠、氨气、焦碳在800相互作用得到。采金业需要大量的金属钠来制备氰化钠。 (6):钠原来的一个主要用途是制造抗爆剂四乙基铅。由于铅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不少地方开始使用无铅汽油。因此,钠在这方面的消耗会越来越少。 观察实验思考讨论。作出回答听讲、思考回答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听讲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听讲,思考并完成练习讨论回答听讲这一环节采用了讲授法来引入课题实验演示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采用讨论法,使学生在群体思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采用观察和

17、提问的方法来引出钠的化学性质的研究采用实验演示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之后有教师总结相关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理解。采用讨论法,使学生在群体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砥砺,可以有效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主要用途这一块概念性较强,主要采用讲授法来达到教学目的课堂小结讲述最后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这堂可所学的内容讲授并放映PPT一钠的物理性质1. 色、态:银白色光泽、固体2. 硬度:较小3. 密度:比水小4. 熔、沸点:较低导热、导电性:良好 常温:4Na + O2 = 2Na2O点燃二钠的化学性质 与O2反应1.与非金属反应 点燃:2Na + O2 = Na2O2 与S反应(

18、研磨爆炸): 2Na + S = Na2S 现象:“浮”、 “球”、 “游”、 “消”、 “红”2.与水反应 2e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 + 2H2O = 2NaOH + H23.与盐溶液反应 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 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 H22e三钠的存在 无游离态,化合态有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四用途1制取过氧化物2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钾合金)3强还原剂,还原贵重金属4高压钠灯,透雾能力强参与归纳小结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完成练习通过课后练习来巩固所

19、学知识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钠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掌握钠的两种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差异 (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钠的鉴别方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完善学习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4: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回顾讲述请同学们回忆钠在常温下和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的差异。讲述并PPT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

20、钠表面变暗; 加热下:2Na+O2=Na2O2(淡黄色);发出黄光。回忆,汇报答案听讲导入新课讲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以及初中接触过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都是钠的重要化合物。今天我们将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PPT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听讲新课讲授设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钠的两种氧化物,都只含有钠和氧两种元素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是否都是碱性氧化物?学生思考后演示补充实验补充实验:往装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滴入2滴酚酞试剂。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上述实验,PPT现象试管1,加水无明显现象,滴酚酞后变红;试管2,加入水,剧烈反应,有气泡放出,溶液变红。设问

21、为何两者同是钠的氧化物,性质会有如此的差异?试分析两化合物中氧元素化合价。讲授氧化钠中O呈-2价,过氧化钠中O呈-2价。由于两者的差异,导致两者化学性质的差异。PPT一、过氧化钠指导学生讨论由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反应的产物。讲述由滴入酚酞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生成。根据质量守恒,还可推知气体产物只可能是氢气和氧气。究竟是那种气体?如何检验?演示实验2-5,引导学生观察讲述由上述现象可以推知,气体为氧气。PPT2Na2O2+2H2O=4NaOH+O2演示实验2-6,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下列问题为何会燃烧?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用双线桥表示化合价变

22、化以及电子得失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中氧化与还原之间量的关系。讲解并PPT 反应为放热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双线桥略;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化与还原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讲解过氧化钠同时还会和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 O2(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安排学生从氧的化合价、色态、与水反应、与二氧化碳反应等角度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进行对比)思考、讨论观察实验根据化学式指出化合价。思考讨论。作出回答观察实验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新课讲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讲评(内容略)讲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钠的两种碳酸盐、它们性质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下面通过实验来研究。PPT二

2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演示实验2-7、2-8,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根据实验和阅读课本P32-33内容,完成下列表格项目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俗名色态溶解性(在水中)热稳定性与HCl反应产物及速度主要用途转化关系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归纳(内容略)指导练习 除杂:(1)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2)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讲评(内容略)听讲观察实验阅读课本完成填空讨论,设计方案课堂小结指导学生归纳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PPT(内容略,请参阅课本P35习题三)参与归纳小结巩固联系指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1、为何过氧化钠常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供氧剂?2、为何过氧化钠可用于漂

24、白织物等。3、如何鉴别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氯化钠?请设计方案。写出有关反映的离子方程式。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讲评(内容略。说明: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注意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并做出评价,指出最优方案。)书面作业完成练习,汇报答案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 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异同及其递变规律,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2.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金属钠和钾以及它们的离子的操作技能;3.通过学习碱金属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教学难点:性质与结构间的关系。 思考讨论1:碱金属包括哪些元素?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

25、如何?2:比较归纳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3:与钠比较,其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性?4: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与其原子结构有何关系?教学内容和过程:碱金属:LiNaKRbCs锂钠钾铷铯教学过程:设疑激趣 创设情境:碱金属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PPT 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由于它们的氢氧化物都是易溶于水的强碱,故有碱金属元素之称。引入 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时不讨论。 PPT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一、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

26、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PPT(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讨论 分析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可发现什么规律?(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出(学生小结)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讲述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碱金属在性质上也存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下面,我们先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表2-1及其有关的内容,然后进行以下讨论。讨论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有那些相似性及递变规律?PPT (二)、

27、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实物展台 (学生小结)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元素 符号 原子结构 色、态 硬度 密度 熔点 沸点锂 Li +3 2 1 均为 小 高 高钠 Na +11 2 8 1 银白 柔钾 K +19 2 8 8 1 色的 软铷 Rb +37 2 8 18 8 1 金属 铯 Cs +55 2 8 18 18 8 1(略带金黄色) 大 低 低1相似性:(1)银白色(铯略带金色) (2)硬度小 (3)密度小(4)熔点低 (5)导热导电2.递变性:从锂到铯(1)、密度呈增大趋势(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3)、硬度逐渐减小。讲述 一般的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大。但从Na到K出现了“反常

28、”现象,根据密度公式,Na到K的相对原子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所起的作用,因此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得知,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跟结构一样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及其递变性。那么在化学性质上是不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呢?引导学生回顾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钠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电子,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单质、水等反应,请同学们根据钠的结构和性质关系,进行讨论:讨论 根据碱金属的原子结构,推测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学生小结 碱金属元素的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可以推测它们都与钠相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以及水等起反应。但由于从锂到铯核电

29、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也存在着递变规律。PPT(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氧化 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 强还原性 Li 只有氧化物 弱 越 越 越Na 有氧化物 来 来 来 和 越 越 越K 过氧化物 剧 剧 剧 烈 烈 烈Rb 有氧化物 有过氧化物 Cs 有超氧化物 强相似性:均为强还原剂:M - e- =M+1.碱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递变性:从锂到铯递变规律1、 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2、 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3、 金属性逐渐增强。 讲述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论证。1、碱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反应讲述同学

30、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论证。实验 用镊子取一小块钠,擦干表面的煤油后,将钠放入玻璃管中部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镊子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将钾放入玻璃管中部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观察到哪些现象?比较与钠的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差异?(学生回答)钾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钾比钠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提问从上述现象比较钠与钾的失电子的能力和金属性。(学生回答)钾比钠更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讲述钾燃烧后生成的是比过氧化钾更复杂的氧化物,由于大纲和教材不要求,我们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下面我们观察钾与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PPT2、碱金属与水的

31、反应演示实验教材实验2-10提问在上述实验中能够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学生回答)钾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红。提问钾与钠分别与水反应何者更强烈?(学生回答)钾更剧烈。提问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钾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物中一种是氢气,另一种是氢氧化钾。课堂练习 写出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学生板书 2K +2H2O = 2KOH + H2提问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比较钾与钠的失电子能力和金属性强弱顺序。(学生回答)钾比钠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讨论阅读教材中碱金属反应的有关内容,结

32、合上述两个实验,总结碱金属性质的有关的规律。 PPT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相似性:1、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4Li +O2 =2Li2O2Na + S=Na2S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3、均为强还原剂:M - e- =M+从锂到铯递变规律:1、 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4Li+O2=2Li2O(不如钠剧烈)2Na+O2=Na2O2(先熔化成小球,燃烧时反应剧烈,产生黄色火焰)K +O2=KO2(先熔化成小球,反应较钠剧烈,产生紫红火焰)Rb、Cs遇空气就会立即燃烧,产生复杂产物(超氧化物)。说明:1) 随核电荷数增加,反应剧烈程度增加,产物越来越复杂(O)(-2),)、O)(-1),)、O

33、)(-1/2),))。2) 只有Li在点燃条件下能产生简单的氧化物(Li2O)。3) 过所化物、超氧化物都不是碱性氧物。4) 碱金属的过氧化物,超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95) 过氧化物,超氧化物遇CO2、H2O都能产生O2。2Na2O2+2CO2=2Na2CO3+O24KO2+2CO2=2K2CO3+3O2(呼吸面具内的供氧剂应选择:KO2、Na2O2)2、 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2M+H2O=2MOH+O26) Li与水反应较慢。7) 钠与水反应剧烈。(钠与反应的现象及其解释:浮熔动、嘶红)8) 钾与水反应较钠剧烈。(实验2-10,现象浮熔动、啪、爆红,与钠作出比较。)9) Cs、Rb遇水立即

34、燃烧,甚至爆炸。3、 金属性逐渐增强。叙述 从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证明,同学们前面根据原子结构所作的推论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今后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这种方法。 课堂结束后归纳整理:这个环节分为巩固总结、反馈练习和布置作业三个方面。学生小结:先让学生相互谈谈这一课学了哪些知识,通过自己梳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认识,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存在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讨论,这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知疑问难的积极性,尽可能把本节课所存在的问题都搞懂。5.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它的质量决定了整个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对于课堂教学应经常进行科学地评价,

35、以便肯定优点,发现不足,及时反馈,便于改进。课 堂 教 学 评 价 表授课教师_刘杨青_课程名称:_碱金属_授课班级:_高中一年级_评价人:_编号评 价 指 标达 到 等 级评 价 期 望 标 准一级二 级完全达到(优)大部达到(良)基本达到(中)部分达到(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1)*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2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合理,分类准确,描述语句具有可测量性。3密切结合学科特点,注意情感目标的建立。教学内容(12) * 1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2按照科学的分类,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地分析。重点、难点的确定符合

36、学生的当前水平,解决措施有力、切实可行。3根据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知识点;各知识点布局合理,衔接自然。4根据学科特点,注意到思想教育的内容。教学媒体(13)*1教学媒体的选择符合优化原则,注意到多媒体组合应用。2所选媒体适合表现各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能起到深化作用。3教学媒体的使用目标(在教学中的作用)明确,使用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4板书设计规范、合理,能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学策略(14) *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2遵照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方法,注意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3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结构类型与所选择的教学方法配套;整节课的教

37、学过程结构自然流畅、组织合理。形成性检测(15) *1形成性练习题覆盖了本节课各知识点的所有学习目标层次。2形成性练习题数量简洁、文字精练,表达准确、便于检测。教学过程(2)目标实施(21) * 1整节课围绕目标进行教学。2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能及时进行检测。内容处理(22) *1在课堂教学中,对各个环节、各知识点占用的时间分配合理,总体掌握准确。2分清主次,重点突出;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结构流程(23) *1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方案进行教学,做到照办而不呆板、机械,灵活而不打乱安排。2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媒体运用(24) *1演示实验、应用媒体时

38、,操作熟练、规范正确,视听效果好。2媒体出示时机合适,使用方法得当,取得预期的效果。3板书整齐,字迹清晰,书写规范,无错别字。能力培养(25) *1注意对学生的智力、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调腔(26) *1注意师生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2组织能力强、课堂教学秩序好。3时间掌握准确,教学效率高;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教师素养(27) *1仪表整洁、大方,教态端庄、自然、亲切。2讲普通话。口齿清楚、发音正确,表达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3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4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增强学

39、生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效果(3)课堂反应(31) *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2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默契。达标程度(32) *1形成性测试中,大部分同学反应积极,回答问题勇跃。2回答问题正确率高达90%以上。3课外作业完成顺利,单元测验合格率在95%以上。对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自评)单位(学校): 编号:课程名称总 分设 计 者适合年级评 价 项 目权重值达 到 等 级备 注(得分)优(5分)良(4分)中(3分)差(2分)教学目标的表述2.05对教学对象(学习者)特征的分析1.54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的建立1.54各知识点目标体系的结构1.55重点和难点的确定1.54学习资源的积累1.53自主学习活动的安排1.53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05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体现2.04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1.54设计方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1.54设计方案的实践效果2.04该设计方案的特点您认为该设计方案最有价值和最吸引人的方面有哪些?1、 在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分析方面都比较详细;2、 教学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