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加工贸易现状、发展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82092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加工贸易现状、发展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宁波市加工贸易现状、发展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宁波市加工贸易现状、发展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宁波市加工贸易现状、发展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宁波市加工贸易现状、发展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献综述宁波市加工贸易现状、发展及对策研究加工贸易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趋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相对平静,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大型企业跨国经营方式的成功对其形成了强大的助推作用。加工贸易的发展并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根源的,它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加工贸易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对促进本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1 国外加工贸易研究现状加工贸易这一专业术语是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逐渐形成与确立起来的,它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美的服装行业,日本是最先引入加工贸易的亚洲国家。如今,加工

2、贸易不仅进入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已经进入家电、电气机械、电子通讯设备、运输设备以及各种信息服务产品等行业领域,成为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中的重要形式。国外更多从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trade)的角度对加工贸易进行分析。Helena Johansson(1997)以马来西亚为例,分析了非传统贸易方式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原因,认为出口加工区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本地企业通过加工区的贸易生产活动可以学习外来厂商如何生产、出口以及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John weiss(1997)以斯里兰卡为例,认为

3、从总体上来看,出口加工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率达到6%,但诸如纺织以及服装等行业的贡献较小,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方面。Rojid swkut(2009)以毛利求斯为例,认为出口加工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低于所在区域付出的成本,建议政策的制定者在吸引外来加工制造企业来促进本地就业以及投资增长的同时要考虑所付出的代价,不赞成不惜代价来换取这些收益。政策的制定者往往认为起初被低成本优势吸引到出口加工区的外来投资者会随着当地生产成本的上升而逐步转变会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生产企业,然而John Sargent(2004)以墨西哥为例,指出在高成本条件下,外资加工企业仍然留在当地的原因是北

4、美消费者仍然愿意为非标准产品付较高的价钱。他通过对出口加工区内的55家外资组装加工厂的问卷调查分析,认为高成本条件不足以支持加工厂转型升级为高附加值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他们更愿意转移到低成本地区,但是在出口加工区内出现的产业集群、即时生产、零缺陷、以客户为中心的这些企业可以实现在较高生产成本条件下的生存以及扩张。Kaplinsky(2000)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考察了南非家具生产价值链后认为,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单价的不断下降,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容易陷入贫困化的发展境地。只有当这些企业通过提供各种低成本制造服务作为交换,从发达国家那里学习到各种知识和技术,并利用这些知识向价值链上附加值更

5、高的环节转移时,才能真正具有竞争能力。Gibbon(2001)通过全球价值链理论指出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方式,OEM企业可以从购买者技术溢出中获益而成为行业内的主要供货商,这些供货商又可以将生产过程中附加值低的部分转移给其它企业,从而处于不断升级状态。Mauricio Jenkins(2006)以哥斯达黎加的出口加工区的84家企业为例,从企业层面分析了影响出口加工企业是否从当地采购的诸多因素,如当地供应企业的资本密集度、技术、企业规模等,不同的行业对本地中间投入品的需求以及喜好程度也有所不同。Robert Koopman(2008)认为在加工贸易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分清楚在出口产品中国内部分和国

6、外部分的增加值就显得特别重要,认为单单的垂直分工的概念己经不适用于中国,并提出了一个普遍的算法,从而得出了在出口的产品中国外部分所占的价值是按照垂直分工算法的两倍的结论。从以上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加工贸易作为一种重要的贸易方式在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快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将自己的产业向价值链附加值更高的环节转移以提高产品及企业的竞争力。政策的制定者也需适时地调整各项方针政策以促进本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 国内加工贸易研究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外贸增长、利用外资、技术引进

7、,以及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加工贸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1 关于中国加工贸易的研究综述耿永祥(1998)认为,开展加工贸易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出口创汇,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加快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迎新(2003)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工贸易无论作为对外贸易的方式,还是作为国际分工的方式,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将越来越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他认为,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8、不仅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而且具有动态的比较优势能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于中国从而有力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赵雪梅(2007)对墨西哥与中国的加工贸易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以与港澳台毗邻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小企业通过单纯契约的方式承接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贸易为主;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以港澳台中小企业投资采取投资式的进料加工贸易为主,但仍集中于一般加工工业;1992年之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中国加工制造业投资不断增加,这些公司在资金、技术和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为中国的加工贸易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

9、产业过渡起到了推动作用。姜鸿(2008)探讨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认为中国加工贸易额自加工贸易产生以来保持快速增长,并且进料加工的比重不断增加而来料加工的比重逐渐减少,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渐渐居主导地位,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加工贸易中比例也不断提高。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传统的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卢生康,马军,卢之瑾(2006)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的特点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增值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大、贸易摩擦等问题,探究了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思路。余玲铮(2008)肯定了加工贸易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

10、,两种资源”的战略选择。然而他也指出中国加工贸易的根本问题在于加工链条短,中国处在产业链的地段环节,产品附加值低,在价值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林竹(2008)指出中国加工贸易带动国内技术和产业升级的联动效应存在不足,并且由于中国加工贸易的基本政策是对进口料件实行保税政策,因此在相应原材料进口关税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借加工贸易的名义走私敏感商品的活动日渐猖獗,偷漏关税税款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胡兵,乔晶(2009)则从加工贸易增值率、技术引进效率、贸易摩擦、外资主导以及国内资源环境约束五个方面对发展加工贸易仅仅是赚取加工费还是能够获得更多的动态利益提出了质疑。刘宇(2010)指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

11、响,外部需求减少、劳动力成本升高、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盛行,中国的加工贸易面临着更加困难的环境。从上述研究看来,中国开展加工贸易是基于基本国情、顺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正确选择,并且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变,传统的加工贸易模式出现了各种弊端,国内学者为解决这些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卢生康,马军,卢之瑾(2006)指出,推进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必须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开发、自主创新的能力,从代加工(OEN)向代设计(ODM)乃至自创品牌(ODH)发展,并且要提高加工贸易深加工的程度,延长增值链条,扩大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孙

12、国辉(2007)从企业、产业和地区三个层面分别研究了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有利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府政策制度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江华,黎国林(2009)在对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状况从外部表征和内在属性两个层次作了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的有关政策建议。武力超,陈熙龙(2009)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纺织服装、玩具生产、轮胎生产、家具生产以及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等五大行业的现状,认为必须采取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树立自主品牌

13、、合理利用外资、产业振兴和产业布局调整等措施以保障中国加工贸易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李晨(2010)则从产品、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一直是国内学术研究的热点,众多学者针对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及特征,对加工贸易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举措,为中国加工贸易的深入开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2.2 关于浙江省加工贸易的研究综述浙江省是中国的经济强省和外贸大省,发展加工贸易是浙江省抓住外部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加工贸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浙江省对

14、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俞涔(2006)指出,浙江的加工贸易不仅发挥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而且还成为以商品为载体的变相劳务输出方式,在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全国和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浙江省加工贸易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存在较大差异。耿永祥(1998)指出,由于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开展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发展相对滞后且加工规模较小,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开展加工贸易的区域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宁波、杭州、嘉兴和绍兴等地。金立其(2005)基于近六年的数据分析指出,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开展规模及外贸比重都相对滞后,他认为浙江省加工贸易没有形成能带动整个

15、行业发展的“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产业链,产品配套能力弱,溢出效应不明显并认为,由于利用外资的落后制约了加工贸易经营主体的发展。马淑琴(2007)通过对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四省市加工贸易的比较分析得出,浙江省加工贸易存在着规模偏小、比重偏低、加工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加工贸易企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层次较低、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等问题。国内相关学者极力寻求促进加工贸易深入发展的各种措施。马淑琴(2007)分析了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滞后的原因,确定了浙江加工贸易的具体目标定位,并从政府以及加工贸易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浙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叶菁婧(2007)通过对比研究浙江与江苏两省的加工贸易现状,

16、提出浙江省加工贸易产业优化升级可进入的四个重要领域和八个具体行业,并指出可同时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2.3 关于宁波市加工贸易的研究综述王惠珍(2003)分析了宁波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宁波加工贸易的对策。童春良,李淑贞(2006)回顾了宁波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宁波加工贸易的特点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焦百强,许海平(2007)指出,通过优化加工贸易环境和配套服务,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加工贸易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促进加工贸易产品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宁波市加工贸易结构,并进一步促进宁

17、波市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宁波外贸的持续发展。金欧儿(2008)深入研究了宁波加工贸易发展的优势以及劣势,并对进一步加快宁波加工贸易的发展提出了建议。3 总结综上所述,加工贸易作为一种重要的贸易方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随着产业格局的变化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加工贸易逐渐突显出一些问题,大量文献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各自的见解。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的宏观层面上,今后的发展趋势应是有选择性地研究相关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分析问题和探讨对策,使加工贸易的发展道路顺应各个地区的实际。本文将以比较优势论等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对宁波市加工贸易的现状、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研究,并借鉴上述国内外学者对加工贸易发展趋势的探索,期望能对促进宁波加工贸易的良性发展提出可行的措施。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