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72911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摘 要:目前研究维生素研究维生C的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如滴定法、光度分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特别是紫外分光度测定法。本论文利用维生素C 具有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快速测定水果维生素C含量的新方法。维生素C 浓度在1.0012.0g/mL 范围内与吸收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4g/ mL;加标回收率在97.9% 99.0% 之间。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应用于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关键词:维生素C,紫外分光度测定法,水果前言维生素C是可溶于水的无色结晶,是一种分子结构最简单的维生素。维生素C有防治坏血病的功能,所以在医药上常把它叫做抗

2、坏血酸。维生素C能保能保持巯基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还有解毒作用等。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尤为丰富,对饮食健康、医疗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主要有滴定法、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1 维生素C的性质及测定方法1.1 维生素C概述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Ascorbicid),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较多,是一种水可溶性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也是人体需要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其结构式如图1),可以与许多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可以利用其还原性测定维生素C

3、的含量。目前食品中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碘量法,是利用维生素C的氧化还原性为基础的一种氧化还原方法。因其酸度不易把握,碘需要标定且易挥发,而维生素C不易稳定保存,使测定结果易出现偏差,且这种方法不适合微量分析;国标GB/T6195-1986是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利用样品溶液由蓝色转变为粉红色来辨别其滴定终点的到使测定准确度降低。另外还有荧光光谱分析法J、色谱电化学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过程复杂,所用试剂不稳定,速度慢、背景干扰大。近年来,建立的测定维生素C的其他方法还有催化动力学和光度法相结合的方法,及维生素C传感器测定方法,固定pH滴定法等。本论文将用紫外可见

4、分光度法对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比较。图1 维生素C的结构式1.2 理化性质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在皮肤护理和衰老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其中维生素C是日常生活中最为熟知的,同时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之一。维生索C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其C2和C3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放出H+,所以维生素虽然不含自由羧基,仍然具有有机酸的性质。维生素C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脂溶剂。在酸性条件下稳定,遇到空气中的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的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加热或在溶液中易氧

5、化分解,呈现强还原性,为己糖衍生物。紫外吸收最大值为245nm。1.3 维生素C的作用维生素C的作用之一:维生素C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参与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的生化反应,如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组织细胞间质和神经递质的合成等过程。胶原蛋白对于人体的组织细胞、牙龈、血管、骨骼、牙齿的发育和修复都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维生素C缺乏,胶原合成减少,血管壁和骨骼的脆性会增加,使血管易于出血,骨骼易骨折。维生素C可维持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有利于组织创伤更快愈合,还可以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维生素C的作用之二:维生素C能参与氨基酸代谢,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机体寿命。并且可以改善脂肪

6、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机体对铁、钙和叶酸的利用,帮助铁的吸收,并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的作用之三: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在生物氧化及还原过程和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它在人体内是酶的激活剂和物质的还原剂,是多种自由基的清除剂。同时还可与维生素E协同作用,发挥更强的抗氧化功能,从而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疾病。维生素C的作用之四:维生素C还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刺激凝血功能、增加人体对外界环境和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并有参与解毒功能,保护肝脏,具有抗组胺及阻止致癌物质生成的作用。1.4维生素C测定方法概述1.4.1 原子吸收分光光

7、度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是利用维生素C可以与一些金属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定反应掉的金属离子的量,进而间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1.4.1.1 以银离子作为氧化剂的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银离子作为氧化剂的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维生素C分子中的有二烯醇基具强还原性,可被硝酸银氧化为去氢维生素C,同时产生黑色银沉淀(反应式如图2)。沉淀经离心分离后,将分离得到的沉淀用硝酸溶解后,再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银离子的含量,从而接测得维生素C含量,具体测定方法如下:配制一系列浓度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依次吸取一定量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置于10mL离心管中,分别加入

8、2mL(1mg/mL)Ag+标准溶液,然后加水使总体积为4mL,摇匀,在室温下避光放置35min离心分离弃去上清液,用2mL超纯水洗涤沉淀3次,然后用l:1的浓硝酸3mL溶解沉淀,移入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喷入空气乙炔火焰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维生素C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测得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最后将处理过的待测样按上述方法测定其维生素C含量。图2维生素C与银离子反应的反应式上述方法因维生素C标准溶液及样品的配制都是利用2的柠檬酸作为溶剂,并在棕色瓶中保存,原因是维生素C在溶液中不稳定,遇氧气、光、热、碱性物质易受破坏,而在适当的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用2的柠檬酸溶

9、液来配制维生素C标准溶液,减缓了维生素C被氧化的速度,同时消除了一定外界因素的十扰,使得测定结果比较稳定。1.4.1.2 以铜离子作为氧化剂的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铜离子作为氧化剂的间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也是利用维生素C在酸性介质中维生素C可将Cu2+定量的还原为Cu+,然后Cu+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在高速离心机下有效地分离出CuSCN沉淀,洗涤后再经浓硝酸溶解,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沉淀中的含铜量,即可推知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具体测定方法如下:分别吸取1mL配制的含一定量维生素C的标准溶液(随配随用)(分别含维生素C 50g、100g、200g、300g、400g、500 g)和

10、样品提取液,依次放置于已编号的15mL离心管中,各加入1mLCuSO4饱和溶液、1mL浓度为2硫氰酸铵溶液、0.5mL盐酸醋酸钠缓冲液和0.5 mL饱和NaCl溶液充分混和,稍后离心分离,弃去上层清液,小心地用少量水洗涤沉淀23次(注意每次用水不能超过1 mL),加入0.5mL硝酸溶解后,转移至lO0mL的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分别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铜量,由所得的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曲线,可以得到相应样品的试验结果。该方法所得的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以内加标回收率在96.56100.67,其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达到痕量分析要求。此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89,表明相

11、关性很好。1.4.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852年,比尔(Beer)参考了布给尔(Bouguer)1729年和朗伯(Lambert)在1760年所发表的文章,提出了分光光度的基本定律,即液层厚度相等时,颜色的强度与呈色溶液的浓度成比例,从而奠定了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著名的比尔朗伯定律。1854年,杜包斯克(Duboscq)和奈斯勒(Nessler)等人将此理论应用于定量分析化学领域,并且设计了第一台比色计。到1918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制成了第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此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经不断改进,又出现自动记录、自动打印、数字显示、微机控制等各种类型的仪器,使光度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12、也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从问世以来,在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促使分光光度计仪器的不断创新,功能更加齐全,使得光度法的应用有了较大的范围。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前面介绍的方法由于在使用中有一定的限制,操作复杂、前处理较麻烦。因此在使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目的已逐渐被高效液相色谱法所取代。HPLC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实验结果可靠等特点。王艳颖,姜国斌等采用HYPERSIL-C8fz谱柱、浓度0.1的草酸作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草莓中的维生素c含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HPLC检测条件如下:流动相0.1草酸溶液,流速1.0

13、mL/min;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5L,柱箱温度3O。该方法分析中受样品中其他杂质的影响较小。测定草莓中维生素C的含量,回收率为97.4102.1,说明该方法具有所需试剂少、稳定、操作简便等特点。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说明该方法重复性和再现性都是比较高的。陈昌云等采用0.05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甲醇=80:20(vv)作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测定蜜柚中维生素C含量在质量浓度为20100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为92.4107.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综上所述,测定维生素C含量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优

14、缺点,因为维生素C自身的不稳定,导致了很多方法测定结果误差较大,所以对维生素C稳定存在条件的探索非常重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因为测定较准确、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方法。2 紫外分光光度计相关方面的介绍2.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概述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是基于维生素c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但是因为维生素C结构中具有不饱和键,具有还原性,不易稳定存在,直接测定误差较大。所以在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维生素标准溶液和待测样的配制条件非常重要。曾国富,黄玉英研究发现,维生索C在CTAB-C5H11OH-H2O微乳液体系中非常稳定,它存在于微乳液滴膜

15、的内侧,与渗透进入液滴膜外侧的溶液氧接触的机会极少,该体系能极大地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郑京平等利用维生素C具有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稳定的特性,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快速测定水果、蔬菜维生素c的新方法。根据维生素C具有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于波长245nm处测定样品溶液与碱处理样品两者吸光度之差,通过查校准曲线,即可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此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结果令人满意。特别适合含深色样品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快速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值得推广应用。张立科等介绍了在0450gmL线性范围内,以Cu2+作催化剂,以溶解氧将还原

16、型维生素C氧化为在245.0 nm处无吸收的氧化型维生素C,实现了样品各紫外干扰成分的本底校正,建立了种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破坏条件的选择尤为重要,确定条件为:Cu用量为30 g,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20min,加热条件下,反应速度快,无需加掩蔽剂。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测定了香蕉、西红柿等果蔬中的VC含量,结果令人满意。经多次实验得出该方法RSD在0.320.89之间,实际测定了香蕉、西红柿等样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检出限为0.2791gmL,加标回收率在97.16100.18%之间 。2.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基础2.2.1比色分析的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用nm为单位,人的眼

17、睛所能感觉到的光波长约400760 nm,这之间的光波称为可见光。短于400 nm的叫紫外线,短于200nm的叫远紫外线,再短的就是X射线和射线了。长于760nm的叫红外线,红外线可长达5mm,再长的就是无线电波了。普通的日光、白炽灯光称为发射光,将这种日光或白炽光通过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青、紫等组成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如果在白炽灯光与棱镜之间放一个有色溶液的玻璃皿,则通过棱镜后的光谱上会出现一处或几处暗带,这种带有暗带的光谱称为该有色溶液的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显示该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溶液所呈现的颜色是它的吸收光谱中透过最多、吸收最少的那部分波长光线的颜色,而暗带部分则

18、是它透过最少、吸收最多的那部分波长光线的颜色。 不同分子的原子团和原子,它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其光谱的特征和强度研究化合物的结构和测定其含量,称为光谱分析法,这也是比色分析的原理。根据发射光谱分析的如火焰发射光谱法(又称火焰光度法,分析钠、钾、钙),荧光光度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根据荧光的发射强度进行分析)。 根据吸收光谱分析的方法又称吸光光度法,如应用可见光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和分光光度法;用紫外光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叫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原子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基础当

19、一束单色入射光 I0通过厚度为L、浓度为C的有色溶液后,所透过光的强度 I1 与溶液厚度L及浓度C成负指数乘积的关系:I1=I010KLC 如果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显色强度成正比,则可以应用郎伯-比尔定律通过比色方法从显色强度求浓度,这是比色分析的原理。I1=I010KLC移项成:I1/I0=10KLC 式中K为常数,可因物质的吸光特性和采用单色光的波长不同而有所不同,与溶液的厚度和浓度无关。上式写成以10为底的对数,log(I1/I0)=KLC,再以透光度T=I1/I0时,则上式成为logT=KLC或者logT=KLC。I1/I0称为透光度或透光率,表示透过光强度是入射光强度的百分之几,其数

20、值只能1,从0100%。为了方便起见,经常用透光度的负对数logT来表示溶液吸收光线的情况,并称为吸光度(ABS)、消光度(E)、或光密度(OD或D),这样,ABS= KLC。该式说明溶液的吸光度和浓度C、厚度L之间皆成正比关系。当厚度一定时,溶液的浓度增加,则吸光度成正比地增加,这就是比色分析的依据。实际使用中,溶液的厚度就是比色杯的厚度,它是相对固定的,有0.5、1、2、4cm的比色杯,使用最多的是1cm的比色杯。比色分析中有时也用透光度做单位,根据透光度的负对数logT=吸光度,透光率为100%时,吸光度=Iog1=0,而透光率为1%时,吸光度=log0.01=2,二者间呈对数指数关系。

21、当然,只有溶液的浓度和吸光度之间成直线正比关系时才能进行比色分析,如果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不成正比(不符合郎伯-比尔定律),则不能使用比色分析。有时,溶液的浓度只在一定范围内和显色成直线正比关系,而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失去正比关系,则不能一概地用比色结果换算,通常都要研究测定方法中什么浓度范围内二者成直线正比关系;或者绘制一系列浓度和吸光度之间的标准曲线,发现浓度增加到一定限度,标准曲线发生弯曲、变折,说明超过该浓度时,要对溶液进行稀释才能用来比色分析。可见光、紫外、荧光分析都要求溶液必须透明,否则引起对光的吸收,影响分析的准确度。对特殊的均匀的浑浊液也可以进行比色分析,称为比浊法,比如应用于红

22、细胞计数、细菌计数的比浊测定。光线通过透明的溶液时,还有少量的光线在玻璃、溶液的表面被反射或散射,影响到吸光度,所以要用一个空白管进行校正,除去反射光、散射光、试剂中杂质、非反应物的影响,即用空白试剂溶液进行调零的原因。普通玻璃对紫外线也有吸收,所以在普通分光光度计上使用普通玻璃比色杯,而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必须用对紫外线无吸收的石英玻璃比色杯。2.3 仪器概述2.3.1.棱镜式分光光度计棱镜式分光光度计采用棱镜作为分光元件,是分光光度计诞生前后分光的主要元件,随着电气化的发展,棱镜分光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应用起来不够灵活,所以逐渐的被淘汰了,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外的主要厂商都采

23、用棱镜,到目前为止还有部分国内厂商在721、751等分光光度计上采用棱镜作为分光元器件。我们后边讨论的都是光栅式分光光度计,棱镜式后面不作分析。2.3.2单光束分光光度计1945年美国Beckman公司推出的世界第一台成熟的分光光度计,就是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只有一束单色光、一只比色皿、一只光电转换器。这种分光光度计测试过程简便,有高、中、低档之分。低档的目前国内有两种:一种是手动设置波长,通过旋钮转动刻度盘,同时带动光栅,从而达到设置波长的目的;一种是自动设置波长,通过电机带动扇形齿轮,同时带动光栅,从而达到自动设置波长的目的。这两种单光束分光光度计,之所以说它们低档,主要是因

24、为它们的技术指标相对较差,他们的主要技术指标像:波长准确度一般在2nm,波长重复性一般在1nm,功能也相对简单,测试结果误差较大。例如目前国内用的较多的型号有:721(上分)、722(上分)、751(上分)、752(上分)、754(上分)、T6(北京普析)。中档的目前国内一般采用丝杆结构,采用自动波长设置,电路设计也比较合理,采用较好的屏蔽技术和滤波技术,成品仪器比较稳定,也不易受外界的干扰,但是这种仪器,每个厂家做出来的效果不尽相同,有的做出来很不稳定,有的却很可靠,因为每个厂家的技术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关键点上的处理,例如190nm处的稳定性,国内目前很少有厂家做的好,有的厂家甚至在2

25、00nm处还很不稳定,220nm处的杂散光,国内厂家目前一般在0.2%T,很少有厂家能做到0.1%T以下,这种档次的仪器的波长准确度一般能做到0.5nm,波长重复性一般能做到小于0.3nm。这种档次的仪器目前的性价比比较好,销量也很不错。像国内现在比较流行的型号如:756。高档的单光束分光光度计,一般采用非常先进的微机处理技术,电路设计也是非常的出色,结构设计也是极为合理,光路准确可靠,此类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基本可以和准双光束以及双光束媲美,主机功能丰富,界面清晰,读数直观。图3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2.3.3 仪器介绍现以DV 650 单光束扫描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贝克曼公司)为

26、例, DV650/850/950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是PERKINELMER公司在集多年先进经验制造的,代表了目前世界此类仪器最高水平的双光束、双单色器系统比率式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波长范围:DV650为190900nm,整机及光学系统采用宇航技术的硬件:整个光学系统均采用涂覆SiO2的全息刻线光栅(紫外/可见刻线数为1440条/mm,近红外360条/mm);采用最先进的四区分段的扇形信号收集的斩波器,确保了每次得到最准确样品和参比的信号(斩波器运转期间,样品和参比的信号分别单独被各自的黑区信号所校正,波长精度最高:紫外/可见区0.08nm); 采用预校准并可自动切换的碘

27、钨灯与氕灯;在整个紫外/可见区采用高灵敏度光电倍增管;宽大的样品仓:可放入各种附件并将光路调整至最佳,可选附件最多(如积分球、固定/可变角的相对/绝对镜反射附件等),稳定性好、基线平直度度、杂散光低。仪器极其稳定、经久耐用。线性范围宽:8A;多种软件可选:UV Winlab操作软件包(标准配置,包括酶动力学KinLab及生化方法BioLab)、ASSP高级软件包(包括色度、滤光片、建筑玻璃、防护玻璃、数学运算及数据库等的模块功能)。分光光度计从分光元件来讲可分为棱镜式和光栅式两种,也有光栅加棱镜的高档分光光度计,现今的分光光度计大部分采用光栅分光。从结构上来区分可分为单光束、准双光束、双光束和

28、双波长分光光度计。2.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2.4.1 光谱分析有时候需要研究某物质在某溶剂中的光谱特性,如维生素c的乙酸溶液在252.0 nm和237.5nm处有吸收波峰。大多数情况下,比色分析都提供了使用光的波长(一般是最大吸收峰波长)。如果没有提供使用波长的话,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从2001000nm范围内扫描吸收光谱,搜索到吸收峰,再用吸收峰波长来比色分析。2.4.2 溶剂对紫外光谱的影响在测定有机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在溶解度容许范围内,应尽量选择非极性溶剂或极性较小的溶剂(烷、烯烃,如正己烷、正庚烷),以获得吸收光谱的精细结构。与标准样品或标准图谱进行对比时,必须用相同的溶剂

29、。所选择的溶剂在所研究的光谱区域内应该没有明显的吸收;并且不含有其它干扰物质;与溶质没有相互作用。否则会使光谱线产生移动,低于此波长时,溶剂的吸收不可忽略。2.4.3 吸光系数朗伯-比尔定律中的K称为吸光系数。因比色杯的直径用cm为单位,因此K的单位决定于浓度c用什么单位,如c以mol/L为单位时K称为摩尔吸光系数,用Emol或mol表示;如果物质的分子量未知,浓度可用%为单位,K称为百分吸光系数,用E%表示。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3.1 仪器与试剂仪器:DV 650 单光束扫描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贝克曼公司);AE-2240 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 高速组织捣碎

30、机; 800 型离心沉淀器(上海手术器械厂)。浸提剂: 2. 0% (W /V )偏磷酸溶液: 0. 5mol/L 氢氧化钠溶液; 100g/mL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3.2 实验方法3.2.1 校准曲线的绘制称取抗坏血酸10mg(准确至0. 1mg), 用2% 偏磷酸溶解,小心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 并加偏磷酸稀释到刻度, 混匀, 此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为100g/ mL。吸取0.00、0.10、0.20、0.40、0.60、0.80、1.00、1.20mL 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溶液, 置于10mL 比色管中; 用2% 偏磷酸定容, 摇匀。 此标准系列

31、抗坏血酸的浓度分别为0.00、 1.00、2.00、4.00、6.00、8.00、10. 0、12. 0g mL。以蒸馏水为参比在波长243nm 处, 用1cm 石英皿测定标准系列抗坏血酸溶液的吸光度。抗坏血酸吸光度为A , 试剂空白吸光度为A 0, 计算吸光度差A = A A0的值。以吸光度差值A 对抗坏血酸浓度C 绘制校准曲线。3.2.2 样品的测定样液的制备:将水果、蔬菜样品洗净、擦干,称取具有代表性样品的可食部分100g,放入组织捣碎机中,加入100mL浸提剂,迅速捣成匀浆。称取1050g浆状样品,用浸提剂将样品移入100mL容量瓶中, 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若提取液澄清透明, 则可

32、直接取样测定, 若有浑浊现象, 可通过离心来消除。样液的测定: 准确移取澄清透明的0.10.5mL 提取液, 置于10mL 的比色管中,用2% 偏磷酸稀释至刻度后摇匀。以蒸馏水为参比, 在波长243nm 处, 用1cm 石英皿测定其吸光度。样液的测定: 准确移取澄清透明的0.10.5mL 提取液, 置于10mL 的比色管中, 用2% 偏磷酸稀释至刻度后摇匀。以蒸馏水为参比, 在波长243nm 处, 用1cm 石英皿测定其吸光度。待测碱处理样液的测定: 分别吸取0.10.5mL 澄清透明提取液, 加入6 滴0. 5mol/ L 氢氧化钠溶液, 置于10mL 比色管中混匀, 在室温放置40m in

33、 后, 加入2% 偏磷酸稀释至刻度后摇匀。 以蒸馏水为参比,在波长243nm处测定其吸光度。3.23 结果计算由待测样品与待测碱处理样品的吸光值之差查校准曲线, 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 的含量, 也可直接以待测碱处理液为参比, 测得待测液的吸光值, 通过查校准曲线, 计算出样品的维生素C的含量。维生素C的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m 样品重量, g;200稀释倍数; C从校准曲线上查得抗坏血酸的含量, g/ mL;V 测试时吸取提取液体积,mL。3.3 结果与讨论3.3.1 反应条件选择3.3.1.1 测定波长的选择维生素C是烯醇化合物,具有C=C基,在可见区无吸收,在紫外区有吸收,按实

34、验方法,分别对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 与试剂空白溶液在200400nm 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 结果见图1。 由紫外吸收光谱图表明, 最大吸收峰在243nm。因此, 选243nm 作为测量波长。3.3.1.2 溶剂的选择由于维生素C 极不稳定, 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 防止抗坏血酸的氧化是非常重要的。可采用添加偏磷酸、草酸的方法加以解决。因为它们均能抑制抗坏血酸的氧化酶,而起稳定作用。但由于2%草酸在波长 243nm 处有以不能作为维生素C的提取液,而2%偏非常强的吸收, 所磷酸虽然在波长 243nm 处有微弱的吸收, 见图1, 可通过扣除其空白吸光值, 便可计算出样品维生素C 的吸光值A 。 因此,

35、 本实验选择2%偏磷酸作为分光光度法的溶剂。图4不同浓度维生素C 紫外吸收光谱12% 偏磷酸; 26.0g/ mL 维生素C; 312.0g/ mL 维生素C3.3.1.3静置时间的选择根据维生素C 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 易分解的特性, 经过实验表明, 水果、 蔬菜提取液加碱后的静置时间与浸提液取样量有关。笔者以本测试方法最大取样量0. 5mL做实验,加入碱液后室温放置时间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见表1, 可知在室温放置3590m in, 吸光度达最小值且稳定, 故选择静置40min。表 1静置时间与吸光度A 关系时间t(m in)5101520253035406090吸光度A0. 4142

36、0. 38630. 36700. 36520. 36450. 36000. 35880. 35900. 35870. 35893.3.1.4 NaOH 试剂用量选择水果加碱量与提取液的取样量有关, 当提取液取样量0. 5mL 时, 加入6 滴(约0. 3mL) 0.5mol/L N aOH溶液,溶液呈碱性(pH值10),利用维生素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特性,达到破坏维生素C 的目的。若碱液加入量过大, 会影响最终测定液的酸碱度, 故选加入6 滴0. 5mol/ L N aOH溶液。若取样体积大于0. 5mL 时, 应适当多加碱液至溶液pH 值 10, 此时在室温静置的时间也必须延长。33.2 方法

37、的相关性和检测范围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校准曲线按本法测定, 数据见表2, 最大吸光度值最好不要超过0. 8A , 否则浓度过高容易造成曲线弯曲。 以吸光度差值A 对维生素C 含量作图, 得回归方程A = 0. 05496C+0.00651,相关系数 r=0.9999,结果表明,维生素C在1.0012.0g/ mL范围内吸光度A与浓度C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服从比耳定律,结果见图2。表 2校准系列测定结果标准溶液浓度(g/mL)0.001.002.004.006.008.0010.012.0吸光度A0. 07180. 13620. 18750. 30340. 41040. 51760. 627

38、50. 7355吸光度差值A0.00000. 06440. 11570. 23160.33860.44580. 55570. 66373.3.3 方法检出限连续测定空白吸光值10 次, 吸光度值见表3, 在置信度约90% 时, 取置信系数 K=3,按上述线性方程,其校准曲线斜率S = 0. 05496, 则相对应的分析物浓度作为方程的检出限D L = KSD/S = 0. 014(g/ mL)。表 3空白10 次平行测定结果吸光度值标准偏差SD0. 07180.07200. 07200. 07230. 0726 0. 00025 0. 07230. 07210. 07210.07190. 07

39、183.3.4 方法准确度为确认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了解试样中有无干扰物质存在,应用本法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 结果见表4, 由表4 可知, 本方法回收率在97. 9%99. 0%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8. 3% , 认为共存物质构成干扰已消除。图 5维生素C 的校准曲线表 4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样品名称本底值(g)加入标样量(g)测定值(g)回收值(g)回收率(% )平均值(% )西红柿17. 8210.027.649.8298.298.317.8220.037.4019.5892.9脐橙55.5010.065.509.9099.055.5020.075.1019.6098.03.3.5 方法

40、精密度取 2 种维生素C含量不同的样品, 每种样品平行测定5 次, 结果见表5, 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 平行样测定有较好的重现性。 表 5平行样品测定结果 (n= 5)样品名称测定值(mg/ 100g)平均值(mg/ 100g)RSD(% )西红柿17.7117.2516.6516.5916.9217.022.73脐橙53.1817.2553.6053.0852.5053.010.823.3.6 不同方法对比试验紫外分光光度法与2. 6二氯靛酚滴定法采用相同的前处理溶液, 只是测试方法不同, 从表6 可以看出, 不同方法测得维生素C 的相对平均偏差均 5. 0% , 表明2 种方法结果相吻合,

41、 且紫外分光光度法不受颜色干扰和其他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更适合于含深色泽样品的测定。表 6不同方法对几种水果、 蔬菜的测定结果样品名称2. 6二氯靛酚滴定法Vc(mg/ 100g)紫外分光光度法Vc(mg/100g)方法的相对平均偏差(% )小西红柿18.317.03.68花椰菜55.053.51.85脐橙54.053.00.93白菜6.886.363.93西兰花76.775.60.72甜椒63.362.10.883.3.7 干扰物质的消除由于水果中成分复杂, 有些成分在紫外区243nm 处也会产生吸收, 利用维生素C 在碱性溶液中具有不稳定性, 可在样品中先加入碱液, 调节溶液的pH 值至碱

42、性, 破坏样品中维生素C, 用此液作为空白, 来校正干扰物质所产生的吸光值, 此法具有较强的专一性。3.3.8 酸度的影响在波长为245nm , 石英皿为1cm 时, 10mL 2% 的偏磷酸的吸光值与6 滴0. 5mol/ L NaOH 溶液和2% 偏磷酸配制成10mL 溶液的吸光值, 6 次测定, 结果吸光度恒定, 说明少量的NaOH 溶液而引起溶液微弱酸碱度变化, 对吸光值不影响。3.4分析过程中的注意点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必须现用现配。2. 要求每批测定样品都要有校准曲线。3. 在处理各种样品时, 如遇到泡沫产生, 可以加入数滴辛醇消除。4.若样品浑浊, 则可用离心机分离。用转速300

43、0r/ m in, 时间约为2030m in, 至样液澄清、 透明, 取上清液分析。5.一般分析纯抗坏血酸纯度为99. 5% 以上, 可不标定。如试剂发黄, 则弃去不用。或按GB/ T619521986 附录B 方法标定后再用。4 总结4.1 实验启示经过研究,我们知道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水果,这是我们选择水果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人体每日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是50mg100mg。由于在运动时,水溶性的维生素C会大量流失,所以,运动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C,这对提高机能有重要作用。因此,补充维生素C会使得人体健康。我们通过查资料了解到有一些因素影响着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如

44、,一些水果为了预防虫害及日晒,在生长过程中常用纸袋包裹起来,结果造成维生素C含量减少;夏季水果丰收,储藏于冷库,冬天才出售,结果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也会相对减少;现代家庭一般都有冰箱,许多人喜欢买大量水果放入。但水果存放的时间越长,维生素C损失就越多。水溶性维生素C最大的特点是易溶于水,蔬菜若是清洗、浸泡或烹调过久,维生素C可能全部流失,如菠菜、菜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在烹调时会有50%90%流失在汤汁中,所以请不要倒掉这聚集精华的汤汁。因此,如果你每天享用薯类食品,再吃些水果,定能保证身体每日所需的维生素C。4.2 建议1.尽量吃多一点薯类、水果类等含维生素C的食物。2.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

45、选择自己适合的水果和食物。3.在补充维生素C的时候,不要以为越多越好:补充太多的维生素C会引起许多疾病。因此,在补充维生素C时应该适量。致 谢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即将走完大学生涯的第三个年头,回想这一路走来的日子,父母的疼爱关心,老师的悉心教诲,朋友的支持帮助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渐渐长大,也慢慢走向成熟。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我帮助和关爱的老师们,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任小娜,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从选题到搜集资料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谢谢你们对我的教诲,从你们身上,我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做人。其次,我还要真诚地谢谢很多同学,在此次毕业论文设计当中给予

46、了我很多帮助。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生活的开始。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机会让我进一步提高了我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大学三年让我学会了好多东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以饱满的精力去积极参加工作。我由衷地感谢关怀、教诲、帮助、支持和鼓励我完成学业的老师、朋友和亲人。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给予我的理解、鼓励和支持,你们是我不断取得进步的永恒动力。 最后,在此我谨向我毕业设计过程中给予我很大帮助的老师、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张继鹏 2011年5月20日参考文献1吴春艳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及比较 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3): 90912王元秀,庄海燕微量滴定法测定猕猴桃中维生素C的的含量含量J济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 15(4): 374 3张颖,等不同产地枸杞子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含量测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8):500501 4袁叶飞,甄汉深,欧贤红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枣中的维生素C含量 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6,25(2):40-415马占玲,等青椒中还原型维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