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构建研究.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71931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构建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构建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构建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构建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构建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构建研究以宜州市第三中学为例摘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发展和谐教育、创建和谐校园成为了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笔者从和谐的角度出发,将本文的着眼点落在构建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的研究上,通过对宜州市第三中学班级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其班级建设存在的不和谐状况:班主任关于和谐班级建设的理念、能力等不足;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缺失、执行无效;班级人际关系较为紧张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三个构建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的对策: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加强班级和谐体制的建设;加强班级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构建对策 一、绪 论(一)问题

2、的提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心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从此,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始了新的奋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之人去构建,而只有和谐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的人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作为国家的专门教育机构,理所当然肩负着发展和谐教育、培养和谐人才的重任。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班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要发展和谐教育,培养和谐人才,就必须抓好和谐班级的建设。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今日之校园,明日之社会。自古不谋万

3、事者,不足谋一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谐班级的建设,用战略的眼光经营校园的每个班级,创设和谐校园,发展和谐教育,最终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服务。初中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所以,抓好初中和谐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初中和谐教育。民族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思想等比较落后,最终也导致了教育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而民族地区的初中发展和谐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师生自身素质的不和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以及班级管理建设体制不和谐等。针对此严峻形势,笔者的课题以对宜州市初中阶段的师生共建和谐班级为切入点, 重点在对宜州市第三中学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管

4、理理念以及方法和学生对于班级建设的体验与看法等方面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意在寻求符合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构建的策对, 以便更好地构建和谐班级,创建和谐校园,发展和谐教育,促使民族地区的教育更上一层楼,让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也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浪潮当中。(二)研究综述笔者利用互联网资源,在中国知网上主要对2000年至2010年期间关于班级建设管理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检索。除此之外,还在学院图书馆查阅了相关书籍。通过整理分析文献材料,笔者发现当前对中学班级管理建设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内容:在2004年9月之前,也就是还没有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之前,许多专家学者对班级建设进行了不少研究,代表性研究成

5、果有沈晓良、范兆雄、凌小云的班级管理概论,钟启泉的班级管理论,朱仁宝、蔡廉的21世纪班主任工作艺术,周鸿辉、马甫波的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集粹,柳清秀的班级教育管理艺术,他们主要的研究方向内容大多是:改变教育者的观念,改革评价标准,重视非正式团体的作用,建立科学管理意识,发挥科任教师的作用,加强班委会的建设等。例如,韩蓉在创新班主任工作思路,强化班级管理的育人功能中提出,在班级管理中要实现育人功能,班主任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思路,创新管理办法,充分认识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变化,并将之融入班主任工作的具体细节中,融入班级活动的每个环节中。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之后的几年里,又有许多专家学者在

6、和谐班级管理方面进行了不少研究,如苏浪的中学班主任构建和谐班级之我见,蒋丽萍的“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初探,张金阳的科学管理、共创和谐我的班级管理观,李国的班级“和谐管理”人性化手段,李绪银的和谐共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等等。此些论文和专著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提高班主任的素质,通过优化管理,处理好师生关系,制定班级管理规范,组建合理的班级管理队伍,突出管理的科学性,增强管理的效率与效益等方面。例如,西北师范大学蔺国霞在中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中就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科学化水平进行了研究:第一,重点抓好班级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第二,学校管理者应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第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

7、管理模式;第四,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应遵循的原则;第五,班集体科学管理的操作方法。以上综述表明:现有关于班级管理的研究是比较多的,其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班级管理研究的视野,推进了班级管理理论的建设,为班级管理科学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关于中学,特别是针对初中阶段的班级和谐构建研究相对较少,许多研究成果停留在大的层面上,但是,这些研究为班级管理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谐班级管理理论。在和谐班级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本文主要以文献资料、调查访问为基础,尝试探讨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的构建。在民族地区初中阶段,为了构建和谐班级,首先要立足民族地区初中阶段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学生、家庭

8、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出发,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谐班级体制的建设以及加强班级人际和谐关系的营造,扎扎实实地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初中和谐班级建设。(三)研究意义在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教育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班级,使得班级建设具有和谐性,是当前理论研究中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笔者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民族地区初中班级建设进行认真调查和理性审视,尝试提出符合民族地区情况构建和谐班级的策略,以拓展民族地区初中班级管理的研究视野,从而为在民族地区初中阶段构建和谐班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丰富和谐班级建设的研究内容。在民族地区初中阶段构建和谐班级,与其他地方构建和谐班级具有许多相同的意义。主

9、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在学校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二,有利于班主任开展关于和谐班级的建设工作。本文所提出的构建和谐班级的对策,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地区初中班主任构建和谐班级提供了理论参照。三,有利于发展和谐教育。班级是学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的班级能够成为和谐班级,学校也就容易建设成和谐校园,而和谐的校园会促进和谐教育的发展,最大化的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培养和谐人才。除以上三个意义之外,在民族地区初中构建和谐班级,发展和谐教育,还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因为各方面的原

10、因,民族地区,大部分都是较为落后的地区,在经济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大部分非民族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民族矛盾、地区矛盾。而通过构建和谐班级,发展和谐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将来国家的栋梁、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学会与身边的人与物和谐相处,使和谐观念深入人心,促使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利于和谐社会构建。(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本文从一名准教师和在校师范生的双重角度出发,通过抽样问卷调查,收集宜州市第三中学部分师生关于构建和谐班级的看法、办法、经验等方面的情况,并对此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统计,揭示民族地区初中班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的研究成果,提出在具有民族地区特点

11、的初中和谐班级的构建对策。2.研究方法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问卷调查法。本次抽样调查的对象为宜州市第三中学部分师生。根据研究目的,笔者查阅、分析了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制定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为教师问卷,另一份为学生问卷(分别见附录A、B)。其中教师问卷主要由34道选择题和1道开放问答题组成;学生问卷主要由30道选择题和1道开放问答题组成。两份问卷的选择题均从班主任的班级建设理念、思想文化素质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班级制度,班级文化精神,班级人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测量点的设计;两道开放问答题,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师和学生结合民族地方的自身特

12、点建设和谐班级的情况,以便研究更加深入。在调查中,教师问卷发放60份,回收54份,有效问卷为50份,有效率达92.6%;学生问卷发放300份,每个年级100份,有效问卷为240份,有效率达95.2%。二是文献检索法。笔者根据根据选题目的和要求,进行文献查阅,在图书馆内、互联网上先后查阅有关班级管理,特别是和谐班级建设方面的书籍、期刊及文献资料,了解到和谐班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三是访谈法。访谈的对象为宜州市第三中学的部分班主任以及部分学生,重点了解宜州三中在构建和谐班级方面的一些情况。在交谈过程中,笔者现场做访谈笔记,记录下访谈的问题及被访对象的回答梗概内容,之后进行整理分析。(访

13、谈纲要见附录C)二、宜州市第三中学班级建设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学校班级基本情况宜州市第三中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城中地段,地处偏僻的巷道之内,其始建于1957年春,学校占地面积31亩,现有24个教学班,每个年级都是8个班,每班55人左右,有共近1300名学生。在校学生以宜州市城中一带的学生为主,约占总人数的2/3,而另外的1/3学生主要分别来自宜州市的郊区和各个乡镇,前者实行走读方式,后者实行寄宿方式。班级的管理建设由学校教务处领导,各班主任负责执行。(二)班级建设存在的不和谐状况分析通过对宜州市第三中学部分师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宜州市第三中学在班级建设中主要

14、方面还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不和谐的方面:1.班主任队伍参差不齐首先表现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方面。从主观认识上讲,许多初中班主任管理观念和方法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他们其中的大部人深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管理班级仍然停留在“只要班级学习成绩好、纪律好就可以了”的层面上,头脑中对于“构建和谐班级”意识不强,甚至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在教师问卷中只有38.0%教师选择把班级建设成为“民主和谐”的班级,另外62.0%的教师仍然倾向传统管理。而在学生问卷中高达75.4%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在班级建设管理上缺乏民主科学。可见,较多班主任在班级建设管理方面缺乏和谐民主的理念,方法不当,以致虽然热心班

15、级管理,但是到头来只是“用心良苦而结出恶果”。其次表现在班主任的思想文化素质方面。调查数据表明,有24%的人认为班主任素质已经很高,54.0%的人认为比较高,18.0%的人认为不高,还有4.0%的人认为很低。这让我们看起来,班主任的素质确实是不错的。但是笔者认为这里有对班主任整体素质认识不准确的问题。这从教师问卷中只有24%的人认为心理学、管理学知识在班级管理是必备的知识(而这两门知识是在当今班级管理中所必须重视的、具备的)可以看出,现今有仍有一部分班主任的素质并不高。除此之外,在学生问卷中有43.3%的学生认为班主任言教与身传不够一致,30.9%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在人格魅力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些

16、都足以说明班主任的思想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再次表现在班主任的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目前,许多教师一般都没有受过专门的班主任工作训练,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多半是在自己实践摸索中积累经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班主任近60%是经验性的班主任,而对于班级管理所需要的理论,如教育学、管理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知识,他们掌握较少,这导致了在班级管理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在问卷中关于教师处理违纪学生结果是:取得良好效果只有38.0%,而有72.0%是效果不怎么好的。试想,如果教师能够熟练的运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处理班上的问题,相信结果不会如此。最后表现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方面。由于受长期传

17、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项目繁杂且近乎苛求,以及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导致班主任的待遇不高,大部分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所以教师对承担班主任工作态度比较被动,一般是学校领导硬性分配,甚至是对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教师的惩罚手段。在调查中高达74.0%的人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可见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师当班主任只凭“良心”来搞好班级工作,只限于维持一个“安定”的局面。2.班级体制缺乏完善首先表现在班级制度的不健全与缺失无效。如今许多班级都已经制定了班级的规章制度,但是有43.8%的人认为还不够健全以及14.6%人认为很不健全,甚至有10.8%人认为是形同虚设,班级制度只是一纸空文,根本

18、得不到真正的落实。班级制度的缺失无效,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班主任处于班级管理的绝对权威地位,从班规的制定,管理的实施,监督的进行,到学生的评价等方面,都由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仍然充当着“管家”、“警察”的角色。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学生成为被管制的对象,很少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如在教师问卷中调查显示,班规的制定由班主任说了算的占52.0%,而有学生参与制定的只占了48.0%,可以看出班规的制定在很大程度还是由班主任定夺。另外,46.0%的教师在开展班级活动中经常是包办代替的,把班级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只有52.2%,而且也有32.5%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对班委会的建议是较难接受。

19、这些调查结果中表明:学生在班级管理建设活动过程中,主动权不多,处于被动的地位。这导致了班级制度在执行落实过程中缺少学生支持,以致缺失无效。其次表现在班级文化精神的空缺。在对于班级文化精神的调查中,高达62.5%的人认为班级精神文化,而且觉得班级文化精神没有多大的意义。这足以反映出班级文化精神在班级构建中的严重空缺。殊不知,班级文化精神是构建和谐班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个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和谐班级的构建就不可能实现。3.班级人际关系缺乏和谐首先表现在师生关系方面,这又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在调查中,只有25.0% 学生认为班主任在有事时才接近学生,甚至6.7%

20、学生人班主任很难接触,这也就不难得出只有 26.3%的人认为班主任和班上学生关系一般,以及有13.7%人认为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不融洽的结果。除此之外,教师当中也有32.0%的人认为与学生的关系一般,相处不够融洽。第二,科任教师和学生关系不够融洽。这主要是由于科任教师不关心班级体的建设,较少与学生沟通引起的。在调查中,17.1%的人认为科任老师比较关心班级的建设,41.6%的人认为一般关心而已,而有24.2% 和17.1%的人认为科任教师只关心自身的学科、不关心班级的建设。除此之外,由于有些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关系不够和谐,也影响到了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其次表现在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较为紧张。学生之间的

21、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到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人们总认为学生大都是同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单纯的,是比较容易融洽相处的。其实,由于家庭环境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情感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在学生当中,认为造成和其他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学习、经济、生活小事、班级管理、身份不同(城镇和乡村、民族成分)等多个方面,其分别占26.3%、9.6% 、31.1% 、19.6% 、22.1%,这体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关系紧张。而学生关系紧张,也影响了班级凝聚力的不强,从调查中有55.5%的人认为本班的班级凝聚力不强可以看出来。最后表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关系失调。学校与家庭之间

22、的关系失调,主要是指班主任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在班级管理、对学生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忽视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导致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只有34.0%人认为家庭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很重要,50%的人认为一般而已,甚至有14.0%的人认为不重要和2.0%的人认为可有可无。这也就导致了许多班主任缺乏主动经常的与学生的家庭联系沟通,所以也就导致了有33.4%的学生认为家里人觉得班主任“一般”,而还有17.5%的人认为班主任 “没有什么”这样的一种状况。三、构建和谐班级的对策(一)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

23、会教育的桥梁。要构建和谐的班级,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是前提。通过对宜州市第三中学的班主任现状的了解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1.增强和谐教育意识,树立构建和谐班级理念增强和谐教育意识,树立构建和谐班级观念,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意识到构建和谐班级,必须要用和谐的教育理念去指导。民族地区的初中班主任必须抛弃陈旧落后的教育管理手段,改变只想把班级建设为所谓“优秀班级”(学习成绩优秀)的思想,突破地域等限制因素,自觉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开拓自身的视野,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科学的、先进的思想理念,特别是对于民主和谐思想理念的学习。其次是要在构建和谐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以全面发展

24、的和谐教育目标,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做为主体,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心理和劳动技能等素质的有机统一、和谐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三是要在整体大局中树立和谐有序的班级观,建立团结和谐、健康有序的班集体,把班级建设为一个 “和谐民主”的班集体,让全体学生一起参与管理班级,开展班级活动,共同参与和谐班级的建设。2.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其言行举止必然会时时刻刻影响学生。作为教师唯有“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民族地区的初中班主任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思想文化较为落后,而构建和谐班级,其的思想文化素质必须要达到高标准: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班主

25、任需要精通专业知识,也要涉猎如民族地区的人文知识等其他知识,而且内容要新潮,结构合理,博中有精,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在知识方面更好的引导。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即班主任要坚决抵制 “山高皇帝远”这种与党与国家方针政策偏离,甚至背到而驰的思想的影响,一定要做好表率作用,认真贯彻有关推行素质教育、发展和谐教育的政策法规。唯有如此 ,才有可能增强自身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意识,从而在自己的领域班级教育管理中,构建和谐班级,为社会做出贡献。要有深厚的道德素质。身为人师的班主任,必须具备深厚的道德素质,增强职业操守,规范自己的言行,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观念,力争成为民族地区弘扬社会主义

26、道德的典范和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有非凡的人格品质。孟子曾说:“以德服人,小悦而诚服也”。班主任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灵的醒悟和一种在书本中无法找到的人生哲理,能为学生的精神生活注入活力、意义和价值。班主任如果有着非凡的人格品质,将会有利于和谐班级的构建。3.增强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组织管理能力如何,是直接关系到和谐班级构建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鉴于当前民族地区初中班主这方面存在的不足,所以,不断增强组织管理能力成为摆在民族地区初中班主任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增强班主任的组织管理能力,首先可以从班主任自身学习抓起。从调查中发现,宜州三中的班主任开展工作,大多仅

27、依靠经验,缺乏科学理论理论的指导。而在当前,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建设班级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多学习科学的管理理念,力争寻求更为先进、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和方法,以此提高管理建设班级的效果。其次,举行校内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这可以以老带新,博采众长,相互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或者创造条件组织本校的教师进行班主任的专业培训,这可以使得教师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得到专业化的提升;或者邀请外地、外校的优秀班主任进行传道讲座,这可以直接吸取他人独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体系。班主任只有坚持自身的理论学习与吸取他人的经验,并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状况相结合,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和谐班级的建设。4.科学

28、合理任用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的积极性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长期以来,在民族地区的初中班主任的选拔和任用机制极不合理,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普遍走入给年轻人压担子,选拔严厉教师或学科教学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的误区。除此之外,由于班主任的津贴补助比较低,而且加上现在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面附加到班主任肩上的责任压力过大,以致许多教师也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即使做了,也多是“无为而治”。因此,想要有合格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推进和谐班级的建设,学校首先必须坚决摒弃错误思想和做法,采取班主任竞争上岗制度,优胜劣汰,真正选拔出那些综合素质高,事业心强,责任感重的优秀教师充实班主任队伍,增强班主任队伍的实力。再

29、次,学校应该改善班主任的待遇,提高班主任津贴,让班主任获得相应的报酬,使其“累有所值”。最后,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于班主任工作要理解支持,不要苛刻班主任,使班主任能够在一个适度的压力环境下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二)加强班级和谐体制的建设构建和谐班级除了需要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领导之外,还需要有一套和谐的班级体制作为组织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谐班级建设要以制度为纲,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和谐班级的建设。和谐班级体制的建设,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和谐的班级制度,二是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1.建立健全和谐的班级制度和谐的班级制度是指班规的制定、内

30、容以及执行落实整个过程都具有和谐性,从而才能够有效地为和谐班级的构建提供保障。首先,班规的制定要具有民主和谐性师生民主参与,共同制定。宜州的合寨村是中国村民第一自治村,是村民民主自治的典范,其和谐民主的思想影响深远。所以,班规的制定也应渗透着和谐民主性。班规的制定,应该由师生一起民主参与,其中教师起指导与协助作用,而学生在其中是主体。大家定班规,比起服从别人制定的班规,更容易接受和认同。陶行知曾说:“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自己共同所立之法,从始到终,心目中都有他在,平日一举一动,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所以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

31、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的法”。 可见班规由师生一起制定,其效用比教师独裁好得多,这会减少班规执行过程的阻碍。其次,班规的内容要具有科学和谐性。班规的内容应该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但是应该遵循“宜则设,不宜则废”的原则,否则不好操作。对于班规的内容,应该渗透和谐的思想在其中,大体应是:权力与义务相结合,在要求学生履行班级工作义务的同时,给予学生在班级管理建设过程中的权力,确保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和谐;注重奖赏谨慎惩罚,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予以肯定,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而表现不良的学生,慎用惩罚,进行认真耐心开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谐发展;体现公平正义,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

32、同仁,无论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甚至是班主任,都应该严守班规,维护和谐稳定的班级秩序;激励创新,反对守旧,对于班级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有新的、与众不同而又合理可行的建议、做法,应该多给予鼓励,这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创新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最后,班规的执行落实要具有激励和谐性鼓舞学生参与。在班级事务的管理中,教育界老前辈魏书生老师的民主管理思想倡导: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要使班级出现这样的良好局面,促使班级管理进入良性轨道,班规得以真正执行落实,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注意调动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参与班级管理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建设,使每个学生都尽

33、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以此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让他们在学习和管理的双重过程中健康、全面、和谐成长,从而促使班级制度的真正执行落实。2.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班级除了在制度组织上做保障之外,还需要创建一个利于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和谐的软环境,即班级文化环境,可分为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班级文化,即班级成员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笔者以下主要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论述(制度文化其实就是上文的“建立健全和谐的班级制度”)

34、。(1)营造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荀子曾经说过:“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学生主要在教室校园里学习生活,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和谐健康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搞好教室校园环境。重视教室的环境建设,从桌椅摆放,板报设计等方面入手,酝酿有班级文化品位的物质环境。首先要求桌椅要摆放整齐,教室保持干净等,并对教室进行适当绿化美化,使其富有生机和活力。在开展教室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爱整洁、讲秩序等良好习惯,使同学在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其次是做好黑板报、墙报的布置设计。黑板报

35、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是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班主任可以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多的关注墙报、板报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多表现自己的观点、理想、美感,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重视校园的环境建设,绿化、美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民族地区从来不缺好山好水,自然环境优越,学校也不例外。然而随着校园的兴建,校园中的绿色日渐消失,只剩下孤独的建筑。其实,一个优美自然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的教育作用。所以,学校要重视校园的绿化建设。绿

36、化要重视,美化也不可忽视。在绿化的过程中,适当渗入人文知识,比如,设计富有学校精神内涵的假山,加强文化长廊建设等等,这些都会让学生时刻处于良好的熏陶当中。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所以,营造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有利于和谐班级的构建。(2)营造丰富的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班级精神文化是核心,处于绝对的“领袖”地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让班级主体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物质

37、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其是深层次的,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民族地区初中和谐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设计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班旗、班歌、班徽。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是班级“精神文化”环境建设起始点,在设计时,应该发动全班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并结合民族地方特色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如设计以当地名山为背景的班旗,以寓有民族图腾及图腾内涵的班徽作为班级的特色的标志,这会使班级学生产生对民族、对班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合作力的培养,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比如说班歌,通过制定“班歌”,可以形成班级的主流精神导向,使学生产生对

38、班级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归属感。通过调查发现,在宜州市第三中学的班级中,很少有自己的“班歌”,不过初二年级的XXX班有着一首与众不同的班歌我班真的很不错。这首班歌是在初二第一个学期时,班主任通过在班内公开征集,由师生集体创作的,其改编歌曲我真的很不错的歌词,并融入了刘三姐民歌的唱法,其中开头的歌词是这样的:嘿,我班是个好班级,嘿咯了了!你若问,好在哪里在哪里?请听我慢慢告诉你这首班歌他们在每次大型集会(如主题班会、学校文体活动等)时演唱,伴随歌声的飞扬,学生们体验到了班级家园的温暖,促使学生友爱互助、和谐竞争。事实证明,这个班级也是学校中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的班级。而该班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第二,形成

39、班训,进行理想教育,是班级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周易乾卦象传有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离开了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任何远大的理想都将变成空想幻想。这也是教师们经常强调的“学生需要精神食粮”、“要不断地给学生打气”的原因。班训的形成,可以通过伟人故事、名言警句等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意志。一旦形成班训,才尽可能的使每个学生有“奔头”,让学生感到他们美好明天的。不然,会促使学生形成“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惰性。比如,在班级里,可以以民族英雄人物韦拔群的事迹教育学生、鼓励学生;或者通过组织全班同学讨论,选用苏格拉底的“混混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等励志名言作为班训,然后把它醒目地标榜在

40、教室中,用来教育学生经常把自己的言行同目标对照,反省自己、发展自己。第三,开展班级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有效深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等,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前者活动规模大,后者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但是无论哪一种,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都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利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比如,在访谈中,朱XX老师在本班创设各种兴趣小组,如学科特长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等,这些兴趣小组又由201班群英会(兴趣小组的领导机构)统领协调。201班通过创设这些兴趣小组,开展各

41、种活动,为各类型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改变自己之前的一些错误思想(例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认为自己什么都差),学习发展各方面的知识,促使学生积极健康向上。这无形之中深化了班级精神文化。而朱XX教师的这一做法引起了许多老师的效仿。第四,升华班级精神文化,统一思想,铸就班魂。卡莱尔说:“思想是人类行为之本,感情是人类思想的起源;而决定人类身躯和存在的乃是人类无形的精神世界。”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民族地区的民族精神有着巨大的作用,如壮族人民的敢打敢拼的民族精神促使壮族人民拼搏奋进,使整个民族取得不断的发展壮大。一个班级也是如此,要想让它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展,就需要培养班级的精神

42、文化,升华班级精神文化,统一思想,铸就班魂,促使它成为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让它成为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推动和谐班级的建设。(三)加强班级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应该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班级最显著的特点,它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生生关系,和谐的家校关系。班级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关键。1.优化教师与学生关系师生关系是班级人际关系构成参数中至关重要的变量,它如同发动机上的主动轮带,带动班集体这部极其复杂机器的每一构件转动。优化师生关系,要区别注重两种师生关系,一是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二是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两种关系互相联系,却也

43、有所区别,但是对于构建和谐班级人际关系都非常重要,不能忽视任何一方。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其与学生的关系也最为复杂和重要,所以班主任特别要处理好与学生的这一关系,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服务原则、关心原则、公平民主原则。第一,服务原则。 所谓服务原则,就是要求班主任把自身定位为服务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着想、服务,让学生觉得:我作为你们的班主任,不是来管你们的,是来为你们服务的。在调查中发现,在许多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严厉的管理者,是来管他们的。这从学生平时的言语中可体现出来,比如,我们班主任管得很严,我们班主任管不住我们等。班主任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形象,这样不仅牵着学生的

44、鼻子走,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而且更不会得到学生的拥护、爱戴。因此,确立为全班学生服务的原则,是优化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一个前提。第二,关心原则。这指的是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而且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感等。在调查访谈中,许多班主任都说自己关心学生,但是学生却抱怨老师关心的只是他们的成绩,因为他们知道成绩的好坏会影响到老师的利益。因此,笔者认为,班主任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外还要关心学生的情感、生活等方面。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爱,而班主任的关爱可以融化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坚冰”。第三,公平民主原则。公平,就是要求班主任对班内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少班主任不能正确

45、对待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对“优等生”的错误行为采取纵容的态度,而对“差生”的错误行为死抓不放,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要公平,也要民主,这个“民主”主要体现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实行民主,在学生中创造一种民主气氛,使广大学生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反之,只会使学生产这种想法:我们班的事情都由班主任说了算,提了建议也没用,可能还会批评一番,所以不要做出头椽子,叫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做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班主任也会管得较被动。实行公平民主原则,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团结,使得师生在心理上和感情上更加接近。那种独断专行,靠班主任权威来管理班级的做法,只能加

46、深学生的误解,扩大师生间的隔膜。科任老师在和谐班级构建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实教学管理当中,许多科任老师往往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上完自己的课就完事了,不尊重和关心学生、不关心班级建设等。例如,在对某学生的访谈中,他谈到自己班的语文科任老师体罚学生,在冬天里提问学生,学生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错误,被罚把手泡在装着冷水的盆里,直到老师提问第二个问题,想到要让他回答,并且回答正确了才可以把手拿出来,这位教师的做法引起了学生的极为不满,最终学生集体告状,撤换了这位教师。所以,这使得科任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较差。这是有几方面原因的,一是科任老师本身问题,二是班主任没有协调好与科任老师关系的问题。要

47、想发挥科任老师在和谐班级上的作用,必须处理好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要做好:首先,科任老师加强班级的集体意识,关心班级的建设,尊重、关心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科任教师时刻都把自己放在班集体中。正如全国模范教师斯霞上课时,学生报告人数说:“老师,全班到齐,50人”。斯老师说:“不对,是51,还有我呢!”老师把自己作为集体一员,这会使得学生认为老师是和我们一起的,是自己人,也像班主任一样尊重关心自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能如同春风般给班级带来和谐。其次,处理好科任老师与学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班主任的

48、协调工作。班主任若能和科任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任课教师树立威信并在学生面前加以维护,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的优点,特别是他们成功的事例,有利于学生了解任课教师,信任他们甚至敬佩他们,这就增加了学生对科任老师的喜欢。而反过来,科任老师得到了学生的信任,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也就会更主动的关心学生,关心班级的建设发展了,师生关系自然就会和谐起来。2.优化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同学关系是指班级成员个体间的关系,它是班级人际关系的主体,对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形成至关重要,是构建和谐班级人际关系的中心环节。实践证明,生生关系协调的班集体,同学间互助互爱、团结向上,具有较强的班级凝聚力。反之,生生关系不协调的班集

49、体则人际关系紧张,大家各自为政,尤如一盘散沙,严重阻碍了和谐班级的构建。俗话说:“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宜州三中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这主要是由于生活小事、学习的不当竞争、身份不同(来自不同的地方,生长在不同的环境)、班级管理纠纷等方面引起的,而这些原因经常引起学生之间的矛盾,小则互不理睬,大则打架斗殴(甚至勾结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拉帮结派),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秩序,同学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优化同学之间的关系呢?针对这些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此来优化同学之间的关系。首先,加强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关于理解、信任、谦让、宽容、团结友爱、互助精神等方面的思想心理教育。这是解决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设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