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 汽车是当前重要的工具,汽车的发明和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商品和人员流通。 随着汽车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电子话得程度也越来越高,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催生出汽车电子技术概念。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电子汽车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汽车功能的多元化和便捷化。更重要的是,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安全系统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汽车安全性能,提高了汽车安全,有利于人身安全。 【关键词】 汽车技术 汽车智能系统 电子技术 汽车电子技术安全目 录第一章 绪论1第二章 汽车安全性的内容和影响因素32.1 汽车安全性的内
2、容32.1.1汽车的主动安全性32.1.2汽车被动安全性32.1.3事故后安全性32.1.4生态安全性32.2 汽车安全性的影响因素3第三章 电子技术在汽车行驶安全上的应用531 主动安全性电子技术53.1.1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53.1.3汽车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63.1.4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系统63.1.5汽车主动避撞系统73.1.6其他安全控制系统732 被动安全性电子技术733 事故后安全性电子技术93.3.1门锁紧急施放系统93.3.2 GPS救援系统9第四章 安全气囊、安全座椅、安全带等装置的控制方法研究114.1 安全装置介绍114.1.1 安全带114.1.2 门锁124.1.3 前
3、排安全气囊124.1.4 侧面安全气囊和侧面气帘式安全气囊124.1.5 车门防撞梁144.1.6 碰撞缓冲区144.2 被动安全装置“安全气囊”144.2.1 作用154.2.2 结构组成154.2.3 工作原理154.2.4 使用特点16参 考 文 献17致 谢18II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加快了汽车技术的升级和突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的长足发展,也是以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集成电路技术)为动力而实现的。采用电子技术是解决汽车所面临的诸多技术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一国电子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情况决定了其在未来轨迹汽车行业竞争中的地
4、位和影响力。目前,国产汽车的电子技术应用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数厂家,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外合资和国内较为先进的汽车生产厂家,开始将电子控制装置应用在汽车工业中。国内现在采用的电子装置主要包括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电子点火控制、汽车安全性方面的安全气囊,ABS等领域,而且多数为直接引进国外产品组装,国内科研院所目前有关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控制、电控悬架、ABS系统等几个方面,在汽车的电子网络化技术、GPRS导航及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等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随着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汽车要求的逐步提高,当前的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领域里得到了很好较快较好的应用。汽车智能管理系统就是这
5、一应用的重要体现。车辆智能管理仪(以下简称管理仪)硬件构成主要由CPU,数据存储器扩展电路、IC卡接口电路、GPS接收电路、光电隔离的输入、输出电路、数码相机控制电路、指示灯、蜂鸣器及电源部分组成。采用GPS接收机接收卫星的信号,经过计算后可得出车辆所处的经纬度、行驶速度、行驶方向等参数。管理仪还能够采集与司机操作有关的数据,如刹车、远光灯、近光灯、左右转向灯、喇叭、雾灯、制动气压、车门开关等参数。管理仪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和特殊事件的触发,将有关数据保存入IC(Intelligent Card)卡中。根据这些数据,车辆管理部门就可以对车辆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管理,以确定车辆是否按照规定的要
6、求运行。管理仪还能够对最近15次停车前,每次停车前50秒的所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GPS数据的采集速度受GPS系统的限制,每秒钟记录1次,其他参数每隔0.2秒记录一次。管理仪还具有数码照相机的控制接口,可以根据外部触发信号,对车内的情景拍照。 汽车工业是高科技工业,汽车性能的每一步提升都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电子技术是21世纪推动经济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技术之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有效提升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 19第二章 汽车安全性的内容和影响因素第二章 汽车安全性的内容和影响因素2.1 汽车安全性的内容汽车安全性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事故后安全性和生态安全
7、性。2.1.1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指事故将要发生时操纵制动或转向系,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以及汽车正常行驶时保证其动力性、操纵稳定性、驾驶舒适性、信息正常的能力。又可分为行驶安全性、环境安全性、感觉安全性、操作安全性。2.1.2汽车被动安全性汽车被动安全性是指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和步行者,使直接损失降到最小的能力。又可分为车外部安全性、车内部安全性。2.1.3事故后安全性事故后安全性,是指汽车能减轻事故后果的能力。是指能否迅速消除事故后果,并避免新的事故发生。2.1.4生态安全性生态安全性是指发动机排气污染、汽车行驶噪声和电磁波对环境的影响,2.2 汽车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汽车道路交通
8、事故是世界性的灾害,因此汽车交通安全也是世界性的难题。道路交通事故引起人的伤亡,财产的损失,给国民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然而诱发交通事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受汽车行车速度、道路条件、车辆状况、驾驶员行为、驾驶员的文化素质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人、汽车、道路、环境条件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在道路交通系统中,人是系统的核心,道路是系统的基础。人的因素影响主要是指交通直接参与者的性格、经验或状态等。道路因素的影响是指线路走向、路面状况、交通信号的布置和清晰度,以及交通规则、交通管理措施等。汽车本身因素的影响是指车辆结构和技术状况等。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是指环境对人的精神影响(疲劳、
9、反应能力),对道路因素的影响(雨、雪、风、雾)以及对汽车的物理影响(道路附着条件、转向特性等)。如果把环境条件纳入道路影响因素范围内,可认为道路交通安全主要与“驾驶员-汽车-道路”系统有关。而汽车是该系统中潜在危机性最大的环节,因此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电子技术在汽车行驶安全上的应用第三章 电子技术在汽车行驶安全上的应用近年来,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安全性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为了满足安全法规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汽车厂商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来改善汽车的安全性能,其中电子
10、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电子技术提高汽车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主动安全性电子技术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性电子技术有代表性的电控装置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BD)、驱动防滑系统(ASR)、电子稳定程序系统(ESP)、电控悬架系统、电控动力转向系统、主动避撞系统、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VDC)、信息显示系统等。3.1.1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Braking System简称ABS)是一种防止制动过程车轮抱死的汽车主动安全装置。ABS系统在制动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轮与路面的滑移,由ABS电控单元做出判断,并通过电磁阀调整制动力的大小,使轮胎
11、滑移率保持在一个理想的范围(10%20%),来保证车辆制动时有较大的纵向制动和抗侧向外力的能力,防止可能发生的后轮侧滑,甩尾,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和转向操纵的能力,并能提高附着系数利用率,缩短制动距离,减少轮胎磨损。电子控制汽车防抱死系统是目前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3.1.2汽车驱动防滑系统汽车驱动防滑系统(ASR)是在汽车起步和加速时将滑移率控制在一定范围(5%15%)内,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提高汽车的驱动力。ASR在控制中,通过轮速传感器反馈来的信号经控制单元处理后发出指令,调节发动机的输出转矩,从而调节驱动轮的驱动转矩。目前ASR的装备大多是在ABS系统增设一部分部
12、件的方法来实现,可看成是对ABS系统的完善和补充。3.1.3汽车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汽车在制动时,四只轮胎附着的地面条件往往不一样。比如,有时左前轮和右后轮附着在干燥的水泥地面上,而右前轮和左后轮却附着在水中或泥水中,这种情况会导致在汽车制动时四只轮子与地面的磨擦力不一样,制动时容易造成打滑、倾斜和车辆侧翻事故。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能够根据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ABS系统提高制动稳定性。3.1.4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系统ESP是英文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的缩写,中文译成“电子稳定程序”。该系统通常
13、是支援防抱死制动系统及驱动防滑系统的功能。它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ABS、ASR发出纠偏指令,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ESP一般需要安装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它可以监控汽车行驶状态,并自动向一个或多个车轮施加制动力,以保持车子在正常的车道上运行。3.1.5汽车主动避撞系统该系统是辅助汽车驾驶者对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人、车、路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在危急情况下由系统主动干涉驾驶操纵、辅助驾驶者进行应急处理、防止汽车相撞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汽车行车安全。3.1.6其他安全控制系统为了适应汽车高速、安全、舒适的需要,越来越多更先进的电子技术应
14、用到汽车上,如睡眠驾驶警报系统、司机分神监视系统、视觉增强和夜视系统、导航系统等,为汽车的安全行驶提供了保障。32 被动安全性电子技术 ABS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压力保持制动压力减小和制动压力增大等阶段。在常规制动阶段,ABS并不介入制动压力控制,调压电磁阀总成中的各进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开启状态,各出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电动泵也不通电运转,制动主缸至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均处于沟通状态,而各制动轮缸至储液器的制动管路均处于封闭状态,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随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而变化,此时的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完全相同 。在制动过程中,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
15、传感器输入的车轮转速信号判定有车轮趋于抱死时,ABS就进入防抱制动压力调节过程。例如,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趋于抱死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控制右前轮刮动压力的进液电磁阀通电,使右前进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不再进入右前制动轮缸,此时,右前出液电磁阀仍未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制动液也不会流出,右前制动轮缸的刮动压力就保持一定,而其它未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仍会随制动主缸输出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在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保持一定时,电子控制装置判定右前轮仍然趋于抱死,电子控制装置又使右前出液电磁阀也通电而转入开启状态,右前制动轮缸中的部分制动波就会经过处于开启状态的出
16、液电磁阀流回储液器,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减小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将开始消除,随着右前制动轮缸制动压力的减小,右前轮会在汽车惯性力的作用下逐渐加速;当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判定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已经完全消除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右前进液电磁阀和出液电磁阀都断电,使进液电磁阀转入开启状态,使出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同时也使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输送制动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经电磁阀进入右前制动轮缸,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增大,右前轮又开抬减速转动。 ABS通过使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循环往复而将趋于防抱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峰值附着系数滑动率的附近范围内,直至汽车速
17、度减小至很低或者制动主缸的常出压力不再使车轮趋于抱死时为止。制动压力调节循环的频率可达320HZ。在该ABS中对应于每个制动轮缸各有对进液和出液电磁阀,可由电子控制装置分别进行控制,因此,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能够被独立地调节,从而使四个车轮都不发生制动抱死现象。 尽管各种ABS的结构形式和工作过程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通过对趋于抱死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自适应循环调节,来防止被控制车轮发生制动抱死。33 事故后安全性电子技术 汽车事故后安全技术是保障乘员及时救助和减少事故后损失,避免再次伤害。有代表性的电子装置有门锁紧急施放系统、GPS救援系统等。3.3.1门锁紧急施放系统门锁紧急施放系统在车辆发生
18、碰撞事故后,为了使乘员能迅速地从被撞车辆中救出,车门应能容易打开。其工作原理是当碰撞传感器确认已发生碰撞,系统立即施放门锁。3.3.2 GPS救援系统车辆发生碰撞后,为了快速救助伤者,必须准确确定事故车辆地点。GPS救援系统利用卫星导航定位,能很快确定车辆方位,缩短了救助时间,降低了乘员的伤害程度。汽车作为现代人类的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汽车也带来诸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安全等社会问题,其中汽车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世界上每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约120万人,近几年我国每年道路交通事故死
19、亡约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由于汽车事故不断出现,造成重大的社会危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汽车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各国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近几年,汽车上广泛采用电子技术,装备ABS、ASR、ESP、SRS及VDC等机电产品,汽车的安全性能有了大幅的提高,虽然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在增加,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成下降趋势,这说明先进的汽车电子技术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第四章 安全气囊、安全座椅、安全带等装置的控制方法研究第四章 安全气囊、安全座椅、安全带等装置的控制方法研究4.1 安全装置介绍美国人最看重的七种
20、安全装置:安全带、门锁、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前排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和侧面气帘式安全气囊、车门防撞梁、碰撞缓冲区 不可否认,和美国相比,抛开性能技术等方面不谈,我们的汽车在安全性方面与之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中国汽车安全程度的低下和安全配置的不足,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国人对于各种安全配置的模糊认识对市场反馈的结果,美国是一个靠调查数据说话的国家,这篇文章依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收集的数据对十种主被动安全装置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调查虽然是美国的,但是对于安全意识的提升却是世界性的,让我们看看最为看重生命安全的美国人最看重的七种安全装置吧。4.1
21、.1 安全带 安全带是所有的车辆安全系统中最基本的一个。上车、把安全带拉过来,然后咔嗒一声系好。很容易,是吗?对,是很容易,可是人们依然会忘记这么做,或者说他们不喜欢这种被束缚的感觉,或者他们反对让法律来告诉他们在自己的车里该怎么做。听起来挺有道理。但公平的是现在大部分的新车都会发出各种声音或光信号,提醒人们系好安全带,这样所谓的遗忘也就走到终点了。很显然,人们没有觉察到这样一个事实:2004年,高速公路上车祸的受害者有55%没有系安全带,而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估计,2002年有14570人从死神手下逃脱,原因仅仅是他们系好了安全带。 安全带的技术进步包括预紧器、力道限制器,以及三点
22、式或四点式的组合等。在撞击的时候,预紧器可以把安全带拉紧,防止由于松懈而带来会造成身体伤害的位移。撞击结束后,力道限制器可以使安全带略微松弛以减轻对车内乘员的压力。4.1.2 门锁 对于现代的驾驶员来说,对于门锁的安全意识可能实在过于老生常谈了,这就像提醒他们在寒冷的早晨启动车辆要多踩几脚刹车一样。可是就在几年前,克莱斯勒的小型货车在受到来自后部的撞击时,其后背箱盖很容易被打开。而在一辆载有儿童的车辆里,一扇出乎你意料而打开的车门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的导火索。如果现在的驾驶员还记得这些,他们也许就不会觉得门锁意识是一种古老的东西了。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就制定了汽车工业的门锁、插销和铰
23、链标准。发动机盖在高速公路上突然打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发生翻车时车门突然打开,把乘客从相对安全的车里弹出来的例子也比较少见了。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估计,这些被绝大多数人忽略的元件在2002年竟然拯救了1398人的生命。4.1.3 前排安全气囊 发生撞击后,碰撞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给引爆器,然后引爆器点燃气体发生器,于是安全气囊在转瞬之间迅速膨胀。安全气囊可以吸附撞击时产生的能量,并防止驾驶员或乘客与挡风玻璃或A立柱发生接触,从而起到保障乘员安全的作用。对于13岁以下的儿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则建议,要么让儿童坐在车辆的后座椅上,要么关闭乘客安全气囊,这
24、是因为安全气囊的膨胀速度和方向都有可能对儿童造成严重的伤害。在没有后座椅的车辆中,比如跑车和小卡车,往往会设置乘客安全气囊控制开关。 所谓的“depowered”安全气囊,最早出现于大约五年前,其膨胀的速度相对较慢,从而可以帮助降低气囊膨胀的同时可能带来的挤压伤害。depowered安全气囊主要是为了保护不系安全带的乘员或坐下后距离安全气囊过近的人所创造的,后者因安全气囊突然膨胀所受到的伤害程度等同于被一个时速200英里的硬枕头砸在身上所造成的伤害。福特公司现在可以提供压力减小了20到35个大气压的安全气囊,目的是在其安全性和最小的伤害风险之前找到一个平衡点。4.1.4 侧面安全气囊和侧面气帘
25、式安全气囊 与安全带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一样,对头部施加保护的侧面安全气囊每年使数不清的人侥幸死里逃生。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透露,每年至少有9000名驾驶员和乘客死于来自侧面的撞击压力,其中的大部分死于头部外伤。事实证明,对头部施加保护的侧面安全气囊能够将由驾驶员一边的撞击造成的驾驶员死亡率降低大约45%,而不对头部施加保护的常见侧面安全气囊也可以将对驾驶员的严重伤害降低11%左右。然而,由于无法确定每年死亡的9000人中有多少人是驾驶员,所以我们还不能给出侧面安全气囊所拯救人数的精确数字。 侧面安全气囊从座椅或者门板位置展开,以对乘员的身体躯干提供保护。对头部施加的安全保护来自
26、侧面安全气囊的延伸部分或者来头顶的气帘式安全气囊。两者都是为了防止乘员的头部与立柱或窗户玻璃发生全力瞬间接触而设置的。 4.1.5 车门防撞梁 依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的数据,车门防撞梁在2002年拯救了994名事故受害者。这些钢结构或铝结构的部件被安装在车门内部,从外面并看不到。有些采取的是垂直布局,还有一些采用对角线式,也就是从底部的门框一直延伸到窗玻璃的底部边缘。无论其具体位置如何,车门防撞梁都是作为一种额外的吸能保护层而设计的,它可以降低乘员可能遭受的来自外部的力量。事实证明,车门防撞梁在车辆撞击固定物体(比如树木)时的保护效果非常明显。4.1.6 碰撞缓冲区 撞击
27、缓冲区的概念是梅塞德斯奔驰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其设计为在发生撞击时车身发生逐渐变形,以吸附事故中产生的绝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撞击能量。车身改为这种可以变形的设计后,乘员所承受的强烈的撞击力就可以大大减小。现代的撞击缓冲区设计不仅仅可以吸附撞击能量,而且还可以使撞击能量发生偏转。比如某些车身前部的组件可以在发生前后撞击时在乘客座舱下部向后移动,从而进一步减小乘员可能需要承受的撞击能量。4.2 被动安全装置“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
28、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旨在减轻汽车碰撞后,乘员因惯性发生二次碰撞时的伤害程度。4.2.1 作用做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4.2.2 结构组成现代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缓冲气囊、气体发生器及控制块(电脑)等组成。4.2.3 工作原理虽然安全气囊在结构上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作原理基本一致。汽
29、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系统不断向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或加速度)信息,由控制装置(中央控制器)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或其它指标超过预定值(即真正发生了碰撞),则控制装置向气体发体发生器发出点火命令或传感器直接控制点火,点火后发生爆炸反应,产生N2或将储气罐中压缩氮气释放出来充满碰撞气袋。乘员与气袋接触时,通过气袋上排气孔的阻尼吸收碰撞能量,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4.2.4 使用特点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气囊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
30、效减低伤害。据统计,配备安全气囊的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可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高达64%,甚至在其中有80%的乘客未系上安全带!至于来自侧方及后座的碰撞,则仍有赖于安全带的功能。此外,气囊爆发时的音量大约只有130分贝,在人体可忍受的范围;气囊中78%的气体是氮气,十分安定且不含毒性,对人体无害;爆出时带出的粉末是维持气囊在折叠状态下不粘在一起的润滑粉末,对人体亦无害。 安全气囊同样也有它不安全的一面。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因此
31、,如果安全气囊弹出的角度、力度稍有差错,就有可能酿出一场“悲剧”。 安全气囊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价格大幅度下降,装备了安全气囊的轿车也从过去的中高级轿车向中低级轿车发展。同时,有些轿车前排安装了乘客用的安全气囊(即双安全气囊规格),乘客用的安全气囊与驾车者用的安全气囊相似,只是气囊的体积要大些,所需的气体也多一些而已。参考文献参 考 文 献 【1】 高艳青:现代电子及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载电脑与电信2007,1. 【2】 张庆湘:浅析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发展与应用,载企业技术开发2007,6. 【3】 李卫东:浅谈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载中国职工2005,9. 【4】
32、 陈长军、张敏、马红岩、林希峰、闫文清,激光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载工程师2007,9. 【5】 王红星,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发展趋势,载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12. 【6】 魏民祥、郭万林,数字信号处理器在汽车电子控制中的应用,载汽车电器2003,1致谢致 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李善锋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他的谅解与包容。没有李善锋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感谢我的班主任王婧婧老师,谢谢他在这三年中为我们全班所做的一切,她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很让我感动,再次向她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这三年的学期中结识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让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在此,也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谢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