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当今,“独生子女”日益趋增,因为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众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事事包办,忽视了让他们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必定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家长和教师必须密切配合,遵循教育规律,从生活细节入手,坚持不懈地加强教育才能取得成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这就意味着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搞好家园沟通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要建立一种亲密的感情。”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他说:“幼稚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
2、,不是家庭单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因此,将家庭教育融入幼儿园教育之中,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应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 新纲要明确规定: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一)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 积极地探索、创新、研究具有本园特色的家园沟通、共育策略。2、 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二)课题
3、研究的基本内容:1、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形成。2、家园共育的途径和策略。(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研究的思路: 首先,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新纲要施行为指针,广泛发动成员从实际可能出发,围绕着幼儿教育改革提高幼儿素质教育质量和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需要,展开有计划、全面地、深入持久的课题研究工作。其次,开展良好课题观念活动氛围,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 ,采取有效措施,创设良好的学术环境,掌握成员的研究动态。搜集兄弟元课题经验及国内外有关幼儿教育的最新动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组织课题研讨会,教育教学论文交流会,举行课题成果评选和成果展览。建州一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家园共育
4、,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要求步步留下脚印。2、 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为辅。四、课题的研究及实施过程: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2006年立项研究历时三年,包括课题的准备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为课题的准备阶段,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为课题的研究阶段,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为课题的总结阶段。 课题的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1、 学习理论,达成共识,促进教育改革的协调发展。在“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实验研究的初级阶段,我们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相关的理论,提高每个成员对幼儿社会性发
5、展的重要认识,使之达成共识。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进行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有助于形成幼儿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师德形象,还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要有一颗爱心。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为此,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先后学习了儿童社会性发展、家园共育的重要性等文章和有关文献资料,了解社会性教育的内涵,提高了教师自身素养。幼儿社会性涉及多个方面,层次多,内容覆盖广泛,有关方面的资料显示有:道德、情感、生活、交往、学习、心理、礼貌等。幼儿教育是启蒙
6、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也要遵循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有重点的进行。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自身发展规律,我们将良好行为习惯、生活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组还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通过学习交流、总结等形式,使子课题研究顺利进行。2、转变家长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社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成功建筑是孩子未来走向成功的奠基石之一。我们发现家长普遍重视和强调孩子的智力发展,而相对忽视孩子的非智力发展,很多家长一味追求孩子学了多少知识,忽略了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关爱,与人合作等良好社会性教育,家长的思想、观念离纲要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幼儿园要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使家庭重视
7、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使之在教育观念上逐步与幼儿园达成共识。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让家长成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榜样我们通过定期向每位家长发一些社会性发展教育方面的文章、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帮助家长端正与改变家教观念,帮助家长树立使孩子多元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使幼儿在离园后的各种行为习惯也能得到持续性的培养和巩固。(2)让家长成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课外教师。由于家庭是幼儿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幼教机构不可替代的。任何教育的实施都离不开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为实现教育目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多种形
8、式,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和教养态度、方法,学习掌握幼教规律,提高科学育儿的自觉性,较好的承担起家长的教育职责,改进家庭教育,发挥家教优势,给幼儿以积极良好的影响。 (3)让家长成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监督者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常常会出现此类问题:幼儿在园各方面习惯都很好,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可是一回家,其表现与在幼儿园判若两人,这主要是家园教育不一致造成的。我们培养幼儿,不仅仅是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好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在家庭里,在社会上也要有好的表现。为此,老师与家长经常交流与沟通,请家长及时反馈幼儿在家的情况,成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检查者和监督者,配合教师一起促进幼儿社
9、会性发展。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这一点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在农村,如何争取家长参与,仅靠说教和“命令”是行不通的,我们的做法就是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家长,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价值。比如:“让家长参与开放周活动”,就是很受家长欢迎的一个活动,现在已经形成了制度。活动开始,首先请家长参观、展示、交流“幼儿作业”。所谓“作业”,是老师为了培养幼儿的任
10、务意识和家长对孩子的责任意识,给幼儿及其家长留下的活动任务,平时以书面形式发给了家长。内容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农村特点有所选择,同时也考虑到了家长的文化水平。主要有语言故事、诗歌背诵、手工绘画、讲述等等。参观、展示、交流之后,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选出完成作业好的孩子给予“挂红花”奖励,对获奖孩子的家长也准备了一朵大红花,由孩子亲手为爸爸妈妈带上。接下来就是家长经验交流。因为有了“作业展评”的基础,家长们相互交流起来自然就很热烈。如:“怎样支持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等等。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畅所欲言、气氛活跃,既总结出了家庭教育中许
11、多好的方法,又提出了一个个让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每个家长都有他们的独到之处,每个家长都乐于从中获得经验和帮助。活动的最后,我们要求老师把本学期的主要活动安排介绍给家长,让家长了解本学期幼儿园(班)的计划安排,号召家长有针对性地在家里做一些配合准备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要求各幼儿园(班)的老师们,要注意结合本园的条件、当地的环境、家长的特点以及自身能力,在日常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经常组织一些适和较多家长参与的活动,借以吸引家长,并列入学期工作计划。比如:举办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亲子活动;请家长参与半日公开课活动,让家长也来评评课;邀请具有
12、一定特长或经验的家长走上讲台,开展“家长的一节课”活动;利用节日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家庭之间生活技能竞赛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深深吸引并打动了家长。他们对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在不断增强,他们越来越乐于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因为他们从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得到新的收获。4、家园优势互补,促进教师和家长共同提高。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的教师是推进“家园共育”的主力军,应当尊重、信任家长,与家长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新型关系。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合作中应该持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之间的亲密感情,但必须真心真意地把家长视为平等的“对话者”和
13、合作伙伴。教师还应该虚心向家长学习,家长虽然不一定是的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也不乏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法。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只有建立了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园双方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达到共育局面。 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让他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对于提高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很重要的事情。由于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缺少伙伴群体,加上长辈对其娇惯成性,他们大多任性、自私,与自我为中心,造成交往困难,家长对此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指导家长用一些正确的行为和方法注重在家庭中对孩子
14、进行教育和影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群体优势,配合家庭开展一系列相应的活动。我们农村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农村家长中间更是蕴藏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我们号召,老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一方面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播给家长;另一方面要深入到家长中间,虚心向家长学习。为了培养孩子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爱劳动的品质,开始尝试让孩子做值日,比如擦桌子、摆碗筷、浇花、整理图书等。家长了解了活动计划后,在家里也让孩子练习做这些事情。教孩子收拾玩具,如果孩子不会,家长会一遍遍地示范,手把手地教,利用个别教育优势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方法。这样,在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下,孩子很快养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我
15、们利用孩子身边的资源和条件,指导家长有目的地带孩子参与田间劳动,既会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热爱生活,又可以增长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相关知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以后,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使得多数孩子的家长都忙于田间耕作,从幼儿园回到家里的幼儿,经常随父母到田间地头自由玩耍。然而,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这里面所蕴藏着的教育机会,任由孩子东奔西跑,即丧失了很好的劳动教育机会,也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安全。我们觉得农村的幼儿教育,就应该抓住农村的特点,紧密贴近农村的生产生活。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有的放矢,才会有血有肉。如:在农忙期间,我们还要求老师们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到田间地头参观农民伯伯种地的过程,并对
16、幼儿进行爱惜粮食教育。五、研究结果: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三年来对“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这一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不仅能促进家庭与幼儿园密切合作,而且能使家长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达成共识,更重要的是为幼儿适应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方便。通过研究我们还发现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因素,在研究的全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学习自身的各种业务,专业技能在不断提高。1、实验结果: 根据子课题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实验及前测、后测结果分析,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行为习惯均呈良性发展趋势。如中班幼儿进餐情况前后侧对比表中:挑食的幼儿降了16人,比
17、率53.4%;独立进餐的上升了14人,比率46%;剩饭的幼儿降了12人,比率43.7%;饭后擦嘴漱口的幼儿上升21人,比率70%;能安静就餐的幼儿上升19人,比率63.3%。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前后测对比表中:上课表现好的上升17人,比率42.5%;阅读写字表现好的上升11人,比率52.5%;善于观察思考的上升3人,比率7.5%;勇于提问、回答上升8人,比率20%;学会整理的幼儿上升28人 ,比率70%。大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前后测对比表中:见人能主动问好的幼儿上升12人,增加30%;能使用文明用语的幼儿上升12人,增加30%;推打拥挤现象降了13人,递减32.5%;抢东西随手扔东西的幼儿降了14人
18、,递减35%;愿意与同伴游戏上升8人,增加20%。从生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前后侧对比表中我们可以看出40户家庭明显存在差异,良好生活环境影响幼儿并起积极教育作用。民主型家庭上升了9户,增加了22.5;和睦型家庭上升了2户,增加了5;育儿型家庭上升了0户,增加了0;溺爱型家庭降了户,递减了17.5;专制型家庭降了2户,递减了5;不良嗜好的家庭递减了2户,递减了5;2、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幼儿园结合课题研究,对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方式,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一是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二是制定严格的课题组学习制度,在历时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探索出一条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19、,而且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主持人高平的论文民间游戏必不可少发表与北京生活杂志社;浅谈生成课的评价获徐州教育学会三等奖;甩小尾巴的故事发表于徐州幼教;2008年被评为镇名师;教育活动生活中的数字获新沂市幼儿教师优质课二等奖;教学活动办家家获徐州幼儿教师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并被推荐参加江苏省幼儿教师优质课竞赛。侍颖老师发表论文及获奖论文6篇;鞭炮噼啪响教育活动获新沂幼儿教师优质课二等奖;教案获新沂市二等奖。张苗苗老师教育随笔再见了,幼儿园等三篇获江苏省优秀教育随笔三等奖;绘画夏日童趣获徐州教研室三等奖;说课米皮皮的敲敲长获新沂市一等奖;教案获新沂市一等奖。3、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及家长
20、素质都有明显的改变。(1)、通过学习与实践,家长的教育观念受到了较好的引导,加深了对正确社会性的理解,较好地促进了家长教育观的转变,特别是家长们认识到:生活即学习,突破了学习是单纯学习文化知识的界限,拓展了对学习含义的理解,重视了对孩子全方位的教育。(2)、许多家长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也学到了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们从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和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出发,以自己和家庭成员模范的言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们开始接受并实践民主的教育思想,平等地对待孩子,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努力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更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纠正不良行为时,采取“多鼓励,少批评,有耐心”的正面引导方法,
21、收到了积极的效果。(3)、随着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育儿知识的丰富和科学育儿方法的逐步掌握,我们欣喜地发现幼儿的家庭生活质量悄然地发生着质的变化。由于家长亲子和培养幼儿乐群意识的提高,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与周围孩子的交往大大增加,极大地改善了以往怕烦、怕不安全等,而把孩子关在家里独自玩耍的局面;“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想法逐步削弱,打骂现象明显减少,替代的是通过积极的正面引导;这一切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合群乐观性格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4、探索出本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1)、利用家长学校:由老师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或由园长或专家等给家长授课,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家长的实际情
22、况举办不同层次的小型讲座,分别授课,并将讲课与讨论相结合。(2)、采用“家长教育家长”的方法:由幼儿园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请在该方面教育有方的家长摆观点、谈经验、作骨干发言,进行传经,让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启发、取得共识。(3)、进行家访,与家长互相交流幼儿在园和家中的情况。(4)、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作用,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信息和教育方法。六、结论与思考:(一)结论:1、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与家长抓住这个重要时期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开展社会性教育。2、 本课题研究结果证实了家园合作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思考1、 本课题的范围较广,涉及的层面较多,还需在理论上进一步提升,提高研究的理论高度,这样有助于课题在更高层面展开研究。2、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中,在对待家长的态度上,我们教师可以换位思考,尽量考虑到家长的想法。 3、幼儿的发展是跨领域的,整体性的,各领域之间紧密联系。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同时,促进幼儿各种智能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