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摘 要2Abstract3第1章 绪论 4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41.2 本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4第2章 城市生态园林 52.1. 生态城市52.1.1 城市生态的特点和概念52.1.2 城市生态问题52.1.3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62.2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62.2.1 园林建设的含义62.2.2 园林建设的简史62.3 园林建设对城市生态的作用72.3.1 园林建设具有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72.3.2 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82.3.3 园林建设的社会价值92.3.4 园林建设的美化作用与内涵92.4 园林规划及其设计方法92.4.1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102.4.2 园林绿
2、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102.4.3 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102.4.4 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102.4.5 树种选择的论证 102.4.6 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趁设成本及理盛用 112.4.7 园林设计的可里改性 112.5 城市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12.5.1 植物种植的土壤条件恶劣和种植后保养未跟上 112.5.2 植物苗培植质量参差不齐,不能达到同一规格效果 112.5.3 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海拔等自然条件有关 122.6 城市园林建设中需遵循的原则 112.6.1 从城市实际着手,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122.6.2 城市园林建设要处理好和城市经济发
3、展的关系 122.7 现代园林建设发展的方向 12结 语 14致 谢 15参考文献 16摘 要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快,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提高环境质量的呼声不绝于耳,城市园林作为影响城市生态居住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是任何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城市园林建设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集中表现,是该城市居民展现道德建设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城市园林这些无法取代的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此,这些年来,园林工作者在城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生态Abst
4、ractUrbanization process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ffect more and more fast and people to the survival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etween is more seriou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hugely unpopular, urban gardens as infl
5、uence urban ecological living environment of a major factor, in improving peoples life quality,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is any other factors and incomparabl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s a city spirit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concentrated exp
6、ression, is the city residents moral construction level and show the level of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window, urban gardens can replace the role is be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o, over the years, garden workers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arden city gain great achievements.Key wo
7、rds: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ecological第1章 绪 论1.1论文的背景和意义城市是高密度集中人群而形成的特殊环境。城市发展趋势是城市朝着人群更高密度和规模更大发展,结果造成人口拥挤,能源和资源大量消耗,城市设施密布、生活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垃圾排放堆积,使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在人为活动的强烈干扰下,产生了许多自然生态和地质环境问题。如大量的提取地下水和过重的建筑负载造成地面下沉,地面流径与渗水性改变引起城市洪水;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烟尘和各种气态、固态污染物形成的气溶胶使城市里的能见度下降,在严重时白天
8、行车都开车灯。由于大量排污,还给人们带来了影响人体的健康问题和城市美学环境破坏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出现,严重地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生活与发展。所以,城市应合理地发展和规划改造。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人们的环境意识正不断得到提高。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现代人对生态需求与消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因此,建设城市生态景观园林已成为下一轮 城市竞争的焦点,许多城市园林把建设“生态园林”、“景观园林”、“山水园林”、“绿色园林”作为
9、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更是现实选择1.2本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本论文主要研究城市环境、生态城市、园林和景观各部分及之间的联系,并对未来城市生态景观园林做一分析。第 2 章 城市生态园林2.1 生态城市2.1.1生态城市的特点和概念生态城市,英文是Ecocity,由“生态学”(Ecology),和“城市”(City)复合而成,即一个生态健康的城市。由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O.Yanistky于1987年提出的一种理想城市模式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保护,建立生态、高效、和谐的人类聚居新环境
10、。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新模式,是现代理想的人类聚居型式。 生态城市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1)高效益的转换系统 在自然物质经济物质废气物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是自然物质投入少,经济物质产出多,废弃物排泄少。该系统的有效运行在产业结构方面的表现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的倒金字塔结构。 (2)高效率的流转系统 以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物流,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人流的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在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3)整体性和前瞻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规划,建
11、设,管理城市时,不仅兼顾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利益,协调发展,而且还要满足不同地区,社会,后代的发展需求。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会因眼前利益而用“掠夺”其他地区的方式换取自身暂时的“繁荣”,或牺牲后代的利益来保持目前的发展。 (4)高质量的社会人文环境 发达的教育体系和较高的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基础和智力条件之一,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和相合的社区环境。 (5)环境质量指标国际化 生活环境优美,管理水平先进,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城市的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也达到国际要求。同时对城市人口控制,
12、资源的利用,社会的服务,劳动就业,城市建设等实施高效率的管理,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6)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的器官”,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2.1
13、.2城市生态问题 污染问题 作为城市中最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等。各类污染又由于生化反应,形成各种次生污染,污染物种类复杂多样。 城市化与工业化对于城市所在区域的资源是一种考验,其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两部分:一方面,为了维持城市的运转需要自然界大量物质的供给和输入,而这些需求往往大于城市所在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负荷能力。比如我国的突出例子:水资源问题。在我国干旱少雨的北方黄、淮、海、辽四个流域,工农业总产值达全国的42%,而淮河、黄河、海河、东北诸河和西北内陆诸河年径流量只占全国的18%,其中海河和辽河中下游地区缺水问题尤为突出,一些城市工业区的
14、地下水资源已经面临枯竭的威胁。另一方面城市作为集中的污染源,对资源本身又存在巨大的破坏作用。以土地资源为例:城市中化学工业生产的各种农用化学生产资料,虽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却大大降低了土地的自然生产力,加之大气污染形成的酸雨、生产生活的废水废液,严重污染和破坏了广大地区的农田、水域、草原和森林,从农业文明时代开始的土地资源的破坏和丧失在工业时代中不断加重、加速。2.1.3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就是城市中有生态效应的环境规划。其高级目标是保留或恢复原有生态系统,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其初级目标就是在环境规划中融入生态学思想,尽可能的发挥最大的生态效果以实现协调发展。生态系统是在一
15、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对于城市系统与生态系统两者而言,无疑生态系统的出现要早于城市系统,因此生态不是我们要规划的对象。同样的,由于城市化,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流出相对薄弱:水泥化的地表、断河填河等东进一步的切断了自然的物质能量流动在。这样一个需要人为活动参与的系统中,规划只会加剧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破坏。所以这里所谓的规划生态只是城市化过程中对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一种反思,是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规划中最大限度的保持和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这种规划的本质就是不规划。另一方面,作为时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下
16、的产物生态规划,注重的并非生态系统本身,而是规划后区域产生的生态效应对于区域的回馈作用。建一片绿地,能改善这一区域的大气环境,这就是生态效应。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态效应,自然而然的就会在规划中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至于如何解决物质能量的输出那时后话,是后期的管理问题。城市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基本原则:保护城市特色,满足城市功能需求(自然、人文)。 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抓住主要环境问题。扬长避短,合理优化,综合考虑资金、技术与效益间的投入产出比,争取最大环境效益。实事求是
17、,量力而行,坚持可达性、持续性原则。强化管理,法律、行政、经济多方面手段齐下齐管。2.2城市生态园林建设2.2.1园林建设的含义园林建设是指为人类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和休息、游览场所而进行的绿化、景观建设和对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其具体内容除公园、庭园的设计、建造外,还包括古迹名胜地的绿化,住宅和各种公共建筑环境的绿化,道路、广场和滨河、滨湖、滨海地段的绿化,城市中以防止污染或保持水土为目的的防护绿地营建和废弃地绿化,森林公园和郊野休养区、疗养区的建立与绿化,对天然风景包括古树名木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修整与利用,以及植物园和动物园的建设等。2.2.2园林建设的简史古代的园林:中国商、周时代供帝王贵
18、族骑射游猎的苑、囿系园林的雏形之一。早在公元前200多年及稍后,已出现在天然地形植被基础上修建的宫室和按神话内容堆山理水、栽植珍贵树木的大规模宫苑,如秦代咸阳的阿房宫、汉代长安的上林苑等。“园林”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时张翰杂诗中的“白日照园林”和左思娇女中的“驰鹜翔园林”。公元 5世纪以后的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自然式的山水园;同时寺庙园林也有发展。到了宋代,自然式山水园已达很高水平,如北宋汴梁(今开封)的“寿山艮岳”是历史上最早的以大规模的人工叠石堆山造景的名园。现存的古代园林和园林遗迹足以说明,自13世纪以来的600多年间,宫苑、宅园、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区在全国各地曾得到高度发展。中国古代园林艺
19、术并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园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近代的园林: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社会逐渐过渡到工业社会,出现了公园,并有了少量的绿化。在我国国土上建成的第一个公园是1868年外国人在上海租界所建的外滩公园。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城市开始建了一些公园,以后并陆续出现街道、广场绿化,以及校园、公共建筑、住宅区等多种形式的绿地。这一时期的园林绿地在内容和性质上有所发展、变化,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有了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形式也从只有封闭的内向型园林,增加了外向型园林。兴造园林已不仅仅是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陶冶,也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 当代的园林:大致相当于现代社会。中华
20、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学习前苏联城市绿化理论,把传统园林扩大到整个城市绿化,并提倡城市绿化形成系统,城市园林绿化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认识上和经济上的原因,我们的园林绿化还处在较低水平上。直到近20年来,由于工业、交通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污染,这才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要求保护生态环境,这就是要创建园林城市建设城市大园林,把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作为根本目的,并与国土绿化、大地景观联系在一起。园林的范围更加扩大,内容更充实,园林还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条件,向着人类创造的理想环境而努力前进。西方古代园林起源于埃及、两河流域、希腊与罗马。文字记载中的早期园林,有公元前1400年埃及的规
21、则式庭园,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和希腊的公共体育场等。在中世纪的战乱年代,欧洲园林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较深;截至文艺复兴以前,基本上都是封闭的庭院形式。从文艺复兴开始后的300多年间,欧洲园林建设迅速发展,出现了意大利的许多著名台地园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苑等大型精美园林,都是具有明显轴线、按几何图案布置的规则式园林。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才出现第一座自然式园林。此后的几十年间,自然式园林很快发展成英国造园的基本形式,并影响着欧美各国。在自然式园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曾受到中国的影响。随着19世纪观赏植物引种、育种事业的兴起,植物的栽培、配置在欧洲园林建设中的地位更趋重要。20世纪以来,由于
22、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环境恶化,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在提供户外休息活动场所和美化环境等意义上更加受到重视,其在改善气候、卫生状况、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因此,园林的涵义正逐步扩展,园林建设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2.3园林建设对城市生态的作用 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城市人民的关系十分密切,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2.3.1园林建设具有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城市绿化在通过食物链提供给城市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表现为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1净化空气。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太阳光能在体内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城市绿化植物调
23、节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比例平衡。避免了因城市人口多、工厂集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这是任何先进科学手段不能代替的。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呼出二氧化碳09kg,吸进氧气O.75kg,而每亩绿地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900kg,生产氧气600kg,可供1000人的需要量,即每个城市居民要有10平方米树林面积或25平方米的草坪面积才能满足必须的生存环境。在北京城近郊建成区4939平方公里范围内,现有的园林植被每年可释放氧气295万吨,吸收二氧碳424万吨,蒸腾水量439亿吨,蒸腾吸热107396亿千焦。 2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元凶,当烟尘通过绿地后,其中60
24、的二氧化硫被叶滞留,一般植物叶片含硫量可超过正常含量5-10倍,臭椿可达20倍,夹竹桃、广玉兰、银杏可达12-15倍。随着叶片的衰老掉落,新叶不断长出,二氧化硫也就不断被吸收。一棵柳树一天可净化二氧化硫1278g,杨树可净化1129g,刺槐可净化166g,试验结果证明,落叶树吸硫能力最强,常绿阔叶树次之,针叶树最弱。植物还可以吸收氟化氢、氯气和致癌物质安息香吡啉等有害气体,并具有吸收和抵抗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能力。 3滞尘降尘作用。绿化植物枝繁叶茂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吸附、过滤的作用,特别是叶面粗糙带有分泌物的叶片和枝条,很容易吸附空气中的尘埃,经过雨水冲刷又能恢复吸滞能力。高大乔木枝繁叶
25、茂,总叶面积大、粗糙,滞尘能力最强。草地也能吸附灰尘,并且可固定尘上。据测定,北京城区平均每公顷绿地滞尘量为1518吨,当绿化覆盖率为10时,空气中总悬浮颗粒下降为15一20,当绿化覆盖率为 40时,总悬浮颗粒下降为 60一80。 4杀菌作用。园林植物释放的分泌物还具有杀菌作用。经测定,王府井大街每立方米空气含菌量是中山公园的7倍,是香山公园的95倍,据法国测定:百货商场中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为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内为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一立方米污水流过30-40米宽的林带后,细菌减少一半。 5降低噪音。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绿化植物可以降低噪音,
26、当噪音投射到树叶枝条上时,能被反射到各个方向,使声波发生偏转和折射,从而减弱声能。如街道绿化树、乔木、灌木、草木均匀立体种植形成挡风墙,能起到很好的减声效果。经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10-15分贝,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绿篱和灌木丛能降低噪音5-7分贝,道路绿化也可降低城市交通产生的噪音。 6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热岛效应是城市的共有现象,北京夏季城区平均气温比郊区高3-4。由于高大建筑物表面使太阳辐射增加许多倍,白天积累的热量,晚上又散发出来,引起城市的高温化,而园林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可以改善和降低气温。经测定,绿化覆盖率低于 37,对气温的改善不明显,理想的覆盖率应在
27、40以上,如果达到 50,夏季的酷暑现象可根本改变。夏季草坪表面温度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马路低8-20,而冬季温度比裸露地面高4左右;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 10- 20,行道树也可提高相对湿度 10-20,有垂直绿化的墙面表面温度比没有的低 10,比内墙面低7。 2.3.2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 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其价值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就城市而言,这种趋势尤其严峻。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由人工建造的接近于自然生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和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
28、为提高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北京市植物园对其处于近郊的樱桃沟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表明:现已得到保存的植物种类有117科306属477种,并已纪录到在此生境中栖息繁衍的百余种路生脊椎动物,其中鸟类106种,浦乳类18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9种;初步整理的昆虫种类达到28目136科585种。物种丰富度的提高,标志着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中的另一重要贡献。园林绿地系统的这种功能实质上也是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的一种恢复和挽救,这种恢复和挽救对进一步发挥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3.3园林建设的社会价值 过去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总是处在软弱的地位。1
29、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城市绿化被列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1993年,国家计委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国务院转发),要求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城市绿化的第三产业地位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城市绿化作为第三产业,其产品的使用价值,是由自然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力共同创造的,其商品价格具有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二者并存的特征。城市绿化的影子价格,附着于公共产品,如制氧、调温、杀菌、滞尘等。其市场价格则由两部分组成:有形产品直接形成市场价格,如施工、装饰、苗木花卉等调无形产品也能形成市场价格,如周边地价增值、周边
30、服务业增收、旅游点门票价格等。 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有巨大的份额,是影响城市风貌、吸引人才居留、技术乃至资金集结的重要因素。城市园林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还凝结着现实的、历时的各种自然、科学、精神价值。 2.3.4园林建设的美化作用与内涵 城市绿化为城市提供了绿色空间,美化了城市,把处于林林总总的水泥建筑群和构筑物,分割点缀的富有生机,绚丽多彩。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有着强烈的与自然和谐的心理愿望,或回归自然的野趣追求。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使自然美(天蓝地绿,气洁水畅,鸟语花香,和谐)出现在缺少自然氛围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同时使城市的硬线条、死板的几何图形得到柔化。因为树木本身的形状和色彩也
31、是创造城市空间的一种景观元素,所以作为软质景观,绿化就是城市空间的柔化剂。 现代城市园林内涵的不同使园林不再为少数文人雅士或皇族服务,而是需要面向大众。现代的城市面貌、现代文化艺术讲究自由流畅,追求简洁明快。园林的变化不仅反映在园林面积的大小,还表现在形式。风格以及布局上的改变。尤其园林在现代更担负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任务,因而在种植上应注重满足保护及调节环境的功能需要,要求突出整体的美和大体量的美。同时在对园林的欣赏上,由于现代城市人整日被包围在灰色混乱的城市中,已厌恶了过分的人工环境,因而希望园林能够更为接近自然的环境,可望通过园林寻回日益失去的天然情趣,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现代人得自
32、园林的感受亦由单纯的艺术欣赏转为对园林空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因而现代城市园林在大体上而言,应当体现的是一种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2.4园林规划及其设计方法园林设计在我国应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我们的造园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称绝佳的传统园林范例和理论,说它年轻,是由于这门学科在实践中发展、演变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接轨,又是近几十年的事,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很少,加上国力有限,除了出现过个别优秀作品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一般地讲,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成为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
33、亭台。2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挤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风景园林师不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
34、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竟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
35、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2.4.1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
36、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园林设计 2.4.2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提高国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休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2.4.3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
37、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2.4.4 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2.4.5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攀发难以根除,红花醉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
38、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耍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早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2.4.6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趁设成本及理盛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
39、,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2.4.7园林设计的可里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尽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异,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亦难免有忽视
40、或不当之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侧除,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2.5城市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2.5.1植物种植的土壤条件恶劣和种植后保养未跟上 在城市扩建或新兴城市的建设中,地基的填充物多为城市的生活垃圾或者是旧城区改造中产生的废料,有的地段地势相差比较大, 这意味着需要填充更多的垃圾或废料,而这样就根本没有适合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虽然一些城市会在填充垃圾或废料的上部覆盖一层土壤,但这不能从根本上
41、解决植物生长的问题。此为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一些绿化工人在栽培植物时,为了省力树坑穴位挖掘较小或较浅,植物的根系没有完全舒展开来,经常存在窝根现象,植物种植以后没有设置专业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及时施肥浇水,这些都是导致植物成活率低下的因素。即使植物幼苗得以存活,也因没有及时的给予施肥料,也非常的瘦弱,抵抗能力差,极易发生病虫害,由此也可能造成植物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总之,城市园林建设中栽培的植物是工人依据城市规划栽植的植物组的群体,如何提高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质量和提高植物栽培后的养护工作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2.5.2植物苗培植质量参差不齐,不能达到同一规格效果 由于城市绿化施工单位在购进苗源的时
42、候,大多不是从一个苗源基地选择苗种,因此会出现植物的苗培质量参差不齐。栽培的苗木的质量和规格参差不齐,绿化后的效果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更无法植物栽培后绿化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小区建设,居民对植物栽培后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要求时间短暂,但是建设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在购进苗木时选择的规格较小,因此在栽植后绿化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不能满足居民短时间内对绿化的要求。有的施工单位选购了规格较大的苗木,栽植后绿化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大规格的植物,由于各种因素会导致在移植或栽培的过程中发生死亡,植株成活率不高,后期的养护困难,造成了苗木资源的和养护资金的浪费。近
43、些年来虽然大规格树木的移植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移植费用居高不下,被大多数施工单位所拒绝。总之,到了植物栽培的黄金时期,他们就到处抢购苗木,造成苗木来源相对复杂,尤其是苗木资源相对缺乏时期,有的苗木购买商为了能够采购到苗木,不顾其质量,只顾数量的抢购。这种情况下采购的苗木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有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苗木的适应性,导致与环境不符,更甚者是采购的苗木中有的感染虫害,使病虫害在苗木之间交叉感染。为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很有必要在本地建立苗木供应基地。 2.5.3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海拔等自然条件有关 北方天气干旱降水量小,适合城市园林建设所需的植物种类稀少。城市园林除了绿化环境和工
44、人休息享受自然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其整体的表现效果。我国的北方地区,越是靠近高纬度的地区,降水量越少,适合该地区园林建设所需要的植物种类更加有限,城市园林建设因此容易造成绿化单一。即便是从其他区域移植其他物种,因不适应条件,成活率也比较低,还容易造成园林的整体效果不协调,不能达到居民要求的绿化效果。为此,园林建设中栽植的植物要多物种相互结合,城市的特有本色、历史底蕴等也要在城市的建设和雕塑中得以体现。 2.6城市园林建设中需遵循的原则 我国许多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实际需求,更多从政治因素考虑,受到政治决策影响较大,而一些城市管理者为了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自己的管理政绩,
45、浮躁、盲目风气盛行,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计成本,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的极度浪费。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城市园林建设,合理结合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做好以人为本,打破原有的城市园林建设思维方式,树立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思想。具体可以做到从以下几点。 2.6.1从城市实际着手,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只不过是自然界众多物种的独特一个,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要尊重自然规律,因此,我们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园林中,需强调回归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享受自然。人类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地球到处都是人类建设的奇迹,大自然已被人类改造的面目全非,在城市生活的居民更是大自然的美,因此,城市园林建设作为弥补城市建设中缺失的大自然的美,要选择一种理性的方式回归自然。所以,我们在对园林进行规划和建设中要坚持以人文本,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建设城市园林。 2.6.2城市园林建设要处理好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类积累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其精神方面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环境对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具有更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从城市建设的整体出发,为人类创建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工作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