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学试题库--问答.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7904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肿瘤学试题库--问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临床肿瘤学试题库--问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临床肿瘤学试题库--问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临床肿瘤学试题库--问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临床肿瘤学试题库--问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1)急性和亚急性不良反应 指在用药后当时和疗程内出现的过敏、恶心呕吐、腹泻;血液学、肝肾功能、手指麻木、皮疹、手足综合征和脱发等;(2)长期不良反应 指在停药后甚至停药后多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毒性、造血功能障碍、间质性肺炎、心脏毒性、内分泌失调、畸胎等。高能电子束的剂量学特点?直线加速器和电子感应加速器可产生不同能量的高能电子束。高能电子束是带电粒子,其剂量特点是:(1)可以有效的避免对靶区深部组织的照射,在组织中射程深度与其能量成正比,可按病灶深度选择合适能量电子线。(2)易于散射,从表面到一定深度内它的剂量分布比较均匀,超过一定深度后剂量迅速下降,这样可以保护

2、深于病变的正常组织。临床上常选择电子线的能量是使照射区置于85%深度量处,这个深度大约是电子线能量1/3cm数,如15MeV电子线的85深度量约在5cm处。(3)骨、脂肪、肌肉等对电子线的吸收差别不显著。(但肺含气腔,空气吸收少,肺组织实际吸收量比计算吸收量大,需行剂量校正)。(4)可用单野作浅表或偏心部位肿瘤的照射。癌基因激活的方式:当原癌基因的结构发生异常或表达失控时(原癌基因的激活),就会成为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能力的癌基因。原癌基因可由以下几种方式被激活:1. 点突变,2. 基因扩增,3. 染色体重排,4. 启动子插入。叙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生物特性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

3、生性侵袭性生长速度 缓慢迅速边界、包膜 清楚/有包膜不清楚/无包膜侵袭性 无,少数局部浸润侵袭、蔓延转移 不转移转移复发 完整切除不复发易复发试述三级预防?:肿瘤的一级预防(即病因学预防)是指对一般人群消除或降低致癌因素,促进健康,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戒烟,2)合理膳食,3)节制饮酒,4)免疫接种,5)防止职业癌,6)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肿瘤的二级预防(即发病学预防)是指对特定高风险人群筛检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病例,从而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其措施包括筛查和干预实验。肿瘤的三级预防是指对现患肿瘤病人防止复发,减少其并发症,防止致残,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以及减轻由

4、肿瘤引起的疼痛等措施,如三阶梯止痛、临终关怀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1,淋巴道转移: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经淋巴道转移;2,血道转移: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尤多见于肉癌、肾癌、肝癌、甲状腺滤泡性癌及绒毛膜癌;3,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恶性肿瘤细胞放疗损伤的4R 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放射生物学最主要的原理是4R :修复、再增殖、再分布和再氧化。1、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受到致死损伤的细胞将发生死亡,而射线引起的所谓亚致死损伤及潜在致死损伤的细胞,在给予足够时间、能量及营养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修复生存下来。2、再氧合作用(Reoxygenation)氧在辐射产生自由基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5、富氧细胞对放疗比较敏感,较易被放射线杀死,乏氧细胞对放疗耐受性较强,不易被杀灭。肿瘤组织常有供血不足及乏氧细胞比率高的问题,部分癌细胞可逃避放射损伤,这是放疗后肿瘤再生长及复发的常见原因之一。放疗中,富氧细胞被杀灭,原来乏氧的细胞可能获得再氧合的机会,从而对放疗的敏感性增加。3、细胞周期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癌细胞群的细胞常处于不同的细胞增殖周期中,对射线敏感也不一致。最敏感的是M期细胞,G2期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接近M期,S期细胞对射线敏感性最差。对于G1期的细胞来讲,G1早期对射线的敏感性差,但G1晚期则较敏感。对放疗敏感的细胞被清除,引起癌细胞群中细胞周期再分布,使不敏感

6、细胞转化为较敏感细胞4、细胞再增生(Repopulation)放疗后细胞分裂将加快,肿瘤组织生长也比较快。考虑细胞有再增生作用,放疗需要延长疗程,增加总照射量,才能达到更满意的治疗效果。肿瘤急性溶解综合征表现及其防治:由于大量肿瘤细胞崩解,大量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而形成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等一系列危重综合征。临床征象血钾6mmol/L,血钙6mg/dl,肌酐2.4mg/dl,心律失常,磷酸盐高于正常水平25%以上,尿酸高于正常水平25%以上。预防和治疗:预防是关键:肿瘤大,化、放疗敏感者充分水化、利尿及服用别嘌呤醇。治疗:(1)别嘌呤醇500mg/m2.d,分24次服。(2

7、)多饮水。(3)碳酸氢钠。(4)每1224 小时测电解质。(5)出现症状或明显ECG改变时,给予滴注葡萄糖酸钙。(6)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胃癌N分期:N1:1-2个区域淋巴结有转;N2:3-6个区域淋巴结有转;N3a:7-15个区域淋巴结有转;N3b:15个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TNM通用定义:(一)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X 代表未知。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0 代表没有 Tis原位癌;is代表 in situ原位 T1、T2、T3、T4 原发肿瘤的体积及/或范围递增,数字越大,肿瘤累及的范围或程度越大。:(二)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转移)不明;X 代表未知。

8、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0 代表没有 N1、N2、N3 区域淋巴结侵犯递增。(三)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存在与否不能确定; M0 远处转移不存在;.那些肿瘤与微生物感染有关,试举1-2例,并加以尽可能详细的说明?虽然大多数肿瘤是不能传染的,但业已明确某些RNA病毒如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 (HTLV-1)和HTLV-2病毒可以引起白血病、淋巴瘤等;某些DNA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高危险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别可导致肝癌、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Hodgkin氏淋巴瘤和宫颈癌等。较近的资料还表明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

9、)也有致癌性,与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关。肿瘤靶向治疗定义、药物机制、谈谈个人对其认: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从细胞受体和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开始了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人们称之为“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这些领域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的细胞遗传学标志的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单独应用或配合化疗近几年被认为是一大突破。4种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或

10、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西妥西单抗:针对EGF受体的IgG1单克隆抗体,两者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对与EGF受体结合的酪氨酸激酶(TK)的抑制作用,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Bevacizumab是一种重组的人类单克隆IgG1抗体,通过抑制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而起作用。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与纵贯细胞膜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此抗原位于前B和成熟B淋巴细胞,在与抗体结合后,CD20不被内在化或从细胞膜上脱落。CD20不以游离抗原形式在血浆中循环。利

11、妥昔单抗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并引发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适用于复发或化疗抵抗性B淋巴细胞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人。 1. 简述肿瘤的命名原则。(1.2.2)答:组织来源、发生部位、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点。2. 简述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特性(1.2.1)答:自主性增殖, 可移植性, 去分化6指出下列肿瘤的最好发部位:骨肉瘤、霍奇金氏病、平滑肌瘤、基底细胞癌、骨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移行上皮癌、嗜铬细胞瘤、类癌、颗粒细胞癌。 (3.2.1)答:骨肉瘤:四肢长骨干骺端霍奇金氏病:浅表淋巴结平滑肌瘤:子宫基底细胞癌:面部皮肤髓母细胞瘤:小脑移行上皮癌:膀胱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类癌:胃肠道颗粒细胞

12、癌:肾。 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1.2.1)答:是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如:粘膜白斑,慢性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结肠、直肠的息肉状腺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肿瘤有哪些生长方式(1.2.1)答:肿瘤可以呈膨胀性、外生性和浸润性生长:3. 肿瘤的生长速度取决于什么因素?答:生长分数和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之比。4. 举例说明什么是恶性肿瘤的直接蔓延(1.2.1)答:随着肿瘤的不断长大,瘤细胞常常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邻近正常器官或组织,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例如晚期子宫颈癌可蔓延至直肠和膀胱

13、;晚期乳腺癌可穿过胸肌和胸腔甚至达肺。肿瘤分期的主要原则是什么?(1.2.1)答:肿瘤分期的主要原则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等来确定肿瘤发展的程期或早晚。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几类?请举说明 (4.3.2)答: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由于癌基因的表达而生成的抗原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在肿瘤病人的体液及排泄物中检出,它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不产生或产生极微。五类:(一)原位性肿瘤标志 细胞癌变时,细胞内某些物质含量增加,可作为反映肿瘤存在的标志。如本-周蛋白,前列腺前列腺特异抗原等。(二)异位性肿瘤标志

14、 一些细胞癌变后,产生一些细胞原来不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与体内原位产生的物质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对这些物质的检测可帮助肿瘤的诊断: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三)胚胎性肿瘤标志 胚胎时期的某些物质在机体的发育、生长过程中逐步减少并消失,这些胚胎性和胎盘性物质在某些肿瘤可以重新表达,成为有用的肿瘤标志;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 (四)病毒性肿瘤标志 某些病毒与肿瘤的发生有关,在一些肿瘤中检测到肿瘤病毒相关物质的存在,如:HB病毒(肝癌)、EB病毒(鼻咽癌)、HP病毒(宫颈癌)等,这些病毒相关抗原的抗体可作为肿瘤标志。(五)基因标志 肿瘤的发生与一些基因异常有

15、关,如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这些基因的改变是肿瘤的重要标志。如ras基因的产物P21表达越多,其标志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已广泛被应用于临床:做为辅助诊断:体液中肿瘤标志物的值增高,标志着可能有肿瘤的存在;可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定期对治疗后的肿瘤病人进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含量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进行疗效的观察: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使肿瘤标志物含量降低,否则说明治疗效果不佳;判断预后:肿瘤标志物的含量的高低与预后成反比关系。含量越高,预后越差;用于肿瘤的鉴别诊断:根据不同的肿瘤特性,选择有针对性的标志物进行检测,有助于区分不同部位的肿瘤。5. 简述WHO药物治疗癌症疼痛的五个

16、要点?(6.2.1)答:口服给药;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6. 癌症疼痛如何按三阶梯给药?请列举各阶梯代表性药物(6.2.1)答;止痛药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内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物。第一阶梯是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就应在非甾体类抗炎药中增加(不是取代)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即第二阶梯。如非阿片类药物加弱阿片类药物仍不能有效地控制疼痛,或疼痛初起时即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者,应使用强阿片类药物,代表药物是吗啡。6、列举抗肿瘤药物的五种主要副作用及代表药物(6.2.1)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有;

17、肾毒性:顺铂;心脏毒性:阿霉素;神经毒性:长春新碱;出血性膀胱炎:环膦酰胺7. 何谓辅助化疗?有何临床意义?(6.2.1)答;也称保驾化疗。目的是控制术后或放疗后残留病灶及消灭微小转移灶,以期延缓或控制复发和转移。8. 何谓新辅助化疗?有何临床意义(6.2.1)答:用于术前或放疗前的化疗。其意义在于控制或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癌灶;使原发癌灶缩小,增加手术切除率;减小手术创伤范围;避免术中因挤压肿瘤造成的癌转移;检测化疗药物敏感性。9. 化疗主要有哪些远期毒性?(6.2.1)答;免疫功能低下、致畸作用、致癌作用10. 简述顺铂联合化疗常用剂量及主要副作用,并列举三种常用顺铂治疗的肿瘤(6.2.

18、4)答:每次70100mg/m2,每三周一次;胃肠道反应、骨髓毒性、肾毒性、耳毒性;肺癌、头颈部肿瘤、食管癌等。11. 简述阿霉素联合化疗的常用剂量及主要副作用,并列举三种常用阿霉素治疗的肿瘤(6.2.4)答;每次4060mg/m2,每三周一次; 胃肠道反应、骨髓毒性、心脏毒性;乳腺癌、软组织肉瘤、淋巴瘤等。1. 何谓肿瘤的综合治疗?试述肿瘤综合治疗原则(6.3.3)答:肿瘤的综合治疗就是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不同病期、不同生物学行为及机体一般行为状态、免疫功能状况、重要脏器(心、肝、肾、肺等)功能等,合理而有计划地使用现有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生物反应调节剂

19、、中医中药等治疗,以期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或延长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肿瘤的综合治疗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则: 一、目的要明确 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可能有以下因素:局部治疗不彻底,或在不成功的治疗后局部复发;远处播散;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给肿瘤复发播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采取治疗措施时应首先明确以下三点: (一)患者的机体状况 应根据患者机体状况安排治疗,肿瘤的治疗过程一般可归纳为:第一阶段尽可能除去肿瘤;第二阶段使患者体力各方面得到恢复,特别是着重重建患者的免疫和骨髓功能;以后视情况再进行强化治疗;治疗后同样还是需要不断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状况。 (二)肿瘤局限与播散状况 要明

20、确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应根据患者的病期即侵犯范围决定首先采取哪一种治疗手段。 (三)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负担 手术、放射、化疗和生物治疗由于具有一定副作用都会给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要充分衡量每一种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得失。对于根治性治疗,目前明显的趋向是考虑治疗对患者的机体和精神上的影响,尽可能保留患者的器官。在姑息治疗时,充分权衡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得失更为重要。 二、合理安排治疗 在充分权衡正邪之间、局限与播散的情况下,制定合理、有计划的综合治疗方案非常重要。需要通过多学科的医师充分讨论协商。对于某些肿瘤,如皮肤癌,通过局部治疗可将其治愈,就没有必要再加用其他治疗。在另一些情况下

21、,如绒毛膜上皮癌、骨肉瘤、小细胞肺癌等,虽尽量扩大切除或照射,却不能消除远处播散的可能,必须采取必要的全身治疗,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还有一些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和某些恶性淋巴瘤,多数在诊断时即属全身性,所以化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而一些以局部复发为主要问题的肿瘤,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头颈部癌,辅助放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治疗的治愈率。即使是同一种肿瘤,也需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趋向,估计局限与播散哪一个可能最大,从而采取适当有效的治疗措施。2. 试述肿瘤综合治疗的常规方式(6.3.4)答:1)辅助放化疗:对于比较局限的肿瘤先行手术治疗,之后再根据手术情况加用放疗及 (或)化疗:由于综合治

22、疗,使、期乳腺癌的治愈率不但有了提高,而且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2)术前放化疗:对于肿瘤局部病灶较晚期或已有区域性转移的患者可先作化疗或放疗,以后再行手术。有些局部较晚期但尚无远处转移的肿瘤患者,施行较小的手术和放疗可取得良好疗效和较好生活质量。对晚期的乳腺癌患者先行化疗,局限以后再作手术,术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故疗及(或)化疗,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提高治愈率。 3)通过化疗和或放疗使不能手术者变为可以手术:国内外经验均表明在化疗后手术能够提高治愈率。目的是切除耐药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在混合癌中切除可能存在的其他成分,降低复发机会。 4)同时放化疗 5) 生物治疗与其他治疗结合3. 试述组成联合化疗方案

23、的原则(6.2.1)答: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杀灭瘤细胞,不仅能明显提高疗效,还可减少或延缓耐药的出现。在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构成联合化疗方案的各种药物,单独使用时对该种肿瘤都有效,并都选用有效剂量。 (2)应尽量选择几种作用机制、作用时相不同的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3)尽量选择不良反应类型不同的药物联合,避免不良反应相加。4. 试述根据化疗的目的,肿瘤化疗在临床应用可分为那几种方式(6.2.1)答:目前临床上根据化疗的目的不同,将化疗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根治性化疗:以达到治愈,或明显延长缓解期为目标。可治愈的肿瘤:

24、急性白血病,绒癌,恶性葡萄胎,恶性淋巴瘤,睾丸肿瘤等。应尽早给予正规、强烈、足量、足够疗程的化疗。2. 辅助性化疗:也称保驾化疗。目的是控制术后或放疗后残留病灶及消灭微小转移灶,以期延缓或控制复发和转移。一般术后3-4周开始。3. 新辅助化疗:用于术前或放疗前的化疗,目的是控制或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癌灶和手术中因挤压肿瘤造成的癌转移,使原发癌灶缩小,增加手术切除率,减小于术创伤范围,避免术中因挤压肿瘤造成的癌转移,检测化疗药物敏感性。一般采用短疗程,中等剂量,化疗2-3个周期。4. 姑息性化疗:对肿瘤己全身扩散的晚期癌症病人为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可给予姑息性化疗。5. 抢救性

25、化疗:用于晚期肿瘤,以抢救为目的。病例选择:初治病例,或未经过正规化疗,对化疗可能有效,对化疗毒副反应可能耐受,无严重并发症。6. 特殊途径化疗:1)腔内化疗:胸腔、腹腔、心包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2)鞘内化疗:治疗脑膜白血病,淋巴痈,其它实体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3)动脉插管化疗:介入化疗。可治疗肝癌等。5. 举例说明目前肿瘤化疗可能取得哪些疗效?(6.2.2)答:肿瘤化疗的疗效差异很大,目前可分为可以根治;可延长生存时间及姑息性疗效三级。 (1)可以根治的肿瘤是指通过化疗治愈率在30以上的肿瘤,有滋养叶细胞肿瘤、睾丸肿瘤、Burkitt淋巴瘤、大细胞淋巴瘤、何杰金病、儿

26、童急性白血病、横纹肌肉瘤、成神经细胞瘤和成肾细胞瘤。 (2)可延长生存时间,治愈率在530的肿瘤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肺癌、骨肉瘤、胃癌。 (3)姑息性疗效的肿瘤有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化疗与手术或和放疗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的肿瘤有乳腺癌、睾丸肿瘤、大肠癌、软组织肉瘤、骨肉瘤、尤文肉瘤、小细胞肺癌。6. 根据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目前常用的抗癌药有哪几种类型?(6.3.3)答: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抗癌药物,大多是干扰或阻断细胞的增殖过程,一般称为细胞毒药物。根据其作用原理化

27、疗药物大致分为如下4类。 (1)抑制DNA合成 通过阻碍脱氧嘌呤核苷或脱氧嘧啶核苷的合成、互换、还原而干扰DNA的合成。大部分的抗代谢类药物如MTX、5-FU等居于此类。 (2)直接破坏DNA结构或与DNA结合 此类药物大多为烷化剂和抗癌抗生素。如CTX、ADM、PDD、亚硝脲类药物。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如门冬酰胺酶,能分解门冬酰胺。肿瘤细胞本身不能合成门冬酰胺,必须从细胞外摄取,门冬酰胺酶能造成外源性门冬酰胺缺乏,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4)抑制有丝分裂 如VCR、VLB、VDS、NVB、VP16、VM26、紫杉醇等植物类抗癌药与细胞的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解聚使其不能形成纺锤体,抑制

28、细胞分裂。7. 什么是多药耐药性?试述其产生的可能机制(6.2.4)答:多药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它的多种化疗药物也产生不同程度的药耐性。其可能的机制是: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摄取减少;药物活化酶的量或活性减低;药物失活酶含量或活性增加;药物作用靶向酶的含量增高或与药物的亲和力改变;DNA修复增加;代谢替代途径的建立;细胞对药物的排除增加。8. 试述化疗禁忌症及注意事项(6.2.1)答:一般情况差、恶病质、年老体弱,无法耐受化疗者;骨髓功能低下,严重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低于正常范围;肝肾功能异常;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以往作过多程化疗、大面积放疗、高龄、有骨髓转移、严重感

29、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有严重并发症等患者慎用或不用化疗。9. 试述化疗药物的近期毒性和远期毒性(6.2.1)答:化疗药物的毒性一般分近期毒性和远期毒性,前者是指用药后立即或数天、数周出现,后者是指用药后数月至数年出现的毒性。 (1)化疗药物的近期毒性 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如PDD、HN2、CTX、ADM、BCNU等常有较重的消化道反应;局部刺激,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静脉炎、静脉栓塞,如药物不慎漏于皮下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ADM、MMC、VCR、NVB等有较重的局部刺激作用;骨髓抑制,大多数化疗药往往首先引起白细胞降低,继而血小板降低,严重时血色素亦降低。各

30、种药物对骨髓抑制的程度不一,恢复的快慢亦不一;皮肤粘膜的毒性,可引起皮肤干燥、皮疹、色素沉着、口腔粘膜溃疡、脱发。如BLM、MTX、5FU、ADM、ACD等抗癌药;对各个脏器的损害,如BLM对肺的毒性,可引起化学性肺炎及肺纤维化,ADM对心脏的毒性,PDD对肾脏的损害,CTX、IFO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VCR、VDS等的神经毒性,可引起四肢末端感觉异常、便秘、肠麻痹甚至共济失调等;其它的毒副作用还有过敏如紫杉醇、BLM、MTX,发热如BLM类抗癌药。(2)化疗药物的远期毒性:免疫功能抑制,常见于烷化剂、甲基苄肼类抗癌药;致畸作用,能引起妇女闭经、男性精子的发育异常,尤其在妊娠的3月之内可引起胎

31、儿畸形、流产,大多见于烷化剂及抗代谢类药;致癌(包括白血病)作用,可以在成功的化疗后若干年产生第二个肿瘤,多见于烷化剂和甲基苄肼。10. 试述肿瘤化疗的主要并发症(6.2.1)答:(1)感染:大多数的抗癌药都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是癌症病人易受感染的最常见及最重要的因素。感染的危险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关,化疗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加感染的易感性。抗肿瘤治疗中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亦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性。 (2)出血;化疗药物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严重时患者可出现广泛的出血。

32、一些抗肿瘤药如丝裂霉素可导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大量血小板滞留于小血管内,引起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门冬酰胺酶可引起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的减少而导致出血。 (3)穿孔;一些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侵及肠道,化疗后可引起穿孔。(4)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些肿瘤负荷大,对抗癌药物又高度敏感的肿瘤,如体表及体内广泛淋巴结增大及大的纵隔非何杰金淋巴瘤经化疗后肿瘤迅速缩小的患者均应考虑发生此并发症的可能。采用适当的水化,使用碱性药物调整尿的pH值在7以上以及口服别嘌呤醇等方法均可有效的治疗高尿酸血症及预防肾功能衰竭。28、烷化剂抗癌药中,举出三种常用药名称及其主要适应症

33、: 1)环磷酰胺(CTX)适应症: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2)氮芥,适应症:恶性淋巴瘤、卵巢癌;3)瘤可宁(苯丁酸氮芥),适应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氏淋巴瘤。12. 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答: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13. 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3.4)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一般情况下治疗鳞

34、癌需要6070Gy67W,腺癌需要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故最好能采取与热疗或手术的综合治疗。14. 放射治疗有哪些主要全身反应?答: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其它系统:疲乏、头痛、眩晕。15. 什么要采用分次照射的方法治疗肿瘤?(6.2.4)答:应用分次照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

35、的消灭肿瘤、减少正常组织损伤。11. 根据放射敏感性的不同,可将肿瘤分为哪三类?(6.2.1)答:(1)放疗效果最好的肿瘤(即放射敏感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鼻咽癌、视网膜细胞瘤等。(2)放疗有效的肿瘤(即中度敏感肿瘤):如皮肤癌、宫颈癌、食管癌、唇癌、舌癌、喉癌、肺癌、乳腺癌、脑肿瘤等。(3)放疗效果差的肿瘤(即放射不敏感肿瘤):如骨肉瘤、纤维肉瘤、黑色素瘤等。12. 什么是放射敏感性和放射可治愈性?两者有无联系?(6.2.3)答:放射治疗的应用立足于选择性的杀灭肿瘤细胞而尽可能的给予周围的正常组织的最小的损伤。射线对细胞作用的程度即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再增殖能

36、力有关。一般地讲,未分化而有分裂活动的肿瘤放射敏感,而分化好的肿瘤放射抗拒。放射敏感性表达的是肿瘤对照射的反应肿瘤缩小的程度及速度。在放射敏感性和放射可治愈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关系。一个肿瘤可能放射敏感但不能治愈;反之,某些肿瘤虽然相对较抗拒,但能为单纯放疗或与其他措施相结合而被治愈。例如:乳腺癌或前列腺癌,这两个癌放疗后体积都缩小很慢,但用放疗治愈的可能性都很大。相反,一个弥漫性的恶性淋巴瘤或多发性骨髓瘤,在几次分次照射后肿瘤就可能完全消退,然而治愈的希望却很小。13. 肿瘤放疗在临床应用中可分为那几种方式(6.2.1)答:1单纯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放疗。所谓根治性放疗目的是希望能给

37、以足够的剂量根除肿瘤。凡属根治性放疗照射范围一定要充分,不仅要包括肿瘤区以外的12cm的正常组织,还要包括其引流淋巴区。姑息放疗只用于无治愈希望的晚期癌患者。此类患者多属病变广泛或已有多处转移,治疗目的仅限于减轻患者痛苦和延长寿命。因此治疗范围不宜过大,剂量不宜过高,一般只要达到姑息的目的即可停止放疗。2与手术综合治疗放疗与手术结合有术前、术中及术后放疗。术后放疗其目的在于清扫未能切净的肿瘤、潜在的或术中可能移植的瘤细胞。术前放疗的目的在于:缩小肿瘤、便于手术切除,扩大可手术范围。降低了瘤细胞的活性,即使肿瘤细胞被移植到其它部位也难以成活。闭锁微小血管、减少播散机会。3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区域放疗

38、针对肿瘤局部,化疗则是包括转移灶的全身治疗,两者疗效互补,并可相互增效,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4与热疗的综合治疗对较大的肿瘤,其中心血液循环不好,造成的乏氧状态不利于放射治疗,可用热疗方法弥补,使放疗不易控制的乏氧细胞在加热中首先被杀死。14. 试述选择放射源(线)和照射方式的基本原则(6.2.4)答:治疗深部肿瘤必需选择高能X线或60钴,它的剂量建成区深,有助于保护表浅正常组织。但这些射线贯穿力大,对肿瘤后面的正常组织影响也大,为此采用多射野照射,既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又保证了肿瘤区足够而均匀的剂量分布。对于表层肿瘤,首选电子线治疗,可使肿瘤得到充足剂量,并可保护正常。Kv级X线也可治疗表浅

39、肿瘤,但剂量分布不如电子线,并应注间保护骨组织,避免超量吸收引起骨坏死骨折。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病灶,可选用电子线和高能X线综合治疗,采用楔形板技术等。15. 放射治疗有哪些主要全身反应?影响放射治疗全身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3.4)答: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感。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减少。其它系统:疲乏、头痛、眩晕。影响因素有1. 剂量:剂量越大反应越重。同样的剂量,时间越短反应越重。2照射面积:照射面积越大则反应越重。3照射部位:上腹部照射最易引起全身放射反应,四肢照射很少引起全身放射反应。4射线能量:射线能量越大,作用部位深,引起的反应也重。加速器的电子线作用表浅很少

40、引起全身反应。5. 设备因素:机器防护屏、屏蔽不够完善漏出射线较多,对全身影响明显,很容易引起全身放射反应。6个体差异:个别患者对射线敏感性高,极少剂量就可引起较重的反应。但也有些人是属于条件反射,对他们施行安慰性治疗时也可引起恶心、呕吐。16. 试述放射性肺炎的概念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6.3.1)答:1.概念: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肺照射20Gy后即会产生永久性损伤,照射3040Gy34周后,所照射的肺呈现急性渗出性炎症。这种改变,所有受照射的肺都有,但大多数无症状。此时若有感染,

41、即产生症状,叫急性放射性肺炎。若不产生症状,照射结束后,炎症逐渐吸收、消散,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血管硬化及肺实质纤维变,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 2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1)有胸部接受大剂量或照射范围广的放射治疗;或年老、体弱者,原有肺部疾病,有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 (2)症状:轻者可无症状;一般在放射治疗后2-3个月出现刺激性干咳、气急、胸痛,呈进行性加重,有时发热。肺纤维化明显时呼吸困难加重并发绀。 (3)体征:胸部放射治疗部位皮肤萎缩变硬,照射区肺部叩诊呈浊音,可闻及干湿罗音。(4)胸部x线检查:急性期肺野有片状密度增高的模糊阴影,其间隐约可见网状阴

42、影,范围与照射部位相一致。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可见条状或团块状收缩阴影,或局限性肺不张,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需与肺转移性癌相鉴别;若将放射性肺炎误作肺转移性肿瘤,继续放射治疗,可造成死亡。放射性肺炎的部位一般与照射野相符,经足量放射引起肺纤维化,使肺和纵隔组织形成团块,但无肿瘤复发证据,也无其他器官的转移。17. 试述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与治疗要点及预后(7.3.3)答:为了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野、时间与剂量。乳腺癌作放射治疗,最好作切线野,尽量避免肺部的损伤。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症状及体温升高。X线检查发现放射性肺炎,应及时停止放射治疗。治疗方法主

43、要是对症治疗。继发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减轻愈合时的纤维化程度,并减轻气急症状。一般用强的松,每日40mg,4次分服,以后逐渐减量,直至每日量l0mg,全程约3-6周。急性严重患者须给予氧气吸入,并预防心衰。轻度急性放射性肺炎可自行消散。严重病例可发生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在肿瘤化疗判定实体瘤疗效标准(可测量病变)中NC 是指何意?答:NC:肿块缩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过 25%。 21、什么叫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答:放射敏感性是指肿瘤或肿瘤细胞在受到射线照射后的反应程度。对于细胞就是在受到同样剂量照射后出现增殖性死亡比率的大小,比率大的敏感性高,比率

44、小的敏感性低。对肿瘤而言则是受照射后肿瘤缩小的程度及速度。26、请简述什么叫癌前期病变的定义,并举出 12 种癌前期病变答:癌前期病变是指某些增生性病变容易演变为癌,在病理学上称为癌前期病变。例如:粘膜白斑;宫颈糜烂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囊性乳腺病;胃粘膜异常重度不典型增生;多发性家族性大肠息肉。22、抗肿瘤药对细胞增殖周期而言,分为细胞周期特异性物药物和非特异性药物,5-Fu属于哪类?环磷酰胺属于哪类?。答:5-Fu 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环磷酰胺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 在 WHO 实体瘤疗效标准中PR 为何意? 答:PR 指肿块缩小50%以上,时间不少于 4 周,测量可采用双径测量或单径测量双径

45、测量单个病变:肿瘤面积(指肿块两个最垂径的乘积)缩小50%;多个病变:多个肿块两最大垂径乘积之和减少 50%以上。单径测量:线状肿块测得数值减少 50%以上。请简述何谓癌基因?并试举 12 种癌基因? 答:人或动物细胞内存在一类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DNA片断),它们在正常细胞内起调控生长和分化作用,称原癌基因。由于诸多致癌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和途径激活原癌基因而形成癌基因,具有致癌作用。 列举常用的 8 种肿瘤标志物,简述其临床意义如何? 答:甲胎蛋白(AFP):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时常见于结肠癌、胃癌、肺癌、胆管癌,在肝癌、乳腺癌、

46、卵巢癌、胰腺癌时也有升高; 糖类抗原 199(CA199):胰腺癌患者可明显升高; 肿瘤抗原 125(CA125):常用于卵巢癌的诊断; 肿瘤抗原 153(CA153):常用于乳腺癌的诊断; 细胞角质片断 19(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指标;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 请简述肺癌的扩散与转移方式? 答:直接蔓延:肿瘤沿组织间隙向纵膈、心包、心肌、胸膜等组织和器官直接侵犯、肺组织内可沿支气管及肺泡间孔向同侧或对侧蔓延播散; 淋巴转移:为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在胸内癌细胞沿淋巴管向支气管旁、

47、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也有经淋巴管、胸导管或经血源性转移再转向淋巴结者; 血行转移: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进入胸导管或直接侵入肺静脉,癌细胞进入体循环而形成血行播散,导致肺癌转移。 直接种植:在肺内癌细胞沿自然腔道向其他组织或器官脱落。请解释根治性化疗的概念?答:根治性化疗是指治疗必须达到杀灭体内全部恶性肿瘤细胞,即 “完全杀灭”概念。根治性化疗可分为两个阶段: 诱导缓解化疗,使肿瘤细胞降至 10 以下,即达临床 CR; 完全缓解后继续进行巩固强化治疗,继续杀灭肿瘤细胞,直至将肿瘤细胞全部消灭,达到真正治愈。此外亦有学者认为,在根治性化疗大量杀灭肿瘤细胞后,最后残余的少量恶性细胞(不超过 10 10)也有可能通过生物治疗或自身免疫机制被彻底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资料 > 医学考试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