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某办公建筑室内采暖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7720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某办公建筑室内采暖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毕业设计论文某办公建筑室内采暖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毕业设计论文某办公建筑室内采暖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毕业设计论文某办公建筑室内采暖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毕业设计论文某办公建筑室内采暖系统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北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东北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 石家庄市某办公建筑室内采暖系统设计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学号 姓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一、设计原始资料1、建筑物所在地点:石家庄市;2、建筑物周围环境:市内,无遮挡;3、建筑资料:详见建筑施工图纸;4、热源: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5、热媒参数:95/70热水,引入口处资用压差100kPa。二、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1、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校核围护结构最小热阻,计算建筑采暖热负荷、采暖面积热指标等。2、 采暖方案及室内采暖系统形式确定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确定系统方案并简要分析。3、 采暖散热器的选择计算根据房间

2、热负荷,进行散热器的选择热力计算;4、 系统水力计算及附属设备选择进行水力计算,在满足并联环路热平衡的条件下,确定系统的管径。5、 绘图内容室内采暖系统图、采暖平面图,设计施工说明等。三、主要参考资料1贺平,孙刚.供热工程(第三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2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3JGJ134-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民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4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5GB/T50114-2001.暖通空调制图标准S.完成期限: 2010.3.29-2010.6.15 指导教师签名: 专业负责人签名

3、: 年 月 日摘 要本次进行了石家庄市某办公建筑室内采暖系统设计。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以95/70的热水为热媒,采用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进行采暖。首先计算出系统的热负荷,总热负荷为95.46KW。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散热器的比较,选择性能好且经济的M-132型散热器。由于采用上供下回单管系统,根据各房间热负荷可以计算出每间房屋所需的散热片数量。进行系统管路设计,绘制各层的平面图及系统图。进行水力计算,求出并联环路的不平衡率,对于不平衡率较大的并联管路用立管阀门进行节流。在水力计算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选取排气阀、除污器等其他附件设备。关键词:采暖;热负荷计算;散热器选型和计算;系统设计

4、;水力计算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n office building in Shijiazhuang interior heating system. It is radiator heating system,with radiator heating system to 95 / 70 hot water as heat medium, mechanical cycle for reference next time vertical single-pipe heating system. First, calculates the system thermal

5、load ,the whole is 95.46KW.on this basis, by comparison of the radiator, the performance good and economy M-132 type heat sink was selected. Thanks for reference next time single-tub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oom heat load can be calculated for each heat sink required for the number of houses. For

6、system piping design, drawing floor plans and system map layers. For hydraulic calculation, find the parallel circuit of the unbalanced rate, the rate for the large imbalance in parallel with the riser pipe to throttle valve. In the hydraulic calculation on the basis of rational choice selection of

7、exhaust valve, decontamination equipment, devices and other accessories. Key words: heating; heat load calculations; radiator selection and calculations; systems design; hydraulic calculations目 录概 述1第1章 计原始资料31.1设计题目31.2设计原始资料3第2章 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42.1设计气象资料的确定43.2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53.3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63.4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11

8、第4章 采暖方案及室内采暖系统形式14第5章 散热器的选择及计算155.1散热器的选用155.2散热器的计算16第6章系统水力计算216.1基本计算公式216.2水力计算步骤216.3水力计算举例23第7章 附属设备的选择及说明257.1集气罐和排气阀257.2疏水器257.3除污器267.4补偿器26结 论28参考文献29致 谢30附 录31附录1 房间热负荷计算表31附录2 散热器计算表57附录3 热水管路水利计算表62附录4 局部阻力系数计算表7175概 述在人类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们以火的形式利用能源。后来人们为了取得热量,开始用原始的炉灶获得热能取暖、做饭和照明。这种局部的取暖装置至

9、今还保留和使用着,如火炉、火墙、火坑等。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锅炉制造业的发展。十九世纪初期开始出现了以蒸汽或热水作为热媒的供暖系统。在供暖系统中,由一个锅炉产生的蒸汽或热水,通过管路供给一座建筑物各房间取暖。1877年在美国建成了区域供热系统,由一个锅炉房供给全区许多座建筑物和生产与生活所用的热能。二十世纪初期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开始利用发电厂中汽轮机的废汽,供给生活与生产用热。其后逐渐发展为现代化的热电厂,联合生产电能与热能,显著地提高了燃料利用率。二次大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世界能源的消耗,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而迅速地增加,19501965年间,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热能消

10、耗量增长了2倍,日本增长了3.7倍。巨大的热能消耗,不仅要求有足够的供应能力,而且要求提高供热效率和降低成本。此外,锅炉房多建于城市人口稠密区,煤烟粉尘和锅炉排出的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区域供热系统中采用大型现代化锅炉,燃烧效率高,尤其是综合生产热能与电能的热电厂可以大量节省能源、大型区域供热系统供热半径长、热源可以远离城市中心人口稠密区,并可装设有效的排烟除硫和除尘设备以防止城市环境的污染。因此,近30年来区域供热事业的发展极为迅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区域供热的热源以热电厂为主。美国和西欧各国的区域供热的热源,多以区域锅炉房为主,早期以蒸汽作为主要热媒,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1、以高温水为热媒的区域供热系统发展很快。近年来,在法国、瑞士等国出现了一些城市区域供热锅炉,以城市垃圾作为主要燃料。在旧中国,仅只是在一些大城市的个别建筑和特殊区域内设置有集中供热设备。以北京为例,当时的六国饭店(现北京饭店老楼)、清华大学图书馆、体育馆、东单的德国医院(现北京医院)等都装有功能完善的暖气系统。甚至冬季很短、气温不太低的上海的某些宾馆,如国际饭店、沙逊大厦(现和平饭店)和个别高档公寓,如华山公寓、霞飞公寓等也装有可随气候调节温度的真空式蒸汽采暖系统。当时这些系统基本上由洋人设计,所用设备由国外运来。显然那时的集中供热只是达官贵人和显要们的专利,与广大老百姓无缘。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12、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供热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北方地区的绝大多数公共建筑和工业企业都装设了集中供暖设备,居民住宅也陆续装设了供暖系统,居住的舒适、卫生与环境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建国初期,“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居民住宅以平房为主,冬季采用火炉、火炕或火墙取暖。自1951年我国第一座城市热电站北京东郊热电站投入运行,到改革开放前,全国只有哈尔滨、沈阳等8个城市有集中供热。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1956年增加到151个城市,到1961年这5年中有集中供热的城市猛增到516个,供热面积也从1956的年的91亿m2猛增到5年的292亿m2。此外,从8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大、中、

13、小型的成套设备,各型锅炉,设计与制造多种铸铁、钢材和铝合金的散热设备。特别是近年来拓宽了国际技术交流的渠道,大量先进技术陆续引进,国内供热技术的开发力度也不断增强,城镇供热在设计标准、工艺水平和技术性能、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第1章 计原始资料1.1设计题目石家庄市某办公建筑室内采暖系统设计1.2设计原始资料1、建筑物所在地点:石家庄市;2、建筑物周围环境:市内,无遮挡;3、建筑资料:详见建筑施工图纸;4、热源: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5、热媒参数:95/70热水,引入口处资用压差100kPa;6、建筑面积:2834.12m2占地面积:873.68m2;7、层数:主体三层,局部四层,总高

14、度16.65m米;8、结构形式:砖混结构;9、抗震级别:丙级,安全级别:二级,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七度;10、耐火等级:二级;11、合理使用年限:50年;12(其他土建资料详见图纸)。第2章 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2.1设计气象资料的确定2.1.1设计气象资料确定原则1、冬季室外计算温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冬季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这主要用于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在采暖热负荷计算中,如何确定室外计算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从气象资料中就可以看出,最冷的天气并不是每年都会出现。如果采暖设备是根据历年最不利条件选择的,即把室外计算温度定得过低,那么,在采暖运行期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会显得设计能

15、力富余过多,造成浪费;反之,如果把室外计算温度定得过高,则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能保证必要的室内温度,达不到采暖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正确地确定和合理的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是一个技术与经济统一的问题。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所规定的采暖室外设计温度,适用于连续采暖或间歇时间较短的热负荷计算。2、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累年最冷3个月,系指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3个月,主要用来计算风力附加耗热量和冷风渗透耗热量。3、冬季主导风向冬季“主导风向”即为“虽多风向”,采用的是累年最冷3个月平均频率最高的风向,风向的频率指在一个观测周

16、期内,某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总数的百分数,主要用来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用四个字母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它方位用这四个字母组合表示风的吹向,即风从外面刮来的方向。当风速小于0.3米秒时,用字母c来表示,各地区冬季主导风向可参见供热手册,如哈尔滨主导风向为SSW,安达主导风向为NW,即分别表示为南西南风和西北风。4、冬季日照率冬季日照率(冬季日照百分率),采用历年最冷3个月平均日照率的平均值,系指在一个观测周期(全月)内,实测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用来确定朝向修正率。3.1.2设计气象资料建筑物所在城市:石家庄查出当地的气象资料如下:1、地理位置:北纬38度;东经114度;海拔

17、80.5米;2、大气压力:冬季Pb=1016.9hPa;夏季Pb=995.6hPa;3、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8;4、冬季最低日平均:-17.1;5、冬季室外平均风速:1.5m/s;6、冬季通风:-3;7、冬季日照率:66%;8、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天数及平均温度供暖期:日平均温度: ,所以满足规定。表3-1 内表面换热系数与换热热阻围护结构内表面特征W/()(kcal/h)W/()(kcal/h)墙、地面、表面平整或有肋柱状凸出物的顶棚8.7(7.5)0.115(0.133)有肋状凸出物的顶棚,当h/s0.3时7.6(6.5)0.132(0.154)注意:1、本公式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2

18、、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中的计算结果小5。3、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60。4、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5、当居住建筑、医院、幼儿园、办公楼、学校和门诊部等建筑物的外墙为轻质材料或内侧复合轻质材料时,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在按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附加。6、天棚的结构,如屋面有坡时,校核最小热阻应按最小厚度处进行计算,计算天棚的耗热量时可按平均厚度去计算天棚的传热系数,校核公式R。 3.3.3室内计算温度及温差修正系数(一)室内计算温度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室内计算温度宜采用1624

19、,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按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标准、规范执行。辅助建筑物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1、浴室24;2、更衣室24;3、办公室休息室18;4、食堂18;5、走廊及门厅16;6、盥洗室及厕所16。(二)温差修正系数:当围护结构外侧直接对大气时,=1。但是,在计算围护结构时,还常遇到围护结构外侧不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它的外侧是不供暖的房间或空间(如顶棚或地下室等),而这些房间或空间通常是有与外侧相通的门或窗。为了便于计算,规定仍利用温差(tn-tw)计算耗热量,而用系数进行修正。温差修正系数是根据经验确定的,可查表3-2。还有一种情况,有时采暖房间围护结构

20、的另一侧也是采暖房间,但两侧室温不同,与相邻的房间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应该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传热量。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小于5时,且通过隔墙和楼板的等的传热量大于该房间的10%时,也应计算传热量。表3-2围护结构的温差正系数序号围护结构特征1外墙、屋顶、地面以及与室外相通的楼板等1.002闷顶和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等0.903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16层建筑)0.604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730层建筑)0.505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有窗时0.756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时0.607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

21、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时0.408与有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防震缝墙0.709与无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0.4010伸缩缝墙、沉降缝墙0.303.3.4基本耗热量的计算举例首先将房间编号,编号应简单明了且有层次,编号详见平面图。以101房间为例。已知的围护结构条件:1.房间高3.9m,长5.4m,宽3.6m,含一扇外窗和一面外墙,无外门,外窗尺寸为1.82.1m;2.采暖室外计算温度:=-8,该房间为办公室,室内计算温度为18;3、外窗传热系数为=1.33W/(m2.),外墙传热系数为=0.97W/(m2.),地面传热系数温差修正系数为=0.52W/(m2),=1。代入公式(3

22、-2)得:1.331.82.118-(-8)1.0+0.97(3.93.6-1.82.1)18-(-8)1.0+0.525.43.618-(-8)1.0=652.3W。3.4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3.4.1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一)朝向修正耗热量朝向修正耗热量是考虑建筑物受太阳照射而对外围护结构传热损失的修正。(a)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所得的太阳辐射热是不同的,如为连续采暖时,朝向修正率应按规定的数值选用。(b)需要减少(或附加)的耗热量等于垂直的外围结构(门、窗、外墙及屋顶的垂直部分)基本耗热量乘以相应的朝向修正率。(c)建筑物被遮挡时不进行朝向修正,此要了解所设计建筑物的周边环境。本设

23、计建筑物不被遮挡。(d)一般情况下,课程设计提供的建筑图上都有指南针,在进行朝向修正时要按建筑物的方位进行设计,如图中无指南针,仍按上北下南来考虑。朝向修正耗热量的修正率为:东:-5;西:-5;南:-20;北:5。(二)风力附加耗热量风力附加是考虑室外风速变化而对外围结构传热耗热量的修正。设计规范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不必考虑风力附加,只对建筑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别高出的建筑物,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附加510。风力附加率,是指在采暖耗热量计算中,基于较大的室外风速会引起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增大即大于23w/()而增加的附加系数。由于我国大部份地区冬季平均风

24、速不大,一般为23m/s,仅个别地区大于5m/s,影响不大,为简化计算起见,一般建筑物不必考虑风力附加,仅对建筑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别高出的建筑物的风力附加系数做了规定。本次设计不做附加计算。(三)高度附加耗热量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楼梯间除外)的高度附加率,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l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于15。高度附加率,是基于房间高度大于4m时,由于竖向温度梯度的影响导致上部空间及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增大而加的附加系数。由于围护结构耗热作用等影响,房间竖向温度的分布并不总是逐步升高的因此对高度附加率的上限值做了不应大于15的限制。对于

25、多层建筑物楼梯间的耗热量计算不考虑高度附加,因为楼梯间的空气和各楼层相通,只是在布置散热器时,尽量放在底层。这就已考虑竖向温度梯度了。本次设计办公楼层高最高3.9m,无高度附加。注意:高度附加率,应附加于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和其他附加耗热量上。(四)对公用建筑,当房间有两面及两面以上外墙时,将外墙、窗、们的基本耗热增加5。窗墙面积比超过1:l时,对窗的基本耗热附加10。当建筑不要求全天维持设计室温,而允许定时降低室内温度时,采暖系统可按间歇采暧设计。此时除上述各项附加外,将基本耗热附加以下百分数:仅百天采暖者(例如办公楼、教学楼等),基本耗热附加20;不经常使用者(例如礼堂等),基本耗热附加3

26、0。在设计中如果有以上情况,需进行耗热量修正。3.4.2冷风渗透耗热量由于本设计选取缝隙长度不便,所以按照换气次数法计算,公式如下:W (3-6)式中:房间内部体积,;房间的换气次数,次/h;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Vn采暖房间的体积(m3);tn采暖室内计算温度();tw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可以按表3-3选取:本次设计外墙有一面外窗和两面外窗的,取,外墙含两面以上外窗的,取1。表3-3概算换气次数房间外墙暴露情况一面有外窗或外门1/42/3两面有外窗或外门1/21三面有外窗或外门11.5门厅23.4.3冷风侵入耗热量在冬季受风压和热压作用下,冷空气由开启的外门侵入室内。

27、把这部分冷空气加热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称为冷风侵入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较大,占热负荷比例不容忽视。例如:设楼层数n=5,一道门的附加65n为:4.65*65*5=15.11两道门的附加80n为:2.33*80*5=9.32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3-7)式中:外门的基本耗热量,W;冷风侵入耗热量,W;N考虑冷风侵入的外门附加率。表3-4外门附加率N值(注:n为建筑物的楼层数)外门布置状况附加率一道门65n%两道门(有门斗)80n%三道门60n%供暖建筑和生产厂房的主要出口500%以一楼走廊为例:设计建筑物4层,一楼走廊一侧有一道外门,故冷风侵入的外门附加率N=565%=3.25一侧走廊外门基

28、本耗热量为136.5W(计算见附录1)所以=3.25136.5=472.3W第4章 采暖方案及室内采暖系统形式一、本次设计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以95/70的热水为热媒热水热媒具有以下优点:(1)热能利用效率高;(2)可以改变供水温度来进行供热调节,既能减少热网热损失,又能较好地满足卫生要求;(3)蓄热能力高;(4)可以远距离输送,供热半径大。二、设计采用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垂直单管顺流异程式系统对系统的说明:1.采用机械循环垂直单管系统,上供下回,异程式系统,这样可以使作用压头达到可能的最大值,而散热器面积和管道的安装工作量都最小。2.把主立管布置在对称的一端,采用了较多的环路,使每一环路负担的热

29、负荷尽可能的少一些,而且基本相等。这样既可以使管路的消耗量最少而且易于平衡,建筑物南北向分开设计和分朝向设置干管或环路以便于分朝向调节。3.每根立管每层可以各大多数带两个散热器,在供回水支管不太长的情况下,这样对管道较经济,而且有利于提高水力稳定性。4.在系统地最高处,在主立管的顶端,接了一个膨胀水箱,安放在闷顶或专用水箱内。它的作用在于储存或补充系统里的水热胀冷缩的水量。此外,当系统冲水时,以及当冷水被逐渐加热时,系统里的空气和从水中析出的溶解空气可以通过膨胀水箱排掉。为此,供水水平干管在安装时要保持0.003的坡度。系统的最高点设立集气罐。5.供水水平干管安装在楼面下,这避免了管道暴露在屋

30、面,直接日晒雨淋,使用时间长,管道保温层外的保护层和防水层不易破损,不会造成因保温层吸水而使管道的热损失增加,故在使用中要保温措施不必经常维修。6回水水平干管也应有0.002的坡度,它的坡向应该保证系统的水能通过回水管完全排空。本设计将回水干管放在了底层室内地沟里。7.在每个分环的供水及回水总管上各安装一个阀门,便于分环调节和检修。在每根立管的上下端,各安装一个阀门。8.回水干管沿地沟敷设,水平高度为-400mm。第5章 散热器的选择及计算5.1散热器的选用5.1.1对散热器的要求1、热工性能方面的要求是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越高,说明散热器散热性能越好。2、经济方面的要求,散热器传给房间的单位热量

31、所需金属耗量越少成本越低,其经济性越好。3、面的要求散热器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承压能力,散热器的结构形式应便于组合成所需要的散热面积,结构尺寸要小,少占房间面积和空间。4、卫生和美观方面的要求散热器外表光滑,不积灰易于清洗,散热器装设应影响房间美观。5、使用寿命要求散热器应不易于被腐蚀和破坏,使用年限长。5.1.2对散热器的注意事项(1)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问,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2)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必须注意防腐问题。应采用闭式系统,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3)铝制散热器的腐蚀问题日益突出,造成的腐蚀主要是碱腐蚀,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

32、选用内防腐性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4)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散热器。(5)热水采暖系统选用散热器时,钢制散热器与铝制散热器不应在同一热水采暖系统中使用。5.1.3钢制散热器与铸铁散热器的比较(一)铸铁散热器主要特点:铸铁散热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散热器,它结构简单,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造价低,但其金属耗量大,承压能力低,(二)钢质散热器的主要特点:1)金属耗量少。钢制散热器多由薄钢板压制焊接而成,散出同样热量时,金属耗量少而且重量轻。2)承压能力高。3)外形美观整洁,规格尺寸多,少占有效空间和使用面积,便于布置。4)除钢制柱型散热器外,

33、其他钢制散热器的水容量少,持续散热能力低,热稳定性差,供水温度偏低而又间歇采暖时,散热效果会明显降低。5)钢制散热器易腐蚀,使用寿命短。因钢制散热器易腐蚀,对水质要求高,使用寿命短,钢制板式散热器在我国已基本上不采用。5.1.4散热器的选取本次设计选用M132型散热器。M132为柱型散热器,柱型散热器是单片的柱状连通体,每片各有几个中空的立柱相互连通,可根据散热面积的需要,把各个单片组对成一组。M132型散热器的宽度是132mm,两边为柱状中间有波浪形的纵向肋片。四柱散热器的规格以高度表示,如四柱640型,其高度为640mm。四拄散热器有带足片和不带足片两种片形,可将带足片作为端片,不带足片作

34、为中间片,组对成一组,可以直接落地安装。本次设计安装高度为200mm。该散热器传热系数高,散出同样热量时金属耗量少易消除积灰,外形也比较美观。每片散热面积少,易组成所需散热面积。5.2散热器的计算5.2.1散热器的计算方法一、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1、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的确定(1)本课程设计在计算时,不考虑管道散热引起的温降。(2)对于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为系统计算供、回水温度之和的一半,而且对所有散热器都相同。(3)对于单管热水供暖系统,由于每组散热器的进、出口水温沿流动方向下降,所以每组散热器的进、出口水温必须按公式逐一分别计算。2,本设计采用等温降法计算管路,系统中各立管的供、回水温度都

35、取相同的数值。布置完散热器和立管后即可进行详细计算。3、用不等温降法计算管路时,各立管供水温度相同,回水温度不同只有在管道水力计算完毕得出每根立管的温降之后,才能根据各立管的温降去计算散热温度相同,回水温度不同只器面积和片数。4、散热器的传热系数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散热器的数量,要注意它的准确性。5、散热面积的计算应该在布置完散热器和立管后进行。6、设计中,为简化计算,散热器的热负荷中不扣除管道的散热量。二、散热器片数的计算散热器片数的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利用散热器散热面积公式求出房间内所需总散热面积;2、根据每片散热器的面积得出所需散热器总片数;3、确定房间内散热器的组数m;4、将总片数

36、n分成m组,得出每组片数n,若均分则n=nm(片组);5、对每组片数n进行片数修正,乘以,即得到修正后的每组散热器片数,(1)对柱型及长翼型散热器,散热面积的减少不得超过0.1;(2)对圆翼型散热器散热面积的减少不得超过计算面积的10。5.2.2散热器的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如下: (5-1)式中:散热器散热面积,;散热器的散热量,W;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供暖室内计算温度,;,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2.);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散热器组连接形式修正系数;散热器组安装形式修正系数。由于系统采用的为同侧进出式,故=1.0。由于散热器上不有窗台板,选取 =1.02(供热工程附录2-5)。计算散热

37、器面积时,先取=1.00,但算出F后,求出总片数,然后再根据片数修正系统的范围乘以对应的值,其范围如表5-1:表5-1片数修正系数每组片数200.9511.051.1另外,还规定了每组散热器片数的最大值,对此系统的四柱760型散热器每组片数不超过25片。在热水供暖系统中,散热器进出口水温的算术平均值: (5-2)式中:散热器进水温度,;散热器出水温度,。5.2.3散热器的计算实例已知条件:以101室立管为例(立管A)图5-1 立管A左侧计算:1.计算各层散热器进、出口水温:= (5-3)代入公式,得;=87.2=80.82.计算各层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5-4)代入公式,得;三层:=91.1

38、;二层:=84.3;一层:=75.4。3.计算各层散热器计算温差三层:=91.1-16=75.1;二层:=84.3-16=68.3;一层:=75.4-16=61.4。4.计算各层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查供热工程附录2-1知,M-132型散热器:K=2.426 (5-5)式中:散热器热媒与室内空气的平均温差,();三层:K=2.426=8.34 W/(m2.);二层:K=2.426=8.12 W/(m2.);一层:K=2.426=7.88 W/(m2.)。5.计算各层散热器的面积:根据公式(5-1)三层:=1.37;二层:=1.00;一层:=1.60。6.计算各层散热器片数n,查供热工程附录2-

39、1知f=0.24/片所以:=6;=1.00/0.24=5;=1.37/0.24=7。散热器的片数修正系数符合上表的要求,所以无需修正;若不符合,则按实际系数修正。第6章系统水力计算6.1基本计算公式热水供暖系统中计算管段的压力损失,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Pa (6-1)式中:计算管段的压力损失,Pa;计算管段的沿程损失,Pa;计算管段的局部损失,Pa;每米管长的沿程损失,Pa;管段长度,m。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采用“当量局部阻力法”或“当量长度法”进行管路的水力计算。当量局部阻力法又称为动压头法,是将管路的沿程损失转变为局部损失来进行计算。设管段的沿程损失相当于某一局部损失Pj,计算公式表示如下:=d=Pa (6-2)式中:d当量局部阻力系数;本设计即采用了这种方法。其中,管段的局部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设计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