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23264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 远古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 年前,发现地点是 云南元谋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 年,在 北京周口店 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 猿 的某些特征,但能 直立行走 , 上肢 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手 发展较快, 下肢 发展较慢, 脑 也在缓慢的进化,这些说明, 劳动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工具上使用粗糙的 打制石器 ,使用 天然 火,过着 群居 的生活。3、山顶洞人:距今约 1.8万 年,在 北京周口店 发现的。使用 人工取火 ;用 骨针_缝制衣服。4、火的使用的作用: 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

2、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5、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 群居。 山顶洞人 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第2课 氏族聚落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 6000 多年 ,位于 黄河 流域,遗址位于 陕西西安半坡村 ,已普遍使用 磨制 石器,住 半地穴式 房子;半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 粟 ,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 彩陶 ,能够饲养猪、狗等 家畜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 7000年 ,位于 长江 流域,遗址位于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已普遍使用 磨制石器 ,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 水稻 ,住 干栏式 房子,饲养猪、狗、水牛等 家畜 ;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 黑陶 。3、大汶口:距今约 四五千 年,遗址位于

3、山东大汶口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 私有财产 ,成员之间产生了 贫富分化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粟 和 水稻 的国家。 最早会挖掘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河姆渡居民 。第3课 传说时代1、在古史传说中, 炎帝 和 黄帝 是黄河流域的 部落联盟 首领。2、相传 炎帝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 农业 和 医药学 的创始人,号称 神农氏 。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3、相传 黄帝 造出宫室、车船3、兵器、衣裳。他的妻子 嫘祖 发明了 养蚕抽丝 技术。4、华夏族的形成:(1)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 蚩尤 为首的部落。(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 阪泉之野 展开大战

4、,炎帝战败。(3) 炎帝 、 黄帝 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 华夏族 的主体。 炎帝 和 黄帝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始祖 。5、原始社会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禅让 。禅让制度下产生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有 尧、 舜、 禹 。6、 禹 是传说时的治水英雄,被称为 大禹 。他采用 筑堤堵水 和 疏通河道 相结合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 禹 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1、禹把全国划为 九州 ,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 九鼎 。2、约 公元前2070 年, 禹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夏朝 。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 启 继承父位,开始了 家

5、天下 的历史。从此 王位世袭制 代替了 禅让制 。3、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 桀 ,夏朝灭亡的原因是 暴政 。4、商部落的首领 汤 ,领兵打败了 夏桀 ,于 公元前1600 年建立了商朝,建都 亳 。商朝屡次迁都,直到 公元前1300 年,商王 盘庚 把都城迁到 殷 ,才稳定下来,后代又把商朝称为 殷 。5、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 纣 ,商朝灭亡的原因也是 暴政 。6、周部落首领 周武王 于 公元前1046 年率兵在牧野打败了商朝军队,建立 西周 ,时间是 公元前1046 年,定都 镐京 。7、西周经济状况:全国土地归 周王 所有,已有 人工灌溉 ,建筑物上开始使用 瓦 。8、公元前771 年,少

6、数民族 犬戎 攻破镐京,杀死 周幽王 ,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 年, 周平王 迁都 洛邑 ,史称东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和国家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 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A、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B、受封者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3、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B、密切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C、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4、西周的等级制度:(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 ( 平民 奴隶 )。平民 是农业和手

7、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奴隶主要来源于 战俘 和触犯刑法的 罪徒 。5、统治人民的手段:用 暴力镇压 ( 军队 、 刑法 )和 礼仪教化 双重手段统治人民。作用是: 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第7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1、东周分为 春秋 和 战国 两个时期,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 ,是我国历史上的 春秋 时期,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是我国历史上的 战国 时期。2、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等五个霸主,史称 春秋五霸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齐桓公 , 最早称霸的原因是: (1)东方大国。(2)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经济,改革内政。(

8、3)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称霸标志是: 公元前651年 ,齐桓公在 葵丘 举行盟会,周天子派人参加。4、退避三舍的是 晋文公 ,他在 城濮 打败楚国。问鼎中原的是 楚庄王 ,他在 邲 打败晋国。5.由晋分裂成 韩、 赵、 魏,加上原有的 齐、 楚、 秦、 燕,并称为 战国七雄 。6、战国七雄地理位置: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7、战国时的外交攻势是:(1)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2)连横: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攻破,称为连横。代表人物是 秦国的张仪 、 魏国的公孙衍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1、西周时期,人们通常

9、进行大规模的集体耕作,称为“千耦其耘”。春秋时期,铁质工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2、 春秋战国 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其作用是: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3、铁器牛耕的推广,使 个体生产 逐渐取代了 集体耕作 ,出现了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个体小农 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 地主阶级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商鞅变法:(1)目的:富国强兵,变法图强 (2)时间:公元前356年( 战国 时期) (3)国家: 秦国 支持国君: 秦孝公 (4)内容: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10、E、推行县制 F、统一度量衡(5)作用: 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其他原因: 秦孝公的支持,人民的支持,改革措施的正确等。(7)商鞅变法的启示A、变法是强国之路,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革,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B、学习商鞅、秦孝公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C、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牺牲精神。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1、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

11、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则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代表。4、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或钟鼎文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1、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以“礼”治国。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创办私学,因材施教。他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为论语一书。2、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楚国人。老子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转化。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诸子百家互相辩驳,互

12、相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4、诸子百家简表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道家庄子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智慧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2、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3、几件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铜钟组合成一套,称为编钟。代表是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第三单元概述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 特点:大一统2、秦朝地位: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13、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3、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4、秦汉时期,地主经济进一步巩固,个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5、与秦汉帝国先后并存的主要有欧洲的罗马、西亚的安息等古代国家,汉朝和罗马的文明最为辉煌。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1、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1)根本原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统一成为大势所趋。(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3)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国战胜赵国)后,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4)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2、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国先后

14、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3、秦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建立者是嬴政,都城是咸阳。4、秦统一全国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大一统)。5、秦灭亡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表现:徭役重,赋税多,刑法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6、秦末农民起义开始的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领导人:陈胜、吴广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起义军攻下陈,建立张楚政权,不久被镇压,起义失败。7、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8、后续斗争:(1)巨鹿之战:领导人是项羽,时间是公元前2

15、07年,成语是破釜沉舟,特点是以少胜多。(2)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9、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而进行的战争。结果是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采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影响: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二、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新的字体-隶书。三、

16、经济上:1、统一车辆形制 2、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四、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将战国时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成一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五、思想上: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危害:束缚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西汉建立:1、时间:公元前202年 2、人物:刘邦(被称为汉高祖) 3、都城:长安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1、原因:(1)客观原因: 西汉初年,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到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局面,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 (2)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1)思想上:“罢黜百家,独

17、尊儒术”措施: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政策。 影响: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2)文化上: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3)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背景: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威胁了皇权。措施: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影响:巧妙的(不费一兵,不损寸土)消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无力和中央抗衡。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

18、方官员,打击地方豪富。3、影响: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中原王朝与匈奴(首领称为单于)的关系1、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2、汉高祖:采取和亲政策(把公主嫁给单于为妻)3、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4、汉元帝:将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为妻。(作用:出现了长期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匈奴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二、张骞出使西域1、西域: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2、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年 人物:汉武帝、张骞 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

19、19年。3、张骞出使西域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4、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三、丝绸之路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2、作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1、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龙亭候)改进了造纸术。2、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出现标志者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3、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中成就最突出的有两位,一位是“医圣”张仲景,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另一位是“神医”华佗,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

20、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第18课 昌盛的文化1、佛教传入中原的时间是西汉末年。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时期,其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3、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 儒、佛、道 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4、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的艺术杰作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 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政治上: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实力大增。军事上:200年,

21、曹操打败袁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2、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从而进一步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208年,曹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此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3、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史称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220年,曹丕建魏,标志着三国时期开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222年,结束于280年西晋统一全国。4、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系。第21课 江南经济的发展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东汉末年,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西晋后期,西

22、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北方民众形成南迁浪潮;北方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2、383年,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3、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和技术(最主要的原因):北人南迁,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还给江南地区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社会因素:南方相对安定;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4、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开辟大量湖田;实行麦稻兼作;五岭种双季稻;新建许多水利设施。手工业:纺织业:蜀锦有名;东晋后期,建康建立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冶铸业:灌钢法的发明提高了钢的质量;青瓷烧制技术高;商业:商

23、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建康的人口达到百万。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1、 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在历史上合称“五胡”。2、386年,鲜卑族拓拔部首领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3、民族汇聚成为时代主流,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顺应潮流,进行改革。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及意义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内容:494年,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即学说汉话、改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族通婚。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第23-24课 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化1、生活在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年。2、北朝(北魏和东魏时期)的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3、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4、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人称“书圣”;代表作以行书兰亭序最出色,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5、东晋人顾恺之流传至今的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6、北魏石窟艺术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历史教案课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