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73462 上传时间:2025-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隧道施工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隧道施工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隧道施工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隧道施工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隧道施工 技术措施3.5.5.1 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措施部分隧道存在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地质,施工方法如下: 黄土隧道防排水施工黄土隧道进洞前按设计做好洞顶、洞门及洞口的防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下渗。对地表冲沟、陷穴等采取回填夯实、填土反压、铺砌、改变地表水径流等措施,将水排至隧道范围以外,以免下渗影响结构安全。雨季施工时若地表水下渗,将表层黄土夯实或覆盖防水膜,保证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用水管理,超前支护、洞身锚杆施工采用干式成孔。地层含水量大时,分部开挖的各导坑底部作成中间低两侧高,将水引至隧道中部纵向排水沟排出洞外,以免浸泡拱脚,必要时中部纵向排水沟铺设防水膜,以防水下渗。地层含水量较大时,配合井

2、点降水等措施将地下水位降至隧道衬砌底部以下,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黄土隧道的开挖施工中严格遵循“先预报、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在开挖过程中每20m或地质发生变化时用比重法、年代法或浸水压缩法对黄土的湿陷性进行检测,若黄土具有湿陷性,则及时将检测结果上报建设、设计、监理单位,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以人工洋镐、风镐开挖为主。墙脚、拱脚应预留30cm人工开挖,严禁超挖。若隧道基底位于软土地层或承载力不足时,基底采用树根桩、灰土挤密桩、注浆、换填等处理措施进行处理。施工中如发现不安全因素时,暂停开挖,加强临时支护,调整施工方案。 黄土隧道的

3、初期支护施工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垂直节理,必要时应采取工程措施,防止坍方事故的发生。开挖后应立即对隧道周边及掌子面进行喷射混凝土封闭,并及时施作锚杆、钢筋网及钢支撑。喷射混凝土时严格控制喷射机的压力,一般不超过0.2MPa。拱部锚杆采用药包式锚杆。钢支撑施作后每侧增设锁脚锚杆(管),锁脚锚杆(管)长度不少于3.5m。 黄土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仰拱超前,分段整幅浇注,一次成型,仰拱距离掌子面控制在30m以内。拱墙二次衬砌整体灌注,并及早施作。隧道衬砌完成后,对施工缝、沉降缝、洞口路基过渡段布置水准观测点定期进行监测。3.5.5.2 保护隧道基底的技术措施隧道基底开挖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每一开挖循环

4、应用水准仪检测基底46点。并用激光自动断面仪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基底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对土质基底采用动力触探,击数标准经试验确定或设计给定;石质基底采用现场目测鉴别方法。基底应完整无损伤,边墙底与基底顺接应圆顺。基底底面无虚碴、积水及杂物。仰拱混凝土(或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后,采用探地雷达对其进行检测,发现空洞及时采取基底注浆措施3.5.5.3 保证隧道快速施工技术措施根据本标段隧道的特点,结合在类似隧道工程组织快速施工的实践经验,快速施工组织与管理要点阐述如下:建立现场生产指挥中心,以作业工班为管理单元,以施工工序为控制对象,进行各工序的协调、工序循环时间和循环进度的

5、控制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注重协调各工序间的矛盾和问题。实行超前预报、开挖出碴、支护衬砌全机械化作业,缩短工序时间,多工序平行作业。从施工组织、机械设备配置和用电保障等满足隧道工程的快速掘进。实行专业化管理和施工作业。通风系统采用专业化队伍维护,通风机专人值守,通风管设专职人员安装和维修,保证通风及时,掌子面作业环境良好。对专业化要求程度较高的工序如防水层铺设和焊接等采用专业队伍施作。软弱围岩严格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软岩施工中严格遵循“先预报、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早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实施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施工中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建立地质素描

6、档案,采用无接触法量测技术,建立收敛变形预警机制,实施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掘进进度。优化配置超前预报、开挖出碴、支护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线,并针对不同地质情况,制订不同的机械设备配置方案,最大程度发挥机械化作业效能。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施工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机械设备的配套模式、工作效率、维修保养方法;各种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均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指定专人管理,明确性能指标及操作要求,杜绝违章操作;在机械设备使用空隙,加强检修和保养,时刻保证其完好状态;如设备在运转中出现故障,立即启用备用设备,并在规定时间内修复。优化工序组合

7、,实行平行作业。隧道施工将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实行多工序平行流水作业,实现各道工序均衡施工,达到缩短工序循环时间,总体进度平稳推进的目的。建立循环时间、循环进度的“卡死”制度。要实现快速掘进,首先要突出时间概念,制定适合本工程的奖罚机制,设立节时奖和达标奖,要求每个作业班组在合理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定工序,在达标基础上,用时更少者,给予奖励。做好洞内疏排水,尤其是软岩地段,防止积水浸泡拱、墙脚,造成支护失稳。切实解决好运输与仰拱施工干扰问题。为了保证出碴和进料运输与仰拱施工平行作业,减少施工干扰,保证衬砌结构的整体性,加快掌子面的掘进速度,采用仰拱栈桥,解决仰拱施工和运输之间相互干

8、扰的矛盾,可以使仰拱超前施工,加快施工进度。进行回填。3.5.5.4防止围岩失稳和坍塌技术措施 围岩坍方前兆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过程中,围岩的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特性会反应出一些征兆。根据这些征兆可预测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地质预报,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施工安全,防止隧道坍方。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一些征兆: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围岩节理面裂缝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支护结构变形(钢架接头挤偏

9、或压劈、喷射混凝土出现明显裂纹或剥落等),甚至发出声响,有坍塌的可能。围岩或支护结构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如出现加速收敛现象,则表明坍方已经临近。 隧道坍方预防措施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对开挖面前方地层进行探测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或加强超前支护和支护参数。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

10、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坍塌。据不同地质情况和开挖方式,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的超前支护措施,提高其自承能力,减少围岩松弛变形。对不同围岩,分别采取全断面法、台阶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等开挖方法。开挖时,支护要及时闭合成环,每一环支护均施作锁脚锚杆,加强支护,防止拱脚下沉和内移,引起过大变形,导致拱部岩层坍塌。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注浆固结围岩、钢架制作、支护和衬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期间,洞口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有下述现象发生时,先撤出工作面

11、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指定专人观察和进行加固处理后,确认险情排除方可恢复工作面施工: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支护喷混凝土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掌子面节理裂隙中渗水量或涌水量明显加大。3.5.5.5 砼结构耐久性控制技术措施砼结构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设计。施工中对下列项目进行严格控制。 原材料控制水泥选用低水化热和低碱含量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设计要求。细骨料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粗骨料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二级级配碎石。矿物掺合料选用

12、品质稳定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外加剂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当引气、能明显改善和提高砼耐久性的产品。施工中严把原材料选择和进场关,质量专职部门和试验部门密切配合,严禁不合格的材料进场。拌和用水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等指标满足要求。以上各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均满足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砼配合比控制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的要求在耐久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砼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结构砼抗渗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耐久性砼施工控制砼施工前,针对不同结构及环境制定施工全过程和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内容与质量保证措施,并进行砼试浇筑,验证并完善砼施工

13、工艺。砼搅拌应采用自动计量的强制式拌和机,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施工过程中委派专人记录砼运送到工地的时间和出机的坍落度、浇筑时间和浇筑时的坍落度、浇注时洞内温度与砼浇筑温度、浇筑长度、浇筑高度的控制以及养护方式、养护过程。钢筋保护层及钢筋的定位采用工程塑料制作的保护层定位夹或定型生产的纤维砂浆块。使用细石混凝土垫块定位保护层厚度时,垫块的尺寸和形状采用工字形或锥形,垫块的强度高于衬砌结构本体强度,衬砌结构两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洞内温度调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下。施工过程中要估计混凝土温度与拉应力的变化,提出混凝土

14、温度的控制值,并在施工养护过程中实际测定关键截面的中部点温度和离表面约5cm深处的表层温度(包括仰拱和底板),实行严格的温度控制。衬砌结构任一截面在任一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层温度之差一般不大于20,新浇筑混凝土与上一区段衬砌混凝土或围岩之间的温差不大于20,洒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大于15。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过大以避免离析或泌水。插入式振动棒需变换其在混凝土中的位置时,竖向缓慢拔出,不得在混凝土浇筑仓内平拖。泵送下料口应及时移动,不得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拌和物将其推向远处。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0MPa以上方能拆模。耐久性混凝土养护时

15、间要求见表3.5.12,整个养护期内不得间断。表3.5.12 混凝土养护的最低期限水胶比洞内平均气温养护期限0.45521天1014天2010天0.45514天1010天207天3.5.5.6 一级防水标准施工技术措施3.5.5.6.1技术措施本标段隧道中为保证衬砌混凝土不渗不漏,达到一级防水标准,采用“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在隧道地下水发育段采取开挖后径向注浆堵水;二次衬砌前采用地质雷达对初期支护密实度进行检测,不密实时采取注浆回填密实;隧道初期支护和二衬之间铺设柔性防水层;防水层和初期支护间拱墙环向设50mm软式透水管盲沟,纵向间距每隔8m一道,防水

16、卷材下端泄水孔标高处设置80mm软式透水管盲沟,纵向盲沟两端及环向盲沟下端采用圆弯接入隧道侧沟;全隧道拱墙纵向施工缝涂界面剂防水,拱墙环向施工缝设止水带防水和50mm波纹管外包土工布排水,仰拱环向设置中埋式止水带防水,变形缝处设置钢板腻子止水带及聚硫密封胶防水,并设置排水暗槽排水。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在二次衬砌拱部混凝土施工前预留注浆管,待衬砌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衬砌背后回填注浆。防水层铺设利用轨行式作业平台施作。监控量测表明支护变形已基本趋于稳定且净空满足二次衬砌厚度、支护表面平整经地质雷达检测初期支护及背后密实,满足质量要求后方可铺设防水板。防水层铺设作业区不得进

17、行爆破,防止因爆破产生的飞石损坏防水层结构。在衬砌台车就位前,对防水层进行全面检查,铺设过程中对接缝进行充气检查。防水层施工与二次衬砌混凝土灌筑之间相距20m左右,不宜过长。3.5.5.6.2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由专业的防水作业队施作防水层,所有防水施工人员经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建立防水施工质保体系,严格把好工序关,跟随施工过程经常检查防水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种原材料符合国家现行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并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前向监理工程师上报质量证明文件和试验资料,得到同意后再用于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检验试验。防水混凝土混合料的配比成份和配制方法,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

18、,并通过试验确定。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当下道工序或相邻工程同时施工时,对已完成部分加强防护,防止破坏。现场焊接衬砌钢筋时,在钢筋接头与防水层之间用移动保护板隔开,防止焊接火花将防水层烧坏。衬砌钢筋安装完成后,再次对防水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混凝土灌注前防水层的施工质量。防水工程的施工工艺严格遵守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5.5.7 隧道防渗、防漏施工技术措施防水是隧道施工重点控制工序。有水地段的处理原则一般是以堵截为主,排引为辅,堵水效果达到90以上。堵截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对富水地段沿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进行深孔帷幕注浆,形成止水帷幕,并加固松散岩体。另一种是对

19、少水地段采用浅孔注浆、小导管注浆等进行注浆止水,防止或减小地下水进入开挖工作面。施工中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隧道防水板材料,选用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企业采购优质的防水材料,防水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且有一定的柔性,使用前检测其质量,不能有断裂、变形、孔洞等缺陷。安装防水板前,对隧道喷层表面凹凸部位找平,切除外露钢筋头并用砂浆抹涂。防水板铺设采用无射钉吊带悬挂法,防水板铺设要有一定的松驰度不能拉紧,防水板搭接采用双焊缝,保证焊缝质量。防水层铺设后经认真检查合格后,模板台车才能就位进行二次衬砌。 混凝土施工缝安装止水带由专人负责,定岗定责,确保安装质量。 加强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的进货检验,把好进货关

20、,所有材料存放均标识、记录清楚,确保不合格材料不投入工程实体使用中,并且有可追溯性。 优化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抗水性好、泌水性小、水化热低并具有一定抗侵蚀能力、质量稳定的硅酸盐水泥。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石等集料,拟采用细度模数为2.83.0的中砂,碎石最大粒径小于40mm。 混凝土外加剂经试验选定优质品牌,确定最佳掺量。 隧道混凝土施工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对混凝土抗渗的技术指标要求,按规范选用混凝土材料,对混凝土所用水泥、外加剂及砂、石骨料级配优选后确定,经多次试配、类比配制出既能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及其它各项技术性能,又能提高其抗渗漏能力的混凝土。 混凝土水灰比、混凝土水泥用量、混凝土外

21、加剂掺量控制严格按照上述抗裂措施中的要求施工。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炎热季节施工应尽量安排在气温较低的时间段进行混凝土浇注,同时可用降低砂、石及拌和水温度的方法来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混凝土运输过程应不断地加以搅拌,确保进入施工现场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生产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集中生产,尤其混凝土外加剂亦采用自动计量,严格控制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隧道内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浇筑混凝土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时,其允许时间由试验确定。混凝土振捣以台车附着式震捣器为主,辅以插入式捣固棒,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不存在空洞、露筋、露骨、蜂窝麻面、气

22、泡、裂缝等缺陷。 衬砌分段长度采用12m,以减少施工缝数量;一段衬砌连续浇筑,不留水平施工缝,因特殊原因必须留水平施工缝时,必须做好防水处理,清除底面杂物,浇一层砂浆,再接灌上层混凝土。 二次衬砌施工应在围岩和初支变形基本稳定期间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应严格按照顺序进行,浇灌时适当放慢速度,两侧边墙对称分层灌注,浇注到墙、拱交接处停0.5h1.0h,待边墙混凝土下沉稳定后,再灌注拱部混凝土。振捣时避免因漏捣而引起蜂窝麻面或因振捣时间过长、过短所引起的翻砂和捣固不密实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浇注混凝土的间隙时间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间隙时间超出允许范围时必须待其达到强度要求,对其按施工缝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后

23、方可再进行混凝土浇注。3.5.5.8 喷射混凝土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喷射混凝土大堆料要储放于储料棚内,避免露天堆放淋雨及环境污染和倒运材料而引起的泥污染集料,引起堵管和强度降低等现象。喷射前,先开风,再送料,后开速凝剂阀门,以易粘结、回弹小、表面湿润光泽为准。严禁随意增加速凝剂和防水剂掺量,尽量用新鲜的水泥,存放较长时间的水泥将会影响喷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喷射机的工作风压严格控制在0.30.5Mpa范围内。严格控制好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和角度。喷嘴与受喷坡面垂直,有钢筋时角度适当放偏30左右,喷嘴与受喷坡面距离控制在1.01.2m范围内。喷射顺序自下而上,料束呈旋转轨迹运动,一圈压半圈,纵向按蛇形状

24、移动喷射。喷射混凝土由专人喷水养护,以减少由于水化热引起的开裂,发现裂纹用红油漆作上标识,进行观察和监测,确定其是否继续发展并找出原因进行处理。对不再发展的裂纹,采取在其附近加设土钉或加喷一层混凝土的处理办法处理,以策安全。用预埋钢筋标尺法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够设计厚度的重新加喷补够。3.5.5.9 防水板铺设技术措施防水板的铺设要松紧适度,使之能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上,不致因过紧被撕裂;过松,无纺布防水板褶皱堆积形成人为蓄水点。为防止电热加焊器将防水板烧穿,可在其上衬上隔热纸。防水板一次铺设长度根据混凝土循环浇筑长度确定,并领先衬砌施工23个循环。富水地段防水处理:富水地段光面爆破效果差,

25、环向排水管安设困难,喷射混凝土效果差,防水板不易铺设,拟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确保防水板的铺设质量: 对成股向外涌水地段采取喷射高粘度混凝土,必要时根据水流量的大小,采取埋设多根大直径塑料管来取代软式透水管,采取模喷混凝土来代替喷锚支护。 在淋水地段,防水板打湿后,焊缝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在喷射混凝土之前预铺一层橡塑排水板,然后再按设计铺设防水板。3.5.5.10 注浆技术措施为防止孔口漏浆,在花管尾端用麻绳及胶泥封堵管孔缝隙。注浆管与花管采用活接头联结,保证快速装拆。注浆的次序由两侧对称向中间进行,自下而上逐孔注浆。拆下活接头后,快速封堵花管口,防止未凝的浆液外流。注浆过程中专人记录,完成后

26、检验注浆效果,不合格者进行补注。注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开挖作业。当停止注浆时间超过30分钟时,注浆泵在停止前应当吸入40升清水,将管路内浆液换出,避免浆液凝结造成堵泵。3.5.5.11 二次衬砌主要技术措施 混凝土浇注时除使拌和物充满整个模型外,还应注意拌和物入模的均匀性,保证不离析。拌和物自由下落高度控制在2m内,超过时,采用150mm的软管接长下料,软管沿纵向每3m布置一道。施工过程中严禁水渗透到正在浇灌的混凝土中。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捣固,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每一振点的捣固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振动棒的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捣动棒与模板的距离

27、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小于50mm。 试验室按规定要求在灌筑混凝土现场做试件,并详细填写施工记录。 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不大于1:3;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小于15%;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坍落度为180220mm。 管道管线安装要求直、转弯缓;灌筑点先远后近;泵送混凝土施工先后顺序为:泵水湿润管道-泵水泥砂浆-泵混凝土-泵砂浆-泵水洗管。泵水湿润管道时,先在变径管内用水泥袋卷成筒封堵严密,以保证在泵水过程中水能够充分湿润管壁,泵水量不宜过多,以1m3左右为宜;为防止砂浆在管道内离析造成堵

28、管,砂浆用细砂拌制。换管时先湿润后接驳;泵送过程严禁加水、空泵;开泵后无意外情况中途不要停歇。洗管时,为防止洗管水在压力作用下进入混凝土内造成混凝土离析而堵管,洗管前,先泵两斗1:1的水泥砂浆,并将水与砂浆用2个海绵球,1个水泥袋卷和1个橡胶活塞隔开。 采用钢结构全断面衬砌台车,保证尺寸准确,二次衬砌混凝土用高压混凝土输送泵(HBT60型)浇灌混凝土,确保拱顶部位压满混凝土;加强混凝土的振捣,不漏振。3.5.5.12 保证二次衬砌拱顶填充密实的措施严格控制水灰比、水泥用量和含砂率来保证混凝土中砂浆质量,降低孔隙率。尽量减小水灰比,水灰比不能大于0.6,砂率为3545%,灰砂比为1:2.01:2

29、.5。确保水泥、砂子、石子、水和外加剂的质量要求。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准确计量。计量允许偏差为:水泥、水、外加剂为1%;砂、石为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结构防水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控制在1114cm。在模板台车上预留观察(注浆)孔,间距45m,观察孔用50mm的锥形螺栓紧密堵塞,混凝土初凝后拧开螺栓,探测拱顶是否回填密实,如果有空洞,在混凝土具一定强度后且于模板拆除前压浆回填。如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拱顶回填不满,那么应采取二次插管浇筑的方法,首先在挡头板位置预留排气孔,然后由内向挡头板方向压灌混凝土。在挡头板处,拱腰线以上预埋注浆管,间距3m,如果发现有空洞,在混凝土具一定强度后且于模板拆除前

30、压浆回填。3.5.5.13 隧道混凝土防开裂技术措施隧道衬砌开裂的原因分析见表3.5.13。表3.5.13 隧道衬砌开裂的原因分析表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原材料水泥水泥的用量多的混凝土的收缩大;水化热大的水泥,混凝土的收缩大。集料集料的矿物成分、形状、表面结构和级配会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热膨胀系数数、干缩、刚度、徐变和强度。集料中含有粘土等杂质会引起混凝土的高压缩性而开裂。外加剂某些外加剂影响混凝土的硬化速度、用水量、收缩和徐变从而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影响。施工工艺因素泌水泌水集中在大颗粒集料和钢筋的下方会形成内部裂缝。浇筑浇筑条件和浇筑速度会通过泌水、模板内的离析、温度、模板变形等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

31、影响。养护足够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会缓解混凝土收缩引起的体积变化,增加抗裂效果。温度从最初几个小时当混凝土变成固体时确定了混凝土的基长,随后冷却时应从这个长度产生收缩,这就是温度对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影响。衬砌防开裂施工技术措施如下: 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抗渗性有关,耐抗渗性又与抗裂性有关,而解决混凝土的抗裂性,提高耐久性的技术关键是选择合理配合比,选用高质量的材料和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从而起到防止和避免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干缩和冷缩裂缝)。 选择低水化热、耐腐蚀、耐久性好的原材料,是防止混凝土开裂的基础,因此施工中必须从原材料抓起,严格控制。 选用高效减水剂,是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水灰比、降低水

32、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的有效措施。 选用合理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用量、水灰比、外加剂掺量、粉煤灰掺量、砂的细度模数、混凝土坍落度、早期强度、混凝土体中心温度等,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化热,控制水灰比,提高混凝土质量,防止混凝土开裂。 采取保湿措施,要求混凝土表面不能失水,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产生干缩裂纹。隧道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对空气湿度进行监测,当空气湿度不能满足养生要求时,必须进行喷洒水雾从而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 控制拆模时间,根据隧道衬砌进度安排,每节衬砌拆模时间安排在5天以上,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70%以上,洞口地段承受围岩压力较大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10

33、0%设计强度。控制拆模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混凝土强度要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另一个是混凝土温度控制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混凝土中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2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环境温度之差20,这两个指标必须同时满足。 隧道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对空气湿度进行监测,当空气湿度不能满足养生要求时,必须进行喷水养护。 控制衬砌混凝土与开挖面的距离,洞身开挖放炮时间与衬砌混凝土尽量错开以防止混凝土受爆破震动开裂。 严格控制衬砌混凝土的施作时间,本标段隧道浅埋段采用整体衬砌,在开挖后及时进行,控制围岩变形;复合式衬砌,须待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后拆模,以确保衬砌结构质量,防止开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 > 施工组织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