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施工测量5.1概括5.1.1济南黄河大桥简介济南黄河大桥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境内,属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带,周边地域较平坦,路网发达,线路控制点较多。大桥设计起止里程为CK406+918.874CK412+062.274,大桥独立起止里程为DK6+187.4DK11+330.8,跨越黄河的主桥采用等高度刚性梁柔性拱方案。跨越南临黄大堤和北展大堤处采用8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正桥滩地采用54.12m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其余南、北引桥采用32m简支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总体桥式从北往南由:(132m)简支箱梁+(54+80+54m)连续箱梁+10832m简支箱梁+(112+3168+112m)刚性
2、梁柔性拱主桥+(354m)连续梁+(44+80+44m)连续箱梁+1032m简支箱梁,全长5143.4米。5.1.2工程地质(1)地质构造在大地构造上,桥渡区地处鲁西中台背斜的西北缘与华北台向斜的交接地带,近场区断裂构造有北东东向的广济断裂;西北向的桑梓店断裂、千佛山断裂、长青断裂;北东向的卧牛山断裂、历山断裂、郭店断裂等。桥渡区无明显的新构造运动现象,亦无明显的活动性断裂。桥渡区域内除鹊山、药山等可见燕山晚期侵入的火山岩体外,其余地段均被第四系地层复盖,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沉积物。(2)工程地质据钻孔资料揭示,本桥位工程地质地层以第四河系河流相粉质粘土为主,其间多夹粉、细、中沙及粉土、粘土薄层或
3、透明体。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大层:第一大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第二大层的上部主要由软塑的粉质粘土、粘土及稍密的粉土组成,厚9.6022.50m;下部主要由硬塑的粉质粘土、粘土、中密的粉土及中密的砂层组成,厚2.7011.85m。第三大层主要由硬塑状的粉质粘土组成,钻孔未揭穿,厚度不详,顶面高程为-1.839.42m。其中钻孔深度40m以下姜石含量较高,姜石层分部较多。根据钻孔取样各层物理力学性试验指标分析,较好的工程持力层均在地表以下20.030.0m深度以下,为上、中更新统地层(三层),工程性能好,层位稳定,厚度大,顶面埋深适中。(3)水文地质地表水桥渡区域地下水主要为黄河水,两岸水沟,鱼塘等有少量
4、水。由于黄河水流携带泥沙量大,水质较混浊,勘测期间在桥位主河槽南、北两侧各取河水一组进行水质分析,并按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的附录“环境水对混凝土侵蚀判断标准及防护措施规定”判断:桥渡区域地表河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桥渡区第四系地层以粉质粘土为主,上部全新统地层中夹粘土、粉、细、中砂薄层或透镜体。桥址区域粉质粘土层属相对隔水层,其它土层均为弱透水层或透水层。地下水主要以潜水形式存在于地表土层中,它直接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补给,以蒸发或向下透水的形式排泄,其水位、水量不稳定,主要受季节和黄河水位的控制。勘测期间实测结果,桥位地下水稳定水位高程为22.2728.25m。分别于桥位北岸头、中、尾部
5、及南岸取民用水井中的地下水各一组进行分析的结果,王家庄桥位地下水对混凝土均无侵蚀性。5.2.坐标系统及测量控制网复测我工区于2008年1月11日进场后及时的与局指挥部、设计院取得联系。大桥局设计院、局指挥部、五处精测队、我工区测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对全桥的导线控制网、高程控制网进行了现场指认交接工作。大桥局设计院向我施工单位交接内容如下:CPI控制桩成果表及点之记;CPI精密控制网成果表及点之记;水准点成果表及点之记;线路曲线要素表及全桥线路左线中心线墩位坐标成果表;其中B级CPI控制桩4个(CPI3079、CPI3080、CPI4003、CPI4004),精密控制点27个,勘测水准点桩2个(北岸JHBM55、南岸JHBM56),二等水准点30个。坐标系统:线路精测网坐标系,采用WGS-84椭球参数,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64500,投影面高程为0米。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5.2.1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复测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复测采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