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 区域地理复习试卷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具有 和 、区域之间具有 、区域之间是 的。2.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 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产业比重较大。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产业结构中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以 工业和 工业为主,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4.工业化阶段,第 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 产业加速发展,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速度 于区域平均水平。5.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差异(1)自然条件的差异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
2、地带地形以 为主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雨热同期以 气候和高寒气候为主,气候较恶劣(2)人文、经济特征的差异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自然资源水热资源、生物资源、石油、煤炭丰富各类矿产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丰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较合理, 和第 产业相对发达加工制造业发展比较快,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偏重于轻工业,但现代制造业,高科技工业发展迅速偏重于 工业空间结构城市化水平较高,空间分布较合理,交通线分布密度大,交通通达度好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综合实力弱,城市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不合理。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对外联系开
3、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开放程度低,吸纳外资的能力差,西部大开发以来,对外经贸合作得到很大发展6.南方和北方地区之间的差异(1)自然条件的差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地形地形多样,以 为主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 气候,水热充足温带季风气候,水热同期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流量小,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有长短不一的结冰期植被 及热带季雨林落叶阔叶林为主,还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草甸草原分布土壤以红壤、砖红壤为主黄土、黑土等(2)人文、经济特征的差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自然资源水热丰富,生物资源、水力资源、有色金属丰富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丰富产业结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
4、大,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工业结构工业实力强、门类齐全、形成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工业地带重工业、能源基地、环渤海工业地带空间结构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 发达,通达性好;人口众多,城镇密布,需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以 为主,铁路网稠密;人口众多,城镇密布,城市化水平高对外联系对外开放相对较早, 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措施面对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的现状,需要协调人地关系,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7.西部大开发的优势是 ;其不足主要是 。8.南水北调三条输水线路之区别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路线从 江
5、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 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 水库引水,出 水库,沿 、 东麓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水源区长江下游长江中游、 水库、 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及其支流 、大渡河可调水量大较大较小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 评价优点有 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 供水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渠道穿越高山,工程艰巨9.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 铺设输气管道到 ,将 盆地、 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 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
6、。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 ;缓解东部地区的 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10.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珠江三角洲的两次产业转移第一次转移第二次转移时间改革开放初20世纪90年代转移方向由香港转向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转向邻近地区转移产业 转移原因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参与国际分工珠江三角洲相对发达, 的需要对环境影响环境污染加重环境质量好转(2)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产业移入地产业移出地对经济影响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增加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 进程。导致原主
7、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 集中到新的 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加快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因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增加就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劳动力从第 产业移向第 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增幅高于产业移入地区),引起失业人口增加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 产业,发展处于 阶段的产业,组织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 阶段的产业,进行 和 11. 南水北调工程对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1)增加 ,美化环境(2)缓解 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
8、积进一步扩大,控制 沉降(3)改变受水区的 特征12. 南水北调工程对输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东线的影响水源区:河口地区 升高, 入侵,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引起长江下游 加重,使航道淤塞,导致河口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变。沿线区:影响生物,给江淮沿线地区的 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沿线地势低洼,天然排水条件差,地下水位升高,加上蒸发强烈,易导致土壤发生 (2)对中线的影响水源区:对 下游水文的影响,移民问题沿线区:沿线蒸发强烈,如不合理用水,灌溉方式不当,可导致土壤发生次生盐碱化(3)对西线的影响目前处在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问题将逐渐明朗13.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
9、地形多样,由高大的山脉、高原、盆地构成(2) 的气候,降水稀少(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降水集中而且强度大, 日数多,集中在 的季节(3)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 沉积物(4)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径流量小, 变化大(一般7月水量最大)14.西北地区的人文、经济特征(1)农业地域特征鲜明, 发达,农产品品质好,如瓜果、棉花等,久负盛名(2)矿产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 有一定规模,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3)人口与城市集中于 附近,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综合实力不强(4)基础设施落后,除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地区外,其它地区交通不便15.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
10、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 ,是 等自然因素与人类 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2)荒漠化的过程:植被破坏,地面裸露,导致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最后形成荒漠景观(3)具体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和 地区;次生盐碱化,主要分布于我国 地区。16.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原因: 干旱, 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2)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利用不合理等16.湿地是指 或 的土地,
11、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17.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主要有 。18.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的原因是 。19.我国不同类型湿地的开发保护湿地类型开发保护 源退耕还牧,还草;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东北 实施生态补水;已开垦的沼泽地,逐步退耕;保护野生动植物湖泊退田还湖、还塘;发展水产养殖、开发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季节性休渔;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沿海滩涂划定自然保护区;有节制的开垦滩涂;营造防护林体系;发展生态养殖,开展旅游观光 防治水质污染;
12、加强水利工程的修建;保证河流的有效供水20.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原因与危害(1)自然原因: 和 在洞庭湖相互顶托,水流速减缓;四水进入洞庭湖后,湖面开阔,水流减慢;洞庭湖和长江之间水流交换不通畅等,这些都是洞庭湖淤积的重要原因(2)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迅速,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方式不合理,如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滥伐森林,导致 ,湖区 ,湖床抬升;为了扩大耕地, ,导致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萎缩(3)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后果与治理后果: 灾害严重, 断航, 恶化治理措施: 、 、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河道;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生态移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3、;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镇人口容量;积极发展 等2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流域开发的影响流域特征对流域开发的影响地形多山的地形,上游是 ,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地形起伏大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应发展航运;河流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应开发水能资源,修建水电站气候温暖湿润的 , 降水多, 降水相对较少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农业开发条件好;河流流量不稳定,航运不便,应修建水库,改善航道;降水季节变化大,应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河流 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 不稳定,季节差异大大部分河流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应修水库,建船闸改善航运条件22.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文、经济特征及其
14、对流域开发的影响流域特征对流域开发的影响矿产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但早期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和生态破坏农业传统的 区,现在的农业生产结构趋向多元化早期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现在的农业实施 的发展措施,农业生态环境好转,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工业电力先行,发展 工业,近来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使之更加合理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流域成为“工业走廊”,形成完整的 体系23.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措施(1) 是流域治理的核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将河流的 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
15、合性长远开发方案。 (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 开发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防洪干支流完成了梯级开发工程,使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航运河流水位稳定,通航里程长,修建大坝、船闸、运河,水运范围扩大廉价的水运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发电水电、火电、核电结合,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工业发展坚持“薄利取胜”的方针,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之后又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农业开发非常重视发挥流域各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促进了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环境治理十分重视环保工作,结合水利工程进行灭蚊防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工作;努力进
16、行矿区土地复垦和城市垃圾处理旅游开发环境的不断改善及建立公园、风景区和野生动物管理区等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成为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成为重要收入来源24.影响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位置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2549之间,属于 带 充足地形本土中部是广阔的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2,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的 和大规模经营土壤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气候大多属于较湿润的 气候、亚热带 气候,降水丰沛水源充足,有利于灌溉河流与湖泊密西西比河,五大淡水湖 25.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概念及类型: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
17、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如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地带、水果和灌溉农业带、混合农业带农业带位置生产条件乳畜带美国 和 沿岸各州气候 ,无霜期短,利于多汁牧草生长;接近 小麦带美国中部( 小麦)北部地区( 小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玉米带美国中部,乳畜带以南、小麦带以东,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的交汇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大棉花带美国东南部,35N以南的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热量充足, 丰富, 季节降水 ,宜于棉花种植水果和灌溉农业带美国西南太平洋沿岸夏季 ,有利于糖分积累; 丰富26.美国农业生产的一体化现象(1)美国农业一体化:
18、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都有专门的服务公司,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农业生产只是其中一个环节。(2)美国农业一体化的意义形成联系紧密的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 便于对农业实施企业化、集约化的管理和服务,保证农户的基本利益,提高农业 有利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广农业科技,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地位。27.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1)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 ;自然资源和 遭到破坏 (2)对策 农业生产方式:发展 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政策法规:如 政策,补贴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耕作技术的改进:如 耕作等28.鲁尔区的自然地
19、理特征及对工业的影响特点对工业的影响地形 适合作建筑用地和工业活动的开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全年降水均匀,最冷月气温在 以上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大,极端天气现象出现少,气候对工业的不利影响少河流河网密布,河流的径流量 ,流速 , 变化不大水运便利;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水源29.鲁尔区的人文、经济特征及对工业的影响特点对工业的影响煤炭资源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层埋藏 ,利于 开采)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钢铁、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离铁矿区较近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 铁矿区,后来通过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从 等北欧国家国进口优质铁矿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
20、成本便捷的水陆交通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 河、 河及四条人工运河联成一体,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海)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农业基础条件好德国重要的小麦、甜菜产区和畜牧业区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劳动力和技术雄厚的科技力量,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发展现代工业有利的条件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30.鲁尔区的综合整治主要措施内容调整产业结构集中化、合理化改造传统工业;引进发展新兴工业和服务业,促进 多元化,如电子、汽车、旅游、金融等调整工业布局布局
21、新企业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对传统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关、停、并、转。例如,钢铁企业日益 移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铁路网稠密, 交织成网,内河航运发达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相继建立几十所各种专业院校、技术学院和科研机构31.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1)三角洲地区 ,但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向 推进则较快。(2)夏长冬暖,热量丰富;雨量丰沛,降水强度大; 频繁。(3)土壤肥沃,发育 植被,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 以北山区。(4)河网 ,河流水量 ,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32.珠江三角洲的人文、经济特征(1)良好的区位,位于
22、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 ,有利于接受 的扩散,参与国际分工。(2)经济发展速度快, 发达;开放时间早,开放范围大,形成各种形式的开放区(3)热带作物的主要产区;农业生产水平 ,创汇农业发达;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不能自给(4)工业结构 型化,第 产业比重大,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近年来,重工业中的化工、电力、机械发展较快(5)交通发达,公路、水运(海运),航空运输十分发达,但 的运力不足,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33.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阶段进程特点形成原因改革开放初期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 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以 城市(
23、广州、深圳、香港)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区域中心城市的 作用3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 蓬勃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劣势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不明显(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 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主导产业 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 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
24、产业的 相对较低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存在问题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益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5.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 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 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36.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具体影响:城市化有利带动城市 建设,推动投资需求。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将会带动第 产业的发展。城市扩张拓展了更多的 领域。37.地理信息技术
25、的应用GISRSGPS含义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 与 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遥感(RS)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 接触的情况下,记录 目标物对 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 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系统组成GIS硬件、GIS软件、 、GIS人员、应用模型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用户系统(接收设备)工作流程地理数据输入、存储(数字化过程)地理数据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输出。(地理数据分为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数据存储采用“ ”技术,不同的图层储存不同的地图要素。)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波谱特征)传感器收集传输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应用成果一个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工作,3个注入站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入导航电文和5个监控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GPS接收机用于接受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在实际中的应用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军事侦察等。军事、交通、气象、地壳监测、旅游探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