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55015 上传时间:2024-11-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1.现代拔罐的发展22.拔罐适应什么样的人群23.拔罐禁忌的人群34.几种常规拔罐疗法45.拔罐时体位的选择的原则56. 拔罐疗法的选穴原则67.什麽是阿是穴78.拔罐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79.能使拔罐治疗效果更好的诊断点1210.拔罐的操作步骤1211.拔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312.拔罐时为什么会充血、瘀血1413.拔罐后起水泡1414. 拔罐后皮肤渗出物不同1515.拔罐后皮肤温度的改变1516.相对于其他疗法,拔罐疗法有什麽主要的特点1517.中医学对拔罐作用的认识1618.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和穴位1619.拔罐常用的穴位1820.常见病的走罐路线1821.拔罐可以预防

2、晕车晕船1922. 拔罐能预防保健1923.拔罐有利于美容2024.重罐产生疼痒感是怎么回事2125. 拔罐过程中的病灶反应2126.罐口部位表面情况分析2227.重罐2328.拔罐的作用2429.拔罐为什麽能治病2430.弄清除病因再拔罐2530. 罐斑的认识2631. 拔罐用于保健强身常用穴位27(还要注意细分)1.现代拔罐的发展纵观历代拔罐用具,虽经数千年,亦仅只兽角、竹罐和陶罐、金属罐四种,其中兽角早在唐宋就已逐渐淘汰,金属罐,因其价格贵,又有传热快,易烫伤的缺陷,实际上并未在临床上推广。现代,除了继承传统的拔罐用具外,已创制出很多新的器具,诸如玻璃罐、橡皮罐、塑料罐及穴位吸引器等。特

3、别是玻璃罐及塑料罐,应用最广,似有取代传统工具之势。 在拔罐操作方法上,更为古人所望尘莫及。如以吸拔的排气法分,有利用火力排去空气的火罐法,包括闪火法、投火法、架火法、滴酒法等等;有利用煮水排去空气的水罐法;有利用注射器或其他方法抽去空气的抽气罐法。如以吸拔的形式分,又有单罐、排罐、闪罐、走罐之别。另外,近年来,拔罐与其他穴位刺激法结合运用日趋增加,其中不少已成有机整体,如用中草药煎煮竹罐后吸拔,或在罐内预行贮盛药液吸拔的药罐;在针刺过的部位或留针处 古代应用拔罐法治疗的病症十分局限。近几十年来,拔罐疗法已经普遍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据我们对1950年至1990年四十年间大陆公开

4、出版的医学杂志统计,发表有关拔罐疗法的临床报道,就有二百余篇之多。所涉及的病症达五十二种。其中既有急性病症,诸如急性阑尾炎、胆绞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等,也用于治疗某些为现代西医所束手的疑难病症,如牛皮癣、红斑性肢痛症、遗尿等。对其中不少病症取得了颇为独特的效果。为了客观验证拔罐疗法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大多数拔罐适应症都积累了较大的样本,以表明其的可重复性。如神阙穴拔罐治疗急性荨麻疹,近几年就有多家报道,总共例数达数百例之多,平均有效率超过90%。有的学者,还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出发,选择有关实验指标,进行对照观察,以证实其疗效的可靠性。如支气管哮喘,针刺拔罐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测定指

5、标均有明显差异(P0.01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极为显著(P0.001)。这些都显示拔罐疗法的科学价值。2.拔罐适应什么样的人群拔罐疗法因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患者无痛苦,疗效显著,而在民间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并着它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凡针灸,按摩疗法使用额度疾病均可进行拔罐治疗。 例如以下各科诸多疾病均可进行拔罐治疗,而且见效快,疗效显著。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外科疾病:红丝

6、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妇科疾病: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闭、痛经、白带、黄带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骨科疾病:落枕、

7、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妇科疾病: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闭、痛经、白带、黄带3.拔罐禁忌的人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4)骨折病人在未完全

8、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5)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6)孕妇的腰骶及腹部不宜拔罐。(7)恶性肿瘤患者不宜拔罐(8)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均不宜拔罐(9)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狂犬病等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4.几种常规拔罐疗法(一)单罐法。单罐法即单罐独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局限的疾病。(二)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留置时间一般为51

9、0分钟,它可用于拔罐治疗的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三)多罐法(神经节段拔罐法)。多罐法即多罐并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病变处肌肉较丰满的疾病,或敏感反应点较多者,可根据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情吸拔数个至10余个。(四)闪罐法(病变反射区吸拔法)。闪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时为止的拔罐方法,若连续吸拔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此法的兴奋作用较为明显,适用于肌肉痿弱、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弱病症及中风后遗症等。(五)针罐法。针罐法是针刺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拔罐法。其具体操作也可分为二类:1、留针拔罐法。选定穴位,针刺至得气,运用一定手法,

10、留针于穴区,再在其上拔罐。2、不留针拔罐法。系指针刺后立即去针,或虽留针,但须至取针后,再在该部位拔罐的一种方法。(六)走罐法。走罐法又称推罐法、行罐法或旋罐法。操作前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涂上一层薄薄的润滑油。(七)血罐法。又称为刺络拔罐或刺血拔罐。刺的时候不宜过深,出血量控制在20毫升左右。(八)平衡罐法,也就是内脏神经调节吸拔法。(九)指罐法。就是在需要拔罐治疗的穴位或患处先用手指代替针点按穴位(点穴)或点揉患部后再进行拔罐治疗的方法。(十)发泡罐法。通过延长时间和增大吸拔力量等使罐内产生水泡(皮下充水)而达到治疗目的。(十一)灸罐法。是将拔罐与艾灸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十二)按摩罐法。是将按

11、摩手法有机的根据病情、病位而结合起来。(十三)摇罐法。该法是对所留之罐均匀而有节奏的摇动,使罐体与皮肤产生松紧变化,患者进一步放松,产生不同程度舒适感。(十四)转罐法。该法是在摇罐的基础上,增大摇扭旋转力量,手法较剧烈,牵拉程度更大,以促进血液循环,局部肌肉放松。增强治疗效果。(十五)提罐法。是从坐罐发展而来的。将坐罐罐体向上轻缓提拉,力量强度逐渐加大。(十六)药罐法。将药物治疗和拔罐疗法结合以提高疗效。多用于四肢关节风寒湿痹等证,可分为煮药罐法和罐内纳药法两种。(十七)其他罐法。将拔罐与现代科技结合产生协同或增效作用。如磁疗罐、神灯罐法等。5.拔罐时体位的选择的原则 拔罐时的体位和治疗效果密

12、切相关,在拔罐时,应根据拔罐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其原则是: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使患者舒适持久;方便术者操作;8.拔罐时常见的几种体位1) 仰卧位 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双上肢或平放或放于体侧,下肢自然分开,膝下可垫以软枕。此体位适用于头面,胸腹,上肢内侧,下肢前面,内外侧部的拔罐治疗。2)俯卧位 患者自然俯卧床上,胸前可垫于软枕,踝关节也可垫软枕。适用于项背腰臀及双下肢后侧的拔罐治疗。3)侧卧位 患者自然侧卧于床,双下肢屈曲,上面的前臂下可垫着软枕。适用于肩,协肋,膝以及上下肢外侧的拔罐治疗。4)仰靠座位即仰面靠坐于手椅上的座位。适用于前头,面颊,上胸,肩臂,腿膝,足踝等部位的拔罐治疗。5)俯卧

13、座位即头部俯伏于椅背上的座位。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背等部位的俞穴。6. 拔罐疗法的选穴原则(一)就近拔罐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地目的。(二)远端拔罐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三里等。(三)特殊部位拔罐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根据病变特点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发热时,可

14、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可以选择此穴。(四)中间结合,强调脊椎1颈椎部是指颈椎到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头部,颈部,肩部,上肢及手部的病变合功能异常。如头晕,头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手臂肘腕疼痛等。2胸椎上部是指第一胸椎到第六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心,肺,气管,胸廓的病变。如心悸,胸闷,气短,咳喘,胸痛等病症。3胸椎下部是指第七胸椎到第十二胸椎的部位,主要治疗肝,胆,脾,肠等器官的痛症。如肝区胀痛,胆囊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肠炎,腹痛,便秘等病症。4腰椎部是指腰椎以下的腰椎部,主要治疗肾,膀胱,生殖系统,腰部,臀部,下肢各部位的病变。如肾炎,膀胱炎,痛经

15、,带下,阳痿,腰椎增生,椎间盘带脱出,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疼痛等病症。拔罐疗法必选俞穴1.全身疾病:大椎,身柱。2下半身疾病:命门。3呼吸系统:风门,肺俞,脾俞,中府,等。4循环系统:心俞,肾俞,肝俞,脾俞,神道。5消化系统: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中脘,上脘,三焦俞,大肠俞,天枢,关元,胆俞,阿是穴。6泌尿系统:肝俞,脾俞,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7内分泌系统: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8神经系统: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肾俞。9脑血管: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10运动系统:肩髃,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环跳,阿是穴。11五官及皮肤系统:风门,肺俞,肝俞,阿是穴

16、。7.什麽是阿是穴穴位分类名。指以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的穴位。又名不定穴、天应穴。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中医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灵枢经筋说:“以痛为输”,即根据痛的部位来定位。阿是穴这一名称,是备急千金要方开始提出来的。它既无具体的穴名,又无固定的位置,临床上多用于疼痛性病证。阿是穴在疾病诊断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在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压痛,结合临床右下腹部疼痛等体征,有助于阑尾炎的诊断。阿是穴的存在有两个讲法: 相传在古时有中医为病人治病,但一直不得其法。有一次无意中按到病者某处,病者的痛症得到舒缓。医者於

17、是在该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 是这里,是这里了。”医者加以针灸,果然使病程转好。於是把这一个特别的穴位命名为“阿是穴”。 根据中医学著作千金要方里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 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也就是说,用针之时未必一定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地方,如果能够达到效果的话就可以。这些特殊的痛点就称之为“阿是穴”。8.拔罐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1、百会: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2、风府:头顶正中线,后发际上1寸处3、风池:在枕骨粗隆直下,风府两旁凹陷处,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4、印堂:两眉头联线的中点处凹陷

18、处5、太阳:在眼外眦后约1寸凹陷处6、迎香:在鼻翼旁0.5寸,鼻凹陷沟中7、下关:闭口,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8、廉泉:前正中线,喉结上方舌根之下凹陷处9、人迎:结喉旁开1.5寸处10、天突:前进中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11、膻中:前进中线,两乳头中间12、天池:乳头外侧1寸,当四肋间13、乳根:乳直下第五肋间中庭,旁开4寸处14、期门:乳头两肋,当第六肋间15、上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5寸处16、中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4寸处17、天枢:脐旁开2寸处18、神阙:肚脐孔窝正中19、关元:前正中线,肚脐孔下3寸处20、中极:前正中线,肚脐孔下4寸处21、归来:肚脐孔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

19、处22、曲骨:前正中线,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上方23、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24、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25、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26、灵台:第六胸椎棘突下27、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28、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29、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0、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1、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2、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3、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4、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35、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6、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

20、7、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8、膀胱俞: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9、涌泉:在足底心当屈足卷趾时出现凹陷处部分穴位的取穴方法:神藏: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华盖:前正中线,平第一肋间隙。神堂: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腹哀: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章门:第十一肋端。委中:月国窝中央。石关: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幽门: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中枢:第十胸椎棘突下。大横:肚脐孔旁4寸处。长强: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水道:关元穴旁2。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1、百会: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2、风府:头顶正中线,后发际上1寸处3、风池:在枕骨粗隆直下,风

21、府两旁凹陷处,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4、印堂:两眉头联线的中点处凹陷处5、太阳:在眼外眦后约1寸凹陷处6、迎香:在鼻翼旁0.5寸,鼻凹陷沟中7、下关:闭口,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8、廉泉:前正中线,喉结上方舌根之下凹陷处9、人迎:结喉旁开1.5寸处10、天突:前进中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11、膻中:前进中线,两乳头中间12、天池:乳头外侧1寸,当四肋间13、乳根:乳直下第五肋间中庭,旁开4寸处14、期门:乳头两肋,当第六肋间15、上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5寸处16、中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4寸处17、天枢:脐旁开2寸处18、神阙:肚脐孔窝正中19、关元:前正中线,肚脐孔下3寸处2

22、0、中极:前正中线,肚脐孔下4寸处21、归来:肚脐孔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22、曲骨:前正中线,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上方23、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24、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25、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26、灵台:第六胸椎棘突下27、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28、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29、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0、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1、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2、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3、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4、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35、大肠俞:第

23、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6、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7、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8、膀胱俞: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39、涌泉:在足底心当屈足卷趾时出现凹陷处部分穴位的取穴方法:神藏: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华盖:前正中线,平第一肋间隙。神堂: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腹哀: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章门:第十一肋端。委中:月国窝中央。石关: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幽门: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中枢:第十胸椎棘突下。大横:肚脐孔旁4寸处。长强: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水道:关元穴旁2。(2)取穴方法一般分为体表标志、折量分寸和指量

24、法三类。体表标志与折量分寸的定位较为恒定、明确,指量法应用较方便但差异也大,所以,临床取穴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适当选择应用。一、体表标志体表标志可分定型的和动态的标志两类。1.定型的标志如五官、毛发、爪甲、*头、脐窝及各种骨骼和肌肉标志。2.动态的标志如各关节的皮肤皱纹,经活动而出现的筋肉凹陷,以及采取一定的动作来比量(如两耳尖直对取百会;虎口交叉食指尽端取列缺;手掌握膝盖内侧当大指尽端取血海等)。 二、折量分寸 对离体表标志较远的部位则用折量的方法,即将一定的部位折作几等分。这也是为了定位方便,不要将它看成拘泥、呆板的规定。常用的各部折寸如表81。在体表标志和分部折量的基础上,临床取穴多以

25、手指来比量。因为各人手指的长度和宽度与其他部位有着一定的比例,用其本人的手指来量分寸,即通常所说的“同身寸”。术者也可以用自己手指量取别人的穴位,但要根据对方的高矮胖瘦作出适当的伸缩。三、指量法(如图8-1)1.直指量一般可以次指的末节为一寸,加中节为二寸。可用以二寸为间隔的取穴。如腕后二寸取内关穴,即可以腕横纹上二指节为准。手中指第三节为一寸,后人称此为“中指同身寸”。2.横指量四横指相当三寸,二横指相当一寸半。如背部第一侧线为正中旁开一寸半,即可于正中旁开二横指取穴;第二侧线为正中旁开三寸,即可于正中旁开四横指取穴。四横指还可用于膝下三寸取足三里,内踝上三寸取三阴交,脐下三寸取关元等。千金

26、称这种方法为“一夫”。手大拇指第一节(末节)横度为一寸,可用于以一寸为间隔的取穴。9.能使拔罐治疗效果更好的诊断点1)鸡皮样点 毛孔中心凹陷,孔周隆起,白色,状似鸡皮疙瘩,为营血内陷的病症,应在周围拔罐走罐,使营血外达,效果更好。2)羊毛疔点 毛孔凹陷,周边有一红圈,红圈多有个缺口,压之褪色,点中毫毛挺立,有如钉子钉在皮孔上。此种表现多为气血阻滞造成。可为局部拔罐放血。3)虫血瘀点 其状如羊毛疔,不同点是毛孔周围的红圈呈放射状延伸,弯曲如虫脚,似蜘蛛状此为体内血液积有包块的久病表现。此局部拔罐放血疗效好。4)斑点此为邪人营血的表现,此处治疗效果更好。5)淤疹点形如淤,凸处表皮,形状大小多如沙子

27、,芝麻;红,淤,白色三种,此为肺热或者肝热的表现。此处放血疗效更好。10.拔罐的操作步骤1).拔罐前做好准备: (1)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2)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然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 (3)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患者体位: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体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俯卧位:适于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后面。 (3)侧卧位:适于侧头、面部、侧胸、髋部及膝部。 (4)俯伏

28、坐位及坐位:适于项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3).选罐:根据部位的面积大小,患者体质强弱、以及病情而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或竹罐及其它罐具等。 4).擦洗消毒:在选好的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开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为防止引火烧伤皮肤或造成感染,应行剃毛。 5).温罐: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气寒冷、拔罐前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预先将罐放在火上燎烤。温罐时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烤其口部,以防过热造成烫伤。温罐时间,以罐子不凉和皮肤温度相等,或稍高于体温为宜。 6).施术:首先将选好的部位显露出来,术者靠近患者身

29、边,顺手(或左或右手)执罐按不同方法扣上。一般有两种排序: (1)密排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寸。用于身体强壮且有疼痛症状者。有镇静,止痛消炎之功,又称“刺激法”。 (2)疏排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相隔1-2寸。用于身体衰弱、肢体麻木、酸软无力者。又称“弱刺激法”。 7.询问:火罐拔上后,应不断询问患者有何感觉(假如用玻璃罐,还要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情况),如果罐吸力过大,产生疼痛即应放入少量空气。方法是用左手拿住罐体稍倾斜,以右手指按压对侧的皮肤,使之形成一微小的空隙,使空气徐徐进入,到一定程度时停止放气,重新扣好。拔罐后病人如感到吸着无力,可起下来再拔1次。 8.拔罐时间:大罐吸力强,1次可

30、拔5-10分钟,小罐吸力弱,1次可拔10-15分钟。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术部位而灵活掌握。 9.拔罐次数: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3-5日11.拔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 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避风向阳处。 2、 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分露施术部位。 3、 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按挤一侧罐口过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初闪拔罐者或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 4、 拔罐顺序应从上到下,罐的型号则应上小下大。 5、 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

31、附力稍大。 6、 针刺或刺血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须持消毒部位洒精完全挥发后方可拔罐。否则易灼伤皮肤。 7、 留针拔罐时,要防止肌肉牵交牵拉而造成弯针或折针,发现后要及时起罐,拔出针具。 8、 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因难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壮举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针刺入中、合谷。必要时,可用尼可刹米每次0.5g,肌注射或静注;或用咖啡因2ml肌注。 9、 拔罐时间过长或吸力过大而出现水泡时,可涂龙胆紫,覆盖纱布固不定期。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用利凡诺纱布外敷固

32、定。 患者在过饥、过饱、过劳、过渴、高热、高度水肿、高度神经质、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破损、皮肤弹性极差、严重皮肤病、肿瘤、血友病、活动性肺结核、月经期、孕期,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12.拔罐时为什么会充血、瘀血拔罐后皮肤在真空负压下的作用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隆起和充血、瘀血发生。如果皮肤充血、瘀血的颜色较鲜红,皮肤隆起的程度不明显,则为实证、热证;如果皮肤充血、瘀血的颜色较暗红发紫,皮肤隆起的程度较明显,则为虚证、寒证。对瘀血性质的辨别,主要根据出血块的色泽、水分的多少进行辨别,如颜色鲜红、不易结块,表示病情较轻;颜色黑紫,块大黏腻,则表示淤阻较重。水分多则表示湿重,若为黄水则为湿热,若为清水则

33、为寒湿。13.拔罐后起水泡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组织液的渗出)”。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如果起泡了,可在常规碘酒和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然后涂以龙胆紫即可,不必包扎。如出现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药物即可。14. 拔罐后皮肤渗出物不同一般拔罐后皮肤都会有少量的水气渗出,属于正常现象。在病理状态下,如果皮肤

34、有大量的水气渗出,附于罐的表面,则表明机体内的痰、饮、水、湿比较严重。结合皮肤表面渗出物的颜色、性质可以对疾病做出一定的诊断:如果渗出物颜色淡白为寒证,质地稀薄则为虚寒证,质地黏稠则为实寒证,如果渗出物颜色淡黄或黄色为热证,质地稀薄则为虚热证,质地黏稠则为实热证。15.拔罐后皮肤温度的改变一般拔罐后,拔罐局部和周围的皮肤温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适当的皮肤温度升高表明机体正气比较充足,抵抗力较好;如果皮肤温度明显升高则表明机体感受阳邪、实邪所致,或者患者的疾病证候为实证、热证;但有时皮肤温度升高不明显甚至降低,特别是机体在感受风、寒、湿邪之后或者所患疾病的证候为虚证、寒证。16.相对于其他疗法

35、,拔罐疗法有什麽主要的特点1)、价廉高效安全实用:拔罐疗法治疗疾病,操作简单,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病人可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得到康复,避免了服用药物给机体带来的损害和不良反应。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把留罐、闪罐、走罐等多种操作方法与针刺、推拿、磁场、药熏等相结合,扩大了其适用范围。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拔罐疗法的调节作用和独特功效,使得临床中在取穴、操作方法等不变的情况下,可治疗多种疾病,充分体现了拔罐疗法在治疗疾病中的整体良性调节作用。4)、缓解疼痛立竿见影: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作用,无论内科的头痛、还有外科、伤科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皆可即时见效,功效迅捷;实可谓“痛随利减,当通

36、其经脉则疼痛去矣”。5)、多重应用功效捷优:拔罐疗法应用于体表化脓性疾患,避免切开引流,还可把脓、毒素,坏死组织、细菌“拔出”,达到切开引流的效果,同时,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有利于炎症消除,故而其具有疗程短、痛苦少、癍痕小的优点。同时还可减少抗生素使用量。17.中医学对拔罐作用的认识 拔罐疗法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1、 平衡阴阳。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2、 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

37、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3、 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4、 协助诊断。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5、 祛除病邪。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6、 双向调节。在临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18.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和穴位一

38、、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 “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二、涌泉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

39、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三、三阴交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四、神阙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

40、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五、背俞穴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六、百会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

41、,醒脑宁神。七、大椎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八、内关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九、合谷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

42、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19.拔罐常用的穴位1. 全身疾病:大椎,身柱。 2下半身疾病:命门。 3呼吸系统:风门,肺俞,脾俞,中府,等。 4循环系统:心俞,肾俞,肝俞,脾俞,神道。 5消化系统:膈俞,肝俞,脾俞,胃俞,中脘,上脘,三焦俞,大肠俞,天枢,关元,胆俞,阿是穴。 6泌尿系统:肝俞,脾俞,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 7内分泌系统: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 8神经系统: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肾俞。 9脑

43、血管: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 10运动系统:肩髃,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环跳,阿是穴。 11五官及皮肤系统:风门,肺俞,肝俞,阿是穴。20.常见病的走罐路线一般来说,走罐的方向是根据肌肉,神经走向及长期拔罐经验总结出来的。1) 手太阴肺经拔罐路线2) 手阳明大肠经拔罐路线3) 手太阳小肠经拔罐线路4) 手少阳三焦经拔罐路线5) 足阳明胃经拔罐线路6) 足少阴肾经拔罐线路7) 足太阴膀胱经拔罐路线8) 足太阴脾经拔罐线路9) 手厥阴心包经拔罐线路10) 手少阴心经拔罐线路11) 足少阳胆经拔罐线路12) 足厥阴肝经拔罐线路13) 任脉拔罐线路14) 督脉拔罐线路 21.拔罐可以预防晕车晕船

44、晕车晕船为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乘车乘船过程中或之后,出现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无力等症状。本病虽非大病却给病人带来许多不便。本病的发生,多因身体虚弱,心脾亏虚,气血不足,不能上充髓海,头目失养;或因过食肥甘厚味,痰湿壅盛,上蒙清窍;或素体阳亢,加之精神紧张,气郁化火,上扰清窍。以上几种原因往往彼此影响、治疗本病当以健脾胃、补养气血为主要原则,采用真空拔火罐的针罐法或留罐法,如果在乘车乘船的过程中突然出现症状,没有条件进行拔罐治疗时,可临时用玻璃杯、小药瓶代替拔罐,采用投火法治疗,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或者在以上穴位上采用指压的方法治疗,晕车晕船的症状都会明显减轻或完全缓解。22. 拔罐能

45、预防保健科学实验证明,拔罐有助于增强人的免疫力。 以下是刮痧拔罐能有效提高免疫力的穴位: 颈椎大椎穴(手法主要用留罐) 注:科学实验证实,刺激大椎穴对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针刺大椎等穴,可提高补体效价,单针大椎穴可使白细胞增加。艾灸或电针大椎、足三里等穴,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针大白鼠的大椎等穴,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亦增强,吞噬能力最高可达56.8%。 三、胸部整个胸部(注:刮拭胸部重点是任脉周围,从天突经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到中庭,从上向下刮拭可刺激胸腺,胸腺为锥体形,由不对称的左、右两叶组成。胸腺大部位于上纵隔的腹侧部分,小部向下伸入前纵隔。一部在胸腔,一部在颈部。在

46、胸腔的部分位于胸骨与心包之间。位于颈部的部分,则在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之后,气管的前方及两侧,其上端有时可高达甲状腺的下缘。 注: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具有内分泌功能。胸腺培养各种T细胞,它在细胞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胸腺能产生激素样物质,如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等。 四、腹部中脘注:科学实验表明,艾灸中脘穴可提高机体免疫防卫功能,如以小白鼠进行实验研究,隔日灸“中脘“1次,共3次,分别测定肝、脾、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发现,艾灸组比对照组的吞噬细胞活性均有一定增强。但以肝、腹腔的吞噬细胞活性最为显著(P0.05)。 五、背部肾俞六、上肢部合谷注:科学实验表明,针刺合谷对免疫系统有调整作用,以合谷或足三里为主,据对70例患者电针前后所做活状、非活性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资料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