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大学教育的内容和组织第一节 大学课程的类型一、课程的概念:广义的课程概念: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概念:一门教学科目,往往简称“课”。课程的实质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二、课程的类别(1)(一)按课程基础性分:1.公共课程:大学里所有的专业的学术都必修的课程。三类:政治类;外语类;体育类2.基础课程:某一专业门类的学术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如工科的学生都需修高等数学。3.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内容包括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4.专业课程:
2、包括: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和专业实践课。课程的类别(二)按对学生修习的必要性分:1.必修课程:一般是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须课程2.选修课程:根据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套餐式和拼盘式)和非限制性课程的类别(三)按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分:1.理论性课程: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其特点:1)属于间接经验;2)系统性强;3)有利于培养理论研究能力2.实践性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活动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特点:1)属于间接经验;2)有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3)有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节 课程计划、教
3、学大纲和教科书一、课程计划:也叫培养计划或教学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编制原则: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2.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3.合理地分配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4.前瞻性5.统一性和灵活性二、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概念: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的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等。一般由说明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教科书教科书又叫课本或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法的要求编学用书。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制的原则1.教学大纲要符合课程计划的要求2.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3.理论与实际的统
4、一4.科学体系与教学法要求相统一5.少而精原则6.教科书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三节 大学教育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高校常用的组织形式:1.课堂理论教育:讲授;讨论;习题课;2.实践性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一、课堂讲授: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地、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地教育组织形式。可分为讲述和讲解二类。其要求有:1.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2.注意逻辑和结构;3.注意启发学生思考;4.语言要有艺术性。二、讨论课讨论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指定地论题共同进行思考、分析或争论地教育组织形式。基本要求:1.讨论前要准备;2.要论中要引导;3.要论后要总结三、习题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知
5、识解决事先设定的问题来培养能力的教育组织形式。其环节是:第29页。四、实验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仪器设备和材料,对由于教学目的而人为引起的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教育组织形式。可以分为:1.感知性实验;2.验证性实验;3.设计性实验五、实习是组织学生到社会活动现场参与一定的实际工作,以获得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组织形式。可分为教育实习和生产实习两大类。Pp3031六、参观参观是组织学生到有关现场进行观察以补充课堂所学知识的教育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三类:1.准备性参观;2.并行性参观。3.总结性参观七、指导论文或设计指导论文是指指导学生进行理论性研究与写作;指导设计是指指导学生进
6、行工程技术性设计。基本环节为:1.选题;2.指导;3.总结或考核选择教育组织形式要考虑的因素:1.培养目标;2.教学内容;3.学生的情况;4.学校的教育条件第四节 教育信息形式的优化指的是在教育内容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地选择或改进教育信息的形式,使受教育者能够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掌握这些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要求。需要优化的原因:1.教育内容本身的因素2.受教育者本身主要是大脑内部对信息信息接受和加工。教育信息的形式教育信息的形式有三类:语言;符号;模拟、音像和实物。1.语言对语言的要求:规范;简明;语音清楚;语调节奏优美。2.符号是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但本书中仅指视觉的符号。使
7、用符号的要求:规范;简明;系统;清晰。3.模型、音像和实物3.模型、音像和实物模型事对客观事物的信息模拟音像事对客观事物的信息复制实物则是客观事物的原型本身运用模拟、音像和实物应该注意:简洁;与讲授相配合;讲授展示的方法第五节 教育模式一、与教育模式有关的概念1.接受与发现;2.学与思;3.主动信息与被动信息二、国外几种教育模式教育模式是某种教育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等的有机结合。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行为状态的变化过程,因此教师需控制学生的状态的变化过程和步骤,使其合理化。2.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达到良好的学习的状态,并把建立这种学习状态作
8、为提高教育效果的基础。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1.夸美纽斯的教育过程模式2.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提出学生的变化步骤:明了、联想、系统、方法。3.杜威五步模式4.程序教学(美国斯金纳50年代)5.掌握学习(布卢姆60年代)6.先行组织者(60年代奥苏伯尔)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1.奖惩式2.非指导性教学(美国罗杰斯50年代)3.合作教育学4.高难度教学(赞科夫)5.暗示教学第二章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第一节 科研能力与科研素质一、科研能力的概念: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结合。二。大学生的科研素质:1.高尚的学术道德 1)坚持虚心态度和学习精神;2)淡泊名利,严谨治学 3)
9、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2.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3.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强的意志4.具有创新意识5.必须学会观察和思考第二节 科研能力的培养一、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法:1.开设指导自学的课程或讲座,直接讲授自学方法。2.开设“导论类课程”,提供自学方向3.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激发求知欲4.直接指定自学内容,定期检查自学结果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三、创新能力的培养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获取信息能力的要素:1.较强的信息意识 2.熟练掌握信息工具和获取信息的方法 3.科学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4.抵御信息垃圾的能力培养获取信息能力的方法 1.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2.让学生参与获取信息的实际工作,3.重视
10、文献检索课 4.强化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信息垃圾的能力一些搜索网站3.www.yah 5.www.blackwell-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核心,是指富于独立思考、能提出新的见解,善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关键是建立鼓励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重视发现疑问的教育环境。2.应重视讨论课、辩论课、学生的论文或设计的答辩。3.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节 利用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一、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方式1.直接负责科研项目2.独立承担科研项目中的一定环节或一部分3.作导师的科研助手二、参与科研项目对培养科研能力的作用1.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和了解科研前
11、沿2.有利于养成从事科研的动手能力3.有利于培养严谨的治学精神4.利于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遇事想办法的态度第三章 大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第一节 大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一、社会能力的主要类型:社会能力指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和审美能力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指与他人增进了解、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如何培养?1.培养良好的交往定向观念2.培养交往倾向3.鼓励适当交往,培养交往能力(特别是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三 合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合作能力?1.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观念 1)要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精神 2)要有识大体、顾大局的心
12、胸,3)要懂得合作才能干大事的道理2.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四、组织能力的培养指合理分配人们工作、控制人们的行为使其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三个要素:善于影响下属和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善于制定计划与善于决断;具有理性行为能力五、审美能力的培养1.适当开设课程,引导审美情趣2.开展审美讨论,提高审美层次3.重视校风、净化审美环境4.引导大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感受美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1)一、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特点:1.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2.能够感觉到愿望与现实的矛盾3.个性几本形成4.情绪情感波动大二、心理素质的培养:(一)培养大学生的意志与承受能力1)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形
13、成高尚的动机2)培养健康积极的情感,激励意志行动3)培养学生形成进强而又又韧性的性格4)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5)加强自我修养(二)培养和调节情绪情感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2)(二)培养和调节情绪情感1.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特征 1)鲜明的层次性 2)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大学生的情绪情感比较含蓄2.如何培养?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2)引导他们形成高尚的精神境界 3)鼓励学生以幽默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4)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转移不良情绪情感第三节 在社会活动中培养社会能力和提高心理素质一、社会活动的类型1.校内活动 分为:科研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团活动2.校外活动:实习;社会公益活动;参观访问和游览
14、二、社会活动的组织1.教师要正确、及时、适当地加以引导2.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有益地社会活动 1)教师要注意对社会活动地内容进行选择 2)注意选择接受学生的单位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1)1.高校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精神,鲜明的公民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政治态度。2.品德“个人思想言行与一定社会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一致程度。3.个体的品德结构包括了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4.政治品质是个人的政治观点、态度和行为的统一。5.思想品质,是个人的思想状态、世界观
15、和人生观等,是个人品德的内在基础。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2)6.道德品质是人所具有的反映一定道德标准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面的稳固特征。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两个方面。7.高校德育的内容:1)价值观;2)人生观;3)道德观与道德实践能力;4)友爱与协作精神;5)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6)民族感情;7)民主和法制观念8.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内容上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第一节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2)9.社会公德通常指人们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必须共同遵循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10.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行为种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11.道德
16、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12.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在社会种的责任的情感体验。第二节 思想品德教育方法(1)1.说服教育(课堂讲授、报告、谈话、讨论等)1)以理服人;2)以情感人;3)表扬鼓励为主2.典型示范。1)善于发现和培养典型;2)通过宣传典型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3.行为实践。1)全方位;2)经常性;3)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状态;4)注意自己的形象4.情境熏陶。1)要选择和创造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境;2)是长期的过程;3)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5.引导自省 6.评价引导第二节 思想品德教育方法(2)5.引导自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总结提高的一种思想修养方法)1)积极而正确的引导2)要使学生客观地认识事物;3)要培养学生地自控能力6.评价引导。1)注意评价地及时性和针对性;2)注意评价的深刻性;3)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与深刻认识问题;4)注意评价的全面型、准确性和公正性;5)注意发挥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