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规选择,名词解释及填空考点整理 第一章.007-115 1、1980年女建筑师协会访华进行学术交流,带来了一个新的概念土地分区规划管理(区划法)。 (概念的引入)2、1991年,建设部颁布实施了第12号部长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和要求。3、1998年,深圳人大通过了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转化为法定图则,作为土地开发和控制的依据,为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立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4、2006年4月1日,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开始施行,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要求及其中的强制性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变得更加规范和完善。5、2008年1月1
2、日,新的城乡规划法开始施行,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对其编制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美国城市规划体系及规划法 (阅读) 第一章.016-024区划法具有参照意义的条例1. 整体计划发展 放宽传统密度限制条例的硬性规定,以鼓励整体的,有条件的大规模发展,只规定整个用地密度的总体指标,一般用于住宅及整体计划的商业发展。2. 开发权转让 用于保护在城市中心高密度,高地价的地区内有价值的建筑群和古建筑。在这些区域,建筑容积率受到一定的影响力。为使业主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允许业主将其“发展容积”转卖给其他的开发者3. 特权地区条例 用于大学和医院之类地区,减少这些地区和
3、邻里的摩擦,并增加区内各种用途的都兼容性4. 区划奖励 区划奖励是政府运用规划权来引导开发商公益性投资的手段。5. 土地储存 这是指政府在将要开发的地区,事先征购大量的土地,然后根据需要,可以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土地。香港正式规划体系及开发控制 (阅读)第二章.025-033编制过程与工作要点 (一)工作阶段划分按常规委托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项目,编制工作一般分为五个阶段:(1) 项目准备阶段(2) 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阶段(3) 方案设计阶段(4) 成果编制阶段(5) 上报审批阶段 (二)各阶段工作要求5. 规划审批阶段城市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人民政府审批,一般分三步:(1) 成果审查(2) 上报
4、审批(3) 成果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正确方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制指标和引导性控制指两大类、十三小项。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编 号指 标分 类注 解1用地性质规定性2用地面积规定性3建筑密度规定性4容积率规定性5建筑高度/层数规定性用于一般建筑/住宅建筑6绿地率规定性7公建配套项目规定性8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定性用于沿道路的地块9建筑后退用地边界规定性用于地块之间10社会停车场库规定性用于城市分区、片的社会停车11配套停车场库规定性用于住宅、公建、地块的配套停车12地块出入口方位、数量和允许开口路段规定性13建筑形体、色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引导性
5、主要用于重点地段、文物保护区、历史街区、特色街道、城市公园以及其他城市开敞空间周边地区 第二章 P034-041人口指标推算法 人口指标推算法,即通过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的分区人口密度和地块环境容量等来确定规划区内的规划人口总量,并以人口总量与人均用地指标的乘积来推算地块内的建筑总量,从而确定该地块的容积率的方法。其中环境容量推算法对于城市老城区、生态敏感区、历史文化保护地段及基础设施受限地区较为适用,此方法依据城市中这些特殊地段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人口密度)来确定地块的建设强度指标,把城市建设强度限定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分区人口密度推算法则适用于城市中上位规划内容明确且切合实际、地块功能以
6、居住为主的地区。1、环境容量推算法 基于环境容量的可行性来制定控制指标,即根据建筑条件、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状况及可能的发展规模及相应的容积率等各项指标。此方法优点在于计算比较简便,其结果在一定情况下较为准确,缺点是指标确定因素较单一,综合适应性不强。 环境容量指标较多,这里就供水容量主要控制性指标过程介绍如下: 建设用地面积=现状或规划用水量/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 人口总量=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值 建筑总量=规划人均建筑面积人口总量2、分区人口密度推算法 根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的人口容量以及城市功能的规定,提出人口密度和居住人口的要求;按
7、照各个地块的居住面积,推算出各地块的居住人口数;再根据规划期内的人均居住用地、人均居住建筑面积等,就可以推算出某地块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控制指标。此方法资料收集简单,计算方法简易,缺点是对上位规划依赖性强,对新出现的情况适应性不够,且只适用于以居住为主的地块。 人口推算法推算主要控制性指标过程如下: 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总面积=人口容量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按功能分区组织要求划分地块,分配居住用地: 地块人口容量=地块人口容量/近期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地块居住建筑量=地块人口容量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同理,计算出其他类型建筑量,与地块居住建筑量加和求得地块建筑总量; 地块容积率=地块建筑总量/地
8、块面积 根据上位城市规划及其他法定规划、规划对建筑限高控制,综合确定建筑限高值和建筑平均层数; 地块停车位个数=地块建筑量停车位配置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成果及深度要求(一)规划用地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 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重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情况;(二)规划用地现状图(1:1000-1:2000) 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 2、人口现状指标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辖区边界人口数量、
9、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现状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建筑)类型、位置、等级、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的分布等。(三)土地使用规划图(1:1000-1:2000) 规划各类用地的界线,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位置;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规划用地的性质分类、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标明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位置、等级、规模,以及主要规划控制指
10、标。(四)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1:1000-1:2000) 确定道路走向、线型、横断面、各支路交叉口坐标、标高、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位置及用地界线,各地块室外地坪规划标高;(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1:1000-1:2000) 标明公共服务设施位置、类别、等级、规模、分布、服务半径,以及相应建设要求。(六)工程管线规划图(1:1000-1:2000) 标明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具体分为给排水、电力电讯、热力燃气、管网综合等。必要时,可分别绘制。 1、给水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供水来源,水厂、加压泵站等供水设施的容量、平面的位置及供水标高,供水管线走向和管径。 2、排水规划
11、图 标明规划区雨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位置,雨水管渠的走向、管径及控制标高和出水口位置;标明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位置,污水管线的走向、管径、控制标高和出水口位置。 3、电力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电源来源,各级变电站、变电所、开闭所平面位置和容量规模,高压走廊平面位置和控制宽度。 4、电信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电信来源,电信局、所的平面位置和容量,电信管道走向、管孔数,确定微波通道的走向、宽度和起始点限高要求。 5、燃气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气源来源,储配气站的平面位置、容量规模,燃气管道等级、走向、管径。 6、供热规划图 标明规划区热源来源,供热及转换设施的平面位置图,规模容量,供热管网等级、走向
12、、管径。(七)环卫、环保规划图(1:1000-1:2000) 标明各种卫生设施的位置、服务半径、用地、防护隔离设施等。(八)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图(1:1000-1:2000) 规划各类地下空间在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平面位置与界线(特殊情况下还应划定地下空间的竖向位置与界线),标明地下空间用地的分类和性质,标明市政设施、公用设施的位置、等级、规模,以及主要规划控制指标。(九)五线规划图(1:1000-1:2000) 标明城市无线:市政设施用地及点位控制线(黄线)、绿化控制线(绿线)、水域用地控制线(蓝线)、文物用地控制线(紫线)、城市道路用地控制线(红线)的具体位置和控制范围。(十)空间形态示意图(比
13、例不限,平面一般比例为1:1000-1:2000) 表达城市设计构思与设想,协调建筑、环境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突出规划区空间三维形态特色风貌,包括规划区整体空间鸟瞰图,重点地段、主要节点立面图和空间效果透视图及其他用以表达城市设计构思的示意图纸等。(十一)城市设计概念图(空间景观规划、特色与保护规划)(1:1000-1:2000) 表达城市设计构思、控制建筑、环境与空间形态、检验与调整地块规划指标、落实重要公共设施布局。须标明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景观界面、开放空间、视觉走廊等空间构成元素的布局和边界及建筑高度分区设想,标明特色景观和需要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地段景观位置边界。(十二)地块
14、划分编号图(比例1:5000) 标明地块划分具体界线和地块编号,作为分地块图则索引。(十三)地块控制图则(比例1:1000-1:2000) 表示规划道路的红线位置,地块划分界线、地块面积、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并标明地块编号。一般分为总图图则和分图图则两种。地块图则应在现状图上绘制,便于规划内容与现状进行对比。图则中应表达以下内容: 1、地块的区位; 2、各地块的用地界线、地块编号; 3、规划用地性质、用地兼容性及主要控制指标; 4、公共配套设施、绿化区位置及范围,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的位置及保护范围; 5、道路红线、建筑后退线、建筑贴线率,道路的交叉点控制坐标、标
15、高、转弯半径、公交站场、停车场、禁止开口路段、人行过街地道和天桥等; 6、大型市政通道的地下及地上空间的控制要求,如高压线走廊、微波通道、地铁、飞行净空限制等; 7、其他对环境有特殊影响设施的卫生与安全防护距离和范围; 分图图则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具体体现,绘制图纸时需要具备以下方面内容:控制图纸、控制表格、控制导则,此外还包括风玫瑰、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图号和项目说明。图则包括一些基本的组成要素,如各种“控制线”、坐标标注、其他标注和地块编号等。 此外,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视具体项目编制需要,可增加规划结构图、绿化结构图、总平面示意图等。 第二章 P042-049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基本内
16、容要求(看)(一) 、总则1、 规划背景、目标2、 规划依据原则3、 规划范围概况4、 文本、图则之间的关系、各自作用、适用范围、强制性内容的规定5、 主管部门、解释权(二) 规划目标、功能定位、规划结构(三) 土地使用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镇规划标准划分地块,明确细分后各类用地的布局与规模。、同时,需要附加如土地分类一览表、规划用地平衡表、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土地使用兼容控制表等土地使用与强度控制技术表格。(四) 、道路交通(五) 、绿化与水系(六)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七) 、五线规划(八) 、市政工程管线(九) 环卫、环保、防灾等控制要求(十)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十一) 城市
17、设计引导(十二) 土地使用、建筑建造通则,一般包括:土地使用规划、建筑容量规划、建筑建造规划等三方面控制内容(十三) 其他包括公众参与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说明规划成果的组成、附图、附表与附录(名词解释与技术规定、图则索引查询)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的基本内容(一) 前言(二) 概况(三) 背景、依据(四) 目标、指导思想、功能定位、规划结构(五) 土地使用规划(六)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七) 道路交通规划(八) 绿地、水系规划(九) 市政工程规划(十) 环保、环卫、防灾等(十一) 地下空间规划(十二) 城市五线控制规划(十三) 地块开发 第三章P054-057控制要素:土地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
18、、建筑建造控制、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控制、行为活动控制。 第三章058-065用地面积(Site Area)的概念:用地面积,即建设用地面积,是指由城市规划行政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边界线所围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包括原有建设用地面积及新征(占)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代征用地的面积。用地面积是控规中各种规定性指标要素计算的基础。用地边界(Land Bordline)的概念:用地边界是规划用地与道路或其他规划用地之间的分界线,用来划分用地的范围边界。一般用地红线表示的是一个包括空中和地下空间的竖直的三维界面。通常用地边界分为三种类型:(1)自然边界:如河流、湖泊、山体等;(2)人工边界:如道路、轨道、
19、高压走廊等; (3)概念边界:如行政边界线、安全设施防护界线、规划控制线等,其中规划控制线种类较多。用地边界划分的原则:(1) 严格根据总体规划和其他专业规划,根据用地部门、单位划分地块;(2) 尽量保持以单一性质划定地块,及一般一个地块只有一种使用性质;(3) 建议每一个地块至少有一边喝城市道路相邻;(4) 结合自然边界、行政边界划分地块;(5) 考虑地价的区位极差;(6) 地块大小应和土地开发的性质规模相协调,以利于统一开发;(7) 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对于文物古迹风貌保护建筑及现状质量较好、规划给予保留的地段,可单独划块,不再给定指标;(8) 规划地块划分必须满足“专业规划线”
20、的要求,专业规划线用语城市基础设施的控制要求,主要有道路红线、河湖水面蓝线、城市绿化绿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黄线、文物古迹保护紫线等;(9) 规划地块划分应尊重地块现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10) 满足标准厂房、仓库、综合市场等特殊功能要求,适应建筑群体组合及城市设计需要;(11) 地块划分可根据开发模式和管理要求,在规划实施中进一步重组(小地块合并成大地块,或大地块细分为小地块);(12) 地块划分规模可按新区和旧城改建区两类区别对待,新区的地块规模可划分得大些,面积控制在0.53公顷左右,旧城改建区地块可在0.051公顷左右,旧城改建中还应考虑合并同性质、同质量建筑的可能性,兼顾街道和消
21、防通道等要求。(13)(14) 用地边界专业规划线图示用地性质(Land Use)的概念:用地性质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规定的使用用途。用地性质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土地的实际使用用途,如绿地、广场等,一是附属于土地上的建(构)筑物的使用用途,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大部分用地的使用性质需要通过土地上的附属建构筑物的用途来体现。 第三章 P065-0731.土地使用兼容性: 包括两方面的涵义,1:是指不同土地使用性质在同一土地共处的可能性,即表现为同一块城市土地上多种性质综合使用的允许与否,反映不同土地使用性质之间亲和与矛盾的程度。2:指同一土地,使用性质的多种选择与置换的可能性。表现为
22、土地使用性质的“弹性”,“灵活性”,“适建性”,主要反映该用地周边环境对于该地块使用性质的约束关系。即建设的可能性和选择的多样性。2.环境容量控制的内容及作用:(一) 控制内容:城市环境容量主要分为城市自然环境容量和城市人工环境容量两方面。城市环境容量:主要表现在日照,通风,绿化等方面。人工环境容量:主要在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负荷状态上。环境容量控制:即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合理规定。其控制内容为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绿地率等。3.容积率:又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英文缩写为FAR,是地块内所用建
23、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Ar与地块面积AI的比值。FAR=Ar/Al.第三章P074-081容积率的确定因素1.地块的使用性质不同性质的用地,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特点,从建筑单体到群体组合、从空间环境到整体风貌,均呈现出差异,因而开发强度亦不相同,如商业、旅店、办公楼等的容积率一般应高于住宅、学校、医院、剧院等。2.地块的区位土地区位效益(土地级差地租)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城市各项用地的空间安排及土地利用效率与开发强度,由于各建设用地所处区位不同,其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环境条件出现差距,从而产生土地级差。如中心区、旧城区、商业区、沿街地块的低价与居住区、工业区的低价相差很大,对建设用地的使用性
24、质、地块划分大小、容积率高低、投入产出的实际效益等产生直接影响。这就决定地块的土地使用强度,应根据其区位和级差地租区别确定。地块的土地使用强度制定是否合理,在经济上是否可行,需要进行房地产开发的经济分析,例如,中心商务区(CBD)的容积率比原理中心商务区(CBD)的地区要高得多。3.地块的基础设施条件一般来说,较高的容积率需要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作为支撑,地块的基础设施现状和地基承载力对容积率提出了约束性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局部地块的建设强度应当与地块的基础设施的条件相匹配。4.人口容量人口容量和容积率是紧密相关的,人口容量高会造成环境拥挤、交通混乱、容量
25、失控等文通,需要以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容量指标来控制地块的开发建设强度,既要避免过度开发,也要防止利用不充分。一般来说,较高的容积率能容纳更多的人口,则需要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如香港的高密度开发就配以高强度的基础设施容量(太古广场)。其他的例子有东京的涩谷、伤害的国际金融中心地区、英国的道克兰地区。5.地块的空间环境条件地块周边的空间环境特征对地块自身的开发建设会存在制约关系。地块周边用地的使用性质、空间形态、未来规划设想均会对地块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构成约束。如当周边有微波发射设施时,地块在规划设计中就要留出微波通道,对地块的容积率构成影响;当地块周边为河流、绿地时,地块边缘建筑可以
26、较少的考虑日照间距的影响,规划中能提高用地的容积率,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6.地块的土地出让价格条件地块的土地出让价格条件即政府希望的土地出让价格。一般情况下,地块可建设的总建筑面积越多,土地出让金越高,而容积率能够反映土地的建设强度,因此容积率与出让价格成正比关系,提高提低容积率,可以获得更高的土地出让金,但确定合理的容积率不是单纯地取决于土地出让金,还要考虑多种相关因素,关键在于制定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最佳容积率。7.城市设计要求将规划对城市整体面貌、重点地段、文物古迹、视线走廊、城市天际线、等多项宏观城市设计构想,通过其具体的控制原则、控制指标与控制要求等来具体体现,应该落实到
27、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多种控制性要求和土地使用强度指标上。8.建造方式和形体规划不同建造方式和形体规划设计能得出多种开发强度的方案,如低层低密度、低层高密度、多层行列式、多层围合式、自由式、高层低密度、高层高密度,这些均对容积率的确定产生重大影响。如美国的居住区按照建筑形式划分容积率,按高层公寓、多层公寓、别墅等类型划分。一般情况下,同种建筑类型的地块容积率应该相同,这是为了保证规划的公平。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老师说考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太明白,请同学自己分辨一下。建筑密度的概念: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地面积占该地块使用面积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
28、和建筑密集程度。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建筑基底面积之和/用地面积)*100%第三章082-0891. 绿地率 (1)概念: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面积总和占改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 (2)绿地率与绿化率的区别:绿化率为绿地面积(包括公共绿地,不包括住宅用地中的绿化用地和树冠覆盖其他用地的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即(A1+A3)/S100%。绿化率为绿化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和住宅用地中的绿化面积,不包括树冠覆盖其他用地的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即(A1+A2+A3)/S100%。(3) 公共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仅包括公共绿地,不包括其他绿地、住宅中的绿
29、化用地和树冠覆盖其他用地的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即A3/S100%(4) 绿化覆盖率:为左右绿化植物覆盖的投影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其他绿地、住宅中的绿化用地和树冠覆盖其他用地的面积)占总用地的百分比,即(A1+A2+A3+A4)/S100%。2建筑建造控制(1) 控制内容:建筑建造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所需的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作出必要的技术规定。其主要控制内容有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沿街建筑高度、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等。(2) 控制要点: 1、通过将建筑建造的一些关键数据抽象的指标提炼出来作为控制指标,便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具体的开发建
30、设中能切实可行的对建筑建造进行控制盒引导。 2、设置建筑建造指标,可以抽象的勾勒出地块开发建设的粗略形态,指导下一阶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具体的城市设计,使其有据可依。 3、设置建筑建造指标是为了满足城市市政建设、防灾建设、信息通信、环境卫生等方面的专业要求。 4、为了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和保护特殊地块,需要对建筑建造进行定量化控制。 5、建筑建造指标的量化控制也是对徒弟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指标的一中反映。6、 建筑建造的指标设置也是为了保障周边地块实现或未来的开发权益。建筑限高概念:建筑高度一般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会哦屋面面层的高度。为了克服经济利益的驱动而盲目追求高度,造成千篇一律的城
31、市景观,并根据建筑物所处不同区位及其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影响程度,规划部门需要对建筑建造提出一个许可的最大限制高度,这就是建筑限高。影响建筑高的的因素:1、经济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 3、基础条件限制。(数据要看看) 第三章090-097建筑屋面上有建(构)筑物的,在确定建筑间距时。其建筑高度计算按以下规定执行:(1) 避雷针、天线电杆、旗杆等直径大于50cm的突出屋面的杆状物,以及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天线塔、烟囱、装饰构架等突出屋面的建(构)筑物,如其高度大于等于6m,且该建(构)筑物的高度对间距计算有影响的,应按该建(构)筑物的高度计入建筑高度;(2) 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
32、房、天线塔、烟囱、装饰构架等突出屋面的建(构)筑物,如其高度小于6m,但所有建(构)筑物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装饰性构架按构架围合面积计算)超过该屋面水平面积的1/8,且该建(构)筑物的高度对间距计算有影响的,应将该建(构)筑物的高度计入建筑高度;(3) 在建筑高度60m一下的建筑屋面上新设置灯箱、广告牌等户外广告设施,如该设施的高度对间距计算有影响的,应按该设施的高度计入建筑高度。建筑离界距离:是指建筑沿用地边界建造时,建筑后退相邻单位建设用地边界线的距离。建筑后退(Set Back):建筑后退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通常以后退距离的下限进行控制。
33、建筑后退控制线和用地红线一样,也是一个包括空中和地下空间的竖直的三维界面。 第三章P098-105 第三章P106-113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护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侧向间距:即山墙间距,是指建筑山墙之间为满足道路、消防通道、市政管线敷设、采光、通风等要求而留出的建筑间距。消防间距:即防火间距,是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的必要间距。通风间距:通风间距是为了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两幢建筑间为避免受由于风压而形成的负风压影响所需保持的最小距离。生活私密性间距
34、:为避免出现对居室的视线干扰情况所需保持的最小距离。一般最小为18m。城市防灾疏散间距:城市主要防灾疏散通道两侧建筑间距应大于40m,且应大于建筑高度的1.5倍。日照量的标准包括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日照时间:一般要求在冬至日中午前后至少要有2小时的连续日照时间。日照质量是指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投射面积累计的大小及太阳中紫外线的效用。日照间距系数=D/H民用建筑的防火建筑高层建筑之间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第三章 P114-122行为活动控制的内容:交通出入口方位、数量,禁止机动车出入口路段;交通运行组织规定;地块内允许通过的车辆类型;地块内停车泊位数量和交通组织;装卸场地规定
35、、装卸场地位置和面积等。环境保护的控制通过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防止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第四章在控规指标中,涉及城市设计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规定性控制指标如建筑高度、绿地率、建筑后退红线等都与城市空间环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控规中形成建筑外观特征的引导性指标如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体量的都与建筑体型环境密切联系。建筑形式和建筑色彩指标属于控规引导性指标内容,建筑形式和建筑色彩两个指标是控规中与城市设计美学观念最为吻合的指标。 建筑空间组合控制城市建筑群体整体空间形
36、态可以分为封闭空间形态、半开放空间形态和全开放空间形态。不同的建筑空间组合,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建筑空间组合采用不同的形式,形成公共获私密的空间形态。 以上海宝山区罗店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罗店中心镇是上海十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十个特色卫星城镇之一,总体定位于北欧风格,以居住用地为主,按密度将其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的居住形态,并分别给出建筑空间组合方式示意。图4-3-1为花园城住宅类型的空间组合模式,以周边式和围合式为主,进行不同的建筑空间组合,形成统一又富于变化的院落空间形式。 第五章 P143-150(非重点章节) 配套设施控制:即是对居住商业、工业、仓储等用地上的公共设施
37、和市政设施建设提出定量配置的要求,包括公共设施配套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保障生产、生活的各类公共服务的物资载体,包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村镇公共建筑。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一般分为城市总体层面落实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为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的物资与文化需要,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建项目。村镇公共建筑标准按照中心镇、一般镇配置六类公共服务设施,即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和集贸市场。公共服务设施的性质分为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其中公共产品又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大致分为两类,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作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一个组成部分来颁布和将公
38、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作为地方性的工程建设标准单独颁布 第五章157-164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预测应用的指标可参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包括以下各表。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表(单位:万m/k日)表5-2-1注:1、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城市;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及以上不满100万的城市;中等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及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2、一区包括: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上海、云南、江苏、安徽、重庆; 二区包括:黑龙江、吉林、
39、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地区; 三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西的地区。 3、用水人口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人口数(下同)。 4、经济特区及其他有特殊情况的城市,应根据用水实际情况,用水指标可酌情增减(下同)。 5、本表指标为规划最高日用水量指标(下同)。 6、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表(单位:万m/万人日)注:1、城市分类和分区与表5-2-1相同。 2、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表(单位:万m/k日)注:本表指标包括了工业用地中职工生活用水及管网漏失水
40、量。 污水排放系数应是在一定的计算时间(年)内的污水排放量和用水量的比值。城市分类污水排放系数注:工业废水排放系数不含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煤炭及其他矿采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产工 业废水排放系数,其数值应按厂、矿区的气候、水文地质和废水利用、排放方式确定。 第五章165-172 第五章P181-187疏散通道城市内的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5m,一般为城市主干道,通向市内疏散场地和郊外旷地,或通向长途交通设施。对于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至少应有两条以上不经过市区的过境公路,其间距应大于20km。房屋抗震间距要求表较高房屋高度h(m)20最小房屋间距d(m)126+0.8h14+h人均避震疏散面积参
41、考表城市设防烈度6789面积()1.01.522.5见p185第六章(非重点章节,知识点在论述中用到)(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的根本目的是对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使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及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按照既定规划进行,控制引导城市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二)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1)适应城市快速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实现规划管理的最简化操作,大大缩短决策、规划、土地批租和项目建设的周期,提高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效率。(2)面对城市规划力量的不足以及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抽象的规划原则和复杂的规划要素进行简化和图解化,再
42、从中提炼出城市功能的基本要素,较好地实现了规划的可操作性。(3)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了规划的弹性,初步满足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建设思路的多元化对城市规划的编制管理提出的新要求。(4)面对市场性行为的不确定性,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使政府尽快批租土地以换取资金,尽快完成“七平一通”,变生地为熟地,尽快满足开发商在土地开发的定性和规模上的各种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 对于这种规划的调整,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批准的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也应当允许其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同时,由于控规涉及大量的经济社会利益,公众以及相关利益人群的参与也是其中所必须考虑的因素。第七章规划单元开发:在作为一个开发单元的地块
43、内,土地开发强度和用途都可以有所不同,整个场地规划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批“红利”或“奖励”分区:这种方法可以再开发商满足其经济利益的同时增加公共福利,保障公共利益达到双赢的效果包含性分区:这是对应排斥性分区而产生的。由于在一些居住用地的分区中限制高强度的开发,会对低收入家庭进入该社区形成一种排斥控规局部调整:主要是指控规在实施的过程中,建设单位提出对具体项目用地的规划控制条件进行调整的各种申诉请求,相对于整个控规编制范围而言是局部地块的规划控制条件变更,因此被称作控规局部调整。一、 控规局部调整现象的诱因1、我国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迅速不断突破原有控规的限制2、土地开发和建设单位
44、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追求,需求通过规划指标调整得以实现3、迫于社会因素的压力4、城市建设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5、原有控规编制经验不足,研究问题深度不够,预测不足,矛盾较多等等二、控规局部调整成效1、控规局部调整适应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对于实施城市规划的新要求,优化了土地配置,完善了城市功能2、控规指标是规划设计条件的重要内容,通过规划局部调整,可以增加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收益,有利于实现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3、控规局部调整树立为国有企业改革和旧城改造等工作的服务思想,促使城市土地变现用于国企职业安置或旧城改造拆迁,对国有企业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4、鉴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以及不少城市可供城市建设的用地较为稀缺等实际情况,控规指标调整又多为“由高到低”,这在一定意义上推进了城市土地的集约化高效利用。三、控规局部调整的负面影响1、城市未来发展失控2、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犯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加剧4、对规划科学性和严肃性的质疑四、控规局部调整的建设制度1、构建市场信息的反馈机制2、改进管理决策的参与机制3、实施控规局部调整政务公开4、健全依法行政的法制环境5、完善规划调控的经济政策附表和案例需要各位童鞋自行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