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整理.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24608 上传时间:2024-08-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原理期末复习整理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和狭义之分何在?它有哪三个来源和哪三个组成部分?(P3、8-9)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何在?(P14)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2、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什么?为什么?(P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二、第一章1、

3、哲学是什么?其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根据对每一方面的回答分为哪些哲学流派?(P27-29)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两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彻底的不可知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2、什么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如何回答?P3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4、的问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所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3、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意识的本质是什么?(P30-31)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主义世界观的基石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4、什么是实践?有哪些特点?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为什

5、么?P34-39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为什么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人是社会人,劳动实践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联系的特点和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掌握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有何方法

6、论意义?P4041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 一矛盾分析法。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7、是什么?(P4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何在?P45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妥协、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是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8、矛盾存在的两种形态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如何?具体问

8、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有何方法论意义?(P4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9、把握事物的量变质变的关系有何意义?(P46)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及时促成事物的质变;既要有远大的理想,也要有求实精神。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的。“度”

9、是什么?度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10、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基本范畴是什么?(P49)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使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涵着矛盾分析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

10、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11、否定观的基本内容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消极因素又

11、保留积极因素。三、第二章1、认识的来源何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里?P64-6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的本质是什么?P66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3、认识的过程是什么?有哪两次飞跃?为什么说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P68-70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人是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

12、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整理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4、真理是什么?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什么特性?P71-7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实用主义是客观的错在哪里?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的客观性。真理是有用的,它赋予实践者信心和力量

13、,指导实践沿正确方向发展。但有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理,如谣言和诡辩对骗子有用,可谣言和诡辩却不是真理。因为,不同的世界观、方法论的人对有用”的规定性不同,有用或无用可以因人而异、因阶级而异。判定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惟一的标准就是通过实践检验,看它是否和客观实际相符合。从实质上讲,“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哲学上的价值是指什么?是解释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四个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5、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要求我们做到什么? P85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

14、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由是什么?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四、第三章1、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社会存在如何构成?何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P94-9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

15、的决定作用。2、 何谓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有哪些表现?文化的作用何在?P98-99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应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3、 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各包涵哪些要素?P100-101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

16、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等构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由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4、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什么?P122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5、如何理解人民群众的范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何在?英雄史观错误何在?P127、130-13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

17、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详见书本P127)五、 第四章1、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挠力河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即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8、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任何有用的物品都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是,它才具有价值。3、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5、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

19、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6、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7、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8、 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是在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和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六、 第五章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1

20、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 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4、 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西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5、 经济全球化: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经营全

21、球化。6、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7、 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8、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度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旧事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请评析。七、 第六章1、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2、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

22、。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 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探索了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八、 第七章1、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2、 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3、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那时,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人的发展为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资料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2622162128@qq.com ,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Copyright© 2022-2024 www.wodo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9002583号-1 

陕公网安备 6107260200013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916-422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