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项的号码填写在卷首指定答题框中相应的空格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30分)1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A)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B) A歌手演唱歌曲B农民收割水稻 C球员参加比赛D法官审理
2、案件4.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5感觉、知觉、表象是(C)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6.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D )A.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强弱 B.国家投入资金的多少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7从本质上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C)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社会活动 C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 D改变客观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8社会
3、进步的内在根据是(D) A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 B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C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9.在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D ) A.主观意志的产物 B.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 C.对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 D.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10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B )。 A.社会中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B)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12.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
4、形态是( A )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 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13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C)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6.辩
5、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1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B) A能够直立行走B制造使用工具 C表达喜怒哀乐D区分长幼尊卑18.“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C )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19生产力概念反映的是(B)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
6、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20.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A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21区分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根据是(D)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民主的发展程度 C法制的健全程度 D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2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关系的是( C ) A.两种划分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划分的 B.两种划分法是互相排斥的 C.两种划分法是互相补充的 D.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 A生
7、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 力的发展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发展24.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C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25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D)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
8、.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27从本质上说,意识是(C) A绝对精神的表现 B人脑的主观创造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C )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2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C)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30.“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A ) 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B.既要坚持四项
9、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 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 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二、问答题(本大题共小题,共26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8分) 答:(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方面: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思维能否认识的问题;(2)原因:a.哲学基本问题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b.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c.对上述基本问题不同的回答,哲学可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又可以划分可知
10、论和不可知论;2.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否定观的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内部否定,而非辩证的即形而上学的否定是外部否定)。 2)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否定的作用. 3)否定是扬弃-否定的实质. 意义:科学的否定观在唯物辩证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是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己否定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旧事物又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
11、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是事物发展中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简言之,辩证的否定就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 形而上学把事物的否定看成是单纯的外在否定;把否定看成是全盘抛弃。他们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其公式是,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否定一切。3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分别是什么?(8分) 答:(1)价值规律包括商品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商品价格随着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变化和竞争状况
12、而上下升降,出现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进而自发地配置社会资源,自发地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及其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诸环节。 1 供求决定价格,所以如果你个行业占用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过多,他的产品就会过剩,价格就会下跌,那么赢利就会减少,很多这个行业的公司就会倒闭或者裁员,这样,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流向了产品稀缺的行业 2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意味这你的成本越低,你就可以把价格压的越底,那么你就越能占领市场.所以要改进技术经营管理来降低成本. 3 同样的道理,你的产品成本高,那价格就高,你就没有市场,那么必然被淘汰 (2)(1)价值规律内容:a.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
13、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3)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的客观要求和作用: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与生产力。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批国家历史功过的是非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史社
14、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其次生产了与生产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44分)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
15、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
16、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6分)答: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而梅兰芳大师这件出演失误可以看作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所以说失误的错误时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5分)答: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
17、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而梅兰芳大师这件出演失误可以看作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所以说失误的错误时难免的。(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5分)答: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我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
18、能动作用,首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认识,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泄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
19、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症状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 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7分) 答:材料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有: 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材料中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客观的,材料中华佗正是看到了病症和病因之间的联系,成功地寻找到治疗的方
20、法,药到病除。 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华佗针对症下药正是对二者病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结果。 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材料中,两个患者的病症都是有各自的原因引起的,华佗正是认识到了其病因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 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7分)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深刻的启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2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
22、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
23、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帐户”活动。何为绿色帐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帐户”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1) 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7分)答:人改造自然以实践为基础和前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础和前提。实践决定认识。在本材料中,有人认为垃圾应该全部回收利用,是实践主体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错误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合理说法的提出充分证明了认识和实
24、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正确的。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提出正是人们认识水平提高的结果。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具有相对性。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2)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7分)答: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
25、的。在本题中,体现了如下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和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方法论。在材料中,针对垃圾处理问题,不能再采用粗放型处理方法,要变废为宝,没有退路就必须多想出路,充分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是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两分法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既看事物的这一面,又看事物的那一面。既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对立,又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统一。在本题中,对于旧的垃圾处理方法向新的方法转变,正是应用了这一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这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针对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把握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针对主要矛盾的性质进行处理和解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采用的解决方法也不同,新的绿色垃圾处理方法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矛盾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切忌一刀切。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垃圾问题是人类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产物,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定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规律,尊重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忽略此处. 6